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车辆用电缆.pdf

上传人:r7 文档编号:787112 上传时间:2018-03-1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68.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603912.X

申请日:

2010.12.24

公开号:

CN102005258A

公开日:

2011.04.0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B 7/04申请日:20101224|||公开

IPC分类号:

H01B7/04; H01B7/02; H01B7/17; H01B1/02; H01B5/08

主分类号:

H01B7/04

申请人:

湖南华菱线缆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肖罡; 刘支平; 张公卓; 丁炳湘; 杨蓓

地址:

411104 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建设南路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湘潭市汇智专利事务所 43108

代理人:

宋长珠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用电缆,它采用依次由导体、绝缘层和护层组成,其绝缘层包括耐温绝缘层、加强绝缘层和粘接绝缘层,护层包括内护层和外护层的技术方案;它克服了现有电缆功能无法满足执行特殊任务所用车辆的配置要求且结构和使用寿命均较差等缺陷;它适合作各种混合动力工程设备,运输车辆、新能源混合动力车以及执行特殊任务所用车辆的电能和信号传输;也可用于舰船、冶炼、发电、石油开采、航空航天等高温或特殊环境下电气设备的电能和信号传输。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用电缆,其特征在于它依次由导体(1)、绝缘层(2)和护层(3)组成,其绝缘层(2)包括耐温绝缘层(21)、加强绝缘层(22)和粘接绝缘层(23),护层(3)包括内护层(31)和外护层(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1)为镀金属软铜导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1)为非镀金属软铜导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耐温绝缘层(21)为挤包厚度0.35~2.50mm的硅橡胶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绝缘层(22)为单丝直径5.50~8.00μm,股数2~10股,单丝断裂强度≥20N,编织密度≥70%的玻璃纤维丝编织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绝缘层(23)为涂覆厚度0.05~0.2mm的漆膜层。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护层(31)为挤包厚度0.30~3.00mm的聚氨酯层。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层(32)为单丝直径0.10~0.25mm,编织密度≥65%的非磁性金属丝编织层。

说明书

混合动力车辆用电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用电缆,尤其是一种耐高、低温的混合动力车辆用软电缆。

背景技术

国家科技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用于抢险救灾、防爆、防火、防灾害等执行特殊任务的各类混合动力车辆和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增大,车辆内各种配置和车载装备要求严、精、高,特别是执行特殊任务的车辆所配用的电缆要求电源传输和信号传输的安全性、稳定性要好,功能要多,配置的综合指标要求要高。

现用于车辆的电源传输及信号电缆电线的结构为铜导体外包覆PVC或交联聚乙烯或聚氯乙烯-丁腈复合物作绝缘层及护套层,它无法满足各类执行特殊任务所用混合动力车辆对电缆的耐高、低温环境,耐磨、耐油及抗阻燃等性能要求。由PVC或聚氯乙烯-丁腈复合物绝缘材料制成的电线电缆产品长期使用温度仅在-20~1050C之间且易于老化,使用中因产品老化导致所用材料容易产生有害气体,如二恶英、氯化氢,不能满足环保要求;用交联聚乙烯作电缆的绝缘层及护套层,其使用温度在-40~1250C之间,这种电缆在所用材料挤出成型后再进行交联,该交联过程是在常压环境下进行,材料内部易产生气泡,或辐照时材料内部剩余电荷易影响产品电性能;两类绝缘材料在低温-400C时的曲绕性能或高温1300C时热老化性能较差,其化学稳定性能、耐磨性能一般;铜导体在常温即可氧化,在高温或特殊环境下的氧化速度更快,随着氧化加深,铜导体的导电性能明显下降,导体电阻增大,导体发热将加速绝缘材料老化,从而降低电缆使用寿命,特别是在振动环境容易发生绝缘击穿;而硅橡胶因其抗拉、抗撕裂、抗挤压性能较差,在敷设、移动、振动环境中易出破损、皱褶,其优异的耐高低温、电绝缘性能难以在特殊环境下得到发挥。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具有良好的耐高、低温,耐油,耐候,耐磨性能,又具有良好的防磁,抗冲击,抗撕裂和屏蔽性能,而且结构紧凑、设计合理,使用可靠,还无需投入新的生产设备且生产工艺过程改善,操作容易,维护方便,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完全适合执行特殊任务之用的混合动力车辆用电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用电缆,它依次由导体、绝缘层和护层组成,其绝缘层包括耐温绝缘层、加强绝缘层和粘接绝缘层,护层包括内护层和外护层。

