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状发热体和定影装置.pdf

上传人:r5 文档编号:788376 上传时间:2018-03-11 格式:PDF 页数:31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288314.8

申请日:

2010.09.19

公开号:

CN102023548A

公开日:

2011.04.2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3G 15/20申请日:20100919|||公开

IPC分类号:

G03G15/20; H05B6/10

主分类号:

G03G15/20

申请人: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发明人:

水藻义之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9.09.18 JP 216713/09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代理人:

岳雪兰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筒状发热体及定影装置。该筒状发热体具有:筒状体、设置在筒状体外周面和内周面中的至少一方的可通电发热的金属图案、设置在筒状体外周面和内周面中的至少一方的温度检测用电阻图案。该定影装置,是使承载着未定影调色剂像的记录介质通过由加热用旋转体和向该加热用旋转体按压的加压用旋转体形成的辊隙,在加热加压的条件下使该调色剂像向该记录介质定影的定影装置,其中,加热用旋转体包含筒状发热体。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筒状发热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筒状体、设置在该筒状体的外周面和内周 面中的至少一方的可通电发热的金属图案、设置在该筒状体的外周面和内周面中的至少 一方的温度检测用电阻图案。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筒状发热体,其中,该筒状发热体是用于构成定影装置的加热 用旋转体的至少一部分的发热体,该定影装置为使承载着未定影调色剂像的记录介质通 过由加热用旋转体和向加热用旋转体按压的加压用旋转体形成的辊隙,在加热加压的条 件下使该调色剂像向该记录介质定影。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筒状发热体,其中,在所述筒状体的外周面侧和内周面侧中的 任一方设置有所述金属图案,并且在该筒状体的外周面侧和内周面侧中的任一方设置有 所述温度检测用电阻图案。
4: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筒状发热体,其中,在所述筒状体的外周面和内周面中的任一 方设置有所述金属图案,并且在该金属图案上形成有电绝缘膜,在该电绝缘膜上形成有 所述温度检测用电阻图案。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筒状发热体,其中,在所述筒状体的外周面侧沿着所述筒状体 的外周面设置弹性材料层。
6: 如权利要求 5 所述的筒状发热体,其中,所述弹性材料层被耐磨损膜覆盖。
7: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筒状发热体,其中,所述金属图案为了提供被分割的多个发热 区域而被分割成多个图案,所述电阻图案与该被分割的各个金属图案对应设置。
8: 一种定影装置,是使承载着未定影调色剂像的记录介质通过由加热用旋转体和向 加热用旋转体按压的加压用旋转体形成的辊隙,在加热加压的条件下使该调色剂像向该 记录介质定影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加热用旋转体包含筒状发热体, 该筒状发热体具有 :筒状体、设置在该筒状体的外周面和内周面中的至少一方的可 通电发热的金属图案、设置在该筒状体的外周面和内周面中的至少一方的温度检测用电 阻图案, 并且具备 :用于向该筒状发热体的所述金属图案供给电力的供电机构和检测所述电 阻图案的电阻随着温度变动而变动的电阻检测机构。
9: 如权利要求 8 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包括控制部,该控制部根据所述电阻检测 机构检测出的所述电阻图案的电阻所表示的温度与预定的目标加热用旋转体温度之间的 差,控制由所述供电机构向所述金属图案供给的电力,以使该加热用旋转体的温度成为 目标温度。

