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合科技考古研究的文物展陈方法.pdf

上传人:a3 文档编号:70070 上传时间:2018-01-22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1.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484805.8

申请日:

2014.09.19

公开号:

CN104200762A

公开日:

2014.12.10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9F 19/00申请日:20140919|||公开

IPC分类号:

G09F19/00; G09B25/00

主分类号:

G09F19/00

申请人:

南京博物院; 铜陵新九鼎铜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发明人:

万俐; 郑东平; 田建花; 王勇

地址:

210016 江苏省南京市中山东路32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代理人:

戴朝荣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结合科技考古研究的文物展陈方法,展示文物及外在显信息的同时,更着重展示对文物进行科技考古研究所获得的潜信息、进行模拟复原研究所获得的制作技术细节及复原的部件、供观众现场体验的文物部件以及模拟制作文物的材料和教程。所述的潜信息包括文物原料的化学组成、产地来源、制作工艺。本发明解决现有文物展陈内容和形式过于简单,导致观众对文物只有神秘感或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况。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结合科技考古研究的文物展陈方法,其特征在于:展示文物及外在显信息的同时,更着重展示对文物进行科技考古研究所获得的潜信息、进行模拟复原研究所获得的制作技术细节及复原的部件、供观众现场体验的文物部件以及模拟制作文物的材料和教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科技考古研究的文物展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潜信息包括文物原料的化学组成、产地来源、制作工艺。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结合科技考古研究的文物展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化学组成信息通过对文物进行X射线荧光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的手段获取。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合科技考古研究的文物展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产地来源信息通过对文物进行铅同位素、微量元素分析的手段获取。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结合科技考古研究的文物展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作工艺信息通过对文物进行金相观察、扫描电镜分析、X光透视、CT扫描、三维扫描、三维打印及超景深显微分析的手段获取。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科技考古研究的文物展陈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根据科技分析获取的制作工艺信息准备相应材料和设备、工具进行文物的模拟复原研究,过程中用文字、图片和影像资料进行记录,获得大量技术细节并展示。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科技考古研究的文物展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观众现场体验进行文物部分制作环节的模拟操作,制作部件为复原研究过程中所得,或是三维扫描打印所得,或观众自己采用原材料制作。

8.
  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结合科技考古研究的文物展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供观众现场体验进行文物模拟制作的相关教程,教程的形式包括图文说明、影像资料、并组合排列兴趣文字问答题与三维扫描打印文物复制件联动,让观众思考、参与科技考古,以及工作人员的现场指导。

