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涂敷装置及杆涂敷方法.pdf

上传人:e1 文档编号:800450 上传时间:2018-03-12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535.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214121.8

申请日:

2010.06.24

公开号:

CN101934260A

公开日:

2011.01.0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05C 1/08申请日:20100624|||公开

IPC分类号:

B05C1/08; B05C11/02

主分类号:

B05C1/08

申请人: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发明人:

三田俊哉; 横山广树; 浜本伸夫

地址:

日本国东京都

优先权:

2009.06.25 JP 2009-150892

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代理人:

朱丹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涂敷膜的厚度在宽度方向的端部变厚的杆涂敷装置及杆涂敷方法。该涂敷装置具备:杆(11),其与行进的带状体(40)接触的同时进行旋转;堰(28),其相对于杆(11)设置在带状体的行进方向上游侧,形成向带状体(40)及杆(11)供给涂敷液的液体积存部(26);涂敷液减量构件(50),其设置在带状体(40)的宽度方向的堰(28)的两外侧,刮除涂敷在带状体(40)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涂敷液。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杆涂敷装置, 其特征在于, 具备 : 杆, 其与行进的带状体接触的同时进行旋转 ; 堰, 其相对于所述杆设置在所述带状体的行进方向上游侧, 形成向所述带状体及所述 杆供给涂敷液的液体积存部 ; 涂敷液减量构件, 其设置在所述带状体的宽度方向的所述堰的两外侧, 刮除涂敷在所 述带状体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涂敷液。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杆涂敷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涂敷液减量构件形成与所述堰的高度大致相同高度的凸部。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杆涂敷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状体的宽度方向的所述涂敷液减量构件的最外部位于比所述带状体的宽度靠 内侧。
4: 根据权利要求 2 或 3 所述的杆涂敷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涂敷液减量构件的宽度为 0.1mm 以上且从所述堰的最外部到所述杆端部的长度 以下。
5: 根据权利要求 2 或 3 所述的杆涂敷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涂敷液减量构件与所述带状体的间隙最窄部为 0.5mm 以上 10mm 以下。
6: 根据权利要求 2 或 3 所述的杆涂敷装置,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涂敷液减量构件中, 与所述带状体对置的面和所述行进方向的所述上游侧的面 所成的角度为 90°以下。
7: 一种涂敷方法, 其为向行进的带状体涂敷涂敷液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使所述带状体在积存有涂敷液的堰的上方行进, 将所述涂敷液涂敷到所述带状体上的 步骤 ; 刮除涂敷在所述带状体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所述涂敷液的步骤 ; 利用杆进行调节, 以使所述涂敷的涂敷液成为所希望的厚度的步骤。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涂敷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减少涂敷于所述两端部的所述涂敷液的量的步骤中, 使用设置在所述堰的带状体的 宽度方向外侧, 且形成与该堰的高度大致相同高度的凸部的涂敷液减量构件。
9: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涂敷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状体的宽度方向的所述涂敷液减量构件的最外部位于比所述带状体的宽度靠 内侧。
10: 根据权利要求 8 或 9 所述的涂敷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涂敷液减量构件的宽度为 0.1mm 以上且从所述堰的最外部到所述杆端部的长度 以下。
11: 根据权利要求 8 或 9 所述的涂敷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涂敷液减量构件与所述带状体的间隙最窄部为 0.5mm 以上 10mm 以下。
12: 根据权利要求 8 或 9 所述的涂敷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涂敷液减量构件中, 与所述带状体对置的面和所述行进方向的所述上游侧的面 所成的角度为 90°以下。
13: 根据权利要求 7 ~ 9 中任一项所述的涂敷方法, 其特征在于, 2 所述涂敷液为形成光学薄膜的涂敷液。