为了实现结构、效果优化,其进一步的措施是。

所述导体为镀金属软铜导体。

所述导体为非镀金属软铜导体。

所述耐温绝缘层为挤包厚度0.35~2.50mm的硅橡胶层。

所述加强绝缘层为单丝直径5.50~8.00μm,股数2~10股,单丝断裂强度≥20N,编织密度≥70%的玻璃纤维丝编织层。

所述粘接绝缘层为涂覆厚度0.05~0.2mm的漆膜层。

所述内护层为挤包厚度0.30~3.00mm的聚氨酯层。

所述外护层为单丝直径0.10~0.25mm,编织密度≥65%的非磁性金属丝编织层。

本发明采用依次由导体、绝缘层和护层组成,其绝缘层包括耐温绝缘层、加强绝缘层和粘接绝缘层,护层包括内护层和外护层的技术方案,它克服了现有电缆功能无法满足执行特殊任务所用车辆的配置要求且结构和使用寿命均较差等缺陷。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

(Ⅰ)本发明采用多层内、外保护与薄壁设计结合,辅以编织加强、绝缘层漆膜粘接等技术措施,其结构紧凑,工艺简易,无需投入高新生产设备且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满足了混合动力车辆执行特殊任务时的高配置要求;

(Ⅱ)本发明采用多根镀金属软铜单线或非镀金属软铜单线复绞而成软导体结构,挤包层采用拉断伸长率≥200%且柔软的材料和薄壁设计,结构合理、科学,电缆外径小,重量轻,柔软性好,最小弯曲半径为电缆外径的4倍,安装敷设方便;

(Ⅲ)本发明采用有镀金属层的软铜导体,单丝直径≤0.5mm,在特殊使用环境下能有效地防止软铜导体的氧化,提高软铜导体的焊接性能,增强电缆与电器装备连接的防振能力;

(Ⅳ)本发明采用编织加强,其整体防震、抗拉、抗挤压能力强;

(Ⅴ)本发明采用0.35~2.50mm的硅橡胶绝缘层,挤包交联一次成型,长期使用温度为-60~+1800C,耐高、低温性能好,电绝缘性能优异;

(Ⅵ)本发明采用单丝直径5.50~8.00μm,股数2~10股,单丝断裂强度≥20N,编织密度≥70%的玻璃纤维丝编织加强层,长期使用温度范围比硅橡胶绝缘更广;

(Ⅶ)本发明采用漆膜将硅橡胶绝缘层与无碱玻璃纤维丝编织加强绝缘层有效的粘合在一起,长期使用温度与硅橡胶绝缘层相匹配,漆膜厚度0.05~0.2mm,结构紧凑,有效弥补了硅橡胶抗挤压、抗撕强度差的弱点,并对内护薄壁层的挤包提供了有利的基础;

(Ⅷ)本发明采用0.30~3.00mm的聚氨酯做内护层,聚氨脂可以是热塑挤包型的,也可以是挤包交联一次完成的,长期使用温度为-60~+1500C,耐油、耐磨、抗撕裂性能高;

(Ⅸ)本发明不含卤族元素,低烟、阻燃、防水、防腐、环保,电缆燃烧时不会产生毒素和大的烟雾,不会形成二次灾害;

(Ⅹ)本发明采用单丝直径0.10~0.25mm,编织密度≥65%的非磁性金属丝编织外护层,其抗拉、抗冲击、耐磨、防虫虰鼠咬及屏蔽性能均较好;

(Ⅺ)本发明适应温度-60~1500C、耐1kV电压,经高、低温老化及低温弯曲试验后的击穿电压试验余量大。

本发明适合作各种混合动力工程设备,运输车辆、新能源混合动力车以及执行特殊任务所用车辆的电能和信号传输;也可用于舰船、冶炼、发电、石油开采、航空航天等高温或特殊环境下电气设备的电能和信号传输。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混合动力车辆用电缆的主视图。

图中:1、导体,2、绝缘层,21、耐温绝缘层,22、加强绝缘层,23、粘接绝缘层,3、护层,31、内护层,32、外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由附图所示,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用电缆,它依次由镀金属软铜导体1或非镀金属软铜导体1,由耐温绝缘层21、加强绝缘层22和粘接绝缘层23组成的绝缘层2,由内护层31和外护层32组成的护层3构成。

为了使电缆达到方便使用和具有柔软、防氧化、防振和易于焊接等综合性能并能适合混合动力车辆的配置要求,镀金属的软铜导体1采用单丝直径≤0.5mm的镀锡软铜单线复绞而成镀金属软铜导体1;镀金属层也可以是镀银,但成本相应增加;对无特殊配置要求即选用非镀金属软铜导体1,达到减少成本。

