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pdf

上传人:柴****2 文档编号:8028529 上传时间:2019-12-1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3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20670678.8

申请日:

20101220

公开号:

CN202078386U

公开日:

20111221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B17/70

主分类号:

A61B17/70

申请人:

常州市康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杨利波,山卫东,王志敏,王彤,余强,蒋庆幸,丁伟,王爱平,蒋凯,崔建培,彭豪,鲍益富,孙协

地址:

213022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天山路1-8号

优先权:

CN201020670678U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奚胜元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涉及的是一种用于治疗脊柱邻近节段病变的骨科植入物装置。特别是用于治疗脊柱小关节退变增生、I度退行性脊椎滑脱、椎管狭窄等疾病。包括弹性假体和两个固定块;两个固定块分别安装在弹性假体的上平面与下平面上;其中固定块包括压块和两个固定杆,两个固定杆安装在压块上,所述固定杆包括头部和尾部;压块上设置有与弹性假体连接的孔,并具有一个与弹性假体上平面配合或下平面配合的端面;弹性假体具有与两个固定块分别配合的上平面和下平面,所述弹性假体的上平面和下平面各具有与固定块上的压块配合的定位杆,两个固定块分别通过压块上的与弹性假体连接孔套在弹性假体上平面和下平面的定位杆上,固定成一体的。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假体和两个固定块;两个固定块分别安装在弹性假体的上平面与下平面上;其中固定块包括压块和两个固定杆,两个固定杆安装在压块上,所述固定杆包括头部和尾部,所述的压块为圆弧形压块;压块上设置有弹性假体连接孔,并具有一个与弹性假体上平面配合或下平面配合的端面;弹性假体具有与两个固定块分别配合的上平面和下平面,所述弹性假体的上平面和下平面各具有与固定块上的压块配合的定位杆,所述的定位杆端部设置有螺纹或凹槽,两个固定块分别通过压块上的弹性假体连接孔套在弹性假体上平面和下平面的定位杆上,并采用螺帽或U型开口的弹性卡片固定成一体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和压块采用焊接或螺钉固定方式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为采用L形圆柱杆、L形椭圆形柱或L形矩形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的头部前段设置成圆锥形,头部外表面喷涂有羟基磷灰石涂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杆尾部具有与压块固定的斜面或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块的固定杆的尾部与压块的端面夹角α为10°~30°,所述的固定块的固定杆头部和尾部成90°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块上设置有三个弹性假体连接孔,所述弹性假体的上平面和下平面各具有三个与压块上的弹性假体连接孔配合的定位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杆的头部的锥形角度为30°~90°,所述的固定杆头部前段设置有凸台,便于采用骨水泥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块带有圆弧凹槽,圆弧凹槽设置为脊柱后路髓腔孔相似外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假体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的弹性材料采用医用聚碳酸酯型聚氨酯弹性体材料,弹性假体形状与固定块的压块外形相似并稍大,弹性假体侧面一周均为凹线形。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涉及的是一种用于治疗脊柱邻近节段 病变的骨科植入物装置。特别是用于治疗脊柱小关节退变增生、I度退行性 脊椎滑脱、椎管狭窄等疾病。

背景技术

脊柱在人体的功能主要是稳定相邻的椎体,保护神经不受各种运动及负 荷导致的损伤,提供各个节段的固有运动;保持脊柱的整体性;在脊柱内部 传递和分散负荷。这三点之间的平衡可能会因病变及外科手术而被破坏。脊 柱邻近节段病变传统的手术治疗手段是刚性融合手术,使脊柱病变节段通过 选择性的植骨融合成一体。虽然这种融合手术已经普遍使用并有较大的疗效, 但是生理力学性变化及后遗症仍然可能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刚性融合后负荷 分配改变,导致邻近节段的椎间盘、钩椎关节、小关节的活动度、剪力、张 力、压力增加。因此,保留病变节段运动和负荷分配将有助于减轻邻近节段 病变的严重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 置,采用弹性假体和两个固定块,保留病变节段运动和负荷分配大大降低了 上述邻近节段因负荷增大而病变的风险。

