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饼铛.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7647225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702.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923548.8

申请日:

20160823

公开号:

CN206303785U

公开日:

20170707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47J37/10

主分类号:

A47J37/10

申请人:

广东小熊电器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一峰

地址:

528318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镇富安工业区纵一路

优先权:

CN201620923548U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圣理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顿海舟;王鸽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饼铛,其包括上烤盘组件和下烤盘组件,所述上烤盘组件和下烤盘组件相对面之间形成有工作空间,上烤盘组件包括上壳体、烤盘和发热管,下烤盘组件包括下壳体、烤盘和发热管,发热管包括位于两个端的冷段以及连接两个冷段的热段,所述发热管向烤盘提供热量;所述发热管顺时针或逆时针弯折,所述发热管在绕经靠近其首端的位置向内折弯,并且发热管末端延伸到靠近发热管相对其首端一侧的中部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发热管结构,使得烤盘工作表面没有面积较大的空白低温区和温度过高的热节,提高了烤盘中心表面的温度,使烤盘工作表面温度更均匀,同时发热管折弯次数增加最小,最优化地解决烤盘发热不均匀问题。

权利要求书

1.电饼铛,其包括上烤盘组件和下烤盘组件,所述上烤盘组件和下烤盘组件相对面之间形成有工作空间,所述上烤盘组件包括上壳体、烤盘和发热管,所述下烤盘组件包括下壳体、烤盘和发热管,所述发热管包括位于两个端的冷段以及连接两个冷段的热段,所述发热管向烤盘提供热量;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顺时针或逆时针弯折,所述发热管在绕经靠近其首端的位置向内折弯,并且所述发热管末端延伸到靠近发热管相对其首端一侧的中部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饼铛,其特征在于:所述烤盘呈矩形,发热管的外廓呈矩形,沿其首端至末端依次包括第一直段、第二直段、第三直段、第四直段和第五直段,所述第一直段和第三直段平行设置,所述第二直段、第四直段和第五直段平行设置,所述第四直段通过弧形连接段连接第五直段,所述第五直段末端靠近第三直段的中部;所述第一直段的首端靠近弧形连接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饼铛,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段、第二直段、第三直段、第四直段依次通过圆弧连接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饼铛,其特征在于:所述烤盘呈矩形,所述发热管的外廓呈矩形,沿其首端至末端依次包括第一直段、第二直段、第三直段、第四直段、第五直段和第六直段,所述第一直段、第三直段和第五直段平行设置,所述第二直段、第四直段和第六直段平行设置,所述第六直段末端靠近第三直段的中部;所述第一直段的首端靠近第五直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饼铛,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段、第二直段、第三直段、第四直段、第五直段和第六直段依次通过圆弧连接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饼铛,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段与第五直段共线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饼铛,其特征在于:所述烤盘呈圆形,所述发热管呈螺旋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饼铛,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烤盘组件和所述下烤盘组件一侧链接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饼铛,其特征在于:所述烤盘的背面设有与发热管形成对应的铆接槽,所述发热管通过铆接槽埋设在烤盘的背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饼铛,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两端的冷段长度为30-50mm。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设计涉及厨房家电领域,具体涉及电饼铛。

背景技术

电饼铛是我国北方以面食为主的人们常用的一种厨房小家电产品,它是利用上,下煎烤盘的发热来煎烤饼和各种食物。加热的均匀性直接影响食物的煎烤效果,是产品的重要性能指标。