为了使电缆达到方便使用和具有优良的电绝缘性能且柔软、耐高、低温等综合性能并能适合混合动力车辆的配置要求,耐温绝缘层21采用挤包厚度0.35~2.50mm的硅橡胶制成硅橡胶层。

为了使电缆达到方便使用和提高绝缘层强度并能适合混合动力车辆的配置要求,加强绝缘层22采用单丝直径为5.50~8.00μm,股数为2~10股,单丝断裂强度≥20N,编织密度≥70%的无碱玻璃纤维丝制成无碱玻璃纤维丝编织加强层。

为了使电缆达到方便使用和结构紧凑,便于内护层的挤包加工要求,粘接绝缘层23采用涂覆漆膜厚度0.05~0.2mm的有机硅漆膜制成有机硅漆膜层。

为了使电缆达到方便使用和具有柔软、耐油及耐侯等综合性能并能适合混合动力车辆的配置要求,内护层31采用挤包厚度0.30~3.00mm的聚氨酯制成聚氨酯层,它可以是热塑性挤包型,也可是挤包交联一次成型。

为了使电缆达到方便使用和具有良好的防磁,耐磨,抗冲击性能和防虫虰鼠咬对电缆的损害,外护层32采用单丝直径0.10~0.25mm,编织密度为≥65%的不锈钢丝编织制成非磁性金属丝编织层。

参见附图,本实施例中,混合动力车辆用电缆包括依次由导体1、绝缘层2、护层3组成,其中,导体1采用单丝直径0.45mm的镀锡软铜单线复绞而成;绝缘层2中的耐温绝缘层21采用耐高、低温硅橡胶组合物挤包硫化一次成型工艺制成,其硅橡胶挤包厚度为2.00mm;加强绝缘层22是在耐温绝缘层21上编织无碱玻璃纤维丝编织物,无碱玻璃纤维丝单丝直径6.0μm,股数8股,单丝断裂强度25N,编织密度为80%;粘接绝缘层23是在加强绝缘层22上涂抹的有机硅漆膜,漆膜层厚0.15mm;内护层31采用匹配的聚氨酯挤包而成,挤包厚度1.5mm;外护层32采用不锈钢编织丝编织而成,编织丝单丝直径0.20mm,编织密度为75%。

混合动力车辆用电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混合动力车辆用电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混合动力车辆用电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混合动力车辆用电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合动力车辆用电缆.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05258A43申请公布日20110406CN102005258ACN102005258A21申请号201010603912X22申请日20101224H01B7/04200601H01B7/02200601H01B7/17200601H01B1/02200601H01B5/0820060171申请人湖南华菱线缆股份有限公司地址411104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建设南路1号72发明人肖罡刘支平张公卓丁炳湘杨蓓74专利代理机构湘潭市汇智专利事务所43108代理人宋长珠54发明名称混合动力车辆用电缆57摘要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用电缆,它采用依次由导体、绝缘层和护层组成,其绝缘层包。

2、括耐温绝缘层、加强绝缘层和粘接绝缘层,护层包括内护层和外护层的技术方案;它克服了现有电缆功能无法满足执行特殊任务所用车辆的配置要求且结构和使用寿命均较差等缺陷;它适合作各种混合动力工程设备,运输车辆、新能源混合动力车以及执行特殊任务所用车辆的电能和信号传输;也可用于舰船、冶炼、发电、石油开采、航空航天等高温或特殊环境下电气设备的电能和信号传输。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CN102005271A1/1页21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用电缆,其特征在于它依次由导体1、绝缘层2和护层3组成,其绝缘层2包括耐温绝缘层21、加强绝缘层22和粘接绝。

3、缘层23,护层3包括内护层31和外护层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1为镀金属软铜导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1为非镀金属软铜导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耐温绝缘层21为挤包厚度035250MM的硅橡胶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绝缘层22为单丝直径550800M,股数210股,单丝断裂强度20N,编织密度70的玻璃纤维丝编织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绝缘层23为涂覆厚度00502MM的漆膜层。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4、的混合动力车辆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护层31为挤包厚度030300MM的聚氨酯层。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层32为单丝直径010025MM,编织密度65的非磁性金属丝编织层。权利要求书CN102005258ACN102005271A1/3页3混合动力车辆用电缆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用电缆,尤其是一种耐高、低温的混合动力车辆用软电缆。背景技术0002国家科技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用于抢险救灾、防爆、防火、防灾害等执行特殊任务的各类混合动力车辆和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增大,车辆内各种配置和车载装备要求严、精、高,特别是执行特殊任务的车辆所配用的电缆。

