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料理机.pdf

上传人:v**** 文档编号:7882740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1.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1042432.X

申请日:

20160907

公开号:

CN206333820U

公开日:

20170718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47J43/07,A47J43/046,A47J27/00,A47J31/00,A47J31/44,A47J19/00

主分类号:

A47J43/07,A47J43/046,A47J27/00,A47J31/00,A47J31/44,A47J19/00

申请人: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发明人:

曾祥和,徐建飞,陈炜杰,佘艳,柳维军,肖力

地址:

528311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三乐路19号

优先权:

CN201621042432U

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胡海国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食物料理机,该食物料理机包括主机和设于主机上方的搅拌杯组件,搅拌杯组件包括搅拌杯和部分位于搅拌杯内的搅拌刀组件,主机内设有驱动搅拌刀组件的电机,搅拌杯的下方设有导磁盘,主机设有线圈盘,线圈盘设于导磁盘的下方,并与导磁盘相对设置,线圈盘包括支架、设于所述支架的线圈、及设于所述支架的磁条,所述磁条包括磁体,所述磁体具有靠近所述线圈盘中心的内磁端和远离所述线圈盘中心的外磁端,所述外磁端沿所述线圈盘周向延伸的周向宽度大于所述内磁端沿所述线圈盘周向延伸的周向宽度。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食物料理机的线圈盘的磁通密度、降低其漏磁总量,从而使得食物料理机的加热均匀性更好、加热效率更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食物料理机,包括主机和设于所述主机上方的搅拌杯组件,所述搅拌杯组件包括搅拌杯和部分位于所述搅拌杯内的搅拌刀组件,所述主机内设有驱动所述搅拌刀组件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杯的下方设有导磁盘,所述主机设有线圈盘,所述线圈盘设于所述导磁盘的下方,并与所述导磁盘相对设置,所述线圈盘包括支架、设于所述支架的线圈、及设于所述支架的磁条,所述磁条包括磁体,所述磁体具有靠近所述线圈盘中心的内磁端和远离所述线圈盘中心的外磁端,所述外磁端沿所述线圈盘周向延伸的周向宽度大于所述内磁端沿所述线圈盘周向延伸的周向宽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物料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从所述外磁端处以周向宽度逐渐减小的形式朝向所述内磁端延伸。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食物料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磁端和/或所述外磁端上凸设有磁柱。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物料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盘包括若干所述磁条,所述线圈设于所述支架的顶部,各所述磁条沿周向分布于所述支架的底部,且各所述磁条的所述内磁端都靠近所述支架的中心设置,各所述磁条的所述外磁端都远离所述支架的中心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食物料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具有从所述外磁端中心向所述内磁端中心延伸的中心磁线,且各所述磁条的所述中心磁线都与所述支架的中心轴线互为异面直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食物料理机,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两所述磁条的所述中心磁线都具有交点,且各所述交点与所述支架的中心轴线之间都具有间距。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食物料理机,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两所述磁条的所述中心磁线形成的夹角都为锐角。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物料理机,其特征在于,每匝线圈的直径为1mm~5m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物料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条的长度为20mm~70mm,宽度为5mm~30mm,高度为10mm~40mm。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物料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还包括主机底座、设于所述主机底座的外壳、设于所述外壳的装饰件、设于所述外壳的固定架、及设于所述固定架的主机减震垫。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食物料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的高度大于0,小于等于40mm。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食物料理机。

背景技术

采用电磁加热的料理机中,线圈盘由于其在加热方面优于传统加热管的众多优势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青睐。在食物料理机中,利用线圈盘替代传统加热管以实现加热目的的应用亦已逐渐增多。但是,被现有食物料理机所普遍使用的线圈盘均为若干磁条分别沿支架的一径向设置的结构。显然,这样的结构设置,导致了磁条的设置数量少,进而导致了食物料理机存在一系列的缺陷,如:磁通密度低,漏磁总量高,加热均匀性差,加热效率低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物料理机,旨在于提高食物料理机的线圈盘的磁通密度、降低其漏磁总量,从而使得食物料理机的加热均匀性更好、加热效率更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食物料理机包括主机和设于所述主机上方的搅拌杯组件,所述搅拌杯组件包括搅拌杯和部分位于所述搅拌杯内的搅拌刀组件,所述主机内设有驱动所述搅拌刀组件的电机,所述搅拌杯的下方设有导磁盘,所述主机设有线圈盘,所述线圈盘设于所述导磁盘的下方,并与所述导磁盘相对设置,所述线圈盘包括支架、设于所述支架的线圈、及设于所述支架的磁条,所述磁条包括磁体,所述磁体具有靠近所述线圈盘中心的内磁端和远离所述线圈盘中心的外磁端,所述外磁端沿所述线圈盘周向延伸的周向宽度大于所述内磁端沿所述线圈盘周向延伸的周向宽度。

可选地,所述磁体从所述外磁端处以周向宽度逐渐减小的形式朝向所述内磁端延伸。

可选地,所述内磁端和/或所述外磁端上凸设有磁柱。

可选地,所述线圈盘包括若干所述磁条,所述线圈设于所述支架的顶部,各所述磁条沿周向分布于所述支架的底部,且各所述磁条的所述内磁端都靠近所述支架的中心设置,各所述磁条的所述外磁端都远离所述支架的中心设置。

可选地,所述磁体具有从所述外磁端中心向所述内磁端中心延伸的中心磁线,且各所述磁条的所述中心磁线都与所述支架的中心轴线互为异面直线。

可选地,任意相邻两所述磁条的所述中心磁线都具有交点,且各所述交点与所述支架的中心轴线之间都具有间距。

可选地,任意相邻两所述磁条的所述中心磁线形成的夹角都为锐角。

可选地,每匝线圈的直径为1mm~5mm。

可选地,所述磁条的长度为20mm~70mm,宽度为5mm~30mm,高度为10mm~40mm。

可选地,所述主机还包括主机底座、设于所述主机底座的外壳、设于所述外壳的装饰件、设于所述外壳的固定架、及设于所述固定架的主机减震垫。

可选地,所述固定架的高度大于0,小于等于40mm。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食物料理机中设置线圈盘和与线圈盘相对设置导磁盘,可实现食物料理机的电磁加热功能,完成对容纳于搅拌杯中的食物进行加热处理过程。并且,这样的加热方式,热量利用充分,基本无散失,热启动非常快,热效率高达90%以上,可大大提高食物料理机的加热效率。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外磁端的周向宽度设得大于内磁端的周向宽度,可在支架大小不变的前提下,减弱各磁条沿支架圆周方向分布于支架上时,每二相邻的磁条的内磁端之间的干涉,实现在支架上分布更多磁条的目的,这样,一方面增大了食物料理机的线圈盘的磁通密度,降低了漏磁的总量,强化了食物料理机加热的均匀性;另一方面提高了食物料理机的线圈盘的Q值(感抗与其等效损耗电阻的比值),即其在减少线圈的匝数后仍可达到所需要的电感量,从而优化了食物料理机的线材损耗。