说明书


杆涂敷装置及杆涂敷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杆涂敷装置及杆涂敷方法,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具有适合于液 晶显示装置的品质的光学膜的涂敷技术。
     背景技术 在制造光学补偿膜等光学性功能膜的涂敷中, 要求均匀且薄层地涂敷涂敷液。然 而, 在这样的薄层涂敷中, 大多产生纵向条痕或条纹故障, 以往研究有各种对策。
     例如, 为了抑制在涂敷装置的一次侧 ( 薄条行进方向的上游侧 ) 具备的液体积存 部中产生不规则的涡流, 提出过将液体积存部的薄条 ( 带状体 ) 的行进方向上的长度设定 为 10mm 以上 50mm 以下 ( 专利文献 1)。
     另外, 在杆涂敷装置中, 在相对于杆的一次侧的 ( 带状体行进方向的上游侧 ) 位置 设置有堰, 该堰用于使涂敷液从液体积存部溢出。但是, 在涂敷速度快的系统中, 在由从堰 溢出的涂敷液与薄条形成的气液界面中可能由于伴随空气 ( 所谓伴随空气是指随着薄条 而行进的空气 ) 的卷入或薄条的颤振而产生紊乱。一次侧的该紊乱产生杆的二次侧的弯月
     面的紊乱, 由此存在薄条的涂敷面上产生不希望的条痕等问题。
     相对于此, 在专利文献 2 中提出有如下的杆涂敷装置, 其具备防止伴随气体被带 入液体积存部的伴随气体带入防止机构。 由此, 防止由伴随气体引起的气液界面的紊乱, 进 而解决由于气液界面的紊乱而产生的条痕等。
     专利文献 1 : 日本特开 2003-33702 号公报 ;
     专利文献 2 : 日本特开 2002-192050 号公报。
     然而, 在专利文献 1 或专利文献 2 的杆涂敷中, 由于使涂敷液从相对于杆的一次侧 的液体积存部溢出而向膜涂敷涂敷液, 因此存在涂敷膜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的厚度变厚的 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情况而提出, 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涂敷膜的宽度方向 的端部的厚度变厚的杆涂敷装置及杆涂敷方法。
     为了完成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杆涂敷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 杆, 其与行 进的带状体接触的同时进行旋转 ; 堰, 其相对于所述杆设置在所述带状体的行进方向上游 侧, 形成向所述带状体及所述杆供给涂敷液的液体积存部 ; 涂敷液减量构件, 其设置在所 述带状体的宽度方向的所述堰的两外侧, 刮除涂敷在所述带状体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涂敷 液。
     通过具备该涂敷液减量构件, 能够防止涂敷膜的厚度在宽度方向的端部变厚。
     在上述杆涂敷装置中, 优选所述涂敷液减量构件形成与所述堰的高度大致相同高 度的凸部。
     通过具有与堰的高度大致相同高度的凸部, 能够遮挡在带状体的宽度方向的端部
     的涂敷液的流动, 由于能够减少该端部的涂敷液, 因此能够防止涂敷膜的厚度在宽度方向 的端部变厚。
     在上述杆涂敷装置中, 优选所述构件 ( 与堰的高度大致相同高度的凸部 ) 的所述 带状体的宽度方向的最外部位于比所述带状体的宽度靠内侧。
     若凸部超出带状体的外侧, 则涂敷液从带状体的端部飞出, 且涂敷液回到带状体 的背面 ( 涂敷面的相反侧的面 ), 从而污染带状体的背面, 因此优选构件 ( 比堰的高度高 0.1mm 以上的凸部 ) 的带状体的宽度方向的最外部位于比所述带状体的宽度靠内侧。
     在上述杆涂敷装置中, 优选所述涂敷液减量构件的宽度为 0.1mm 以上且从所述堰 的最外部到所述杆端部的长度以下。
     由于涂敷膜在杆的两端部最厚, 因此使凸部的宽度为 0.1mm 以上且从带状体的宽 度方向的涂敷液减量构件的最外部到杆的端部的长度以下, 能够有效地刮除涂敷在带状体 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涂敷液。
     在上述杆涂敷装置中, 优选所述涂敷液减量构件与所述带状体的间隙最窄部为 0.5mm 以上 10mm 以下。
     其原因在于, 若涂敷液减量构件与带状体的间隙最窄部小于 0.5mm, 则由于带状体 的颤振而与杆涂敷装置接触的可能性高。另一方面, 若比 10mm 宽, 则涂敷液的刮除效果变 弱。其中, 优选涂敷液减量构件与带状体的间隙最窄部为 0.5mm 以上 5mm 以下。
     在上述杆涂敷装置的涂敷液减量构件中, 优选与所述带状体对置的面和所述行进 方向的所述上游侧的面所成的角度为 90°以下。
     通过存在本发明的涂敷液减量构件, 得到涂敷液的剥离效果, 因此不管形状如何, 若上游侧的形状为 90°以下, 则涂敷液的剥除效果高。
     为了完成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再一方式的涂敷方法的特征在于, 包括 : 使所述带状 体在积存有涂敷液的堰的上方行进, 将所述涂敷液涂敷到所述带状体上的步骤 ; 刮除涂敷 在所述带状体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所述涂敷液的步骤 ; 利用杆进行调节, 以使所述涂敷的 涂敷液成为所希望的厚度的步骤。
     在上述涂敷方法中, 优选在减少涂敷于所述两端部的所述涂敷液的量的步骤中, 使用设置在所述堰的带状体的宽度方向外侧, 且形成与该堰的高度大致相同高度的凸部的 涂敷液减量构件。
     在上述涂敷方法中, 优选所述带状体的宽度方向的所述涂敷液减量构件的最外部 位于比所述带状体的宽度靠内侧。
     在上述涂敷方法中, 优选所述涂敷液减量构件的宽度为 0.1mm 以上且从所述堰的 最外部到所述杆端部的长度以下。
     在上述涂敷方法中, 优选所述涂敷液减量构件与所述带状体的间隙最窄部为 0.5mm 以上 10mm 以下。
     在上述涂敷方法的所述涂敷液减量构件中, 优选与所述带状体对置的面和所述行 进方向的所述上游侧的面所成的角度为 90°以下。
     此外, 上述涂敷方法在涂敷液为形成光学薄膜的涂敷液时特别有效。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 在涂敷液的涂敷中, 能够防止涂敷膜的厚度在宽度方向的端部变厚。附图说明
     图 1 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杆涂敷装置的简图。 图 2 是从上面观察到的图 1 的杆涂敷装置的堰附近的放大图。 图 3 是从横向观察到的图 1 的杆涂敷装置的简图。 图 4 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杆涂敷装置的简图。 图 5 是表示装入本实施方式的杆涂敷装置的光学膜的生产线的简图。 符号说明 : 10、 10’ 杆涂敷装置 11 杆 12 涂敷头 13 涂敷液 14、 15 承液部 17、 18 排出口 23 一侧侧歧管 24 二次侧歧管 25 槽 26 贮液部 ( 液体积存部 ) 28 堰 29 槽 30 溢出部 31 支承辊 40 薄条 ( 带状体 ) 50 构件 ( 涂敷液减量构件 ) 80 光学补偿膜的生产线 L1 贮液部 ( 液体积存部 ) 的长度 L2 间隙 L3 间隙最窄部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 参照附图, 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虽然本发明通过以下优选的 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变更, 能 够利用本实施方式以外的其它实施方式。因此, 本发明的范围内的所有的变更包含在权利 要求书范围内。另外, 在本说明书中, 使用 “~” 表示的数值范围意味着包括在 “~” 前后记 载的数值范围。
     图 1 是示意性示出杆涂敷装置的一例的剖视图。杆涂敷装置 10 是在沿行进方向 连续行进的薄条 ( 带状态 )40 上涂敷涂敷液的装置。
     如图 1 所示, 本发明的杆涂敷装置 10 具备设置有杆 11 的涂敷头 12 和回收溢出的 涂敷液 13 的承液部 14、 15。杆 11 的两端由轴承 ( 未图示 ) 支承, 位于该轴承之间的部分由支承部 16 支承。另外, 在承液部 14、 15 中分别安装有排出溢出的涂敷液 13 的排出口 17、 18。