说明书


筒状发热体和定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电子照相方式、静电记录方式等图像形成装置所采用的定影装置 中,即,在使复制有在图像形成部形成的调色剂像的记录纸等记录介质 ( 承载着未定影 调色剂像的记录介质 ) 通过由加热用旋转体和向加热用旋转体按压的加压用旋转体形成 的辊隙,通过加热加压使该调色剂像向该记录介质定影的定影装置中,能够作为该加热 用旋转体或其部件被利用的筒状发热体,以及利用这种筒状发热体的定影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 22 所示,在电子照相方式、静电记录方式等图像形成装置中被采用的定影 装置,一般包括有加热用旋转体 91 和向旋转体 91 按压的加压用旋转体 92。
     加热用旋转体 91 通常是在中空金属轴 911 上沿着其外周设置由硅橡胶等构成的 弹性材料层 912,并在金属轴 911 内配置卤素灯加热器等加热器 H。 弹性材料层 912 例如 被氟树脂类的耐磨损膜 913 所覆盖。
     另一方面,加压用旋转体 92 是在轴棒 921 上沿着其外周设置弹性材料层 922。 弹性材料层 922 例如被氟树脂类的耐磨损膜 923 所覆盖。
     这种类型的定影装置例如记载在 JP05-158369, A 和 JP05-210336, A 等中。
     专利文献 1 :JP05-158369, A
     专利文献 2 :JP05-210336, A
     但上述现有的定影装置中,为了使加热用旋转体 91 的内藏有加热器 H 的中空金 属轴 911 具有作为旋转体轴的强度,将其形成为厚壁结构,由于这些原因等热容量大, 因此,利用内藏有加热器 H 的中空金属轴 911 构成的热源部分来使加热用旋转体的表面温 度升到使调色剂像被加热熔化并向记录介质定影的温度则需要花费时间 ( 所谓的升温时 间长 ),难于应对为了使定影装置、进而图像形成装置便于使用而提出的缩短定影装置升 温时间的要求和当今节能的要求。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的第一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筒状发热体,在被电子照相方式、静电 记录方式等图像形成装置等所采用的定影装置中,能够用作该加热用旋转体的热源等, 并且发热效率高,并为了能够细腻地控制发热温度而可以检测。 该定影装置为使承载着 未定影调色剂像的记录介质通过由加热用旋转体和向该加热用旋转体按压的加压用旋转 体形成的辊隙,在加热加压的条件下使该调色剂像向该记录介质定影的定影装置。
     于是,本发明的第二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定影装置,其是被电子照相方式、静电 记录方式等图像形成装置等所采用,使承载着未定影调色剂像的记录介质通过由加热用 旋转体和向该加热用旋转体按压的加压用旋转体形成的辊隙,在加热加压的条件下使该 调色剂像向该记录介质定影的定影装置,与作为加热用旋转体热源而采用由内藏有加热 器的中空金属轴构成的热源的现有装置比较,能够迅速、高效率地使加热用旋转体的温度上升到未定影调色剂像能够定影的温度,能够应对为了使定影装置、进而图像形成装 置便于使用而提出的缩短定影装置升温时间的要求和当今节能的要求,并且能够细腻地 进行加热用旋转体的温度控制。
     为了解决上述第一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筒状发热体,包括 :
     筒状体、设置在该筒状体的外周面和内周面中的至少一方的可通电发热的金属 图案、设置在该筒状体的外周面和内周面中的至少一方的温度检测用电阻图案。
     为了解决上述第二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定影装置,
     是使承载着未定影调色剂像的记录介质通过由加热用旋转体和向加热用旋转体 按压的加压用旋转体形成的辊隙,在加热加压的条件下使该调色剂像向该记录介质定影 的定影装置,其中,该加热用旋转体包括本发明的筒状发热体。 附图说明
     图 1(A) 是筒状发热体一例的立体图,图 1(B) 是在图 1(A) 所示的筒状发热体中 把覆盖金属图案的电绝缘膜除去状态的立体图 ;
     图 2 是定影装置一例的主视图 ; 图 3 是筒状发热体的其他例的立体图 ;
     图 4 是表示定影装置的其他例的图 ;
     图 5 是表示定影装置的又一其他例的图 ;
     图 6 是筒状发热体的又一其他例的主视图 ;
     图 7(A) 是形成有金属图案的挠性树脂片一例的立体图,图 7(B) 是表示把该树 脂片向辊卷绕的状态的立体图,图 7(C) 是表示把该弄圆的树脂片向筒状体插入并粘贴在 内周面的状态的图 ;
     图 8 是表示包含用图 7(A) ~图 7(C) 的方法形成的筒状发热体的定影装置用加 热辊一例的图 ;
     图 9 是表示图 8 的加热辊的变形例的图 ;
     图 10 是表示定影装置的又一其他例的图 ;
     图 11 是把金属图案分割形成的挠性树脂片一例的立体图 ;
     图 12(A) 是形成有金属图案的挠性树脂片的其他例的立体图,图 12(B) 是表示 把该树脂片粘贴在筒状体外周面的状况的图,图 12(C) 是表示包含用图 12(A) 和图 12(B) 的方法形成的筒状发热体的、定影装置用加热辊一例的图 ;
     图 13 是加热辊的又一其他例的剖视图 ;
     图 14 是表示定影装置的又一其他例的图 ;
     图 15 是定影装置的又一其他例的主视图 ;
     图 16(A) 是图 15 的定影装置中,加热辊的供电装置一部分的剖视图,图 16(B) 和图 16(C) 是表示从图 15 中的 X 方向、Y 方向分别看供电装置中第一和第二部分的状态 的图 ;
     图 17 是筒状发热体的又一其他例的概略立体图 ;
     图 18 是表示形成有温度检测用电阻图案的挠性树脂片一例的图 ;
     图 19 是表示包含图 17 的筒状发热体的定影装置用加热辊一例的图 ;
     图 20 是表示形成有温度检测用电阻图案的挠性树脂片的其他例的图 ; 图 21 是表示定影装置用加热辊的又一其他例的图 ; 图 22 是表示定影装置的现有例的图。 符号说明 1A 筒状发热体 11a 筒状体 111a 筒状体外周面 112a 筒状体内周面 113a 卡合部 ( 卡合凹处 ) 12a 金属图案 13a 电绝缘膜 141a、142a 环状电极部 2A 定影装置 21a 加热辊 15a 端部件 151 外侧圆盘部 152 内侧圆盘部 153 突起 sa 端部件 15a 的轴 22a 加压辊 221 旋转轴 222 弹性材料层 Na 辊隙 Fa 定影装置机架 161 旋转驱动机构 162 传动机构 e1a、 e2a 供电辊电极 Pwa 电源单元 2B 定影装置 21b 加热辊 1B 筒状发热体 12b 金属图案 141b、142b 环状电极部 221 弹性材料层 212 耐磨损膜 22b 加压辊 221′旋转轴 222′弹性材料层 Nb 辊隙 T 未定影调色剂像 S 记录介质 2C 定影装置 21c 加热辊 213 旋转轴 214 弹性材料层 1C 筒状发热体 121c、122c、123c 金属图案 141c、142c、143c、144c 环状电极部 1D 筒状发热体 17D 发热片 171 挠性树脂片 12d 金属图案 172 筒状体 171d 舌片 171′片 171 的边部 ( 耳部 ) 141d、142d 带状电极部 ( 环状电极部的前驱体 ) 30 辊 31 轴棒 32 弹性材料层 21d 加热辊 e1d、 e2d 供电用电极 33 弹性材料层 34 耐磨损膜 2E 定影装置 21e 带状加热旋转体 1D′筒状发热体 33′弹性材料层 34′耐磨损膜 Re 辊 22e 加压辊 Ne 辊隙 17E 发热片 121d、122d、123d 金属图案 141e、142e、143e、144e 带状电极部 ( 环状电极部的前驱体 ) 1F 筒状发热体 17F 发热片 171f 挠性树脂片 12f 金属图案 141f、142f 带状电极部 ( 环状电极部的前驱体 ) 35 弹性材料层 36 耐磨损膜 1F′筒状发热体 37 弹性材料层 35′弹性材料层 36′耐磨损膜 2G 定影装置例 21G 带状形态的加热用旋转体 22G 加压辊 221g 旋转轴 222g 弹性材料层 r1、 r2、 r3 引导辊 Pd 压板 Ng 辊隙 2H 定影装置 21h 加热辊 22h 加压辊 1D′筒状发热体 211h、212h 端部件 211s、212s 轴 Fh 定影装置机架 Nh 辊隙 18 供电装置 181 第一部分 181′第一芯部件 181s 轴棒 Fh′机架 182 第二部分 182′第二芯部件 180 圆形槽 181c 初级线圈 182c 次级线圈 181e、181e′线圈 181c 的端部 182e、182e′线圈 182c 的端部 PWh 高频电源单元TS 温度传感器 ds 部分 181、182 的间隔 1J 筒状发热体 11j 筒状体 12j1、12j2、12j3 金属图案 141j、142j、143j、144j 环状电极部 19 挠性树脂片 sj1、 sj2、 sj3 电阻图案 1s、2s、3s、4s 带状电极部 21j 加热辊 41 弹性材料层 42 耐磨损膜 1J′筒状发热体 sj1′、 sj2′、 sj3′电阻图案 1s′、2s′、3s′、4s′带状电极部 21j′加热辊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的筒状发热体如下。
     < 筒状发热体 >
     筒状发热体包括 :筒状体、设置在该筒状体的外周面和内周面中的至少一方的 可通电发热的金属图案、设置在该筒状体的外周面和内周面中的至少一方的温度检测用 电阻图案。 在此, “可通电发热的金属图案” 是利用通电而发热的由金属线构成的图案。
     “温度检测用电阻图案” 是电阻随着温度变动而变动并能够根据其电阻而检测 温度的由通电线等构成的图案。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定影装置如下。
     < 定影装置 >
     定影装置是使承载着未定影调色剂像的记录介质通过由加热用旋转体和向该加 热用旋转体按压的加压用旋转体形成的辊隙,在加热加压的条件下使该调色剂像向该记 录介质定影的定影装置,其中,该加热用旋转体包括本发明的筒状发热体。
     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中,加压用旋转体向加热用旋转体按压的形态包括有下面 任一情况。
     (1) 旋转轴能够移动的加压用旋转体向旋转轴处于固定位置的加热用旋转体按压 的情况,
     (2) 相反地,通过使旋转轴能够移动的加热用旋转体向旋转轴处于固定位置的加 压用旋转体按压而使该加压用旋转体相对地向加热用旋转体按压的情况,
     (3) 通过使加热用旋转体和加压用旋转体相互向对方按压而使该加压用旋转体相 对地向加热用旋转体按压的情况。
     所述筒状发热体在电子照相方式、静电记录方式等图像形成装置所采用定影装 置中,即在使承载着未定影调色剂像的记录介质通过由加热用旋转体和向该加热用旋转 体按压的加压用旋转体形成的辊隙,在加热加压的条件下使该调色剂像向该记录介质定 影的定影装置中,能够被用作该加热用旋转体的热源等。
     进一步说,能够例示所述筒状发热体在使承载着未定影调色剂像的记录介质通 过由加热用旋转体和向该加热用旋转体按压的加压用旋转体形成的辊隙,在加热加压的 条件下使该调色剂像向该记录介质定影的定影装置中,用于构成该加热用旋转体的至少 一部分的发热体的情况。
     无论哪一种情况,所述筒状发热体都是在筒状体的内周面和外周面中的至少一 方设置可通电发热的金属图案,通过向该金属图案通电而能够从该金属图案直接、高效 率地发热,筒状体能够被形成得热容量较小,由此,能够从包含金属图案和设置有它的 筒状体的筒状发热体整体高发热效率地发热,并且仅此就能够达到节能。
     由于所述筒状发热体具备在筒状体的外周面和内周面中的至少一方设置的温度 检测用电阻图案,所以从该电阻图案能够高精度并且细腻地掌握筒状发热体的发热温 度,能够进行控制以把发热温度细腻地向目标温度调节。
     所述实施例的定影装置中,由于加热用旋转体包含本发明的能够使其高效率发 热的筒状发热体,所以与作为加热用旋转体热源而采用由内藏有加热器的中空金属轴构 成的热源的现有装置比较,能够迅速、高效率地使加热用旋转体上升到未定影调色剂像 能够定影的温度,能够应对为了使定影装置进而图像形成装置容易使用而提出的缩短定 影装置升温时间的要求和当今节能的要求。
     定影装置中,由于其加热用旋转体包含本发明的筒状发热体,该筒状发热体具 备所述温度检测用电阻图案,所以从该电阻图案能够高精度并且细腻地掌握筒状发热体 的发热温度进而加热用旋转体的温度,把加热用旋转体的温度细腻地控制为目标温度。 所述筒状发热体例如能够举出 :在所述筒状体的外周面侧和内周面侧中的任一 方设置所述金属图案,并且在该筒状体的外周面侧和内周面侧中的任一方设置所述温度 检测用电阻图案的情况。
     这时,能够例示在所述筒状体外周面和内周面中的任一方设置所述金属图案, 并且在该金属图案上形成电绝缘膜,在该电绝缘膜上形成所述温度检测用电阻图案的情 况。
     为了使所述筒状发热体能够作为定影装置的加热用旋转体利用,也可以在所述 筒状体的外周面侧沿着所述筒状体的外周面设置弹性材料层。
     这时,该弹性材料层也可以被耐磨损膜覆盖。
     为了使所述筒状发热体能够作为定影装置的加热用旋转体的至少一部分利用 等,所述金属图案为了提供被分割的多个发热区域 ( 例如 A4 尺寸的记录介质用发热区域 和 A3 尺寸的记录介质用发热区域 ) 也可以被分割成多个图案。
