一种治疗湿热型咽炎的制剂及其制备工艺.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8039228 上传时间:2019-12-17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148526.X

申请日:

20130426

公开号:

CN103239572A

公开日:

2013081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88,A61P11/04

主分类号:

A61K36/88,A61P11/04

申请人:

湖南中医药大学

发明人:

陈晓阳,秦莉花,李晟

地址:

410208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含浦科教园象嘴路1号湖南中医药大学科技处

优先权:

CN201310148526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湿热型咽炎的制剂及其制备工艺,它由十几年的临床经验方开发而来,以处方中药材的提取物为原料加以适宜辅料制备而成。该制剂在口腔内缓慢溶解而发挥局部治疗作用,可降低全身的副作用,外形美观,口感良好,且服用方便、疗效显著。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治疗湿热型咽炎的制剂及其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成分构成:虎杖12-20g、射干10-15g、佩兰8-10g、甘草6-10g,由方中药材的提取物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混合而制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湿热性咽炎的制剂其制备工艺,其处方最优剂量为:虎杖12g、射干10g、佩兰8g、甘草6g。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湿热型咽炎的制剂及其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佩兰,采用超临界提取法提取挥发油,挥发油采用β-CD进行包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湿热性咽炎的制剂其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是:微晶纤维素、预交化淀粉、糊精、蔗糖、甘露醇、木糖醇、乳糖、蛋白糖、淀粉、阿斯巴甜、薄荷脑、硬脂酸镁、PEG6000、微粉硅胶的一种或几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湿热性咽炎的制剂其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剂可以制成片剂、丸剂、颗粒剂、散剂、气雾剂等任意药学可接受的剂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治疗湿热性咽炎的制剂其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最优制剂是口含片。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治疗湿热性咽炎的制剂其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每100g颗粒中最佳辅料配比为:30%甘露醇、10%木糖醇、60%乳糖、1%阿斯巴甜、1%硬脂酸镁,10%的薄荷脑溶液每3ml。 8.根据权利6所述的一种治疗湿热性咽炎的制剂其制备工艺,其口含片的制备工艺包含以下步骤:① 制备中药材提取物的半成品,具体步骤为:a. 佩兰挥发油的提取:取佩兰药材,粉碎机粉碎,粉碎粒度为14目,转速2200r/min,生产能力30Kg/h,功率2.2Kw,粉碎药材置于CO超临界萃取装置进行萃取,萃取压力22.5Mpa,温度为60℃,萃取时间45 min,此条件下所得佩兰挥发油为淡黄色澄清液体,收率为0.96%;b. 佩兰挥发油的包合:采用磁力搅拌包合法,油:β-CD(mL:g)为1:4,8%β-CD溶液包合2h,包合温度55℃,得挥发油的包合物;c. 药液的制备:佩兰药渣及药液同虎杖、射干、甘草采用多功能提取罐(搅拌转速40r/min,压力0.05Mpa,温度95℃)进行合煎,8倍用水量,提取3次,每次1.5h;d. 药液的纯化:药液离心除杂,转速为3000r/min,离心15~20min,取上清液,浓缩至1.1g/mL,加入乙醇至醇浓度为70%,醇沉12h,过滤,得上清液;e. 原料药的制备:上清液减压浓缩(55℃,0.09Mpa),浓缩液常压干燥成稠膏,再将稠膏于60℃(压力为0.09MPa)进行真空干燥,得干浸膏;② 将①所得的半成品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口含片,具体步骤为: a. 取半成品干浸膏,加入行星球磨机内进行粉碎,球磨机转速为350r/min,磨介质填充率30%,球料质量比为10:1,粉碎40min;旋振筛进行筛分,振动电机转速为1300r/min,   激振块夹角为45°,过100目筛,得浸膏粉; b. 辅料加入行星球磨机内进行粉碎,球磨机转速为350r/min,磨介质填充率30%,球料质量比为10:1,粉碎40min;旋振筛进行筛分,振动电机转速为1300r/min,激振块夹角为45°,过100目筛,辅料细粉; c. 称取1份浸膏粉,3份辅料细粉,加入槽型混合机中,主轴转速为24r/min,混合周期20min/次,干粉混合20min,待混合均匀后,加入75%乙醇作为粘合剂,混合20min,制备软材; d. 选用摇摆式颗粒机制湿颗粒,选择14目筛网并安装,滚筒转速 65r/min 开动机器空转    5min,将软材加入到料斗中,制备粒; e. 将湿颗粒均匀铺在烘盘内,厚度约1.5cm,真空厢式干燥器进行干燥,干燥温度50℃,   压力为0.09MPa)真空干燥,得干颗粒; f. 干颗粒置于三维运动混合机中,主轴转速30r/min,电机功率0.12Kw,混合6-10min;每100g干颗粒中喷入10%薄荷 脑乙醇溶液3mL,密闭4h,低温通风干燥,加入1%的硬脂酸镁和定量的挥发油包合物,混合均匀; g. ZP-33型旋转式压片机进行压片,最大压力为50KN,转盘转速15r/min,片径12mm, 填充深度10mm,调节压力,压片;③ 将②所得的成品进行包装,具体步骤为: a. 微波灭菌设备对含片进行灭菌,微波频率为2450MHZ,灭菌温度85℃,灭菌时间8min; b. 铝箔和PVC作为包装材料,PVC规格为70×0.25mm,DPI-70铝塑泡罩包装机对药片   包装,电压220V,功率2100W,冲裁1板/次,效率30板/min。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湿热型咽炎的制剂,具体的说,是以一个临床经验方中的中药材为原料制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湿热型咽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咽粘膜并波及粘膜下及淋巴组织的炎症,常继发于急性鼻炎或急性扁桃体炎之后或为上呼吸道感染之一部分。 

西药治疗咽炎主要有以下一些药物:多克隆抗体IgY(特异性免疫球蛋白Y)、干扰素、得益口含片(复方地喹氯铵含片)、泰乐奇含片、碘含片、杜灭芬含片、溶茵酶含片、四季润喉片等。大多数是以消毒剂和表面活性剂为主药,疗效一般。目前西药含片治疗咽炎的市场行情并不好,更多的消费者倾向于使用中药或者中成药治疗咽炎。 

中医认为,湿热型咽炎是由精神、饮食、劳欲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所致,其中又与肥甘厚味、烟酒辛辣关系最为密切。其基本病机为风热湿邪毒侵袭咽喉,内伤于肺,相搏不去,致咽喉肿塞而痹痛;或邪热壅盛,由肺卫传里,热邪循经灼伤咽喉,使咽喉肿痛而成喉痹。与西药相比,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辩证灵活、治法多样、疗效客观、毒副作用少等优点,且更能针对湿热性咽炎的病因。 

目前,中成药治疗咽炎主要有以下一些药物:金嗓子喉片、西瓜霜含片、复方草珊瑚含片,健民咽喉片、黄氏响声丸、咽利爽滴丸等产品。纵观这些含片,大多数虽能及时缓解症状,却一般无治疗作用。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治疗湿热型咽炎的制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治疗湿热型咽炎的制剂所用辅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湿热型咽炎的制剂,它是由虎杖、射干、佩兰和甘草的提取物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混合制成。所述的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是:乳糖(或蛋白糖)、木糖醇、甘露醇、阿斯巴甜、薄荷脑、硬脂酸镁(或PEG600)的混合物。这些辅料的原理是:乳糖无吸湿性,可压性好,压成的药片光洁美观,性质稳定;甘露醇和木糖醇具有一定的甜味,且在溶解时吸热,有凉爽感,适合于制成口含片;薄荷脑作为清凉剂;阿斯巴甜作为矫味剂;硬脂酸镁作为润滑剂。 

具体地,所述口含片的辅料分别是:30%甘露醇、10%木糖醇、60%乳糖、1%阿斯巴甜、1%硬脂酸镁,10%的薄荷脑溶液每3ml喷入到100g的颗粒中。 

本发明还提供治疗湿热型咽炎口含片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① 制备虎射利咽方提取物的半成品;

② 将①所得的半成品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口含片;