     杆 11 形成为圆柱状, 在圆周方向以一定间隔形成有槽, 杆 11 可以为紧密地卷绕有 引线或表面为平滑状的任一种。杆 11 与未图示的旋转驱动机构连结, 杆 11 向与薄条 40 的 行进方向相反的方向且以与薄条 40 的行进速度大致相同的速度旋转。另外, 杆 11 也可以 向与薄条 40 的行进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 并且, 杆 11 也可以以其周向速度与薄条 40 的行 进速度不同的方式旋转。
     溢出而被回收的涂敷液 13 根据需要通过添加溶剂来调整粘度等。该涂敷液再次 作为涂敷液 13 而向杆涂敷装置 10 供给。涂敷液 13 向设置在杆涂敷装置 10 的一次侧 ( 上 游侧 ) 歧管 23 和二次侧 ( 下游侧 ) 歧管 24 供给。
     以一定流量供给到一次侧歧管 23 内的涂敷液 13 经由狭窄的槽 25 在薄条 40 的宽 度方向被均匀地向贮液部 26 压出。通过安装堰 28, 能够在杆 11 与堰 28 之间的贮液部 26 中积存涂敷液 13。在本实施方式中, 优选贮液部 26 的尺寸中的在薄条 40 的行进方向上的 杆 11 与薄条 40 接触的位置和堰 28 的间隔 L1(mm) 为 10 ≤ L1 ≤ 50。在 L1 比 10mm 短时, 由于不能够完全消除涡流而不优选。另外, 在 L1 比 50mm 长时, 由于薄条 40 与涂敷液 13 的 接触时间变长, 可能产生由于涂敷液 13 中的溶剂使薄条 40 膨润而变形或薄条中的成分向 涂敷液中抽出等弊病。 贮液部 26 内的涂敷液 13 通过杆 11 向薄条 40 涂敷。并且, 过剩的涂敷液 13 从 作为薄条 40 与堰 28 的间隙的溢出部 30 溢出而流动, 并通过承液部 14 从排出口 17 排出。 另外, 在本发明中, 优选薄条 40 与堰 28 的间隙 L2(mm) 为 0.2mm ~ 4.0mm。这是由于 L2 比 0.2mm 窄时, 薄条 40 与堰 28 接触而损伤薄条。另一方面, 是由于 L2 比 4.0mm 宽时, 很难均 匀地形成需要的液体积存部。
     经由狭窄的槽 29 向二次侧歧管 24 供给涂敷液 13, 以免在旋转的杆 11 与支承部 16 之间卷入空气。涂敷液 13 的一部分溢出而向承液部 15 流动, 通过排出 18 而再生。此外, 在本实施方式中, 涂敷液 13 向歧管 23、 34 的供给既可以从带状体的宽度方向的中央给液, 也可以从带状体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侧给液。另外, 可以使用公知的任一种供给装置。
     接下来, 说明图 1 所示的杆涂敷装置 10 的作用。在以往的杆涂敷装置中, 以在与 旋转的杆接触的同时行进的薄条的接触部之前强制地形成贮液部的方式供给涂敷液, 供给 的涂敷液的一部分通过杆与薄条的间隙, 由此将涂敷液涂敷到薄条上。杆计量通过上述间 隙的薄条上的涂敷液层 ( 涂覆膜 ) 的厚度, 并将其调节成所希望的厚度。
     然而, 若提高涂敷速度, 则在贮液部的液体流动变得活跃而产生涡流。 作为消除该 涡流的方法, 如本发明的杆涂敷装置 10 所示, 通过增大贮液部 26, 能够使涡流紊乱。但是, 仅通过这样不能够完全消除涡流。因此, 为了完全消除涡流, 通过使涂敷液 13 的一部分越 过堰 28 而溢出能够消除涡流, 并且能够抑制涂敷到薄条上的涂敷液层的不均匀 ( 涂敷条 痕 ) 的产生。
     然而, 在这样的杆涂敷装置 10 中, 在使涂敷液从相对于杆的一次侧的液体积存部 溢出时, 存在涂敷到薄条 40 上的涂覆膜的端部的厚度变厚的问题。
     因此, 本实施方式的杆涂敷装置在堰 28 的薄条宽度方向的外侧具备涂敷液减量 构件。涂敷液减量构件减少涂敷到薄条 40 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涂覆液的量。通过具备
     该涂敷液减量构件, 能够防止涂敷膜的端部的厚度变厚。
     图 2 是从上面观察到的图 1 的杆涂敷装置 10 的堰 28 附近的放大图, 图 3 是从横 向观察到的图 1 的杆涂敷装置 10 的简图。并且, 图 2 及图 3 所示的涂敷液减量构件 50 形 成与堰 28 大致相同高度的凸部。此外, 该涂敷液减量构件 50 的形状仅为一个例子。
     如图 2 及图 3 所示, 在堰 28 的薄条宽度方向外侧具备涂敷液减量构件 50。并且, 以形成为与堰 28 的高度 ( 堰上表面 28a) 大致相同高度的凸部的方式具备涂敷液减量构件 50( 参照图 3(a)、 (b))。
     通过在杆涂敷装置 10 的堰 28 的薄条宽度方向外侧具备这样的涂敷液减量构件 50, 能够遮挡薄条的端部附近的涂敷液的流动, 因此能够减少薄条的端部附近的涂敷液。 因 此, 能够防止涂覆膜的端部的厚度变厚。
     如图 2(a) ~ (c) 所示, 优选涂敷液减量构件 50 的宽度方向的最外部 51 比薄条 40 的宽度 ( 薄条端部 ) 位于内侧。若涂敷液减量构件 50 的凸部超出薄条 40 的宽度方向的外 侧, 则涂敷液从薄条的端部飞出, 涂敷液回到薄条的背面 ( 涂敷面相反侧的面 ), 从而污染 薄条的背面。因此优选薄条 ( 带状体 ) 的宽度方向的涂敷液减量构件 50( 比堰的高度高 0.1mm 以上的凸部 ) 的最外部 51 比薄条 ( 带状体 ) 的宽度方向的端部更位于内侧。 在本发明的杆涂敷装置中, 优选使涂敷液减量构件 50 的宽度 a 为 0.1mm 以上且从 堰的最外部 51 到杆的端部 11a 的长度 ( 距离 ) 以下 ( 参照图 2(a)、 (c))。涂覆膜在与杆 11 的端部对应的位置最厚。因此, 使涂敷液减量构件 50( 凸部 ) 的宽度 a 为 0.1mm 以上且 从堰的最外部 51 到杆的端部 11a 的长度以下, 能够有效地刮除涂敷在薄条 ( 带状体 ) 的宽 度方向的两端部的涂敷液。此外, 如图 2(b) 所示, 若使涂敷液减量构件 50( 凸部 ) 的端部 比杆 11 的端部 11a 宽, 则涂敷液也可能在比杆 11 的端部 11a 更靠外侧的位置附着在薄条 上, 因此不优选。
     并且, 在本发明的杆涂敷装置中, 优选涂敷液减量构件 50 与薄条 40 的间隙最窄 部 L3 为 0.5mm 以上 10mm 以下 ( 参照图 3)。若构件与薄条 ( 带状体 ) 的间隙最窄部小于 0.5mm, 则由于薄条颤动而与杆涂敷装置接触的可能性高。另一方面, 若间隙最窄部比 10mm 宽, 则由涂敷液减量构件 50 产生的涂敷液的刮除效果变弱。此外, 更优选构件与带状体的 间隙最窄部 L3 为 0.5mm 以上 5mm 以下。
     在本发明的杆涂敷装置中, 如图 3(b) 所示, 优选涂敷液减量构件 50 的与薄条对置 的面 50a 和位于薄条的行进方向上游侧的涂敷液减量构件 50 的面 50b 所成的角度 θ 为 90°以下的锐角。由于只要本实施方式的涂敷液减量构件 50 设置在适当的位置则具有涂 敷液的剥离效果, 因此涂敷液减量构件 50 的形状不成为重要的条件。但是, 当薄条的行进 方向上游侧的两个面所成的角度为 90°以下的锐角时, 涂敷液的剥除效果高。
     此外, 在本实施方式中, 涂敷液减量构件 50 不局限于图示的四边形形状, 只要是 形成与堰的高度大致相同高度的凸部的构件, 则也可以例如为圆形形状。涂敷液减量构件 50 可以为圆棒状 ( 圆筒状 ), 但若为棱柱那样的形状, 则能够通过棱边的部分刮掉涂敷液。
     但是, 若涂敷液减量构件 50 为圆棒状, 则通过曲面刮掉涂敷液, 因此刮掉效果下 降。但是, 在该情况下, 涂敷液减量构件 50 不会卡挂在薄条上, 因此在排除薄条的接合部分 的带的卡挂的影响时有效。但是, 涂敷液减量构件 50 的薄条输送方向上的长度与本实施方 式的效果不太有关。
     作为涂敷液减量构件 50 的材料, 优选不锈钢 (SUS(Stainless UsedSteel))、 高密 度聚乙烯、 特氟纶 ( 注册商标 )。 另外, 在涂敷液减量构件 50 与薄条接触而刮掉涂敷液的情 况下, 涂敷液减量构件 50 需要使用软的材料。作为软的材料, 具体地说, 认为有聚对苯二甲 酸乙二醇酯、 四氟乙烯等。
     另外, 在此, 在本实施方式的杆涂敷装置中, 涂敷液减量构件 50 既可以使用向薄 条喷出空气的空气喷嘴, 也可以使用吸引涂敷液的吸引喷嘴。 但是, 使用空气喷嘴或吸引喷 嘴时, 存在在涂敷液涂敷之后, 在薄条的行进方向的下游侧引发气流的紊乱的情况, 从而容 易引起干燥不均匀。 因此, 在制造严格限制干燥不均匀的光学膜时, 与空气喷嘴或吸引喷嘴 相比, 更优选通过与薄条非接触的涂敷液减量构件 50 进行涂覆液的刮掉。
