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辛菌胺和烯唑醇的杀菌组合物.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80221 上传时间:2018-01-2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74.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70261.2

申请日:

2014.07.31

公开号:

CN104106575A

公开日:

2014.10.2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N 43/653申请日:20140731|||公开

IPC分类号:

A01N43/653; A01P3/00; A01N33/04(2006.01)N

主分类号:

A01N43/653

申请人: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

发明人:

高同春; 张勇; 周凤艳; 苏仙岩; 陈雨; 段劲生; 王梅

地址:

230031 安徽省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 34115

代理人:

孙永刚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辛菌胺和烯唑醇的杀菌组合物,所述杀菌组合物的有效成分由辛菌胺和烯唑醇组成,其中辛菌胺和烯唑醇的质量比为20:1~1:20。本发明对玉米小斑病等作物真菌性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两药剂联用能减少用药量,有效降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延缓病菌对单一药剂的抗药性,经济、高效、环保并能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本发明中辛菌胺和烯唑醇均属低等毒性,对人畜、有益生物安全;可延缓病菌对单一药剂的抗药性。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含辛菌胺和烯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的有效成分由辛菌胺和烯唑醇组成,其中辛菌胺和烯唑醇的质量比为20:1~1:20。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辛菌胺和烯唑醇的质量比为10:1~1:10。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辛菌胺和烯唑醇的质量比为5:1~1:5。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添加有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助剂制成农业上可接受的杀菌剂剂型。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制成水悬浮剂、水分散粒剂或可湿性粉剂。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辛菌胺和烯唑醇组成的有效成分占杀菌组合物总质量的20%~60%。

7.
  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玉米小斑病的作物真菌病害。

说明书

一种含辛菌胺和烯唑醇的杀菌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用杀菌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辛菌胺和烯唑醇的杀菌组合物。 
背景技术
辛菌胺是环保型氨基酸类高分子聚合物杀菌剂,含增效成份有机硅及咪咪类杀菌因子。其作用机制新颖,在水溶液中能产生电离,其亲水基部分含有强烈的正电性,吸附通常呈负电的各类细菌、病毒从而抑制了细菌、病毒的繁殖,凝固病菌蛋白质,是病菌酶系统变性,加上聚合物形成的薄膜堵塞了这部分微生物的离子通道,使其立即窒息死亡,从而达到最佳的杀菌效果。对半知、担子、鞭毛、子囊等四个亚门类真菌、细菌、病毒的杀灭率均在98%以上,适用于:果树、蔬菜、瓜类、棉花、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药材、生姜等多种作物由细菌、病毒、真菌引起的多种病害的防治,如苹果、梨腐烂病;棉花枯萎病、黄萎病、立枯病;水稻烂秧、恶苗、稻瘟病、条纹叶枯病;烟草花叶病毒病;辣椒番茄病毒病;大豆根腐病、紫斑病。 
烯唑醇(英文通用名:diniconazole),分子式为C15H17Cl2N3O,结构式如下: 