目前市场上的电饼铛大部分都是使用一条环形的发热管铆接或压铸嵌镶在煎烤盘的背面进行加热,加热管的形状和传热效率对煎烤盘表面的温度有很大影响,目前市场上发热管的形状普遍有普通圆形、方形、长方形、双圈环形和蝴蝶形,使用这些发热管形状加热方式,在煎烤时会使得煎烤盘表面中间温度低或者中间温度过高,大大减弱了加热均匀性,此外,一些发热管有多道弯曲,有明显的热节,实际结果比简单环形的加热均匀性更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发热均匀的电饼铛。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电饼铛,其包括上烤盘组件和下烤盘组件,所述上烤盘组件和下烤盘组件相对面之间形成有工作空间,所述上烤盘组件包括上壳体、烤盘和发热管,所述下烤盘组件包括下壳体、烤盘和发热管,所述发热管包括位于两个端的冷段以及连接两个冷段的热段,所述发热管向烤盘提供热量;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顺时针或逆时针弯折,所述发热管在绕经靠近其首端的位置向内折弯,并且所述发热管末端延伸到靠近发热管相对其首端一侧的中部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发热管环形结构,使得烤盘工作表面没有面积较大的空白低温区和温度过高的热节,提高了烤盘中心表面的温度,并使得烤盘工作表面温度更均匀,同时发热管折弯次数增加最小,最优化地解决烤盘发热不均匀问题。

优选的,所述烤盘的背面设有与发热管形成对应的铆接槽,所述发热管通过铆接槽埋设在烤盘的背面上。

优选的,所述烤盘和发热管的形状结构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所述烤盘呈矩形,发热管的外廓呈矩形,沿其首端至末端依次包括第一直段、第二直段、第三直段、第四直段和第五直段,所述第一直段和第三直段平行设置,所述第二直段、第四直段和第五直段平行设置,所述第四直段通过弧形连接段连接第五直段,所述第五直段末端靠近第三直段的中部;所述第一直段的首端靠近弧形连接段;所述第一直段、第二直段、第三直段、第四直段依次通过圆弧连接部连接。

第二种是所述烤盘呈矩形,所述发热管的外廓呈矩形,沿其首端至末端依次包括第一直段、第二直段、第三直段、第四直段、第五直段和第六直段,所述第一直段、第三直段和第五直段平行设置,所述第二直段、第四直段和第六直段平行设置,所述第六直段末端靠近第三直段的中部;所述第一直段的首端靠近第五直段;所述第一直段、第二直段、第三直段、第四直段、第五直段和第六直段依次通过圆弧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直段与第五直段共线设置。

第三种是所述烤盘呈圆形,所述发热管呈螺旋状。

优选的,所述上烤盘组件和所述下烤盘组件一侧链接连接,形成工作空间,所形成的工作空间用来煎烤各种饼和肉,鱼之类的食物。

所述上烤盘组件设有控温器,所述下烤盘组件设有控温器,所述温控器的安装是利用相对测量来控制烤盘表面的工作温度,使煎烤效果更好。

优选的,所述发热管两端的冷段长度为30-50mm,以保证发热管整体温度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应用的电饼铛产品的侧剖视;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上烤盘组件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下烤盘组件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上烤盘发热管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上烤盘组件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下烤盘组件的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上烤盘发热管的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应用的电饼铛产品的俯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电饼铛的上烤盘热传递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4,电饼铛,其包括上烤盘组件1和下烤盘组件2,所述上烤盘组件1和下烤盘组件2相对面之间形成有工作空间,所述上烤盘组件1包括上壳体101、烤盘102和发热管103,所述下烤盘组件2包括下壳体201、烤盘202和发热管203,所述发热管103和203包括位于两个端的冷段以及连接两个冷段的热段,所述发热管103和203向烤盘提供热量;所述发热管103和203顺时针或逆时针弯折,发热管103和203分别在绕经其首端的位置向内弯折,并且发热管103和203的末端分别延伸到靠近发热管103和203相对其首端一侧的中部位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烤盘102和202的背面分别设有与发热管103和203形成对应的铆接槽,所述发热管103和203通过铆接槽分别埋设在烤盘102和202的背面上,为保证传热效果,防止热量不均匀扩散,所述铆接槽的形状与发热管的形状一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烤盘102和202呈矩形,发热管103和203的外廓呈矩形,以上烤盘组件1的发热管103为说明,沿其首端至末端依次包括第一直段1031、第二直段1032、第三直段1033、第四直段1034和第五直段1035,所述第一直段1031和第三直段1033平行设置,所述第二直段1032、第四直段1034和第五直段1035平行设置,所述第四直段1034通过弧形连接段1036连接第五直段1035,所述第五直段1035末端靠近第三直段1033的中部;所述第一直段1031的首端靠近弧形连接段1036;所述第一直段1031、第二直段1032、第三直段1033、第四直段1034依次通过圆弧连接部连接;下烤盘组件2的发热管203与上烤盘组件1的发热管103形状结构一致,在此不再作说明。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烤盘组件1和所述下烤盘组件2一侧链接连接,形成工作空间,所形成的工作空间用来煎烤各种饼和肉,鱼之类的食物。

