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根植体.pdf

上传人:le****a 文档编号:7994377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668.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1007788.4

申请日:

20161116

公开号:

CN108066020A

公开日:

2018052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C8/00

主分类号:

A61C8/00

申请人:

庆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京达医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苏国材,苏昱荣

地址:

中国台湾高雄市前镇区二圣一路290号9楼之2

优先权:

CN201611007788A

专利代理机构: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朱凌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牙根植体,其主要借牙根植体的本体与粗螺纹上形成多个第一、第二凹洞的设计,而该第一、第二凹洞以高能量光热方式加工而成,以便该第一、第二凹洞得以呈等距间隔排列形态成形于该本体与该粗螺纹上,借此当该牙根植体植入口腔的齿槽骨内时,即利用该第一、第二凹洞恰可供增生物有规则伸入且附着于内,再配合该本体与该粗螺纹上的衔接段及连接段的设置,供增生物攀附且形成相互牵引作用,进而可使该牙根植体得以与该齿槽骨形成紧密的接触,更能促进该牙根植体植入的稳定性,且稳固结合于该齿槽骨上,以承受日后所会产生的较大的咬合力。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牙根植体,包含一本体,一形成于该本体一端的锁合部,一相反该锁合部且开设于该本体另一端的端缘上的定位孔,以及一环设于该本体的周缘面上的螺牙段;其特征在于:该本体上形成多个第一凹洞,且任意二个第一凹洞间形成一衔接段;该螺牙段具有一近该锁合部的粗螺纹,以及一与该粗螺纹衔接且近于该定位孔的细螺纹,同时该粗螺纹上形成多个第二凹洞,以及一形成于任意二个第二凹洞间的连接段,而该第一、第二凹洞以高能量光热方式加工而成,使得该第一、第二凹洞呈等距间隔排列形态成形于该本体与该粗螺纹上,增生物通过该牙根植体附着于该第一、第二凹洞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根植体,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一凹洞上形成至少一第一微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根植体,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二凹洞上形成至少一第二微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根植体,其特征在于:每一细螺纹上形成多个第三凹洞,以及一形成于任意二个该第三凹洞间的连结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牙根植体,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三凹洞上形成至少一第三微孔。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牙体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牙根植体。

背景技术

在传统对于牙齿的缺损治疗,大多以固定赝复或者以活动式假牙进行缺损的治疗,然而前述传统的治疗方式虽能达到缺损处的补足的效果,但对于要承受较大的咬合力时,则无法如同原本的牙齿一样达到相同的承受力,因此在牙科领域中于口腔的齿槽骨上植入植牙体,即为大幅取代传统的缺损的治疗,且仅需单一针对缺损处进行治疗,以使日后可如同原本的牙齿一样自然,且具有咬合承受力,然而虽借由该植牙体植入后可与该齿槽骨内的新生的增生物产生骨整合效果,但鉴于植入该齿槽骨内的植牙体的表面为光滑,使得在植牙过程中所进行的细微位移将会导致新生的该增生物无法附着于该植牙体的表面上而产生松动,致使该植牙体与该齿槽骨的骨整合效果大打折扣。