     这时,优选所述电阻图案与该被分割的各个金属图案对应设置。
     所述定影装置能够具备 :用于向加热用旋转体的筒状发热体的金属图案供给电 力的供电机构和检测所述电阻图案的随着温度变动而电阻变动的电阻检测机构。
     并且还能够包括控制部,该控制部根据该电阻检测机构检测出的所述电阻图案 的电阻所指示 ( 意味 ) 的温度与预定的目标加热用旋转体温度之间的差,为了使该加热用 旋转体的温度成为目标温度而控制由所述供电机构向所述金属图案供给的电力。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筒状发热体和定影装置等。
     图 1(A) 是筒状发热体一例的立体图。
     图 1(A) 的筒状发热体 1A 包括 :圆筒形状的筒状体 11a 和设置在筒状体 11a 的外 周面 111a 的可通电发热的金属图案 12a,金属图案 12a 被电绝缘膜 13a 所覆盖。 图 1(B) 是把金属图案 12a 由电绝缘膜 13a 覆盖前状态的立体图。
     在此, “金属图案” 是利用通电而发热的由金属线构成的图案,在以下的说明
     中也相同。
     在此,金属图案 12a 是包含多条向筒状体 11a 的长度方向长长地延伸的相互平行 的部分而作为整体锯齿状延伸的图案。
     在筒状体 11a 的两端部外周面设置有一周与金属图案 12a 电连接的配电用环状电 极部 141a、142a。 本例中把这些环状电极部与金属图案形成为一体,金属图案 12a 的一 端与一侧的电极部 141a 连接,并且金属图案 12a 的另一端与另一侧的电极部 142a 连接。
     电绝缘膜 13a 在环状电极部 141a、142a 的内侧把金属图案 12a 覆盖。
     环状电极部也可以与金属图案 12a 分体设置,然后与金属图案 12a 电连接。 作 为该电连接方法,能够利用银焊料和所谓铆接 ( ハトメ )。 也可以这样由分体设置的环状 电极部来增强筒状体 11a。
     在筒状体 11a 的各自两端,以中心角度间隔 180 度的方式分别形成有一对卡合部 ( 卡合凹处 )113a,使之与用于能够旋转地支撑该筒状发热体 1A 的后述部件 15a( 参照图 2) 卡合。 如后所述,图 2 中左侧的部件 15a 是被驱动旋转的部件,因此,图 2 的例中,筒 状发热体 1A 在定影装置 2A 中被驱动旋转。 但在不被驱动而通过对加压旋转体的从动旋 转等自由旋转而被利用的情况 ( 例如如后述图 10、图 14 等所示那样被利用的情况 ) 下, 能够把卡合部 113a 设定为对准位置用的标记,根据情况也可以没有卡合部 113a。 图 2 的定影装置 2A 是在电子照相方式、静电记录方式等图像形成装置中能够采 用的定影装置,本例中包括辊形态的加热用旋转体 21a( 以下称为加热辊 21a) 和与它相对 配置的辊形态的加压用旋转体 22a( 以下称为加压辊 22a)。
     加热辊 21a 是利用图 1(A) 的筒状发热体 1A 的结构。 即,是这样的加热辊 :在 筒状发热体 1A 的筒状体 11a 的各端部嵌装有端部件 15a,通过把各端部件 15a 的旋转轴 sa 旋转自如地支承在机架 Fa 上而能够旋转。
     端部件 15a 是把外侧圆盘部 151 和比它的直径稍小的内侧圆盘部 152 以中心一致 的方式重叠成两层而构成一体,并且从外侧圆盘部 151 的外面中央成一体地突出设置有 所述旋转轴 sa。 内侧圆盘部 152 在周面具有一对突起 153。 各端部件 15a 在其内侧圆盘 部 152 处与筒状体 11a 的端部嵌装,并且使突起 153 与筒状体 11a 的卡合部 113a 卡合。
     加压辊 22a 在旋转轴 221 上沿旋转轴的外周设置有弹性材料层 222,通过使旋转 轴 221 能够旋转地被机架 Fa 支承,加压辊 22a 整体能够旋转地被机架所支承。 加压辊 22a 的弹性材料层 222 被按压在加热辊 21a 上,由此,在加热辊 21a 与加压辊 22a 之间提供有 辊隙 Na。
     辊隙 Na 具有后述的、未定影调色剂像向记录介质进行加热熔化定影所需的宽度 ( 记录介质通过方向的长度 )。
     加热辊 21a 单侧 ( 图 2 中的左侧 ) 的端部件 15a 的轴 sa 与包含电动机 ( 图示省 略 ) 的旋转驱动机构 161 连结,加热辊 21a 能够由驱动机构 161 驱动旋转。 这时,加热 辊 21a 的筒状发热体 1A 的单侧端部件 15a 是利用机构 161 而旋转的旋转部件,利用端部 件 15a 的旋转,加热辊 21a 旋转。
     加压辊 22a 经由齿轮等构成的传动机构 162 而被驱动机构 161 驱动,向与加热辊 相反的方向旋转。
     这样,加热辊 21a 和加压辊 22a 就使记录介质向通过辊隙 Na 的方向旋转。
     使供电用电极部即供电辊 e1a、 e2a 能够滚动接触地与环状电极部 141a、142a 抵 接,该环状电极部 141a、142a 在构成加热辊 21a 的筒状发热体 1A 的筒状体 11a 端部沿着 其外周设置。 也可以代替供电辊而采用与电极部 141a、142a 滑动接触的供电电极。
     供电辊 e1a、 e2a 与输出可变的电源单元 Pwa 配线连接。
     根据以上说明的定影装置 2A,从电源单元 Pwa 向加热辊 21a 的筒状发热体 1A 的 金属图案 12a 通电而使该筒状发热体 1A 发热,进而使加热辊 21a 的表面温度向调色剂像 定影温度升温,并且利用驱动机构 161 使加热辊 21a 和加压辊 22a 旋转,通过使承载着未 定影调色剂像的记录介质 ( 图 2 中省略图示 ) 的、承载着未定影调色剂像的记录介质面朝 向加热辊 21a 侧而通过辊隙 Na,能够在加热加压的条件下使该调色剂像熔化并向记录介 质定影。
     构成加热辊 21a 的主要部分的筒状发热体 1A 在其筒状体 11a 的外周面设置有可 通电发热的金属图案 12a,通过从电源单元 Pwa 向金属图案 12a 通电而能够从金属图案 12a 直接高效率地发热,并且能够把筒状体 11a 形成为热容量较小,这样,能够从金属图 案 12a 和包含设置了该金属图案 12a 的筒状体 11a 的筒状发热体 1A 整体发热效率高地发 热,进而能够迅速高效率地使加热辊 21a 的温度向调色剂像的定影温度上升,能够应对为 了便于使用定影装置 2A 和具备它的图像形成装置而需要缩短定影装置升温时间的要求和 当今节能的要求。
     图 1 的筒状发热体 1A 中,在筒状体 11a 的外周面 111a 设置有金属图案 12a,但 也可以在筒状体的内周面设置金属图案,也可以在内外周面双方设置可通电发热的金属 图案。
     图 3 是在筒状体 11a 的内周面 112a 把金属图案 12b 设置成锯齿状的筒状发热体 1B。 筒状体 11a 在该例中与筒状发热体 1A 的筒状体 111a 相同。 金属图案 12b 被电绝缘 膜 13b 覆盖。 在筒状体 11a 的两端部的外周面设置有环状电极部 141b、142b。 金属图案 12b 与这些电极部电连接。
     图 4 是在电子照相方式、静电记录方式等图像形成装置中能够采用的定影装置 的例 2B,定影装置 2B 包括加热辊 21b 和与它相对配置的加压辊 22b。
     加热辊 21b 利用图 3 的筒状发热体 1B。
     即,加热辊 21b 中,在筒状发热体 1B 的筒状体 11a 的外周面 111a 上使环状电极 部 141a、142a 露出地而在它们的内侧区域把弹性材料层 211 设置一周,把其表面用耐磨 损膜 212 覆盖,并且把与图 2 所示的端部件 15a 同样的端部件 ( 图示省略 ) 安装在筒状体 11a 的两端,从该端部件突出的轴 sa 能够旋转地被图示省略的机架所支承。
     虽然并不限定于此,但这种弹性材料层 211 例如能够通过树脂成型得到,耐磨 损膜 212 例如通过覆盖这种材质的筒而能够设置。
     加压辊 22b 在旋转轴 221′上设置有弹性材料层 222′,能够旋转地被图示省略 的机架所支承,并且为了形成向记录介质 S 定影的未定影调色剂像 T 所需的辊隙 Na 而被 配置成向加热辊 21b 按压。
     加热辊 21b 和加压辊 22b 使用与图 2 的定影装置 2A 同样的驱动机构和传动机构 而能够驱动旋转。
     在筒状体 11a 的两端部的外周面形成有环状电极部 141b、141b,它们与金属图案 12b 电连接。 供电辊电极 e1a、e2a 能够滚动接触地与电极 141b、142b 抵接。 这些辊 电极与图示省略的输出可变电源单元连接。
     根据定影装置 2B,从电源单元经由辊电极 e1a、 e2a 和加热辊的筒状发热体的环 状电极部 141b、141b 向金属图案 12b 通电,使筒状发热体 1B 发热,进而使加热辊 21b 的 表面温度向调色剂像定影温度升温,并且使加热辊 21b 和加压辊 22b 旋转,通过使承载着 未定影调色剂像的记录介质 S 通过辊隙 Na,能够在加热加压的条件下使调色剂像 T 熔化 并定影在记录介质 S 上。
     图 5 表示又一其他定影装置例 2C。 定影装置 2C 是把定影装置 2B 中的加热辊 21b 置换成加热辊 21c,其他方面则实质上与定影装置 2B 相同。
     加热辊 21c 是在图 3 的筒状发热体 1B 的筒状体 11a 内配置旋转轴 213,并且在 该轴的周围设置弹性材料层 214 来支承筒状发热体 1B,利用旋转轴 213 能够驱动旋转地 被图示省略的机架所支承。 在辊 21c 中也可以没有筒状体 11a 两端部的卡合部 113a。
     在采用加热辊 21c 的情况下,在加热辊 21c 与加压辊 22b 的接触旋转中为了形成 比调色剂像定影所需宽度更充分的宽度的辊隙,也可以使筒状发热体 1B 的筒状体 11a 能 够弯曲那样地形成得较薄。 以上说明的筒状发热体 1A、1B 中,金属图案 12a、12b 是一条连续的图案,除 筒状发热体两端部之外的大致整体均匀地发热。
     但把筒状发热体作为定影装置加热用旋转体的至少一部分利用时,由于通过定 影装置的记录介质有各种尺寸,所以为了节能量等也可以根据尺寸使发热区域能够变 更。
     图 6 所示的筒状发热体 1C 是表示这种筒状发热体的例子。 筒状发热体 1C 在筒 状体 11a 的内周面设置有中央的锯齿状金属图案 121c 和其两侧的同样的锯齿状金属图案 122c、123c。
     在筒状体 11a 外周面的一侧端部设置有一周
     与图案 121c 的一端电连接的环状电极部 141c、
     与图案 122c 的一端电连接的环状电极部 142c 和
     与图案 123c 的一端电连接的环状电极部 143c。
     在筒状体 11a 的外周面的另一侧端部设置有一周与图案 121c、122c 和 123c 各自 的另一端电连接的共通的环状电极部 144c。
     在采用使用该筒状发热体的加热辊的定影装置中,在使 A4 尺寸的记录介质按纵 长方向通过定影装置时,仅向图案 121c 通电,在使 A3 尺寸的记录介质按纵长方向通过定 影装置时,只要向图案 121c、122c 和 123c 全部通电使之发热便可。
     在以上说明的筒状发热体 1A、1B、1C 中,金属图案或进而与金属图案形成为 一体的环状电极部的形成例如能够如下实现 :利用包含形成图案、电极部的金属材料的 导电性膏体 ( 例如铜膏体、银膏体 ) 在筒状体 11a 的外周面和内周面中的至少一方描绘或 印刷该图案、电极部。
     作为其他方法,利用下面的方法也能够形成 :在筒状体 11a 的要设置金属图案 或进而电极部的外周面和内周面中的至少一方上形成导电金属膜,按照要形成的图案而 在该金属膜上形成抗蚀剂图案,留下该抗蚀剂部分而对金属膜进行蚀刻。
     总之,金属图案和电极都能够使用在形成其自身、印刷配线基板的过程中已知 的图案形成方法来形成。
     也能够通过图 7(A) ~图 7(C) 所示的方法制作筒状发热体。 图 7(A) ~图 7(C) 所示的筒状发热体的制造方法基本如下。
     即,在挠性树脂片 171 上形成金属图案 12d 而形成发热片 17D( 图 7(A)),把该 发热片 17D 卷绕成圆形并插入筒状体 172 内并配置在该筒状体内周面上的方法 [ 参照图 7(B) 和图 7(C)]。 虽然也不一定必须如此,但本例是把发热片 17D 卷绕成圆形并插入筒 状体 172 内,并且利用粘接剂 ( 包括粘贴剂 ) 粘贴在该筒状体的内周面。
     更详述则是,本例的挠性树脂片 171 是延伸设置有一对舌片 171d 的片,一对舌 片 171d 从片 171 的两组平行边部中的一组平行边部 171′、171′成一体地延伸设置。 在 该片 171 的面上形成有金属图案 12d,并且在图案 12d 的两外侧形成带状电极部 ( 环状电 极部的前驱体 )141d、142d 而成为发热片 17D。 也可以把金属图案 12d 用电绝缘膜覆盖。 这时,使电极部 141d、142d 露出。
     另一方面,准备在轴棒 31 上设置有弹性材料层 32 的芯辊 30( 图 7(B)),并把发 热片 17d 卷绕在该芯辊的弹性材料层 32 的周面上,使其金属图案 12d 位于内侧,并且使 带状电极部 141d、142d 从弹性材料层 32 的两端向外侧露出,使用粘接剂把所述各舌片 171d 与片 171 的边部 ( 耳部 )171′的外周面重叠地粘贴,这样则如图 8 所例示,能够得 到作为定影装置的加热辊 21d 的一部分可利用的筒状发热体 1D。
     筒状发热体 1D 中,所述带状电极部 141d、142d 被卷绕成圆形而成为环状电极部。 筒状发热体 1D 中,重叠有舌片 171d 的片耳部 171′位于加热辊 21d 的记录介质 通过的区域的外侧,保持记录介质通过区域的平滑性。 并且该重叠部分兼作筒状发热体 1D 端部的增强部。