所述上烤盘组件1设有控温器104,所述下烤盘组件设有控温器204,所述温控器104和204的安装是利用相对测量来控制烤盘表面的工作温度,使煎烤效果更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发热管103或203两端的冷段长度为30-50mm,两端冷段的温度较低,而热段温度较高,其可以中和冷段和热段的温度,以保证发热管整体温度更加均匀。

实施例二:

参见图1、图5至图7,电饼铛,其包括上烤盘组件1和下烤盘组件2,所述上烤盘组件1和下烤盘组件2相对面之间形成有工作空间,所述上烤盘组件1包括上壳体101、烤盘102和发热管103,所述下烤盘组件2包括下壳体201、烤盘202和发热管203,所述发热管103和203包括位于两个端的冷段以及连接两个冷段的热段,所述发热管103和203向烤盘提供热量;所述发热管103和203顺时针或逆时针弯折,发热管103和203分别在绕经靠近其首端的位置向内弯折,并且发热管103和203的末端分别延伸到靠近发热管103和203相对其首端一侧的中部位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烤盘102和202的背面分别设有与发热管103和203形成对应的铆接槽,所述发热管103和203通过铆接槽分别埋设在烤盘102和202的背面上,为保证传热效果,防止热量不均匀扩散,所述铆接槽的形状与发热管的形状一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烤盘101和102呈矩形,所述发热管103和203的外廓呈矩形,以上烤盘组件1的发热管103为说明,沿其首端至末端依次包括第一直段1031、第二直段1032、第三直段1033、第四直段1034、第五直段1035和第六直段1036,所述第一直段1031、第三直段1033和第五直段1035平行设置,所述第二直段1032、第四直段1034和第六直段1036平行设置,所述第六直段1036末端靠近第三直段1033的中部;所述第一直段1031的首端靠近第五直段1035;所述第一直段1031、第二直段1032、第三直段1033、第四直段1034、第五直段1035和第六直段1036依次通过圆弧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直段1031与第五直段1032共线设置;下烤盘组件2的发热管203与上烤盘组件1的发热管103形状结构一致,在此不再作说明。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烤盘组件1和所述下烤盘组件2一侧链接连接,形成工作空间,所形成的工作空间用来煎烤各种饼和肉,鱼之类的食物。

所述上烤盘组件1设有控温器104,所述下烤盘组件设有控温器204,所述温控器104和204的安装是利用相对测量来控制烤盘表面的工作温度,使煎烤效果更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发热管103或203两端的冷段长度为30-50mm,两端冷段的温度较低,而热段温度较高,其可以中和冷段和热段的温度,以保证发热管整体温度更加均匀。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主要不同点在于,所述烤盘呈圆形,所述发热管呈螺旋状(图中未标示);实施例三的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作说明;电饼铛采用圆形结构,能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能增加电饼铛的结构类型,其能满足不同客户对电饼铛的外观的不同需求。

