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菌种培养皿.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7646234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85.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1261489.9

申请日:

20161123

公开号:

CN206212717U

公开日:

20170606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G1/04

主分类号:

A01G1/04

申请人:

王剑虹

发明人:

王剑虹,赵凤舞

地址:

730070 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刘沙路37号

优先权:

CN201621261489U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用菌菌种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用菌菌种培养皿。包括培养皿本体、底座、培养皿盖、换气座、把手、显示屏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培养皿盖滑动配合安装在培养皿本体上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皿本体安装在底座上,且在培养皿本体底端内部镶嵌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换气座固定安装于培养皿本体下端一周,且换气座与底座连接处设有换气风机;所述培养皿本体内圈一周设有通气道,且其内底部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培养皿盖内部镶嵌有单向通气阀,其底端设有空气净化器;所述底座外侧设有显示屏,其内部设有蓄电池;所述换气座一周设有出气孔。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简单,使用安全,适合大规模生产菌种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食用菌菌种培养皿,包括培养皿本体(1)、底座(2)、培养皿盖(3)、换气座(4)、把手(5)、显示屏(17)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培养皿盖(3)滑动配合安装在培养皿本体(1)上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皿本体(1)安装在底座(2)上,其底端设有加热线圈(7),且在培养皿本体(1)底端内部镶嵌有压力传感器(9);所述换气座(4)固定安装于培养皿本体(1)下端一周,且换气座(4)与底座(2)连接处设有换气风机(8);所述培养皿本体(1)内圈一周设有通气道(14),通气道(14)底端设有换气孔(15),且其内底部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培养皿盖(3)内部镶嵌有单向通气阀(11),其底端设有空气净化器(10);所述底座(2)外侧设有显示屏(17),其内部设有蓄电池(6);所述换气座(4)一周设有出气孔(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菌种培养皿,其特征在于:单向通气阀(11)一端连接第一进气孔(12),其另一端连通空气净化器(10),空气净化器(10)连接第二进气孔(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菌种培养皿,其特征在于:培养皿本体(1)内圈一周的通气道(14)数量为6个,且通气道(14)上换气孔(15)的位置对应换气座(4)上的出气孔(16)。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食用菌菌种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换气座(4)一周的出气孔(16)数量为6组,且出气孔(16)的直径是换气孔(15)的2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菌种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显示屏(17)上设有温度显示区、重量显示区和控制区,且控制区上设有控制旋钮(18)和充电孔(1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菌种培养皿,其特征在于:蓄电池(6)为可充电电池,其为加热线圈(7)、换气风机(8)和空气净化器(10)供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菌种培养皿,其特征在于:培养皿盖(3)上设有卡头(20),卡头(20)的尺寸大小与通气道(14)的尺寸大小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菌种培养皿,其特征在于:培养皿本体(1)、培养皿盖(3)、换气座(4)和把手(5)由耐高温玻璃成型。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用菌菌种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用菌菌种培养皿。

背景技术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常见的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松茸)、口蘑、红菇、灵芝、虫草、松露、百灵和牛肝菌等;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其中有:羊肚菌、马鞍菌、块菌等。上述真菌分别生长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中。

培养皿是一种用于微生物或细胞培养的实验室器皿,由一个平面圆盘状的底和一个盖组成,一般用玻璃或塑料制成。培养皿材质基本上分为两类,主要为塑料和玻璃的,玻璃的可以用于植物材料、微生物培养和动物细胞的贴壁培养也可能用到。塑料的可能是聚乙烯材料的,有一次性的和多次使用的,适合实验室接种、划线、分离细菌的操作,可以用于植物材料的培养。食用菌培养多数是在密封的容器内进行的,这样不能进行气体交换,新鲜空气不能进入容器内内供菌丝生育需要,容器内的废气也不能排出,很不利于菌丝的培育。众所周知,温度是影响食用菌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而目前在使用的菌种培养容器涉及到对影响食用菌生长发育的温度因素做到监测控制的还很少,故研制出一种有利于食用菌生长发育的综合了气体交换与温度的菌种培养皿显得尤为迫切。