其中①的具体步骤为:

a. 佩兰挥发油的提取:佩兰粉碎,过14目筛,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温度60℃,萃取45min,挥发油得率0.96%。

b. 佩兰挥发油的包合:采用磁力搅拌包合法,油:β-CD(mL:g)为1:4,8%β-CD溶液包合2h,包合温度55℃,得挥发油的包合物。 

c. 药液的制备:把佩兰药渣和虎杖、射干、甘草合并水煎,8倍用水量,提取3次,每次1.5 h。 

d. 药液的纯化:先将药液离心除杂,转速为3000r/min,离心15~20min。取上清液,浓缩至1.1g/mL,70%乙醇,醇沉12h,进行除杂。 

e. 原料药的制备:先将浓缩液干燥制成浸膏,再将浸膏于60℃(压力为0.09MPa)进行真空干燥,得干浸膏。 

本发明提供口含片的具体制备方法为:取半成品浸膏,粉碎、过筛,得细粉末;加入粉碎过100目筛的辅料,混合均匀;加入75%乙醇作为粘合剂,过14目筛制粒,50℃(压力为0.09MPa)真空干燥,得颗粒;将10%薄荷脑乙醇溶液3ml喷入到100g干颗粒中,密闭4h,低温通风干燥,14目筛整粒;加入1%的硬脂酸镁和挥发油的包合物,混合均匀,调节压力,压片。 

本发明的口服含片,能在口腔内缓慢释放发挥疗效,使咽部的药物浓度稍高于其他正常的组织,且能降低全身的毒副作用,服用方便,疗效显著。 

显然,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他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 

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再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佩兰挥发油最佳包合工艺的筛选

取β环糊精(β-CD),制成β-CD水溶液,将佩兰挥发油用 95%乙醇溶解,在电动搅拌器的搅拌下将挥发油的乙醇溶液滴加到β-CD溶液中,进行包合。包合溶液冷藏过夜,过滤,包合物用少量乙醚洗涤,置恒温烘箱中(4O℃)干燥,称重,测定包合物中挥发油含量,计算包合物中挥发油的利用率。

 将已称定重量的包合物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连接挥发油提取器。按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附录XD挥发油测定法项下操作,读取挥发油体积,计算包合物中挥发油的利用率。挥发油空白回收率的测定:精密量取挥发油1mL,置1L圆底烧瓶中,加入蒸馏水300mL,按上法蒸馏提取挥发油并读数,计算空白回收率。 

         

      表1     佩兰挥发油包合因素水平表

                    表2   佩兰挥发油包合工艺正交试验表 

                            表3    方差分析表

   结果表明:A、B因素的影响无显著性意义,C、D因素的影响存在显著性意义(P<0.01,P<0.05)。由F值得大小可知,四个因素的重要程度为:D>C>B>A。因包合物挥发油的利用率越高越好,确定最佳包合工艺为A1B1C3D3,即油∶β-CD(mL∶g)为1∶4,用8%β-CD溶液包合2h,包合温度55℃。

最佳提取工艺的筛选

将佩兰药渣和其他三味药合煎,以浸膏得率和大黄素含量为考察指标,以用水量、提取时间、煎煮次数为考察因素进行正交设计,筛选最佳提取工艺。

    采用HPLC法对大黄素含量进行测定:①色谱条件: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80:20),检测波长:254nm,流速:1.0 mlmin-1,柱温:30℃。理论塔板数按大黄素峰进行计算应不低于2000。②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一定量的提取液,于水浴上挥干,真空干燥至恒重,得干浸膏。干浸膏研细,精密称取浸膏粉约1.0g,加入三氯甲烷25mL,2.5mol L-1H2SO410mL于100mL的圆底烧瓶中,置80℃水浴中回流2h,冷却至室温,三氯甲烷水液用CHCl345mL分次(15mL×3)振摇提取,分取合并CHCl3液,蒸干,加入甲醇使溶解,移至10mL容量瓶中,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再精密量取1mL于25mL量瓶中,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即得供试品溶液。③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大黄素适量,加甲醇制成40μgmL-1 的溶液,即得。④供试品中大黄素的含量测定:精密吸取各供试品溶液10μL,以“标准曲线的制定”项下操作并测定吸收峰面积,计算含量。 

                            表4 提取因素水平表 

表5  水取工艺正交实验结果

以干浸膏得率为考察指标,各因素作用主次为C(提取次数)>A(药材/水)>B(提取时间)。方差分析显示(表6),煎煮次数对干浸膏得率有显著性影响,其他因素均无显著性差异,煎煮次数选择C3,其他因素可任意选择。根据正交试验结果,5号试验方案干浸膏得率最高,即加药材量8倍的水,每次1.5h,提取3次。

    表6  干浸膏得率方差分析表 

         注:F0.05 (2,2) =19.0

以大黄素含量为考察指标,各因素作用主次为C(提取次数)>A(药材/水)>B(提取时间)。方差分析表明(表7),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对大黄素含量均无显著性影响。根据正交试验结果,5号试验方案大黄素含量最高,即加水8倍,提取3次,每次1.5h,故采取此提取方法。 

                      表7   大黄素含量方差分析表 

注:F0.05 (2,2) =19.0

醇沉工艺的筛选

     将所得提取液进行浓缩,加入95%无水乙醇进行醇沉,一定时间后,过滤,浓缩,得干浸膏。以浸膏中大黄素的含量以及浸膏得率为指标筛选最佳醇沉工艺。大黄素含量测定方法同实例2。

 表8  醇沉因素水平表 

              表9  水取工艺正交实验结果

   注:Z=0.3X+0.7Y

表10 醇沉正交实验结果方差分析

    注:F0.05 (2,2) =19.0。

 由表9直观分析可知,极差R值大小显示,各因素作用主次为A(醇浓度)>C(静置时间)>B(药液浓度);表10方差分析可见, A、B、C概率P均大于0.05,对结果均无显著性影响;大黄素含量越高越好,同时浸膏得率反应除杂效果,因相对较低为好,因此综合考虑,得最佳醇沉条件为药液浓缩至1.10g/ml,加入乙醇至醇浓度为70%乙醇,静置12h。经过验证在此工艺条件下,大黄素的含量相对较高,除杂效果较好。 

  

含片辅料的筛选

4.1 含片最佳辅料配比的筛选

根据口感及片剂的成型性筛选主要辅料为乳糖、甘露醇、木糖醇、阿斯巴甜、薄荷脑、硬脂酸镁;通过单因素考查确定药物与辅料的最佳配比为1:3;以含片的口感及溶散时限为指标,正交设计优选辅料的配比,因素水平见表11,评分表见表12,实验结果见表13、表14。

                        表11   辅料配比因素水平表 

      表12  含片评分标准

        表13  含片辅料配比工艺正交实验

 注:Z=X+Y

      表14   含片辅料配比方差分析

注:F0.05 (2,2) =19.0。

由表16直观分析可知,极差R值大小显示,各因素作用主次为B>C>A >D;表17方差分析可见, A概率P大于0.05,对结果均无显著性影响;B、C概率小于0.05,总分越高越好,因此最佳辅料配比为:乳糖60%、甘露醇30%、木糖醇10%、阿斯巴甜1%。 

4.2 润湿剂的选择 

 按最佳辅料配比称取一定量的辅料,加入相适应量的药粉,分别加入70%、75%、85%、95%不同浓度乙醇进行湿法制粒,以制粒结果和压片结果为指标,筛选最佳润湿剂,实验结果见表15。

     表15  含片润湿剂选择结果 

由以上实验结果可知,以75%乙醇制粒,所制颗粒较多、较沉实,干燥后易于整粒,且压片效果较好,故选用75%乙醇作为润湿剂。

4.3 清凉剂用量的选择 

   称取一定量的薄荷脑,加入一定量的95%乙醇进行溶解,分别配置成5%和10%的薄荷脑乙醇溶液,将薄荷脑溶液喷入一定量的干颗粒中,密闭4h,低温通风干燥,压片,以口感为指标,筛选薄荷脑最佳用量,结果见表16。实验结果表明,薄荷脑的最佳用量为:将10%薄荷脑乙醇溶液3ml喷入到100g干颗粒中。

  

