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饮水机.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49273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12.31 CN 204049273 U (21)申请号 201420389061.7 (22)申请日 2014.07.14 A47J 31/00(2006.01) A47J 31/44(2006.01) (73)专利权人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 限公司 地址 528311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北滘镇蓬莱 路工业大道 专利权人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张国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 务所 ( 普通合伙 ) 11201 代理人 黄德海 (54) 实用新型名称 饮水机 (57) 摘。
2、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饮水机, 包括 : 机体、 储水罐、 臭氧发生器和尾气排放管。 所述储水罐设 在所述机体内, 所述储水罐具有臭氧入口和臭氧 出口 ; 所述臭氧发生器与所述储水罐的臭氧入口 连通 ; 所述尾气排放管的一端与所述储水罐的臭 氧出口连通, 且所述尾气排放管的另一端延伸到 所述机体的底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饮水机, 充分 应用了臭氧分子量大于空气的原理, 将臭氧排送 至饮水机底部, 使臭氧可以在饮水机底部进行分 解, 增大了臭氧分解扩散空间, 有利于降低臭氧对 环境的影响, 以及避开测试要求测试整机出气口 50.8 毫米以下的测试点。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3、 说明书 4 页 附图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4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49273 U CN 204049273 U 1/1 页 2 1. 一种饮水机,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机体 ; 储水罐, 所述储水罐设在所述机体内, 所述储水罐具有臭氧入口和臭氧出口 ; 臭氧发生器, 所述臭氧发生器与所述储水罐的臭氧入口连通 ; 尾气排放管, 所述尾气排放管的一端与所述储水罐的臭氧出口连通, 且所述尾气排放 管的另一端延伸到所述机体的底部。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饮水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体的底座上。
4、设有底座进气口, 所 述尾气排放管的端部与所述底座进气口相连。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饮水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上设有气体缓冲室, 所述底座 进气口与所述气体缓冲室连通。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饮水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底部连接管, 所述 底部连接管分别与所述底座进气口和所述气体缓冲室相连。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饮水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尾气排放管与所述储水罐之间连 接有臭氧吸收盒。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饮水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臭氧吸收盒与所述尾气排放管直 接相连, 且所述臭氧吸收盒通过臭氧排放管与所述储水罐相连。 7. 根据权利。
5、要求 1 所述的饮水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臭氧入口设在所述储水罐的底部, 且所述臭氧出口设在所述储水罐的顶部。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饮水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臭氧发生器设在所述机体侧板的 内壁上邻近所述储水罐的位置。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4049273 U 2 1/4 页 3 饮水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饮水机。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饮水机臭氧杀菌技术与 UL 要求泄露互相矛盾, 杀菌要求臭氧浓度高, 而 UL399 要求泄漏量非常低, 现有的物理性吸收只能一定量的暂时吸收臭氧, 而在提高臭氧发 生器浓度的情况下, 会产生整机。
6、泄露超标。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饮水机, 该饮水机在提高臭氧发生器浓度的情况下, 可以避免臭氧泄露超标。 000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饮水机, 包括 : 机体、 储水罐、 臭氧发生器和尾气排放管。 所述储 水罐设在所述机体内, 所述储水罐具有臭氧入口和臭氧出口 ; 所述臭氧发生器与所述储水 罐的臭氧入口连通 ; 所述尾气排放管的一端与所述储水罐的臭氧出口连通, 且所述尾气排 放管的另一端延伸到所述机体的底部。 000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饮水机, 将对储水罐内的水杀菌完成后剩余的臭氧通过尾气。
7、排 放管排送至饮水机底部。 由此, 充分应用了臭氧分子量大于空气的原理, 将臭氧排送至饮水 机底部, 使臭氧可以在饮水机底部进行分解, 增大了臭氧分解扩散空间, 有利于降低臭氧对 环境的影响, 以及避开测试要求测试整机出气口 50.8 毫米以下的测试点。 0006 另外,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饮水机, 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 0007 所述机体的底座上设有底座进气口, 所述尾气排放管的端部与所述底座进气口相 连。由此, 在底座上设置底座进气口, 可以便于尾气排放管的端部固定在底座上, 从而提高 了底座进气口的稳定性, 避免了因饮水机的晃动导致尾气排放管的端部位置变化的问题。 0008。