中国专利号201220705444.1的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食用菌菌袋,包括筒状袋体,所述筒状袋体采用双层结构,在筒状袋体上设有透气孔,透气孔内连接有滤膜,筒状袋体底部采用两道封口工序连接,封装线为直线,筒状袋体顶部边沿处设有橡胶卡槽。本申请文件公开的技术方案所要达到的技术效果很明显,但是技术上缺少考虑温度对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影响,且使用菌袋培养食用菌,会对食用菌的生产发育造成一定的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便,有效提高菌种培养效率的食用菌菌种培养皿,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不足之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食用菌菌种培养皿,包括培养皿本体1、底座2、培养皿盖3、换气座4、把手5、显示屏17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培养皿盖3滑动配合安装在培养皿本体1上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皿本体1安装在底座2上,其底端设有加热线圈7,且在培养皿本体1底端内部镶嵌有压力传感器9;所述换气座4固定安装于培养皿本体1下端一周,且换气座4与底座2连接处设有换气风机8;所述培养皿本体1内圈一周设有通气道14,通气道14底端设有换气孔15,且其内底部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培养皿盖3内部镶嵌有单向通气阀11,其底端设有空气净化器10;所述底座2外侧设有显示屏17,其内部设有蓄电池6;所述换气座4一周设有出气孔16。

所述单向通气阀11一端连接第一进气孔12,其另一端连通空气净化器10,空气净化器10连接第二进气孔13。

所述培养皿本体1内圈一周的通气道14数量为6个,且通气道14上换气孔15的位置对应换气座4上的出气孔16。

所述换气座4一周的出气孔16数量为6组,且出气孔16的直径是换气孔15的2倍。

所述显示屏17上设有温度显示区、重量显示区和控制区,且控制区上设有控制旋钮18和充电孔19。

所述蓄电池6为可充电电池,其为加热线圈7、换气风机8和空气净化器10供电。

所述培养皿盖3上设有卡头20,卡头20的尺寸大小与通气道14的尺寸大小一致。

所述培养皿本体1、培养皿盖3、换气座4和把手5由耐高温玻璃成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食用菌菌种培养皿,采用单相通气阀和换气风机实现培养皿内外的气体自然交换,同时单相通气阀实现空气只进不出这样就保证了培养皿的密封;空气净化器保证进入培养皿内部的空气新鲜,防止不新鲜空气对菌体造成感染;同时利用加热线圈对培养皿随时加热,保证温度要求使食用菌生长发育良好,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随时监测培养皿的温度及重量变化,为管理者提供方便;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简单,使用安全,适合大规模生产菌种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取下培养皿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培养皿盖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培养皿本体1、底座2、培养皿盖3、换气座4、把手5、蓄电池6、加热线圈7、换气风机8、压力传感器9、空气净化器10、单向通气阀11、第一进气孔12、第二进气孔13、通气道14、换气孔15、出气孔16、显示屏17、控制旋钮18、充电孔19、卡头2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其有益效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见图1-5示。

一种食用菌菌种培养皿,包括培养皿本体1、底座2、培养皿盖3、换气座4、把手5、显示屏17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培养皿盖3滑动配合安装在培养皿本体1上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皿本体1安装在底座2上,其底端设有加热线圈7,且在培养皿本体1底端内部镶嵌有压力传感器9;所述换气座4固定安装于培养皿本体1下端一周,且换气座4与底座2连接处设有换气风机8;所述培养皿本体1内圈一周设有通气道14,通气道14底端设有换气孔15,且其内底部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培养皿盖3内部镶嵌有单向通气阀11,其底端设有空气净化器10;所述底座2外侧设有显示屏17,其内部设有蓄电池6;所述换气座4一周设有出气孔16。