表16  含片清凉剂选择结果

4.4 压片颗粒临界相对湿度的测定

将颗粒于60℃真空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在已恒重的称量瓶底放入厚度约为2mm的颗粒,准确称量后置于下表中所列的分别盛有七种不同浓度的硫酸或不同盐的过饱和溶液的干燥器内(称量瓶盖打开)。于25℃恒温箱中放置7天,称重,计算吸湿百分率,结果见表17。

     表17  不同相对湿度下干颗粒的吸湿百分率 

以表17所得吸湿百分率为纵坐标,相对湿度为横坐标绘图。根据表17所得结果进行回归计算,取前三点与后三点分别进行先行回归得到Y1=0.026 X1-0.581与Y2=0.234 X2-13.549其交点x值为61.5%。因此,制备过程中,应该控制环境湿度在60%以下。

口含片的制备工艺

取虎杖2400g,射干2000g、佩兰1600g、甘草1200g,佩兰粉碎过14目筛,加入10倍量的水,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挥发油,挥发油在冰箱中冷藏12h,再用无水NaSO4干燥24h,得挥发油;干燥后的挥发油,于55℃的水浴中,用8%β-CD 饱和水溶液磁力搅拌包合2h,其中油∶β-CD(mL:g)=1∶4。包合溶液置于冰箱中冷藏过夜,抽滤,置恒温烘箱中(40℃)干燥,得佩兰挥发油包合物,将其置于干燥器中储存备用。佩兰药渣及药液与其余三味药加8倍量水合煎,提取3次,每次1.5h,合并提取液,浓缩至1.1g/mL,加入乙醇至醇浓度为70%,静置12h进行醇沉,滤液减压回收乙醇,真空干燥,得干浸膏,粉碎,过100目筛;取1030g甘露醇、340g木糖醇、2060g微晶纤维素、35g阿斯巴甜,分别粉碎,过100目筛;将辅料粉与药物粉末混合均匀,75%乙醇溶液制软材,14目筛制粒,干燥。将10%薄荷脑乙醇溶液3ml喷入到100g干颗粒中,14目筛整粒,加入1%硬脂酸镁及22.9g挥发油的包合物,混合均匀,调节压力,湿度控制在60%以下进行压片。规格:1.0g/片,每片含原药材2.25g

颗粒剂的制备工艺

取虎杖2400g,射干2000g、佩兰1600g、甘草1200g,佩兰粉碎过14目筛,加入10倍量的水,二氧化碳超临界提取挥发油,挥发油在冰箱中冷藏12h,再用无水NaSO4干燥24h,得挥发油;干燥后的挥发油,于55℃的水浴中,用8%β-CD 饱和水溶液磁力搅拌包合2h,其中油∶β-CD(mL:g)=1∶4。包合溶液置于冰箱中冷藏过夜,抽滤,置恒温烘箱中(40℃)干燥,得佩兰挥发油包合物,将其置于干燥器中储存备用。佩兰药渣及药液与其余三味药加8倍量水合煎,提取3次,每次1.5h,合并提取液,浓缩至1.1g/mL,加入乙醇至醇浓度为70%,静置12h进行醇沉,滤液减压回收乙醇,真空干燥,得干浸膏,粉碎,过100目筛;取1030g甘露醇、340g木糖醇、2060g微晶纤维素、35g阿斯巴甜,分别粉碎,过100目筛;将辅料粉与药物粉末混合均匀,75%乙醇溶液制软材,14目筛制粒,干燥。将10%薄荷脑乙醇溶液3ml喷入到100g干颗粒中,14目筛整粒,加入1%硬脂酸镁及22.9g挥发油的包合物,混合均匀,湿度控制在60%以下进行装袋。规格:10g/袋,每袋含原药材22.5g

散剂的制备工艺

取虎杖2400g,射干2000g、佩兰1600g、甘草1200g,佩兰粉碎过14目筛,加入10倍量的水,二氧化碳超临界提取挥发油,挥发油在冰箱中冷藏12h,再用无水NaSO4干燥24h,得挥发油;干燥后的挥发油,于55℃的水浴中,用8%β-CD 饱和水溶液磁力搅拌包合2h,其中油∶β-CD(mL:g)=1∶4。包合溶液置于冰箱中冷藏过夜,抽滤,置恒温烘箱中(40℃)干燥,得佩兰挥发油包合物,将其置于干燥器中储存备用。佩兰药渣及药液与其余三味药加8倍量水合煎,提取3次,每次1.5h,合并提取液,浓缩至1.1g/mL,加入乙醇至醇浓度为70%,静置12h进行醇沉,过滤,滤液减压回收乙醇,真空干燥,得干浸膏。将干浸膏粉碎,过100目筛;取1030g甘露醇、340g木糖醇、2060g微晶纤维素、35g阿斯巴甜、挥发油包合物22.9g,分别粉碎,过100目筛;将辅料粉与药物粉末混合均匀,每100g细粉中喷入10%薄荷脑乙醇溶液3ml,密闭4h,加入1%硬脂酸镁及挥发油的包合物,混合均匀,湿度控制在60%以下进行装袋。规格:10g/袋,每袋含原药材22.5g

丸剂的制备工艺

 取虎杖2400g,射干2000g、佩兰1600g、甘草1200g,佩兰粉碎过14目筛,加入10倍量的水,二氧化碳超临界提取挥发油,挥发油在冰箱中冷藏12h,再用无水NaSO4干燥24h,得挥发油;干燥后的挥发油,于55℃的水浴中,用8%β-CD 饱和水溶液磁力搅拌包合2h,其中油∶β-CD(mL:g)=1∶4。包合溶液置于冰箱中冷藏过夜,抽滤,置恒温烘箱中(40℃)干燥,得佩兰挥发油包合物,将其置于干燥器中储存备用。佩兰药渣及药液与其余三味药加8倍量水合煎,提取3次,每次1.5h,合并提取液,浓缩至1.1g/mL,加入乙醇至醇浓度为70%,静置12h进行醇沉,过滤,滤液减压回收乙醇,真空干燥,得干浸膏。将干浸膏粉碎,过100目筛;取1030g甘露醇、340g木糖醇、2060g微晶纤维素、35g阿斯巴甜、挥发油包合物22.9g,分别粉碎,过100目筛;将浸膏细粉与辅料细粉混合均匀,采用泛制法,包衣锅内喷入70%乙醇溶液制软材,8目筛制粒,将颗粒再放入包衣锅内,加入300g干粉,充分搅匀,撞去棱角成圆形,取出真空干燥(50℃,0.09Mpa),每100g干粒中喷入10%薄荷脑乙醇溶液3ml,密闭4h,8目筛筛分,湿度控制在60%以下进行分装。规格:50mg/丸,每丸含原药材112.5mg。

喷雾剂的制备工艺

    取虎杖2400g,射干2000g、佩兰1600g、甘草1200g,佩兰粉碎过14目筛,加入10倍量的水,二氧化碳超临界提取挥发油,挥发油在冰箱中冷藏12h,再用无水NaSO4干燥24h,得溶液A;佩兰药渣及药液与其余三味药加8倍量水合煎,提取3次,每次1.5h,合并提取液,浓缩至1.1g/mL,加入乙醇至醇浓度为70%,静置12h进行醇沉,过滤,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加入蒸馏水至1000ml,加入1%活性炭煮沸30分钟,过滤,滤液为溶液B。将溶液A缓缓注入溶液B中,不停搅拌使之混匀,再加入无水乙醇至含醇量45%。配制后的药液生药含量为2g/mL。将上述溶液灌至容器内,用压入法灌入1:2的F12。每支灌入药液量7mL(相当于含生药14g);每次喷出药量为600μL,约含生药l g。  

以下以实例5所制备含片制剂为例说明本发明质量控制方法

制剂质量控制方法

1、定性鉴别

1.1 射干的鉴别  

样品溶液或阴性溶液的制备:取本品或阴性样品各10片,研细,称取粉末1.0g,加入CH3OH 10mL,超声处理30min,滤过,滤液浓缩至1.5mL,作为供试品溶液或阴性样品溶液。

对照药材溶液的制备:取射干对照药材1.0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展开剂:CH3Cl-丁酮-CH3OH(3:1:1) 

