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控制系统,其对使公共的轿厢升降的多个曳引机的驱动进行控制。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防止曳引机的大型化,提出一种在多个曳引机的驱动下使公共的轿厢升降的电梯。在各个曳引机的绳轮上卷挂着悬挂轿厢的主绳索。轿厢通过各个曳引机的绳轮的旋转而升降。各个曳引机由一个控制盘控制(参照专利文献1)。
并且,以往为了防止控制装置的大型化,提出了一种电梯,其把电梯的控制功能划分为进行曳引机的电动机控制的电动机控制系统、和进行轿厢的运转控制的运转控制系统。电动机控制系统设置在曳引机附近,运转控制系统设置在轿厢的操作盘内。电动机控制系统与运转控制系统之间的通信通过串行传输进行(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WO2004/024609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47679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电梯中,各个曳引机由一个控制盘控制,所以导致控制盘大型化,尤其在把控制盘设置在井道内时,导致设置场所受到限制。并且,当在各个曳引机中的某一个与控制盘之间的通信发生异常时,有可能导致通过各个曳引机而移动的主绳索的速度大小产生偏差,而发生轿厢倾斜。
并且,在专利文献2所示的电梯中,在由一个曳引机使轿厢升降时,导致曳引机大型化。并且,在由多个曳引机使轿厢升降时,当在各个曳引机的控制系统之间的通信的一部分发生异常时,有可能导致通过各个曳引机而移动的主绳索的速度大小产生偏差,而产生轿厢倾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控制系统,其能够实现控制系统整体的小型化,同时能够防止轿厢倾斜。
本发明的电梯控制系统对使公共的轿厢升降的多个曳引机的驱动进行控制,该电梯控制系统具有:多个曳引机控制装置,其互相分离并单独控制各个曳引机的驱动;运行管理装置,其与各个曳引机控制装置分离,输出针对各个曳引机控制装置的控制指令;传输单元,其通过串行传输进行运行管理装置与各个曳引机控制装置之间的通信;和异常停止电路,其相对传输单元独立,通过由运行管理装置和各个曳引机控制装置中的至少任一方检测出电梯的异常,使对各个曳引机的供电同时停止。
在本发明的电梯控制系统中,运行管理装置与多个曳引机控制装置之间的通信通过传输单元进行,并且在发生电梯异常时使对各个曳引机的供电同时停止的异常停止电路相对传输单元独立设置,所以能够将电梯的控制功能分割为运行管理装置和各个曳引机控制装置,能够实现控制系统整体的小型化。并且,也能够实现各个曳引机各自的小型化。另外,在发生电梯异常时,能够利用异常停止电路使各个曳引机各自的驱动同时停止,所以能够防止只驱动各个曳引机的任一方,能够防止轿厢倾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简要结构图。
图2是表示图1中的电梯装置的方框图。
图3是表示图2中的异常停止电路的结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装置的简要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地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简要结构图。在图中,在井道1的上部设有第1曳引机2和第2曳引机3(多个曳引机)、第1偏导器轮4和第2偏导器轮5。
第1曳引机2具有第1曳引机主体6和通过第1曳引机主体6而旋转的第1驱动绳轮7。第2曳引机3具有第2曳引机主体8和通过第2曳引机主体8而旋转的第2驱动绳轮9。