     图 8 所示的加热辊 21d 中,也可以把筒状发热体 1D 向辊 30 的弹性材料层 32 粘 贴。 若没有障碍,例如只要在辊 30 上没有位置偏离,则筒状发热体 1D 也可以不向弹性 材料层 32 粘贴而仅嵌在其外部来配置。 通过使辊轴 31 能够旋转地被定影装置的机架所 支承,加热辊 21d 与被同一机架支承的加压辊组合,能够用于将未定影调色剂像向记录 介质定影。 这时,例如如图 8 所示,使固定位置的供电用电极 e1d、e2d 与旋转的环状电 极部 141d、142d 滚动接触或滑动接触,经由这些电极向金属图案 12d 通电,使筒状发热 体 1D 发热,进而能够使加热辊 21d 的温度向调色剂像定影温度升温。
     如图 9 所示,图 8 的加热辊 21d 中在筒状发热体 1D 的筒状体 172 的外周面设置 有弹性材料层 33( 例如通过树脂成型而沿着外周面设置 ),也可以把其表面用耐磨损膜 34 覆盖来使用。 通过这样设置弹性材料层 33 能够容易与加压辊之间形成对于调色剂像定影 起作用的足够的辊隙。
     在通过图 7(A) ~图 7(C) 所示的工序形成筒状发热体 1D 后,把辊 30 从发热体 1D 拔出,把留下的筒状发热体 1D 作为定影装置的加热用旋转体一部分等也能够利用。
     图 10 表示又一其他定影装置 2E 的概略结构。 定影装置 2E 中,在拔出了辊 30 的筒状发热体 1D 上通过树脂成型等而设置有一周弹性材料层 33′,把其表面用耐磨损膜 34′覆盖而作为带状的加热旋转体 21e 使用。
     加热用旋转带 21e 从内侧被能够旋转的辊 Re 支撑,在加压辊 22e 与支承辊 Re 之 间夹着带 21e,由此,加压辊被向带 21e 按压。
     由于加压辊 22e 在轴棒 221′上设置有弹性材料层 222′,所以能够利用图示省 略的驱动部向图中逆时针方向被驱动旋转。
     根据定影装置 2E,通过从环状电极部 141d、142d 和与它接触的图示省略的供电 用电极部向加热用带 21e 的筒状发热体 1D 的金属图案 12d 供电,使发热体 1D 发热,使 带 21e 向定影温度升温。 加压辊 22e 被驱动旋转,加热用带 21e 在被支承辊 Re 支承的状 态下从动旋转。
     在这种状态下,利用使保持着未定影调色剂像 T 的记录介质 S 通过加热用旋转带 21e 与加压辊 22e 的辊隙 Na,则能够使调色剂像向记录介质 S 定影。
     辊 Re 也可以驱动旋转。 并且代替辊 Re 也能够采用从内侧把带 21e 向加压辊 22e 侧按压的压板 ( 图示省略 )。 这时,也可以选择压板的尺寸来变更辊隙 Na 宽度。
     也可以通过把筒状体 11a 形成为薄壁结构并且能够挠曲而将先前说明的筒状发热 体 1A、1B、1C 作为加热用带的至少一部分结构部件利用。
     在把筒状发热体从其内侧利用辊、压板等向加压旋转体侧按压的情况下,为了 使按压用内侧的辊、压板等与筒状发热体的接触动作更圆滑,也可以把通电发热用的金 属图案设置在筒状体的外周面侧。 在采用设置有金属图案的发热片的情况下,也可以把 该发热片配置在筒状体的外周面侧。 筒状发热体 1D 中,金属图案 12d 是一条连续的图案,除筒状发热体两端部之外 的大致整体均匀地发热。 但把筒状发热体作为定影装置加热用旋转体的至少一部分利用 时,由于通过定影装置的记录介质有各种尺寸,所以为了节能等而也可以根据尺寸使发 热区域能够变更。
     作为用于提供这种筒状发热体的发热片能够例示图 11 所示的发热片。 图 11 所 示的发热片 17E 与图 7(A) 所示的树脂片同样地是在挠性树脂片 171 的中央部设置锯齿状 金属图案 121d,在其两侧设置锯齿状金属图案 122d、123d。
     在挠性树脂片 171 的两端部中的一个端部的、设置有所述金属图案的面的相反 侧的面形成 :
     与图案 121d 的一端电连接的带状电极部 141e、
     与图案 122d 的一端电连接的带状电极部 142e 和
     与图案 123d 的一端电连接的带状电极部 143e。
     在片 171 的另一个端部的设置有所述金属图案的面的相反侧的面形成 :与图案 121d、122d 和 123d 各自的另一端电连接的共通的带状电极部 144e。
     对于该发热片 17E 也是把它卷绕成圆形并通过向筒状体的内周面粘贴或单独配 置等设置而能够得到筒状发热体。
     筒状发热体通过图 12(A) ~图 12(C) 所示的方法也能够制作。 图 12(A) ~图 12(C) 所示的筒状发热体的制造方法基本如下。
     即,在挠性树脂片 171f 上形成金属图案 12f 而形成发热片 17F( 图 12(A)),把该 发热片 17F 卷绕成圆形并配置在筒状体 11a 外周面上的方法 ( 图 12(B))。 这时,也可以 把发热片 17F 利用粘接剂 ( 包括粘贴剂 ) 向筒状体 11a 的外周面粘贴,在相对筒状体不会
     产生偏移等没有障碍的情况下,也可以不粘贴而仅进行配置。
     进一步说明则是,在四方形的挠性树脂片 171f 的面上形成金属图案 12f,并且在 图案 12f 的两外侧形成带状电极部 ( 环状电极部的前驱体 )141f、142f 而得到发热片 17F。 也可以把金属图案 12f 用电绝缘膜覆盖。 这时,事先使电极部 141f、142f 露出。
     把该发热片 17F 向筒状体 11a 的外周面卷绕并且用粘接剂粘贴,或者不粘贴而牢 固地卷绕配置,得到筒状发热体 1F。 本例中,为了把发热体 1F 用作定影装置的加热用 旋转体,如图 12(B) 的点划线所示那样,并且如图 12(C) 所示那样,通过树脂成型等而 在筒状发热体 1F 上设置弹性材料层 35,并通过覆盖耐磨损膜管等而使其表面由耐磨损膜 36 覆盖。
     如图 13 所示,也可以在筒状体 11a 的外周面设置弹性材料层 37,在其上卷绕发 热片 17F 而成为筒状发热体 1F′,进而在其上设置弹性材料层 35′或进而把它用耐磨损 膜 36′覆盖。
     在筒状体的外周面配置的发热片并不限定于图 12(A) 所示的结构,也可以是设 置多组金属图案,例如如图 11 所示的发热片 17E 那样的结构。
     总之,筒状体 11a 与图 1 筒状发热体 1A 所使用的筒状体 11a 是相同的。 因此, 与筒状发热体 1A 的情况相同,向两端安装端部件 15a 等就能够作为定影装置加热用旋转 体的主要部分来利用。
     但配置发热片的筒状体也可以不需要是筒状体 11a 而是没有卡合部 113a 的筒状 体,或对于其厚度来说也可以是表现出挠性的薄壁结构。
     图 14 表示又一其他定影装置 2G。 定影装置 2G 包括加热用旋转体 21G 和边与 它接触边旋转的加压辊 22G。 加热用旋转体 21G 把图 12(A) 所示的挠性发热片 17F 向 被形成为薄壁结构而表现出挠性的筒状体的外周面卷绕,成为带状形态的加热用旋转体 21G。
     加压辊 22G 为在旋转轴 221g 上设置弹性材料层 222g 的结构。
     加热用旋转带 21G 被卷挂在引导辊 r1、 r2、 r3 上,并且在加压辊侧的引导辊 r1 与 r2 之间被压板 Pd 按压而在其与加压辊 22G 之间形成宽阔的辊隙 Ng。 通过使保持着未 定影调色剂像的记录介质通过该辊隙 Ng,能够使调色剂像向记录介质定影。
     图 15 表示定影装置的又一其他例 2H。 定影装置 2H 包括加热辊 21h 和向它按压 的加压辊 22h。
     加热辊 21h 是已述的图 9 所示的加热辊的变更结构。 进一步说就是利用了在构 成图 9 的加热辊的筒状发热体 1D 中,即,把由设置有金属图案 12d 的挠性树脂片 171 构 成的发热片 17D 卷绕成圆形并粘贴在筒状体 172 内周面的筒状发热体 1D 中,省略了两端 部的环状电极部 141d、142d 的筒状发热体 1D′。
     在筒状发热体 1D′的筒状体 172 上与筒状发热体 1D 同样地设置有弹性材料层 33,其表面被耐磨损膜 34 覆盖。 在筒状体 172 的两端部安装有端部件 211h、212h。 端 部件 211h、212h 与图 2 所示的定影装置 2A 的加热辊 21a 的端部件 15a 同样地是把圆盘状 部分重叠成一体的两层结构,把直径小的圆盘状部分嵌装在筒状发热体 1D′的端部。
     加热辊 21h 利用从端部件 211h 突出设置的轴 211s 和从端部件 212h 突出设置的 轴 212s 而能够旋转地被定影装置机架 Fh 支承。加压辊 22h 为在轴棒 221h 上设置有弹性材料层 222h,并能够旋转地被机架 Fh 所 支承的结构,通过向加热辊 21h 压接而与加热辊 21h 之间形成有辊隙 Nh。
     加热辊 21h 的单侧的轴 212s 通过图示省略的驱动旋转装置而能够被驱动旋转, 加压辊 22h 经由图示省略的传动机构而从加热辊侧被驱动旋转。
     定影装置 2H 包括向筒状发热体 1D ′的金属图案 12d 通电的供电装置 18。 图 16(A) 是供电装置 18 一部分的剖视图。
     如图 15 和图 16(A) 所示,供电装置 18 包括 :第一部分 181 和与它相同但左右 对称地与第一部分 181 相对的第二部分 182。
     第一部分 181 是在圆盘状的第一芯部件 181′上卷绕配置初级线圈 181c 的结构, 第二部分 182 是在圆盘状的第二芯部件 182′上卷绕配置次级线圈 182c 的结构。 芯部件 181′、182′由能够成为电磁铁芯的材料 ( 磁性体材料 )( 本例中是铁素体 ) 形成。
     第一部分 181 利用从其芯部件 181′的背面突出设置的轴棒 181s 而被定位机架 Ph′所支承,被静止配置。
     第二部分 182 在其芯部件 182 ′的背面连接固定有从所述加热辊 21h 的端部件 211h 突出设置的轴 211s。
     这样,第一部分 181 和第二部分 182 以中心轴线一致的状态相对,并且在它们的 芯部件相对的平坦面之间有间隔 ds。
     虽然并不限定于此,但本例中各芯部件的该平坦面部分的面积相等。
     图 16(B) 是从图 15 所示的箭头 X 方向看第一部分 181 的图,图 16(C) 是从图 15 所示的箭头 Y 方向看第二部分 182 的图。
     在第一、第二部分 181、182 的彼此相对的各自的芯部件的面上形成有中心与所 述轴 181s、211s 的中心轴线一致并且尺寸相同的圆形槽 180,该圆形槽 180 中卷绕有线 圈。
     向第一部分 181 的芯部件 181′卷绕的线圈 181c 是初级线圈,该线圈的两端部 181e、181e′贯通第一部分 181 而向第一部分的背后被引出,与输出可变的交流电源单元 PWh 连接。
     向第二部分 182 的芯部件 182′卷绕的线圈 182c 是次级线圈,该线圈的两端部 182e、182e′贯通第二部分 182 而向第二部分的背后被引出,并且向端部件轴 211s 的中 空部被引导,通过该中空部而到达筒状发热体 1D 内,从这里与金属图案 12d 连接。
     设置有初级线圈 181c 的第一部分 181 和设置有次级线圈 182c 的第二部分 182 是 在中途被分离的分离变压器 ( 分离变压器 ),通过使交流电流从电源单元 PWh 向初级线圈 181c 流动而使第二部分 182 的次级线圈 182c 由于相互感应而有感应电流流动,由此,金 属图案 12d 被通电,筒状发热体 1D′发热,加热辊 21h 表面温度能够上升到使未定影调 色剂像在记录介质定影的定影温度。
     关于加热辊的温度控制,是用热敏电阻等恰当的温度传感器 TS 来检测加热辊 21h 的表面温度,根据检测出的温度与目标温度 ( 例如 180℃左右 ) 之间的差来调整电源 单元 PWh 的输出,以使检测温度向目标温度变化便可。
     关于电源单元 PWh 的输出,一般来说只要是交流电力便可,能够例示从民用电 源的 50Hz ~ 60Hz(90V ~ 240V) 左右到 100kHz 左右的频率范围。但当采用高频电力时,由于对芯部件和线圈卷绕数有影响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体积减小而能够小型化,所 以为了第一、第二部分 181、182 的尺寸 ( 特别是芯部件 181′、182′的尺寸 ) 小型化, 并考虑电力输送效率,能够举出在 1kHz ~ 100kHz 的范围进行控制的例,本例中作为更 优选的范围是能够在 20kHz ~ 40kHz 的范围内进行控制。
     关于单元 PWh 的输出控制,也可以是以 PWM 控制来变更波形占空比的输出控 制。
     无论哪一种方法都能够细腻地进行温度控制。
     第一、第二芯部件 181′、182′的平坦面之间的间隔 ds,一般来说由于要避免 两部件的接触,能够例示 0.1mm 以上。
     虽然也要根据初级、次级各线圈的卷绕数、芯部件 181′、182′的材质等来确 定,但从加热辊表面温度朝向规定温度而使次级线圈 182c 产生感应电流的角度考虑,第 一、第二芯部件的平坦面之间的间隔能够例举设定为大致 10mm 左右的例子。
     第一芯部件 181′的相对第二芯部件 182′的平坦面部分对于该平坦面整个面积 的比例 ( 或第二芯部件 182′的相对第一芯部件 181′的平坦面部分对于该平坦面整个面 积的比例 ) 虽然也要根据初级、次级各线圈的卷绕数和芯部件 181′、182′的材质以及 两部件的间隔等来确定,但从更可靠高效率地产生使加热辊表面温度朝向规定温度变化 的感应电流的角度考虑,能够例举设定为大致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例子。 定影装置 2H 中,也可以在加热辊 21h 的筒状发热体 1D′内侧与记录介质通过区 域对应的位置利用树脂成型等来设置由海绵等构成的支承弹性体。
     与以上说明的供电装置 18 同样形式的供电装置不仅能够如图 15 所示那样向加热 辊 21h 的筒状发热体 1D′的金属图案 12h 通电,只要在结构上等没有特别障碍,就能够 适用于向本说明书记载的其他筒状发热体和同样的筒状发热体的金属图案通电。