由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实现了对食物料理机的损耗的优化与磁场的强化,极大程度地改善了食物料理机电磁转换的能效,提升了食物料理机的加热效率,进而提高了食物料理机的综合性能,最终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食物料理机一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食物料理机的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图3为图1所示食物料理机的另一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图4为图1中线圈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线圈盘的俯视平面示意图;

图6为图4中线圈盘的仰视平面示意图;

图7为图4中线圈盘的支架的俯视平面示意图;

图8为图4中线圈盘的支架的仰视平面示意图;

图9为图4中线圈盘的磁条分布示意图;

图10为图4中线圈盘的磁条的磁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食物料理机 161 电机 10 主机 162 电源板 11 线圈盘 163 控制单元 110 支架 164 控制面板 111 中心轴线 165 导风罩 130 线圈 166 电源线 150 磁条 167 电机离合器 151 磁体 18 主机底座 1511 内磁端 19 主机减震垫 1513 外磁端 30 搅拌杯组件 1515 第一侧部 31 搅拌杯盖组件 1517 第二侧部 33 搅拌杯 153 磁柱 35 搅拌刀组件 155 中心磁线 351 搅拌刀 1551 交点 353 刀座组件 170 安装槽 3531 刀座 171 内槽端 3533 刀座密封圈 173 外槽端 3535 油封 175 中心槽线 3537 轴承 177 插孔 3539 刀座固定件 12 盖板 355 刀轴离合器 13 固定架 37 搅拌杯底座 14 电机减震垫 371 导磁盘 15 装饰件 373 搅拌杯密封圈 16 外壳 39 搅拌杯底座盖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食物料理机。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食物料理机100包括主机10和设于主机10上的搅拌杯组件30,搅拌杯组件30包括搅拌杯33,搅拌杯33的下方设有导磁盘371,主机10设有线圈盘11,线圈盘11设于导磁盘371的下方,并与导磁盘371相对设置。

请进一步参阅图4至图6、图9、及图10,在本实用新型食物料理机100的线圈盘11的一实施例中,线圈盘11包括支架110、设于支架110的线圈130、及设于支架110的磁条150;

所述磁条150包括磁体151,磁体151具有靠近线圈盘11中心的内磁端1511和远离线圈盘11中心的外磁端1513,外磁端1513沿线圈盘11周向延伸的周向宽度L1大于内磁端1511沿线圈盘11周向延伸的周向宽度L2。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食物料理机100中设置线圈盘11和与线圈盘11相对设置导磁盘371,可实现食物料理机100的电磁加热功能,完成对容纳于搅拌杯33中的食物进行加热处理过程。并且,这样的加热方式,热量利用充分,基本无散失,热启动非常快,热效率高达90%以上,可大大提高食物料理机100的加热效率。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外磁端1513的周向宽度L1设得大于内磁端1511的周向宽度L2,可在支架110体型大小不变的前提下,减弱各磁条150沿支架110圆周方向分布于支架110上时各相邻两磁条150内磁端1511之间的干涉,实现在支架110上分布更多磁条150的目的,这样,一方面增大了食物料理机100的线圈盘11的磁通密度,降低了漏磁的总量,强化了食物料理机100加热的均匀性;另一方面提高了食物料理机100的线圈盘11的Q值(感抗与其等效损耗电阻的比值),即其在减少线圈130的匝数后仍可达到所需要的电感量,从而优化了食物料理机100的线材损耗。

由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实现了对食物料理机100的损耗的优化与磁场的强化,极大程度地改善了食物料理机100电磁转换的能效,提升了食物料理机100的加热效率,进而提高了食物料理机100的综合性能,最终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优选地,磁体151从外磁端1513处以周向宽度逐渐减小的形式朝向内磁端1511延伸,这样,可使磁体151的形状比较规则、易于制造,且利于进一步减弱各磁条150沿支架110圆周方向分布于支架110上时各相邻两磁条150内磁端1511之间的干涉,进而利于在支架110上分布更多的磁条150。

优选地,磁体151呈梯形体状,其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并可有效实现使磁体151从外磁端1513处朝向内磁端1511延伸的过程中其周向宽度逐渐减小的效果。

更优选地,磁体151呈直角梯形体状(参图7)。具体地,磁体151沿食物料理机100的线圈盘11的周向具有反向设置的第一侧部1515和第二侧部1517,第一侧部1515与内磁端1511形成的夹角、第一侧部1515与外磁端1513形成的夹角都为直角,第二侧部1517与内磁端1511形成的夹角C为钝角、第二侧部1517与外磁端1513形成的夹角B为锐角。本实施例,将磁体151设为直角梯形体状,在实现了使磁体151从外磁端1513处朝向内磁端1511延伸的过程中其周向宽度逐渐减小效果的前提下,可利于进一步减弱各磁条150沿圆周方向分布于支架110上时各相邻两磁条150之间的干涉,进而利于在支架110上分布更多的磁条150,并简化了磁条150的结构,使得磁条150易于制造。

请进一步参阅图4、图5和图9所示,内磁端1511和/或外磁端1513上凸设有磁柱153。磁柱153的设置,可利于增加食物料理机100的线圈盘11的磁条150对磁力线的引导效果,从而利于提高磁力线分布的均匀性,进而利于提高线圈盘11、应用该线圈盘11的食物料理机100加热能量分布的均匀效果。