     此外, 在上述的杆涂敷装置中, 在相对于杆的薄条行进方向上游侧设置涂敷液减 量构件 50。 在该情况下, 由于在薄条的行进方向上游侧的液体积存部, 大量的涂敷液附着在 薄条上, 因此需要在薄条的行进方向上游侧可靠地避免薄条端部的厚度变厚。 因此, 可以在 薄条的行进方向下游侧也设置涂敷液减量构件, 进而进行涂敷液的刮掉。
     仅在薄条的行进方向下游侧设置涂敷液减量构件时, 与在薄条的行进方向上游侧 预先减少薄条端部的涂敷液的情况相比, 需要使涂敷液减量构件与薄条的间隔变窄, 存在 与薄条接触而切断薄条的危险性。
     如以上所述, 优选间隙最窄部 L3 为 0.5mm 以上 10mm 以下, 因此涂敷液减量构件 50 基本不与薄条 40 接触。若构件与薄条接触, 则在薄条上形成凹部并产生振动, 从而在涂敷 膜上容易产生台阶状的不均匀。由于薄条的端部具有卷曲或局部的凹凸, 因此当涂敷液减 量构件 50 与薄条 40 的间隔 ( 间隙 ) 过于窄时, 则可能涂敷液减量构件 50 与薄条 40 接触, 因而优选涂敷液减量构件 50 与薄条 40 不过于接近。但是, 若在薄条与涂敷液减量构件 50 的最接近位置, 在薄条的背面存在支承辊等, 使薄条的凹部能够展平, 则涂敷液减量构件 50 可能与薄条接触。此时, 作为涂敷液减量构件 50, 需要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po lyethyleneterephthalate))、 特氟纶 ( 注册商标 ) 等软的材质, 以免引起损伤薄条的振动。
     另外, 堰 28( 薄条宽度方向的堰 ) 的宽度 b( 对于 b 的位置, 参照图 2(c)) 优选为 0.1mm 以上 30mm 以下。堰 28 的宽度 b 不足 0.1mm 时, 不能够维持堰的形状而不稳定。另一 方面, 若堰 28 的宽度 b 比 30mm 宽, 则在堰的上表面涂敷液干燥, 容易在涂敷膜上产生条痕。 此外, 更优选堰 28( 薄条宽度方向的堰 ) 的宽度 b 为 0.5mm 以上 15mm 以下。在 0.5mm 以上 15mm 以下时控制在堰 28 上流动的涂敷液的量的效果良好, 并且在堰 28 的上表面也不发生 涂敷液的干燥, 因此能够稳定地涂敷涂敷液。
     并且, 优选涂敷液减量构件 50 的位置接近杆 11。这是由于若涂敷液减量构件 50 离开杆 11, 则刮掉涂敷液以后, 贮液部 26 的涂敷液再次返回而附着在薄条的端部。具体地 说, 优选以涂敷液减量构件 50 与杆 11 的距离为从堰 28( 薄条输送方向 ) 的端部到杆 11 的 距离的二分之一以内的方式使涂敷液减量构件 50 与杆 11 接近。另外, 虽然优选涂敷液减 量构件 50 的位置接近杆 11, 但是由于涂敷液减量构件 50 可能损伤杆 11, 因此优选设置成 离开 2mm 以上。但是, 若涂敷液减量构件 50 为不损伤杆 11 的材料, 也可以与杆 11 接触。
     此外, 本实施方式的杆涂敷装置也可以适用于以图 4 所示的过剩地供给的涂敷液 不溢出堰 63, 而从排液路 66 排出的方式构成的杆涂敷装置。
     图 4 的杆涂敷装置 10’ 具备堰 63 和具有第一构件 61 的排液路 66。排液路 26 将过剩地供给到液体积存部 30 的涂敷液向外部排出。排出的涂敷液由回收部 ( 未图示 ) 回 收。
     在相对于杆 11 的薄条 40 的行进方向的下游侧相对于支承构件 60 以规定间隔平 行地设置有第二构件 62。通过第二构件 62 与支承构件 60 形成狭缝 64。涂敷液供给管路 ( 未图示 ) 与狭缝 64 连接。为了防止由于杆 11 的干燥引起的涂敷故障, 将从供给管路供给 的涂敷液向杆 11 的下游侧供给。由此, 在杆 11 的表面与薄条之间形成涂敷液珠。涂敷液 的一部分作为涂敷残留液溢出第二槽 62 而在倾斜面流下。
     接下来, 对本发明的杆涂敷装置 10(10’ ) 的适用例进行说明。图 5 是装入本发明 的杆涂敷装置 10(10’ ) 的光学补偿膜的生产线 80。
     如图 5 所述, 光学补偿膜的生产线 80 中, 从输出机 82 输出预先形成有取向膜形成 用的聚合物层的作为透明支承体的薄条 40。
     接着, 薄条 40 被引导辊 84 引导而被送入摩擦处理装置 86。然后, 通过摩擦辊 88 对薄条 40 的聚合物层实施摩擦处理。在摩擦辊 88 的下游设置有除尘机 90, 将附着在薄条 40 表面的灰尘去除。
     在除尘机 90 的下游设置有本发明的杆涂敷装置 10(10’ )。相对于杆涂敷装置 10, 在薄条 40 的行进方向上游及下游侧设置有用于使薄条 40 缠绕 ( 卷绕 ) 在杆上的引导辊 84。 通过涂敷头 12 将含有碟状向列型 (Discotic Nematic) 液晶的涂敷液向薄条 40 涂敷。在 杆涂敷装置 10(10’ ) 的下游顺次设置有干燥区 92、 加热区 94, 将薄条 40 上的涂敷液干燥、 加热而形成液晶层。并且, 在其下游设置有紫外线灯 96, 通过紫外线照射, 使液晶交联而形 成所希望的聚合物。由此, 制造光学补偿膜, 并将制造的光学补偿膜卷绕在卷绕机 98 上。 如此, 通过将本发明的杆涂敷装置 10(10’ ) 用于光学补偿膜的液晶层的涂敷 ( 含 有碟状向列型液晶的涂敷液的涂敷 ), 能够制造没有纵向条痕等不均匀的具有良好的面质 的膜。并且, 能够防止涂敷膜的端部的厚度变厚。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薄条 40, 包括纸、 塑料膜、 涂塑相纸、 合成纸等。 塑料膜的材质 例如可以使用聚乙烯、 聚丙烯等聚烯烃、 聚乙酸乙烯脂、 聚氯乙烯、 聚苯乙烯等乙烯聚合物、 6, 6- 尼龙、 6- 尼龙等聚酰胺、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聚 2.6- 萘二甲酸二乙酯等聚酯、 聚碳 酸酯、 三乙酸纤维素、 二乙酸纤维素等乙酸纤维素等。 另外, 作为用于涂塑相纸的树脂, 以聚 乙烯为首的聚烯烃为代表, 但是未必局限于此。 虽然薄条的厚度也没有特别地限定, 但是使 用 0.01mm ~ 1.0mm 左右的厚度, 从通用性观点出发有利。
     本发明中使用的涂敷液没有特别地限定, 只要是用于在薄条上形成涂敷膜的涂敷 液, 可以使用公知的任一种涂敷液。 本发明中使用的涂敷液没有特别地限定, 可以适用高分 子化合物的水或有机溶剂液、 颜料分散液、 胶体溶液等。 尤其优选要求有均匀且高精度地进 行薄层涂敷的各种光学膜的涂敷液、 例如液晶性碟状涂敷液等。由该种液晶形成的层形成 在取向膜上。本发明的液晶层是通过将液晶性碟状 ( 圆盘状 ) 化合物取向后冷却固化或聚 合性的液晶性碟状化合物的聚合 ( 硬化 ) 而得到的具有负的双折射的层。
     作为上述的碟状化合物的例子可以列举 C.D estrade 们的研究报告、 Mol.Cryst.、 71 卷、 111 页 (1981 年 ) 记载的苯衍生物、 C.D estrade 们的研究报告、 Mol.Cryst.、 122 卷、 141 页 (1985 年 )、 Physicslett.、 A, 78 卷、 82 页 (1990) 记载的三亚茚衍生物、 B.K ohne 们 的研究报告、 A ngew.Chem.96 卷、 70 页 (1984 年 ) 记载的环己烷衍生物及 J.M.Lehn 们的研
     究报告、 J.Chem.、 Commun.、 1794 页 (1985 年 )、 J.Zhang 们的研究报告、 J.A m.Chem.Soc.、 116 卷、 2655 页 (1994 年 ) 记载的氮杂冠醚系或苯乙炔系大环等。
     碟状化合物通常以这些为分子中心的母核, 直链的烷基或烷氧基、 置换苯 ( 甲 ) 酸 基等为作为直链的放射线状地置换的结构, 表现液晶性, 通常包括被称为碟状液晶的液晶。 但是, 只要分子自身具有负的单轴性且能够赋予一定的取向, 则不局限于上述的记载。另 外, 在本发明中, 所谓由圆盘状化合物形成是指, 最终形成的物质不必为所述化合物, 例如 所述低分子碟状液晶可以具有利用热、 光等进行反应的基, 结果通过利用热、 光等进行反应 而聚合或交联, 形成高分子化合物。
     以上, 对本发明的杆涂敷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 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 上述实施方式, 能够采用各种方式。