薄层板:聚酰胺薄膜

展开方式:预平衡15min,上行展开,展距10~12cm

显色:AlCl3试液,

色谱识别:紫外灯(365nm)下检视,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1.2  佩兰的鉴别  

样品溶液或阴性溶液的制备:取本品或阴性样品各10片,研细,称取粉末1.0g,加入石油醚(30℃~60℃)15mL,超声处理15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石油醚(30℃~60℃)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或阴性样品溶液。

对照药材溶液的制备:取佩兰对照药材1.0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展开剂:石油醚(30℃~60℃)-乙酸乙酯(19:1) 

薄层板:硅胶G板

展开方式:预平衡15min,上行展开,展距10~12cm

显色:5%香草醛硫酸试液

色谱识别: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3  甘草的鉴别 

样品溶液或阴性溶液的制备:取本品或阴性样品各10片,研细,称取粉末1.0g,加入石油醚40mL,加热回流1h,滤过,弃去醚液,药渣加CH3OH 30mL,加热回流1h,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40mL溶解,用正丁醇提取3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水洗涤3次,弃去水液,正丁醇液蒸干,药渣加CH3OH 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或阴性样品溶液。

对照药材溶液的制备:取甘草对照药材1.0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展开剂: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5:1:1:2) 

薄层板:1%NaOH硅胶G板

展开方式:预平衡15min,上行展开,展距10~12cm

显色:10%浓硫酸乙醇溶液

色谱识别: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灯(365nm)下检视,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含量测定 

2.1 仪器

Agilent -12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

2.2 分析条件

色谱柱: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柱(250mm×4.6mm,5μm)

流动相:甲醇:0.1%磷酸(85:15)

检测波长:254nm

流速:0.8 mLmin-1

柱温:30℃。

2.3 样品制备 

   分别取三个批次的药品各10片,研细,精密称取粉末2.0g,加入三氯甲烷50mL,2.5mol L-1H2SO420mL于圆底烧瓶中,置70℃水浴中回流2h,冷却至室温,三氯甲烷水液用CHCl345mL分次(15mL×3次)振摇提取,分取合并CHCl3液,蒸干,加入甲醇使溶解,移至25mL容量瓶中,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再精密量取1mL于25mL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即得样品溶液。

2.4 测定方法 

    精密吸取各供试样品溶液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吸收峰面积,根据标准曲线法计算含量。三批样品含量分别为6.095mgg-1、5.945mgg-1、6.043mgg-1,平均含量为6.028mgg﹣1,。

一下通过药效学实验证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药物治疗湿热型咽炎大鼠药效学试验

1、实验动物:SD大鼠,雄性,体重200-220g

2、湿热型咽炎大鼠造模方法:将大鼠置于温度33℃,相对湿度95%的造模箱中,造模时间4d,每d测量大鼠肛温,期间每d上午以乳状油脂5ml/每只灌胃,分2次,每次间隔2h,晚上以蜂蜜3ml/100g体重灌胃,并且每d用15%的氨水喷其喉部1次,每次2喷。于第4d晨感染鼠伤寒沙门氏菌,按1ml/100g体重灌胃。以体温升高和咽部发炎为指标确定造模成功。

3、实验方案:动物造模成功后,拿出造模箱,置于正常环境中(温度25℃、相对湿度50%-60%),正常饮食条件下喂养。 每d给大鼠灌胃相应药液,喂养一周,正常组灌胃等容量蒸馏水,其余各组每日给药1次,每d测量肛温。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以及测定大鼠咽部的PGE2含量。 

4、分组情况: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组,含片高剂量组、含片中剂量组、含片低剂量组,每组10只。 

受试药物:含片高、中、低剂量组每d分别灌胃相应剂量药物1.44g/Kg、0.72g/Kg、0.36 g/Kg 

阳性药物组:每天灌胃给予0.4538g/Kg的银黄含化微丸。

实验结果见下表: 

表18  各组动物体温变化(±s,℃)

注:与正常组相比▲P <0.01,与模型组相比*P <0.05,**P <0.01

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的PGE2含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造模成功。含片各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有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其中含片高剂量组PGE2含量与空白对照组较为接近。结果见表19。 

  

表19  含片对湿热咽炎大鼠模型PGE2的影响组别动物数PGE2含量(A值)正常组104.16±0.20模型组1012.72±0.88△银黄含片组104.62±0.22*含片高剂量组104.65±0.26*含片中剂量组107.73±0.22*含片低剂量组109.58±0.23*

注:与正常组比△P <0.01,与模型组比*P<0.01

    通过上述药效实验说明,本发明口含片对湿热型咽炎大鼠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基于局部与整体同治,采用现代制剂技术将汤剂研制成含片,减少了服用量,使用方便,同时也改善了口感。

一种治疗湿热型咽炎的制剂及其制备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一种治疗湿热型咽炎的制剂及其制备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一种治疗湿热型咽炎的制剂及其制备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湿热型咽炎的制剂及其制备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湿热型咽炎的制剂及其制备工艺.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23957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8.14 CN 103239572 A *CN103239572A* (21)申请号 201310148526.X (22)申请日 2013.04.26 A61K 36/88(2006.01) A61P 11/04(2006.01) (71)申请人 湖南中医药大学 地址 410208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含浦科教 园象嘴路 1 号湖南中医药大学科技处 (72)发明人 陈晓阳 秦莉花 李晟 (54) 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湿热型咽炎的制剂及其制备工艺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湿热型咽炎的制剂及 其制备工艺, 。

2、它由十几年的临床经验方开发而来, 以处方中药材的提取物为原料加以适宜辅料制备 而成。该制剂在口腔内缓慢溶解而发挥局部治疗 作用, 可降低全身的副作用, 外形美观, 口感良好, 且服用方便、 疗效显著。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1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2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239572 A CN 103239572 A *CN103239572A* 1/2 页 2 1. 一种治疗湿热型咽炎的制剂及其制备工艺, 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成分构成 : 虎杖 12-20g、 射干 10-15g、 。

3、佩兰 8-10g、 甘草 6-10g, 由方中药材的提取物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 混合而制成。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治疗湿热性咽炎的制剂其制备工艺, 其处方最优剂量为 : 虎杖 12g、 射干 10g、 佩兰 8g、 甘草 6g。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治疗湿热型咽炎的制剂及其制备工艺,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佩兰, 采用超临界提取法提取挥发油, 挥发油采用 -CD 进行包合。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治疗湿热性咽炎的制剂其制备工艺,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 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是 : 微晶纤维素、 预交化淀粉、 糊精、 蔗糖、 甘露醇、 木糖醇、 乳糖、 蛋白糖、 淀粉、 阿。

4、斯巴甜、 薄荷脑、 硬脂酸镁、 PEG6000、 微粉硅胶的一种或几种。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治疗湿热性咽炎的制剂其制备工艺,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 剂可以制成片剂、 丸剂、 颗粒剂、 散剂、 气雾剂等任意药学可接受的剂型。 6. 如权利要求 5 所述的一种治疗湿热性咽炎的制剂其制备工艺,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最 优制剂是口含片。 7.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一种治疗湿热性咽炎的制剂其制备工艺, 其特征在于所述每 100g颗粒中最佳辅料配比为 : 30%甘露醇、 10%木糖醇、 60%乳糖、 1%阿斯巴甜、 1%硬脂酸镁, 10% 的薄荷脑溶液每 3ml。 8. 根据权利 6 所述的一种。

5、治疗湿热性咽炎的制剂其制备工艺, 其口含片的制备工艺包 含以下步骤 : 制备中药材提取物的半成品, 具体步骤为 : a 佩兰挥发油的提取 : 取佩兰药材, 粉碎机粉碎, 粉碎粒度为 14 目, 转速 2200r/ min, 生产能力 30Kg/h, 功率 2.2Kw, 粉碎药材置于 CO2超临界萃取装置进行萃取, 萃取压力 22.5Mpa, 温度为60, 萃取时间45 min, 此条件下所得佩兰挥发油为淡黄色澄清液体, 收率 为 0.96% ; b 佩兰挥发油的包合 : 采用磁力搅拌包合法, 油 :-CD (mL : g) 为 1:4, 8%-CD 溶液 包合 2h, 包合温度 55, 得挥发。

