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点阵式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印机,尤其是涉及一种点阵式打印机。
背景技术
点阵式打印机是最早出现的打印机形式,点阵式打印机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的优点,更重要的是,点阵式打印机具有采用击打方式打印的特点,这一特点使其成为商场、超市等各种需要提供复写件的打印场合的不二之选。
点阵式打印机的工作原理是,打印头驱动其打印针将墨带上的墨迹击打到打印介质上,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和文字。为了方便更换打印介质,点阵式打印通常采用“简易上纸”结构。但是,现有技术提供的“简易上纸”机构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
图1为中国专利文献CN03148992公开的一种卷纸打印机。该打印机的固定框架12支持打印头,可动框架13支持纸支撑部件55,可动框架13通过转轴与固定框架12铰接,可动框架13绕转轴旋转可相对于固定框架12打开或闭合。当可动框架13相对于固定框架12闭合时,打印头与纸支撑部件55相对,形成打印位置。沿纸输送方向,在打印位置下游设置第一通路15和第二通路36,第一通路15用于引导打印后的纸张7a从打印机出纸口排出,第二通路36用于引导墨带9以便于其置于打印位置。另外,该打印机还包括一对滚轮,其中一个滚轮25安装在可动框架13上,另外一个滚轮26设置在在第一通路15和第二通路36之间,用于将打印后的纸张排出打印机。为了便于墨带进入打印位置,在第二通路36两侧设置第一引导面27a和第二引导面41a。该发明的缺点是,滚轮26设置在第一通路15和第二通路36之间打印头正上方,这种位置安排一方面阻碍墨带顺利进入打印位置,造成更换墨带困难,另一方面遮挡了打印头,不便于打印头的清洁和维护。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点阵式打印机,该点阵式打印机能够更为方便的更换墨带,并且使打印头更容易清洁维护。
本发明提供的点阵式打印机,包括主框架、第一可动框架、第二可动框架;所述主框架支撑打印头;所述第一可动框架用于支撑打印垫板和第一送纸辊,该第一可动框架由所述主框架支撑,并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主框架的一端枢接,使其能够相对于主框架打开或闭合;所述第二可动框架用于支撑第二送纸辊,该第二可动框架由所述主框架支撑,并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主框架的另一端枢接,使其能够相对于主框架打开或闭合;当第一可动框架和第二可动框架相对于主框架闭合时,打印头与打印垫板相对,形成打印位置;第一送纸辊与第二送纸辊相切。
优选地,所述第一送纸辊和第二送纸辊的相切配合形成的送纸机构在相对所述打印位置下游。
优选地,所述第一送纸辊和第二送纸辊中,至少一个以浮动方式设置,成为浮动转棍,并由弹性元件向其提供向出纸通道方向的压力。
优选地,所述浮动转辊的具体安装方式是:支撑所述浮动转辊的支架上开设有垂直出纸通道方向的长槽;所述浮动转辊两轴端由该长槽支撑,并可在该长槽中移动,所述弹性元件设置在浮动转辊与支架之间;
优选地,支撑所述浮动转辊的支架与其所在的可动框架一体,或者为一个独立的零件并固定在其所在的可动框架上
优选地,所述打印机还包括沿纸张输送方向位于送纸机构下游的自动切纸装置。
优选地,包括可动刀片和固定刀片,所述可动刀片安装在第一可动框和第二可动框其中的一个上;所述固定刀片安装在第一可动框和第二可动框中的另一个上。
优选地,其纸仓设置于对应第一可动框架的主框架或者对应第二可动框架的主框架中的一侧;打印头和墨带盒支架设置在对应另一个可动框架的主框架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可动框架和/或第二可动框架上部采用部分开放的结构形式。