杆涂敷装置及杆涂敷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杆涂敷装置及杆涂敷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杆涂敷装置及杆涂敷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杆涂敷装置及杆涂敷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杆涂敷装置及杆涂敷方法.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34260A43申请公布日20110105CN101934260ACN101934260A21申请号201010214121822申请日20100624200915089220090625JPB05C1/08200601B05C11/0220060171申请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地址日本国东京都72发明人三田俊哉横山广树浜本伸夫74专利代理机构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代理人朱丹54发明名称杆涂敷装置及杆涂敷方法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涂敷膜的厚度在宽度方向的端部变厚的杆涂敷装置及杆涂敷方法。该涂敷装置具备杆11,其与行进的带状体40接触的同时进行旋转;。

2、堰28,其相对于杆11设置在带状体的行进方向上游侧,形成向带状体40及杆11供给涂敷液的液体积存部26;涂敷液减量构件50,其设置在带状体40的宽度方向的堰28的两外侧,刮除涂敷在带状体40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涂敷液。30优先权数据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8页附图5页CN101934260A1/2页21一种杆涂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杆,其与行进的带状体接触的同时进行旋转;堰,其相对于所述杆设置在所述带状体的行进方向上游侧,形成向所述带状体及所述杆供给涂敷液的液体积存部;涂敷液减量构件,其设置在所述带状体的宽度方向的所述堰的两外侧,刮除涂。

3、敷在所述带状体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涂敷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杆涂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敷液减量构件形成与所述堰的高度大致相同高度的凸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杆涂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状体的宽度方向的所述涂敷液减量构件的最外部位于比所述带状体的宽度靠内侧。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杆涂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敷液减量构件的宽度为01MM以上且从所述堰的最外部到所述杆端部的长度以下。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杆涂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敷液减量构件与所述带状体的间隙最窄部为05MM以上10MM以下。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杆涂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涂敷液减量构件中,与所述带状。

4、体对置的面和所述行进方向的所述上游侧的面所成的角度为90以下。7一种涂敷方法,其为向行进的带状体涂敷涂敷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使所述带状体在积存有涂敷液的堰的上方行进,将所述涂敷液涂敷到所述带状体上的步骤;刮除涂敷在所述带状体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所述涂敷液的步骤;利用杆进行调节,以使所述涂敷的涂敷液成为所希望的厚度的步骤。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涂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减少涂敷于所述两端部的所述涂敷液的量的步骤中,使用设置在所述堰的带状体的宽度方向外侧,且形成与该堰的高度大致相同高度的凸部的涂敷液减量构件。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涂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状体的宽度方向的所述涂敷液减量构件的最。

5、外部位于比所述带状体的宽度靠内侧。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涂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敷液减量构件的宽度为01MM以上且从所述堰的最外部到所述杆端部的长度以下。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涂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敷液减量构件与所述带状体的间隙最窄部为05MM以上10MM以下。12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涂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涂敷液减量构件中,与所述带状体对置的面和所述行进方向的所述上游侧的面所成的角度为90以下。13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涂敷方法,其特征在于,权利要求书CN101934260A2/2页3所述涂敷液为形成光学薄膜的涂敷液。权利要求书CN101934260A1。

6、/8页4杆涂敷装置及杆涂敷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杆涂敷装置及杆涂敷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具有适合于液晶显示装置的品质的光学膜的涂敷技术。背景技术0002在制造光学补偿膜等光学性功能膜的涂敷中,要求均匀且薄层地涂敷涂敷液。然而,在这样的薄层涂敷中,大多产生纵向条痕或条纹故障,以往研究有各种对策。0003例如,为了抑制在涂敷装置的一次侧薄条行进方向的上游侧具备的液体积存部中产生不规则的涡流,提出过将液体积存部的薄条带状体的行进方向上的长度设定为10MM以上50MM以下专利文献1。0004另外,在杆涂敷装置中,在相对于杆的一次侧的带状体行进方向的上游侧位置设置有堰,该堰用于使涂敷液从。

7、液体积存部溢出。但是,在涂敷速度快的系统中,在由从堰溢出的涂敷液与薄条形成的气液界面中可能由于伴随空气所谓伴随空气是指随着薄条而行进的空气的卷入或薄条的颤振而产生紊乱。一次侧的该紊乱产生杆的二次侧的弯月面的紊乱,由此存在薄条的涂敷面上产生不希望的条痕等问题。0005相对于此,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有如下的杆涂敷装置,其具备防止伴随气体被带入液体积存部的伴随气体带入防止机构。由此,防止由伴随气体引起的气液界面的紊乱,进而解决由于气液界面的紊乱而产生的条痕等。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3702号公报;0007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192050号公报。0008然而,在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

8、的杆涂敷中,由于使涂敷液从相对于杆的一次侧的液体积存部溢出而向膜涂敷涂敷液,因此存在涂敷膜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的厚度变厚的问题。发明内容0009本发明鉴于这样的情况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涂敷膜的宽度方向的端部的厚度变厚的杆涂敷装置及杆涂敷方法。0010为了完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方式的杆涂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杆,其与行进的带状体接触的同时进行旋转;堰,其相对于所述杆设置在所述带状体的行进方向上游侧,形成向所述带状体及所述杆供给涂敷液的液体积存部;涂敷液减量构件,其设置在所述带状体的宽度方向的所述堰的两外侧,刮除涂敷在所述带状体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涂敷液。0011通过具备该涂敷液减量构。