8、 所述底座上设有气体缓冲室, 所述底座进气口与所述气体缓冲室连通。 由此, 尾气 排放管排出的全部或大部分的臭氧均可以在气体缓冲室内进行分解, 从而不仅可以使臭氧 快速分解, 降低臭氧对环境的影响。 0009 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底部连接管, 所述底部连接管分别与所述底座进气口和所述 气体缓冲室相连。 由此, 通过底座连接管连通底座进气口和气体缓冲室, 可以使底座的结构 简单, 便于底座的成型和生产, 提高了底座的成型效率。 0010 所述尾气排放管与所述储水罐之间连接有臭氧吸收盒。由此, 可以通过臭氧吸收 盒吸收一部分的臭氧, 降低臭氧的排放, 从而进一步地降低臭氧对环境的影响, 使排出饮水 。
9、机的臭氧快速分解。 0011 所述臭氧吸收盒与所述尾气排放管直接相连, 且所述臭氧吸收盒通过臭氧排放管 与所述储水罐相连。由此, 通过臭氧排放管连接臭氧吸收盒, 可以便于臭氧吸收盒的连接, 从而便于饮水机的装配和生产。 说 明 书 CN 204049273 U 3 2/4 页 4 0012 所述臭氧入口设在所述储水罐的底部, 且所述臭氧出口设在所述储水罐的顶部。 由此, 臭氧从储水罐的底部进入储水罐内, 可以充分地溶解在储水罐内的水中, 而且杀菌完 成后多余的臭氧上升通过臭氧出口排出储水罐, 可以充分地对储水罐进行杀菌, 提高杀菌 的效果和效率。 0013 所述臭氧发生器设在所述机体侧板的内壁。
10、上邻近所述储水罐的位置。由此, 便于 臭氧发生器连接储水罐, 使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可以快速地通入储水罐内, 提高了杀菌 效率, 而且还缩短了连接臭氧发生器和储水罐的关闭, 不仅可以降低成本, 而且还可以避免 泄露。 附图说明 0014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饮水机的示意图。 0015 图 2 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饮水机的示意图。 0016 图 3 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饮水机的示意图。 0017 图 4 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饮水机的底座的示意图。 0018 附图标记 : 饮水机 100, 机体 1, 储水罐 2, 臭氧发生器 3, 尾气排放管 4, 臭氧吸收盒 5, 臭氧。
11、排放管 6, 臭氧进气管 7, 底座 11, 底座进气口 101, 气体缓冲室 102, 底部连接管 103。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 其中自始 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下面通过参 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 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 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 的限制。 0020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 需要理解的是, 术语 “中心” 、“纵向” 、“横向” 、“长度” 、“宽 度” 、“厚度” 、“上” 、“下” 、“前” 、“后” 、“左” 、“右” 、“竖直” 、“水平” 。
12、、“顶” 、“底” “内” 、“外” 、“顺 时针” 、“逆时针”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是为了 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 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 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1 此外, 术语 “第一” 、“第二” 仅用于描述目的, 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 限定有 “第一” 、“第二” 的特征可以明示或 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 的含义是两个或两 个以上, 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
13、2 在本实用新型中,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术语 “安装” 、“相连” 、“连接” 、“固 定” 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 例如, 可以是固定连接, 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或成一体 ; 可以是 机械连接, 也可以是电连接 ; 可以是直接相连, 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可以是两个 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根据 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3 在本实用新型中,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 “上” 或之 “下” 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 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 过它。
14、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 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 “之上” 、“上方” 和 “上面” 包括 说 明 书 CN 204049273 U 4 3/4 页 5 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 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 特征在第二特征 “之下” 、“下方” 和 “下面” 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 或仅 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4 本实用新型利用臭氧分子量比空气大, 采用饮水机底部排气, 有利于降低臭氧对 环境的泄露影响, 以及避开测试要求测试整机出气口 50.8mm 以下的测试点, 增大臭氧分解 扩散空间。 0025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