本发明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脊柱后路动 态稳定装置包括弹性假体和两个固定块;两个固定块分别安装在弹性假体的 上平面与下平面上;其中固定块包括压块和两个固定杆,两个固定杆安装在 压块上,所述的固定杆和压块采用焊接或螺钉固定等方式连接,所述的固定 杆为采用L形圆柱杆、L形椭圆形柱或L形矩形杆,所述固定杆包括头部和 尾部,头部前段设置成圆锥形,头部外表面喷涂有羟基磷灰石涂层,固定杆 尾部具有与压块固定的斜面或平面。所述的压块为圆弧形压块,所述压块带 有圆弧凹槽,圆弧凹槽设置为脊柱后路髓腔孔相似外形;压块上设置有弹性 假体连接孔,并具有一个与弹性假体上平面配合或下平面配合的端面。

弹性假体具有与两个固定块分别配合的上平面和下平面,所述弹性假体 的上平面和下平面各具有与固定块上的压块配合的定位杆,所述的定位杆端 部设置有螺纹或凹槽,两个固定块分别通过压块上的与弹性假体连接的孔套 在弹性假体上平面和下平面的定位杆上,并采用螺帽或U型开口的弹性卡片 固定成一体的。

弹性假体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的弹性材料采用医用聚碳酸酯型聚氨酯 弹性体材料,弹性假体形状与固定块的压块外形相似并稍大,弹性假体侧面 一周均为凹线形。

所述的固定块的固定杆的尾部与压块的端面夹角为10°~30°。

所述的固定块的固定杆头部和尾部成90°角。

所述的固定杆的头部的锥形角度为30°~90°,所述的固定杆头部前段设 置有凸台,便于采用骨水泥固定。

所述压块上设置有三个弹性假体连接孔。

所述弹性假体的上平面和下平面各具有三个与固定块的压块上的弹性假 体连接孔配合的定位杆。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固定块的固定杆通过骨水泥固定在人 体脊椎的椎弓根中,弹性假体安装在固定好的两个固定块中,当人体脊椎运 动时,椎体承受的应力通过固定块传递到弹性假体上,由于弹性假体的弹性 特征可以使两个固定块之间产生轴向旋转、侧弯、伸曲运动,同时也限制了 脊柱过度的前后矢状位平移活动。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通过这些运动保留 了脊柱的几乎全部运动,同时可以缓冲脊柱的承载力,分散有脊柱节段运动 产生的应力,达到降低邻近节段的应力以避免邻近节段发生病变。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由于弹性假体采用了弹性材料,脊柱 后路动态稳定装置的独特设计使其在手术后可以代替小关节的功能,对脊柱 的中央和两侧区域进行完全解压,实现对被压迫的神经组织直接有效的减压。 对比传统的融合手术,采用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不仅保留了脊柱的活动度, 还恢复了脊柱病变区域的生物力学性能,阻止治疗节段及其邻近脊柱运动节 段的非正常载荷,极大地避免了传统手术中邻近节段退化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以及领会本实用新型的实际应用,在本文提 供了以下附图,并对所述附图进行了参考。应该注意,所给出的附图仅作为 例子和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未限制说明和权利要求书中所限定的范围。

图1是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分解示意图。

图2是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的弹性假体俯视图。

图3是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的弹性假体主视图。

图4是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的固定块俯视图。

图5是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的固定块主视图。

图6是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中弹性假体的定位杆的其中一种形式的示 意图。

图7是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中用于固定弹性假体的U型开口的弹性卡 片的一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7,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包括弹性假体2和两个固定块1; 两个固定块1分别安装在弹性假体2的上平面16与下平面17上;其中固定 块1包括压块10和两个固定杆5,两个固定杆5安装在压块10上,所述的固 定杆5和压块10采用焊接或螺钉固定等方式连接。所述的固定杆5采用L形 圆柱杆、L形椭圆形柱或L形矩形杆,所述固定杆5包括头部4和尾部6,所 述固定杆5的头部4前段设置成圆锥形,头部4外表面喷涂有羟基磷灰石涂 层,固定杆尾部6具有与压块10固定的斜面或平面。所述的压块10为圆弧 形压块,所述压块10带有圆弧凹槽15,圆弧凹槽15设置为脊柱后路髓腔孔 相似外形;压块10上设置有三个弹性假体连接孔12,并具有一个与弹性假体 上平面配合或下平面配合的端面14。