鉴于此,为有效增加植入该植牙体与齿槽骨的固定效果,便有业者研发出于该植牙体的表面上借由附着颗粒的设计,利用多熔点的烧结效果,进而于该植牙体的表面上成型出多个具有熔点效果的孔洞,以使植入后的该植牙体得以利用该孔洞供该增生物附着,以便该植牙体与该齿槽骨形成稳固结合作用;使用后发现,虽可利用多熔点烧结的形态于该植牙体的表面上成形出该孔洞,以供该增生物能附着于上,然而在进行多熔点的烧结过程中,会使该植牙体上形成大小不一的该孔洞,且亦会形成部分该孔洞过深,以及部分该孔洞形成过浅甚至接近于该植牙体的表面,且更会使所形成的该孔洞内的表面形成光滑面,致使植入后该增生物会无法附着于上,进而使该植牙体与该齿槽骨无法牢固结合;另,借由多熔点所形成的该孔洞,其会造成每一孔洞的外径与深度会因熔点烧结方式不同而呈现出不规则型态,致使无法控制烧结后该孔洞的质量;再者,该孔洞于烧结时该颗粒呈不规则型态分布于该植牙体上,故在该颗粒无法具有一致性的型态附着于该植牙体上时,其在进行烧结后便会导致该孔洞间之间距无法呈一致性,不是距离过大,就是距离过近,使该齿槽骨衍生的该增生物在进行洞与洞之间的攀附过程中,无法形成一致性方向的有效分布,甚至熔点后亦会有残留该颗粒烧结后的腐蚀酸液的风险,如此一来更会导致植入后的整合效果不佳的缺失,实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与植入后的口腔的齿槽骨产生稳定性结合的牙根植体,其可供增生物呈有规则附着于上,以使植入齿槽骨内的该牙根植体得以产生稳定结合,且不受外力作用的影响而产生松动,使该牙根植体具有较佳稳固的定位效果。

基于此,本发明主要采用下列技术手段,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牙根植体,包含一本体,一形成于该本体一端的锁合部,一相反该锁合部且开设于该本体另一端的端缘上的定位孔,以及一环设于该本体的周缘面上的螺牙段;该本体上形成多个第一凹洞,且任意二个第一凹洞间形成一衔接段;该螺牙段具有一近该锁合部的粗螺纹,以及一与该粗螺纹衔接且近于该定位孔的细螺纹,同时该粗螺纹上形成多个第二凹洞,以及一形成于任意二个第二凹洞间的连接段,而该第一、第二凹洞以高能量光热方式加工而成,使得该第一、第二凹洞呈等距间隔排列形态成形于该本体与该粗螺纹上,以使该牙根植体植入可供增生物附着于该第一、第二凹洞内。

进一步,每一第一凹洞上形成至少一第一微孔。

进一步,每一第二凹洞上形成至少一第二微孔。

进一步,每一细螺纹上形成多个第三凹洞,以及一形成于任意二个该第三凹洞间的连结段。

进一步,每一第三凹洞上形成至少一第三微孔。

本发明牙根植体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后,当该牙根植体植入口腔内的齿槽骨内后,由该齿槽骨内所产生的增生物再向外衍生时得以伸入于该第一、第二凹洞且附着于上,并利用具有等距间隔设置的该第一、第二凹洞的设置,同时借由该第一、第二凹洞间的该衔接段与该连接段的配合设置,以使得该增生物的附着力得以呈一致性方向的均匀分布,促使该牙根植体与该齿槽骨形成稳定结合的形态,大幅增加该牙根植体植入后的稳固性,且亦可免除植牙愈合过程中,不会受外力微细移动的影响而会有松动之虞状况的产生,大大增进结合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五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本发明﹞

1 牙根植体 11 本体

12 锁合部 13 定位孔

14 螺牙段 111 第一凹洞

112 衔接段 a1 底壁

a2 周壁 a3 容室

a4 微孔 141 粗螺纹

1411 第二凹洞 1412 连接段

b1 底壁 b2 周壁

b3 容室 b4 微孔

142 细螺纹 1421 第三凹洞

1422 连结段 c1 底壁

c2 周壁 c3 容室

c4 微孔 2 齿槽骨。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将可清楚的明白。

参阅图1,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包括一本体11,一形成于该本体11一端的锁合部12,一相反于该锁合部12且开设于该本体11另一端的端缘上的定位孔13,以及一环设于该本体11的周缘面上的螺牙段14;其中,该本体11上形成多个第一凹洞111,且任意二个该第一凹洞111间形成一衔接段112,而每一第一凹洞111具有一底壁a1,一与该底壁a1连接的周壁a2,以及一由该底壁a1与该周壁a2圈围而成的容室a3,且该容室a3与外部相连通,同时该第一凹洞111以高能量光热方式加工而成,以使该第一凹洞111于该本体11上形成等距间隔排列的形态,且该底壁a1与周壁a2呈现出具有精准表面的粗化态样。