15、用新型实施例的饮水机 100。 0026 如图 1 至图 3 所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饮水机 100, 包括 : 机体 1、 储水罐 2、 臭氧发生器 3 和尾气排放管 4。 0027 具体而言, 储水罐 2 设在机体 1 内, 储水罐 2 具有臭氧入口和臭氧出口。臭氧发生 器 3 与储水罐 2 的臭氧入口连通, 臭氧发生器 3 通过臭氧入口向储水罐 2 内通入臭氧, 用于 对储水罐 2 内的水进行杀菌。尾气排放管 4 的一端 ( 即如图 3 所示尾气排放管 4 的上端 ) 与储水罐 2 的臭氧出口连通, 杀菌完成后剩余的臭氧经过臭氧出口排出储水罐 2, 并通过尾 气排放管 4 排出, 。
16、尾气排放管 4 的另一端 ( 即如图 3 所示尾气排放管 4 的下端 ) 延伸到机 体 1 的底部, 可以将储水罐 2 内排出的臭氧排送至饮水机 100 的底部。 0028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饮水机 100, 将对储水罐 2 内的水杀菌完成后剩余的臭 氧通过尾气排放管 4 排送至饮水机 100 底部。由此, 充分应用了臭氧分子量大于空气的原 理, 将臭氧排送至饮水机 100 底部, 使臭氧可以在饮水机 100 底部进行分解, 增大了臭氧分 解扩散空间, 有利于降低臭氧对环境的影响, 以及避开测试要求测试整机出气口 50.8 毫米 以下的测试点。 0029 如图 3 和图 4 所示, 在本实。
17、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 机体 1 的底座 11 上设有底座 进气口 101, 尾气排放管 4 的端部与底座进气口 101 相连。由此, 在底座 11 上设置底座进气 口101, 可以便于尾气排放管4的端部固定在底座11上, 从而提高了底座进气口101的稳定 性, 避免了因饮水机 100 的晃动导致尾气排放管 4 的端部位置变化的问题。 0030 进一步地, 底座 11 上设有气体缓冲室 102, 底座进气口 101 与气体缓冲室 102 连 通。换言之, 尾气排放管 4 排放的臭氧排送至气体缓冲室 102 内。由此, 尾气排放管 4 排出 的全部或大部分的臭氧均可以在气体缓冲室 102 内进行。
18、分解, 从而不仅可以使臭氧快速分 解, 降低臭氧对环境的影响。 0031 优选地, 底座 11 的底部设有底部连接管 103, 底部连接管 103 分别与底座进气口 101 和气体缓冲室 102 相连。由此, 通过底座连接管 103 连通底座进气口 101 和气体缓冲室 102, 可以使底座 11 的结构简单, 便于底座 11 的成型和生产, 提高了底座 11 的成型效率。 0032 如图 3 所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 尾气排放管 4 与储水罐 2 之间连接有 臭氧吸收盒5。 由此, 可以通过臭氧吸收盒5吸收一部分的臭氧, 降低臭氧的排放, 从而进一 步地降低臭氧对环境的影响, 使。
19、排出饮水机 100 的臭氧快速分解。 0033 进一步地, 如图 3 所示, 臭氧吸收盒 5 与尾气排放管 4 直接相连, 且臭氧吸收盒 5 通过臭氧排放管 6 与储水罐 2 相连。由此, 通过臭氧排放管 6 连接臭氧吸收盒 5, 可以便于 臭氧吸收盒 5 的连接, 从而便于饮水机 100 的装配和生产。 0034 当然, 本实用新型的臭氧吸收盒 5 也可以直接设置在储水罐 2 的臭氧臭氧排放口 处。 说 明 书 CN 204049273 U 5 4/4 页 6 0035 由于臭氧在储水罐 2 内将会上升, 为了便于储水罐 2 的充分杀菌, 如图 3 所示, 在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 臭。
20、氧入口设在储水罐2的底部, 且臭氧出口设在储水罐2的顶 部。由此, 臭氧从储水罐 2 的底部进入储水罐 2 内, 可以充分地溶解在储水罐 2 内的水中, 而且杀菌完成后多余的臭氧上升通过臭氧出口排出储水罐 2, 可以充分地对储水罐 2 进行 杀菌, 提高杀菌的效果和效率。 0036 因此, 相对于将臭氧入口设在储水罐 2 的顶部且臭氧出口设在储水罐 2 的底部的 饮水机 100,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优异的性能。 0037 进一步地, 如图 1 所示, 臭氧发生器 3 设在机体 1 侧板的内壁上邻近储水罐 2 的位 置。由此, 便于臭氧发生器 3 连接储水罐 2, 使臭氧发生器 3 产生的臭。
21、氧可以快速地通入储 水罐 2 内, 提高了杀菌效率, 而且还缩短了连接臭氧发生器 3 和储水罐 2 的关闭, 不仅可以 降低成本, 而且还可以避免泄露。 0038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饮水机 100, 臭氧由臭氧发生器 3 产生, 经过臭 氧进气管 7 进入储水罐 2, 在储水罐 2 内工作完, 多余臭氧由臭氧排放管 6 进入臭氧吸收盒 5, 臭氧吸收盒5没有吸收完全的臭氧由尾气排放管4进入底座进气口101, 经过底部连接管 103, 进入气体缓冲室 102。 0039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饮水机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而言都是已知的, 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004。
22、0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 参考术语 “一个实施例” 、“一些实施例” 、“示例” 、“具体示 例” 、 或 “一些示例” 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 结构、 材料或者特 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 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 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 描述的具体特征、 结构、 材料或者特点可以 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 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0041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可以理解的是, 上述实施例是 示例性的, 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 修改、 替换和变型。 说 明 书 CN 204049273 U 6 1/4 页 7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4049273 U 7 2/4 页 8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4049273 U 8 3/4 页 9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4049273 U 9 4/4 页 10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4049273 U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