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玻纤增强聚碳酸酯材料制造手机壳体的方法.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769759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25.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072092.9

申请日:

2008.11.04

公开号:

CN101722635A

公开日:

2010.06.09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B29C 45/76申请公布日:20100609|||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29C 45/76申请日:20081104|||公开

IPC分类号:

B29C45/76; B29B13/06; B29L31/00(2006.01)N; B29K309/08(2006.01)N; B29K69/00(2006.01)N

主分类号:

B29C45/76

申请人:

通达(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黄静; 吴琛

地址:

362200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新阳工业区阳光路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代理人:

李雁翔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采用玻纤增强聚碳酸酯材料制造手机壳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按重量比在聚碳酸酯中添加10%~35%玻璃纤维并混合均匀;(2)原材料烘干;(3)原材料上机;(4)原材料塑化:在下述的成型工艺参数下生产产品:料管温度295℃~340℃、树脂温度315℃~345℃、模具温度80℃~115℃、螺杆转速40rpm~60rpm;(5)产品生产:熔化的原材料从喷嘴中射出,进入手机壳体模具。本发明采用玻纤增强聚碳酸酯材料制作手机壳体,在手机壳体厚度减薄的情况下,不会出现壳体局部或者整体强度偏弱的情况,其强度可以满足手机相关性能的需要。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采用玻纤增强聚碳酸酯材料制造手机壳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按重量比在聚碳酸酯中添加10%~35%玻璃纤维并混合均匀; b、将混合好的玻璃纤维与聚碳酸酯在干燥机内烘干,烘干温度115℃~125℃,时间3h~4h; c、烘干好的混合材料上机; d、在下述的工艺参数下将原材料塑化:料管温度295℃~340℃、树脂温度315℃~345℃、螺杆转速40rpm~60rpm; e、产品生产:熔化的原材料从喷嘴中射出,进入手机壳体模具,射出速度为100mm/s~300mm/s,模具温度80℃~115℃。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玻纤增强聚碳酸酯材料制造手机壳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玻纤增强聚碳酸酯原材料优选为添加30%玻璃纤维的聚碳酸酯。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采用玻纤增强聚碳酸酯材料制造手机壳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所述的干燥机为真空除湿干燥机。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采用玻纤增强聚碳酸酯材料制造手机壳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步骤b烘干后的玻纤增强聚碳酸酯材料剩余水分含量在0.02%以下。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玻纤增强聚碳酸酯材料制造手机壳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所述的料管温度为:后部295℃~315℃;中间305℃~325℃;前部315℃~340℃;射嘴310℃~330℃。

说明书


一种采用玻纤增强聚碳酸酯材料制造手机壳体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机壳体的制造方法,具体地涉及一种采用玻纤增强聚碳酸酯材料制造手机壳体的方法。

    背景技术

    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简称PC)是日常常见的材料,为一种无色透明的无定性热塑性材料,其特点是具有综合均衡的机械性能、热性能及电性能,由于其无色透明和优异的抗冲击性,日常常见的应用有CD/VCD光盘,桶装水瓶,婴儿奶瓶,防弹玻璃,树脂镜片、车头灯罩、手机外壳等等。但也存在某些缺陷如对缺口敏感,易于应力开裂、耐磨损行差,一些用于易磨损用途的聚碳酸酯器件需要对表面进行特殊处理等。

    目前手机整机厚度越做越薄以及手机整机功能的增加,导致手机壳体厚度也逐渐减薄,从而出现壳体局部或者整体强度偏弱的情况,使用传统的PC或者PC/ABS合金材料注塑生产的壳体强度不能够满足手机相关性能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玻纤增强聚碳酸酯材料制造手机壳体的方法。

    玻纤增强聚碳酸酯是以聚碳酸酯为基料,玻璃纤维为增强体制得的复合材料。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采用玻纤增强聚碳酸酯材料制造手机壳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按重量比在聚碳酸酯中添加10%~35%玻璃纤维并混合均匀;

    b、将混合好的玻璃纤维与聚碳酸酯在干燥机内烘干,烘干温度115℃~125℃,时间3h~4h;

    c、烘干好的混合材料上机;

    d、在下述的工艺参数下将原材料塑化:料管温度295℃~340℃、树脂温度315℃~345℃、螺杆转速40rpm~60rpm;

    e、产品生产:熔化的原材料从喷嘴中射出,进入手机壳体模具,射出速度为100mm/s~300mm/s,模具温度80℃~115℃。

    玻纤增强聚碳酸酯原材料玻纤含量常为10%~40%,由长纤维或短纤维与聚碳酸酯树脂均匀混合制得,可用注塑、挤塑或模塑等法成型加工。在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前述的玻纤增强聚碳酸酯原材料为添加30%玻纤的聚碳酸酯。