仍续前述,该螺牙段14具有一近该锁合部12的粗螺纹141,以及一与该粗螺纹141衔接且近于该定位孔13处的细螺纹142,所以,借由该本体11上具有二种不同该粗、细螺纹141、142的设置,以使植入口腔的齿槽骨2(图中未示)内时,可先利用该粗螺纹141达到稳定扩孔植入,再由该细螺纹142依循该粗螺纹141的轨迹螺入,进而使该牙根植体1稳固定位于该齿槽骨2中,而在本实施例中,该粗螺纹141上形成多个第二凹洞1411,以及一形成于任意二个该第二凹洞1411间的连接段1412,而每一第二凹洞1411具有一底壁b1,一与该底壁b1连接的周壁b2,以及一由该底壁b1与该周壁b2圈围而成的容室b3,且该容室b3与外部相连通,同时该第二凹洞1411以高能量光热方式加工而成,以使该第二凹洞1411于该粗螺纹141上形成等距间隔排列的形态,且该底壁b1与周壁b2呈现出具有精准表面的粗化态样。

请配合参阅图1、图2,当进行植牙手术时,将该锁合部12定位在该齿槽骨2上已预先开设的一植入孔内(图中未示),借由一手术机具(图中未示)动作该定位孔13,以连动邻近该锁合部12的该粗螺纹141切削该齿槽骨2的植入孔的壁面,以使该粗螺纹141与该植入孔的壁面呈大面积的接触,进而螺入该植入孔中,而后该细螺纹142再借由该手术机具的带动下依循该粗螺纹141螺入轨迹接续切削螺入作业,且与该植入孔的壁面呈紧固的小面积接触,使在植入的手术过程中得以利用该螺牙段14的具有该粗、细螺纹141、142的设计,使得该牙根植体1能快速螺入该齿槽骨2中,以减少患者于手术过程中的不适感,且达到初期植入的稳固定位效果。

接续前述,所以,完成植入手术后且在等待该齿槽骨2的愈合过程中,便可利用形成于该本体11以及该粗螺纹141上的该第一、第二凹洞111、1411的设置,以使该齿槽骨2于愈合时衍生的增生物得以伸入每一第一、第二凹洞111、1411的容室a3、b3中,且借由每一第一、第二凹洞111、1411的底壁a1、b1与周壁a2、b2具有精准表面的粗化态样设置,以使伸入的增生物得以紧密的附着于该底壁a1、b1与周壁a2、b2上,这时再利用该衔接段112与该连接段1412的配合设置,以使该增生物在往该第一、第二凹洞111、1411处间衍生时,得以先于该衔接段112与该连接段1412形成该增生物攀附的设置态样后,再分别往该衔接段112与该连接段1412侧边的该第一、第二凹洞111、1411处衍生伸入,进而使任意二个该第一凹洞111与任意二个该第二凹洞1411内的增生物,因该衔接段112与该连接段1412可供攀附作用从而相互形成牵引态样,且借由该第一、第二凹洞111、1411间的间距呈有效的规则性排列设置,使得该增生物的附着力得以呈现出具有一致性方向的分布,以使该牙根植体1因此得以稳固定位于该齿槽骨2中,当受到不当外力作用而产生移动时,得以借该增生物紧密的攀附作用,而使该牙根植体1与该齿槽骨2不会产生松动之虞,使结合率得以有效大幅增加,有效地促进该牙根植体1与该齿槽骨2的整合效益,有别于习知所产生的整合效果不佳,以及烧结后会残流有颗粒的腐蚀酸液的风险等,有效提高该牙根植体1植入后的成功率。

参阅图3,本发明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其所述构件与前一实施例相同,恕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每一细螺纹142上形成多个第三凹洞1421,以及一形成于任意二个该第三凹洞1421间的连结段1422,而每一第三凹洞1421具有一底壁c1,一与该底壁c1连接的周壁c2,以及一由该底壁c1与该周壁c2圈围而成的容室c3,且该容室c3与外部相连通,同时该第三凹洞1421以高能量光热方式加工而成,以使该第三凹洞1421于该粗螺纹142上形成等距间隔排列的形态,且该底壁c1与周壁c2呈现出具有精准表面的粗化态样,如此一来,利用该本体11、粗螺纹141及细螺纹142上同时具有该第一、第二及第三凹洞111、1411、1421的形成设置,使植入后的该牙根植体1可有效通过该第一、第二及第三凹洞111、1411、1421来与该齿槽骨2(图中未示)内形成不同的紧固力的稳定结合,且更能大大免除因外力作用的影响而产生松动之虞,使该牙根植体1具有较佳稳固的定位效果。

