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钢双硬度滚轮套圈加工工艺.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78897 上传时间:2018-01-2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69.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62090.9

申请日:

2014.07.28

公开号:

CN104099537A

公开日:

2014.10.15

当前法律状态:

公开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C22C38/60; C22C38/44; C22C38/22; C22C38/16; C22C38/12; C21D1/10; C21D1/18

主分类号:

C22C38/60

申请人:

新昌县南明街道锦泰机械厂

发明人:

刘立军

地址:

312500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南明街道振兴南路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代理人:

吴秉中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承钢双硬度滚轮套圈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火工艺采用高温回火并在回火和磨削工艺之间增加滚道感应淬火、滚道回火;所述高温回火温度范围在500℃-530℃之间,回火后套圈的表面硬度在HRC30-40;所述滚道感应淬火温度范围在900℃-950℃,表面感应加热时间12-20秒;所述套圈滚道回火温度195℃,回火时间5.5-6h,滚道表面硬度达到HRC58-62。本发明的淬火、回火工艺由套圈淬火、高温回火、套圈滚道感应淬火、套圈滚道回火构成,使得套圈表面硬度在HRC30-40,而套圈的滚道表面硬度达到HRC58-62,套圈基体部分组织由回火索氏体组成,具有良好的冲击韧性和弹性极限。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轴承钢双硬度滚轮套圈加工工艺,主要包括下料、压力机锻造、球化退火、车削加工、淬火、回火和磨削七大工艺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承钢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份:钼0.22-0.29;碳:0.36-0.45;锰:0.44-0.80;铜:小于0.33;硅:0.16-0.23;硫:小于0.05;磷:小于0.03;铬:小于0.25;镍:小于0.25;不可避免的杂质小于0.3;余量为铁;
所述回火工艺采用高温回火并在回火和磨削工艺之间增加滚道感应淬火、滚道回火;
所述高温回火温度范围在500℃-530℃之间,回火后套圈的表面硬度在HRC 30-40;
所述滚道感应淬火温度范围在900℃-950℃,表面感应加热时间12-20秒;
所述套圈滚道回火温度195℃,回火时间5.5-6h,滚道表面硬度达到HRC58-62。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钢双硬度滚轮套圈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承钢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份:钼0.24-0.27;碳:0.38-0.43;锰:0.50-0.70;铜:小于0.30;硅:0.18-0.21;硫:小于0.045;磷:小于0.025;铬:小于0.20;镍:小于0.20;不可避免的杂质小于0.3;余量为铁。