     图 17 表示筒状发热体的又一其他例 1J。 筒状发热体 1J 是在筒状体 11j 的外周 面设置有中央部的金属图案 12j1 和其两侧的金属图案 12j2、12j3,并且在筒状体 11j 的单 侧端部外周面设置环状电极部 141j、142j、143j、144j,在筒状体 11j 的内周面设置温度 检测用电阻图案 ( 电阻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动的通电线,例如由铜线构成的电阻图案 )。
     虽然图示省略,但筒状体外周面的
     环状电极部 141j 与金属图案 12j1 的一端连接,
     环状电极部 142j 与金属图案 12j2 的一端连接,
     环状电极部 143j 与金属图案 12j3 的一端连接,
     环状电极部 144j 与各金属图案的另一端连接。
     筒状体 11j 内周面的温度检测用电阻图案并不限定于此,但本例是如下设置。
     如图 18 所示,在挠性树脂片 19 的单面上形成有中央部电阻图案 sj1 和其两侧 的电阻图案 sj2、 sj3,并且在单侧端部的相反侧面上形成有带状电极部 1s、2s、3s、4s, 把该树脂片 19 以使设置有电阻图案的面成为外侧的方式卷绕成圆形并向筒状体 11j 内插 入,设置成被配置在筒状体 11j 的内周面上。 本例中,把设置有电阻图案的树脂片 19 用 粘接剂粘贴在筒状体 11j 的内周面,在不会产生位置偏差等没有障碍的情况下,也可以不 粘贴而仅进行内嵌配置。
     电阻图案 sj1、 sj2、 sj3 在本例中都是电阻随着温度变动而变动的由金属线构成
     的图案。 这样,在筒状体 11j 的内周面配置有树脂片 19 的状态下,成为分别是电阻图案 sj1 与金属图案 12j1 对应、电阻图案 sj2 与金属图案 12j2 对应、电阻图案 sj3 与金属图案 12j3 对应的位置。
     带状电极部 1s、2s、3s、4s 在树脂片 19 被卷绕成圆形并被配置在筒状体 11j 内 周面的状态下就成为环状电极部,使它们保持露出。
     虽然图示省略,但筒状体 11j 内周面的
     电极部 1s 与电阻图案 sj1 的一端连接,
     电极部 2s 与电阻图案 sj2 的一端连接,
     电极部 3s 与电阻图案 sj3 的一端连接,
     电极部 4s 与各电阻图案的另一端连接。
     在把筒状发热体 1J 用作定影装置用加热辊的一部分时,例如如图 19 所示,在筒 状发热体 1J 上设置弹性材料层 41,把其表面用耐磨损膜 42 覆盖,在筒状发热体 1J 的各 端部安装合适的端部件,通过把它作为轴而被定影装置机架支承则能够得到可旋转的加 热辊 21j。 这时,为了能够使图示省略的电阻检测用电极从外侧与电阻图案用的环状电极 部 1s ~ 4s 接触,只要把端部件安装得比这些电极部 1s ~ 4s 靠内侧便可。
     根据提供给调色剂像定影的记录介质的尺寸,从输出可变的电源单元 ( 图示省 略 ),经由图示省略的供电用电极和环状电极部 141j ~ 144j 中的几个电极向金属图案 12j1 ~ 12j3 中的至少一个通电,使筒状发热体 1J 的规定范围发热,由此,按照记录介质 的尺寸而能够使加热辊 21j 的规定范围的温度朝向调色剂像定影温度而升高。
     通过向金属图案 12j1 ~ 12j3 中的至少一个通电而导致的发热,与发热的金属图 案对应的电阻图案的温度发生变化,伴随该温度变化其电阻变动,经由所述环状电极部 1s ~ 4s 中的至少几个和与它接触的图示省略的检测电极,能够由图示省略的电阻检测器 检测出该电阻变动。 由此,控制部能够利用金属图案的发热而被加热的加热辊 21j 的局部 温度,接受与来自该检测器的检测温度相当的检测信息,在该图示省略的控制部中,根 据电阻图案的检测温度与目标温度之间的差,利用频率控制或 PWM 控制等来控制从电源 单元向该金属图案的电力供给,在加热辊 21j 的规定范围能够精密、高精度并且稳定地控 制规定的定影温度。
     在频率控制电源单元输出的情况下,也可以把电阻图案的电阻转换成频率而把 电阻图案的电阻变动转换成频率变动来进行掌握。
     图 20 所示的挠性树脂片是取代图 18 所示的、在挠性树脂片 19 的面上通过配线 来形成电阻图案群,而在树脂片 19 的面上通过印刷分别形成与金属图案 12j1 对应的电 阻图案 sj1′、与金属图案 12j2 对应的电阻图案 sj2′、与金属图案 12j3 对应的电阻图案 sj3′。 在此,各自的电阻图案 sj1′、 sj2′、 sj3′是电阻随着温度变动而变动的由铜膏 体、银膏体等导电性膏体的涂膜带构成的电阻图案。
     在片 19 的相反侧的面的端部形成有与这些电阻涂膜带电连接的应该成为环状电 极部的带状电极部 1s′~ 4s′。
     对于该片也是使设置有电阻图案 sj1′~ sj3′的面成为外侧而将其卷绕成圆形并 向筒状体 11j 内插入,通过粘接剂的粘贴或单独配置等而配置在筒状体 11j 的内周面,能
     够得到筒状发热体 1J′,进而在其外周面设置弹性材料层 41,把其表面用耐磨损膜 42 覆 盖,能够得到图 21 所示的加热辊 21j′。
     该加热辊 21j′中也是利用向金属图案 12j1 ~ 12j3 中的至少一个通电而导致的发 热,与发热的金属图案对应的电阻图案的温度发生变化,伴随该温度变化其电阻变动, 经由所述环状电极部 1s ~ 4s 中的至少几个和与它接触的图示省略的检测电极,能够由图 示省略的电阻检测器检测出该电阻变动。 由此,能够掌握利用金属图案的发热而被加热 的加热辊 21j′的局部温度,根据电阻图案的检测温度与目标温度之间的差来控制从电源 单元向该金属图案的电力供给,在加热辊 21j′的规定范围能够高精度控制规定的定影温 度。
     温度检测用电阻图案 ( 配线的图案、涂膜带的图案等 ) 不仅能够向以上说明的筒 状发热体 1J、1J′设置,只要没有障碍,就能够向本说明书中记载的其他筒状发热体或 同样的筒状发热体设置,通过该电阻图案能够进行筒状发热体和利用它的定影装置的加 热用旋转体的温度控制。
     总之,温度检测用电阻图案能够直接形成在筒状体的内周面上,也可以把金属 图案用电绝缘膜覆盖而在该电绝缘膜上形成。
     以上说明的筒状发热体 1A( 图 1)、1B( 图 3)、1C( 图 6)、1D( 图 8 等 )、1F( 图 12(B))、1F′ ( 图 13)、1D′ ( 图 15)、1J( 图 17)、1J′ ( 图 21) 等筒状发热体各自的筒 状体,即筒状体 11a( 图 1 等 )、172( 图 7(A)、(B)、(C) ~图 9 等 )、11j( 图 17 等 ) 等 筒状体,一般来说为了具有抵抗金属图案发热的耐热性,能够由表现出这种耐热性的聚 酰亚胺树脂、苯酚类树脂等热固化树脂形成。
     构成筒状发热体的筒状体可以是金属制,例如也可以是由镍、铜或铁为主要成 分的金属材料构成。
     参照附图说明的筒状发热体的筒状体 11a( 图 1 等 )、172( 图 7(A)、(B)、(C) ~ 图 9 等 )、11j( 图 17 等 ) 等筒状体,是由聚酰亚胺树脂构成的。
     关于筒状体的厚度,只要根据是把筒状发热体用作辊形态的加热用旋转体的结 构部件,还是用作挠性带形态的加热用旋转体的结构部件,并根据筒状体的材料等适当 选择决定便可。
     构成筒状发热体的筒状体 ( 筒状体 11a( 图 1 等 )、172( 图 7(A)、 (B)、 (C) ~ 图 9 等 )、11j( 图 17 等 ) 等 ) 为了使其热分布均匀化,也可以分散有炭粉、镍粉等金属粉 这样的导热粉。
     在筒状体包含有导电性的导热粉时,为了安全,例如只要配置成使金属图案和 温度检测用电阻图案等通电部件不直接与筒状体接触等便可。
     筒状发热体 1A( 图 1)、1B( 图 3)、1C( 图 6)、1D( 图 8 等 )、1F( 图 12(B))、 1F′ ( 图 13)、1D′ ( 图 15)、1J( 图 17)、1J′ ( 图 21) 等筒状发热体各自的可通电发热 的金属图案,即金属图案 12a( 图 1 等 )、12b( 图 3)、121c ~ 123c( 图 6)、12d( 图 7(A)) 等、121d ~ 123d( 图 11)、12f( 图 12(A) 等 )、12j1 ~ 12j3( 图 17) 等金属图案,一般来 说能够例示由铜、铁、铝或从铜、铁、铝中选择的两种以上金属的合金构成的情况,参 照附图说明的筒状发热体的金属图案以铜为主体 ( 包括由铜形成的情况 )。
     金属图案的形成能够通过对先前形成的铜膜进行蚀刻和印刷以铜为主体的导电性膏体等来形成。
     金属图案的材质 ( 特别是导电率 ) 和提供金属图案的可通电发热的线的厚度、宽 度以及整体的长度等,能够根据该金属图案的目标发热温度来选择,换言之,能够把提 供金属图案的可通电发热的线的导电率、厚度、宽度、长度作为向金属图案供给的电力 和发热温度的控制要素,仅此就能够容易控制发热温度。
     考虑到这些时,根据尽可能地把金属图案的形成面变平滑的观点,提供金属图 案的可通电发热的线的厚度能够例举设定在大致 12.5μm ~ 50μm 左右的范围。
     作为把金属图案和根据情况把温度检测用电阻图案覆盖的所述电绝缘膜,一般 来说能够例示聚酰亚胺膜等耐热性良好的热硬化性树脂膜和聚酰亚胺类漆 ( ワニス ) 等耐 热性良好的漆膜,覆盖先前说明的筒状发热体的金属图案等的电绝缘膜所采用的是聚酰 亚胺类漆。
     总之,作为电绝缘膜的厚度,为了使之具有电绝缘效果而能够例举设定为大致 10μm 以上的例,另一方面,在过厚而筒状发热体被要求具有挠性的情况下,为了不妨 碍挠性而能够例举设定为 50μm 以下。
     如图 7(A) ~图 7(C) 例示的那样,在挠性树脂片 ( 例如 171) 上形成金属图案 ( 例 如 12d),把该片卷绕成圆形并用粘接剂粘贴在筒状体 ( 例如 172) 的内周面或以不粘贴而 进行配置等方法来配置,从而形成筒状发热体 ( 例如 1D) 的情况下,或在如图 12(A) ~ 图 12(C) 例示的那样,在挠性树脂片 ( 例如 171f) 上形成金属图案 ( 例如 12f),把该片用 粘接剂粘贴在筒状体 ( 例如 11a) 的外周面或以不粘贴而进行配置等方法来配置,从而形 成筒状发热体 ( 例如 1P) 的情况下,作为挠性树脂片,一般来说能够例示对于金属图案的 发热表现出能够承受耐热性的由聚酰亚胺类树脂等热固化树脂构成树脂片。 先前说明的 筒状发热体 1D、1F 等中,作为形成有金属图案的挠性树脂片而采用聚酰亚胺膜。
     作为挠性树脂片的厚度,为了确保一定程度的强度和电绝缘性,能够例举大致 为 12.5μm 左右以上,为了维持挠性而能够例举设定为 50μm 以下。
     对于形成温度检测用电阻图案的挠性树脂片 19( 参照图 18、图 20),能够采用与 形成金属图案的树脂片同样的树脂片。
     作为把树脂片向筒状体的周面粘贴时能够采用的粘接剂 ( 包括粘贴剂 ),能够例 示环氧类粘接剂、聚酰亚胺类粘接剂等能够承受金属图案发热的耐热性粘接剂。
     关于利用筒状发热体的定影装置的加热用旋转体 (21b( 图 4)、21c( 图 5)、 21d ′ ( 图 9)、21e( 图 10)、21f( 图 12)、21f ′ ( 图 13)、21h( 图 15)、21j( 图 19)、 21j′ ( 图 21) 等 ) 中的弹性材料层 (211( 图 4)、214( 图 5)、32( 图 7(B) 和 (C) ~图 9)、 33( 图 9)、33′ ( 图 10)、35( 图 12)、35′和 37( 图 13)、41( 图 19、图 21) 等 ),作为 耐热性的弹性材料层能够例示由硅树脂 ( 例如硅橡胶 ) 构成的弹性材料层。 这种弹性材 料层中对于比金属图案还位于外周侧的弹性材料层 (211( 图 4) 等 ),为了使热分布均匀 化,也可以被混合分散有炭粉、镍粉等金属粉这样的导热粉。
     在把弹性材料层的表面用耐磨损膜覆盖时 ( 膜 212( 图 4)、膜 34( 图 9、图 15)、 膜 34′ ( 图 10)、膜 36( 图 12(C))、膜 36′ ( 图 13)、膜 42( 图 19、图 21) 等 ),作为 该耐磨损膜能够例举可承受加热用旋转体温度的具有耐热性的树脂膜,例如 PTFE、 PPA 等氟类树脂膜和管。向以上说明的筒状发热体 1A( 图 1)、1B( 图 3)、1C( 图 6)、1D( 图 8 等 )、 1F( 图 12(B))、1F′ ( 图 13)、1D′ ( 图 15)、1J( 图 17)、1J′ ( 图 21) 等筒状发热体各 自的可通电发热的金属图案供电的环状电极部和在设置有温度检测用电阻图案的筒状发 热体中用于从电阻图案检测电阻变动的环状电极部,也可以把金属图案和电阻图案设置 成一体,也可以把金属图案和电阻图案分别形成,然后通过银焊料、铆接等电连接方法 与这些图案连接。 另外形成的环状电极部也可以兼作筒状发热体端部的增强部件。
     总之,在环状电极部与金属图案连接时,为了使与环状电极部接触的供电电极 的接触电阻尽可能地长期被抑制得较低,在环状电极部与电阻图案接触时,为了使与环 状电极部接触的电阻检测用电极的接触电阻尽可能长期被抑制得较低,优选电极部的表 层由从镍、金、铑和导电性炭中选择的至少一种导电性材料形成。
     这种表层部例如能够通过电镀和涂布这种材料或包含这种材料的膏体等方式得 到。
     本发明提供一种筒状发热体,在被电子照相方式、静电记录方式等图像形成装 置所采用的定影装置中,即,在使承载着未定影调色剂像的记录介质通过由加热用旋转 体和向该加热用旋转体按压的加压用旋转体形成的辊隙,在加热加压的条件下使该调色 剂像向该记录介质定影的定影装置中,能够用作该加热用旋转体的热源等,并且发热效 率高,并且提供一种定影装置,能够应对缩短升温时间的要求和当今节能的要求。