参阅图4,本发明的第三较佳实施例,其与前一实施例所述的构件相同,恕不赘述;本实施例特别在于每一第一、第二及第三凹洞111、1411、1421的底壁a1、b1、c1上另形成至少一微孔a4、b4、c4,当然该微孔a4、b4、c4亦可形成于每一第一、第二及第三凹洞111、1411、1421的周壁a2、b2、c2上,即如图5的第四较佳实施例所示,亦或每一第一、第二及第三凹洞111、1411、1421的底壁a1、b1、c1与周壁a2、b2、c2上同时具有至少一该微孔a4、b4、c4的形成设置,即如图6的第五较佳实施例所示,以适用不同的治疗方式,且该微孔a4、b4、c4同样以高能量光热方式加工而成,以下说明为该底壁a1、b1、c1与周壁a2、b2、c2上同时具有至少一该微孔a4、b4、c4的设置。

所以,当该牙根植体1如入该齿槽骨2(图中未示)内时,这时在该齿槽骨2于愈合时所衍生的该增生物,不但可深入该第一、第二及第三凹洞111、1411、1421内,更可往开设于该底壁a1、b1、c1与该周壁a2、b2、c2上的该微孔a4、b4、c4内延伸,大幅提升该牙根植体1与该齿槽骨2相结合的紧固率,如此一来便能使该牙根植体1与该齿槽骨2因该增生物的深入与延伸,进而形成更加紧密的整合,达到良好的稳定结合,且不受外力作用的影响而产生松动,使该牙根植体1具有较佳稳固的定位效果。

归纳前述,本发明牙根植体,其利用高能量光热方式于该牙根植体的本体与螺牙段的粗螺纹上形成等距且具有规则性的间隔排列形态的第一、第二凹洞的设计,以利该牙根植体植入口腔的齿槽骨内时,该第一、第二凹洞可供由该齿槽骨的增生物衍生至每一容室内且附着于上,且利用形成于任意二个第一凹洞与任意二个第二凹洞间的衔接段与连接段的配合设置,以使得该增生物附着力得以呈一致性方向的均匀分布攀附于该孔洞中,使得结合率得以有效提高并具有一致性方向的分布,且亦不会受到外力影响而有产生松动之虞,有效地促进该牙根植体与该齿槽骨的整合效益,有效提高该牙根植体植入后的成功率,故确实能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说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牙根植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牙根植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牙根植体.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牙根植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牙根植体.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1007788.4 (22)申请日 2016.11.16 (71)申请人 庆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中国台湾高雄市前镇区二圣一路290 号9楼之2 申请人 京达医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苏国材 苏昱荣 (74)专利代理机构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 限公司 35203 代理人 朱凌 (51)Int.Cl. A61C 8/00(2006.01) (54)发明名称 牙根植体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牙根植体, 其主要借牙根 植体的本体与粗螺纹上形成多个第。

2、一、 第二凹洞 的设计, 而该第一、 第二凹洞以高能量光热方式 加工而成, 以便该第一、 第二凹洞得以呈等距间 隔排列形态成形于该本体与该粗螺纹上, 借此当 该牙根植体植入口腔的齿槽骨内时, 即利用该第 一、 第二凹洞恰可供增生物有规则伸入且附着于 内, 再配合该本体与该粗螺纹上的衔接段及连接 段的设置, 供增生物攀附且形成相互牵引作用, 进而可使该牙根植体得以与该齿槽骨形成紧密 的接触, 更能促进该牙根植体植入的稳定性, 且 稳固结合于该齿槽骨上, 以承受日后所会产生的 较大的咬合力。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6页 CN 108066020 A 2018.05.25 CN 10806。

