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810138299.1
2008.07.11
CN101624540A
2010.01.13
撤回
无权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C07C 31/04申请公布日:20100113|||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10K 1/00申请日:20080711|||公开
C10K1/00; C10K1/34; C10K3/00; C01B31/20; C01B17/02; C01B31/24
C10K1/00
李东田
276300山东省沂南县玉泉路11号山东省舜天化工有限公司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氨醇联产的原料气脱硫、脱碳分开处理工艺,即在充分利用现有合成氨生产装置,对一氧化碳含量不同的气体分开进行脱硫、脱碳,在保证原料气的脱硫、脱碳效果的同时,减少了一氧化碳气的损失。既能使分开处理的费用有所下降,又能充分利用闲置的脱硫设备和变压吸附脱碳的脱硫功能,达到减少投资的目的。
1: 一种氨醇联产的原料气脱硫、脱碳分开处理工艺,该工艺充分利 用现有合成氨生产装置,对一氧化碳含量不同的气体分开进行脱硫、脱 碳,其特征在于将大量的含CO较低的原料气采用变压吸附脱碳,将少 量含一氧化碳较高的原料气采用液体脱碳。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氨醇联产的原料气脱硫、脱碳分开 处理工艺,将大量的含CO较低的原料气采用变压吸附脱碳;粗脱硫后 的半水煤气经CO变换反应,使CO降至2.0%以下,同时90%的有机硫 转化为易脱的无机硫后进入变压吸附脱碳工序,利用其脱碳同时可以脱 硫的功能,将原料气中的CO2脱至0.6%以下,H2S脱至10mg/m 3 以下, 与另一分支气体混合并精脱硫至0.03ppm以下,其特征在于变压吸附脱 碳的尾气通过液体法脱硫除去其中的H2S后,放空或制取CO2产品。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氨醇联产的原料气脱硫、脱碳分开处 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将少量含一氧化碳较高的原料气采用液体脱碳;粗 脱硫后的半水煤气经转化罐使有机硫变成无机硫,然后进行液体脱硫, 使H2S脱至10mg/m 3 以下,脱硫后的气体经液相法脱碳或制成碳酸氢铵, 净化后的气体与另一分支气体混合并脱硫至0.03ppm以下后送甲醇工 序。4: 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氨醇联产的原料气脱硫、脱碳分 开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将少量含一氧化碳较高的原料气采用液体脱碳; 粗脱硫后的半水煤气经转化罐使有机硫变成无机硫,然后进行液体脱硫, 使H2S脱至8mg/m 3 ,脱硫后的气体经液相法脱碳或制成碳酸氢铵,净 化后的气体与另一分支气体混合并脱硫至0.02ppm后送甲醇工序。 脱硫后的半水煤气经转化罐使有机硫变成无机硫,然后进行液体脱硫, 使H2S脱至10mg/m 3 以下,脱硫后的气体经液相法脱碳或制成碳酸氢铵, 净化后的气体与另一分支气体混合并脱硫至0.03ppm以下后送甲醇工 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氨醇联产的原料气脱硫、脱碳分 开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将少量含一氧化碳较高的原料气采用液体脱碳; 粗脱硫后的半水煤气经转化罐使有机硫变成无机硫,然后进行液体脱硫, 使H2S脱至8mg/m 3 ,脱硫后的气体经液相法脱碳或制成碳酸氢铵,净 化后的气体与另一分支气体混合并脱硫至0.02ppm后送甲醇工序。
《氨醇联产的原料气脱硫、脱碳分开处理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氨醇联产的原料气脱硫、脱碳分开处理工艺.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氨醇联产的原料气脱硫、脱碳分开处理工艺,即在充分利用现有合成氨生产装置,对一氧化碳含量不同的气体分开进行脱硫、脱碳,在保证原料气的脱硫、脱碳效果的同时,减少了一氧化碳气的损失。既能使分开处理的费用有所下降,又能充分利用闲置的脱硫设备和变压吸附脱碳的脱硫功能,达到减少投资的目的。。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