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帮助病人恢复臂力的牵引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帮助病人恢复臂力的牵引器.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1892110.9 (22)申请日 2017.12.29 (73)专利权人 湖州市中心医院 地址 313000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红旗路 医院巷 (72)发明人 韩书文 潘月芬 高建兰 黄小芬 周庆 (74)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云睿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 33254 代理人 张骁敏 (51)Int.Cl. A63B 23/16(2006.01) A63B 23/12(2006.01) A63B 21/055(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帮助病人恢复臂。
2、力的牵引器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帮助病人恢复臂力 的牵引器, 具体涉及一种护理用具, 包括与病床 床杆固定的固定部、 方便病人握住施力的把手以 及第一弹性件, 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固定部 固定连接, 另一端与把手固定连接; 所述把手上 设有方便病人锻炼指部力量的拉伸装置。 在本实 用新型中, 病人在病情逐渐恢复的过程中, 可使 用该牵引器锻炼身体。 使用时, 医护人员首先将 牵引器的固定部固定在病床床杆上, 随后使病人 的手部握住把手, 做拉伸动作, 从而可使病人锻 炼上半身, 更加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同时, 由于该 牵引器在把手部位还设置了拉伸装置, 使得病人 在锻炼手臂的同。
3、时, 也可锻炼手部以进一步促进 血液循环。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CN 207950489 U 2018.10.12 CN 207950489 U 1.一种帮助病人恢复臂力的牵引器, 其特征在于, 包括与病床床杆固定的固定部(1)、 方便病人握住施力的把手(41)以及第一弹性件(2), 所述第一弹性件(2)的一端与固定部 (1)固定连接, 另一端与把手(41)固定连接; 所述把手(41)上设有方便病人锻炼指部力量的拉伸装置; 所述拉伸装置包括设置于把 手(41)面向使用者一端的容纳槽、 设置于容纳槽中的第二弹性件(43)以及方便病人手部对 第二弹性件(43)施力的受力板(42)。
4、; 所述第二弹性件(43)一端固定设置于容纳槽槽底, 另一端与受力板(42)相固定, 还包括便于使用者操纵受力板(42)的限位机构; 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于把手(41)面向使用者一侧的通槽以及在通槽内上下滑动的 滑动杆(44), 所述滑动杆(44)一端与受力板(42)相固定, 另一端穿设于通槽中, 且滑动杆 (44)背向受力板(42)一端设有限位堵头(4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帮助病人恢复臂力的牵引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 (1)设有用于勾住病床床杆的挂钩(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帮助病人恢复臂力的牵引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弹性 件(2)是弹簧。 4.根据。
5、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帮助病人恢复臂力的牵引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弹性 件(43)是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帮助病人恢复臂力的牵引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手(41) 设有用于与第一弹性件(2)固定相连的固定柱(3)。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7950489 U 2 一种帮助病人恢复臂力的牵引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护理用具, 具体为一种帮助病人恢复臂力的牵引器。 背景技术 0002 手术后的病人一般需要长期躺卧在病床上。 躺卧在病床上的病人如不定期进行运 动, 不仅无利于病情的康复, 而且极有可能发生褥疮。 并且, 病人长时间处于一个体。
6、位时, 不 利于全身的血液循环, 从而容易引发诸多后遗症。 0003 为了让病人多活动, 家属们常常搀扶或使用轮椅将病人带至户外。 然而, 也存在这 诸多问题。 如家属不一定有时间随时陪伴病人外出活动或有些病情较重的病人甚至去无法 运动。 因此, 如何在利用病人躺在病床上的时间使其得到活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帮助病人恢复臂力的牵引器, 该牵引器具有可供病人在病 床上使用以及可使病人手臂、 手部得到锻炼的优点。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帮助病人恢复臂力的牵引器, 包括与病床床杆固定的固定部、 方便病人握住。