筒状发热体和定影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筒状发热体和定影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筒状发热体和定影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筒状发热体和定影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筒状发热体和定影装置.pdf(3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23548A43申请公布日20110420CN102023548ACN102023548A21申请号201010288314822申请日20100919216713/0920090918JPG03G15/20200601H05B6/1020060171申请人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地址日本东京都72发明人水藻义之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11105代理人岳雪兰54发明名称筒状发热体和定影装置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筒状发热体及定影装置。该筒状发热体具有筒状体、设置在筒状体外周面和内周面中的至少一方的可通电发热的金属图案、设置在筒状体外周面和内周面中的至少一。

2、方的温度检测用电阻图案。该定影装置,是使承载着未定影调色剂像的记录介质通过由加热用旋转体和向该加热用旋转体按压的加压用旋转体形成的辊隙,在加热加压的条件下使该调色剂像向该记录介质定影的定影装置,其中,加热用旋转体包含筒状发热体。30优先权数据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17页附图12页CN102023562A1/1页21一种筒状发热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筒状体、设置在该筒状体的外周面和内周面中的至少一方的可通电发热的金属图案、设置在该筒状体的外周面和内周面中的至少一方的温度检测用电阻图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状发热体,其中,该筒状发热体是用。

3、于构成定影装置的加热用旋转体的至少一部分的发热体,该定影装置为使承载着未定影调色剂像的记录介质通过由加热用旋转体和向加热用旋转体按压的加压用旋转体形成的辊隙,在加热加压的条件下使该调色剂像向该记录介质定影。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状发热体,其中,在所述筒状体的外周面侧和内周面侧中的任一方设置有所述金属图案,并且在该筒状体的外周面侧和内周面侧中的任一方设置有所述温度检测用电阻图案。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筒状发热体,其中,在所述筒状体的外周面和内周面中的任一方设置有所述金属图案,并且在该金属图案上形成有电绝缘膜,在该电绝缘膜上形成有所述温度检测用电阻图案。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状发热体,其中,在所述筒。

4、状体的外周面侧沿着所述筒状体的外周面设置弹性材料层。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筒状发热体,其中,所述弹性材料层被耐磨损膜覆盖。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状发热体,其中,所述金属图案为了提供被分割的多个发热区域而被分割成多个图案,所述电阻图案与该被分割的各个金属图案对应设置。8一种定影装置,是使承载着未定影调色剂像的记录介质通过由加热用旋转体和向加热用旋转体按压的加压用旋转体形成的辊隙,在加热加压的条件下使该调色剂像向该记录介质定影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加热用旋转体包含筒状发热体,该筒状发热体具有筒状体、设置在该筒状体的外周面和内周面中的至少一方的可通电发热的金属图案、设置在该筒状体的外周面和内周面中。

5、的至少一方的温度检测用电阻图案,并且具备用于向该筒状发热体的所述金属图案供给电力的供电机构和检测所述电阻图案的电阻随着温度变动而变动的电阻检测机构。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包括控制部,该控制部根据所述电阻检测机构检测出的所述电阻图案的电阻所表示的温度与预定的目标加热用旋转体温度之间的差,控制由所述供电机构向所述金属图案供给的电力,以使该加热用旋转体的温度成为目标温度。权利要求书CN102023548ACN102023562A1/17页3筒状发热体和定影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在电子照相方式、静电记录方式等图像形成装置所采用的定影装置中,即,在使复制有在图像形成部形成的调色剂像。

6、的记录纸等记录介质承载着未定影调色剂像的记录介质通过由加热用旋转体和向加热用旋转体按压的加压用旋转体形成的辊隙,通过加热加压使该调色剂像向该记录介质定影的定影装置中,能够作为该加热用旋转体或其部件被利用的筒状发热体,以及利用这种筒状发热体的定影装置。背景技术0002如图22所示,在电子照相方式、静电记录方式等图像形成装置中被采用的定影装置,一般包括有加热用旋转体91和向旋转体91按压的加压用旋转体92。0003加热用旋转体91通常是在中空金属轴911上沿着其外周设置由硅橡胶等构成的弹性材料层912,并在金属轴911内配置卤素灯加热器等加热器H。弹性材料层912例如被氟树脂类的耐磨损膜913所覆。

7、盖。0004另一方面,加压用旋转体92是在轴棒921上沿着其外周设置弹性材料层922。弹性材料层922例如被氟树脂类的耐磨损膜923所覆盖。0005这种类型的定影装置例如记载在JP05158369,A和JP05210336,A等中。0006专利文献1JP05158369,A0007专利文献2JP05210336,A0008但上述现有的定影装置中,为了使加热用旋转体91的内藏有加热器H的中空金属轴911具有作为旋转体轴的强度,将其形成为厚壁结构,由于这些原因等热容量大,因此,利用内藏有加热器H的中空金属轴911构成的热源部分来使加热用旋转体的表面温度升到使调色剂像被加热熔化并向记录介质定影的温度。

8、则需要花费时间所谓的升温时间长,难于应对为了使定影装置、进而图像形成装置便于使用而提出的缩短定影装置升温时间的要求和当今节能的要求。发明内容0009于是,本发明的第一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筒状发热体,在被电子照相方式、静电记录方式等图像形成装置等所采用的定影装置中,能够用作该加热用旋转体的热源等,并且发热效率高,并为了能够细腻地控制发热温度而可以检测。该定影装置为使承载着未定影调色剂像的记录介质通过由加热用旋转体和向该加热用旋转体按压的加压用旋转体形成的辊隙,在加热加压的条件下使该调色剂像向该记录介质定影的定影装置。0010于是,本发明的第二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定影装置,其是被电子照相方式、静电记录方式。

9、等图像形成装置等所采用,使承载着未定影调色剂像的记录介质通过由加热用旋转体和向该加热用旋转体按压的加压用旋转体形成的辊隙,在加热加压的条件下使该调色剂像向该记录介质定影的定影装置,与作为加热用旋转体热源而采用由内藏有加热器的中空金属轴构成的热源的现有装置比较,能够迅速、高效率地使加热用旋转体的温说明书CN102023548ACN102023562A2/17页4度上升到未定影调色剂像能够定影的温度,能够应对为了使定影装置、进而图像形成装置便于使用而提出的缩短定影装置升温时间的要求和当今节能的要求,并且能够细腻地进行加热用旋转体的温度控制。0011为了解决上述第一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筒状发热体,包。

10、括0012筒状体、设置在该筒状体的外周面和内周面中的至少一方的可通电发热的金属图案、设置在该筒状体的外周面和内周面中的至少一方的温度检测用电阻图案。0013为了解决上述第二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定影装置,0014是使承载着未定影调色剂像的记录介质通过由加热用旋转体和向加热用旋转体按压的加压用旋转体形成的辊隙,在加热加压的条件下使该调色剂像向该记录介质定影的定影装置,其中,该加热用旋转体包括本发明的筒状发热体。附图说明0015图1A是筒状发热体一例的立体图,图1B是在图1A所示的筒状发热体中把覆盖金属图案的电绝缘膜除去状态的立体图;0016图2是定影装置一例的主视图;0017图3是筒状发热体的其他。

11、例的立体图;0018图4是表示定影装置的其他例的图;0019图5是表示定影装置的又一其他例的图;0020图6是筒状发热体的又一其他例的主视图;0021图7A是形成有金属图案的挠性树脂片一例的立体图,图7B是表示把该树脂片向辊卷绕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C是表示把该弄圆的树脂片向筒状体插入并粘贴在内周面的状态的图;0022图8是表示包含用图7A图7C的方法形成的筒状发热体的定影装置用加热辊一例的图;0023图9是表示图8的加热辊的变形例的图;0024图10是表示定影装置的又一其他例的图;0025图11是把金属图案分割形成的挠性树脂片一例的立体图;0026图12A是形成有金属图案的挠性树脂片的其他例的。

12、立体图,图12B是表示把该树脂片粘贴在筒状体外周面的状况的图,图12C是表示包含用图12A和图12B的方法形成的筒状发热体的、定影装置用加热辊一例的图;0027图13是加热辊的又一其他例的剖视图;0028图14是表示定影装置的又一其他例的图;0029图15是定影装置的又一其他例的主视图;0030图16A是图15的定影装置中,加热辊的供电装置一部分的剖视图,图16B和图16C是表示从图15中的X方向、Y方向分别看供电装置中第一和第二部分的状态的图;0031图17是筒状发热体的又一其他例的概略立体图;0032图18是表示形成有温度检测用电阻图案的挠性树脂片一例的图;0033图19是表示包含图17的。

13、筒状发热体的定影装置用加热辊一例的图;说明书CN102023548ACN102023562A3/17页50034图20是表示形成有温度检测用电阻图案的挠性树脂片的其他例的图;0035图21是表示定影装置用加热辊的又一其他例的图;0036图22是表示定影装置的现有例的图。0037符号说明00381A筒状发热体11A筒状体111A筒状体外周面0039112A筒状体内周面113A卡合部卡合凹处12A金属图案004013A电绝缘膜141A、142A环状电极部2A定影装置004121A加热辊15A端部件151外侧圆盘部152内侧圆盘部0042153突起SA端部件15A的轴22A加压辊221旋转轴0043。

14、222弹性材料层NA辊隙FA定影装置机架0044161旋转驱动机构162传动机构E1A、E2A供电辊电极0045PWA电源单元2B定影装置21B加热辊1B筒状发热体004612B金属图案141B、142B环状电极部221弹性材料层0047212耐磨损膜22B加压辊221旋转轴222弹性材料层0048NB辊隙T未定影调色剂像S记录介质2C定影装置004921C加热辊213旋转轴214弹性材料层1C筒状发热体0050121C、122C、123C金属图案141C、142C、143C、144C环状电极部00511D筒状发热体17D发热片171挠性树脂片12D金属图案0052172筒状体171D舌片17。

15、1片171的边部耳部0053141D、142D带状电极部环状电极部的前驱体30辊005431轴棒32弹性材料层21D加热辊E1D、E2D供电用电极005533弹性材料层34耐磨损膜2E定影装置005621E带状加热旋转体1D筒状发热体33弹性材料层005734耐磨损膜RE辊22E加压辊NE辊隙005817E发热片121D、122D、123D金属图案0059141E、142E、143E、144E带状电极部环状电极部的前驱体00601F筒状发热体17F发热片171F挠性树脂片12F金属图案0061141F、142F带状电极部环状电极部的前驱体35弹性材料层006236耐磨损膜1F筒状发热体37弹性。

16、材料层006335弹性材料层36耐磨损膜2G定影装置例006421G带状形态的加热用旋转体22G加压辊221G旋转轴0065222G弹性材料层R1、R2、R3引导辊PD压板NG辊隙00662H定影装置21H加热辊22H加压辊00671D筒状发热体211H、212H端部件211S、212S轴0068FH定影装置机架NH辊隙18供电装置181第一部分0069181第一芯部件181S轴棒FH机架182第二部分0070182第二芯部件180圆形槽181C初级线圈0071182C次级线圈181E、181E线圈181C的端部0072182E、182E线圈182C的端部PWH高频电源单元说明书CN10202。

17、3548ACN102023562A4/17页60073TS温度传感器DS部分181、182的间隔00741J筒状发热体11J筒状体12J1、12J2、12J3金属图案0075141J、142J、143J、144J环状电极部19挠性树脂片0076SJ1、SJ2、SJ3电阻图案1S、2S、3S、4S带状电极部007721J加热辊41弹性材料层42耐磨损膜00781J筒状发热体SJ1、SJ2、SJ3电阻图案00791S、2S、3S、4S带状电极部21J加热辊具体实施方式0080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0081本发明实施例的筒状发热体如下。00820083筒状发热体包括筒状体、设置在该筒状体的外周面。