请再次参阅图4至图6,线圈盘11包括若干磁条150,线圈130设于支架110的顶部,各磁条150沿周向分布于支架110的底部,且各磁条150的内磁端1511都靠近支架110的中心设置,各磁条150的外磁端1513都远离支架110的中心设置。

本实施例,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磁条150,故在支架110体型大小和磁体151体积都不变的前提下,可减弱各磁条150沿圆周方向分布于支架110上各相邻磁条150内磁端1511之间的干涉,进而可在支架110上分布更多的磁条150,这样,一方面增大了食物料理机100的线圈盘11的磁通密度,降低了漏磁的总量,强化了食物料理机100加热的均匀性;另一方面提高了食物料理机100的线圈盘11的Q值,即其在减少线圈130的匝数后仍可达到所需要的电感量,从而优化了食物料理机100的线材损耗。

由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实现了对食物料理机100的损耗的优化与磁场的强化,极大程度地改善了食物料理机100电磁转换的能效,提升了食物料理机100的加热效率,进而提高了食物料理机100的综合性能,最终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具体地,请参阅图6和图7,磁体151具有从外磁端1513中心向内磁端1511中心延伸的中心磁线155,且各磁条150的中心磁线155都与支架110的中心轴线111互为异面直线,其中,异面直线是指两条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互为异面直线的两条直线既不平行也不相交。

本实施例将各磁体151的中心磁线155都设为与支架110的中心轴线111互为异面直线,可使得各中心磁线155都不会与支架110的中心轴线111相交,且各中心磁线155都不会与支架110的任一径向分割线(径向分割线沿支架110的直径方向经过支架110的中心)重合,即各磁条150沿支架110圆周方向是斜向摆放于支架110上的(各磁条150的中心磁线155的交点1551不是同一个点),各磁条150内磁端1511的中心点不是各磁条150上距离支架110中心最近的点,从而可在支架110体型大小不变的前提下,进一步减弱各磁条150沿支架110圆周方向分布于支架110上时各相邻两磁条150内磁端1511之间的干涉,进而利于在支架110上分布更多的磁条150,最终利于提升线圈盘11、应用该线圈盘11的食物料理机100的性能。

具体地,请参阅图6和图8,支架110上设有若干个沿周向分布以用于供磁体151卡入定位的安装槽170,各安装槽170都具有靠近支架110中心的内槽端171、远离支架110中心的外槽端173和从外槽端173向内槽端171延伸的中心槽线175,安装槽170的中心槽线175具体从外槽端173的中心朝向内槽端171的中心延伸,安装槽170的形状与磁体151的形状配合设置,各中心槽线175都与支架110的中心轴线111互为异面直线,这样,通过安装槽170的分布方式,可实现各磁体151在支架110上的斜置周向分布。

优选地,请参阅图4和图7,内槽端171和/或外槽端173沿支架110的轴向贯穿设有供磁柱153卡插的插孔177,插孔177的设置可根据磁条150上设置的磁柱153进行优化设置。

优选地,请参阅图4和图6,任意相邻两磁条150的中心磁线155都具有交点1551,各交点1551与支架110的中心轴线111之间都具有间距,即各相邻两磁条150中心磁线155的交点1551都不在支架110的中心轴线111上,这样,保证了各磁条150的中心磁线155都与支架110的中心轴线111互为异面直线,且各磁条150的中心磁线155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其在达到增大食物料理机100的线圈盘11磁通密度的前提下,可进一步降低支架110上各安装槽170的制造难度,并保证食物料理机100的线圈盘11的磁场分布的均匀性。

优选地,请参阅图6,任意相邻两磁条150的中心磁线155形成的夹角A都为锐角,对应地,任意相邻两安装槽170的中心槽线175形成的夹角也都对应为锐角。这样,利于在支架110上分布更多的磁条150。

具体地,各磁条150可沿顺时针倾斜方向斜置分布于支架110上,也可沿逆时针倾斜方向斜置分布于支架110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将磁条150内磁端1511的周向宽度L2设为小于外磁端1513的周向宽度L1,并使各磁条150呈斜角辐射分布于支架110上,此时,如果以支架110的中心画一个包含各磁条150之最靠近支架110中心的点的内圆,则各磁条150在该内圆上的点不是磁条150中心磁线155上的点,即各磁条150内磁端1511的中心点不是各磁条150上距离支架110中心最近的点,这样,在支架110体型大小不变的前提下,可减弱各磁条150沿支架110圆周方向分布于支架110上时各相邻磁条150内磁端1511之间的干涉,从而可在支架110上分布更多的磁条150,进而提高了线圈盘11、应用该线圈盘11的食物料理机100的性能。

线圈盘11大致为一圆盘状结构。

每匝线圈130的直径为1mm~5mm,优选为1.5mm~2mm,由此,可进一步提高食物料理机100的线圈盘11的电感量,从而可使得食物料理机100的热启动更加快速,并同时有效保证其电磁加热功能。

磁条150的长度为20mm~70mm、宽度为5mm~30mm、高度为10mm~40mm,优选地,磁条150的长度为45mm、宽度为13.5mm、高度为22mm。由此,可进一步实现在支架110上分布更多磁条150的目的,优化线圈盘11的磁场的高度和强度的分布,从而进一步增大食物料理机100的线圈盘11的磁通密度,降低其漏磁的总量,进而强化食物料理机100加热的均匀性。

请进一步参阅图2,主机10包括主机底座18、设于主机底座18上的外壳16、设于外壳16上的装饰件15、及设于外壳16上的固定架13。外壳16架设于主机底座18之上,以形成一容置腔(未标示),用于容纳电机161、电源板162、控制单元163、导风罩165等部件。外壳16的侧壁上固设有控制面板164,且控制面板164与控制单元163之间电连接,控制单元163与电机161之间电连接,以实现对食物料理机100的操控。容置腔中还容纳有部分电源线166,电源线166与电源板162之间电连接,电源板162与主机161等部件电连接,以实现对食物料理机100的电能供给。此外,电机161的转轴端部还固设有电机离合器167。