7、 施力的把手以及第一弹性件, 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固定部固定连接, 另一端与把手固 定连接; 所述把手上设有方便病人锻炼指部力量的拉伸装置。 0007 其中, 病人在病情逐渐恢复的过程中, 可使用该牵引器锻炼身体。 使用时, 医护人 员首先将牵引器的固定部固定在病床床杆上, 随后使病人的手部握住把手, 做拉伸动作, 从 而可使病人锻炼上半身, 更加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同时, 由于该牵引器在把手部位还设置了 拉伸装置, 使得病人在锻炼手臂的同时, 也可锻炼手部以进一步促进血液循环。 0008 作为优选, 所述拉伸装置包括设置于把手面向使用者一端的容纳槽、 设置于容纳 槽中的第二弹性件以及方便病。
8、人手部对第二弹性件施力的受力板; 所述第二弹性件一端固 定设置于容纳槽槽底, 另一端与受力板相固定。 0009 作为优选, 该牵引器还包括便于使用者操纵受力板的限位机构。 0010 作为优选, 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于把手面向使用者一侧的通槽以及在通槽内上 下滑动的滑动杆, 所述滑动杆一端与受力板相固定, 另一端穿设于通槽中, 且滑动杆背向受 力板一端设有限位堵头。 0011 作为优选, 所述固定部设有用于勾住病床床杆的挂钩。 0012 作为优选, 所述第一弹性件是弹簧。 0013 作为优选, 所述第二弹性件是弹簧。 0014 作为优选, 所述把手设有用于与第一弹性件固定相连的固定柱。 0015。
9、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16 在本实用新型中, 病人在病情逐渐恢复的过程中, 可使用该牵引器锻炼身体。 使用 时, 医护人员首先将牵引器的固定部固定在病床床杆上, 随后使病人的手部握住把手, 做拉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207950489 U 3 伸动作, 从而可使病人锻炼上半身, 更加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同时, 由于该牵引器在把手部 位还设置了拉伸装置, 使得病人在锻炼手臂的同时, 也可锻炼手部以进一步促进血液循环。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实施例中一种帮助病人恢复臂力的牵引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中: 1、 固定部, 11、 挂钩, 2、 第一弹性件, 3、 。
10、固定柱, 41、 把手, 42、 受力板, 43、 第二 弹性件, 44、 滑动杆, 45、 限位堵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0 如图1所示, 一种帮助病人恢复臂力的牵引器, 包括与病床床杆固定的固定部1、 方 便病人握住施力的把手41以及第一弹性件2, 第一弹性件2的一端与固定部1固定连接, 另一 端与把手41固定连接; 把手41上设有方便病人锻炼指部力量的拉伸装置。 0021 在本实施例中, 病人在病情逐渐恢复的过程中, 可使用该牵引器锻炼身体。 使用 时, 医护人员首先将牵引器的固定部1固定在病床床杆上, 随后使病人的手部握住把手, 做 拉伸动作, 。
11、从而可使病人锻炼上半身, 更加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同时, 由于该牵引器在把手 41部位还设置了拉伸装置, 使得病人在锻炼手臂的同时, 也可锻炼手部以进一步促进血液 循环。 0022 如图1所示, 拉伸装置包括设置于把手41面向使用者一端的容纳槽、 设置于容纳槽 中的第二弹性件43以及方便病人手部对第二弹性件43施力的受力板42; 第二弹性件43一端 固定设置于容纳槽槽底, 另一端与受力板42相固定。 0023 本实施例还包括便于使用者操纵受力板42的限位机构。 0024 如图1所示, 限位机构包括设置于把手41面向使用者一侧的通槽以及在通槽内上 下滑动的滑动杆44, 滑动杆44一端与受力板42。
12、相固定, 另一端穿设于通槽中, 且滑动杆44背 向受力板42一端设有限位堵头45。 0025 如图1所示, 固定部1设有用于勾住病床床杆的挂钩11。 0026 在本实施例中, 第一弹性件2是弹簧。 0027 在本实施例中, 第二弹性件43是弹簧。 0028 如图1所示, 把手41设有用于与第一弹性件2固定相连的固定柱3。 0029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 说,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 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 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207950489 U 4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5 CN 207950489 U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