在第1偏导器轮4和第1驱动绳轮7上卷挂着第1主绳索12,在第2偏导器轮5和第2驱动绳轮9上卷挂着第2主绳索13。在第1主绳索12和第2主绳索13上悬挂着公共的轿厢10和公共的对重11。轿厢10和对重11借助第1驱动绳轮7和第2驱动绳轮9各自的旋转而在井道1内升降。
在轿厢10内设有轿厢操作盘14。在轿厢操作盘14上设有能够选择轿厢10的目的地楼层的多个目的地楼层按钮。根据目的地楼层按钮的操作,从轿厢操作盘14输出目的地楼层的信息。
在各个楼层的层站15设有层站操作盘16。在各个层站操作盘16上设有分别表示上下方向的一对层站按钮。根据层站按钮的操作,从层站操作盘16输出层站楼层的信息。
在井道1内的预定位置设有井道内设备17,其包括例如检测有无轿厢10通过的位置检测装置等。从井道内设备17输出包括轿厢10的位置信息等在内的电梯的运转状况信息。
在井道1内互相分离地配置有:管理电梯的运转的运行管理装置18、控制第1曳引机2的驱动的第1曳引机控制装置19、和控制第2曳引机3的驱动的第2曳引机控制装置20。
分别来自轿厢操作盘14、各个层站操作盘16和井道内设备17的信息被发送给运行管理装置18。运行管理装置18根据分别来自轿厢操作盘14、各个层站操作盘16和井道内设备17的信息,输出与电梯的运转控制相关的控制指令。
第1曳引机控制装置19配置在第1曳引机2附近,第2曳引机控制装置20配置在第2曳引机3附近。第1曳引机控制装置19和第2曳引机控制装置20根据来自运行管理装置18的控制指令,分别独立地控制第1曳引机2和第2曳引机3。
图2是表示图1中的电梯装置的方框图。在图中,在第1曳引机控制装置19与运行管理装置18之间以及第2曳引机控制装置20与运行管理装置18之间连接着传输单元22。传输单元22通过串行传输进行第1曳引机控制装置19和第2曳引机控制装置20各自与运行管理装置18之间的通信。
传输单元22具有:设于运行管理装置18的管理侧传输装置23;设于第1曳引机控制装置19的第1曳引机侧传输装置24;设于第2曳引机控制装置20的第2曳引机侧传输装置25;将第1曳引机侧传输装置24和第2曳引机侧传输装置25分别与管理侧传输装置23连接的串行传输线26。
分别来自第1曳引机控制装置19和第2曳引机控制装置20的信息通过串行传输线26发送给运行管理装置18,来自运行管理装置18的信息通过串行传输线26分别发送给第1曳引机控制装置19和第2曳引机控制装置20。即,运行管理装置18能够通过传输单元22与第1曳引机控制装置19和第2曳引机控制装置20单独通信。
运行管理装置18具有管理侧处理部27,其对分别来自轿厢操作盘14、各个层站操作盘16和井道内设备17的信息进行处理。在管理侧处理部27中预先设定了用于控制轿厢10的速度的设定速度模式。管理侧处理部27根据分别来自轿厢操作盘14、各个层站操作盘16和井道内设备17的信息,求出轿厢10的目的地楼层,并以使得向目的地楼层移动的轿厢10的速度遵循于设定速度模式的方式来计算电压值和电流值。包括由管理侧处理部27计算出的电压值和电流值的信息,作为控制指令从运行管理装置18输出。来自运行管理装置18的控制指令通过传输单元22分别发送给第1曳引机控制装置19和第2曳引机控制装置20。
第1曳引机主体6具有使第1驱动绳轮7旋转的第1电动机28、和对第1驱动绳轮7的旋转进行制动的第1制动器29。并且,在第1曳引机主体6设有产生与第1驱动绳轮7的旋转对应的信号的第1编码器(第1旋转检测器)30。
来自第1曳引机控制装置19的动力线分别与第1电动机28和第1制动器29电连接。各个动力线与驱动用电源电连接。在各个动力线上设有第1动力用开关(第1动力用接点)31,其能够总括地接通和断开第1电动机28和第1制动器29分别与驱动用电源的电连接。
从驱动用电源分别向第1电动机28和第1制动器29的供电能够通过闭合第1动力用开关31来实现,并通过断开第1动力用开关31而停止供电。在第1电动机28的动力线上设有检测输入第1电动机28的电流值的第1电流传感器(第1电流检测器)33。