装饰件15中部形成有可供固定架13穿过的开口(未标示),固定架13穿过装饰件15的开口固定连接于外壳16,且固定架13与外壳16之间还设置有电机减震垫14。

固定架13中固设有线圈盘11和盖板12,且盖板12位于线圈盘11的上方。进一步地,固定架13的上端还盖合有主机减震垫19。

线圈盘11与电源板162电连接。

请进一步参阅图3,搅拌杯组件30还包括设于搅拌杯33上方的搅拌杯盖组件31、设于搅拌杯33下方的搅拌杯底座37、设于搅拌杯底座37下方的搅拌杯底座盖39、及部分容纳于搅拌杯33中的搅拌刀组件35,并且,搅拌杯底座37中固设有导磁盘371。此外,搅拌杯33与搅拌杯底座37之间还设置有搅拌杯密封圈373。

搅拌杯底座盖39可套设于固定架13,以完成定位,进而实现搅拌杯组件30与主机1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搅拌刀组件35包括搅拌刀351、刀座组件353、及刀轴离合器355。需要说明的是,离合器(未标示)包括电机离合器167和设于电机离合器167上方的刀轴离合器355,电机离合器167与刀轴离合器355相配合,以实现传动。

搅拌刀351进一步包括刀轴(未标示)和与刀轴固定连接的刀片(未标示),刀片容纳于搅拌杯33中。刀座组件353进一步包括刀座3531、套设于刀座3531的刀座密封圈3533、及与刀座3531下端固定连接的刀座固定件3539。此外,刀座3531中还设置有油封3535和轴承3537。油封3535和轴承3537套设于刀轴。

具体地,线圈盘11和导磁盘371的中部均开设有可供刀座3531设置、刀轴穿过的过孔(未标示),其中,刀座3531穿过导磁盘371的部分可与刀座固定件3539螺纹连接,从而将刀座组件353固设于导磁盘371。并且,刀座密封圈3533可对导磁盘371中部的过孔进行密封,以防止食物由该过孔漏出。进一步地,搅拌刀351的刀轴贯穿刀座3531、刀座3531中的油封3535和轴承3537后与刀轴离合器355固定连接。

相应地,盖板12中部、及主机减震垫19中部均开设有通孔(未标示),以供相关部件的设置及连接。具体地,当搅拌杯组件30架设于主机10时,搅拌刀351的刀轴穿过主机减震垫19、盖板12、及线圈盘11后,通过固定连接于其端部的刀轴离合器355与电机离合器167连接。进一步地,当电机161工作时,电机161转轴可带动固设于其端部的电机离合器167高速转动,刀轴离合器355由于与电机离合器167紧密契合而随之高速转动,从而使得与刀轴离合器355固定连接的刀轴亦高速转动,最终带动与刀轴固定连接的刀片高速转动,以实现对食物的处理过程。

此时,导磁盘371位于线圈盘11的上方,线圈盘11工作时所产生的高速变化的交变磁力线可通过导磁盘371,而使导磁盘371快速发热,从而对至于其中的食物进行加热。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食物料理机100中设置线圈盘11和与线圈盘11相对设置导磁盘371,可实现食物料理机100的电磁加热功能,以替代传统食物料理机100中所采用得发热管加热的方式,从而有效解决传统食物料理机100加热热量损失大、加热时间长、加热区域不均匀、散热效率差、易产生糊底、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进而提供一种加热区域均匀、加热效率高、散热效果好且安全可靠的食物料理机100。

此外,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外壳16上设置装饰件15,可使食物料理机100更加美观。电机161可通过刀轴离合器355与电机离合器167的紧密契合驱动刀轴与刀片转动,从而对食物进行搅拌。搅拌杯组件30及主机10中所设置的各减震垫,可有效减小电机161及搅拌刀351工作时所产生的振动,保护各部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进而保证食物料理机100优异的工作性能及安全可靠性。

另外,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为更进一步地优化食物料理机100的电磁加热功能,提高食物料理机100的加热均匀性及加热效率、降低其工作能耗,固定架13的高度可设定为大于0,小于等于40mm,优选为10mm~25mm,相应地,线圈盘11与离合器的垂直距离可设定为大于0,小于等于40mm,优选为5mm~10mm。

食物料理机100可为破壁料理机、搅拌机或豆浆机等。破壁料理机可集合榨汁机、豆浆机、冰激凌机、料理机、研磨机等产品功能,可瞬间击破食物细胞壁,释放植物生化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食物料理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食物料理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食物料理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物料理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物料理机.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1042432.X (22)申请日 2016.09.07 (73)专利权人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地址 528311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 三乐路19号 (72)发明人 曾祥和 徐建飞 陈炜杰 佘艳 柳维军 肖力 (74)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 理事务所 44287 代理人 胡海国 (51)Int.Cl. A47J 43/07(2006.01) A47J 43/046(2006.01) A47J 27/00(2006.01) A47J 31/。

2、00(2006.01) A47J 31/44(2006.01) A47J 19/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食物料理机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食物料理机, 该食物料 理机包括主机和设于主机上方的搅拌杯组件, 搅 拌杯组件包括搅拌杯和部分位于搅拌杯内的搅 拌刀组件, 主机内设有驱动搅拌刀组件的电机, 搅拌杯的下方设有导磁盘, 主机设有线圈盘, 线 圈盘设于导磁盘的下方, 并与导磁盘相对设置, 线圈盘包括支架、 设于所述支架的线圈、 及设于 所述支架的磁条, 所述磁条包括磁体, 所述磁体 具有靠近所述线圈盘中心的内磁端和远离所述 线圈盘中心的外磁端, 所述外磁端沿所述线。

3、圈盘 周向延伸的周向宽度大于所述内磁端沿所述线 圈盘周向延伸的周向宽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 案能够提高食物料理机的线圈盘的磁通密度、 降 低其漏磁总量, 从而使得食物料理机的加热均匀 性更好、 加热效率更高。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8页 附图10页 CN 206333820 U 2017.07.18 CN 206333820 U 1.一种食物料理机, 包括主机和设于所述主机上方的搅拌杯组件, 所述搅拌杯组件包 括搅拌杯和部分位于所述搅拌杯内的搅拌刀组件, 所述主机内设有驱动所述搅拌刀组件的 电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拌杯的下方设有导磁盘, 所述主机设有线圈盘, 所述线圈盘设于 所述导磁盘的。