说明书

一种结合科技考古研究的文物展陈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文物展陈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结合科技考古研究的文物展陈方法。
背景技术
博物馆的文物展陈是沟通历史与现实、知识与公众、博物馆与社会的主要桥梁,但在实际中,博物馆的展陈内容一直以来是以表现文物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为主,而作为文物三元素的科学内在价值的内容基本没有。展陈的形式往往只是在通柜里“高密度”陈列大量文物,并附以简单的基本信息;在技术上采用幻灯、影像、音响、雕塑、蜡像、模型、半景画、全景画、景观复原、触摸屏、电子书、高清全息投影的辅助手段,表现文物的历史和艺术的价值。但是,这些看似新颖的展陈形式,往往大同小异、简单复制、缺乏个性,尤其是对文物的内在科学价值未作展示。这样展示的方法,观众所能做的——从文物展品游移到简单枯燥的简单文字说明,欣赏蜡像、景观复原、触摸屏、电子书、高清全息投影所给文物的历史与艺术信息,观众基本观感就是走马观花、高山仰止。
要展示文物的内在科学信息,使文物真正的活起来,说出其背后的故事,让观众与文物展品之间实现良好沟通,就要对文物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解读、提供独特而富有吸引力的展陈内容是前提,同时具有故事性、趣味性和体验性的展陈形式也必不可少,通过将“学术问题通俗化,复杂问题简单化,知识问题趣味化,理性问题感性化,抽象问题具体化,理论问题实践化”的展陈方式,留住观众,使观众在兴趣盎然参观中提高对文物的认知程度,深度理解进而激发观众对于文物的探索欲望,学术成果科普化,从而既能让专业人士为进一步研究古代社会文明的发展奠定基础,也能让中小学生全面了解古人在文物上所留下的科技信息——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所作的贡献。
对文物进行具有广度和深度的解读,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科技考古相关研究,提取关于文物原材料化学组成、产地来源以及整个制作工艺的相关信息,并进行工艺的复原模拟研究还原技术细节。这样的内容独特生动且充实,再结合多媒体技术、动态场景和互动体验等形式进行展陈,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别样的欣赏角度,了解文物的外观特征的同时,更能深刻理解文物内部结构并且亲身体验其制作工 艺,感悟古代文化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技发展的贡献。这样的文物展陈就突破了历史与艺术价值的展示,更多体现了其科技价值,观众不但可以知其然,更可以知其所以然。
综上,结合科技考古研究的文物展陈方式,不论是展览的主题、形式、展品的数量和内容上都突破了传统的文物展陈理念,从而为展览的主题和内容探索出新的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合科技考古研究的文物展陈方式,解决现有文物展陈内容和形式过于简单,导致观众对文物只有神秘感或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况。
本发明涉及一种结合科技考古研究的文物展陈方法。该展陈的特点以一件或几件同类文物为展出的专题展览,其展陈的效果可以避免以往只展示文物器物的表面基本信息(如出土地点、时代、尺寸等),观众参观时只能走马观花和高山仰止——知文物的器型表象,而不知文物本身所含的古代科技发明信息的缺陷。
这种结合科技考古研究的文物展陈方法的展陈内容主要有五部分:
(1)文物本身及其显信息,例如名称、年代、类别;
(2)对文物进行科技考古研究及获得的潜信息,例如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等所获得的化学成分信息,通过金相、扫描电镜、X光透视、CT扫描及超景深显微分析等所获得的制作工艺信息,通过铅同位素、微量元素分析等所获得的原料来源信息等;
(3)模拟复原研究揭示的制作技术细节、复原制作的文物各部件及整体;
(4)文物信息的横向对比,从而得出该文物在本地区或国内外同时代在科学技术上的创举或发明;
(5)观众现场体验和模拟制作文物,并组合排列兴趣文字问答题与三维扫描打印文物复制件联动,让观众思考、参与科技考古,达到“学术问题通俗化,复杂问题简单化,知识问题趣味化”的效果。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结合科技考古研究的文物展陈方法,在展示文物及外在显信息的同时,更着重展示对文物进行科技考古研究所获得的潜信息、进行模拟复原研究所获得 的制作技术细节及复原的部件、供观众现场体验的文物部件以及模拟制作文物的材料和教程。
所述的潜信息包括文物原料的化学组成、产地来源、制作工艺等。
所述的化学组成信息通过对文物进行X射线荧光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等手段获取。
所述的产地来源信息通过对文物进行铅同位素、微量元素分析等手段获取。
所述的制作工艺信息通过对文物进行金相、扫描电镜、X光透视、CT扫描、三维扫描、三维打印及超景深显微分析等手段获取。
根据科技分析获取的制作工艺信息准备相应材料和设备、工具进行文物的模拟复原研究,过程中用文字、图片和影像资料进行记录,获得大量技术细节并展示。
观众可以现场体验进行文物部分制作环节的模拟操作,制作部件可以是复原研究过程中所得,亦可以是三维扫描打印所得,还可以是观众自己采用原材料制作。