9、件,能够防止涂敷膜的厚度在宽度方向的端部变厚。0012在上述杆涂敷装置中,优选所述涂敷液减量构件形成与所述堰的高度大致相同高度的凸部。0013通过具有与堰的高度大致相同高度的凸部,能够遮挡在带状体的宽度方向的端部说明书CN101934260A2/8页5的涂敷液的流动,由于能够减少该端部的涂敷液,因此能够防止涂敷膜的厚度在宽度方向的端部变厚。0014在上述杆涂敷装置中,优选所述构件与堰的高度大致相同高度的凸部的所述带状体的宽度方向的最外部位于比所述带状体的宽度靠内侧。0015若凸部超出带状体的外侧,则涂敷液从带状体的端部飞出,且涂敷液回到带状体的背面涂敷面的相反侧的面,从而污染带状体的背面,因此。

10、优选构件比堰的高度高01MM以上的凸部的带状体的宽度方向的最外部位于比所述带状体的宽度靠内侧。0016在上述杆涂敷装置中,优选所述涂敷液减量构件的宽度为01MM以上且从所述堰的最外部到所述杆端部的长度以下。0017由于涂敷膜在杆的两端部最厚,因此使凸部的宽度为01MM以上且从带状体的宽度方向的涂敷液减量构件的最外部到杆的端部的长度以下,能够有效地刮除涂敷在带状体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涂敷液。0018在上述杆涂敷装置中,优选所述涂敷液减量构件与所述带状体的间隙最窄部为05MM以上10MM以下。0019其原因在于,若涂敷液减量构件与带状体的间隙最窄部小于05MM,则由于带状体的颤振而与杆涂敷装置接触的。

11、可能性高。另一方面,若比10MM宽,则涂敷液的刮除效果变弱。其中,优选涂敷液减量构件与带状体的间隙最窄部为05MM以上5MM以下。0020在上述杆涂敷装置的涂敷液减量构件中,优选与所述带状体对置的面和所述行进方向的所述上游侧的面所成的角度为90以下。0021通过存在本发明的涂敷液减量构件,得到涂敷液的剥离效果,因此不管形状如何,若上游侧的形状为90以下,则涂敷液的剥除效果高。0022为了完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再一方式的涂敷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使所述带状体在积存有涂敷液的堰的上方行进,将所述涂敷液涂敷到所述带状体上的步骤;刮除涂敷在所述带状体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所述涂敷液的步骤;利用杆进行调节,以。

12、使所述涂敷的涂敷液成为所希望的厚度的步骤。0023在上述涂敷方法中,优选在减少涂敷于所述两端部的所述涂敷液的量的步骤中,使用设置在所述堰的带状体的宽度方向外侧,且形成与该堰的高度大致相同高度的凸部的涂敷液减量构件。0024在上述涂敷方法中,优选所述带状体的宽度方向的所述涂敷液减量构件的最外部位于比所述带状体的宽度靠内侧。0025在上述涂敷方法中,优选所述涂敷液减量构件的宽度为01MM以上且从所述堰的最外部到所述杆端部的长度以下。0026在上述涂敷方法中,优选所述涂敷液减量构件与所述带状体的间隙最窄部为05MM以上10MM以下。0027在上述涂敷方法的所述涂敷液减量构件中,优选与所述带状体对置的。

13、面和所述行进方向的所述上游侧的面所成的角度为90以下。0028此外,上述涂敷方法在涂敷液为形成光学薄膜的涂敷液时特别有效。0029发明效果0030根据本发明,在涂敷液的涂敷中,能够防止涂敷膜的厚度在宽度方向的端部变厚。说明书CN101934260A3/8页6附图说明0031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杆涂敷装置的简图。0032图2是从上面观察到的图1的杆涂敷装置的堰附近的放大图。0033图3是从横向观察到的图1的杆涂敷装置的简图。0034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杆涂敷装置的简图。0035图5是表示装入本实施方式的杆涂敷装置的光学膜的生产线的简图。0036符号说明003710、10杆涂敷。

14、装置003811杆003912涂敷头004013涂敷液004114、15承液部004217、18排出口004323一侧侧歧管004424二次侧歧管004525槽004626贮液部液体积存部004728堰004829槽004930溢出部005031支承辊005140薄条带状体005250构件涂敷液减量构件005380光学补偿膜的生产线0054L1贮液部液体积存部的长度0055L2间隙0056L3间隙最窄部具体实施方式0057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虽然本发明通过以下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变更,能够利用本实施方式以外的其。

15、它实施方式。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内的所有的变更包含在权利要求书范围内。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使用“”表示的数值范围意味着包括在“”前后记载的数值范围。0058图1是示意性示出杆涂敷装置的一例的剖视图。杆涂敷装置10是在沿行进方向连续行进的薄条带状态40上涂敷涂敷液的装置。0059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杆涂敷装置10具备设置有杆11的涂敷头12和回收溢出的涂敷液13的承液部14、15。杆11的两端由轴承未图示支承,位于该轴承之间的部分由说明书CN101934260A4/8页7支承部16支承。另外,在承液部14、15中分别安装有排出溢出的涂敷液13的排出口17、18。0060杆11形成为圆柱状,在圆周方。

16、向以一定间隔形成有槽,杆11可以为紧密地卷绕有引线或表面为平滑状的任一种。杆11与未图示的旋转驱动机构连结,杆11向与薄条40的行进方向相反的方向且以与薄条40的行进速度大致相同的速度旋转。另外,杆11也可以向与薄条40的行进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并且,杆11也可以以其周向速度与薄条40的行进速度不同的方式旋转。0061溢出而被回收的涂敷液13根据需要通过添加溶剂来调整粘度等。该涂敷液再次作为涂敷液13而向杆涂敷装置10供给。涂敷液13向设置在杆涂敷装置10的一次侧上游侧歧管23和二次侧下游侧歧管24供给。0062以一定流量供给到一次侧歧管23内的涂敷液13经由狭窄的槽25在薄条40的宽度方向被。

17、均匀地向贮液部26压出。通过安装堰28,能够在杆11与堰28之间的贮液部26中积存涂敷液13。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贮液部26的尺寸中的在薄条40的行进方向上的杆11与薄条40接触的位置和堰28的间隔L1MM为10L150。在L1比10MM短时,由于不能够完全消除涡流而不优选。另外,在L1比50MM长时,由于薄条40与涂敷液13的接触时间变长,可能产生由于涂敷液13中的溶剂使薄条40膨润而变形或薄条中的成分向涂敷液中抽出等弊病。0063贮液部26内的涂敷液13通过杆11向薄条40涂敷。并且,过剩的涂敷液13从作为薄条40与堰28的间隙的溢出部30溢出而流动,并通过承液部14从排出口17排出。另外。

18、,在本发明中,优选薄条40与堰28的间隙L2MM为02MM40MM。这是由于L2比02MM窄时,薄条40与堰28接触而损伤薄条。另一方面,是由于L2比40MM宽时,很难均匀地形成需要的液体积存部。0064经由狭窄的槽29向二次侧歧管24供给涂敷液13,以免在旋转的杆11与支承部16之间卷入空气。涂敷液13的一部分溢出而向承液部15流动,通过排出18而再生。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涂敷液13向歧管23、34的供给既可以从带状体的宽度方向的中央给液,也可以从带状体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侧给液。另外,可以使用公知的任一种供给装置。0065接下来,说明图1所示的杆涂敷装置10的作用。在以往的杆涂敷装置中,以在。