4、下方, 并与所述导磁盘相对设置, 所述线圈盘包括支架、 设于所述支架的线 圈、 及设于所述支架的磁条, 所述磁条包括磁体, 所述磁体具有靠近所述线圈盘中心的内磁 端和远离所述线圈盘中心的外磁端, 所述外磁端沿所述线圈盘周向延伸的周向宽度大于所 述内磁端沿所述线圈盘周向延伸的周向宽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物料理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体从所述外磁端处以周向宽度 逐渐减小的形式朝向所述内磁端延伸。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食物料理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磁端和/或所述外磁端上凸 设有磁柱。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物料理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盘包括若干所述磁条, 所述 线圈设于所。

5、述支架的顶部, 各所述磁条沿周向分布于所述支架的底部, 且各所述磁条的所 述内磁端都靠近所述支架的中心设置, 各所述磁条的所述外磁端都远离所述支架的中心设 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食物料理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体具有从所述外磁端中心向所 述内磁端中心延伸的中心磁线, 且各所述磁条的所述中心磁线都与所述支架的中心轴线互 为异面直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食物料理机, 其特征在于, 任意相邻两所述磁条的所述中心磁线 都具有交点, 且各所述交点与所述支架的中心轴线之间都具有间距。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食物料理机, 其特征在于, 任意相邻两所述磁条的所述中心磁线 形成的夹角都为锐角。 8.。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物料理机, 其特征在于, 每匝线圈的直径为1mm5m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物料理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条的长度为20mm70mm, 宽度 为5mm30mm, 高度为10mm40mm。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物料理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机还包括主机底座、 设于所述 主机底座的外壳、 设于所述外壳的装饰件、 设于所述外壳的固定架、 及设于所述固定架的主 机减震垫。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食物料理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架的高度大于0, 小于等于 40mm。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333820 U 2 食物料理机 技术领域 0。

7、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食物料理机。 背景技术 0002 采用电磁加热的料理机中, 线圈盘由于其在加热方面优于传统加热管的众多优势 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青睐。 在食物料理机中, 利用线圈盘替代传统加热管以实现加热目的 的应用亦已逐渐增多。 但是, 被现有食物料理机所普遍使用的线圈盘均为若干磁条分别沿 支架的一径向设置的结构。 显然, 这样的结构设置, 导致了磁条的设置数量少, 进而导致了 食物料理机存在一系列的缺陷, 如: 磁通密度低, 漏磁总量高, 加热均匀性差, 加热效率低 等。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8、。 为此, 本实 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物料理机, 旨在于提高食物料理机的线圈盘的磁通密 度、 降低其漏磁总量, 从而使得食物料理机的加热均匀性更好、 加热效率更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食物料理机包括主机和设于所述主机上方的 搅拌杯组件, 所述搅拌杯组件包括搅拌杯和部分位于所述搅拌杯内的搅拌刀组件, 所述主 机内设有驱动所述搅拌刀组件的电机, 所述搅拌杯的下方设有导磁盘, 所述主机设有线圈 盘, 所述线圈盘设于所述导磁盘的下方, 并与所述导磁盘相对设置, 所述线圈盘包括支架、 设于所述支架的线圈、 及设于所述支架的磁条, 所述磁条包括磁体, 所述磁体具有靠近所。

9、述 线圈盘中心的内磁端和远离所述线圈盘中心的外磁端, 所述外磁端沿所述线圈盘周向延伸 的周向宽度大于所述内磁端沿所述线圈盘周向延伸的周向宽度。 0005 可选地, 所述磁体从所述外磁端处以周向宽度逐渐减小的形式朝向所述内磁端延 伸。 0006 可选地, 所述内磁端和/或所述外磁端上凸设有磁柱。 0007 可选地, 所述线圈盘包括若干所述磁条, 所述线圈设于所述支架的顶部, 各所述磁 条沿周向分布于所述支架的底部, 且各所述磁条的所述内磁端都靠近所述支架的中心设 置, 各所述磁条的所述外磁端都远离所述支架的中心设置。 0008 可选地, 所述磁体具有从所述外磁端中心向所述内磁端中心延伸的中心磁线。

10、, 且 各所述磁条的所述中心磁线都与所述支架的中心轴线互为异面直线。 0009 可选地, 任意相邻两所述磁条的所述中心磁线都具有交点, 且各所述交点与所述 支架的中心轴线之间都具有间距。 0010 可选地, 任意相邻两所述磁条的所述中心磁线形成的夹角都为锐角。 0011 可选地, 每匝线圈的直径为1mm5mm。 0012 可选地, 所述磁条的长度为20mm70mm, 宽度为5mm30mm, 高度为10mm40mm。 0013 可选地, 所述主机还包括主机底座、 设于所述主机底座的外壳、 设于所述外壳的装 说 明 书 1/8 页 3 CN 206333820 U 3 饰件、 设于所述外壳的固定架。

11、、 及设于所述固定架的主机减震垫。 0014 可选地, 所述固定架的高度大于0, 小于等于40mm。 0015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通过在食物料理机中设置线圈盘和与线圈盘相对设置导 磁盘, 可实现食物料理机的电磁加热功能, 完成对容纳于搅拌杯中的食物进行加热处理过 程。 并且, 这样的加热方式, 热量利用充分, 基本无散失, 热启动非常快, 热效率高达90以 上, 可大大提高食物料理机的加热效率。 0016 并且,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通过将外磁端的周向宽度设得大于内磁端的周向 宽度, 可在支架大小不变的前提下, 减弱各磁条沿支架圆周方向分布于支架上时, 每二相邻 的磁条的内磁端之间的。

12、干涉, 实现在支架上分布更多磁条的目的, 这样, 一方面增大了食物 料理机的线圈盘的磁通密度, 降低了漏磁的总量, 强化了食物料理机加热的均匀性; 另一方 面提高了食物料理机的线圈盘的Q值(感抗与其等效损耗电阻的比值), 即其在减少线圈的 匝数后仍可达到所需要的电感量, 从而优化了食物料理机的线材损耗。 0017 由此,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现了对食物料理机的损耗的优化与磁场的强化, 极大程度地改善了食物料理机电磁转换的能效, 提升了食物料理机的加热效率, 进而提高 了食物料理机的综合性能, 最终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0018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