优选地,所述第一转轴和/或第二转轴采用可分离的枢接方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点阵式打印机具有两个可动框架,第一送纸辊和第二送纸辊分别设置在这两个可动框架上,在需要更换纸张、墨带以及清洗打印头时,上述可动框架可以绕主框架旋转打开,带动第一送纸辊和第二送纸辊同步运动,使打印头上方完全敞开,避免了现有技术下墨带更换和清洗打印头时的不便。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点阵式打印机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点阵式打印机工作状态的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点阵式打印机工作状态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点阵式打印机打开状态的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点阵式打印机的墨盒结构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点阵式打印机的第二送纸辊的安装结构图;
图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点阵式打印机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点阵式打印机的示意图。该图中该打印机处于工作状态。
如图2所示,打印机包括主框架01,第一可动框架02、第二可动框架03。为了方便,以下以可动框架作为第一可动框架02和第二可动框架03的总称。
所述主框架01支撑打印头07。
所述第一可动框架02由所述主框架01支撑,其一端通过第一转轴05与所述主框架01长度方向上的一端枢接,其另一端通过可分离卡合结构卡合在所述主框架01纵向的中部,上述结构使其能够相对于主框架01打开或闭合。。图中第一可动框架02采用上部开放的结构形式,实际上也可以具有完整的上板将该打印机该位置的上部完全封闭起来。
所述第二可动框架03由所述主框架01支撑,并通过第二转轴06与所述主框架01的另一端枢接,其另一端通过可分离卡合结构卡合在所述主框架01地纵向的中部,该结构使其能够相对于主框架01打开或闭合。图中第二可动框架03采用上部部分开放的结构形式,实际上也可以具有完整的上板将该打印机该位置的上部完全封闭起来。
上述结构使所述第一可动框架02能够绕所述第一转轴05向与所述主框架01的一端方向打开,所述第二可动框架03能够绕所述第二转轴06向所述主框架01的另一端方向打开。
该点阵式打印机的纸仓011设置在主框架01上,并位于第一可动框架02下方。图2中可以看出,主框架01上对应所述第一可动框架02上部的开放位置,具有一个凹下的弧形,这个位置就是用于安置打印介质的纸仓011。点阵式打印机的打印介质一般是筒状的打印纸,由于上部开放,便于放置直径较大的筒状介质。
该点阵式打印机的墨盒08设置在主框架01上,并且位于所述第二可动框架03下方。图2可以看出,主框架01上对应所述第二可动框架03上部的开放位置,安置有墨盒08和打印头07。其中墨盒08安置在靠近主框架01与第二框架03枢接的位置,打印头07安置在紧临所述第一可动框架02的位置。所述墨盒08具体是通过墨带支架04安置在该位置的,该墨盒08可以方便的与该墨带支架04拆分,使更换墨盒08非常方便。
以上介绍了该点阵式打印机的主要部件的基本布置结构。以下结合图3说明该点阵式打印机的走纸通道。图3是图2所示点阵式打印机的剖视图。
如图3所示,在所述第一可动框架02上相对所述第一转轴05的一端设置有上通道板013,该上通道板013为开口朝向第一转轴05方向的不规则的弧形板。所述上通道板013包括压纸板013a和打印垫板013b两部分,所述压纸板013a为工作位置时位于下部、贴合主框架01的一段,该部位与所述纸仓011底面贴近,在工作状态时,其朝外侧的外表面与所述纸仓011底板的上表面之间存在设定的间隙,构成入纸通道。所述打印垫板013b为工作位置时邻接打印头07的一段,工作状态时,该位置正对所述打印头07的打印面07a,形成打印位置。该第一框架02在上述打印垫板013b的上端位置安装有第一送纸辊010,与其相对,在第二可动框03上安装有第二送纸辊09。工作状态时,上述第一送纸辊010正好与所述第二送纸辊09相切配合,形成送纸机构。打印面07a与打印垫板之间形成了打印通道,第一送纸辊010与第二送纸辊09之间形成了出纸通道。入纸通道、打印通道和出纸通道共同形成了打印纸P的走纸通道。打印纸P由纸仓011输出依次经过入纸通道和打印通道,由出纸通道排出。
图4是该点阵式打印机的第一可动框架02和第二可动框架03开启后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述第一可动框架02和第二可动框架03均可以完全打开,使打印头07上方完全露出,这样就便于更换墨盒08和清理打印头07。
