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扶梯监视装置、其设置方法、及其安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于对自动扶梯乘客的乘用方式进行摄影记录的自动扶梯监视装置、自动扶梯监视装置的设置方法、以及自动扶梯监视装置的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自动扶梯配设结构中,自动扶梯的移动扶手在建筑物的上下楼层之间倾斜地配置,在形成于自动扶梯的移动扶手与建筑物天花板之间的窄角部,或者,在多台自动扶梯以从侧面看交叉的方式并列设置时在形成于一个自动扶梯的移动扶手与另一个自动扶梯的底部之间的窄角部,具有用于防止乘客被夹的保护装置。在各个保护装置的前方端部,设置有预定直径的筒体,乘客在与保护装置的筒体碰撞时察觉到危险,从而使乘客不会受伤。
在包含于这种自动扶梯配设结构的自动扶梯中,以往,考虑到可能发生乘客因某种原因摔倒、或者被夹、滚落这样的事故,提出了以下结构的自动扶梯的监视装置:设置有用于对乘客对自动扶梯的使用状况进行拍摄的监视用的摄像机,并且,设置检测保护装置的摆动的传感器,并且记录该传感器检测到保护装置的摆动时的前后预定时间的影像(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在包含于这种自动扶梯配设结构的自动扶梯中,为了防止乘客从移动扶手探出、到与保护装置接触为止都没有注意到窄角部的接近而导致重大事故,提出了设置由弹性体支承的检测体、使乘客事前认识到有保护装置的自动扶梯的安全装置(参照专利文献2)。
此外,在包含于这种自动扶梯配设结构的自动扶梯中,提出有这样的自动扶梯的监视摄像机:在上下部的各个层站竖立设置预定高度的柱,在该柱内内置摄像机,对乘降的客人的乘用方式进行拍摄记录(参照专利文献3)。
另外,设置于窄角部的丙烯酸(acryl)制的保护装置由筒体和梯形形状的板体形成,在板体的上端边,前后安装有具有预定的厚度和高度的、由丙烯酸板形成的加强部,在形成为筒体的槽部中包含地插入加强部,从而使针对施加在筒体上的扭转方向的强度提高(参照专利文献4)。
专利文献1:特开2002-114475号公报
专利文献2:实开昭61-154278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6-206283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2003-20186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上述现有的自动扶梯监视装置需要将与检测保护装置的摆动的传感器链接的信号线布线到摄像机的控制装置,因而存在耗费基于建筑物方面的布线工程的设置费用的问题。
另外,还存在这样的问题:摄像机设置在建筑物方面的天花板或者墙壁上,安装地点受到限制,因此无法确保良好的摄像机视野;在窜气结构或者墙面为玻璃精加工或者天花板特殊精技工等特殊结构的情况下,无法设置摄像机。
而且,由于使柱竖立设置,存在因建筑物的楼板的挖掘、柱的固定以及布线管的埋设等而耗费建筑物工程工期和费用的问题;存在妨碍乘客地行动路线的问题;由于从下部向上方进行拍摄会给乘客带来偷窥这样的不信任感。
此外,会存在建筑物内的照明装置的光进入摄像机、光映入图像而导致关键部位无法看清的现象。
此外,板体在长度方向插入在保护装置的筒体内,存在在筒体上部无法内置摄像机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进行用于拍摄自动扶梯的乘客的乘用方式状况的摄像机的安装、拆卸以及调整、并且不会给乘客带来不信任感的自动扶梯监视装置。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用于拍摄自动扶梯的乘客的乘用方式状况的摄像机不易受到建筑物内的照明和外部光的影响、外观设计性优良的自动扶梯监视装置。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进行用于拍摄自动扶梯的乘客的乘用方式状况的摄像机的安装、拆卸以及调整的自动扶梯监视装置的设置方法。