6、油的包合物 ; c 药液的制备 : 佩兰药渣及药液同虎杖、 射干、 甘草采用多功能提取罐 (搅拌转速 40r/min, 压力 0.05Mpa, 温度 95) 进行合煎, 8 倍用水量, 提取 3 次, 每次 1.5h ; d 药液的纯化 : 药液离心除杂, 转速为 3000r/min, 离心 1520min, 取上清液, 浓缩至 1.1g/mL, 加入乙醇至醇浓度为 70%, 醇沉 12h, 过滤, 得上清液 ; e 原料药的制备 : 上清液减压浓缩 (55,0.09Mpa), 浓缩液常压干燥成稠膏, 再将稠 膏于 60 ( 压力为 0.09MPa) 进行真空干燥, 得干浸膏 ; 将所得的半成。

7、品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口含片, 具体步骤为 : a. 取半成品干浸膏, 加入行星球磨机内进行粉碎, 球磨机转速为 350r/min, 磨介质填充 率30%, 球料质量比为10:1, 粉碎40min ; 旋振筛进行筛分, 振动电机转速为1300r/min, 激振块夹角为 45 , 过 100 目筛, 得浸膏粉 ; b. 辅料加入行星球磨机内进行粉碎, 球磨机转速为 350r/min, 磨介质填充率 30%, 球料质 量比为 10:1, 粉碎 40min ; 旋振筛进行筛分, 振动电机转速为 1300r/min, 激振块夹角 为 45 , 过 100 目筛, 辅料细粉 ; 权 利 要 求 书 。

8、CN 103239572 A 2 2/2 页 3 c. 称取1份浸膏粉, 3份辅料细粉, 加入槽型混合机中, 主轴转速为24r/min, 混合周期 20min/ 次, 干粉混合 20min, 待混合均匀后, 加入 75乙醇作为粘合剂, 混合 20min, 制备软材 ; d. 选用摇摆式颗粒机制湿颗粒, 选择14目筛网并安装, 滚筒转速 65r/min 开动机器空转 5min, 将软材加入到料斗中, 制备粒 ; e. 将湿颗粒均匀铺在烘盘内, 厚度约 1.5cm, 真空厢式干燥器进行干燥, 干燥温度 50, 压力为 0.09MPa) 真空干燥, 得干颗粒 ; f. 干颗粒置于三维运动混合机中, 。

9、主轴转速 30r/min, 电机功率 0.12Kw, 混合 6-10min ; 每 100g 干颗粒中喷入 10% 薄荷 脑乙醇溶液 3mL, 密闭 4h, 低温通风干燥, 加入 1% 的硬 脂酸镁和定量的挥发油包合物, 混合均匀 ; g. ZP-33型旋转式压片机进行压片, 最大压力为50KN,转盘转速15r/min, 片径12mm, 填充深度 10mm, 调节压力, 压片 ; 将所得的成品进行包装, 具体步骤为 : a. 微波灭菌设备对含片进行灭菌, 微波频率为2450MHZ, 灭菌温度85, 灭菌时间8min ; b. 铝箔和 PVC 作为包装材料, PVC 规格为 700.25mm, 。

10、DPI-70 铝塑泡罩包装机对药片 包装, 电压 220V, 功率 2100W, 冲裁 1 板 / 次, 效率 30 板 /min。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239572 A 3 1/12 页 4 一种治疗湿热型咽炎的制剂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湿热型咽炎的制剂, 具体的说, 是以一个临床经验方中的中 药材为原料制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湿热型咽炎是一种常见病、 多发病, 是咽粘膜并波及粘膜下及淋巴组织的炎症, 常 继发于急性鼻炎或急性扁桃体炎之后或为上呼吸道感染之一部分。 0003 西药治疗咽炎主要有以下一些药物 。

11、: 多克隆抗体 IgY( 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Y)、 干扰 素、 得益口含片 ( 复方地喹氯铵含片 )、 泰乐奇含片、 碘含片、 杜灭芬含片、 溶茵酶含片、 四季 润喉片等。大多数是以消毒剂和表面活性剂为主药, 疗效一般。目前西药含片治疗咽炎的 市场行情并不好, 更多的消费者倾向于使用中药或者中成药治疗咽炎。 0004 中医认为, 湿热型咽炎是由精神、 饮食、 劳欲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所致, 其中又与 肥甘厚味、 烟酒辛辣关系最为密切。其基本病机为风热湿邪毒侵袭咽喉, 内伤于肺, 相搏不 去, 致咽喉肿塞而痹痛 ; 或邪热壅盛, 由肺卫传里, 热邪循经灼伤咽喉, 使咽喉肿痛而成喉 痹。与西药相比,。

12、 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辩证灵活、 治法多样、 疗效客观、 毒副作用少等优点, 且更能针对湿热性咽炎的病因。 0005 目前, 中成药治疗咽炎主要有以下一些药物 : 金嗓子喉片、 西瓜霜含片、 复方草珊 瑚含片, 健民咽喉片、 黄氏响声丸、 咽利爽滴丸等产品。 纵观这些含片, 大多数虽能及时缓解 症状, 却一般无治疗作用。 发明内容 0006 针对以上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治疗湿热型咽炎的制剂。 0007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治疗湿热型咽炎的制剂所用辅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8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湿热型咽炎的制剂, 它是由虎杖、 射干、 佩兰和甘草的提取物 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混合制成。

13、。所述的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是 : 乳糖 (或蛋白糖) 、 木糖 醇、 甘露醇、 阿斯巴甜、 薄荷脑、 硬脂酸镁 (或 PEG600) 的混合物。这些辅料的原理是 : 乳糖无 吸湿性, 可压性好, 压成的药片光洁美观, 性质稳定 ; 甘露醇和木糖醇具有一定的甜味, 且在 溶解时吸热, 有凉爽感, 适合于制成口含片 ; 薄荷脑作为清凉剂 ; 阿斯巴甜作为矫味剂 ; 硬 脂酸镁作为润滑剂。 0009 具体地, 所述口含片的辅料分别是 : 30% 甘露醇、 10% 木糖醇、 60% 乳糖、 1% 阿斯巴 甜、 1% 硬脂酸镁, 10% 的薄荷脑溶液每 3ml 喷入到 100g 的颗粒中。 0010 本。

14、发明还提供治疗湿热型咽炎口含片的制备方法, 步骤如下 : 制备虎射利咽方提取物的半成品 ; 将所得的半成品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口含片 ; 其中的具体步骤为 : a 佩兰挥发油的提取 : 佩兰粉碎, 过 14 目筛, 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 温度 60, 萃取 说 明 书 CN 103239572 A 4 2/12 页 5 45min, 挥发油得率 0.96%。 0011 b 佩兰挥发油的包合 : 采用磁力搅拌包合法, 油 :-CD(mL : g) 为 1:4, 8%-CD 溶液包合 2h, 包合温度 55, 得挥发油的包合物。 0012 c 药液的制备 : 把佩兰药渣和虎杖、 射干、 甘草合。

15、并水煎, 8 倍用水量, 提取 3 次, 每次 1.5 h。 0013 d 药液的纯化 : 先将药液离心除杂, 转速为 3000r/min, 离心 1520min。取上清 液, 浓缩至 1.1g/mL, 70% 乙醇 , 醇沉 12h, 进行除杂。 0014 e 原料药的制备 : 先将浓缩液干燥制成浸膏, 再将浸膏于60(压力为0.09MPa) 进行真空干燥, 得干浸膏。 0015 本发明提供口含片的具体制备方法为 : 取半成品浸膏, 粉碎、 过筛, 得细粉末 ; 加 入粉碎过 100 目筛的辅料, 混合均匀 ; 加入 75乙醇作为粘合剂, 过 14 目筛制粒, 50 ( 压 力为 0.09M。

16、Pa) 真空干燥, 得颗粒 ; 将 10% 薄荷脑乙醇溶液 3ml 喷入到 100g 干颗粒中, 密闭 4h, 低温通风干燥, 14 目筛整粒 ; 加入 1% 的硬脂酸镁和挥发油的包合物, 混合均匀, 调节压 力, 压片。 0016 本发明的口服含片, 能在口腔内缓慢释放发挥疗效, 使咽部的药物浓度稍高于其 他正常的组织, 且能降低全身的毒副作用, 服用方便, 疗效显著。 0017 显然,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内容, 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 在不脱离 本发明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其他多种形式的修改、 替换或变更。 0018 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案, 对本发明的。