提供观众现场体验进行文物模拟制作的相关教程,教程的形式包括图文说明和影像资料,以及工作人员的现场指导。
本专利的创新处在于展示文物本身的同时,全面系统地展示对此文物进行的相关科技考古研究,观众不但可以通过文物外观了解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更能通过实验室研究所获得的关于原材料、制作工艺等方面的“潜信息”了解其科技价值,同时亦可对文物科技考古相关研究方法有所认识。这种展陈方式可以强烈加深观众对文物的认知程度,深度理解进而激发观众对于文物的探索欲望,学术成果科普化,从而既能让专业人士为进一步研究古代社会文明的发展奠定基础,也能让中小学生全面了解古人在文物上所留下的科技信息——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所作的贡献。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结合科技考古研究的展陈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陈璋壶X光透视照片;
图3为通过CT分析所获得的陈璋壶尺寸数据;
图4为通过CT扫描获得的陈璋壶壶口与壶身连接处内部结构;
图5为重建的陈璋壶壶口与壶胆、上网络连接模型图像;
图6为陈璋壶扎箍CT扫描图;
图7为重建的陈璋壶扎箍CT三维图;
图8为陈璋壶圈足与篦子连接处CT扫描图;
图9为陈璋壶壶胆和铜龙网络装配模型;
图10为陈璋壶箍带模型;
图11为陈璋壶铺首模型;
图12为陈璋壶立兽模型;
图13为陈璋壶圈足与篦子的复原模型;
图14为陈璋壶各构件的垂直方向模型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现有文物展陈内容和形式过于简单,导致观众对文物只有神秘感或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况,本发明内容如下:
(1)文物本身及显信息展示
(2)文物的科技考古研究及潜信息的提取和展示
对文物进行科技考古研究及获得的潜信息,例如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等所获得的化学成分信息,通过金相、扫描电镜、X光透视、CT扫描、三维扫描、三维打印及超景深显微分析等所获得的制作工艺信息,通过铅同位素、微量元素分析等所获得的原料来源信息。
(3)模拟复原研究和部件的制作
根据科技考古分析获取的制作工艺信息准备相应材料和设备、工具进行文物的模拟复原研究,过程中用文字、图片和影像资料进行记录,获得大量技术细节并展示。模拟实验过程中,同时制作与文物原材料一致的各部件。
文物部件的制作还可以用三维扫描打印技术完成,三维扫描技术是集光、机、电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高新技术,是一种通过光路计算得到物体空间坐标,将有型的文物转化为计算机可处理数据的技术。而快速成型技术则是采用“分层制造,逐层叠加”的方法将计算机内的三维数据模型转化为实物的技术。
(4)制作技术的动态场景展示和观众参与体验
文物的制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仅通过展厅静态展示很难完全表现出来,为了让更多的普通观众也能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展厅中布置了模拟文物制作的场景,并有工作人员在其中现场工作,同时提供观众现场体验进行文物模拟制作的相关教程,教程的形式包括图文说明和影像资料、并组合排列兴趣文字问答题与三维扫描打印文物复制件联动,制作部件可以是复原研究过程中所得,亦可以是三维扫描打印所得,还可以是观众自己采用原材料制作。由此,让观众通过现场体验进行文物部分制作环节的模拟操作,去思考、参与科技考古,达到在理论与实践、思维与操作上都能感悟到古人的伟大创造。
展览从整体模式上纵横交织,参观与体验相结合,立体式的展览模式既突出了展览主题,也便于观众理解展览内容。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
实施例一
结合科技考古研究的国宝文物陈璋壶(重金络壶)的展陈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陈璋壶实物的展陈和显信息展示。
(2)陈璋壶科技考古研究及潜信息提取和展示。
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了解了陈璋壶不同部件的合金配比技术,通过X光透视、CT扫描及超景深显微分析等了解了陈璋壶的设计构思、内部结构、铸造技术和装配技术。
将这些科技考古研究及成果用生动、直观和通俗的形式进行展陈,让观众近距离认识陈璋壶的同时,了解文物的内在特征研究方法。
(3)陈璋壶模拟复原研究和部件的制作
对陈璋壶进行模拟复原研究,同时展示复原研究所采用材料、工具、手段等。同时用文字、图片和影像资料进行记录,获得大量技术细节并展示。模拟实验过程中,制作出文物原材料一致的各部件。
另外,为了满足观众参与体验时对陈璋壶个部件的需求,另外采用三维扫描打印技术制作一系列部件。
(4)制作技术的动态展示和观众的参与体验
陈璋壶制作的整个过程都用多媒体数字技术进行展示,同时一些适合现场战 士的环节例如各部件的装配等可在现场演示,提供文物模拟制作的相关教程,教程的形式包括图文说明和影像资料,并组合排列兴趣文字问答题与三维扫描打印文物复制件联动。观众可以现场体验进行陈璋壶部分制作环节的模拟操作,制作部件可以是复原研究过程中所得,亦可以是三维扫描打印所得。