本发明的第四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保护装置的筒体内装配摄像机的自动扶梯监视装置的安装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第一目的,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二方式的发明是一种自动扶梯监视装置,该自动扶梯监视装置设置于具有保护装置的自动扶梯配设结构,该保护装置设置在倾斜地配置的自动扶梯的移动扶手与建筑物天花板之间的窄角部、或者配置在交叉地相邻的自动扶梯的底部与移动扶手之间的窄角部,并且,该保护装置在前侧位置具有筒体,用于防止乘客被所述窄角部所夹,所述自动扶梯监视装置具有:收纳于所述筒体的内部的摄像机;和在所述筒体的中心部的铅直上方支承所述摄像机的支承件,自动扶梯监视装置具有:摄像机安装板,在其中央部设置有预定直径的孔,并且在从中心起预定半径的圆周上以预定角度间隔设置有多个安装孔;コ字状的安装部件,其以所述预定直径的孔为中心对置地竖立设置,并具有预定长度的脚部;以及摄像机支承部,其位于该安装部件上的、与所述摄像机安装板的水平面的中心部。
这样,通过将摄像机内置在配置于自动扶梯的窄角部的保护装置的筒体内,不会受到建筑物的天花板和墙壁的结构的影响,能够将监视用的摄像机安装在能够监视乘客的升降状态的最佳位置,并且拍摄位置在自动扶梯的中间部附近,因此即使从上方进行拍摄也不会变成可能偷窥的角度,也不会影响乘客的行动路线。
另外,通过与保护装置分体地在筒体的中心部的铅直上方设置摄像机的支承件,能够单独悬吊摄像机,并且在安装摄像机时通过改变安装工具的安装孔位置,能够变更摄像机的水平视角。
此外,为了达成上述第二目的,本发明的第三和第四方面的发明是一种自动扶梯监视装置,所述自动扶梯监视装置具有能够自由弯曲的罩体,该罩体在从所述筒体的上表面至少到所述摄像机安装板的下端部为止的范围内覆盖所述筒体的内周面,并且至少具有从投影点到所述摄像机安装板的下端部为止的长度,所述投影点是从所述筒体中的所述摄像机的视场上端部向下方照射了光的所述筒体中的所述摄像机的视角侧的投影点,该罩体覆盖所述筒体的、所述摄像机的视角相反侧的大致半周,该罩体为T字状或者L字状的不透明膜,该罩体设置有至少一个孔,所述孔设置在当所述罩体上侧边与所述筒体上端面位于同一个面时与设置于所述筒体的上方的孔一致的位置。
这样,罩体抑制了在筒体内壁反射而进入到摄像机的视场角度的光,因此能够减少光映入到图像中。
为了达成上述第三目的,本发明的第五形式的发明是一种自动扶梯监视装置的设置方法,摄像机设置于具有保护装置的自动扶梯配设结构,该保护装置设置在倾斜地配置的自动扶梯的移动扶手与建筑物天花板之间的窄角部、或者配置在交叉地相邻的自动扶梯的底部与移动扶手之间的窄角部,并且该保护装置在前侧位置具有筒体,用于防止乘客被所述窄角部所夹,摄像机收纳在所述筒体的内部,该摄像机的安装方法具有以下工序:第一工序,将用于悬吊所述摄像机的支承件设置在所述移动扶手与所述建筑物天花板之间以及所述自动扶梯的底部;第二工序,调整所述摄像机的视角;第三工序,以与所述摄像机的水平视角对准、并与所述筒体的内周面接触的方式插入所述罩体;第四工序,支承所述保护装置的后部支承部;第五工序,将所述摄像机收纳到所述筒体的内部;以及第六工序,支承所述保护装置的前部支承部。
这样,在所安装的支承件上悬吊摄像机,调整摄像机的视角,根据该调整过的视角将罩体插入到筒体内,然后支承保护装置的最后部,在筒体内插入摄像机,支承保护装置的前部,由此,摄像机的视角调整可以在悬吊了摄像机的情况下进行,并且能够将罩体配置在避开光的影响的最佳位置,不需要在将摄像机插入到保护装置的筒体内之后进行调整作业。
另外,为了达成上述第四目的,本发明的第六到第八形式的发明为一种自动扶梯监视装置的安装装置,将保护装置设置在倾斜地配置的自动扶梯的移动扶手与建筑物天花板之间的窄角部,或者配置在交叉地相邻的自动扶梯的底部与移动扶手之间的窄角部,并且该保护装置由在前侧位置配置的筒体和位于该筒体的后侧位置的梯形形状的板体形成,该保护装置用于防止乘客被所述窄角部所夹,并且能够将摄像机收纳在所述筒体内,在所述板体设置有切口部,该切口部从与建筑物天花板或者自动扶梯的底部平行的边和相当于梯形形状的下底的边所夹的端点起具有预定的宽度和长度,在所述筒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与所述板体的厚度相同尺寸的槽部,将所述板体的相当于所述下底的边插入到所述槽部中,在将相当于所述下底的边抵接在所述槽部的对置内表面的状态下,将所述筒体与所述板体粘接起来,所述切口部的宽度为所述筒体的内径和厚度相加得到的尺寸,所述切口部的长度为:在将所述摄像机配置在预定位置并将上下的视角调整为最佳的时候,至少到达视角下端的位置,并且所述槽部至少为:所述板体的除切口部以外的相当于所述下底的边的长度尺寸。