18、和内周面中的至少一方的可通电发热的金属图案、设置在该筒状体的外周面和内周面中的至少一方的温度检测用电阻图案。0084在此,“可通电发热的金属图案”是利用通电而发热的由金属线构成的图案。0085“温度检测用电阻图案”是电阻随着温度变动而变动并能够根据其电阻而检测温度的由通电线等构成的图案。0086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定影装置如下。00870088定影装置是使承载着未定影调色剂像的记录介质通过由加热用旋转体和向该加热用旋转体按压的加压用旋转体形成的辊隙,在加热加压的条件下使该调色剂像向该记录介质定影的定影装置,其中,该加热用旋转体包括本发明的筒状发热体。0089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中,加压用旋转体向加热。

19、用旋转体按压的形态包括有下面任一情况。00901旋转轴能够移动的加压用旋转体向旋转轴处于固定位置的加热用旋转体按压的情况,00912相反地,通过使旋转轴能够移动的加热用旋转体向旋转轴处于固定位置的加压用旋转体按压而使该加压用旋转体相对地向加热用旋转体按压的情况,00923通过使加热用旋转体和加压用旋转体相互向对方按压而使该加压用旋转体相对地向加热用旋转体按压的情况。0093所述筒状发热体在电子照相方式、静电记录方式等图像形成装置所采用定影装置中,即在使承载着未定影调色剂像的记录介质通过由加热用旋转体和向该加热用旋转体按压的加压用旋转体形成的辊隙,在加热加压的条件下使该调色剂像向该记录介质定影的。

20、定影装置中,能够被用作该加热用旋转体的热源等。0094进一步说,能够例示所述筒状发热体在使承载着未定影调色剂像的记录介质通过由加热用旋转体和向该加热用旋转体按压的加压用旋转体形成的辊隙,在加热加压的条件下使该调色剂像向该记录介质定影的定影装置中,用于构成该加热用旋转体的至少一部分的发热体的情况。说明书CN102023548ACN102023562A5/17页70095无论哪一种情况,所述筒状发热体都是在筒状体的内周面和外周面中的至少一方设置可通电发热的金属图案,通过向该金属图案通电而能够从该金属图案直接、高效率地发热,筒状体能够被形成得热容量较小,由此,能够从包含金属图案和设置有它的筒状体的筒。

21、状发热体整体高发热效率地发热,并且仅此就能够达到节能。0096由于所述筒状发热体具备在筒状体的外周面和内周面中的至少一方设置的温度检测用电阻图案,所以从该电阻图案能够高精度并且细腻地掌握筒状发热体的发热温度,能够进行控制以把发热温度细腻地向目标温度调节。0097所述实施例的定影装置中,由于加热用旋转体包含本发明的能够使其高效率发热的筒状发热体,所以与作为加热用旋转体热源而采用由内藏有加热器的中空金属轴构成的热源的现有装置比较,能够迅速、高效率地使加热用旋转体上升到未定影调色剂像能够定影的温度,能够应对为了使定影装置进而图像形成装置容易使用而提出的缩短定影装置升温时间的要求和当今节能的要求。00。

22、98定影装置中,由于其加热用旋转体包含本发明的筒状发热体,该筒状发热体具备所述温度检测用电阻图案,所以从该电阻图案能够高精度并且细腻地掌握筒状发热体的发热温度进而加热用旋转体的温度,把加热用旋转体的温度细腻地控制为目标温度。0099所述筒状发热体例如能够举出在所述筒状体的外周面侧和内周面侧中的任一方设置所述金属图案,并且在该筒状体的外周面侧和内周面侧中的任一方设置所述温度检测用电阻图案的情况。0100这时,能够例示在所述筒状体外周面和内周面中的任一方设置所述金属图案,并且在该金属图案上形成电绝缘膜,在该电绝缘膜上形成所述温度检测用电阻图案的情况。0101为了使所述筒状发热体能够作为定影装置的加。

23、热用旋转体利用,也可以在所述筒状体的外周面侧沿着所述筒状体的外周面设置弹性材料层。0102这时,该弹性材料层也可以被耐磨损膜覆盖。0103为了使所述筒状发热体能够作为定影装置的加热用旋转体的至少一部分利用等,所述金属图案为了提供被分割的多个发热区域例如A4尺寸的记录介质用发热区域和A3尺寸的记录介质用发热区域也可以被分割成多个图案。0104这时,优选所述电阻图案与该被分割的各个金属图案对应设置。0105所述定影装置能够具备用于向加热用旋转体的筒状发热体的金属图案供给电力的供电机构和检测所述电阻图案的随着温度变动而电阻变动的电阻检测机构。0106并且还能够包括控制部,该控制部根据该电阻检测机构检。

24、测出的所述电阻图案的电阻所指示意味的温度与预定的目标加热用旋转体温度之间的差,为了使该加热用旋转体的温度成为目标温度而控制由所述供电机构向所述金属图案供给的电力。0107以下,参照附图说明筒状发热体和定影装置等。0108图1A是筒状发热体一例的立体图。0109图1A的筒状发热体1A包括圆筒形状的筒状体11A和设置在筒状体11A的外周面111A的可通电发热的金属图案12A,金属图案12A被电绝缘膜13A所覆盖。图1B是把金属图案12A由电绝缘膜13A覆盖前状态的立体图。0110在此,“金属图案”是利用通电而发热的由金属线构成的图案,在以下的说明说明书CN102023548ACN102023562。

25、A6/17页8中也相同。0111在此,金属图案12A是包含多条向筒状体11A的长度方向长长地延伸的相互平行的部分而作为整体锯齿状延伸的图案。0112在筒状体11A的两端部外周面设置有一周与金属图案12A电连接的配电用环状电极部141A、142A。本例中把这些环状电极部与金属图案形成为一体,金属图案12A的一端与一侧的电极部141A连接,并且金属图案12A的另一端与另一侧的电极部142A连接。0113电绝缘膜13A在环状电极部141A、142A的内侧把金属图案12A覆盖。0114环状电极部也可以与金属图案12A分体设置,然后与金属图案12A电连接。作为该电连接方法,能够利用银焊料和所谓铆接。也可。

26、以这样由分体设置的环状电极部来增强筒状体11A。0115在筒状体11A的各自两端,以中心角度间隔180度的方式分别形成有一对卡合部卡合凹处113A,使之与用于能够旋转地支撑该筒状发热体1A的后述部件15A参照图2卡合。如后所述,图2中左侧的部件15A是被驱动旋转的部件,因此,图2的例中,筒状发热体1A在定影装置2A中被驱动旋转。但在不被驱动而通过对加压旋转体的从动旋转等自由旋转而被利用的情况例如如后述图10、图14等所示那样被利用的情况下,能够把卡合部113A设定为对准位置用的标记,根据情况也可以没有卡合部113A。0116图2的定影装置2A是在电子照相方式、静电记录方式等图像形成装置中能够采。

27、用的定影装置,本例中包括辊形态的加热用旋转体21A以下称为加热辊21A和与它相对配置的辊形态的加压用旋转体22A以下称为加压辊22A。0117加热辊21A是利用图1A的筒状发热体1A的结构。即,是这样的加热辊在筒状发热体1A的筒状体11A的各端部嵌装有端部件15A,通过把各端部件15A的旋转轴SA旋转自如地支承在机架FA上而能够旋转。0118端部件15A是把外侧圆盘部151和比它的直径稍小的内侧圆盘部152以中心一致的方式重叠成两层而构成一体,并且从外侧圆盘部151的外面中央成一体地突出设置有所述旋转轴SA。内侧圆盘部152在周面具有一对突起153。各端部件15A在其内侧圆盘部152处与筒状体。

28、11A的端部嵌装,并且使突起153与筒状体11A的卡合部113A卡合。0119加压辊22A在旋转轴221上沿旋转轴的外周设置有弹性材料层222,通过使旋转轴221能够旋转地被机架FA支承,加压辊22A整体能够旋转地被机架所支承。加压辊22A的弹性材料层222被按压在加热辊21A上,由此,在加热辊21A与加压辊22A之间提供有辊隙NA。0120辊隙NA具有后述的、未定影调色剂像向记录介质进行加热熔化定影所需的宽度记录介质通过方向的长度。0121加热辊21A单侧图2中的左侧的端部件15A的轴SA与包含电动机图示省略的旋转驱动机构161连结,加热辊21A能够由驱动机构161驱动旋转。这时,加热辊21。

29、A的筒状发热体1A的单侧端部件15A是利用机构161而旋转的旋转部件,利用端部件15A的旋转,加热辊21A旋转。0122加压辊22A经由齿轮等构成的传动机构162而被驱动机构161驱动,向与加热辊相反的方向旋转。0123这样,加热辊21A和加压辊22A就使记录介质向通过辊隙NA的方向旋转。说明书CN102023548ACN102023562A7/17页90124使供电用电极部即供电辊E1A、E2A能够滚动接触地与环状电极部141A、142A抵接,该环状电极部141A、142A在构成加热辊21A的筒状发热体1A的筒状体11A端部沿着其外周设置。也可以代替供电辊而采用与电极部141A、142A滑动。

30、接触的供电电极。0125供电辊E1A、E2A与输出可变的电源单元PWA配线连接。0126根据以上说明的定影装置2A,从电源单元PWA向加热辊21A的筒状发热体1A的金属图案12A通电而使该筒状发热体1A发热,进而使加热辊21A的表面温度向调色剂像定影温度升温,并且利用驱动机构161使加热辊21A和加压辊22A旋转,通过使承载着未定影调色剂像的记录介质图2中省略图示的、承载着未定影调色剂像的记录介质面朝向加热辊21A侧而通过辊隙NA,能够在加热加压的条件下使该调色剂像熔化并向记录介质定影。0127构成加热辊21A的主要部分的筒状发热体1A在其筒状体11A的外周面设置有可通电发热的金属图案12A,。

31、通过从电源单元PWA向金属图案12A通电而能够从金属图案12A直接高效率地发热,并且能够把筒状体11A形成为热容量较小,这样,能够从金属图案12A和包含设置了该金属图案12A的筒状体11A的筒状发热体1A整体发热效率高地发热,进而能够迅速高效率地使加热辊21A的温度向调色剂像的定影温度上升,能够应对为了便于使用定影装置2A和具备它的图像形成装置而需要缩短定影装置升温时间的要求和当今节能的要求。0128图1的筒状发热体1A中,在筒状体11A的外周面111A设置有金属图案12A,但也可以在筒状体的内周面设置金属图案,也可以在内外周面双方设置可通电发热的金属图案。0129图3是在筒状体11A的内周面。

32、112A把金属图案12B设置成锯齿状的筒状发热体1B。筒状体11A在该例中与筒状发热体1A的筒状体111A相同。金属图案12B被电绝缘膜13B覆盖。在筒状体11A的两端部的外周面设置有环状电极部141B、142B。金属图案12B与这些电极部电连接。0130图4是在电子照相方式、静电记录方式等图像形成装置中能够采用的定影装置的例2B,定影装置2B包括加热辊21B和与它相对配置的加压辊22B。0131加热辊21B利用图3的筒状发热体1B。0132即,加热辊21B中,在筒状发热体1B的筒状体11A的外周面111A上使环状电极部141A、142A露出地而在它们的内侧区域把弹性材料层211设置一周,把其。

33、表面用耐磨损膜212覆盖,并且把与图2所示的端部件15A同样的端部件图示省略安装在筒状体11A的两端,从该端部件突出的轴SA能够旋转地被图示省略的机架所支承。0133虽然并不限定于此,但这种弹性材料层211例如能够通过树脂成型得到,耐磨损膜212例如通过覆盖这种材质的筒而能够设置。0134加压辊22B在旋转轴221上设置有弹性材料层222,能够旋转地被图示省略的机架所支承,并且为了形成向记录介质S定影的未定影调色剂像T所需的辊隙NA而被配置成向加热辊21B按压。0135加热辊21B和加压辊22B使用与图2的定影装置2A同样的驱动机构和传动机构而能够驱动旋转。0136在筒状体11A的两端部的外周。

34、面形成有环状电极部141B、141B,它们与金属图说明书CN102023548ACN102023562A8/17页10案12B电连接。供电辊电极E1A、E2A能够滚动接触地与电极141B、142B抵接。这些辊电极与图示省略的输出可变电源单元连接。0137根据定影装置2B,从电源单元经由辊电极E1A、E2A和加热辊的筒状发热体的环状电极部141B、141B向金属图案12B通电,使筒状发热体1B发热,进而使加热辊21B的表面温度向调色剂像定影温度升温,并且使加热辊21B和加压辊22B旋转,通过使承载着未定影调色剂像的记录介质S通过辊隙NA,能够在加热加压的条件下使调色剂像T熔化并定影在记录介质S上。