17、上述内容再做进一步的详细说 明。但不应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 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佩兰挥发油最佳包合工艺的筛选 取 环糊精 (-CD), 制成 -CD 水溶液, 将佩兰挥发油用 95乙醇溶解, 在电动搅 拌器的搅拌下将挥发油的乙醇溶液滴加到 -CD 溶液中, 进行包合。包合溶液冷藏过夜, 过 滤, 包合物用少量乙醚洗涤, 置恒温烘箱中 (4O ) 干燥, 称重, 测定包合物中挥发油含量, 计算包合物中挥发油的利用率。 0020 将已称定重量的包合物置于圆底烧瓶中, 加入适量蒸馏水, 连接挥发油提取器。 按 2010。

18、 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 一部 ) 附录 XD 挥发油测定法项下操作, 读取挥发油 体积, 计算包合物中挥发油的利用率。挥发油空白回收率的测定 : 精密量取挥发油 1mL, 置 1L 圆底烧瓶中, 加入蒸馏水 300mL, 按上法蒸馏提取挥发油并读数, 计算空白回收率。 0021 说 明 书 CN 103239572 A 5 3/12 页 6 表 1 佩兰挥发油包合因素水平表 表 2 佩兰挥发油包合工艺正交试验表 表 3 方差分析表 结果表明 : A、 B 因素的影响无显著性意义, C、 D 因素的影响存在显著性意义 (PBA。因包合物挥发 油的利用率越高越好, 确定最佳包合工艺为 A1。

19、B1C3D3, 即油 -CD(mL g) 为 1 4, 用 8%-CD 溶液包合 2h, 包合温度 55。 0022 最佳提取工艺的筛选 将佩兰药渣和其他三味药合煎, 以浸膏得率和大黄素含量为考察指标, 以用水量、 提取 时间、 煎煮次数为考察因素进行正交设计, 筛选最佳提取工艺。 0023 采用 HPLC 法对大黄素含量进行测定 : 色谱条件 : 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柱 (250mm4.6mm, 5m), 流动相 : 甲醇 : 0.1磷酸 (80 : 20), 检测波长 : 254nm, 流速 : 1.0 mlmin-1, 柱温 : 30。理论塔板数按大黄素峰进行计算应不低于 2000。供试。

20、品溶液的制 备 : 取一定量的提取液, 于水浴上挥干, 真空干燥至恒重, 得干浸膏。干浸膏研细, 精密称取 浸膏粉约 1.0g, 加入三氯甲烷 25mL, 2.5mol L-1H2SO410mL 于 100mL 的圆底烧瓶中, 置 80 说 明 书 CN 103239572 A 6 4/12 页 7 水浴中回流 2h, 冷却至室温, 三氯甲烷水液用 CHCl345mL 分次 (15mL3) 振摇提取, 分取合 并 CHCl3液, 蒸干, 加入甲醇使溶解, 移至 10mL 容量瓶中, 甲醇稀释至刻度, 摇匀, 再精密量 取 1mL 于 25mL 量瓶中, 甲醇稀释至刻度, 摇匀, 用 0.45m。

21、 微孔滤膜过滤, 即得供试品溶液。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精密称取大黄素适量, 加甲醇制成 40gmL-1 的溶液, 即得。供试品 中大黄素的含量测定 : 精密吸取各供试品溶液 10L, 以 “标准曲线的制定” 项下操作并测定 吸收峰面积, 计算含量。 0024 表 4 提取因素水平表 表 5 水取工艺正交实验结果 以干浸膏得率为考察指标, 各因素作用主次为 C( 提取次数 )A( 药材 / 水 )B( 提取时 间 )。方差分析显示 ( 表 6), 煎煮次数对干浸膏得率有显著性影响, 其他因素均无显著性差 异, 煎煮次数选择 C3, 其他因素可任意选择。根据正交试验结果, 5 号试验方案干浸膏。

22、得率 最高, 即加药材量 8 倍的水, 每次 1.5h, 提取 3 次。 0025 表 6 干浸膏得率方差分析表 说 明 书 CN 103239572 A 7 5/12 页 8 注 : F0.05 (2,2) =19.0 以大黄素含量为考察指标, 各因素作用主次为 C( 提取次数 )A( 药材 / 水 )B( 提取时 间)。 方差分析表明(表7), 加水量、 煎煮时间、 煎煮次数对大黄素含量均无显著性影响。 根 据正交试验结果, 5 号试验方案大黄素含量最高, 即加水 8 倍, 提取 3 次, 每次 1.5h, 故采取 此提取方法。 0026 表 7 大黄素含量方差分析表 注 : F0.05 。

23、(2,2) =19.0 醇沉工艺的筛选 将所得提取液进行浓缩, 加入 95% 无水乙醇进行醇沉, 一定时间后, 过滤, 浓缩, 得干浸 膏。以浸膏中大黄素的含量以及浸膏得率为指标筛选最佳醇沉工艺。大黄素含量测定方法 同实例 2。 0027 表 8 醇沉因素水平表 表 9 水取工艺正交实验结果 说 明 书 CN 103239572 A 8 6/12 页 9 注 : Z=0.3X+0.7Y 表 10 醇沉正交实验结果方差分析 注 : F0.05 (2,2) =19.0。 0028 由表 9 直观分析可知, 极差 R 值大小显示, 各因素作用主次为 A( 醇浓度 )C( 静置 时间 )B( 药液浓度。

24、 ) ; 表 10 方差分析可见, A、 B、 C 概率 P 均大于 0.05, 对结果均无显著性 影响 ; 大黄素含量越高越好, 同时浸膏得率反应除杂效果, 因相对较低为好, 因此综合考虑, 得最佳醇沉条件为药液浓缩至1.10g/ml,加入乙醇至醇浓度为70%乙醇, 静置12h。 经过验 证在此工艺条件下, 大黄素的含量相对较高, 除杂效果较好。 0029 含片辅料的筛选 4.1 含片最佳辅料配比的筛选 根据口感及片剂的成型性筛选主要辅料为乳糖、 甘露醇、 木糖醇、 阿斯巴甜、 薄荷脑、 硬 脂酸镁 ; 通过单因素考查确定药物与辅料的最佳配比为 1:3 ; 以含片的口感及溶散时限为 指标, 。

25、正交设计优选辅料的配比, 因素水平见表11, 评分表见表12, 实验结果见表13、 表14。 0030 表 11 辅料配比因素水平表 说 明 书 CN 103239572 A 9 7/12 页 10 表 12 含片评分标准 表 13 含片辅料配比工艺正交实验 注 : Z=X+Y 表 14 含片辅料配比方差分析 注 : F0.05 (2,2) =19.0。 0031 由表 16 直观分析可知, 极差 R 值大小显示, 各因素作用主次为 BCA D ; 表 17 方 差分析可见, A 概率 P 大于 0.05, 对结果均无显著性影响 ; B、 C 概率小于 0.05, 总分越高越 好, 因此最佳辅。

26、料配比为 : 乳糖 60%、 甘露醇 30%、 木糖醇 10%、 阿斯巴甜 1%。 0032 4.2 润湿剂的选择 按最佳辅料配比称取一定量的辅料, 加入相适应量的药粉, 分别加入 70%、 75%、 85%、 95% 不同浓度乙醇进行湿法制粒, 以制粒结果和压片结果为指标, 筛选最佳润湿剂, 实验结果见 表 15。 说 明 书 CN 103239572 A 10 8/12 页 11 0033 表 15 含片润湿剂选择结果 由以上实验结果可知, 以 75% 乙醇制粒, 所制颗粒较多、 较沉实, 干燥后易于整粒, 且压 片效果较好, 故选用 75% 乙醇作为润湿剂。 0034 4.3 清凉剂用量。