这样,通过在保护装置的筒体上部设置空间部,能够在该空间部装配摄像机。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二形式记载的发明,通过将摄像机内置于配置在电梯的窄角部的保护装置的筒体内,能够在可以监视乘客的升降状态的最佳位置进行摄影,关于摄像机角度,能够获得来自乘客的信赖感。
由于与保护装置分体地独立悬吊摄像机,并且在摄像机的安装时若改变设置于安装工具的安装孔的位置则能够改变摄像机的水平视角,因此能够容易且在短时间内进行摄像机的调整作业。
根据第三和第四形式记载的发明,罩体抑制了在筒体的内表面反射而进入到摄像机的视场角度的光,减少了光在摄像机图像中的映入,因此能够提供易看清的影像,并且通过从筒体的上端覆盖安装工具的下端部,能够遮挡摄像机、安装工具和电缆等,能够提供外观设计性优良的监视装置。
另外,通过使设置于罩体的至少一个孔与设置于筒体的孔一致,能够按摄像机的视角位置自由调整罩体,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摄像机的调整。
根据第五形式所记载的发明,摄像机的视角调整能够在悬吊了摄像机的状态下进行,并且能够将罩体配置在摄像机视角的最佳位置,能够可靠地在短时间内进行安装时的调整。
根据第六到第八形式所记载的发明,由于能够在保护装置的筒体内内置摄像机,因此自动扶梯的乘客不会意识到摄像机的存在,能够在距离乘客很近的位置进行拍摄。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自动扶梯监视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整体构成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自动扶梯监视装置的摄像机安装状态的保护装置部的侧视图以及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自动扶梯监视装置的安装装置即保护装置的结构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4是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自动扶梯监视装置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自动扶梯监视装置的安装步骤的流程图。
标号说明
1:自动扶梯;8D:窄角部;9:工作保护装置9A:板体;9Aa:后部安装孔;9Ab:筒体侧安装孔;9Ac:切口部;9B:筒体;9Bb:槽部;11:摄像机;13:安装工具;13A:摄像机安装板13Aa:孔;13Bb:安装部件;13Bc:摄像机支承部;14:安装配件;14a、14b、14c:支承部;15A、15B:环;16:薄膜;16A:遮蔽部;16Aa:长孔;16B:反射防止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自动扶梯监视装置、自动扶梯监视装置的设置方法、以及自动扶梯监视装置的安装装置所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自动扶梯监视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整体构成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自动扶梯监视装置的摄像机安装状态的保护装置部的侧视图以及主要部分放大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自动扶梯监视装置的安装装置即保护装置的结构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图4是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自动扶梯监视装置的构成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自动扶梯监视装置的安装步骤的流程图。