35、。0138图5表示又一其他定影装置例2C。定影装置2C是把定影装置2B中的加热辊21B置换成加热辊21C,其他方面则实质上与定影装置2B相同。0139加热辊21C是在图3的筒状发热体1B的筒状体11A内配置旋转轴213,并且在该轴的周围设置弹性材料层214来支承筒状发热体1B,利用旋转轴213能够驱动旋转地被图示省略的机架所支承。在辊21C中也可以没有筒状体11A两端部的卡合部113A。0140在采用加热辊21C的情况下,在加热辊21C与加压辊22B的接触旋转中为了形成比调色剂像定影所需宽度更充分的宽度的辊隙,也可以使筒状发热体1B的筒状体11A能够弯曲那样地形成得较薄。0141以上说明的筒状。

36、发热体1A、1B中,金属图案12A、12B是一条连续的图案,除筒状发热体两端部之外的大致整体均匀地发热。0142但把筒状发热体作为定影装置加热用旋转体的至少一部分利用时,由于通过定影装置的记录介质有各种尺寸,所以为了节能量等也可以根据尺寸使发热区域能够变更。0143图6所示的筒状发热体1C是表示这种筒状发热体的例子。筒状发热体1C在筒状体11A的内周面设置有中央的锯齿状金属图案121C和其两侧的同样的锯齿状金属图案122C、123C。0144在筒状体11A外周面的一侧端部设置有一周0145与图案121C的一端电连接的环状电极部141C、0146与图案122C的一端电连接的环状电极部142C和0。

37、147与图案123C的一端电连接的环状电极部143C。0148在筒状体11A的外周面的另一侧端部设置有一周与图案121C、122C和123C各自的另一端电连接的共通的环状电极部144C。0149在采用使用该筒状发热体的加热辊的定影装置中,在使A4尺寸的记录介质按纵长方向通过定影装置时,仅向图案121C通电,在使A3尺寸的记录介质按纵长方向通过定影装置时,只要向图案121C、122C和123C全部通电使之发热便可。0150在以上说明的筒状发热体1A、1B、1C中,金属图案或进而与金属图案形成为一体的环状电极部的形成例如能够如下实现利用包含形成图案、电极部的金属材料的导电性膏体例如铜膏体、银膏体在。

38、筒状体11A的外周面和内周面中的至少一方描绘或印刷该图案、电极部。0151作为其他方法,利用下面的方法也能够形成在筒状体11A的要设置金属图案或进而电极部的外周面和内周面中的至少一方上形成导电金属膜,按照要形成的图案而在该金属膜上形成抗蚀剂图案,留下该抗蚀剂部分而对金属膜进行蚀刻。说明书CN102023548ACN102023562A9/17页110152总之,金属图案和电极都能够使用在形成其自身、印刷配线基板的过程中已知的图案形成方法来形成。0153也能够通过图7A图7C所示的方法制作筒状发热体。图7A图7C所示的筒状发热体的制造方法基本如下。0154即,在挠性树脂片171上形成金属图案12。

39、D而形成发热片17D图7A,把该发热片17D卷绕成圆形并插入筒状体172内并配置在该筒状体内周面上的方法参照图7B和图7C。虽然也不一定必须如此,但本例是把发热片17D卷绕成圆形并插入筒状体172内,并且利用粘接剂包括粘贴剂粘贴在该筒状体的内周面。0155更详述则是,本例的挠性树脂片171是延伸设置有一对舌片171D的片,一对舌片171D从片171的两组平行边部中的一组平行边部171、171成一体地延伸设置。在该片171的面上形成有金属图案12D,并且在图案12D的两外侧形成带状电极部环状电极部的前驱体141D、142D而成为发热片17D。也可以把金属图案12D用电绝缘膜覆盖。这时,使电极部1。

40、41D、142D露出。0156另一方面,准备在轴棒31上设置有弹性材料层32的芯辊30图7B,并把发热片17D卷绕在该芯辊的弹性材料层32的周面上,使其金属图案12D位于内侧,并且使带状电极部141D、142D从弹性材料层32的两端向外侧露出,使用粘接剂把所述各舌片171D与片171的边部耳部171的外周面重叠地粘贴,这样则如图8所例示,能够得到作为定影装置的加热辊21D的一部分可利用的筒状发热体1D。0157筒状发热体1D中,所述带状电极部141D、142D被卷绕成圆形而成为环状电极部。0158筒状发热体1D中,重叠有舌片171D的片耳部171位于加热辊21D的记录介质通过的区域的外侧,保持。

41、记录介质通过区域的平滑性。并且该重叠部分兼作筒状发热体1D端部的增强部。0159图8所示的加热辊21D中,也可以把筒状发热体1D向辊30的弹性材料层32粘贴。若没有障碍,例如只要在辊30上没有位置偏离,则筒状发热体1D也可以不向弹性材料层32粘贴而仅嵌在其外部来配置。通过使辊轴31能够旋转地被定影装置的机架所支承,加热辊21D与被同一机架支承的加压辊组合,能够用于将未定影调色剂像向记录介质定影。这时,例如如图8所示,使固定位置的供电用电极E1D、E2D与旋转的环状电极部141D、142D滚动接触或滑动接触,经由这些电极向金属图案12D通电,使筒状发热体1D发热,进而能够使加热辊21D的温度向调。

42、色剂像定影温度升温。0160如图9所示,图8的加热辊21D中在筒状发热体1D的筒状体172的外周面设置有弹性材料层33例如通过树脂成型而沿着外周面设置,也可以把其表面用耐磨损膜34覆盖来使用。通过这样设置弹性材料层33能够容易与加压辊之间形成对于调色剂像定影起作用的足够的辊隙。0161在通过图7A图7C所示的工序形成筒状发热体1D后,把辊30从发热体1D拔出,把留下的筒状发热体1D作为定影装置的加热用旋转体一部分等也能够利用。0162图10表示又一其他定影装置2E的概略结构。定影装置2E中,在拔出了辊30的筒状发热体1D上通过树脂成型等而设置有一周弹性材料层33,把其表面用耐磨损膜34覆盖而作。

43、为带状的加热旋转体21E使用。说明书CN102023548ACN102023562A10/17页120163加热用旋转带21E从内侧被能够旋转的辊RE支撑,在加压辊22E与支承辊RE之间夹着带21E,由此,加压辊被向带21E按压。0164由于加压辊22E在轴棒221上设置有弹性材料层222,所以能够利用图示省略的驱动部向图中逆时针方向被驱动旋转。0165根据定影装置2E,通过从环状电极部141D、142D和与它接触的图示省略的供电用电极部向加热用带21E的筒状发热体1D的金属图案12D供电,使发热体1D发热,使带21E向定影温度升温。加压辊22E被驱动旋转,加热用带21E在被支承辊RE支承的状。

44、态下从动旋转。0166在这种状态下,利用使保持着未定影调色剂像T的记录介质S通过加热用旋转带21E与加压辊22E的辊隙NA,则能够使调色剂像向记录介质S定影。0167辊RE也可以驱动旋转。并且代替辊RE也能够采用从内侧把带21E向加压辊22E侧按压的压板图示省略。这时,也可以选择压板的尺寸来变更辊隙NA宽度。0168也可以通过把筒状体11A形成为薄壁结构并且能够挠曲而将先前说明的筒状发热体1A、1B、1C作为加热用带的至少一部分结构部件利用。0169在把筒状发热体从其内侧利用辊、压板等向加压旋转体侧按压的情况下,为了使按压用内侧的辊、压板等与筒状发热体的接触动作更圆滑,也可以把通电发热用的金属。

45、图案设置在筒状体的外周面侧。在采用设置有金属图案的发热片的情况下,也可以把该发热片配置在筒状体的外周面侧。0170筒状发热体1D中,金属图案12D是一条连续的图案,除筒状发热体两端部之外的大致整体均匀地发热。但把筒状发热体作为定影装置加热用旋转体的至少一部分利用时,由于通过定影装置的记录介质有各种尺寸,所以为了节能等而也可以根据尺寸使发热区域能够变更。0171作为用于提供这种筒状发热体的发热片能够例示图11所示的发热片。图11所示的发热片17E与图7A所示的树脂片同样地是在挠性树脂片171的中央部设置锯齿状金属图案121D,在其两侧设置锯齿状金属图案122D、123D。0172在挠性树脂片17。

46、1的两端部中的一个端部的、设置有所述金属图案的面的相反侧的面形成0173与图案121D的一端电连接的带状电极部141E、0174与图案122D的一端电连接的带状电极部142E和0175与图案123D的一端电连接的带状电极部143E。0176在片171的另一个端部的设置有所述金属图案的面的相反侧的面形成与图案121D、122D和123D各自的另一端电连接的共通的带状电极部144E。0177对于该发热片17E也是把它卷绕成圆形并通过向筒状体的内周面粘贴或单独配置等设置而能够得到筒状发热体。0178筒状发热体通过图12A图12C所示的方法也能够制作。图12A图12C所示的筒状发热体的制造方法基本如下。

47、。0179即,在挠性树脂片171F上形成金属图案12F而形成发热片17F图12A,把该发热片17F卷绕成圆形并配置在筒状体11A外周面上的方法图12B。这时,也可以把发热片17F利用粘接剂包括粘贴剂向筒状体11A的外周面粘贴,在相对筒状体不会说明书CN102023548ACN102023562A11/17页13产生偏移等没有障碍的情况下,也可以不粘贴而仅进行配置。0180进一步说明则是,在四方形的挠性树脂片171F的面上形成金属图案12F,并且在图案12F的两外侧形成带状电极部环状电极部的前驱体141F、142F而得到发热片17F。也可以把金属图案12F用电绝缘膜覆盖。这时,事先使电极部141。

48、F、142F露出。0181把该发热片17F向筒状体11A的外周面卷绕并且用粘接剂粘贴,或者不粘贴而牢固地卷绕配置,得到筒状发热体1F。本例中,为了把发热体1F用作定影装置的加热用旋转体,如图12B的点划线所示那样,并且如图12C所示那样,通过树脂成型等而在筒状发热体1F上设置弹性材料层35,并通过覆盖耐磨损膜管等而使其表面由耐磨损膜36覆盖。0182如图13所示,也可以在筒状体11A的外周面设置弹性材料层37,在其上卷绕发热片17F而成为筒状发热体1F,进而在其上设置弹性材料层35或进而把它用耐磨损膜36覆盖。0183在筒状体的外周面配置的发热片并不限定于图12A所示的结构,也可以是设置多组金。

49、属图案,例如如图11所示的发热片17E那样的结构。0184总之,筒状体11A与图1筒状发热体1A所使用的筒状体11A是相同的。因此,与筒状发热体1A的情况相同,向两端安装端部件15A等就能够作为定影装置加热用旋转体的主要部分来利用。0185但配置发热片的筒状体也可以不需要是筒状体11A而是没有卡合部113A的筒状体,或对于其厚度来说也可以是表现出挠性的薄壁结构。0186图14表示又一其他定影装置2G。定影装置2G包括加热用旋转体21G和边与它接触边旋转的加压辊22G。加热用旋转体21G把图12A所示的挠性发热片17F向被形成为薄壁结构而表现出挠性的筒状体的外周面卷绕,成为带状形态的加热用旋转体21G。0187加压辊22G为在旋转轴221G上设置弹性材料层222G的结构。0188加热用旋转带21G被卷挂在引导辊R1、R2、R3上,并且在加压辊侧的引导辊R1与R2之间被压板PD按压而在其与加压辊22G之间形成宽阔的辊隙NG。通过使保持着未定影调色剂像的记录介质通过该辊隙NG,能够使调色剂像向记录介质定影。0189图15表示定影装置的又一其他例2H。定影装置2H包括加热辊21H和向它按压的加压辊22H。0190加热辊21H是已述的图9所示的加热辊的变更结构。进一步说就是利用了在构成图9的加热辊的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摄影术;电影术;利用了光波以外其他波的类似技术;电记录术;全息摄影术〔4〕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