5、要求电源传输和信号传输的安全性、稳定性要好,功能要多,配置的综合指标要求要高。0003现用于车辆的电源传输及信号电缆电线的结构为铜导体外包覆PVC或交联聚乙烯或聚氯乙烯丁腈复合物作绝缘层及护套层,它无法满足各类执行特殊任务所用混合动力车辆对电缆的耐高、低温环境,耐磨、耐油及抗阻燃等性能要求。由PVC或聚氯乙烯丁腈复合物绝缘材料制成的电线电缆产品长期使用温度仅在201050C之间且易于老化,使用中因产品老化导致所用材料容易产生有害气体,如二恶英、氯化氢,不能满足环保要求;用交联聚乙烯作电缆的绝缘层及护套层,其使用温度在401250C之间,这种电缆在所用材料挤出成型后再进行交联,该交联过程是在常压。

6、环境下进行,材料内部易产生气泡,或辐照时材料内部剩余电荷易影响产品电性能;两类绝缘材料在低温400C时的曲绕性能或高温1300C时热老化性能较差,其化学稳定性能、耐磨性能一般;铜导体在常温即可氧化,在高温或特殊环境下的氧化速度更快,随着氧化加深,铜导体的导电性能明显下降,导体电阻增大,导体发热将加速绝缘材料老化,从而降低电缆使用寿命,特别是在振动环境容易发生绝缘击穿;而硅橡胶因其抗拉、抗撕裂、抗挤压性能较差,在敷设、移动、振动环境中易出破损、皱褶,其优异的耐高低温、电绝缘性能难以在特殊环境下得到发挥。发明内容0004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具有良好的耐高、低温,耐油,耐候,耐磨。

7、性能,又具有良好的防磁,抗冲击,抗撕裂和屏蔽性能,而且结构紧凑、设计合理,使用可靠,还无需投入新的生产设备且生产工艺过程改善,操作容易,维护方便,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完全适合执行特殊任务之用的混合动力车辆用电缆。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用电缆,它依次由导体、绝缘层和护层组成,其绝缘层包括耐温绝缘层、加强绝缘层和粘接绝缘层,护层包括内护层和外护层。0006为了实现结构、效果优化,其进一步的措施是。0007所述导体为镀金属软铜导体。0008所述导体为非镀金属软铜导体。0009所述耐温绝缘层为挤包厚度035250MM的硅橡胶层。0010所述加强绝缘层为单丝直径550800M,股。

8、数210股,单丝断裂强度20N,编织密度70的玻璃纤维丝编织层。说明书CN102005258ACN102005271A2/3页40011所述粘接绝缘层为涂覆厚度00502MM的漆膜层。0012所述内护层为挤包厚度030300MM的聚氨酯层。0013所述外护层为单丝直径010025MM,编织密度65的非磁性金属丝编织层。0014本发明采用依次由导体、绝缘层和护层组成,其绝缘层包括耐温绝缘层、加强绝缘层和粘接绝缘层,护层包括内护层和外护层的技术方案,它克服了现有电缆功能无法满足执行特殊任务所用车辆的配置要求且结构和使用寿命均较差等缺陷。0015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多层内。

9、、外保护与薄壁设计结合,辅以编织加强、绝缘层漆膜粘接等技术措施,其结构紧凑,工艺简易,无需投入高新生产设备且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满足了混合动力车辆执行特殊任务时的高配置要求;()本发明采用多根镀金属软铜单线或非镀金属软铜单线复绞而成软导体结构,挤包层采用拉断伸长率200且柔软的材料和薄壁设计,结构合理、科学,电缆外径小,重量轻,柔软性好,最小弯曲半径为电缆外径的4倍,安装敷设方便;()本发明采用有镀金属层的软铜导体,单丝直径05MM,在特殊使用环境下能有效地防止软铜导体的氧化,提高软铜导体的焊接性能,增强电缆与电器装备连接的防振能力;()本发明采用编织加强,其整体防震、抗拉、抗挤压能力强;。