19、与旋转的杆接触的同时行进的薄条的接触部之前强制地形成贮液部的方式供给涂敷液,供给的涂敷液的一部分通过杆与薄条的间隙,由此将涂敷液涂敷到薄条上。杆计量通过上述间隙的薄条上的涂敷液层涂覆膜的厚度,并将其调节成所希望的厚度。0066然而,若提高涂敷速度,则在贮液部的液体流动变得活跃而产生涡流。作为消除该涡流的方法,如本发明的杆涂敷装置10所示,通过增大贮液部26,能够使涡流紊乱。但是,仅通过这样不能够完全消除涡流。因此,为了完全消除涡流,通过使涂敷液13的一部分越过堰28而溢出能够消除涡流,并且能够抑制涂敷到薄条上的涂敷液层的不均匀涂敷条痕的产生。0067然而,在这样的杆涂敷装置10中,在使涂敷液从。

20、相对于杆的一次侧的液体积存部溢出时,存在涂敷到薄条40上的涂覆膜的端部的厚度变厚的问题。0068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杆涂敷装置在堰28的薄条宽度方向的外侧具备涂敷液减量构件。涂敷液减量构件减少涂敷到薄条4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涂覆液的量。通过具备说明书CN101934260A5/8页8该涂敷液减量构件,能够防止涂敷膜的端部的厚度变厚。0069图2是从上面观察到的图1的杆涂敷装置10的堰28附近的放大图,图3是从横向观察到的图1的杆涂敷装置10的简图。并且,图2及图3所示的涂敷液减量构件50形成与堰28大致相同高度的凸部。此外,该涂敷液减量构件50的形状仅为一个例子。0070如图2及图3所示,在堰。

21、28的薄条宽度方向外侧具备涂敷液减量构件50。并且,以形成为与堰28的高度堰上表面28A大致相同高度的凸部的方式具备涂敷液减量构件50参照图3A、B。0071通过在杆涂敷装置10的堰28的薄条宽度方向外侧具备这样的涂敷液减量构件50,能够遮挡薄条的端部附近的涂敷液的流动,因此能够减少薄条的端部附近的涂敷液。因此,能够防止涂覆膜的端部的厚度变厚。0072如图2AC所示,优选涂敷液减量构件50的宽度方向的最外部51比薄条40的宽度薄条端部位于内侧。若涂敷液减量构件50的凸部超出薄条40的宽度方向的外侧,则涂敷液从薄条的端部飞出,涂敷液回到薄条的背面涂敷面相反侧的面,从而污染薄条的背面。因此优选薄条。

22、带状体的宽度方向的涂敷液减量构件50比堰的高度高01MM以上的凸部的最外部51比薄条带状体的宽度方向的端部更位于内侧。0073在本发明的杆涂敷装置中,优选使涂敷液减量构件50的宽度A为01MM以上且从堰的最外部51到杆的端部11A的长度距离以下参照图2A、C。涂覆膜在与杆11的端部对应的位置最厚。因此,使涂敷液减量构件50凸部的宽度A为01MM以上且从堰的最外部51到杆的端部11A的长度以下,能够有效地刮除涂敷在薄条带状体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涂敷液。此外,如图2B所示,若使涂敷液减量构件50凸部的端部比杆11的端部11A宽,则涂敷液也可能在比杆11的端部11A更靠外侧的位置附着在薄条上,因此不。

23、优选。0074并且,在本发明的杆涂敷装置中,优选涂敷液减量构件50与薄条40的间隙最窄部L3为05MM以上10MM以下参照图3。若构件与薄条带状体的间隙最窄部小于05MM,则由于薄条颤动而与杆涂敷装置接触的可能性高。另一方面,若间隙最窄部比10MM宽,则由涂敷液减量构件50产生的涂敷液的刮除效果变弱。此外,更优选构件与带状体的间隙最窄部L3为05MM以上5MM以下。0075在本发明的杆涂敷装置中,如图3B所示,优选涂敷液减量构件50的与薄条对置的面50A和位于薄条的行进方向上游侧的涂敷液减量构件50的面50B所成的角度为90以下的锐角。由于只要本实施方式的涂敷液减量构件50设置在适当的位置则具。

24、有涂敷液的剥离效果,因此涂敷液减量构件50的形状不成为重要的条件。但是,当薄条的行进方向上游侧的两个面所成的角度为90以下的锐角时,涂敷液的剥除效果高。0076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涂敷液减量构件50不局限于图示的四边形形状,只要是形成与堰的高度大致相同高度的凸部的构件,则也可以例如为圆形形状。涂敷液减量构件50可以为圆棒状圆筒状,但若为棱柱那样的形状,则能够通过棱边的部分刮掉涂敷液。0077但是,若涂敷液减量构件50为圆棒状,则通过曲面刮掉涂敷液,因此刮掉效果下降。但是,在该情况下,涂敷液减量构件50不会卡挂在薄条上,因此在排除薄条的接合部分的带的卡挂的影响时有效。但是,涂敷液减量构件50的。

25、薄条输送方向上的长度与本实施方式的效果不太有关。说明书CN101934260A6/8页90078作为涂敷液减量构件50的材料,优选不锈钢SUSSTAINLESSUSEDSTEEL、高密度聚乙烯、特氟纶注册商标。另外,在涂敷液减量构件50与薄条接触而刮掉涂敷液的情况下,涂敷液减量构件50需要使用软的材料。作为软的材料,具体地说,认为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四氟乙烯等。0079另外,在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杆涂敷装置中,涂敷液减量构件50既可以使用向薄条喷出空气的空气喷嘴,也可以使用吸引涂敷液的吸引喷嘴。但是,使用空气喷嘴或吸引喷嘴时,存在在涂敷液涂敷之后,在薄条的行进方向的下游侧引发气流的紊乱的情况。

26、,从而容易引起干燥不均匀。因此,在制造严格限制干燥不均匀的光学膜时,与空气喷嘴或吸引喷嘴相比,更优选通过与薄条非接触的涂敷液减量构件50进行涂覆液的刮掉。0080此外,在上述的杆涂敷装置中,在相对于杆的薄条行进方向上游侧设置涂敷液减量构件50。在该情况下,由于在薄条的行进方向上游侧的液体积存部,大量的涂敷液附着在薄条上,因此需要在薄条的行进方向上游侧可靠地避免薄条端部的厚度变厚。因此,可以在薄条的行进方向下游侧也设置涂敷液减量构件,进而进行涂敷液的刮掉。0081仅在薄条的行进方向下游侧设置涂敷液减量构件时,与在薄条的行进方向上游侧预先减少薄条端部的涂敷液的情况相比,需要使涂敷液减量构件与薄条的。