化学通用名称为(E)-(RS)-1-(2, 4-二氯苯基)-4,4-二甲基-2-(1H-1,2,4-三唑-1-基)戊-1烯-3-醇,为三唑类新型杀菌剂,作用机理为在真菌的麦角甾醇生物合成中抑制14α-脱甲基化作用, 引起麦角甾醇缺乏,导致真菌细胞膜不正常,最终真菌死亡,持效期长久。对于囊菌、担子菌引起的多种植物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黑粉病、黑星病等有特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含辛菌胺和烯唑醇的新型杀菌剂组合物,用于防治玉米小斑病等多种作物病害。辛菌胺与三唑类杀菌剂具备不同的结构类型和有差异的作用机制,将二者按一定比例组合,在实际使用中具有杀菌活性高,同时可以在更大程度上避免辛菌胺和烯唑醇单剂单独使用时对病原物造成的选择压力,延缓病原物抗药性产生和发展,并使单位面积上总的用药量下降,经济、高效、环保。 
本发明的一种含辛菌胺和烯唑醇的杀菌组合物,所述杀菌组合物的有效成分由辛菌胺和烯唑醇组成,其中辛菌胺和烯唑醇的质量比为20:1~1:20。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中,辛菌胺和烯唑醇的质量比优选为10:1~1:10,更优选为5:1~1:5,最优选为1:1~1:5。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中添加有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助剂可制成农业上可接受的杀菌剂剂型如水悬浮剂、水分散粒剂或可湿性粉剂等常用农药剂型。采用的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助剂包括润湿剂、分散剂、增稠剂、消泡剂、填料等各类助剂,采用的润湿剂、分散剂可以为二异丁二基萘磺酸钠(拉开粉)、亚甲基双荼磺酸钠(NNO)、木质素磺酸钠(木钠)、木质素磺酸钙(木钙)、异构醇-环氧乙烷缩合物(E系列)、蓖麻油(氢化蓖麻油)-环氧乙烷缩合物(EL系列)、聚氧乙烯脂肪酸酯(月桂酸聚氧乙烯酯,LAE系列)、脂肪醇-环氧乙烷缩合物(MOA系列)、烷基酚-聚氧乙烯醚(NP/TX系列)、烷基酚-聚氧乙烷(OP系列)等中的一种或多种;采用的增稠剂可以为黄原胶、聚乙烯醇等;采用的消泡剂可为磷酸酯类消泡剂和有机硅消泡剂中一种或多种;所采用的填料可为白炭黑、高岭土、凹凸棒土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中,优选辛菌胺和烯唑醇组成的有效成分占杀菌组合物总质量的20%~60%。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可用于防治玉米小斑病等作物真菌病害。 
通过对辛菌胺和烯唑醇作用机理和杀菌特性的细致分析,运用Wadley方法进行试验设计及结果处理。首先测定辛菌胺和烯唑醇两单一化合物(以下简称药剂)的EC50 ,根据两单一药剂的EC50按Wadley法设定两药剂的组合比例,并根据Wadley增效指数SR值,确定合适的组合物比例,然后按孙云沛法加以验证。 
试验目标物为玉米小斑病。试验采用菌落直径法。取辛菌胺、烯唑醇母液,配置成需药液平板,每皿约14ml,同时设置无药平板对照(CK),每处理重复3皿,即重复3次。 在预培养菌落边缘用灭菌的打孔器制取5mm直径的菌丝块,分别移到不同培养基平板上,28℃培养4d,量取菌落直径(mm),由下列公式计算生长抑制率: 

将菌丝生长抑制率换算成抑制机率值(Y),药剂浓度换算成浓度对数(X),按浓度对数为横坐标、机率值为纵坐标作毒力回归直线,求得辛菌胺与烯唑醇单剂及其混剂对玉米小斑病的毒力回归方程,并计算EC50、EC90值及相关系数r值。 
根据Wadley方法评价混剂的相互作用,计算公式如下: 
EC50(理论值) = (a+b)/(a/EC50a+ b/EC50b) ,SR = EC50(理论值)/EC50(实际值) 。
其中a、b是各组分在混剂中含量比例,以SR值分析混配的效果。SR≤0.5,则两种药剂混配有拮抗作用;SR= 0.5~1.5,则两种药剂混配有加和作用; SR≥1.5,则两种药剂混配有增效作用。 
表1  辛菌胺与烯唑醇单剂及其混剂对玉米小斑病毒力测定结果 

从表1中数据可以分析得到,辛菌胺与烯唑醇以15:1~1:15比例混配时可抑制玉米小斑病菌丝的生长,1:1~ 1:5比例混配,能够较强抑制玉米小斑病菌丝的生长,表现增效作用。
本发明对玉米小斑病等作物真菌性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两药剂联用能减少用药量,有效降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并能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本发明中辛菌胺和烯唑醇均属低等毒性,对人畜、有益生物安全;可延缓病菌对单一药剂的抗药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是对于本发明内容的进一步说明以作为对本发明技术内容的阐释,但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并不仅限于下述实施例所述,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且应当知晓任何基于本发明实质精神的简单变化或替换均应属于本发明所要求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30%辛菌胺·烯唑醇悬浮剂的制备方法:按质量百分比。
辛菌胺                      15%; 
烯唑醇                      15%;
木钙                        7%;
MOA3                         5%;
黄原胶                     0.2%;
有机硅消泡剂               0.4%;
水                         余量。 
制备方法:根据配方,将以上组分按比例称量,加入球磨机球磨30分钟,过滤,抽入分散罐高速剪切3分钟后经砂磨机充分研磨,控制固体组分粒子直径在2微米以内,研磨结束后搅拌均匀,即得悬浮剂产品。每亩60-80g用于防治玉米小斑病效果可达88%以上。 
  