说明书

一种轴承钢双硬度滚轮套圈加工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承钢双硬度滚轮套圈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轴承钢滚轮套圈为轴承的主要组件,传统轴承钢滚轮套圈加工工艺主要包括下料、压力机锻造、球化退火、车削加工、淬火、回火和磨削成型七大工艺步骤,其加工出的滚轮套圈各表面硬度相同,在使用时极易损伤滚轮运动的轨道面,套圈脆性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承钢双硬度滚轮套圈加工工艺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一种轴承钢双硬度滚轮套圈加工工艺,主要包括下料、压力机锻造、球化退火、车削加工、淬火、回火和磨削七大工艺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承钢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份:钼0.22-0.29;碳:0.36-0.45;锰:0.44-0.80;铜:小于0.33;硅:0.16-0.23;硫:小于0.05;磷:小于0.03;铬:小于0.25;镍:小于0.25;不可避免的杂质小于0.3;余量为铁;
所述回火工艺采用高温回火并在回火和磨削工艺之间增加滚道感应淬火、滚道回火;
所述高温回火温度范围在500℃-530℃之间,回火后套圈的表面硬度在HRC 30-40;
所述滚道感应淬火温度范围在900℃-950℃,表面感应加热时间12-20秒;
所述套圈滚道回火温度195℃,回火时间5.5-6h,滚道表面硬度达到HRC58-62。
所述的一种轴承钢双硬度滚轮套圈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承钢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份:钼0.24-0.27;碳:0.38-0.43;锰:0.50-0.70;铜:小于0.30;硅:0.18-0.21;硫:小于0.045;磷:小于0.025;铬:小于0.20;镍:小于0.20;不可避免的杂质小于0.3;余量为铁。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淬火、回火工艺由套圈淬火、高温回火、套圈滚道感应淬火、套圈滚道回火构成,使得套圈表面硬度在 HRC30-40,而套圈的滚道表面硬度达到 HRC58-62,套圈基体部分组织由回火索氏体组成,具有良好的冲击韧性和弹性极限,滚道表面由极细小的隐晶马氏体、均匀分布的碳化物、少量参与奥氏体构成,具有高硬度、强度和耐磨性。回火后亚稳定组织变为较稳定组织,稳定尺寸。整个套圈具有良好的良好冲击韧性,使用寿命长。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轴承钢双硬度滚轮套圈加工工艺,主要包括下料、压力机锻造、球化退火、车削加工、淬火、回火和磨削七大工艺步骤,轴承钢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份:钼0.22-0.29;碳:0.36-0.45;锰:0.44-0.80;铜:小于0.33;硅:0.16-0.23;硫:小于0.05;磷:小于0.03;铬:小于0.25;镍:小于0.25;不可避免的杂质小于0.3;余量为铁;
所述回火工艺采用高温回火并在回火和磨削工艺之间增加滚道感应淬火、滚道回火;
所述高温回火温度范围在500℃-530℃之间,回火后套圈的表面硬度在HRC 30-40;
所述滚道感应淬火温度范围在900℃-950℃,表面感应加热时间12-20秒;
所述套圈滚道回火温度195℃,回火时间5.5-6h,滚道表面硬度达到HRC58-62。
作为优选,轴承钢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份:钼0.24-0.27;碳:0.38-0.43;锰:0.50-0.70;铜:小于0.30;硅:0.18-0.21;硫:小于0.045;磷:小于0.025;铬:小于0.20;镍:小于0.20;不可避免的杂质小于0.3;余量为铁。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淬火、回火工艺由套圈淬火、高温回火、套圈滚道感应淬火、套圈滚道回火构成,使得套圈表面硬度在 HRC30-40,而套圈的滚道表面硬度达到 HRC58-62,套圈基体部分组织由回火索氏体组成,具有良好的冲击韧性和弹性极限,滚道表面由极细小的隐晶马氏体、均匀分布的碳化物、少量参与奥氏体构成,具有高硬度、强度和耐磨性。回火后亚稳定组织变为较稳定组织,稳定尺寸。整个套圈具有良好的良好冲击韧性,使用寿命长。

一种轴承钢双硬度滚轮套圈加工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种轴承钢双硬度滚轮套圈加工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种轴承钢双硬度滚轮套圈加工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轴承钢双硬度滚轮套圈加工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轴承钢双硬度滚轮套圈加工工艺.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99537A43申请公布日20141015CN104099537A21申请号201410362090922申请日20140728C22C38/60200601C22C38/44200601C22C38/22200601C22C38/16200601C22C38/12200601C21D1/10200601C21D1/1820060171申请人新昌县南明街道锦泰机械厂地址312500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南明街道振兴南路9号72发明人刘立军74专利代理机构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213代理人吴秉中54发明名称一种轴承钢双硬度滚轮套圈加工工艺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轴承钢。

2、双硬度滚轮套圈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火工艺采用高温回火并在回火和磨削工艺之间增加滚道感应淬火、滚道回火;所述高温回火温度范围在500530之间,回火后套圈的表面硬度在HRC3040;所述滚道感应淬火温度范围在900950,表面感应加热时间1220秒;所述套圈滚道回火温度195,回火时间556H,滚道表面硬度达到HRC5862。本发明的淬火、回火工艺由套圈淬火、高温回火、套圈滚道感应淬火、套圈滚道回火构成,使得套圈表面硬度在HRC3040,而套圈的滚道表面硬度达到HRC5862,套圈基体部分组织由回火索氏体组成,具有良好的冲击韧性和弹性极限。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19中华人民。

3、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99537ACN104099537A1/1页21一种轴承钢双硬度滚轮套圈加工工艺,主要包括下料、压力机锻造、球化退火、车削加工、淬火、回火和磨削七大工艺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承钢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份钼022029;碳036045;锰044080;铜小于033;硅016023;硫小于005;磷小于003;铬小于025;镍小于025;不可避免的杂质小于03;余量为铁;所述回火工艺采用高温回火并在回火和磨削工艺之间增加滚道感应淬火、滚道回火;所述高温回火温度范围在500530之间,回火后套圈的表面硬度在HRC。