下面结合图1、图5至图9来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当本实用新型的电饼铛通过电源线3插上电源后,打开电源开关4,分别控制上、下烤盘的加热工作,通过控制面板5选择菜单,不同菜单分别控制烹饪不同的煎烤时间,上烤盘组件1和下烤盘组件2分别安装有发热管103和203,发热管103和203铆接在烤盘101和201的背面,通过发热管103和203的加热分别传递到烤盘101和201的工作表面来煎烤食物,在上、下烤盘还分别安装了控温器104和204控制加热温度的范围,发热管103和203采用环形结构,其顺时针或逆时针弯折,并且分别在靠近发热管103和203首端的位置向内弯折,发热管103和203末端分别靠近发热管103和203相对其首端一侧的中部位置,使烤盘中心温度得到提高,通过烤盘壁厚的热传递,在烤盘的工作表面形成均匀的高温煎烤工作区,从而均匀加热煎烤食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发热管结构,使得烤盘工作表面没有面积较大的空白低温区和温度过高的热节,提高了烤盘中心表面的温度,并使得烤盘工作表面温度更均匀,同时发热管折弯次数增加最小,最优化地解决烤盘发热不均匀问题。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电饼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电饼铛.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电饼铛.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饼铛.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饼铛.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923548.8 (22)申请日 2016.08.23 (73)专利权人 广东小熊电器有限公司 地址 528318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镇 富安工业区纵一路 (72)发明人 李一峰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圣理华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44302 代理人 顿海舟 王鸽 (51)Int.Cl. A47J 37/1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电饼铛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饼铛, 其包括上烤盘组 件和下烤盘组件, 所述上烤盘组件和下烤盘组件 相。

2、对面之间形成有工作空间, 上烤盘组件包括上 壳体、 烤盘和发热管, 下烤盘组件包括下壳体、 烤 盘和发热管, 发热管包括位于两个端的冷段以及 连接两个冷段的热段, 所述发热管向烤盘提供热 量; 所述发热管顺时针或逆时针弯折, 所述发热 管在绕经靠近其首端的位置向内折弯, 并且发热 管末端延伸到靠近发热管相对其首端一侧的中 部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发 热管结构, 使得烤盘工作表面没有面积较大的空 白低温区和温度过高的热节, 提高了烤盘中心表 面的温度, 使烤盘工作表面温度更均匀, 同时发 热管折弯次数增加最小, 最优化地解决烤盘发热 不均匀问题。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

3、图8页 CN 206303785 U 2017.07.07 CN 206303785 U 1.电饼铛, 其包括上烤盘组件和下烤盘组件, 所述上烤盘组件和下烤盘组件相对面之 间形成有工作空间, 所述上烤盘组件包括上壳体、 烤盘和发热管, 所述下烤盘组件包括下壳 体、 烤盘和发热管, 所述发热管包括位于两个端的冷段以及连接两个冷段的热段, 所述发热 管向烤盘提供热量;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管顺时针或逆时针弯折, 所述发热管在绕经靠近 其首端的位置向内折弯, 并且所述发热管末端延伸到靠近发热管相对其首端一侧的中部位 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饼铛,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烤盘呈矩形, 发热管的外。

4、廓呈矩形, 沿其首端至末端依次包括第一直段、 第二直段、 第三直段、 第四直段和第五直段, 所述第一 直段和第三直段平行设置, 所述第二直段、 第四直段和第五直段平行设置, 所述第四直段通 过弧形连接段连接第五直段, 所述第五直段末端靠近第三直段的中部; 所述第一直段的首 端靠近弧形连接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饼铛,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直段、 第二直段、 第三直段、 第 四直段依次通过圆弧连接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饼铛,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烤盘呈矩形, 所述发热管的外廓呈 矩形, 沿其首端至末端依次包括第一直段、 第二直段、 第三直段、 第四直段、 第五直段和第六 直。

5、段, 所述第一直段、 第三直段和第五直段平行设置, 所述第二直段、 第四直段和第六直段 平行设置, 所述第六直段末端靠近第三直段的中部; 所述第一直段的首端靠近第五直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饼铛,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直段、 第二直段、 第三直段、 第 四直段、 第五直段和第六直段依次通过圆弧连接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饼铛,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直段与第五直段共线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饼铛,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烤盘呈圆形, 所述发热管呈螺旋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饼铛,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烤盘组件和所述下烤盘组件一侧 链接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