27、间隔变窄,存在与薄条接触而切断薄条的危险性。0082如以上所述,优选间隙最窄部L3为05MM以上10MM以下,因此涂敷液减量构件50基本不与薄条40接触。若构件与薄条接触,则在薄条上形成凹部并产生振动,从而在涂敷膜上容易产生台阶状的不均匀。由于薄条的端部具有卷曲或局部的凹凸,因此当涂敷液减量构件50与薄条40的间隔间隙过于窄时,则可能涂敷液减量构件50与薄条40接触,因而优选涂敷液减量构件50与薄条40不过于接近。但是,若在薄条与涂敷液减量构件50的最接近位置,在薄条的背面存在支承辊等,使薄条的凹部能够展平,则涂敷液减量构件50可能与薄条接触。此时,作为涂敷液减量构件50,需要使用聚对苯二甲酸。

28、乙二醇酯PET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特氟纶注册商标等软的材质,以免引起损伤薄条的振动。0083另外,堰28薄条宽度方向的堰的宽度B对于B的位置,参照图2C优选为01MM以上30MM以下。堰28的宽度B不足01MM时,不能够维持堰的形状而不稳定。另一方面,若堰28的宽度B比30MM宽,则在堰的上表面涂敷液干燥,容易在涂敷膜上产生条痕。此外,更优选堰28薄条宽度方向的堰的宽度B为05MM以上15MM以下。在05MM以上15MM以下时控制在堰28上流动的涂敷液的量的效果良好,并且在堰28的上表面也不发生涂敷液的干燥,因此能够稳定地涂敷涂敷液。0084并且,优选涂敷液减量。

29、构件50的位置接近杆11。这是由于若涂敷液减量构件50离开杆11,则刮掉涂敷液以后,贮液部26的涂敷液再次返回而附着在薄条的端部。具体地说,优选以涂敷液减量构件50与杆11的距离为从堰28薄条输送方向的端部到杆11的距离的二分之一以内的方式使涂敷液减量构件50与杆11接近。另外,虽然优选涂敷液减量构件50的位置接近杆11,但是由于涂敷液减量构件50可能损伤杆11,因此优选设置成离开2MM以上。但是,若涂敷液减量构件50为不损伤杆11的材料,也可以与杆11接触。0085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杆涂敷装置也可以适用于以图4所示的过剩地供给的涂敷液不溢出堰63,而从排液路66排出的方式构成的杆涂敷装置。0。

30、086图4的杆涂敷装置10具备堰63和具有第一构件61的排液路66。排液路26将说明书CN101934260A7/8页10过剩地供给到液体积存部30的涂敷液向外部排出。排出的涂敷液由回收部未图示回收。0087在相对于杆11的薄条40的行进方向的下游侧相对于支承构件60以规定间隔平行地设置有第二构件62。通过第二构件62与支承构件60形成狭缝64。涂敷液供给管路未图示与狭缝64连接。为了防止由于杆11的干燥引起的涂敷故障,将从供给管路供给的涂敷液向杆11的下游侧供给。由此,在杆11的表面与薄条之间形成涂敷液珠。涂敷液的一部分作为涂敷残留液溢出第二槽62而在倾斜面流下。0088接下来,对本发明的杆。

31、涂敷装置1010的适用例进行说明。图5是装入本发明的杆涂敷装置1010的光学补偿膜的生产线80。0089如图5所述,光学补偿膜的生产线80中,从输出机82输出预先形成有取向膜形成用的聚合物层的作为透明支承体的薄条40。0090接着,薄条40被引导辊84引导而被送入摩擦处理装置86。然后,通过摩擦辊88对薄条40的聚合物层实施摩擦处理。在摩擦辊88的下游设置有除尘机90,将附着在薄条40表面的灰尘去除。0091在除尘机90的下游设置有本发明的杆涂敷装置1010。相对于杆涂敷装置10,在薄条40的行进方向上游及下游侧设置有用于使薄条40缠绕卷绕在杆上的引导辊84。通过涂敷头12将含有碟状向列型DI。

32、SCOTICNEMATIC液晶的涂敷液向薄条40涂敷。在杆涂敷装置1010的下游顺次设置有干燥区92、加热区94,将薄条40上的涂敷液干燥、加热而形成液晶层。并且,在其下游设置有紫外线灯96,通过紫外线照射,使液晶交联而形成所希望的聚合物。由此,制造光学补偿膜,并将制造的光学补偿膜卷绕在卷绕机98上。0092如此,通过将本发明的杆涂敷装置1010用于光学补偿膜的液晶层的涂敷含有碟状向列型液晶的涂敷液的涂敷,能够制造没有纵向条痕等不均匀的具有良好的面质的膜。并且,能够防止涂敷膜的端部的厚度变厚。0093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薄条40,包括纸、塑料膜、涂塑相纸、合成纸等。塑料膜的材质例如可以使用聚乙烯。

33、、聚丙烯等聚烯烃、聚乙酸乙烯脂、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乙烯聚合物、6,6尼龙、6尼龙等聚酰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26萘二甲酸二乙酯等聚酯、聚碳酸酯、三乙酸纤维素、二乙酸纤维素等乙酸纤维素等。另外,作为用于涂塑相纸的树脂,以聚乙烯为首的聚烯烃为代表,但是未必局限于此。虽然薄条的厚度也没有特别地限定,但是使用001MM10MM左右的厚度,从通用性观点出发有利。0094本发明中使用的涂敷液没有特别地限定,只要是用于在薄条上形成涂敷膜的涂敷液,可以使用公知的任一种涂敷液。本发明中使用的涂敷液没有特别地限定,可以适用高分子化合物的水或有机溶剂液、颜料分散液、胶体溶液等。尤其优选要求有均匀且高精度地进。

34、行薄层涂敷的各种光学膜的涂敷液、例如液晶性碟状涂敷液等。由该种液晶形成的层形成在取向膜上。本发明的液晶层是通过将液晶性碟状圆盘状化合物取向后冷却固化或聚合性的液晶性碟状化合物的聚合硬化而得到的具有负的双折射的层。0095作为上述的碟状化合物的例子可以列举CDESTRADE们的研究报告、MOLCRYST、71卷、111页1981年记载的苯衍生物、CDESTRADE们的研究报告、MOLCRYST、122卷、141页1985年、PHYSICSLETT、A,78卷、82页1990记载的三亚茚衍生物、BKOHNE们的研究报告、ANGEWCHEM96卷、70页1984年记载的环己烷衍生物及JMLEHN们的。

35、研说明书CN101934260A8/8页11究报告、JCHEM、COMMUN、1794页1985年、JZHANG们的研究报告、JAMCHEMSOC、116卷、2655页1994年记载的氮杂冠醚系或苯乙炔系大环等。0096碟状化合物通常以这些为分子中心的母核,直链的烷基或烷氧基、置换苯甲酸基等为作为直链的放射线状地置换的结构,表现液晶性,通常包括被称为碟状液晶的液晶。但是,只要分子自身具有负的单轴性且能够赋予一定的取向,则不局限于上述的记载。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谓由圆盘状化合物形成是指,最终形成的物质不必为所述化合物,例如所述低分子碟状液晶可以具有利用热、光等进行反应的基,结果通过利用热、光等进行反应而聚合或交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0097以上,对本发明的杆涂敷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采用各种方式。说明书CN101934260A1/5页12图1说明书附图CN101934260A2/5页13图2说明书附图CN101934260A3/5页14图3说明书附图CN101934260A4/5页15图4说明书附图CN101934260A5/5页16图5说明书附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喷射或雾化;对表面涂覆液体或其他流体的一般方法〔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