所述单向通气阀11一端连接第一进气孔12,其另一端连通空气净化器10,空气净化器10连接第二进气孔13。

所述培养皿本体1内圈一周的通气道14数量为6个,且通气道14上换气孔15的位置对应换气座4上的出气孔16。

所述换气座4一周的出气孔16数量为6组,且出气孔16的直径是换气孔15的2倍。

所述显示屏17上设有温度显示区、重量显示区和控制区,且控制区上设有控制旋钮18和充电孔19。

所述蓄电池6为可充电电池,其为加热线圈7、换气风机8和空气净化器10供电。

所述培养皿盖3上设有卡头20,卡头20的尺寸大小与通气道14的尺寸大小一致。

所述培养皿本体1、培养皿盖3、换气座4和把手5由耐高温玻璃成型。

使用时,将需要进行培养的食用菌菌体放置于培养皿本体1内的培养基上,然后将培养皿盖3通过其上的卡头20与通气道14滑动配合安装于培养皿本体1上端;在培养期间由于单向通气阀11的作用,培养皿外部的空气只进不出,进入培养皿内部的空气首先经过空气净化器10的净化,然后通过培养皿本体1内圈一周的通气道14向培养皿本体1内部扩散;净化的空气到达培养皿本体1底部后,由于换气风机8的作用通过换气孔15流出,最后经出气孔16排出,这样就实现了内外气体的流通,空气净化器10保证进入培养皿内部的空气新鲜,防止不新鲜空气对菌体造成感染;利用加热线圈7对培养皿随时加热,保证温度要求使食用菌生长发育良好,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随时监测培养皿的数据实时显示在显示屏17上的温度显示区、重量显示区上,为管理者掌握培养皿工况提供依据,公知的最适宜食用菌生长的温度应当是维持在一定的区间内,当显示屏17上的温度显示区显示的温度数据不在适宜区间内时,管理者通过控制旋钮18对加热线圈7加大功率或降低功率,通过充电孔19实现对蓄电池6的充电。

本实用新型一种食用菌菌种培养皿,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其它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一种食用菌菌种培养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食用菌菌种培养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食用菌菌种培养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食用菌菌种培养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食用菌菌种培养皿.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1261489.9 (22)申请日 2016.11.23 (73)专利权人 王剑虹 地址 730070 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刘沙路 37号 (72)发明人 王剑虹 赵凤舞 (51)Int.Cl. A01G 1/04(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食用菌菌种培养皿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用菌菌种培养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食用菌菌种培养皿。 包括培养皿本 体、 底座、 培养皿盖、 换气座、 把手、 显示屏和温度 传感器, 所述培养皿盖滑动配合安装在培养。

2、皿本 体上端;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培养皿本体安装在底 座上, 且在培养皿本体底端内部镶嵌有压力传感 器; 所述换气座固定安装于培养皿本体下端一 周, 且换气座与底座连接处设有换气风机; 所述 培养皿本体内圈一周设有通气道, 且其内底部设 有温度传感器; 所述培养皿盖内部镶嵌有单向通 气阀, 其底端设有空气净化器; 所述底座外侧设 有显示屏, 其内部设有蓄电池; 所述换气座一周 设有出气孔。 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简单, 使用安 全, 适合大规模生产菌种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 CN 206212717 U 2017.06.06 CN 206212717 U 1.一种食用菌菌种。

3、培养皿, 包括培养皿本体(1)、 底座(2)、 培养皿盖(3)、 换气座(4)、 把 手(5)、 显示屏(17)和温度传感器, 所述培养皿盖(3)滑动配合安装在培养皿本体(1)上端;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培养皿本体(1)安装在底座(2)上, 其底端设有加热线圈(7), 且在培养皿 本体(1)底端内部镶嵌有压力传感器(9); 所述换气座(4)固定安装于培养皿本体(1)下端一 周, 且换气座(4)与底座(2)连接处设有换气风机(8); 所述培养皿本体(1)内圈一周设有通 气道(14), 通气道(14)底端设有换气孔(15), 且其内底部设有温度传感器; 所述培养皿盖 (3)内部镶嵌有单向通气阀(11。

4、), 其底端设有空气净化器(10); 所述底座(2)外侧设有显示 屏(17), 其内部设有蓄电池(6); 所述换气座(4)一周设有出气孔(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菌种培养皿, 其特征在于: 单向通气阀(11)一端连 接第一进气孔(12), 其另一端连通空气净化器(10), 空气净化器(10)连接第二进气孔(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菌种培养皿, 其特征在于: 培养皿本体(1)内圈一 周的通气道(14)数量为6个, 且通气道(14)上换气孔(15)的位置对应换气座(4)上的出气孔 (16)。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食用菌菌种培养皿, 其特征在于: 。

5、换气座(4)一周的出 气孔(16)数量为6组, 且出气孔(16)的直径是换气孔(15)的2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菌种培养皿, 其特征在于: 显示屏(17)上设有温度 显示区、 重量显示区和控制区, 且控制区上设有控制旋钮(18)和充电孔(1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菌种培养皿, 其特征在于: 蓄电池(6)为可充电电 池, 其为加热线圈(7)、 换气风机(8)和空气净化器(10)供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菌种培养皿, 其特征在于: 培养皿盖(3)上设有卡 头(20), 卡头(20)的尺寸大小与通气道(14)的尺寸大小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6、的一种食用菌菌种培养皿, 其特征在于: 培养皿本体(1)、 培养皿 盖(3)、 换气座(4)和把手(5)由耐高温玻璃成型。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212717 U 2 一种食用菌菌种培养皿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用菌菌种培养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食用菌菌种培养皿。 背景技术 0002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 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 通称为蘑菇。 中国已知的食 用菌有350多种, 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 常见的有:香菇、 草菇、 蘑菇、 木耳、 银耳、 猴头、 竹荪、 松口蘑(松茸)、 口蘑、 红菇、 灵芝、 虫草、 松露、 百灵和牛肝菌等; 少数属。