3、6020 A 1.一种牙根植体, 包含一本体, 一形成于该本体一端的锁合部, 一相反该锁合部且开设 于该本体另一端的端缘上的定位孔, 以及一环设于该本体的周缘面上的螺牙段; 其特征在 于: 该本体上形成多个第一凹洞, 且任意二个第一凹洞间形成一衔接段; 该螺牙段具有一 近该锁合部的粗螺纹, 以及一与该粗螺纹衔接且近于该定位孔的细螺纹, 同时该粗螺纹上 形成多个第二凹洞, 以及一形成于任意二个第二凹洞间的连接段, 而该第一、 第二凹洞以高 能量光热方式加工而成, 使得该第一、 第二凹洞呈等距间隔排列形态成形于该本体与该粗 螺纹上, 增生物通过该牙根植体附着于该第一、 第二凹洞内。 2.根据权利要。

4、求1所述的牙根植体, 其特征在于: 每一第一凹洞上形成至少一第一微 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根植体, 其特征在于: 每一第二凹洞上形成至少一第二微 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根植体, 其特征在于: 每一细螺纹上形成多个第三凹洞, 以 及一形成于任意二个该第三凹洞间的连结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牙根植体, 其特征在于: 每一第三凹洞上形成至少一第三微 孔。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8066020 A 2 牙根植体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牙体领域, 特别是指一种牙根植体。 背景技术 0002 在传统对于牙齿的缺损治疗, 大多以固定赝复或者以活。

5、动式假牙进行缺损的治 疗, 然而前述传统的治疗方式虽能达到缺损处的补足的效果, 但对于要承受较大的咬合力 时, 则无法如同原本的牙齿一样达到相同的承受力, 因此在牙科领域中于口腔的齿槽骨上 植入植牙体, 即为大幅取代传统的缺损的治疗, 且仅需单一针对缺损处进行治疗, 以使日后 可如同原本的牙齿一样自然, 且具有咬合承受力, 然而虽借由该植牙体植入后可与该齿槽 骨内的新生的增生物产生骨整合效果, 但鉴于植入该齿槽骨内的植牙体的表面为光滑, 使 得在植牙过程中所进行的细微位移将会导致新生的该增生物无法附着于该植牙体的表面 上而产生松动, 致使该植牙体与该齿槽骨的骨整合效果大打折扣。 0003 鉴于。

6、此, 为有效增加植入该植牙体与齿槽骨的固定效果, 便有业者研发出于该植 牙体的表面上借由附着颗粒的设计, 利用多熔点的烧结效果, 进而于该植牙体的表面上成 型出多个具有熔点效果的孔洞, 以使植入后的该植牙体得以利用该孔洞供该增生物附着, 以便该植牙体与该齿槽骨形成稳固结合作用; 使用后发现, 虽可利用多熔点烧结的形态于 该植牙体的表面上成形出该孔洞, 以供该增生物能附着于上, 然而在进行多熔点的烧结过 程中, 会使该植牙体上形成大小不一的该孔洞, 且亦会形成部分该孔洞过深, 以及部分该孔 洞形成过浅甚至接近于该植牙体的表面, 且更会使所形成的该孔洞内的表面形成光滑面, 致使植入后该增生物会无法。

7、附着于上, 进而使该植牙体与该齿槽骨无法牢固结合; 另, 借由 多熔点所形成的该孔洞, 其会造成每一孔洞的外径与深度会因熔点烧结方式不同而呈现出 不规则型态, 致使无法控制烧结后该孔洞的质量; 再者, 该孔洞于烧结时该颗粒呈不规则型 态分布于该植牙体上, 故在该颗粒无法具有一致性的型态附着于该植牙体上时, 其在进行 烧结后便会导致该孔洞间之间距无法呈一致性, 不是距离过大, 就是距离过近, 使该齿槽骨 衍生的该增生物在进行洞与洞之间的攀附过程中, 无法形成一致性方向的有效分布, 甚至 熔点后亦会有残留该颗粒烧结后的腐蚀酸液的风险, 如此一来更会导致植入后的整合效果 不佳的缺失, 实有待改进。 。