实施例2
30%辛菌胺·烯唑醇悬浮剂的制备方法:按质量百分比。
辛菌胺                       5%; 
烯唑醇                       25%;
木钠                         7%;
 EL40                        5 %;
 聚乙烯醇                    0.2%;
磷酸酯消泡剂                 0.3%;
 水                          余量。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每亩60-80g用于防治玉米小斑病效果可达76%。 
  
实施例3
30%辛菌胺·烯唑醇悬浮剂的制备方法:按质量百分比。
辛菌胺                      10%; 
烯唑醇                      20%;
木钙                        8%;
EL60                        4%;
聚乙烯醇                   0.2%;
磷酸酯消泡剂                0.4%;
水                          余量。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每亩60-80g用于防治玉米小斑病效果可达80%。 
  
实施例4
40%辛菌胺·烯唑醇可湿性粉剂的制备方法:按质量百分比。
辛菌胺                    20%; 
烯唑醇                    20%; 
拉开粉                    3%
木钙                      4%; 
白炭黑                   10%; 
高岭土                   余量;
制备方法: 将以上组分按配方比例加入混合机混合均匀后进行气流粉碎,粉碎完成后充分搅拌均匀,即可得可湿性粉剂产品。每亩60-80g用于防治玉米小斑病效果可达86%。
  
实施例5
40%辛菌胺·烯唑醇可湿性粉剂的制备方法:按质量百分比。
辛菌胺                   24%; 
烯唑醇                   16%; 
NNO                      2%
木钙                     4%; 
白炭黑                   10%; 
凹凸棒土                 余量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4。每亩60-80g用于防治玉米小斑病效果约为80%。
  
实施例6
30%辛菌胺·烯唑醇可湿性粉剂的制备方法:按质量百分比。
辛菌胺                  8%; 
烯唑醇                  22%; 
NNO                    6%; 
聚乙烯醇                4%
硫酸铵                  8%
白炭黑                  10%; 
高岭土                  余量; 
制备方法:将以上组分按配方比例加入混合机混合均匀后进行气流粉碎,粉碎完成后加入少量纯化水充分搅拌均匀,挤压造粒,烘干后即可得可湿性粉剂产品。每亩60-80g用于防治玉米小斑病效果可达82%。

一种含辛菌胺和烯唑醇的杀菌组合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含辛菌胺和烯唑醇的杀菌组合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含辛菌胺和烯唑醇的杀菌组合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含辛菌胺和烯唑醇的杀菌组合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含辛菌胺和烯唑醇的杀菌组合物.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06575A43申请公布日20141022CN104106575A21申请号201410370261222申请日20140731A01N43/653200601A01P3/00200601A01N33/0420060171申请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地址230031安徽省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72发明人高同春张勇周凤艳苏仙岩陈雨段劲生王梅74专利代理机构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34115代理人孙永刚54发明名称一种含辛菌胺和烯唑醇的杀菌组合物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辛菌胺和烯唑醇的杀菌组合物,所述杀菌组合物的有效成分由辛菌胺和烯唑醇组成,其中辛菌胺和。

2、烯唑醇的质量比为201120。本发明对玉米小斑病等作物真菌性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两药剂联用能减少用药量,有效降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延缓病菌对单一药剂的抗药性,经济、高效、环保并能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本发明中辛菌胺和烯唑醇均属低等毒性,对人畜、有益生物安全;可延缓病菌对单一药剂的抗药性。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06575ACN104106575A1/1页21一种含辛菌胺和烯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的有效成分由辛菌胺和烯唑醇组成,其中辛菌胺和烯唑醇的质量比为2011。

3、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辛菌胺和烯唑醇的质量比为1011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辛菌胺和烯唑醇的质量比为5115。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添加有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助剂制成农业上可接受的杀菌剂剂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制成水悬浮剂、水分散粒剂或可湿性粉剂。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辛菌胺和烯唑醇组成的有效成分占杀菌组合物总质量的2060。7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玉米小斑病的作物真菌病害。权利要求书CN104106575A1/5页3。