4、3040;所述滚道感应淬火温度范围在900950,表面感应加热时间1220秒;所述套圈滚道回火温度195,回火时间556H,滚道表面硬度达到HRC586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钢双硬度滚轮套圈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承钢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份钼024027;碳038043;锰050070;铜小于030;硅018021;硫小于0045;磷小于0025;铬小于020;镍小于020;不可避免的杂质小于03;余量为铁。权利要求书CN104099537A1/2页3一种轴承钢双硬度滚轮套圈加工工艺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轴承钢双硬度滚轮套圈加工工艺。背景技术0002轴承钢滚轮套圈为轴。

5、承的主要组件,传统轴承钢滚轮套圈加工工艺主要包括下料、压力机锻造、球化退火、车削加工、淬火、回火和磨削成型七大工艺步骤,其加工出的滚轮套圈各表面硬度相同,在使用时极易损伤滚轮运动的轨道面,套圈脆性大。发明内容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承钢双硬度滚轮套圈加工工艺的技术方案。0004所述的一种轴承钢双硬度滚轮套圈加工工艺,主要包括下料、压力机锻造、球化退火、车削加工、淬火、回火和磨削七大工艺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承钢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份钼022029;碳036045;锰044080;铜小于033;硅016023;硫小于005;磷小于003;铬小于025;镍小。

6、于025;不可避免的杂质小于03;余量为铁;所述回火工艺采用高温回火并在回火和磨削工艺之间增加滚道感应淬火、滚道回火;所述高温回火温度范围在500530之间,回火后套圈的表面硬度在HRC3040;所述滚道感应淬火温度范围在900950,表面感应加热时间1220秒;所述套圈滚道回火温度195,回火时间556H,滚道表面硬度达到HRC5862。0005所述的一种轴承钢双硬度滚轮套圈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承钢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份钼024027;碳038043;锰050070;铜小于030;硅018021;硫小于0045;磷小于0025;铬小于020;镍小于020;不可避免的杂质小于03;余。

7、量为铁。0006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淬火、回火工艺由套圈淬火、高温回火、套圈滚道感应淬火、套圈滚道回火构成,使得套圈表面硬度在HRC3040,而套圈的滚道表面硬度达到HRC5862,套圈基体部分组织由回火索氏体组成,具有良好的冲击韧性和弹性极限,滚道表面由极细小的隐晶马氏体、均匀分布的碳化物、少量参与奥氏体构成,具有高硬度、强度和耐磨性。回火后亚稳定组织变为较稳定组织,稳定尺寸。整个套圈具有良好的良好冲击韧性,使用寿命长。具体实施方式0007一种轴承钢双硬度滚轮套圈加工工艺,主要包括下料、压力机锻造、球化退火、车削加工、淬火、回火和磨削七大工艺步骤,轴承钢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份钼022029;碳。

8、036045;锰044080;铜小于033;硅016023;硫小于005;磷小于003;铬小于025;镍小于025;不可避免的杂质小于03;余量为铁;说明书CN104099537A2/2页4所述回火工艺采用高温回火并在回火和磨削工艺之间增加滚道感应淬火、滚道回火;所述高温回火温度范围在500530之间,回火后套圈的表面硬度在HRC3040;所述滚道感应淬火温度范围在900950,表面感应加热时间1220秒;所述套圈滚道回火温度195,回火时间556H,滚道表面硬度达到HRC5862。0008作为优选,轴承钢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份钼024027;碳038043;锰050070;铜小于030;硅018021;硫小于0045;磷小于0025;铬小于020;镍小于020;不可避免的杂质小于03;余量为铁。0009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淬火、回火工艺由套圈淬火、高温回火、套圈滚道感应淬火、套圈滚道回火构成,使得套圈表面硬度在HRC3040,而套圈的滚道表面硬度达到HRC5862,套圈基体部分组织由回火索氏体组成,具有良好的冲击韧性和弹性极限,滚道表面由极细小的隐晶马氏体、均匀分布的碳化物、少量参与奥氏体构成,具有高硬度、强度和耐磨性。回火后亚稳定组织变为较稳定组织,稳定尺寸。整个套圈具有良好的良好冲击韧性,使用寿命长。说明书CN104099537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冶金;黑色或有色金属合金;合金或有色金属的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