6、1所述的电饼铛,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烤盘的背面设有与发热管形成对应 的铆接槽, 所述发热管通过铆接槽埋设在烤盘的背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饼铛,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管两端的冷段长度为30- 50mm。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303785 U 2 电饼铛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设计涉及厨房家电领域, 具体涉及电饼铛。 背景技术 0002 电饼铛是我国北方以面食为主的人们常用的一种厨房小家电产品, 它是利用上, 下煎烤盘的发热来煎烤饼和各种食物。 加热的均匀性直接影响食物的煎烤效果, 是产品的 重要性能指标。 0003 目前市场上的电饼铛大部分都是。

7、使用一条环形的发热管铆接或压铸嵌镶在煎烤 盘的背面进行加热, 加热管的形状和传热效率对煎烤盘表面的温度有很大影响, 目前市场 上发热管的形状普遍有普通圆形、 方形、 长方形、 双圈环形和蝴蝶形, 使用这些发热管形状 加热方式, 在煎烤时会使得煎烤盘表面中间温度低或者中间温度过高, 大大减弱了加热均 匀性, 此外, 一些发热管有多道弯曲, 有明显的热节, 实际结果比简单环形的加热均匀性更 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发热均匀的电饼铛。 0005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 电饼铛, 其包括上烤盘组件和下烤盘组。

8、件, 所述上烤盘组件和下烤盘组件相对面 之间形成有工作空间, 所述上烤盘组件包括上壳体、 烤盘和发热管, 所述下烤盘组件包括下 壳体、 烤盘和发热管, 所述发热管包括位于两个端的冷段以及连接两个冷段的热段, 所述发 热管向烤盘提供热量;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管顺时针或逆时针弯折, 所述发热管在绕经靠 近其首端的位置向内折弯, 并且所述发热管末端延伸到靠近发热管相对其首端一侧的中部 位置。 0007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发热管环形结构, 使得烤盘工作表面没有面 积较大的空白低温区和温度过高的热节, 提高了烤盘中心表面的温度, 并使得烤盘工作表 面温度更均匀, 同时发热管折弯次数增。

9、加最小, 最优化地解决烤盘发热不均匀问题。 0008 优选的, 所述烤盘的背面设有与发热管形成对应的铆接槽, 所述发热管通过铆接 槽埋设在烤盘的背面上。 0009 优选的, 所述烤盘和发热管的形状结构有三种情况: 0010 第一种是所述烤盘呈矩形, 发热管的外廓呈矩形, 沿其首端至末端依次包括第一 直段、 第二直段、 第三直段、 第四直段和第五直段, 所述第一直段和第三直段平行设置, 所述 第二直段、 第四直段和第五直段平行设置, 所述第四直段通过弧形连接段连接第五直段, 所 述第五直段末端靠近第三直段的中部; 所述第一直段的首端靠近弧形连接段; 所述第一直 段、 第二直段、 第三直段、 第四。

10、直段依次通过圆弧连接部连接。 0011 第二种是所述烤盘呈矩形, 所述发热管的外廓呈矩形, 沿其首端至末端依次包括 第一直段、 第二直段、 第三直段、 第四直段、 第五直段和第六直段, 所述第一直段、 第三直段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06303785 U 3 和第五直段平行设置, 所述第二直段、 第四直段和第六直段平行设置, 所述第六直段末端靠 近第三直段的中部; 所述第一直段的首端靠近第五直段; 所述第一直段、 第二直段、 第三直 段、 第四直段、 第五直段和第六直段依次通过圆弧连接部连接; 所述第一直段与第五直段共 线设置。 0012 第三种是所述烤盘呈圆形, 所述发热管呈螺。

11、旋状。 0013 优选的, 所述上烤盘组件和所述下烤盘组件一侧链接连接, 形成工作空间, 所形成 的工作空间用来煎烤各种饼和肉, 鱼之类的食物。 0014 所述上烤盘组件设有控温器, 所述下烤盘组件设有控温器, 所述温控器的安装是 利用相对测量来控制烤盘表面的工作温度, 使煎烤效果更好。 0015 优选的, 所述发热管两端的冷段长度为30-50mm, 以保证发热管整体温度更加均 匀。 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本实用新型应用的电饼铛产品的侧剖视; 0017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上烤盘组件的结构图; 0018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下烤盘组件的结构图; 0019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上。