所述弹性假体2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弹性材料采用医用聚碳酸酯型聚 氨酯弹性体材料,弹性假体形状与固定块的压块外形相似并稍大,弹性假体 侧面8一周均为凹线形9,弹性假体2具有与两个固定块1分别配合的上平面 16和下平面17,所述弹性假体2的上平面16和下平面17各具有三个与固定 块上的压块10上的弹性假体连接孔12配合的定位杆7,所述的定位杆7端部 设置有螺纹13或凹槽19,分别采用螺帽11或U型开口的弹性卡片20固定。 所述固定块1的固定杆5的尾部6与压块10的端面14夹角α为10°~30°。

所述固定块1的固定杆5头部4和尾部6成90°角。

所述固定杆5的头部4为锥形3,锥形3角度为30°~90°,所述的固定 杆头部前段设置有凸台18,便于采用骨水泥固定。

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是由两个固定块1分别通过固定块的压块10上的 与弹性假体连接的孔12套在弹性假体上平面16和下平面17的定位杆13上, 并采用螺帽11或U型开口的弹性卡片20固定成一体的。

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078386 U (45)授权公告日 2011.12.21 CN 202078386 U *CN202078386U* (21)申请号 201020670678.8 (22)申请日 2010.12.20 A61B 17/70(2006.01) (73)专利权人 常州市康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地址 213022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天山路 1-8 号 (72)发明人 杨利波 山卫东 王志敏 王彤 余强 蒋庆幸 丁伟 王爱平 蒋凯 崔建培 彭豪 鲍益富 孙协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32215 代理人 奚胜元 (54) 实用新型名称 脊柱后。

2、路动态稳定装置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涉及的是 一种用于治疗脊柱邻近节段病变的骨科植入物装 置。特别是用于治疗脊柱小关节退变增生、 I 度退 行性脊椎滑脱、 椎管狭窄等疾病。 包括弹性假体和 两个固定块 ; 两个固定块分别安装在弹性假体的 上平面与下平面上 ; 其中固定块包括压块和两个 固定杆, 两个固定杆安装在压块上, 所述固定杆包 括头部和尾部 ; 压块上设置有与弹性假体连接的 孔, 并具有一个与弹性假体上平面配合或下平面 配合的端面 ; 弹性假体具有与两个固定块分别配 合的上平面和下平面, 所述弹性假体的上平面和 下平面各具有与固定块上的压块配合的定位杆, 两个固。

3、定块分别通过压块上的与弹性假体连接孔 套在弹性假体上平面和下平面的定位杆上, 固定 成一体的。 (51)Int.Cl.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3 页 CN 202078391 U1/1 页 2 1. 一种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假体和两个固定块 ; 两个固定块 分别安装在弹性假体的上平面与下平面上 ; 其中固定块包括压块和两个固定杆, 两个固定 杆安装在压块上, 所述固定杆包括头部和尾部, 所述的压块为圆弧形压块 ; 压块上设置有弹 性假体连接孔, 并具。

4、有一个与弹性假体上平面配合或下平面配合的端面 ; 弹性假体具有与两个固定块分别配合的上平面和下平面, 所述弹性假体的上平面和下 平面各具有与固定块上的压块配合的定位杆, 所述的定位杆端部设置有螺纹或凹槽, 两个 固定块分别通过压块上的弹性假体连接孔套在弹性假体上平面和下平面的定位杆上, 并采 用螺帽或 U 型开口的弹性卡片固定成一体的。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和压块采用 焊接或螺钉固定方式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为采用 L 形 圆柱杆、 L 形椭圆形柱或 L 形矩形杆。 4. 根据权利。

5、要求 1 所述的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的头部前段 设置成圆锥形, 头部外表面喷涂有羟基磷灰石涂层。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固定杆尾部具有与压块 固定的斜面或平面。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块的固定杆 的尾部与压块的端面夹角为1030, 所述的固定块的固定杆头部和尾部成90角。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块上设置有三个 弹性假体连接孔, 所述弹性假体的上平面和下平面各具有三个与压块上的弹性假体连接孔 配合的定位杆。 8. 根据权利要求 1 。