27、的选择 称取一定量的薄荷脑, 加入一定量的 95% 乙醇进行溶解, 分别配置成 5% 和 10% 的薄荷 脑乙醇溶液, 将薄荷脑溶液喷入一定量的干颗粒中, 密闭 4h, 低温通风干燥, 压片, 以口感为 指标, 筛选薄荷脑最佳用量, 结果见表 16。实验结果表明, 薄荷脑的最佳用量为 : 将 10% 薄 荷脑乙醇溶液 3ml 喷入到 100g 干颗粒中。 0035 表 16 含片清凉剂选择结果 4.4 压片颗粒临界相对湿度的测定 将颗粒于 60真空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 在已恒重的称量瓶底放入厚度约为 2mm 的颗 粒, 准确称量后置于下表中所列的分别盛有七种不同浓度的硫酸或不同盐的过饱和溶液的。

28、 干燥器内 (称量瓶盖打开) 。 于25恒温箱中放置7天, 称重, 计算吸湿百分率, 结果见表17。 0036 表 17 不同相对湿度下干颗粒的吸湿百分率 以表17所得吸湿百分率为纵坐标, 相对湿度为横坐标绘图。 根据表17所得结果进行回 归计算, 取前三点与后三点分别进行先行回归得到 Y1=0.026 X1 0.581 与 Y2=0.234 X2 13.549 其交点 x 值为 61.5%。因此, 制备过程中, 应该控制环境湿度在 60% 以下。 0037 口含片的制备工艺 取虎杖 2400g, 射干 2000g、 佩兰 1600g、 甘草 1200g, 佩兰粉碎过 14 目筛, 加入 10。

29、 倍量 说 明 书 CN 103239572 A 11 9/12 页 12 的水, 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挥发油, 挥发油在冰箱中冷藏 12h, 再用无水 NaSO4干燥 24h, 得 挥发油 ; 干燥后的挥发油, 于 55的水浴中, 用 8%-CD 饱和水溶液磁力搅拌包合 2h, 其中 油 -CD (mL : g) =1 4。包合溶液置于冰箱中冷藏过夜, 抽滤, 置恒温烘箱中 (40 ) 干 燥, 得佩兰挥发油包合物, 将其置于干燥器中储存备用。佩兰药渣及药液与其余三味药加 8 倍量水合煎, 提取 3 次, 每次 1.5h, 合并提取液, 浓缩至 1.1g/mL, 加入乙醇至醇浓度为 70%, 。

30、静置12h进行醇沉, 滤液减压回收乙醇, 真空干燥, 得干浸膏, 粉碎, 过100目筛 ; 取1030g甘 露醇、 340g 木糖醇、 2060g 微晶纤维素、 35g 阿斯巴甜, 分别粉碎, 过 100 目筛 ; 将辅料粉与药 物粉末混合均匀, 75% 乙醇溶液制软材, 14 目筛制粒, 干燥。将 10% 薄荷脑乙醇溶液 3ml 喷 入到100g干颗粒中, 14目筛整粒, 加入1%硬脂酸镁及22.9g挥发油的包合物, 混合均匀, 调 节压力, 湿度控制在 60% 以下进行压片。规格 : 1.0g/ 片, 每片含原药材 2.25g 颗粒剂的制备工艺 取虎杖 2400g, 射干 2000g、 佩。

31、兰 1600g、 甘草 1200g, 佩兰粉碎过 14 目筛, 加入 10 倍量 的水, 二氧化碳超临界提取挥发油, 挥发油在冰箱中冷藏 12h, 再用无水 NaSO4干燥 24h, 得 挥发油 ; 干燥后的挥发油, 于 55的水浴中, 用 8%-CD 饱和水溶液磁力搅拌包合 2h, 其中 油 -CD (mL : g) =1 4。包合溶液置于冰箱中冷藏过夜, 抽滤, 置恒温烘箱中 (40 ) 干 燥, 得佩兰挥发油包合物, 将其置于干燥器中储存备用。佩兰药渣及药液与其余三味药加 8 倍量水合煎, 提取 3 次, 每次 1.5h, 合并提取液, 浓缩至 1.1g/mL, 加入乙醇至醇浓度为 70。

32、%, 静置12h进行醇沉, 滤液减压回收乙醇, 真空干燥, 得干浸膏, 粉碎, 过100目筛 ; 取1030g甘 露醇、 340g 木糖醇、 2060g 微晶纤维素、 35g 阿斯巴甜, 分别粉碎, 过 100 目筛 ; 将辅料粉与药 物粉末混合均匀, 75% 乙醇溶液制软材, 14 目筛制粒, 干燥。将 10% 薄荷脑乙醇溶液 3ml 喷 入到100g干颗粒中, 14目筛整粒, 加入1%硬脂酸镁及22.9g挥发油的包合物, 混合均匀, 湿 度控制在 60% 以下进行装袋。规格 : 10g/ 袋, 每袋含原药材 22.5g 散剂的制备工艺 取虎杖 2400g, 射干 2000g、 佩兰 160。

33、0g、 甘草 1200g, 佩兰粉碎过 14 目筛, 加入 10 倍量 的水, 二氧化碳超临界提取挥发油, 挥发油在冰箱中冷藏 12h, 再用无水 NaSO4干燥 24h, 得 挥发油 ; 干燥后的挥发油, 于 55的水浴中, 用 8%-CD 饱和水溶液磁力搅拌包合 2h, 其中 油 -CD (mL : g) =1 4。包合溶液置于冰箱中冷藏过夜, 抽滤, 置恒温烘箱中 (40 ) 干 燥, 得佩兰挥发油包合物, 将其置于干燥器中储存备用。佩兰药渣及药液与其余三味药加 8 倍量水合煎, 提取 3 次, 每次 1.5h, 合并提取液, 浓缩至 1.1g/mL, 加入乙醇至醇浓度为 70%, 静置。

34、12h进行醇沉, 过滤, 滤液减压回收乙醇, 真空干燥, 得干浸膏。 将干浸膏粉碎, 过100目 筛 ; 取 1030g 甘露醇、 340g 木糖醇、 2060g 微晶纤维素、 35g 阿斯巴甜、 挥发油包合物 22.9g, 分别粉碎, 过100目筛 ; 将辅料粉与药物粉末混合均匀, 每100g细粉中喷入10%薄荷脑乙醇 溶液 3ml, 密闭 4h, 加入 1% 硬脂酸镁及挥发油的包合物, 混合均匀, 湿度控制在 60% 以下进 行装袋。规格 : 10g/ 袋, 每袋含原药材 22.5g 丸剂的制备工艺 取虎杖 2400g, 射干 2000g、 佩兰 1600g、 甘草 1200g, 佩兰粉碎。

35、过 14 目筛, 加入 10 倍量 的水, 二氧化碳超临界提取挥发油, 挥发油在冰箱中冷藏 12h, 再用无水 NaSO4干燥 24h, 得 挥发油 ; 干燥后的挥发油, 于 55的水浴中, 用 8%-CD 饱和水溶液磁力搅拌包合 2h, 其中 油 -CD (mL : g) =1 4。包合溶液置于冰箱中冷藏过夜, 抽滤, 置恒温烘箱中 (40 ) 干 说 明 书 CN 103239572 A 12 10/12 页 13 燥, 得佩兰挥发油包合物, 将其置于干燥器中储存备用。佩兰药渣及药液与其余三味药加 8 倍量水合煎, 提取 3 次, 每次 1.5h, 合并提取液, 浓缩至 1.1g/mL, 。

36、加入乙醇至醇浓度为 70%, 静置12h进行醇沉, 过滤, 滤液减压回收乙醇, 真空干燥, 得干浸膏。 将干浸膏粉碎, 过100目 筛 ; 取 1030g 甘露醇、 340g 木糖醇、 2060g 微晶纤维素、 35g 阿斯巴甜、 挥发油包合物 22.9g, 分别粉碎, 过100目筛 ; 将浸膏细粉与辅料细粉混合均匀, 采用泛制法, 包衣锅内喷入70%乙 醇溶液制软材, 8 目筛制粒, 将颗粒再放入包衣锅内, 加入 300g 干粉, 充分搅匀, 撞去棱角成 圆形, 取出真空干燥 (50 ,0.09Mpa) , 每 100g 干粒中喷入 10% 薄荷脑乙醇溶液 3ml, 密闭 4h, 8 目筛筛。