13、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 图1为本实用新型食物料理机一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图1所示食物料理机的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0021 图3为图1所示食物料理机的另一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0022 图4为图1中线圈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 图5为图4中线圈盘的俯视平面示意图; 0024 图6为图4中线圈盘的仰视平面示意图; 0025 图7为图4中线圈盘。

14、的支架的俯视平面示意图; 0026 图8为图4中线圈盘的支架的仰视平面示意图; 0027 图9为图4中线圈盘的磁条分布示意图; 0028 图10为图4中线圈盘的磁条的磁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9 附图标号说明: 0030 标号名称标号名称 100食物料理机161电机 10主机162电源板 11线圈盘163控制单元 110支架164控制面板 111中心轴线165导风罩 说 明 书 2/8 页 4 CN 206333820 U 4 130线圈166电源线 150磁条167电机离合器 151磁体18主机底座 1511内磁端19主机减震垫 1513外磁端30搅拌杯组件 1515第一侧部31搅拌杯盖组件。

15、 1517第二侧部33搅拌杯 153磁柱35搅拌刀组件 155中心磁线351搅拌刀 1551交点353刀座组件 170安装槽3531刀座 171内槽端3533刀座密封圈 173外槽端3535油封 175中心槽线3537轴承 177插孔3539刀座固定件 12盖板355刀轴离合器 13固定架37搅拌杯底座 14电机减震垫371导磁盘 15装饰件373搅拌杯密封圈 16外壳39搅拌杯底座盖 003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 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 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

16、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 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 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3 需要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 下、 左、 右、 前、 后)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运动情况等, 如 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 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4 另外,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 “第一” 、“第二” 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 而不能理 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

17、征的数量。 由此, 限定有 “第 一” 、“第二” 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 个” 的含义是至少两个, 例如两个, 三个等, 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5 在本实用新型中,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术语 “连接” 、“固定” 等应做广义理 解, 例如,“固定” 可以是固定连接, 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或成一体; 可以是机械连接, 也可 以是电连接; 可以是直接相连, 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 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 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

18、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说 明 书 3/8 页 5 CN 206333820 U 5 0036 另外, 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 但是必须是以本领 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 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 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 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7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食物料理机。 0038 如图1至图3所示,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 食物料理机100包括主机10和设于主 机10上的搅拌杯组件30, 搅拌杯组件30包括搅拌杯33, 搅拌杯33的下方设有导磁盘371, 主 机10设有线圈盘11, 线圈盘11设于导磁盘。

19、371的下方, 并与导磁盘371相对设置。 0039 请进一步参阅图4至图6、 图9、 及图10, 在本实用新型食物料理机100的线圈盘11的 一实施例中, 线圈盘11包括支架110、 设于支架110的线圈130、 及设于支架110的磁条150; 0040 所述磁条150包括磁体151, 磁体151具有靠近线圈盘11中心的内磁端1511和远离 线圈盘11中心的外磁端1513, 外磁端1513沿线圈盘11周向延伸的周向宽度L1大于内磁端 1511沿线圈盘11周向延伸的周向宽度L2。 0041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通过在食物料理机100中设置线圈盘11和与线圈盘11相 对设置导磁盘371, 可。

20、实现食物料理机100的电磁加热功能, 完成对容纳于搅拌杯33中的食 物进行加热处理过程。 并且, 这样的加热方式, 热量利用充分, 基本无散失, 热启动非常快, 热效率高达90以上, 可大大提高食物料理机100的加热效率。 0042 并且,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通过将外磁端1513的周向宽度L1设得大于内磁端 1511的周向宽度L2, 可在支架110体型大小不变的前提下, 减弱各磁条150沿支架110圆周方 向分布于支架110上时各相邻两磁条150内磁端1511之间的干涉, 实现在支架110上分布更 多磁条150的目的, 这样, 一方面增大了食物料理机100的线圈盘11的磁通密度, 降低了。

21、漏磁 的总量, 强化了食物料理机100加热的均匀性; 另一方面提高了食物料理机100的线圈盘11 的Q值(感抗与其等效损耗电阻的比值), 即其在减少线圈130的匝数后仍可达到所需要的电 感量, 从而优化了食物料理机100的线材损耗。 0043 由此,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现了对食物料理机100的损耗的优化与磁场的强 化, 极大程度地改善了食物料理机100电磁转换的能效, 提升了食物料理机100的加热效率, 进而提高了食物料理机100的综合性能, 最终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0044 优选地, 磁体151从外磁端1513处以周向宽度逐渐减小的形式朝向内磁端1511延 伸, 这样, 可使磁。

22、体151的形状比较规则、 易于制造, 且利于进一步减弱各磁条150沿支架110 圆周方向分布于支架110上时各相邻两磁条150内磁端1511之间的干涉, 进而利于在支架 110上分布更多的磁条150。 0045 优选地, 磁体151呈梯形体状, 其结构简单、 易于制造, 并可有效实现使磁体151从 外磁端1513处朝向内磁端1511延伸的过程中其周向宽度逐渐减小的效果。 0046 更优选地, 磁体151呈直角梯形体状(参图7)。 具体地, 磁体151沿食物料理机100的 线圈盘11的周向具有反向设置的第一侧部1515和第二侧部1517, 第一侧部1515与内磁端 1511形成的夹角、 第一侧部。

23、1515与外磁端1513形成的夹角都为直角, 第二侧部1517与内磁 端1511形成的夹角C为钝角、 第二侧部1517与外磁端1513形成的夹角B为锐角。 本实施例, 将 磁体151设为直角梯形体状, 在实现了使磁体151从外磁端1513处朝向内磁端1511延伸的过 程中其周向宽度逐渐减小效果的前提下, 可利于进一步减弱各磁条150沿圆周方向分布于 支架110上时各相邻两磁条150之间的干涉, 进而利于在支架110上分布更多的磁条150, 并 说 明 书 4/8 页 6 CN 206333820 U 6 简化了磁条150的结构, 使得磁条150易于制造。 0047 请进一步参阅图4、 图5和图。