6、所述的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杆的头部的 锥形角度为 30 90, 所述的固定杆头部前段设置有凸台, 便于采用骨水泥固定。 9.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块带有圆弧凹 槽, 圆弧凹槽设置为脊柱后路髓腔孔相似外形。 10.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假体由弹性 材料制成, 所述的弹性材料采用医用聚碳酸酯型聚氨酯弹性体材料, 弹性假体形状与固定 块的压块外形相似并稍大, 弹性假体侧面一周均为凹线形。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2078386 U CN 202078391 U1/3 页 3 脊柱后。

7、路动态稳定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涉及的是一种用于治疗脊柱邻近节段病变的 骨科植入物装置。特别是用于治疗脊柱小关节退变增生、 I 度退行性脊椎滑脱、 椎管狭窄等 疾病。 背景技术 0002 脊柱在人体的功能主要是稳定相邻的椎体, 保护神经不受各种运动及负荷导致的 损伤, 提供各个节段的固有运动 ; 保持脊柱的整体性 ; 在脊柱内部传递和分散负荷。这三点 之间的平衡可能会因病变及外科手术而被破坏。 脊柱邻近节段病变传统的手术治疗手段是 刚性融合手术, 使脊柱病变节段通过选择性的植骨融合成一体。虽然这种融合手术已经普 遍使用并有较大的疗效, 但是生理力学性变化及后遗。

8、症仍然可能严重影响手术效果, 刚性 融合后负荷分配改变, 导致邻近节段的椎间盘、 钩椎关节、 小关节的活动度、 剪力、 张力、 压 力增加。因此, 保留病变节段运动和负荷分配将有助于减轻邻近节段病变的严重性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 采用弹 性假体和两个固定块, 保留病变节段运动和负荷分配大大降低了上述邻近节段因负荷增大 而病变的风险。 0004 本发明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 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 置包括弹性假体和两个固定块 ; 两个固定块分别安装在弹性假体的上平面与下平面上 ; 其 中固定块包括压块和两个固定。

9、杆, 两个固定杆安装在压块上, 所述的固定杆和压块采用焊 接或螺钉固定等方式连接, 所述的固定杆为采用 L 形圆柱杆、 L 形椭圆形柱或 L 形矩形杆, 所述固定杆包括头部和尾部, 头部前段设置成圆锥形, 头部外表面喷涂有羟基磷灰石涂层, 固定杆尾部具有与压块固定的斜面或平面。所述的压块为圆弧形压块, 所述压块带有圆弧 凹槽, 圆弧凹槽设置为脊柱后路髓腔孔相似外形 ; 压块上设置有弹性假体连接孔, 并具有一 个与弹性假体上平面配合或下平面配合的端面。 0005 弹性假体具有与两个固定块分别配合的上平面和下平面, 所述弹性假体的上平面 和下平面各具有与固定块上的压块配合的定位杆, 所述的定位杆端。

10、部设置有螺纹或凹槽, 两个固定块分别通过压块上的与弹性假体连接的孔套在弹性假体上平面和下平面的定位 杆上, 并采用螺帽或 U 型开口的弹性卡片固定成一体的。 0006 弹性假体由弹性材料制成, 所述的弹性材料采用医用聚碳酸酯型聚氨酯弹性体材 料, 弹性假体形状与固定块的压块外形相似并稍大, 弹性假体侧面一周均为凹线形。 0007 所述的固定块的固定杆的尾部与压块的端面夹角为 10 30。 0008 所述的固定块的固定杆头部和尾部成 90角。 0009 所述的固定杆的头部的锥形角度为 30 90, 所述的固定杆头部前段设置有 凸台, 便于采用骨水泥固定。 说 明 书 CN 202078386 U。

11、 CN 202078391 U2/3 页 4 0010 所述压块上设置有三个弹性假体连接孔。 0011 所述弹性假体的上平面和下平面各具有三个与固定块的压块上的弹性假体连接 孔配合的定位杆。 0012 工作原理 : 0013 本实用新型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固定块的固定杆通过骨水泥固定在人体脊椎 的椎弓根中, 弹性假体安装在固定好的两个固定块中, 当人体脊椎运动时, 椎体承受的应力 通过固定块传递到弹性假体上, 由于弹性假体的弹性特征可以使两个固定块之间产生轴向 旋转、 侧弯、 伸曲运动, 同时也限制了脊柱过度的前后矢状位平移活动。脊柱后路动态稳定 装置通过这些运动保留了脊柱的几乎全部运动, 同。