37、分, 湿度控制在 60% 以下进行分装。规格 : 50mg/ 丸, 每丸含原药材 112.5mg。 0038 喷雾剂的制备工艺 取虎杖 2400g, 射干 2000g、 佩兰 1600g、 甘草 1200g, 佩兰粉碎过 14 目筛, 加入 10 倍量 的水, 二氧化碳超临界提取挥发油, 挥发油在冰箱中冷藏 12h, 再用无水 NaSO4干燥 24h, 得 溶液 A ; 佩兰药渣及药液与其余三味药加 8 倍量水合煎, 提取 3 次, 每次 1.5h, 合并提取液, 浓缩至1.1g/mL, 加入乙醇至醇浓度为70%, 静置12h进行醇沉, 过滤, 滤液减压回收乙醇, 加 入蒸馏水至 1000ml。

38、, 加入 1活性炭煮沸 30 分钟, 过滤, 滤液为溶液 B。将溶液 A 缓缓注入 溶液 B 中, 不停搅拌使之混匀, 再加入无水乙醇至含醇量 45。配制后的药液生药含量为 2g/mL。将上述溶液灌至容器内, 用压入法灌入 1 : 2 的 F12。每支灌入药液量 7mL( 相当于 含生药 14g) ; 每次喷出药量为 600L, 约含生药 l g。 以下以实例 5 所制备含片制剂为例说明本发明质量控制方法 制剂质量控制方法 1、 定性鉴别 1.1 射干的鉴别 样品溶液或阴性溶液的制备 : 取本品或阴性样品各 10 片, 研细, 称取粉末 1.0g, 加入 CH3OH 10mL, 超声处理 30。

39、min, 滤过, 滤液浓缩至 1.5mL, 作为供试品溶液或阴性样品溶液。 0039 对照药材溶液的制备 : 取射干对照药材 1.0g, 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0040 展开剂 : CH3Cl- 丁酮 -CH3OH(3:1:1) 薄层板 : 聚酰胺薄膜 展开方式 : 预平衡 15min, 上行展开, 展距 1012cm 显色 : AlCl3试液, 色谱识别 : 紫外灯 (365nm) 下检视, 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0041 1.2 佩兰的鉴别 样品溶液或阴性溶液的制备 : 取本品或阴性样品各 10 片, 研细, 称取粉末 1.0g, 加入石 油醚 (30 60) 15mL, 超。

40、声处理 15min, 滤过, 滤液蒸干, 残渣加石油醚 (30 60) 1mL 使溶解, 作为供试品溶液或阴性样品溶液。 0042 对照药材溶液的制备 : 取佩兰对照药材 1.0g, 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0043 展开剂 : 石油醚 (30 60) - 乙酸乙酯 (19:1) 薄层板 : 硅胶 G 板 展开方式 : 预平衡 15min, 上行展开, 展距 1012cm 显色 : 5% 香草醛硫酸试液 色谱识别 : 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说 明 书 CN 103239572 A 13 11/12 页 14 0044 1.3 甘草的鉴别 样品溶液或阴性溶液的制备。

41、 : 取本品或阴性样品各 10 片, 研细, 称取粉末 1.0g, 加入石 油醚 40mL, 加热回流 1h, 滤过, 弃去醚液, 药渣加 CH3OH 30mL, 加热回流 1h, 滤过, 滤液蒸干, 残渣加水 40mL 溶解, 用正丁醇提取 3 次, 每次 20mL, 合并正丁醇液, 用水洗涤 3 次, 弃去水 液, 正丁醇液蒸干, 药渣加 CH3OH 5mL 使溶解, 作为供试品溶液或阴性样品溶液。 0045 对照药材溶液的制备 : 取甘草对照药材 1.0g, 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0046 展开剂 : 乙酸乙酯 - 甲酸 - 冰醋酸 - 水 (15:1:1:2) 薄层板 : 1%NaO。

42、H 硅胶 G 板 展开方式 : 预平衡 15min, 上行展开, 展距 1012cm 显色 : 10% 浓硫酸乙醇溶液 色谱识别 : 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置紫外灯 (365nm) 下检视, 相应的位置上显相 同颜色的斑点。 0047 2、 含量测定 2.1 仪器 Agilent -1200 型高效液相色谱仪 2.2 分析条件 色谱柱 : 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柱 (250mm4.6mm, 5m) 流动相 : 甲醇 : 0.1磷酸 (85 : 15) 检测波长 : 254nm 流速 : 0.8 mLmin-1 柱温 : 30。 0048 2.3 样品制备 分别取三个批次的药品各10片, 研。

43、细, 精密称取粉末2.0g, 加入三氯甲烷50mL, 2.5mol L-1H2SO420mL于圆底烧瓶中, 置70水浴中回流2h, 冷却至室温, 三氯甲烷水液用CHCl345mL 分次 (15mL3 次)振摇提取, 分取合并 CHCl3液, 蒸干, 加入甲醇使溶解, 移至 25mL 容量 瓶中, 甲醇稀释至刻度, 摇匀, 再精密量取 1mL 于 25mL 量瓶中, 用甲醇稀释至刻度, 摇匀, 0.45m 微孔滤膜过滤, 即得样品溶液。 0049 2.4 测定方法 精密吸取各供试样品溶液 10L, 注入液相色谱仪, 测定吸收峰面积, 根据标准曲线法计 算含量。三批样品含量分别为 6.095mgg。

44、-1、 5.945mgg-1、 6.043mgg-1, 平均含量为 6.028mgg 1,。 0050 一下通过药效学实验证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药物治疗湿热型咽炎大鼠药效学试验 1、 实验动物 : SD 大鼠, 雄性, 体重 200-220g 2、 湿热型咽炎大鼠造模方法 : 将大鼠置于温度 33, 相对湿度 95% 的造模箱中, 造模时 间 4d, 每 d 测量大鼠肛温, 期间每 d 上午以乳状油脂 5ml/ 每只灌胃, 分 2 次, 每次间隔 2h, 晚上以蜂蜜 3ml/100g 体重灌胃, 并且每 d 用 15% 的氨水喷其喉部 1 次, 每次 2 喷。于第 4d 晨感染鼠伤寒沙门。

45、氏菌, 按 1ml/100g 体重灌胃。以体温升高和咽部发炎为指标确定造模成 功。 0051 3、 实验方案 : 动物造模成功后, 拿出造模箱, 置于正常环境中 (温度 25、 相对湿 说 明 书 CN 103239572 A 14 12/12 页 15 度50%-60%) , 正常饮食条件下喂养。 每d给大鼠灌胃相应药液, 喂养一周, 正常组灌胃等容 量蒸馏水, 其余各组每日给药 1 次, 每 d 测量肛温。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 以及测定大鼠咽 部的 PGE2含量。 0052 4、 分组情况 : 空白对照组, 模型对照组, 阳性药物组, 含片高剂量组、 含片中剂量 组、 含片低剂量组, 每组。

46、 10 只。 0053 受试药物 : 含片高、 中、 低剂量组每 d 分别灌胃相应剂量药物 1.44g/Kg、 0.72g/Kg、 0.36 g/Kg 阳性药物组 : 每天灌胃给予 0.4538g/Kg 的银黄含化微丸。 0054 实验结果见下表 : 表 18 各组动物体温变化 (s,) 注 : 与正常组相比P 0.01, 与模型组相比 *P 0.05,*P 0.01 实验结果显示, 模型组的 PGE2 含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说明造 模成功。含片各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并有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 其中含片高剂量组 PGE2 含量与空白。

47、对照组较为接近。结果见表 19。 0055 表 19 含片对湿热咽炎大鼠模型 PGE2 的影响 组别动物数 PGE2 含量 (A 值) 正常组104.160.20 模型组1012.720.88 银黄含片组104.620.22* 含片高剂量组104.650.26* 含片中剂量组107.730.22* 含片低剂量组109.580.23* 注 : 与正常组比P 0.01, 与模型组比 *P0.01 通过上述药效实验说明, 本发明口含片对湿热型咽炎大鼠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基于局 部与整体同治, 采用现代制剂技术将汤剂研制成含片, 减少了服用量, 使用方便, 同时也改 善了口感。 说 明 书 CN 103239572 A 1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