8、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与植入后的口腔的齿槽骨产生稳定性结合的牙根 植体, 其可供增生物呈有规则附着于上, 以使植入齿槽骨内的该牙根植体得以产生稳定结 合, 且不受外力作用的影响而产生松动, 使该牙根植体具有较佳稳固的定位效果。 0005 基于此, 本发明主要采用下列技术手段, 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6 一种牙根植体, 包含一本体, 一形成于该本体一端的锁合部, 一相反该锁合部且开 设于该本体另一端的端缘上的定位孔, 以及一环设于该本体的周缘面上的螺牙段; 该本体 上形成多个第一凹洞, 且任意二个第一凹洞间形成一衔接段; 该螺牙段具有一近该锁合部 说 明 书 1/4 页。

9、 3 CN 108066020 A 3 的粗螺纹, 以及一与该粗螺纹衔接且近于该定位孔的细螺纹, 同时该粗螺纹上形成多个第 二凹洞, 以及一形成于任意二个第二凹洞间的连接段, 而该第一、 第二凹洞以高能量光热方 式加工而成, 使得该第一、 第二凹洞呈等距间隔排列形态成形于该本体与该粗螺纹上, 以使 该牙根植体植入可供增生物附着于该第一、 第二凹洞内。 0007 进一步, 每一第一凹洞上形成至少一第一微孔。 0008 进一步, 每一第二凹洞上形成至少一第二微孔。 0009 进一步, 每一细螺纹上形成多个第三凹洞, 以及一形成于任意二个该第三凹洞间 的连结段。 0010 进一步, 每一第三凹洞上形。

10、成至少一第三微孔。 0011 本发明牙根植体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后, 当该牙根植体植入口腔内的齿槽骨内后, 由该齿槽骨内所产生的增生物再向外衍生时得以伸入于该第一、 第二凹洞且附着于上, 并 利用具有等距间隔设置的该第一、 第二凹洞的设置, 同时借由该第一、 第二凹洞间的该衔接 段与该连接段的配合设置, 以使得该增生物的附着力得以呈一致性方向的均匀分布, 促使 该牙根植体与该齿槽骨形成稳定结合的形态, 大幅增加该牙根植体植入后的稳固性, 且亦 可免除植牙愈合过程中, 不会受外力微细移动的影响而会有松动之虞状况的产生, 大大增 进结合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0012 图1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11、。 0013 图2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4 图3是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0015 图4是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0016 图5是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0017 图6是本发明第五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0018 【符号说明】 本发明 1 牙根植体 11 本体 12 锁合部 13 定位孔 14 螺牙段 111 第一凹洞 112 衔接段 a1 底壁 a2 周壁 a3 容室 a4 微孔 141 粗螺纹 1411 第二凹洞 1412 连接段 b1 底壁 b2 周壁 b3 容室 b4 微孔 142 细螺纹 1421 第三凹洞 1422 连结段 c1 底壁 c。

12、2 周壁 c3 容室 c4 微孔 2 齿槽骨。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108066020 A 4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 特点与功效, 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 施例详细说明, 将可清楚的明白。 0020 参阅图1, 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 本实施例包括一本体11, 一形成于该本体11 一端的锁合部12, 一相反于该锁合部12且开设于该本体11另一端的端缘上的定位孔13, 以 及一环设于该本体11的周缘面上的螺牙段14; 其中, 该本体11上形成多个第一凹洞111, 且 任意二个该第一凹洞111间形成一衔接段112, 而每一第一凹洞111具有一。

13、底壁a1, 一与该底 壁a1连接的周壁a2, 以及一由该底壁a1与该周壁a2圈围而成的容室a3, 且该容室a3与外部 相连通, 同时该第一凹洞111以高能量光热方式加工而成, 以使该第一凹洞111于该本体11 上形成等距间隔排列的形态, 且该底壁a1与周壁a2呈现出具有精准表面的粗化态样。 0021 仍续前述, 该螺牙段14具有一近该锁合部12的粗螺纹141, 以及一与该粗螺纹141 衔接且近于该定位孔13处的细螺纹142, 所以, 借由该本体11上具有二种不同该粗、 细螺纹 141、 142的设置, 以使植入口腔的齿槽骨2(图中未示)内时, 可先利用该粗螺纹141达到稳定 扩孔植入, 再由该。

