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合抓钳.pdf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8014810 上传时间:2019-12-1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67.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20070948.6

申请日:

20110317

公开号:

CN202020474U

公开日:

20111102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B17/04,A61B17/28

主分类号:

A61B17/04,A61B17/28

申请人:

皇甫伟明

发明人:

皇甫伟明

地址:

311508 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风川镇环镇东路111号桐庐欧典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优先权:

CN201120070948U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余木兰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缝合抓钳,用于人体体内器官组织切口进行抓取定位以便于缝合,属医疗器械领域。固定手柄和活动手柄转动连接;旋转器套装固定在固定套上;卡块分别与固定手柄和轴承套固定连接;轴承套套装在固定套上;钳杆一端与固定套固定,另一端与钳座固定;钳夹转动连接在钳座上;拉杆一端与活动手柄转动连接,另一端与钳夹转动连接;钳夹包括上钳夹和下钳夹,上钳夹和下钳夹配合。本实用新型在抓取定位中不会损伤器官组织,手术应用方便、效果好。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缝合抓钳,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手柄、活动手柄、旋转器、固定套、轴承套、卡块、钳杆、钳座、钳夹、拉杆;固定手柄和活动手柄转动连接;旋转器套装固定在固定套上;卡块分别与固定手柄和轴承套固定连接;轴承套套装在固定套上;钳杆一端与固定套固定,另一端与钳座固定;钳夹转动连接在钳座上;拉杆一端与活动手柄转动连接,另一端与钳夹转动连接;钳夹包括上钳夹和下钳夹,上钳夹和下钳夹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抓钳,其特征在于:在上钳夹上开有上腰形释放槽和上圆形释放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抓钳,其特征在于:在下钳夹上开有下腰形释放槽和下圆形释放槽。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缝合抓钳,用于人体体内器官组织切口进行抓取定位以便于缝合,属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在人体内开腹性手术中,需要对内器官组织切口进行抓取定位以便于缝合。现有技术没有专用的器械钳类,用一般器械钳类替代对器官组织切口进行抓取定位。一般器械钳类手术应用不配套,易造成器官组织损伤,满足不了理想的手术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手术效果好的缝合抓钳。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缝合抓钳,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手柄、活动手柄、旋转器、固定套、轴承套、卡块、钳杆、钳座、钳夹、拉杆;固定手柄和活动手柄转动连接;旋转器套装固定在固定套上;卡块分别与固定手柄和轴承套固定连接;轴承套套装在固定套上;钳杆一端与固定套固定,另一端与钳座固定;钳夹转动连接在钳座上;拉杆一端与活动手柄转动连接,另一端与钳夹转动连接;钳夹包括上钳夹和下钳夹,上钳夹和下钳夹配合。

本实用新型在上钳夹上开有上腰形释放槽和上圆形释放槽。

本实用新型在下钳夹上开有下腰形释放槽和下圆形释放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效果:1、结构设计合理;2、在抓取定位中不会损伤器官组织,手术应用方便、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钳夹的A向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参见图1~图3,固定手柄1和活动手柄2转动连接。

两条复位弹簧3互相压紧,分别固定在固定手柄1和活动手柄2上,并具有弹性。齿条5固定在活动手柄2上。一根复位弹簧3顶在齿条5上,使齿条5具有弹性。在固定手柄1上开有卡齿6,齿条5与卡齿6匹配吻合。只要握紧固定手柄1和活动手柄2,在复位弹簧3的作用下齿条5和卡齿6自动卡紧;按下齿条5,在复位弹簧3的作用下固定手柄1和活动手柄2自动复位。

旋转器14套装固定在固定套8上。卡块13分别与固定手柄1和轴承套4固定连接。轴承套4套装在固定套8上,在轴承套4和固定套8之间安装有轴承。冲洗孔15固定在旋转器14上,可以用消毒液冲洗残液消毒,也可以用高温消毒。

钳杆7一端与固定套8固定,另一端与钳座16固定。钳夹9转动连接在钳座16上。拉杆11一端穿过卡块13、旋转器14、固定手柄1后与活动手柄2转动连接,另一端与钳夹9转动连接。