10、()本发明采用035250MM的硅橡胶绝缘层,挤包交联一次成型,长期使用温度为601800C,耐高、低温性能好,电绝缘性能优异;()本发明采用单丝直径550800M,股数210股,单丝断裂强度20N,编织密度70的玻璃纤维丝编织加强层,长期使用温度范围比硅橡胶绝缘更广;()本发明采用漆膜将硅橡胶绝缘层与无碱玻璃纤维丝编织加强绝缘层有效的粘合在一起,长期使用温度与硅橡胶绝缘层相匹配,漆膜厚度00502MM,结构紧凑,有效弥补了硅橡胶抗挤压、抗撕强度差的弱点,并对内护薄壁层的挤包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本发明采用030300MM的聚氨酯做内护层,聚氨脂可以是热塑挤包型的,也可以是挤包交联一次完成的,。

11、长期使用温度为601500C,耐油、耐磨、抗撕裂性能高;()本发明不含卤族元素,低烟、阻燃、防水、防腐、环保,电缆燃烧时不会产生毒素和大的烟雾,不会形成二次灾害;()本发明采用单丝直径010025MM,编织密度65的非磁性金属丝编织外护层,其抗拉、抗冲击、耐磨、防虫虰鼠咬及屏蔽性能均较好;()本发明适应温度601500C、耐1KV电压,经高、低温老化及低温弯曲试验后的击穿电压试验余量大。0016本发明适合作各种混合动力工程设备,运输车辆、新能源混合动力车以及执行特殊任务所用车辆的电能和信号传输;也可用于舰船、冶炼、发电、石油开采、航空航天等高温或特殊环境下电气设备的电能和信号传输。0017下面。

12、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0018图1为本发明混合动力车辆用电缆的主视图。说明书CN102005258ACN102005271A3/3页50019图中1、导体,2、绝缘层,21、耐温绝缘层,22、加强绝缘层,23、粘接绝缘层,3、护层,31、内护层,32、外护层。具体实施方式0020由附图所示,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用电缆,它依次由镀金属软铜导体1或非镀金属软铜导体1,由耐温绝缘层21、加强绝缘层22和粘接绝缘层23组成的绝缘层2,由内护层31和外护层32组成的护层3构成。0021为了使电缆达到方便使用和具有柔软、防氧化、防振和易于焊接等综合性能并能适合混合动力车辆的配置要求。

13、,镀金属的软铜导体1采用单丝直径05MM的镀锡软铜单线复绞而成镀金属软铜导体1;镀金属层也可以是镀银,但成本相应增加;对无特殊配置要求即选用非镀金属软铜导体1,达到减少成本。0022为了使电缆达到方便使用和具有优良的电绝缘性能且柔软、耐高、低温等综合性能并能适合混合动力车辆的配置要求,耐温绝缘层21采用挤包厚度035250MM的硅橡胶制成硅橡胶层。0023为了使电缆达到方便使用和提高绝缘层强度并能适合混合动力车辆的配置要求,加强绝缘层22采用单丝直径为550800M,股数为210股,单丝断裂强度20N,编织密度70的无碱玻璃纤维丝制成无碱玻璃纤维丝编织加强层。0024为了使电缆达到方便使用和结。

14、构紧凑,便于内护层的挤包加工要求,粘接绝缘层23采用涂覆漆膜厚度00502MM的有机硅漆膜制成有机硅漆膜层。0025为了使电缆达到方便使用和具有柔软、耐油及耐侯等综合性能并能适合混合动力车辆的配置要求,内护层31采用挤包厚度030300MM的聚氨酯制成聚氨酯层,它可以是热塑性挤包型,也可是挤包交联一次成型。0026为了使电缆达到方便使用和具有良好的防磁,耐磨,抗冲击性能和防虫虰鼠咬对电缆的损害,外护层32采用单丝直径010025MM,编织密度为65的不锈钢丝编织制成非磁性金属丝编织层。0027参见附图,本实施例中,混合动力车辆用电缆包括依次由导体1、绝缘层2、护层3组成,其中,导体1采用单丝直径045MM的镀锡软铜单线复绞而成;绝缘层2中的耐温绝缘层21采用耐高、低温硅橡胶组合物挤包硫化一次成型工艺制成,其硅橡胶挤包厚度为200MM;加强绝缘层22是在耐温绝缘层21上编织无碱玻璃纤维丝编织物,无碱玻璃纤维丝单丝直径60M,股数8股,单丝断裂强度25N,编织密度为80;粘接绝缘层23是在加强绝缘层22上涂抹的有机硅漆膜,漆膜层厚015MM;内护层31采用匹配的聚氨酯挤包而成,挤包厚度15MM;外护层32采用不锈钢编织丝编织而成,编织丝单丝直径020MM,编织密度为75。说明书CN102005258ACN102005271A1/1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2005258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