4、一种含辛菌胺和烯唑醇的杀菌组合物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农用杀菌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辛菌胺和烯唑醇的杀菌组合物。背景技术0002辛菌胺是环保型氨基酸类高分子聚合物杀菌剂,含增效成份有机硅及咪咪类杀菌因子。其作用机制新颖,在水溶液中能产生电离,其亲水基部分含有强烈的正电性,吸附通常呈负电的各类细菌、病毒从而抑制了细菌、病毒的繁殖,凝固病菌蛋白质,是病菌酶系统变性,加上聚合物形成的薄膜堵塞了这部分微生物的离子通道,使其立即窒息死亡,从而达到最佳的杀菌效果。对半知、担子、鞭毛、子囊等四个亚门类真菌、细菌、病毒的杀灭率均在98以上,适用于果树、蔬菜、瓜类、棉花、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药材、生。

5、姜等多种作物由细菌、病毒、真菌引起的多种病害的防治,如苹果、梨腐烂病;棉花枯萎病、黄萎病、立枯病;水稻烂秧、恶苗、稻瘟病、条纹叶枯病;烟草花叶病毒病;辣椒番茄病毒病;大豆根腐病、紫斑病。0003烯唑醇(英文通用名DINICONAZOLE),分子式为C15H17CL2N3O,结构式如下化学通用名称为ERS12,4二氯苯基4,4二甲基21H1,2,4三唑1基戊1烯3醇,为三唑类新型杀菌剂,作用机理为在真菌的麦角甾醇生物合成中抑制14脱甲基化作用,引起麦角甾醇缺乏,导致真菌细胞膜不正常,最终真菌死亡,持效期长久。对于囊菌、担子菌引起的多种植物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黑粉病、黑星病等有特效。发明内容000。

6、4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含辛菌胺和烯唑醇的新型杀菌剂组合物,用于防治玉米小斑病等多种作物病害。辛菌胺与三唑类杀菌剂具备不同的结构类型和有差异的作用机制,将二者按一定比例组合,在实际使用中具有杀菌活性高,同时可以在更大程度上避免辛菌胺和烯唑醇单剂单独使用时对病原物造成的选择压力,延缓病原物抗药性产生和发展,并使单位面积上总的用药量下降,经济、高效、环保。0005本发明的一种含辛菌胺和烯唑醇的杀菌组合物,所述杀菌组合物的有效成分由辛菌胺和烯唑醇组成,其中辛菌胺和烯唑醇的质量比为201120。0006所述的杀菌组合物中,辛菌胺和烯唑醇的质量比优选为101110,更优选为5115,最优选为1115。0007。

7、所述的杀菌组合物中添加有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助剂可制成农业上可接受的杀说明书CN104106575A2/5页4菌剂剂型如水悬浮剂、水分散粒剂或可湿性粉剂等常用农药剂型。采用的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助剂包括润湿剂、分散剂、增稠剂、消泡剂、填料等各类助剂,采用的润湿剂、分散剂可以为二异丁二基萘磺酸钠(拉开粉)、亚甲基双荼磺酸钠(NNO)、木质素磺酸钠木钠、木质素磺酸钙(木钙)、异构醇环氧乙烷缩合物(E系列)、蓖麻油(氢化蓖麻油)环氧乙烷缩合物(EL系列)、聚氧乙烯脂肪酸酯(月桂酸聚氧乙烯酯,LAE系列)、脂肪醇环氧乙烷缩合物(MOA系列)、烷基酚聚氧乙烯醚(NP/TX系列)、烷基酚聚氧乙烷(OP系列)等。

8、中的一种或多种;采用的增稠剂可以为黄原胶、聚乙烯醇等;采用的消泡剂可为磷酸酯类消泡剂和有机硅消泡剂中一种或多种;所采用的填料可为白炭黑、高岭土、凹凸棒土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杀菌组合物中,优选辛菌胺和烯唑醇组成的有效成分占杀菌组合物总质量的2060。0008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可用于防治玉米小斑病等作物真菌病害。0009通过对辛菌胺和烯唑醇作用机理和杀菌特性的细致分析,运用WADLEY方法进行试验设计及结果处理。首先测定辛菌胺和烯唑醇两单一化合物(以下简称药剂)的EC50,根据两单一药剂的EC50按WADLEY法设定两药剂的组合比例,并根据WADLEY增效指数SR值,确定合适的组合物比例,然后按。