第1曳引机控制装置19具有第1控制侧处理部34,其根据来自运行管理装置18的控制指令来调整对第1曳引机2的供电。第1控制侧处理部34将分别来自第1编码器30和第1电流传感器33的信息与来自运行管理装置18的控制指令进行比较的同时,调整对第1曳引机2的供电。第1曳引机2的驱动根据第1控制侧处理部34对供电的调整来控制。
分别来自第1编码器30和第1电流传感器33的信息从第1曳引机控制装置19直接输出给运行管理装置18。来自第1曳引机控制装置19的信息由传输单元22发送给运行管理装置18。
第2曳引机主体8具有使第2驱动绳轮9旋转的第2电动机35、和对第2驱动绳轮9的旋转进行制动的第2制动器36。并且,在第2曳引机主体8上设有产生与第2驱动绳轮9的旋转对应的信号的第2编码器(第2旋转检测器)37。
来自第2曳引机控制装置20的动力线分别与第2电动机35和第2制动器36电连接。各个动力线与驱动用电源电连接。在各个动力线上设有第2动力用开关(第2动力用接点)38,其能够总括地接通和断开第2电动机35和第2制动器36分别与驱动用电源的电连接。
从驱动用电源分别向第2电动机35和第2制动器36的供电能够通过闭合第2动力用开关38来实现,并通过断开第2动力用开关38而停止供电。在第2电动机35的动力线上设有检测输入第2电动机35的电流值的第2电流传感器(第2电流检测器)40。
第2曳引机控制装置20具有第2控制侧处理部41,其根据来自运行管理装置18的控制指令来调整对第2曳引机3的供电。第2控制侧处理部41将分别来自第2编码器37和第2电流传感器40的信息与来自运行管理装置18的控制指令进行比较的同时,调整对第2曳引机3的供电。第2曳引机3的驱动根据第2控制侧处理部41对供电的调整来控制。
分别来自第2编码器37和第2电流传感器40的信息从第2曳引机控制装置20直接输出给运行管理装置18。来自第2曳引机控制装置20的信息由传输单元22发送给运行管理装置18。
运行管理装置18根据分别来自第1曳引机控制装置19和第2曳引机控制装置20的信息,检测第1曳引机2和第2曳引机3是否同步动作。第1曳引机控制装置19根据分别来自第1编码器30和第1电流传感器33的信息,检测第1曳引机2是否在按照控制指令动作。第2曳引机控制装置20根据分别来自第2编码器37和第2电流传感器40的信息,检测第2曳引机3是否在按照控制指令动作。即,运行管理装置18、第1曳引机控制装置19和第2曳引机控制装置20分别在电梯运转时检测电梯有无异常。
在运行管理装置18、第1曳引机控制装置19和第2曳引机控制装置20中安装有异常停止电路42,该异常停止电路42在电梯异常时停止对第1曳引机2和第2曳引机3各自的供电。异常停止电路42相对传输单元22独立设置。
图3是表示图2中的异常停止电路42的结构图。在图中,异常停止电路42是贯穿运行管理装置18、第1曳引机控制装置19和第2曳引机控制装置20的一个电路。异常停止电路42通过由运行管理装置18、第1曳引机控制装置19和第2曳引机控制装置20至少任一方来检测电梯的异常,同时停止从驱动用电源43对第1曳引机2和第2曳引机3各自的供电。
异常停止电路42具有电路用电源44、多个(在该示例中为两个)电路用线圈45、46、和多个(在该示例中为三个)检测开关47、48、49。电路用电源44、各个电路用线圈45、46和各个检测开关47、48、49串联连接。
电路用线圈45进行第1动力用开关31的开闭动作。在从电路用电源44向电路用线圈45进行通电时,进行第1动力用开关31的闭合动作,在停止从电路用电源44向电路用线圈45通电时,进行第1动力用开关31的断开动作。即,电路用线圈45能够根据来自电路用电源44的通电,实现对第1曳引机2的供电,根据停止通电而停止对第1曳引机2的供电。
电路用线圈46进行第2动力用开关38的开闭动作。在从电路用电源44向电路用线圈46进行通电时,进行第2动力用开关38的闭合动作,在停止从电路用电源44向电路用线圈46通电时,进行第2动力用开关38的断开动作。即,电路用线圈46能够根据来自电路用电源44的通电,实现向第2曳引机3的供电,根据停止通电而停止对第2曳引机3的供电。