在图1~图5中,跨越1楼楼板2和2楼楼板3设置自动扶梯1,该自动扶梯1配置有:支承乘客所抓住的移动扶手4的栏杆5;从外侧保持该栏杆5的外扶手盖板6;以及自动扶梯1的控制装置7。在移动扶手4与设于2楼楼板3下方的1楼天花板8之间形成有窄角部8D,在窄角部8D处设置有:工作保护装置9,在乘客触到该工作保护装置9时,该工作保护装置9能够摆动使乘客小心危险以防止乘客被夹;以及牢固地固定的固定保护装置10。
而且,工作保护装置9由梯形形状的丙烯酸制的板体9A、和粘接在该板体9A上的具有预定直径的丙烯酸制的筒体9B构成,在筒体9B的上方,插入有从1楼天花板8悬吊的球型的摄像机11。
另外,在摄像机11的顶部中央,设置有电源或影像信号用的连接器11A,在该连接器11A上可自由装卸地连接有电缆12,在设置于该摄像机11的顶部的未图示的多个螺纹孔中分别螺合未图示的小螺钉,从而紧固安装工具13。
安装工具13具有摄像机安装板13A,在该摄像机安装板13A的中央部设置有预定直径的未图示的孔,以避开与连接器11A的接触,摄像机安装板13A在不超过摄像机11的直径的圆周上以预定角度的间隔设置有多个孔13Aa,在该摄像机安装板13A的以中央部的未图示的孔为中心的对置位置,焊接有具有预定长度的一对脚部13Ba的コ字状的安装部件13B,在安装部件13B的水平面的中心部设置有摄像机支承部13Bc。这里,通过改变设置于摄像机11顶部的未图示的螺纹孔与摄像机安装板13A的孔13Aa的紧固位置,能够改变摄像机11的水平视角。
另外,在1楼天花板8的窄角部8D,安装有安装摄像机11和工作保护装置9的安装配件14,该安装配件14设置有支承部14a、14b,该支承部14a、14b之间的间隔为设置于工作保护装置9的板体9A的上方的后部支承部即后部安装孔9Aa与前部支承部即筒体侧安装孔9Ab之间的间隔,并且,在该安装配件14上从支承部14b隔开筒体侧安装孔9Ab与筒体9B的中心部的长度相同的尺寸设置有支承部14c,经支承部14a、14b与吊环15A安装工作保护装置9的后部安装孔9A和筒体侧安装孔9Ab,经支承部14c、吊环15B以及摄像机支承部13Bc悬吊摄像机11。
这里,说明了设置有支承部14a、14b、14c的安装配件14,但是,即使将支承部14c设置到别的安装配件上,使其与工作保护装置9的安装配件分开安装也可以,只要支承摄像机11的支承部14c位于筒体9B的中心部的铅直上方即可。
这样,摄像机11能够与工作保护装置9分开安装,能够在实施摄像机11的视角等的调整后安装到工作保护装置9的筒体9B中。
另外,为了防止光在筒体9B的内表面反射从而映入摄像机11的影像,并且为了遮挡摄像机11上部的摄像机安装板13A和电缆12,在筒体9B内插入不透明的膜16,该膜16是平面呈T字状或者L字状的罩体。
该膜16具有:T字状或者L字状的用于遮挡摄像机11上部的遮蔽部16A;和具有筒体9B的内周的大致一半的宽度尺寸的反射防止部16B。在遮蔽部16A上设置有长孔16Aa,在使筒体9的上端与遮蔽部16A的上端为同一个面时,长孔16Aa与设置于筒体9B上部的孔9Ba一致。
另外,摄像机11具有筒体9B中的上方视场角点A和下方视场角点B,关于光的映入,在该视场角点A-B的范围内,只要不从摄像机11的视角相反侧反射光即可,因此,反射防止部16B的下端最长到下方视场角点B的位置即可,从上方视场角点A向下方照射光,确定在筒体9B的视角相反侧的内表面反射出的、相对于丙烯酸的光的全反射的临界角中的视角侧的投影点C。这里,从筒体9B的下方全反射来的光在比投影点C靠上方的位置反射时,光进入摄像机,在图像中会产生光的映入,因此,反射防止部16B的的下端只要位于下方视场角B和投影点C之间即可。
另外,对水平视场角进行研究,由于摄像机的水平视场角为大约120度,因此反射防止部16B位于筒体9B中的视角相反侧的180度就足够了。
另外,若在膜16的反射防止部16B的外侧设置印刷部位16Ba,则还能应用于提醒注意(例如“摄像机工作中”)或店内引导等的PR。
这样,能够通过膜16的遮蔽部16A来遮挡摄像机11以及设置于其上部的摄像机安装板13Aa和电缆12,自动扶梯1的使用者不会注意到摄像机11的存在,也不会故意进行恶作剧。