一种结合科技考古研究的文物展陈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一种结合科技考古研究的文物展陈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一种结合科技考古研究的文物展陈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结合科技考古研究的文物展陈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结合科技考古研究的文物展陈方法.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200762A43申请公布日20141210CN104200762A21申请号201410484805822申请日20140919G09F19/00200601G09B25/0020060171申请人南京博物院地址210016江苏省南京市中山东路321号申请人铜陵新九鼎铜文化产业有限公司72发明人万俐郑东平田建花王勇74专利代理机构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2252代理人戴朝荣54发明名称一种结合科技考古研究的文物展陈方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结合科技考古研究的文物展陈方法,展示文物及外在显信息的同时,更着重展示对文物进行科技考古研究所获得的潜信息、进行模拟复原研究所获。

2、得的制作技术细节及复原的部件、供观众现场体验的文物部件以及模拟制作文物的材料和教程。所述的潜信息包括文物原料的化学组成、产地来源、制作工艺。本发明解决现有文物展陈内容和形式过于简单,导致观众对文物只有神秘感或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况。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9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9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200762ACN104200762A1/1页21一种结合科技考古研究的文物展陈方法,其特征在于展示文物及外在显信息的同时,更着重展示对文物进行科技考古研究所获得的潜信息、进行模拟复原研究所获得的制作技术细节及复。

3、原的部件、供观众现场体验的文物部件以及模拟制作文物的材料和教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科技考古研究的文物展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潜信息包括文物原料的化学组成、产地来源、制作工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结合科技考古研究的文物展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化学组成信息通过对文物进行X射线荧光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的手段获取。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合科技考古研究的文物展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产地来源信息通过对文物进行铅同位素、微量元素分析的手段获取。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结合科技考古研究的文物展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作工艺信息通过对文物进行金相观察。

4、、扫描电镜分析、X光透视、CT扫描、三维扫描、三维打印及超景深显微分析的手段获取。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科技考古研究的文物展陈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根据科技分析获取的制作工艺信息准备相应材料和设备、工具进行文物的模拟复原研究,过程中用文字、图片和影像资料进行记录,获得大量技术细节并展示。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科技考古研究的文物展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观众现场体验进行文物部分制作环节的模拟操作,制作部件为复原研究过程中所得,或是三维扫描打印所得,或观众自己采用原材料制作。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结合科技考古研究的文物展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供观众现场体验进行文物模拟制作的相关教程。

5、,教程的形式包括图文说明、影像资料、并组合排列兴趣文字问答题与三维扫描打印文物复制件联动,让观众思考、参与科技考古,以及工作人员的现场指导。权利要求书CN104200762A1/4页3一种结合科技考古研究的文物展陈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文物展陈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结合科技考古研究的文物展陈方法。背景技术0002博物馆的文物展陈是沟通历史与现实、知识与公众、博物馆与社会的主要桥梁,但在实际中,博物馆的展陈内容一直以来是以表现文物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为主,而作为文物三元素的科学内在价值的内容基本没有。展陈的形式往往只是在通柜里“高密度”陈列大量文物,并附以简单的基本信息;在技术上采用幻灯、影。

6、像、音响、雕塑、蜡像、模型、半景画、全景画、景观复原、触摸屏、电子书、高清全息投影的辅助手段,表现文物的历史和艺术的价值。但是,这些看似新颖的展陈形式,往往大同小异、简单复制、缺乏个性,尤其是对文物的内在科学价值未作展示。这样展示的方法,观众所能做的从文物展品游移到简单枯燥的简单文字说明,欣赏蜡像、景观复原、触摸屏、电子书、高清全息投影所给文物的历史与艺术信息,观众基本观感就是走马观花、高山仰止。0003要展示文物的内在科学信息,使文物真正的活起来,说出其背后的故事,让观众与文物展品之间实现良好沟通,就要对文物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解读、提供独特而富有吸引力的展陈内容是前提,同时具有故事性、。

7、趣味性和体验性的展陈形式也必不可少,通过将“学术问题通俗化,复杂问题简单化,知识问题趣味化,理性问题感性化,抽象问题具体化,理论问题实践化”的展陈方式,留住观众,使观众在兴趣盎然参观中提高对文物的认知程度,深度理解进而激发观众对于文物的探索欲望,学术成果科普化,从而既能让专业人士为进一步研究古代社会文明的发展奠定基础,也能让中小学生全面了解古人在文物上所留下的科技信息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所作的贡献。0004对文物进行具有广度和深度的解读,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科技考古相关研究,提取关于文物原材料化学组成、产地来源以及整个制作工艺的相关信息,并进行工艺的复原模拟研究还原技术细节。这样的内容独特生动且充。