9、孙云沛法加以验证。0010试验目标物为玉米小斑病。试验采用菌落直径法。取辛菌胺、烯唑醇母液,配置成需药液平板,每皿约14ML,同时设置无药平板对照(CK),每处理重复3皿,即重复3次。在预培养菌落边缘用灭菌的打孔器制取5MM直径的菌丝块,分别移到不同培养基平板上,28培养4D,量取菌落直径(MM),由下列公式计算生长抑制率将菌丝生长抑制率换算成抑制机率值(Y),药剂浓度换算成浓度对数(X),按浓度对数为横坐标、机率值为纵坐标作毒力回归直线,求得辛菌胺与烯唑醇单剂及其混剂对玉米小斑病的毒力回归方程,并计算EC50、EC90值及相关系数R值。0011根据WADLEY方法评价混剂的相互作用,计算公式。

10、如下EC50理论值AB/A/EC50AB/EC50B,SREC50理论值/EC50实际值。0012其中A、B是各组分在混剂中含量比例,以SR值分析混配的效果。SR05,则两种药剂混配有拮抗作用;SR0515,则两种药剂混配有加和作用;SR15,则两种药剂混配有增效作用。0013表1辛菌胺与烯唑醇单剂及其混剂对玉米小斑病毒力测定结果说明书CN104106575A3/5页5从表1中数据可以分析得到,辛菌胺与烯唑醇以151115比例混配时可抑制玉米小斑病菌丝的生长,1115比例混配,能够较强抑制玉米小斑病菌丝的生长,表现增效作用。0014本发明对玉米小斑病等作物真菌性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两药剂联用。

11、能减少用药量,有效降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并能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本发明中辛菌胺和烯唑醇均属低等毒性,对人畜、有益生物安全;可延缓病菌对单一药剂的抗药性。0015具体实施方式0016下述实施例是对于本发明内容的进一步说明以作为对本发明技术内容的阐释,但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并不仅限于下述实施例所述,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且应当知晓任何基于本发明实质精神的简单变化或替换均应属于本发明所要求的保护范围。0017实施例130辛菌胺烯唑醇悬浮剂的制备方法按质量百分比。0018辛菌胺15;烯唑醇15;木钙7;MOA35;黄原胶02;有机硅消泡剂04;水余量。0019制备方法根据配方,将以上组分按比例称量,加。

12、入球磨机球磨30分钟,过滤,抽入分散罐高速剪切3分钟后经砂磨机充分研磨,控制固体组分粒子直径在2微米以内,研磨结束后搅拌均匀,即得悬浮剂产品。每亩6080G用于防治玉米小斑病效果可达88以上。0020实施例230辛菌胺烯唑醇悬浮剂的制备方法按质量百分比。0021辛菌胺5;烯唑醇25;木钠7;说明书CN104106575A4/5页6EL405;聚乙烯醇02;磷酸酯消泡剂03;水余量。0022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每亩6080G用于防治玉米小斑病效果可达76。0023实施例330辛菌胺烯唑醇悬浮剂的制备方法按质量百分比。0024辛菌胺10;烯唑醇20;木钙8;EL604;聚乙烯醇02;磷酸酯消泡剂。

13、04;水余量。0025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每亩6080G用于防治玉米小斑病效果可达80。0026实施例440辛菌胺烯唑醇可湿性粉剂的制备方法按质量百分比。0027辛菌胺20;烯唑醇20;拉开粉3木钙4;白炭黑10;高岭土余量;制备方法将以上组分按配方比例加入混合机混合均匀后进行气流粉碎,粉碎完成后充分搅拌均匀,即可得可湿性粉剂产品。每亩6080G用于防治玉米小斑病效果可达86。0028实施例540辛菌胺烯唑醇可湿性粉剂的制备方法按质量百分比。0029辛菌胺24;烯唑醇16;NNO2木钙4;白炭黑10;凹凸棒土余量制备方法,同实施例4。每亩6080G用于防治玉米小斑病效果约为80。0030实施例630辛菌胺烯唑醇可湿性粉剂的制备方法按质量百分比。0031辛菌胺8;烯唑醇22;NNO6;说明书CN104106575A5/5页7聚乙烯醇4硫酸铵8白炭黑10;高岭土余量;制备方法将以上组分按配方比例加入混合机混合均匀后进行气流粉碎,粉碎完成后加入少量纯化水充分搅拌均匀,挤压造粒,烘干后即可得可湿性粉剂产品。每亩6080G用于防治玉米小斑病效果可达82。说明书CN104106575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