为便于理解该实施例的上述优点,以下进一步说明墨盒08的结构及其安装方法。请参看图5,该图为墨盒08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墨盒08包括壳体081和墨带082。墨带082从壳体一端抽出,再从壳体另一端进入。墨带082表面覆盖着墨汁,打印时,壳体081由墨带支架04支撑,墨带082覆盖在打印头07的打印端面07a表面。打印头07垂直于墨带082表面的打印针(图中未显示)将墨带82上的墨汁击打到打印纸P上,形成图像和文字。打印纸P背向打印头07的一面则垫在所述第一可动框架02的上通道板013的打印垫板013b上。
前文已经提到,该墨盒08通过墨带支架04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主框架01上。墨盒08在使用中经常需要更换,本实施例中墨盒08的安装过程如下:打开第二可动框架03,使墨带支架04完全露出。由于第二送纸辊09随第二可动框架03一起转动,打印头07上方不存在任何障碍物,墨带082在打印头07导向面07b的引导下,进入打印位置,然后关闭第二可动框架03,墨盒08即安装完毕。打印头07导向面07b在图3中示出。
打印纸P安装过程是:打开第一可动框架02,使纸仓011完全露出。将打印纸P放入纸仓011中。接着,将打印纸P前端抽出,然后关闭第一可动框架02和第二可动框架03。此时,所述打印纸P被夹在所述入纸通道和打印位置,第一送纸辊010和第二送纸辊09将其前端夹紧。这样,上述第一送纸辊010和第二送纸辊09转动时,就可以带动打印纸P沿图3箭头a所示的纸张输送方向运动。
图6是本发明第二送纸辊09安装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第二送纸辊09通过支架015固定在所述第二可动框架03上。所述支架015包括与所述第二可动框架03贴合的固定面015-1,通过固定面015-1上的通孔015b将该支架015固定在第二可动框架03上。该支架015左右两端具有伸出的支臂015-2,该支臂015-2上开设有长槽015a。所述第二送纸辊09包括辊体09a和芯轴09b。所述芯轴09b轴端插入所述长槽015a中,由长槽015a支撑,并可在该长槽015a中移动。所述辊体09a为套在芯轴09b上的表面具有较强摩擦力的两段圆筒体。在支架015上设置有弹性原件014,该弹性元件014向所述第二送纸辊09提供向前端方向的弹性力,这样,在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送纸辊010和所述第二送纸辊09之间就具有一定的挤压力,使两者之间可以牢靠地夹持纸张,确保打印纸与第一送纸辊010和第二送纸辊09的同步运动。
上述第二送纸辊09的安装方式也可以用于第一送纸辊010,两者之间只要有一个采用上述可移动的安装方式,并且采用弹性原件向其提供向出纸通道方向的挤压力即可,当然也可以两者同时采用。
打印时,打印纸P沿箭头a所示的纸张输送方向运动。打印纸P经过入纸通道进入打印位置,打印头07的打印针将墨带082上的墨汁击打到打印纸P上,形成图像和文字。打印后的打印纸P在第一送纸辊10和第二送纸辊9驱动下排出打印机。
需要说明的是,支架015可以是独立的零件,安装在第二可动框架03,如图6所示实施方式。另外,支架015也可以与第二可动框架03一体,即直接在第二可动框架03上设置支撑第二送纸辊09的支臂015-2。
图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打印机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打印机还包括自动切纸装置016。沿纸张输送方向,自动切纸装置016位于送纸机构下游。自动切纸装置016包括可动刀片016a和固定刀片016b。如图所示,可动刀片16a设置在第一可动框架02上第一送纸辊010的上方,固定刀片016b设置在第二可动框架03上第二送纸辊09的上方,当打印机处于工作位置时,可动刀片016a与固定刀片016b相对配合。当第一可动框架2和第二可动框架3相对于主框架01打开时,可动刀片016a可以随第一可动框架02的一起转动,固定刀片016b可以随第二可动框架03一起转动。该打印机可以对打印完成的纸张自动切割。
在上述第二实施例中,可动刀片016a和固定刀片016b的安装位置也可以颠倒过来,即可动刀片16a设置在第二可动框架03上第二送纸辊09的上方,固定刀片016b设置在第一可动框架02上第一送纸辊010的上方。
上述两个实施例仍然可以作进一步的改进。例如,所述第一转轴05和第二转轴06可以采用可分离的枢接轴,使第一可动框架02和第二可动框架03可以完全和所述主框架01分离,这样的结构可以使打印机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