12、烤盘发热管的结构图; 0020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上烤盘组件的结构图; 0021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下烤盘组件的结构图; 0022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上烤盘发热管的结构图; 0023 图8是本实用新型应用的电饼铛产品的俯视图; 0024 图9是本实用新型电饼铛的上烤盘热传递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6 实施例一: 0027 参见图1至图4, 电饼铛, 其包括上烤盘组件1和下烤盘组件2, 所述上烤盘组件1和 下烤盘组件2相对面之间形成有工作空间, 所述上烤盘组件1包括上壳体101、 烤盘102和发 热管103,。

13、 所述下烤盘组件2包括下壳体201、 烤盘202和发热管203, 所述发热管103和203包 括位于两个端的冷段以及连接两个冷段的热段, 所述发热管103和203向烤盘提供热量; 所 述发热管103和203顺时针或逆时针弯折, 发热管103和203分别在绕经其首端的位置向内弯 折, 并且发热管103和203的末端分别延伸到靠近发热管103和203相对其首端一侧的中部位 置。 0028 作为优选方案, 所述烤盘102和202的背面分别设有与发热管103和203形成对应的 铆接槽, 所述发热管103和203通过铆接槽分别埋设在烤盘102和202的背面上, 为保证传热 效果, 防止热量不均匀扩散, 。

14、所述铆接槽的形状与发热管的形状一致。 0029 作为优选方案, 所述烤盘102和202呈矩形, 发热管103和203的外廓呈矩形, 以上烤 盘组件1的发热管103为说明, 沿其首端至末端依次包括第一直段1031、 第二直段1032、 第三 直段1033、 第四直段1034和第五直段1035, 所述第一直段1031和第三直段1033平行设置, 所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206303785 U 4 述第二直段1032、 第四直段1034和第五直段1035平行设置, 所述第四直段1034通过弧形连 接段1036连接第五直段1035, 所述第五直段1035末端靠近第三直段1033的中部; 。

15、所述第一 直段1031的首端靠近弧形连接段1036; 所述第一直段1031、 第二直段1032、 第三直段1033、 第四直段1034依次通过圆弧连接部连接; 下烤盘组件2的发热管203与上烤盘组件1的发热 管103形状结构一致, 在此不再作说明。 0030 作为优选方案, 所述上烤盘组件1和所述下烤盘组件2一侧链接连接, 形成工作空 间, 所形成的工作空间用来煎烤各种饼和肉, 鱼之类的食物。 0031 所述上烤盘组件1设有控温器104, 所述下烤盘组件设有控温器204, 所述温控器 104和204的安装是利用相对测量来控制烤盘表面的工作温度, 使煎烤效果更好。 0032 作为优选方案, 所述。

16、发热管103或203两端的冷段长度为30-50mm, 两端冷段的温度 较低, 而热段温度较高, 其可以中和冷段和热段的温度, 以保证发热管整体温度更加均匀。 0033 实施例二: 0034 参见图1、 图5至图7, 电饼铛, 其包括上烤盘组件1和下烤盘组件2, 所述上烤盘组件 1和下烤盘组件2相对面之间形成有工作空间, 所述上烤盘组件1包括上壳体101、 烤盘102和 发热管103, 所述下烤盘组件2包括下壳体201、 烤盘202和发热管203, 所述发热管103和203 包括位于两个端的冷段以及连接两个冷段的热段, 所述发热管103和203向烤盘提供热量; 所述发热管103和203顺时针或逆。

17、时针弯折, 发热管103和203分别在绕经靠近其首端的位置 向内弯折, 并且发热管103和203的末端分别延伸到靠近发热管103和203相对其首端一侧的 中部位置。 0035 作为优选方案, 所述烤盘102和202的背面分别设有与发热管103和203形成对应的 铆接槽, 所述发热管103和203通过铆接槽分别埋设在烤盘102和202的背面上, 为保证传热 效果, 防止热量不均匀扩散, 所述铆接槽的形状与发热管的形状一致。 0036 作为优选方案, 所述烤盘101和102呈矩形, 所述发热管103和203的外廓呈矩形, 以 上烤盘组件1的发热管103为说明, 沿其首端至末端依次包括第一直段103。