14、细螺纹142依循该粗螺纹141的轨迹螺入, 进而使该牙根植体1稳固定位于 该齿槽骨2中, 而在本实施例中, 该粗螺纹141上形成多个第二凹洞1411, 以及一形成于任意 二个该第二凹洞1411间的连接段1412, 而每一第二凹洞1411具有一底壁b1, 一与该底壁b1 连接的周壁b2, 以及一由该底壁b1与该周壁b2圈围而成的容室b3, 且该容室b3与外部相连 通, 同时该第二凹洞1411以高能量光热方式加工而成, 以使该第二凹洞1411于该粗螺纹141 上形成等距间隔排列的形态, 且该底壁b1与周壁b2呈现出具有精准表面的粗化态样。 0022 请配合参阅图1、 图2, 当进行植牙手术时, 将。

15、该锁合部12定位在该齿槽骨2上已预 先开设的一植入孔内(图中未示), 借由一手术机具(图中未示)动作该定位孔13, 以连动邻 近该锁合部12的该粗螺纹141切削该齿槽骨2的植入孔的壁面, 以使该粗螺纹141与该植入 孔的壁面呈大面积的接触, 进而螺入该植入孔中, 而后该细螺纹142再借由该手术机具的带 动下依循该粗螺纹141螺入轨迹接续切削螺入作业, 且与该植入孔的壁面呈紧固的小面积 接触, 使在植入的手术过程中得以利用该螺牙段14的具有该粗、 细螺纹141、 142的设计, 使 得该牙根植体1能快速螺入该齿槽骨2中, 以减少患者于手术过程中的不适感, 且达到初期 植入的稳固定位效果。 002。

16、3 接续前述, 所以, 完成植入手术后且在等待该齿槽骨2的愈合过程中, 便可利用形 成于该本体11以及该粗螺纹141上的该第一、 第二凹洞111、 1411的设置, 以使该齿槽骨2于 愈合时衍生的增生物得以伸入每一第一、 第二凹洞111、 1411的容室a3、 b3中, 且借由每一第 一、 第二凹洞111、 1411的底壁a1、 b1与周壁a2、 b2具有精准表面的粗化态样设置, 以使伸入 的增生物得以紧密的附着于该底壁a1、 b1与周壁a2、 b2上, 这时再利用该衔接段112与该连 接段1412的配合设置, 以使该增生物在往该第一、 第二凹洞111、 1411处间衍生时, 得以先于 该衔接。

17、段112与该连接段1412形成该增生物攀附的设置态样后, 再分别往该衔接段112与该 连接段1412侧边的该第一、 第二凹洞111、 1411处衍生伸入, 进而使任意二个该第一凹洞111 与任意二个该第二凹洞1411内的增生物, 因该衔接段112与该连接段1412可供攀附作用从 而相互形成牵引态样, 且借由该第一、 第二凹洞111、 1411间的间距呈有效的规则性排列设 置, 使得该增生物的附着力得以呈现出具有一致性方向的分布, 以使该牙根植体1因此得以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108066020 A 5 稳固定位于该齿槽骨2中, 当受到不当外力作用而产生移动时, 得以借该增生物紧密。

18、的攀附 作用, 而使该牙根植体1与该齿槽骨2不会产生松动之虞, 使结合率得以有效大幅增加, 有效 地促进该牙根植体1与该齿槽骨2的整合效益, 有别于习知所产生的整合效果不佳, 以及烧 结后会残流有颗粒的腐蚀酸液的风险等, 有效提高该牙根植体1植入后的成功率。 0024 参阅图3, 本发明的第二较佳实施例, 其所述构件与前一实施例相同, 恕不赘述; 在 本实施例中每一细螺纹142上形成多个第三凹洞1421, 以及一形成于任意二个该第三凹洞 1421间的连结段1422, 而每一第三凹洞1421具有一底壁c1, 一与该底壁c1连接的周壁c2, 以 及一由该底壁c1与该周壁c2圈围而成的容室c3, 且。

