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醇联产的原料气脱硫、脱碳分开处理工艺.pdf

上传人:a1 文档编号:773822 上传时间:2018-03-1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43.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138299.1

申请日:

2008.07.11

公开号:

CN101624540A

公开日:

2010.01.13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C07C 31/04申请公布日:20100113|||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10K 1/00申请日:20080711|||公开

IPC分类号:

C10K1/00; C10K1/34; C10K3/00; C01B31/20; C01B17/02; C01B31/24

主分类号:

C10K1/00

申请人:

李东田

发明人:

李东田

地址:

276300山东省沂南县玉泉路11号山东省舜天化工有限公司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氨醇联产的原料气脱硫、脱碳分开处理工艺,即在充分利用现有合成氨生产装置,对一氧化碳含量不同的气体分开进行脱硫、脱碳,在保证原料气的脱硫、脱碳效果的同时,减少了一氧化碳气的损失。既能使分开处理的费用有所下降,又能充分利用闲置的脱硫设备和变压吸附脱碳的脱硫功能,达到减少投资的目的。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氨醇联产的原料气脱硫、脱碳分开处理工艺,该工艺充分利 用现有合成氨生产装置,对一氧化碳含量不同的气体分开进行脱硫、脱 碳,其特征在于将大量的含CO较低的原料气采用变压吸附脱碳,将少 量含一氧化碳较高的原料气采用液体脱碳。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氨醇联产的原料气脱硫、脱碳分开 处理工艺,将大量的含CO较低的原料气采用变压吸附脱碳;粗脱硫后 的半水煤气经CO变换反应,使CO降至2.0%以下,同时90%的有机硫 转化为易脱的无机硫后进入变压吸附脱碳工序,利用其脱碳同时可以脱 硫的功能,将原料气中的CO2脱至0.6%以下,H2S脱至10mg/m 3 以下, 与另一分支气体混合并精脱硫至0.03ppm以下,其特征在于变压吸附脱 碳的尾气通过液体法脱硫除去其中的H2S后,放空或制取CO2产品。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氨醇联产的原料气脱硫、脱碳分开处 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将少量含一氧化碳较高的原料气采用液体脱碳;粗 脱硫后的半水煤气经转化罐使有机硫变成无机硫,然后进行液体脱硫, 使H2S脱至10mg/m 3 以下,脱硫后的气体经液相法脱碳或制成碳酸氢铵, 净化后的气体与另一分支气体混合并脱硫至0.03ppm以下后送甲醇工 序。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氨醇联产的原料气脱硫、脱碳分 开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将少量含一氧化碳较高的原料气采用液体脱碳; 粗脱硫后的半水煤气经转化罐使有机硫变成无机硫,然后进行液体脱硫, 使H2S脱至8mg/m 3 ,脱硫后的气体经液相法脱碳或制成碳酸氢铵,净 化后的气体与另一分支气体混合并脱硫至0.02ppm后送甲醇工序。 脱硫后的半水煤气经转化罐使有机硫变成无机硫,然后进行液体脱硫, 使H2S脱至10mg/m 3 以下,脱硫后的气体经液相法脱碳或制成碳酸氢铵, 净化后的气体与另一分支气体混合并脱硫至0.03ppm以下后送甲醇工 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氨醇联产的原料气脱硫、脱碳分 开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将少量含一氧化碳较高的原料气采用液体脱碳; 粗脱硫后的半水煤气经转化罐使有机硫变成无机硫,然后进行液体脱硫, 使H2S脱至8mg/m 3 ,脱硫后的气体经液相法脱碳或制成碳酸氢铵,净 化后的气体与另一分支气体混合并脱硫至0.02ppm后送甲醇工序。