检测开关47设于运行管理装置18中。检测开关47根据有无运行管理装置18所检测的电梯异常来进行开闭动作。即,检测开关47在通常时闭合,在运行管理装置18检测到电梯的异常时进行断开动作。
检测开关48设于第1曳引机控制装置19中。检测开关48根据有无第1曳引机控制装置19所检测的电梯异常来进行开闭动作。即,检测开关48在通常时闭合,在第1曳引机控制装置19检测到电梯的异常时进行断开动作。
检测开关49设于第2曳引机控制装置20中。检测开关49根据有无第2曳引机控制装置20所检测的电梯异常来进行开闭动作。即,检测开关49在通常时闭合,在第2曳引机控制装置20检测到电梯的异常时进行断开动作。
即,各个检测开关47、48、49在通常时全部闭合,在运行管理装置18、第1曳引机控制装置19和第2曳引机控制装置20分别检测到电梯的异常时,独立地进行断开动作。
只在运行管理装置18、第1曳引机控制装置19和第2曳引机控制装置20都没有检测到电梯的异常(检测为正常状态)时,通过全部检测公开47~49闭合来进行对各个电路用线圈45、46的通电。在运行管理装置18、第1曳引机控制装置19和第2曳引机控制装置20中的至少任一方检测到电梯的异常时,根据各个检测开关47、48、49的任一方的断开动作,停止对各个电路用线圈45、46的通电。
下面说明动作。在通常运转时,由于运行管理装置18、第1曳引机控制装置19和第2曳引机控制装置20没有检测到电梯的异常,所以各个检测开关47、48、49处于闭合状态。由此,第1动力用开关31和第2动力用开关38分别处于闭合状态,能够实现分别对第1曳引机2和第2曳引机3的供电。
此时,第1曳引机2和第2曳引机3根据第1曳引机控制装置19和第2曳引机控制装置20的控制,按照来自运行管理装置18的控制指令被同步驱动。由此,轿厢10和对重11在井道1内升降。
例如,在设于第1曳引机控制装置19的逆变器发生故障,第1曳引机控制装置19检测到电梯的异常时,检测开关48进行断开动作。由此,对各个电路用线圈45、46的通电停止,第1动力用开关31和第2动力用开关38分别进行断开动作。由此,分别对第1曳引机2和第2曳引机3的供电同时停止。
在分别对第1曳引机2和第2曳引机3的供电同时停止后,第1电动机28和第2电动机35的驱动同时停止,并且第1制动器29和第2制动器36的制动动作同时开始。由此,第1主绳索12和第2主绳索13的移动也同时停止。轿厢10和对重11的移动也因第1主绳索12和第2主绳索13的移动停止而停止。
在这种电梯控制系统中,运行管理装置18、第1曳引机控制装置19和第2曳引机控制装置20之间的通信通过传输单元22进行,并且在发生电梯异常时同时停止对第1曳引机2和第2曳引机3的供电的异常停止电路42,相对传输单元22独立设置,所以能够将电梯的控制功能分离为运行管理装置18、第1曳引机控制装置19和第2曳引机控制装置20,能够实现控制系统整体的小型化。并且,也能够实现第1曳引机2和第2曳引机3各自的小型化。另外,在发生电梯异常时,能够利用异常停止电路42同时停止第1曳引机2和第2曳引机3各自的驱动,所以能够防止只驱动第1曳引机2和第2曳引机3中的任一方,能够防止轿厢10倾斜。由此,能够抑制悬挂轿厢10的第1主绳索12和第2主绳索13的各张力的变动,也能够实现第1主绳索12和第2主绳索13的长寿命化。
另外,运行管理装置18能够通过传输单元22与第1曳引机控制装置19和第2曳引机控制装置20单独通信,所以能够更可靠地进行第1曳引机控制装置19与运行管理装置18和第2曳引机控制装置20与运行管理装置18之间的通信。
另外,异常停止电路42具有串联连接的电路用电源44、各个电路用线圈45、46和各个检测开关47、48、49,在发生电梯异常时,各个检测开关47、48、49中的至少任一方进行断开动作,由此对各个电路用线圈45、46的通电停止,对第1曳引机2和第2曳引机3的供电同时停止,所以能够更可靠地使第1曳引机2和第2曳引机3各自的驱动同时停止。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轿厢10倾斜。
