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电连接器一般包括绝缘本体,绝缘本体设有端子收容槽,导电端子收容于端子收容槽内。请参阅中国大陆02276928.8号专利,该电连接器主要包括绝缘本体及若干个导电端子,其中绝缘本体的侧壁上设有用以收容导电端子的收容信道,该收容信道凹设于绝缘本体的侧壁表面,在收容信道底面设有若干个干涉槽,导电端子直接压入绝缘本体后,其对接部上的干涉部与上述干涉槽配合。此种电连接器,加工步骤复杂,成本高,不易组装。
因此,有必要发明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简单、成本低廉、组装容易的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电连接器包括绝缘体和若干金属线,其中,绝缘体上设有若干沟槽,至少一部分的沟槽的宽度小于金属线的宽度,金属线对应嵌合在绝缘体的沟槽中,且至少一部分金属线露出于绝缘体的表面,形成接触区。
本发明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提供一设有若干沟槽的绝缘体和若干金属线,至少一部分的沟槽地宽度小于金属线的宽度;(2)利用模具使金属线对应嵌合在绝缘体的沟槽中,至少一部分金属线露出于绝缘体表面,形成接触区。
与现有技术相比,此种电连接器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成本较低,此外由于金属线自身的优点,电连接器可制成较小的高度,适应当前电子元件小型化发展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与金属线组装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之电连接器与上、下成型块的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之电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之裁刀裁金属线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之电连接器与上、下成型块的分解图。
图7为图6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8为本发明另一种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参照图1至图4,本发明电连接器包括绝缘体1和若干金属线2,其中,绝缘体1中间设有凹槽10,凹槽10的两侧设有侧壁11,侧壁11的内外两侧110、111及顶部112设有沟槽12,金属线2对应嵌合在绝缘体1的沟槽12中,并弯折成型,至少一部分的沟槽12的宽度小于金属线2的宽度,使金属线2固定于绝缘体1中,至少一部分金属线2凸出于绝缘体1的表面,形成接触区20,可与外接组件(图中未画出)形成电性连接,金属线2的两末端可保留适当长度,形成线缆。
上述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为:(1)提供一绝缘体1和金属线2,绝缘体1中间设有凹槽10,凹槽10的两侧设有侧壁11,侧壁11的内外两侧110、111及顶部112设有沟槽12,金属线2具有适当的长度,将金属线对应置于侧壁11顶部的沟槽12处;(2)提供一顶块3和一成型块4,将绝缘体1及金属线2放置于顶块3上,顶块3的宽度小于或等于绝缘体1的宽度,成型块4大致为长方体状,自其下表面向上凹陷设有两个槽40,与绝缘体的两相对的侧壁12相对应,两槽40之间设有突起41,可收容在绝缘体1的凹槽10内,用成型块4将若干金属线2向下压制,使金属线2对应嵌合在绝缘体1的沟槽11中,至少一部分金属线2凸出于绝缘体1表面,形成接触区20,可与外接组件(图中未画出)形成电性连接,此时,金属线2的末端大致与侧壁11相平行。
另外,也可用裁刀5将绝缘体1中凹槽10中的金属线2裁断(如图5所示),使其形成两倍的线路。
也可将上述绝缘体1与金属线2平放于下模块6上,下模块6的宽度大于绝缘体1的宽度,其上表面60光滑平整,提供一上模块7,其下表面设有两个收容槽70,两个收容槽70之间设有定位部71,可伸入绝缘体1的凹槽10中,此外,上模块7的两侧设有压制部72,压制部72的下表面具有较好的平面度,用上模块7将金属线2进行再次压制,将位于绝缘体1外的金属线2末端弯折成水平状,并将末端剪去一部分,使之保留适当长度,形成焊接部22,各个焊接部22具有较好的共面度。
当然,也可盖变上模块和下模块的形状,仅需将绝缘体一侧的金属线末端压制成水平状,也可进一步将呈垂直状的金属线末端绕过绝缘体的下表面,和绝缘体另一侧的水平状金属线,形成线缆。
在上述实施例中,金属线可为圆线,可为等边多边形,或者扁平状,此外,该金属线可披覆绝缘胶体,也可在绝缘胶体外侧披覆导电物质,形成遮蔽层,也可进一步在导电物质外侧再披覆绝缘胶体。还有绝缘本体1还可为其它不同形状(如图8)。
通过实施本发明技术手段,能使电连接器加工过程简单,成本低廉,易成型,并且能保证与其它电子元件之间较好的电性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