8、实,再结合多媒体技术、动态场景和互动体验等形式进行展陈,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别样的欣赏角度,了解文物的外观特征的同时,更能深刻理解文物内部结构并且亲身体验其制作工艺,感悟古代文化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技发展的贡献。这样的文物展陈就突破了历史与艺术价值的展示,更多体现了其科技价值,观众不但可以知其然,更可以知其所以然。0005综上,结合科技考古研究的文物展陈方式,不论是展览的主题、形式、展品的数量和内容上都突破了传统的文物展陈理念,从而为展览的主题和内容探索出新的途径。发明内容000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合科技考古研究的文物展陈方式,解决现有文物展陈内容和形式过于简单,导致观众对文物只有神秘感或。

9、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况。0007本发明涉及一种结合科技考古研究的文物展陈方法。该展陈的特点以一件或几件说明书CN104200762A2/4页4同类文物为展出的专题展览,其展陈的效果可以避免以往只展示文物器物的表面基本信息如出土地点、时代、尺寸等,观众参观时只能走马观花和高山仰止知文物的器型表象,而不知文物本身所含的古代科技发明信息的缺陷。0008这种结合科技考古研究的文物展陈方法的展陈内容主要有五部分00091文物本身及其显信息,例如名称、年代、类别;00102对文物进行科技考古研究及获得的潜信息,例如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等所获得的化学成。

10、分信息,通过金相、扫描电镜、X光透视、CT扫描及超景深显微分析等所获得的制作工艺信息,通过铅同位素、微量元素分析等所获得的原料来源信息等;00113模拟复原研究揭示的制作技术细节、复原制作的文物各部件及整体;00124文物信息的横向对比,从而得出该文物在本地区或国内外同时代在科学技术上的创举或发明;00135观众现场体验和模拟制作文物,并组合排列兴趣文字问答题与三维扫描打印文物复制件联动,让观众思考、参与科技考古,达到“学术问题通俗化,复杂问题简单化,知识问题趣味化”的效果。0014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0015一种结合科技考古研究的文物展陈方法,在展示文物及外在显信息的同时,更着重展示对文物进行。

11、科技考古研究所获得的潜信息、进行模拟复原研究所获得的制作技术细节及复原的部件、供观众现场体验的文物部件以及模拟制作文物的材料和教程。0016所述的潜信息包括文物原料的化学组成、产地来源、制作工艺等。0017所述的化学组成信息通过对文物进行X射线荧光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等手段获取。0018所述的产地来源信息通过对文物进行铅同位素、微量元素分析等手段获取。0019所述的制作工艺信息通过对文物进行金相、扫描电镜、X光透视、CT扫描、三维扫描、三维打印及超景深显微分析等手段获取。0020根据科技分析获取的制作工艺信息准备相应材料和设备、工具进行文物的模拟复原研究,过。

12、程中用文字、图片和影像资料进行记录,获得大量技术细节并展示。0021观众可以现场体验进行文物部分制作环节的模拟操作,制作部件可以是复原研究过程中所得,亦可以是三维扫描打印所得,还可以是观众自己采用原材料制作。0022提供观众现场体验进行文物模拟制作的相关教程,教程的形式包括图文说明和影像资料,以及工作人员的现场指导。0023本专利的创新处在于展示文物本身的同时,全面系统地展示对此文物进行的相关科技考古研究,观众不但可以通过文物外观了解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更能通过实验室研究所获得的关于原材料、制作工艺等方面的“潜信息”了解其科技价值,同时亦可对文物科技考古相关研究方法有所认识。这种展陈方式可以。

13、强烈加深观众对文物的认知程度,深度理解进而激发观众对于文物的探索欲望,学术成果科普化,从而既能让专业人士为进一步研究古代社会文明的发展奠定基础,也能让中小学生全面了解古人在文物上所留下的科技信息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所作的贡献。说明书CN104200762A3/4页5附图说明0024图1为一种结合科技考古研究的展陈方法的流程图0025图2为陈璋壶X光透视照片;0026图3为通过CT分析所获得的陈璋壶尺寸数据;0027图4为通过CT扫描获得的陈璋壶壶口与壶身连接处内部结构;0028图5为重建的陈璋壶壶口与壶胆、上网络连接模型图像;0029图6为陈璋壶扎箍CT扫描图;0030图7为重建的陈璋壶扎箍CT。