说明书


氨醇联产的原料气脱硫、脱碳分开处理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煤化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煤化工行业地合成氨与甲醇联产工艺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煤化工行业的合成氨与甲醇联产工艺,其原料气的精制和重组大都是在一条工艺路线下完成的;半水煤气经脱硫、变换、脱碳完成除杂、转换的主要过程。脱碳通常是采用自动化程度较高、运行稳定、能量消耗的变压吸附法,当醇氨比例提高至30%以上,由于原料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提高,在脱二氧化碳的同时,有大量的一氧化碳随之脱掉,使原料气中的有效气损失2%以上。不利于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行合成氨与甲醇联产工艺中,在原料气的精制中存在损失大量一氧化碳气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精制气工艺,以减少一氧化碳损失。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充分利用现有合成氨生产装置,对一氧化碳含量不同的气体分开进行脱硫、脱碳,其工艺过程为:大量的含CO较低的原料气采用变压吸附脱碳;粗脱硫后的半水煤气经CO变换反应,使CO降至2.0%以下,同时90%的有机硫转化为易脱的无机硫后进入变压吸附脱碳工序,利用其脱碳同时可以脱硫的功能,将原料气中的CO2脱至0.6%以下,H2S脱至10mg/m3以下,与另一分支气体混合并进行精脱硫至0.03ppm以下。变压吸附脱碳的尾气通过液体法脱硫除去其中的H2S后,放空或制取CO2产品。

    将少量含一氧化碳较高的原料气采用液体脱碳;粗脱硫后的半水煤气经转化罐使有机硫变成无机硫,然后进行液体脱硫,使H2S脱至10mg/m3以下,脱硫后的气体经液相法脱碳或制成碳酸氢铵,净化后的气体与另一分支气体混合并精脱硫至0.03ppm以下后送甲醇工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利用变压吸附脱碳除保持稳定低耗的优势外,利用其脱硫、脱碳的功能,再通过液相法脱除脱碳尾气中的H2S,由于脱碳尾气量小,压力低,H2S在尾气中的浓度高,硫易脱且运行费用较低。这样,即能满足净化要求,又能减少有效气损失,即能使分开处理的费用有所下降,又能充分利用闲置的脱硫设备和变压吸附脱碳的脱硫功能,达到减少投资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充分利用现有合成氨生产装置,对一氧化碳含量不同的气体分开进行脱硫、脱碳,其工艺过程为:大量的含CO较低的原料气采用变压吸附脱碳;粗脱硫后的半水煤气经CO变换反应,使CO降至1.5%,同时90%的有机硫转化为易脱的无机硫后进入变压吸附脱碳工序,利用其脱碳同时可以脱硫的功能,将原料气中的CO2脱至0.4%,H2S脱至8mg/m3,与另一分支气体混合并精脱硫至0.02ppm,变压吸附脱碳的尾气通过液体法脱硫除去其中的H2S后,放空或制取CO2产品。

    将少量含一氧化碳较高的原料气采用液体脱碳;粗脱硫后的半水煤气经转化罐使有机硫变成无机硫,然后进行液体脱硫,使H2S脱至8mg/m3,脱硫后的气体经液相法脱碳或制成碳酸氢铵,净化后的气体与另一分支气体混合并脱硫至0.02ppm后送甲醇工序。

氨醇联产的原料气脱硫、脱碳分开处理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氨醇联产的原料气脱硫、脱碳分开处理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氨醇联产的原料气脱硫、脱碳分开处理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氨醇联产的原料气脱硫、脱碳分开处理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氨醇联产的原料气脱硫、脱碳分开处理工艺.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氨醇联产的原料气脱硫、脱碳分开处理工艺,即在充分利用现有合成氨生产装置,对一氧化碳含量不同的气体分开进行脱硫、脱碳,在保证原料气的脱硫、脱碳效果的同时,减少了一氧化碳气的损失。既能使分开处理的费用有所下降,又能充分利用闲置的脱硫设备和变压吸附脱碳的脱硫功能,达到减少投资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石油、煤气及炼焦工业;含一氧化碳的工业气体;燃料;润滑剂;泥煤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