19、该容室c3与外部相连通, 同时该第三凹 洞1421以高能量光热方式加工而成, 以使该第三凹洞1421于该粗螺纹142上形成等距间隔 排列的形态, 且该底壁c1与周壁c2呈现出具有精准表面的粗化态样, 如此一来, 利用该本体 11、 粗螺纹141及细螺纹142上同时具有该第一、 第二及第三凹洞111、 1411、 1421的形成设 置, 使植入后的该牙根植体1可有效通过该第一、 第二及第三凹洞111、 1411、 1421来与该齿 槽骨2(图中未示)内形成不同的紧固力的稳定结合, 且更能大大免除因外力作用的影响而 产生松动之虞, 使该牙根植体1具有较佳稳固的定位效果。 0025 参阅图4, 本发。

20、明的第三较佳实施例, 其与前一实施例所述的构件相同, 恕不赘述; 本实施例特别在于每一第一、 第二及第三凹洞111、 1411、 1421的底壁a1、 b1、 c1上另形成至 少一微孔a4、 b4、 c4, 当然该微孔a4、 b4、 c4亦可形成于每一第一、 第二及第三凹洞111、 1411、 1421的周壁a2、 b2、 c2上, 即如图5的第四较佳实施例所示, 亦或每一第一、 第二及第三凹洞 111、 1411、 1421的底壁a1、 b1、 c1与周壁a2、 b2、 c2上同时具有至少一该微孔a4、 b4、 c4的形成 设置, 即如图6的第五较佳实施例所示, 以适用不同的治疗方式, 且该。

21、微孔a4、 b4、 c4同样以 高能量光热方式加工而成, 以下说明为该底壁a1、 b1、 c1与周壁a2、 b2、 c2上同时具有至少一 该微孔a4、 b4、 c4的设置。 0026 所以, 当该牙根植体1如入该齿槽骨2(图中未示)内时, 这时在该齿槽骨2于愈合时 所衍生的该增生物, 不但可深入该第一、 第二及第三凹洞111、 1411、 1421内, 更可往开设于 该底壁a1、 b1、 c1与该周壁a2、 b2、 c2上的该微孔a4、 b4、 c4内延伸, 大幅提升该牙根植体1与 该齿槽骨2相结合的紧固率, 如此一来便能使该牙根植体1与该齿槽骨2因该增生物的深入 与延伸, 进而形成更加紧密的。

22、整合, 达到良好的稳定结合, 且不受外力作用的影响而产生松 动, 使该牙根植体1具有较佳稳固的定位效果。 0027 归纳前述, 本发明牙根植体, 其利用高能量光热方式于该牙根植体的本体与螺牙 段的粗螺纹上形成等距且具有规则性的间隔排列形态的第一、 第二凹洞的设计, 以利该牙 根植体植入口腔的齿槽骨内时, 该第一、 第二凹洞可供由该齿槽骨的增生物衍生至每一容 室内且附着于上, 且利用形成于任意二个第一凹洞与任意二个第二凹洞间的衔接段与连接 段的配合设置, 以使得该增生物附着力得以呈一致性方向的均匀分布攀附于该孔洞中, 使 得结合率得以有效提高并具有一致性方向的分布, 且亦不会受到外力影响而有产生。

23、松动之 虞, 有效地促进该牙根植体与该齿槽骨的整合效益, 有效提高该牙根植体植入后的成功率, 故确实能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0028 以上所述, 仅为说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 围, 即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 皆应仍属本发 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108066020 A 6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6 页 7 CN 108066020 A 7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6 页 8 CN 108066020 A 8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6 页 9 CN 108066020 A 9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4/6 页 10 CN 108066020 A 10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5/6 页 11 CN 108066020 A 11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6/6 页 12 CN 108066020 A 1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