另外,由于膜16的反射防止部16B可靠地抑制了筒体9B内的光的反射造成的映入,因此能够记录容易看清的图像。
接下来,工作保护装置9的梯形形状的板体9A从作为板体9A的梯形形状的下底的筒侧边9a的上端角部切掉一部分来作为切口部9Ac,该一部分的宽度为将筒体9B的内径与筒体9B的厚度相加得到的尺寸,该一部分的长度为从筒体9B的上端到筒体9B中的摄像机11的下方视场角点B的长度,在板体9A的上端两面粘贴预定宽度的加强部件,并且,在粘贴有加强部件的部分的靠筒体9B侧设置孔9Ab,在筒体9B相反侧设置孔9Aa来用于工作保护装置9的安装。
另一方面,工作保护装置9的筒体9B在筒体9B中的从摄像机11的下方视场角点B向下方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具有板体9A的厚度尺寸的槽部9Bb,并且在筒体9B的上方设置预定直径的孔9Ba。
这样制造出板体9A和筒体9B,在板体9A中的除了切口部9Ac以外的筒侧边9a的端部上涂敷粘接剂,从板体9A的筒侧边9a插入到筒体9B的槽部9Bb,并且以使板体9A的上端部与筒体9B的上端部处于同一个面的方式,将涂敷有粘接剂的筒侧边9a的端部压向筒体9B的与槽部9Bb对置的内表面,在筒体9B与板体9A接触的部位带有粘接剂,将筒体9B和板体9A粘接在一起。
这里,设置在筒体9B上的槽部9Bb设置在筒体9B中的从摄像机11的下方视场角点B向下方的长度方向上,但是也可以从筒体9B中的摄像机11的下方视场角点B起设置成除切口部9Ac以外的筒侧边9a的长度,也可以设置在筒体9B的整个长度方向上。
由于具有上述结构,因此,能够将摄像机11收纳在工作保护装置9的筒体9B上方部,能够在距离乘客很近的位置进行拍摄。
接下来使用图5对自动扶梯监视装置的安装的相关步骤进行说明。
首先,在窄角部8D的1楼天花板8上安装悬吊摄像机11和工作保护装置9的安装配件14,并使支承部14c朝向1楼楼板2的方向(步骤S1)。
接下来,在安装配件14的支承部14a、14b处安装环15A,并且将安装于支承部14c的环15B装配到紧固于摄像机11的安装工具13的摄像机支承部13Bc,从而安装摄像机11。
接着,一边观察未图示的监视器一边进行所安装的摄像机11的垂直视角和水平视角的调整。这里,摄像机11的水平视角的调整这样进行:卸下安装工具13并旋转预定角度,改变摄像机安装板13A的孔13Aa与设置于摄像机11顶部的未图示的多个螺纹孔的紧固位置(步骤S2)。
接下来,为了相对于在步骤S2中调整过的摄像机11的水平视角对准膜16的反射防止部16B的最佳位置,将工作保护装置9靠近摄像机11的位置、或在筒体9B中插入摄像机11,确定摄像机11的方向朝向筒体9B的哪个位置(也可以是朝向筒体9B的标记),将膜16弄圆从筒体9B的顶部开口部一边调整成摄像机11的相反方向位于反射防止部16B的中心线的位置一边进行插入,在膜16的遮蔽部16A的所设置的长孔16Aa与筒体9B上部的孔9Ba一致的位置停止插入,确认膜16与筒体9B的内壁的接触状态,在接触状态差时,改变膜16的弯曲程度再次进行插入作业(步骤S3)。
接着,将在步骤S2中安装到安装配件14的支承部14a上的环15A装配到设置于工作保护装置9的板体9A上方的后部安装孔9Aa中,并进行工作保护装置9的临时固定(步骤S4)。
然后,在工作保护装置9的筒体9B中插入摄像机11(步骤S5),将在步骤S2中安装到安装配件14的支承部14c上的环15B装配到设置于工作保护装置9的板体9A上方的筒体侧安装孔9Ab中(步骤S6),在安装配件14的支承部14c、筒体9B上部的孔9Ba以及装配于筒体9B的膜16的遮蔽部16A上设置的长孔16Aa中装配线环17。
这里,通过用线环17将筒体9B的孔9Ba和膜16的长孔16Aa与安装配件14的支承部14c连接起来,即使工作保护装置9的板体9A破碎导致板体9A与筒体9B分离,也防止了筒体9B的掉落。
这样,能够分别进行与摄像机11相关联的作业以及与工作保护装置9相关联的作业,因此,能够简单且可靠地进行摄像机11的视角调整作业以及针对光的映入的对策作业。
另外,相对于交叉相邻的自动扶梯,相邻的自动扶梯的底部与移动扶手间的窄角部的角度不同,保护装置的结构也随之略有不同,但是关于自动扶梯的监视装置,由于与上述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因此省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