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升装置。
背景技术
在提升装置方面已知设有一种带一驱动装置的升降台,即小车。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改进设备的安全性。
按照本发明,该目的通过按权利要求1中的特征所述的提升装置来实现。
本发明的提升装置的重要特征是,可在一杆件,特别是包括轨道和/或齿条的杆件上引导小车进行运动,
其中可实现直至一第一高度的运动,
其中沿运动方向铺设一初级导线系统直至第二高度,
其中小车包括一驱动装置和一次级线圈,可通过该次级线圈为所述驱动装置非接触式地供电,
其中次级线圈与初级导线系统感应耦合,
其中第二高度小于第一高度。
其优点是,所述安全性通过加长行驶路段来实现,其中在所述加长的区域内不能为小车输入能量。因此从物理定律出发保证了安全性,因此安全性是绝对(可靠)的。
在一种有利的结构中,次级线圈这样串联或并联一电容元件,使得所属的振荡频率基本上相当于输入初级导线系统中的电流的频率。其优点是,小车的引导允许有较大的公差,特别是提升装置因此可看作建筑升降机。
在一种有利的结构中,第二高度相对于第一高度的高度差大于由动能完全转化成势能所相应的高度,其中这里初始动能与驱动装置可达到的最大速度有关,其优点是,可从每一个可能的运行状态开始对小车进行可靠的制动,因此改进了安全性。
在一种有利的结构中,初级导线系统包括一馈线和一回线,其中馈线和回线在第二高度上电连接,其优点是,拾波器/电动势感应线圈(Pick-Up)可从初级导线系统中无障碍地移出,其中为此反向回环(Umkehrschleife)相对于由初级导线系统确定的平面横向地、特地是垂直地定向。
在一种有利的结构中,杆件为小车的车轮包括一轨道和/或做成一轨道,其优点是,小车利用其车轮支承在杆件上,由此确定次级线圈和初级导线系统之间的距离。
在一种有利的结构中,在杆件上设置有一齿条,可由驱动装置驱动的齿部件可与该齿条啮合,其优点是,可采用形状锁合的驱动装置。但是可选地,也可实现力锁合的驱动方式。
在一种有利的结构中,提升装置由同样的模块组合而成,其中至少设有一不带初级导线系统的最上部模块,至少在一下模块上附加地安装有初级导线系统。其优点是,可通过在一必要的模块的基础上添加一附加模块来提高安全性。因此不需要特殊的附加费用。
其他优点由从属权利要求给出。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权利要求的特征组合。特别是从任务的提出和/或从通过与现有技术的比较而提出的任务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得到权利要求和/或单项权利要求特征和/或说明书和/或附图的特征的其他的合理的组合可能性。
附图标记列表:
1杆件 2载重 3齿条 4小车 5馈线 6回线 7带有用于反向回环的凹槽的末端件
【附图说明】
现在借助于附图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在图1中示出一本发明的提升装置,
在图1a中示出了图1中的提升装置的局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一建筑物上设置有一提升装置,该提升装置包括一杆件,在该杆件上安装有一齿条3,包括一变压器头的小车4与载重2——特别是升降笼——相连接并包括一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与齿条啮合并因此可产生升降运动。驱动装置包括一电动机,该电动机由一变频器供电,该变频器可通过次级线圈供电,该次级线圈设置成与伸长的、沿杆件铺设的初级导线感应耦合。在此,在初级导线内输入一中频电流,该电流优选具有10kHz至100kHz的频率。此外次级线圈这样串联或并联一电容元件,使得所属的振荡频率基本上相应于该中频频率。
次级线圈包含在也称为拾波器的变压器头内。
馈线5和回线6通过在一末端件7的凹槽内经由一反向回环相互连接而在一端处短接。
如由图1清楚可见,杆件1和齿条3在竖直方向设置得比反向回环所在的位置高。
因此小车4虽然可以连同其包含次级线圈的捡拾器行驶得比反向回环的位置高,但是在超过反向回环的位置时失去能量供给。
包括杆件和齿条在内地行驶轨道的超过这一位置的剩余长度这样选择,使得与在竖直方向上可达到的最大速度有关的动能至少相当于在走过剩余长度时所增加的势能。
用这种方法,使得在行驶过头时最多将动能转变成势能,然后借助于重力使运动停止并反向。
包括馈线5和回线6的初级导线系统可卡入塑料布线型材中,这些布线型材设置在在图1中由两个模块构成的提升装置的下模块上并能以可拆卸的方式相连接。在上模块上没有这种布线型材和初级导线系统。
因此可通过仅套上一最上部的模块来改善模块化构建成的提升装置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