实施方式2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装置的简要结构图。在图中,传输单元22具有:设于运行管理装置18的管理侧传输装置23;设于第1曳引机控制装置19的第1曳引机侧传输装置24;设于第2曳引机控制装置20的第2曳引机侧传输装置25;以及将管理侧传输装置23、第1曳引机侧传输装置24和第2曳引机侧传输装置25串联连接的串行传输线26。
运行管理装置18、第1曳引机控制装置19和第2曳引机控制装置20通过传输单元22串联连接,以使来自运行管理装置18的信息顺序传送给第1曳引机控制装置19和第2曳引机控制装置20。通过传送单元22进行运行管理装置18与第1曳引机控制装置19之间的通信、以及第1曳引机控制装置19与第2曳引机控制装置20之间的通信。
运行管理装置18的管理侧处理部27根据分别来自轿厢操作盘14、各个层站操作盘16和井道内设备17的信息,求出轿厢10的目的地楼层,把目的地楼层信息作为控制指令输出。来自运行管理装置18的控制指令通过传输单元22发送给第1曳引机控制装置19。
在第1曳引机控制装置19中预先设定了用于控制轿厢10的速度的设定速度模式。第1控制侧处理部34以使向目的地楼层移动的轿厢10的速度遵循于设定速度模式的方式来计算电压值和电流值作为控制信息。并且,第1控制侧处理部34将分别来自第1编码器30和第1电流传感器33的信息与计算得到的控制信息进行比较,同时调整对第1曳引机2的供电。根据第1控制侧处理部34对供电的调整来控制第1曳引机2的驱动。
来自第1编码器30和第1电流传感器33的信息、以及来自第2编码器37和第2电流传感器40的信息,通过传送单元22在第1曳引机控制装置19和第2曳引机控制装置20之间传送。
第2曳引机控制装置20的第2控制侧处理部41根据分别来自第1编码器30、第1电流传感器33、第2编码器37和第2电流传感器40的信息,调整对第2曳引机3的供电,使第2曳引机3的驱动与第1曳引机2的驱动同步。第2曳引机3的驱动根据第2控制侧处理部41对供电的调整来控制,被控制成与第1曳引机2的驱动同步。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这种电梯控制系统中,运行管理装置18、第1曳引机控制装置19和第2曳引机控制装置20通过传输单元22串联连接,以使来自运行管理装置18的信息顺序传送给第1曳引机控制装置19和第2曳引机控制装置20,所以在管理侧传输装置23中不需要针对第1曳引机控制装置19和第2曳引机控制装置20的每一个设置发送接收用的串行传输驱动器,能够减少串行传输驱动器的数量。因此,在曳引机控制装置的数量增加时,也可以做到在管理侧传输装置23中不增加串行传输驱动器的数量,所以能够实现成本降低。
另外,在各个上述实施方式中,轿厢操作盘14、各个层站操作盘16和井道内设备17分别与运行管理装置18之间的通信,也可以通过传输单元22的串行传输来进行。这样,能够减少轿厢操作盘14、各个层站操作盘16和井道内设备17分别与运行管理装置18之间的布线数量。
另外,在各个上述实施方式中,运行管理装置18也可以能够记录用于确定运行管理装置18、第1曳引机控制装置19和第2曳引机控制装置20中检测到电梯的异常的装置的信息(异常检测信息)。这样,在电梯的运转停止后,仅通过确认运行管理装置18的记录,即可容易确定异常部位。
另外,在各个上述实施方式中,把本发明适用于通过两个曳引机2、3的驱动使轿厢10和对重11升降的电梯,但也可以把本发明适用于通过三个以上的曳引机的驱动使轿厢10和对重11升降的电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