    前述步骤b所述的干燥机为真空除湿干燥机,因真空除湿干燥机能够将材料中的水分抽出,而一般的干燥机则不能,难达到制品要求的品质。

    经过步骤b烘干后的玻纤增强聚碳酸酯材料剩余水分含量应在0.02%以下。

    步骤d中所述的料管温度为:后部295℃~315℃;中间305℃~325℃;前部315℃~340℃;射嘴310℃~330℃。

    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玻纤增强聚碳酸酯材料制作手机壳体,在相应的生产过程参数下进行生产,产品在厚度减薄的情况下,不会出现壳体局部或者整体强度偏弱的情况,其强度可以满足手机相关性能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添加30%玻纤增强聚碳酸酯材料与未填充的聚碳酸酯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添加30%玻纤增强聚碳酸酯材料与未填充的聚碳酸酯材料性能比较

    玻纤填充料使得塑料的极限强度、屈服强度、比例极限强度及杨氏模量都明显地提升,如图1-1所示。另外,玻纤增强聚碳酸酯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模数、热变形温度相应比聚碳酸酯材料高,还有较小的收缩率和较好的抗翘曲能力。

    含30%玻璃纤维的聚碳酸酯拉伸强度(MPa)125~145,弯曲强度(MPa)155~195,压缩强度118MPa,冲击强度(缺口)7.9kJ/m2。伸长率<5%。可满足手机壳体减薄的情况下相关性能的需要。

    实施例2产品生产

    玻纤增强聚碳酸酯材料的成型控制工艺如下:

    A、螺杆转速不宜过快,否则容易使材料降解,容易损伤机器;

    B、射出时宜使用较高的射出压力、较高的模具温度以及较高的射出速度,以达到较高的熔融前端温度,减少浮纤等缺陷的出现;

    C、在有熔接线的位置以及填充末端需要有合适且充分的排气,防止烧焦、浮纤等缺陷的产生;

    D、模具流道、水口尺寸相应需要较大,防止材料过早冷凝,防止材料过浇口时剪切过大导致材料降解;

    E、材料在螺杆内停留时间不能过长,防止材料降解;

    F、停机时需要使用PP材料(聚丙烯)清洗螺杆并降温。

    玻纤增强聚碳酸酯材料的机器选择:

    A、螺杆/炮筒需选用专用螺杆/炮筒,螺杆/炮筒材料需要使用耐磨性较佳的材料制造;

    B、螺杆头部使用防止逆流的机构;

    C、需要精密的温控系统;

    D、射嘴需要特别设计;

    E、加料及射出系统需反应灵敏;

    F、螺杆/炮筒大小需要合适,否则会导致原材料混炼不均或者材料降解。

    产品生产的具体步骤:

    (1)、在70kg聚碳酸酯中添加30kg玻璃纤维并混合均匀;

    (2)、原材料烘干:混合好的原材料在真空除湿干燥机下烘干,烘干温度120℃,时间3.5h;使原材料中的剩余水分含量在0.02%以下;

    (3)、烘干好的混合材料上机;

    (4)、原材料塑化:在下述的工艺参数下进行,树脂温度330℃、螺杆转速50rpm,其余参数:

    料管温度(℃)  后部  295~315

                  中间  305~325

                  前部  315~340

                  射嘴  310~330

    排气槽深度(mm)      0.025~0.07

    螺杆使用量(%)      40~60

    螺杆背压(MPa)       0.3~0.7

    (5)产品生产:熔解的原材料从喷嘴中射出,进入手机壳体模具冷却成型,射出速度为200mm/s,模具温度80℃~115℃。

    注意生产过程地控制,剔除不良品。

    产品检验、包装:进行必要的产品检验,产品包装。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

一种采用玻纤增强聚碳酸酯材料制造手机壳体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采用玻纤增强聚碳酸酯材料制造手机壳体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采用玻纤增强聚碳酸酯材料制造手机壳体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采用玻纤增强聚碳酸酯材料制造手机壳体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采用玻纤增强聚碳酸酯材料制造手机壳体的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采用玻纤增强聚碳酸酯材料制造手机壳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按重量比在聚碳酸酯中添加1035玻璃纤维并混合均匀;(2)原材料烘干;(3)原材料上机;(4)原材料塑化:在下述的成型工艺参数下生产产品:料管温度295340、树脂温度315345、模具温度80115、螺杆转速40rpm60rpm;(5)产品生产:熔化的原材料从喷嘴中射出,进入手机壳体模具。本发明采用玻纤增强聚碳酸酯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塑料的加工;一般处于塑性状态物质的加工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