18、1、 第二直段1032、 第三直段1033、 第四直段1034、 第五直段1035和第六直段1036, 所述第一直段1031、 第三直 段1033和第五直段1035平行设置, 所述第二直段1032、 第四直段1034和第六直段1036平行 设置, 所述第六直段1036末端靠近第三直段1033的中部; 所述第一直段1031的首端靠近第 五直段1035; 所述第一直段1031、 第二直段1032、 第三直段1033、 第四直段1034、 第五直段 1035和第六直段1036依次通过圆弧连接部连接; 所述第一直段1031与第五直段1032共线设 置; 下烤盘组件2的发热管203与上烤盘组件1的发热管。

19、103形状结构一致, 在此不再作说明。 0037 作为优选方案, 所述上烤盘组件1和所述下烤盘组件2一侧链接连接, 形成工作空 间, 所形成的工作空间用来煎烤各种饼和肉, 鱼之类的食物。 0038 所述上烤盘组件1设有控温器104, 所述下烤盘组件设有控温器204, 所述温控器 104和204的安装是利用相对测量来控制烤盘表面的工作温度, 使煎烤效果更好。 0039 作为优选方案, 所述发热管103或203两端的冷段长度为30-50mm, 两端冷段的温度 较低, 而热段温度较高, 其可以中和冷段和热段的温度, 以保证发热管整体温度更加均匀。 0040 实施例三: 0041 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

20、主要不同点在于, 所述烤盘呈圆形, 所述发热管呈螺旋状 (图中未标示); 实施例三的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相同, 在此不再作说明; 电饼铛采用圆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206303785 U 5 形结构, 能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能增加电饼铛的结构类型, 其能满足不同客户对电饼铛的外 观的不同需求。 0042 下面结合图1、 图5至图9来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0043 当本实用新型的电饼铛通过电源线3插上电源后, 打开电源开关4, 分别控制上、 下 烤盘的加热工作, 通过控制面板5选择菜单, 不同菜单分别控制烹饪不同的煎烤时间, 上烤 盘组件1和下烤盘组件2分别安装有发热。

21、管103和203, 发热管103和203铆接在烤盘101和201 的背面, 通过发热管103和203的加热分别传递到烤盘101和201的工作表面来煎烤食物, 在 上、 下烤盘还分别安装了控温器104和204控制加热温度的范围, 发热管103和203采用环形 结构, 其顺时针或逆时针弯折, 并且分别在靠近发热管103和203首端的位置向内弯折, 发热 管103和203末端分别靠近发热管103和203相对其首端一侧的中部位置, 使烤盘中心温度得 到提高, 通过烤盘壁厚的热传递, 在烤盘的工作表面形成均匀的高温煎烤工作区, 从而均匀 加热煎烤食物。 0044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发热管。

22、结构, 使得烤盘工作表面没有面积较 大的空白低温区和温度过高的热节, 提高了烤盘中心表面的温度, 并使得烤盘工作表面温 度更均匀, 同时发热管折弯次数增加最小, 最优化地解决烤盘发热不均匀问题。 0045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 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 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 因此,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对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此外, 尽 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 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 并不对本实用新型 构成任何限制。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2063037。

23、85 U 6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8 页 7 CN 206303785 U 7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8 页 8 CN 206303785 U 8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8 页 9 CN 206303785 U 9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4/8 页 10 CN 206303785 U 10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5/8 页 11 CN 206303785 U 11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6/8 页 12 CN 206303785 U 12 图7 图8 说 明 书 附 图 7/8 页 13 CN 206303785 U 13 图9 说 明 书 附 图 8/8 页 14 CN 206303785 U 1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家具;家庭用的物品或设备;咖啡磨;香料磨;一般吸尘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