在对人体体内器官组织切口进行抓取定位的直视开腹性手术过程中,旋转器14可以带动钳夹9做360度旋转,提高其应用效果,达到应用的多功能性。

在钳夹9上开有夹齿19,夹齿19为无损夹齿。钳夹9包括上钳夹10和下钳夹12,上钳夹10和下钳夹12配合。在上钳夹10上开有上腰形释放槽17和上圆形释放槽18,在下钳夹12上开有下腰形释放槽和下圆形释放槽。在上钳夹10和下钳夹12夹紧时,钳夹9的中部形成一个空腔20。        

在对人体内器官组织切口进行抓取定位的直视开腹性手术过程中,钳夹9抓取器官组织切口,在夹齿19的作用下不会损伤器官组织上腰形释放槽17、上圆形释放槽18、下腰形释放槽、下圆形释放槽的技术设计,使钳夹9抓取面积更小,人体体内残液会从四个释放槽流出,器官组织损伤更小。空腔20的技术设计,钳夹9抓取器官组织切口中,切口处恰好在空腔20部位,不会随意损伤。

缝合抓钳.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缝合抓钳.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缝合抓钳.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缝合抓钳.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缝合抓钳.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020474 U (45)授权公告日 2011.11.02 CN 202020474 U *CN202020474U* (21)申请号 201120070948.6 (22)申请日 2011.03.17 A61B 17/04(2006.01) A61B 17/28(2006.01) (73)专利权人 皇甫伟明 地址 311508 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风川镇环 镇东路 111 号桐庐欧典医疗器械有限 公司 (72)发明人 皇甫伟明 (74)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 33209 代理人 余木兰 (54) 实用新型名称 缝合抓钳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

2、种缝合抓钳, 用于人体体 内器官组织切口进行抓取定位以便于缝合, 属医 疗器械领域。固定手柄和活动手柄转动连接 ; 旋 转器套装固定在固定套上 ; 卡块分别与固定手柄 和轴承套固定连接 ; 轴承套套装在固定套上 ; 钳 杆一端与固定套固定, 另一端与钳座固定 ; 钳夹 转动连接在钳座上 ; 拉杆一端与活动手柄转动连 接, 另一端与钳夹转动连接 ; 钳夹包括上钳夹和 下钳夹, 上钳夹和下钳夹配合。本实用新型在抓 取定位中不会损伤器官组织, 手术应用方便、 效果 好。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2 。

3、页 CN 202020475 U1/1 页 2 1. 一种缝合抓钳, 其特征在于 : 包括固定手柄、 活动手柄、 旋转器、 固定套、 轴承套、 卡 块、 钳杆、 钳座、 钳夹、 拉杆 ; 固定手柄和活动手柄转动连接 ; 旋转器套装固定在固定套上 ; 卡块分别与固定手柄和轴承套固定连接 ; 轴承套套装在固定套上 ; 钳杆一端与固定套固 定, 另一端与钳座固定 ; 钳夹转动连接在钳座上 ; 拉杆一端与活动手柄转动连接, 另一端与 钳夹转动连接 ; 钳夹包括上钳夹和下钳夹, 上钳夹和下钳夹配合。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缝合抓钳, 其特征在于 : 在上钳夹上开有上腰形释放槽和上 圆形释放槽。 。

4、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缝合抓钳, 其特征在于 : 在下钳夹上开有下腰形释放槽和下 圆形释放槽。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2020474 U CN 202020475 U1/2 页 3 缝合抓钳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缝合抓钳, 用于人体体内器官组织切口进行抓取定位以便于 缝合, 属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在人体内开腹性手术中, 需要对内器官组织切口进行抓取定位以便于缝合。现有 技术没有专用的器械钳类, 用一般器械钳类替代对器官组织切口进行抓取定位。一般器械 钳类手术应用不配套, 易造成器官组织损伤, 满足不了理想的手术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