24、9所示, 内磁端1511和/或外磁端1513上凸设有磁柱 153。 磁柱153的设置, 可利于增加食物料理机100的线圈盘11的磁条150对磁力线的引导效 果, 从而利于提高磁力线分布的均匀性, 进而利于提高线圈盘11、 应用该线圈盘11的食物料 理机100加热能量分布的均匀效果。 0048 请再次参阅图4至图6, 线圈盘11包括若干磁条150, 线圈130设于支架110的顶部, 各磁条150沿周向分布于支架110的底部, 且各磁条150的内磁端1511都靠近支架110的中心 设置, 各磁条150的外磁端1513都远离支架110的中心设置。 0049 本实施例,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磁条150, 。

25、故在支架110体型大小和磁体151体积都不 变的前提下, 可减弱各磁条150沿圆周方向分布于支架110上各相邻磁条150内磁端1511之 间的干涉, 进而可在支架110上分布更多的磁条150, 这样, 一方面增大了食物料理机100的 线圈盘11的磁通密度, 降低了漏磁的总量, 强化了食物料理机100加热的均匀性; 另一方面 提高了食物料理机100的线圈盘11的Q值, 即其在减少线圈130的匝数后仍可达到所需要的 电感量, 从而优化了食物料理机100的线材损耗。 0050 由此,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现了对食物料理机100的损耗的优化与磁场的强 化, 极大程度地改善了食物料理机100电磁转。

26、换的能效, 提升了食物料理机100的加热效率, 进而提高了食物料理机100的综合性能, 最终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0051 具体地, 请参阅图6和图7, 磁体151具有从外磁端1513中心向内磁端1511中心延伸 的中心磁线155, 且各磁条150的中心磁线155都与支架110的中心轴线111互为异面直线, 其 中, 异面直线是指两条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 互为异面直线的两条直线既不平行也 不相交。 0052 本实施例将各磁体151的中心磁线155都设为与支架110的中心轴线111互为异面 直线, 可使得各中心磁线155都不会与支架110的中心轴线111相交, 且各中心磁线155都不 。

27、会与支架110的任一径向分割线(径向分割线沿支架110的直径方向经过支架110的中心)重 合, 即各磁条150沿支架110圆周方向是斜向摆放于支架110上的(各磁条150的中心磁线155 的交点1551不是同一个点), 各磁条150内磁端1511的中心点不是各磁条150上距离支架110 中心最近的点, 从而可在支架110体型大小不变的前提下, 进一步减弱各磁条150沿支架110 圆周方向分布于支架110上时各相邻两磁条150内磁端1511之间的干涉, 进而利于在支架 110上分布更多的磁条150, 最终利于提升线圈盘11、 应用该线圈盘11的食物料理机100的性 能。 0053 具体地, 请参。

28、阅图6和图8, 支架110上设有若干个沿周向分布以用于供磁体151卡 入定位的安装槽170, 各安装槽170都具有靠近支架110中心的内槽端171、 远离支架110中心 的外槽端173和从外槽端173向内槽端171延伸的中心槽线175, 安装槽170的中心槽线175具 体从外槽端173的中心朝向内槽端171的中心延伸, 安装槽170的形状与磁体151的形状配合 设置, 各中心槽线175都与支架110的中心轴线111互为异面直线, 这样, 通过安装槽170的分 布方式, 可实现各磁体151在支架110上的斜置周向分布。 0054 优选地, 请参阅图4和图7, 内槽端171和/或外槽端173沿支架。

29、110的轴向贯穿设有 供磁柱153卡插的插孔177, 插孔177的设置可根据磁条150上设置的磁柱153进行优化设置。 0055 优选地, 请参阅图4和图6, 任意相邻两磁条150的中心磁线155都具有交点1551, 各 说 明 书 5/8 页 7 CN 206333820 U 7 交点1551与支架110的中心轴线111之间都具有间距, 即各相邻两磁条150中心磁线155的交 点1551都不在支架110的中心轴线111上, 这样, 保证了各磁条150的中心磁线155都与支架 110的中心轴线111互为异面直线, 且各磁条150的中心磁线155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其在达 到增大食物料理机100。

30、的线圈盘11磁通密度的前提下, 可进一步降低支架110上各安装槽 170的制造难度, 并保证食物料理机100的线圈盘11的磁场分布的均匀性。 0056 优选地, 请参阅图6, 任意相邻两磁条150的中心磁线155形成的夹角A都为锐角, 对 应地, 任意相邻两安装槽170的中心槽线175形成的夹角也都对应为锐角。 这样, 利于在支架 110上分布更多的磁条150。 0057 具体地, 各磁条150可沿顺时针倾斜方向斜置分布于支架110上, 也可沿逆时针倾 斜方向斜置分布于支架110上。 0058 需要说明的是, 本实施例将磁条150内磁端1511的周向宽度L2设为小于外磁端 1513的周向宽度L。

31、1, 并使各磁条150呈斜角辐射分布于支架110上, 此时, 如果以支架110的 中心画一个包含各磁条150之最靠近支架110中心的点的内圆, 则各磁条150在该内圆上的 点不是磁条150中心磁线155上的点, 即各磁条150内磁端1511的中心点不是各磁条150上距 离支架110中心最近的点, 这样, 在支架110体型大小不变的前提下, 可减弱各磁条150沿支 架110圆周方向分布于支架110上时各相邻磁条150内磁端1511之间的干涉, 从而可在支架 110上分布更多的磁条150, 进而提高了线圈盘11、 应用该线圈盘11的食物料理机100的性 能。 0059 线圈盘11大致为一圆盘状结构。

32、。 0060 每匝线圈130的直径为1mm5mm, 优选为1.5mm2mm, 由此, 可进一步提高食物料 理机100的线圈盘11的电感量, 从而可使得食物料理机100的热启动更加快速, 并同时有效 保证其电磁加热功能。 0061 磁条150的长度为20mm70mm、 宽度为5mm30mm、 高度为10mm40mm, 优选地, 磁 条150的长度为45mm、 宽度为13.5mm、 高度为22mm。 由此, 可进一步实现在支架110上分布更 多磁条150的目的, 优化线圈盘11的磁场的高度和强度的分布, 从而进一步增大食物料理机 100的线圈盘11的磁通密度, 降低其漏磁的总量, 进而强化食物料理。