14、三维图;0031图8为陈璋壶圈足与篦子连接处CT扫描图;0032图9为陈璋壶壶胆和铜龙网络装配模型;0033图10为陈璋壶箍带模型;0034图11为陈璋壶铺首模型;0035图12为陈璋壶立兽模型;0036图13为陈璋壶圈足与篦子的复原模型;0037图14为陈璋壶各构件的垂直方向模型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0038为了解决现有文物展陈内容和形式过于简单,导致观众对文物只有神秘感或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况,本发明内容如下00391文物本身及显信息展示00402文物的科技考古研究及潜信息的提取和展示0041对文物进行科技考古研究及获得的潜信息,例如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拉曼光。

15、谱、X射线衍射分析等所获得的化学成分信息,通过金相、扫描电镜、X光透视、CT扫描、三维扫描、三维打印及超景深显微分析等所获得的制作工艺信息,通过铅同位素、微量元素分析等所获得的原料来源信息。00423模拟复原研究和部件的制作0043根据科技考古分析获取的制作工艺信息准备相应材料和设备、工具进行文物的模拟复原研究,过程中用文字、图片和影像资料进行记录,获得大量技术细节并展示。模拟实验过程中,同时制作与文物原材料一致的各部件。0044文物部件的制作还可以用三维扫描打印技术完成,三维扫描技术是集光、机、电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高新技术,是一种通过光路计算得到物体空间坐标,将有型的文物转化为计算机可处理。

16、数据的技术。而快速成型技术则是采用“分层制造,逐层叠加”的方法将计算机内的三维数据模型转化为实物的技术。00454制作技术的动态场景展示和观众参与体验0046文物的制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仅通过展厅静态展示很难完全表现出来,为了让更多的普通观众也能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展厅中布置了模拟文物制作的场景,并有工作人员在其中现场工作,同时提供观众现场体验进行文物模拟制作的相关教程,教程的形式包括图文说明和影像资料、并组合排列兴趣文字问答题与三维扫描打印文物复制件联动,制作部件可以是复原研究过程中所得,亦可以是三维扫描打印所得,还可以是观众自己采用说明书CN104200762A4/4页6原材料制作。由此,让。

17、观众通过现场体验进行文物部分制作环节的模拟操作,去思考、参与科技考古,达到在理论与实践、思维与操作上都能感悟到古人的伟大创造。0047展览从整体模式上纵横交织,参观与体验相结合,立体式的展览模式既突出了展览主题,也便于观众理解展览内容。004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0049实施例一0050结合科技考古研究的国宝文物陈璋壶重金络壶的展陈方法。005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00521陈璋壶实物的展陈和显信息展示。00532陈璋壶科技考古研究及潜信息提取和展示。0054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了解了陈璋壶不同部件的合金配比技术,通过X光透视、CT扫描及超景深显微分析。

18、等了解了陈璋壶的设计构思、内部结构、铸造技术和装配技术。0055将这些科技考古研究及成果用生动、直观和通俗的形式进行展陈,让观众近距离认识陈璋壶的同时,了解文物的内在特征研究方法。00563陈璋壶模拟复原研究和部件的制作0057对陈璋壶进行模拟复原研究,同时展示复原研究所采用材料、工具、手段等。同时用文字、图片和影像资料进行记录,获得大量技术细节并展示。模拟实验过程中,制作出文物原材料一致的各部件。0058另外,为了满足观众参与体验时对陈璋壶个部件的需求,另外采用三维扫描打印技术制作一系列部件。00594制作技术的动态展示和观众的参与体验0060陈璋壶制作的整个过程都用多媒体数字技术进行展示,。

19、同时一些适合现场战士的环节例如各部件的装配等可在现场演示,提供文物模拟制作的相关教程,教程的形式包括图文说明和影像资料,并组合排列兴趣文字问答题与三维扫描打印文物复制件联动。观众可以现场体验进行陈璋壶部分制作环节的模拟操作,制作部件可以是复原研究过程中所得,亦可以是三维扫描打印所得。说明书CN104200762A1/9页7图1说明书附图CN104200762A2/9页8图2图3说明书附图CN104200762A3/9页9图4图5说明书附图CN104200762A4/9页10图6图7说明书附图CN104200762A105/9页11图8说明书附图CN104200762A116/9页12图9图10说明书附图CN104200762A127/9页13图11图12说明书附图CN104200762A138/9页14图13说明书附图CN104200762A149/9页15图14说明书附图CN104200762A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教育;密码术;显示;广告;印鉴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