12、时可以缓冲脊柱的承载力, 分散有脊柱 节段运动产生的应力, 达到降低邻近节段的应力以避免邻近节段发生病变。 0014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 0015 本实用新型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由于弹性假体采用了弹性材料, 脊柱后路动态 稳定装置的独特设计使其在手术后可以代替小关节的功能, 对脊柱的中央和两侧区域进行 完全解压, 实现对被压迫的神经组织直接有效的减压。 对比传统的融合手术, 采用脊柱后路 动态稳定装置不仅保留了脊柱的活动度, 还恢复了脊柱病变区域的生物力学性能, 阻止治 疗节段及其邻近脊柱运动节段的非正常载荷, 极大地避免了传统手术中邻近节段退化的风 险。 附图说明 0016 为了更好地理解。

13、本实用新型以及领会本实用新型的实际应用, 在本文提供了以下 附图, 并对所述附图进行了参考。应该注意, 所给出的附图仅作为例子和优选实施方式而 已, 并未限制说明和权利要求书中所限定的范围。 0017 图 1 是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分解示意图。 0018 图 2 是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的弹性假体俯视图。 0019 图 3 是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的弹性假体主视图。 0020 图 4 是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的固定块俯视图。 0021 图 5 是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的固定块主视图。 0022 图 6 是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中弹性假体的定位杆的其中一种形式的示意图。 0023 图7是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

14、置中用于固定弹性假体的U型开口的弹性卡片的一种 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参照附图 1 7, 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包括弹性假体 2 和两个固定块 1 ; 两个固 定块 1 分别安装在弹性假体 2 的上平面 16 与下平面 17 上 ; 其中固定块 1 包括压块 10 和两 个固定杆 5, 两个固定杆 5 安装在压块 10 上, 所述的固定杆 5 和压块 10 采用焊接或螺钉固 定等方式连接。所述的固定杆 5 采用 L 形圆柱杆、 L 形椭圆形柱或 L 形矩形杆, 所述固定杆 5 包括头部 4 和尾部 6, 所述固定杆 5 的头部 4 前段设置成圆锥形, 头部 4 外表面喷涂有羟 基磷灰。

15、石涂层, 固定杆尾部 6 具有与压块 10 固定的斜面或平面。所述的压块 10 为圆弧形 压块, 所述压块10带有圆弧凹槽15, 圆弧凹槽15设置为脊柱后路髓腔孔相似外形 ; 压块10 说 明 书 CN 202078386 U CN 202078391 U3/3 页 5 上设置有三个弹性假体连接孔 12, 并具有一个与弹性假体上平面配合或下平面配合的端面 14。 0025 所述弹性假体 2 由弹性材料制成, 所述弹性材料采用医用聚碳酸酯型聚氨酯弹性 体材料, 弹性假体形状与固定块的压块外形相似并稍大, 弹性假体侧面 8 一周均为凹线形 9, 弹性假体 2 具有与两个固定块 1 分别配合的上平面。

16、 16 和下平面 17, 所述弹性假体 2 的 上平面 16 和下平面 17 各具有三个与固定块上的压块 10 上的弹性假体连接孔 12 配合的定 位杆 7, 所述的定位杆 7 端部设置有螺纹 13 或凹槽 19, 分别采用螺帽 11 或 U 型开口的弹性 卡片 20 固定。所述固定块 1 的固定杆 5 的尾部 6 与压块 10 的端面 14 夹角 为 10 30。 0026 所述固定块 1 的固定杆 5 头部 4 和尾部 6 成 90角。 0027 所述固定杆5的头部4为锥形3, 锥形3角度为3090, 所述的固定杆头部前 段设置有凸台 18, 便于采用骨水泥固定。 0028 脊柱后路动态稳定装置是由两个固定块 1 分别通过固定块的压块 10 上的与弹性 假体连接的孔 12 套在弹性假体上平面 16 和下平面 17 的定位杆 13 上, 并采用螺帽 11 或 U 型开口的弹性卡片 20 固定成一体的。 说 明 书 CN 202078386 U CN 202078391 U1/3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078386 U CN 202078391 U2/3 页 7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078386 U CN 202078391 U3/3 页 8 图 4 图 5 图 6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078386 U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