33、机100加热的均匀性。 0062 请进一步参阅图2, 主机10包括主机底座18、 设于主机底座18上的外壳16、 设于外 壳16上的装饰件15、 及设于外壳16上的固定架13。 外壳16架设于主机底座18之上, 以形成一 容置腔(未标示), 用于容纳电机161、 电源板162、 控制单元163、 导风罩165等部件。 外壳16的 侧壁上固设有控制面板164, 且控制面板164与控制单元163之间电连接, 控制单元163与电 机161之间电连接, 以实现对食物料理机100的操控。 容置腔中还容纳有部分电源线166, 电 源线166与电源板162之间电连接, 电源板162与主机161等部件电连接,。

34、 以实现对食物料理 机100的电能供给。 此外, 电机161的转轴端部还固设有电机离合器167。 0063 装饰件15中部形成有可供固定架13穿过的开口(未标示), 固定架13穿过装饰件15 的开口固定连接于外壳16, 且固定架13与外壳16之间还设置有电机减震垫14。 0064 固定架13中固设有线圈盘11和盖板12, 且盖板12位于线圈盘11的上方。 进一步地, 固定架13的上端还盖合有主机减震垫19。 0065 线圈盘11与电源板162电连接。 0066 请进一步参阅图3, 搅拌杯组件30还包括设于搅拌杯33上方的搅拌杯盖组件31、 设 说 明 书 6/8 页 8 CN 20633382。

35、0 U 8 于搅拌杯33下方的搅拌杯底座37、 设于搅拌杯底座37下方的搅拌杯底座盖39、 及部分容纳 于搅拌杯33中的搅拌刀组件35, 并且, 搅拌杯底座37中固设有导磁盘371。 此外, 搅拌杯33与 搅拌杯底座37之间还设置有搅拌杯密封圈373。 0067 搅拌杯底座盖39可套设于固定架13, 以完成定位, 进而实现搅拌杯组件30与主机 1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0068 搅拌刀组件35包括搅拌刀351、 刀座组件353、 及刀轴离合器355。 需要说明的是, 离 合器(未标示)包括电机离合器167和设于电机离合器167上方的刀轴离合器355, 电机离合 器167与刀轴离合器355相配合,。

36、 以实现传动。 0069 搅拌刀351进一步包括刀轴(未标示)和与刀轴固定连接的刀片(未标示), 刀片容 纳于搅拌杯33中。 刀座组件353进一步包括刀座3531、 套设于刀座3531的刀座密封圈3533、 及与刀座3531下端固定连接的刀座固定件3539。 此外, 刀座3531中还设置有油封3535和轴 承3537。 油封3535和轴承3537套设于刀轴。 0070 具体地, 线圈盘11和导磁盘371的中部均开设有可供刀座3531设置、 刀轴穿过的过 孔(未标示), 其中, 刀座3531穿过导磁盘371的部分可与刀座固定件3539螺纹连接, 从而将 刀座组件353固设于导磁盘371。 并且,。

37、 刀座密封圈3533可对导磁盘371中部的过孔进行密 封, 以防止食物由该过孔漏出。 进一步地, 搅拌刀351的刀轴贯穿刀座3531、 刀座3531中的油 封3535和轴承3537后与刀轴离合器355固定连接。 0071 相应地, 盖板12中部、 及主机减震垫19中部均开设有通孔(未标示), 以供相关部件 的设置及连接。 具体地, 当搅拌杯组件30架设于主机10时, 搅拌刀351的刀轴穿过主机减震 垫19、 盖板12、 及线圈盘11后, 通过固定连接于其端部的刀轴离合器355与电机离合器167连 接。 进一步地, 当电机161工作时, 电机161转轴可带动固设于其端部的电机离合器167高速 转。

38、动, 刀轴离合器355由于与电机离合器167紧密契合而随之高速转动, 从而使得与刀轴离 合器355固定连接的刀轴亦高速转动, 最终带动与刀轴固定连接的刀片高速转动, 以实现对 食物的处理过程。 0072 此时, 导磁盘371位于线圈盘11的上方, 线圈盘11工作时所产生的高速变化的交变 磁力线可通过导磁盘371, 而使导磁盘371快速发热, 从而对至于其中的食物进行加热。 0073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通过在食物料理机100中设置线圈盘11和与线圈盘11相 对设置导磁盘371, 可实现食物料理机100的电磁加热功能, 以替代传统食物料理机100中所 采用得发热管加热的方式, 从而有效解决传。

39、统食物料理机100加热热量损失大、 加热时间 长、 加热区域不均匀、 散热效率差、 易产生糊底、 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 进而提供一种加热区 域均匀、 加热效率高、 散热效果好且安全可靠的食物料理机100。 0074 此外,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外壳16上设置装饰件15, 可使食物料理机100更 加美观。 电机161可通过刀轴离合器355与电机离合器167的紧密契合驱动刀轴与刀片转动, 从而对食物进行搅拌。 搅拌杯组件30及主机10中所设置的各减震垫, 可有效减小电机161及 搅拌刀351工作时所产生的振动, 保护各部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进而保证食物料理机100 优异的工作性能及安全可靠性。

40、。 0075 另外,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 为更进一步地优化食物料理机100的电磁加热功能, 提 高食物料理机100的加热均匀性及加热效率、 降低其工作能耗, 固定架13的高度可设定为大 于0, 小于等于40mm, 优选为10mm25mm, 相应地, 线圈盘11与离合器的垂直距离可设定为大 说 明 书 7/8 页 9 CN 206333820 U 9 于0, 小于等于40mm, 优选为5mm10mm。 0076 食物料理机100可为破壁料理机、 搅拌机或豆浆机等。 破壁料理机可集合榨汁机、 豆浆机、 冰激凌机、 料理机、 研磨机等产品功能, 可瞬间击破食物细胞壁, 释放植物生化素。 0077 以。

41、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 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 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 换, 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 8/8 页 10 CN 206333820 U 10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10 页 11 CN 206333820 U 1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10 页 12 CN 206333820 U 1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10 页 13 CN 206333820 U 1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4/10 页 14 CN 206333820 U 14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5/10 页 15 CN 206333820 U 15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6/10 页 16 CN 206333820 U 16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 7/10 页 17 CN 206333820 U 17 图8 说 明 书 附 图 8/10 页 18 CN 206333820 U 18 图9 说 明 书 附 图 9/10 页 19 CN 206333820 U 19 图10 说 明 书 附 图 10/10 页 20 CN 206333820 U 2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