7、于子囊菌亚门, 其中 有: 羊肚菌、 马鞍菌、 块菌等。 上述真菌分别生长在不同的地区、 不同的生态环境中。 0003 培养皿是一种用于微生物或细胞培养的实验室器皿, 由一个平面圆盘状的底和一 个盖组成, 一般用玻璃或塑料制成。 培养皿材质基本上分为两类, 主要为塑料和玻璃的, 玻 璃的可以用于植物材料、 微生物培养和动物细胞的贴壁培养也可能用到。 塑料的可能是聚 乙烯材料的, 有一次性的和多次使用的, 适合实验室接种、 划线、 分离细菌的操作, 可以用于 植物材料的培养。 食用菌培养多数是在密封的容器内进行的, 这样不能进行气体交换, 新鲜 空气不能进入容器内内供菌丝生育需要, 容器内的废气。

8、也不能排出, 很不利于菌丝的培育。 众所周知, 温度是影响食用菌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 而目前在使用的菌种培养容器涉及到 对影响食用菌生长发育的温度因素做到监测控制的还很少, 故研制出一种有利于食用菌生 长发育的综合了气体交换与温度的菌种培养皿显得尤为迫切。 0004 中国专利号201220705444.1的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食用菌菌袋, 包括筒状袋体, 所述筒状袋体采用双层结构, 在筒状袋体上设有透气孔, 透气孔内连接有滤膜, 筒状袋体底 部采用两道封口工序连接, 封装线为直线, 筒状袋体顶部边沿处设有橡胶卡槽。 本申请文件 公开的技术方案所要达到的技术效果很明显, 但是技术上缺少考虑温度对食。

9、用菌生长发育 的影响, 且使用菌袋培养食用菌, 会对食用菌的生产发育造成一定的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便, 有效 提高菌种培养效率的食用菌菌种培养皿, 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不足之处。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7 一种食用菌菌种培养皿, 包括培养皿本体1、 底座2、 培养皿盖3、 换气座4、 把手5、 显 示屏17和温度传感器, 所述培养皿盖3滑动配合安装在培养皿本体1上端; 其特征在于: 所述 培养皿本体1安装在底座2上, 其底端设有加热线圈7, 且在培养皿本体1底端内部镶嵌。

10、有压 力传感器9; 所述换气座4固定安装于培养皿本体1下端一周, 且换气座4与底座2连接处设有 换气风机8; 所述培养皿本体1内圈一周设有通气道14, 通气道14底端设有换气孔15, 且其内 底部设有温度传感器; 所述培养皿盖3内部镶嵌有单向通气阀11, 其底端设有空气净化器 10; 所述底座2外侧设有显示屏17, 其内部设有蓄电池6; 所述换气座4一周设有出气孔16。 0008 所述单向通气阀11一端连接第一进气孔12, 其另一端连通空气净化器10, 空气净 化器10连接第二进气孔13。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6212717 U 3 0009 所述培养皿本体1内圈一周的通气道。

11、14数量为6个, 且通气道14上换气孔15的位置 对应换气座4上的出气孔16。 0010 所述换气座4一周的出气孔16数量为6组, 且出气孔16的直径是换气孔15的2倍。 0011 所述显示屏17上设有温度显示区、 重量显示区和控制区, 且控制区上设有控制旋 钮18和充电孔19。 0012 所述蓄电池6为可充电电池, 其为加热线圈7、 换气风机8和空气净化器10供电。 0013 所述培养皿盖3上设有卡头20, 卡头20的尺寸大小与通气道14的尺寸大小一致。 0014 所述培养皿本体1、 培养皿盖3、 换气座4和把手5由耐高温玻璃成型。 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