5、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 而提供一 种结构设计合理、 手术效果好的缝合抓钳。 0004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缝合抓钳, 其特征在于 : 包括固定手柄、 活动手柄、 旋转器、 固定套、 轴承套、 卡块、 钳杆、 钳座、 钳夹、 拉杆 ; 固定手柄 和活动手柄转动连接 ; 旋转器套装固定在固定套上 ; 卡块分别与固定手柄和轴承套固定连 接 ; 轴承套套装在固定套上 ; 钳杆一端与固定套固定, 另一端与钳座固定 ; 钳夹转动连接在 钳座上 ; 拉杆一端与活动手柄转动连接, 另一端与钳夹转动连接 ; 钳夹包括上钳夹和下钳 夹, 上钳。

6、夹和下钳夹配合。 0005 本实用新型在上钳夹上开有上腰形释放槽和上圆形释放槽。 0006 本实用新型在下钳夹上开有下腰形释放槽和下圆形释放槽。 0007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 具有如下优点和效果 : 1、 结构设计合理 ; 2、 在抓取 定位中不会损伤器官组织, 手术应用方便、 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08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09 图 2 为图 1 的钳夹的 A 向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0 图 3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2 实施例 : 参见图 1 图 3, 固定。

7、手柄 1 和活动手柄 2 转动连接。 0013 两条复位弹簧 3 互相压紧, 分别固定在固定手柄 1 和活动手柄 2 上, 并具有弹性。 齿条 5 固定在活动手柄 2 上。一根复位弹簧 3 顶在齿条 5 上, 使齿条 5 具有弹性。在固定 手柄 1 上开有卡齿 6, 齿条 5 与卡齿 6 匹配吻合。只要握紧固定手柄 1 和活动手柄 2, 在复 位弹簧 3 的作用下齿条 5 和卡齿 6 自动卡紧 ; 按下齿条 5, 在复位弹簧 3 的作用下固定手柄 1 和活动手柄 2 自动复位。 说 明 书 CN 202020474 U CN 202020475 U2/2 页 4 0014 旋转器 14 套装固。

8、定在固定套 8 上。卡块 13 分别与固定手柄 1 和轴承套 4 固定连 接。轴承套 4 套装在固定套 8 上, 在轴承套 4 和固定套 8 之间安装有轴承。冲洗孔 15 固定 在旋转器 14 上, 可以用消毒液冲洗残液消毒, 也可以用高温消毒。 0015 钳杆 7 一端与固定套 8 固定, 另一端与钳座 16 固定。钳夹 9 转动连接在钳座 16 上。拉杆 11 一端穿过卡块 13、 旋转器 14、 固定手柄 1 后与活动手柄 2 转动连接, 另一端与 钳夹 9 转动连接。 0016 在对人体体内器官组织切口进行抓取定位的直视开腹性手术过程中, 旋转器 14 可以带动钳夹 9 做 360 度。

9、旋转, 提高其应用效果, 达到应用的多功能性。 0017 在钳夹9上开有夹齿19, 夹齿19为无损夹齿。 钳夹9包括上钳夹10和下钳夹12, 上钳夹 10 和下钳夹 12 配合。在上钳夹 10 上开有上腰形释放槽 17 和上圆形释放槽 18, 在 下钳夹 12 上开有下腰形释放槽和下圆形释放槽。在上钳夹 10 和下钳夹 12 夹紧时, 钳夹 9 的中部形成一个空腔 20。 0018 在对人体内器官组织切口进行抓取定位的直视开腹性手术过程中, 钳夹 9 抓取器 官组织切口, 在夹齿 19 的作用下不会损伤器官组织上腰形释放槽 17、 上圆形释放槽 18、 下 腰形释放槽、 下圆形释放槽的技术设计, 使钳夹 9 抓取面积更小, 人体体内残液会从四个释 放槽流出, 器官组织损伤更小。空腔 20 的技术设计, 钳夹 9 抓取器官组织切口中, 切口处恰 好在空腔 20 部位, 不会随意损伤。 说 明 书 CN 202020474 U CN 202020475 U1/2 页 5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020474 U CN 202020475 U2/2 页 6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020474 U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