12、实用新型的食用菌菌种培养皿, 采用单相通气阀和换气风机实现培养皿内外的气体自然交换, 同时单相通气阀实现空气只 进不出这样就保证了培养皿的密封; 空气净化器保证进入培养皿内部的空气新鲜, 防止不 新鲜空气对菌体造成感染; 同时利用加热线圈对培养皿随时加热, 保证温度要求使食用菌 生长发育良好, 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随时监测培养皿的温度及重量变化, 为管理者提 供方便; 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简单, 使用安全, 适合大规模生产菌种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9 图4为本实。

13、用新型取下培养皿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5为本实用新型培养皿盖结构示意图。 0021 图中所示: 培养皿本体1、 底座2、 培养皿盖3、 换气座4、 把手5、 蓄电池6、 加热线圈7、 换气风机8、 压力传感器9、 空气净化器10、 单向通气阀11、 第一进气孔12、 第二进气孔13、 通 气道14、 换气孔15、 出气孔16、 显示屏17、 控制旋钮18、 充电孔19、 卡头20。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其有益效果进一步说明: 0023 实施例: 见图1-5示。 0024 一种食用菌菌种培养皿, 包括培养皿本体1、 底座2、 培养皿盖3、 换气座4、 。

14、把手5、 显 示屏17和温度传感器, 所述培养皿盖3滑动配合安装在培养皿本体1上端; 其特征在于: 所述 培养皿本体1安装在底座2上, 其底端设有加热线圈7, 且在培养皿本体1底端内部镶嵌有压 力传感器9; 所述换气座4固定安装于培养皿本体1下端一周, 且换气座4与底座2连接处设有 换气风机8; 所述培养皿本体1内圈一周设有通气道14, 通气道14底端设有换气孔15, 且其内 底部设有温度传感器; 所述培养皿盖3内部镶嵌有单向通气阀11, 其底端设有空气净化器 10; 所述底座2外侧设有显示屏17, 其内部设有蓄电池6; 所述换气座4一周设有出气孔16。 0025 所述单向通气阀11一端连接第。

15、一进气孔12, 其另一端连通空气净化器10, 空气净 化器10连接第二进气孔13。 0026 所述培养皿本体1内圈一周的通气道14数量为6个, 且通气道14上换气孔15的位置 对应换气座4上的出气孔16。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6212717 U 4 0027 所述换气座4一周的出气孔16数量为6组, 且出气孔16的直径是换气孔15的2倍。 0028 所述显示屏17上设有温度显示区、 重量显示区和控制区, 且控制区上设有控制旋 钮18和充电孔19。 0029 所述蓄电池6为可充电电池, 其为加热线圈7、 换气风机8和空气净化器10供电。 0030 所述培养皿盖3上设有卡头20,。

16、 卡头20的尺寸大小与通气道14的尺寸大小一致。 0031 所述培养皿本体1、 培养皿盖3、 换气座4和把手5由耐高温玻璃成型。 0032 使用时, 将需要进行培养的食用菌菌体放置于培养皿本体1内的培养基上, 然后将 培养皿盖3通过其上的卡头20与通气道14滑动配合安装于培养皿本体1上端; 在培养期间由 于单向通气阀11的作用, 培养皿外部的空气只进不出, 进入培养皿内部的空气首先经过空 气净化器10的净化, 然后通过培养皿本体1内圈一周的通气道14向培养皿本体1内部扩散; 净化的空气到达培养皿本体1底部后, 由于换气风机8的作用通过换气孔15流出, 最后经出 气孔16排出, 这样就实现了内外。

17、气体的流通, 空气净化器10保证进入培养皿内部的空气新 鲜, 防止不新鲜空气对菌体造成感染; 利用加热线圈7对培养皿随时加热, 保证温度要求使 食用菌生长发育良好, 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随时监测培养皿的数据实时显示在显示屏 17上的温度显示区、 重量显示区上, 为管理者掌握培养皿工况提供依据, 公知的最适宜食用 菌生长的温度应当是维持在一定的区间内, 当显示屏17上的温度显示区显示的温度数据不 在适宜区间内时, 管理者通过控制旋钮18对加热线圈7加大功率或降低功率, 通过充电孔19 实现对蓄电池6的充电。 0033 本实用新型一种食用菌菌种培养皿,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 其它均为本专 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6212717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4 页 6 CN 206212717 U 6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4 页 7 CN 206212717 U 7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4 页 8 CN 206212717 U 8 图4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4/4 页 9 CN 206212717 U 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