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菌床的自动灌装装置.pdf

上传人:r5 文档编号:7594728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1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20882461.5

申请日:

20170720

公开号:

CN207135715U

公开日:

20180327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G18/22

主分类号:

A01G18/22

申请人:

云南盐丰农业有限公司

发明人:

马年侯

地址:

675402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石羊镇柳树塘村委会柳树塘村二组97号

优先权:

CN201720882461U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郑自群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食用菌菌床的自动灌装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内腔的中部固定设有漏斗,漏斗的底端导通连接输送管中部的开口,装置主体中的培养基料沿漏斗进入输送管中,输送管的中部嵌合设有滑塞,输送管的一端贯穿装置主体的外壁构成出料口,输送管的另一端同轴连接设有出料电机,滑塞在出料电机的推动下沿输送管往复运动,将培养基料挤压输送并从出料口导出,进入塑料袋中形成培养基,装置主体的内部固定搅拌轴,装置主体的边侧固定设有搅拌电机,搅拌电机通过主动皮带轮和皮带连接并带动从动皮带轮和搅拌轴,对培养基料进行搅拌,使其更加的均匀,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灌装的质量,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食用菌菌床的自动灌装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输送管(3)和搅拌轴(9),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是一个敞口的腔体,所述装置主体(1)内腔的中部固定设有漏斗(2),所述漏斗(2)的底端固定设有所述输送管(3),所述漏斗(2)的底端导通连接所述输送管(3)中部的开口,所述输送管(3)的中部嵌合设有滑塞(4),所述输送管(3)的一端贯穿所述装置主体(1)的外壁构成出料口(5),所述输送管(3)的另一端同轴连接设有出料电机(6),所述出料电机(6)的转轴穿接固定设有第一锯齿连接器(7),所述滑塞(4)相对所述出料电机(6)的一端设有第二锯齿连接器(8),所述第一锯齿连接器(7)和所述第二锯齿连接器(8)互相啮合并抵触连接,所述装置主体(1)的开口端通过轴承支架固定设有所述搅拌轴(9),所述搅拌轴(9)位于所述装置主体(1)内腔的轴心,所述搅拌轴(9)的中部垂直固定设有若干桨叶(10),所述搅拌轴(9)的顶端穿接固定设有从动皮带轮(11),所述装置主体(1)的边侧固定设有搅拌电机(12),所述搅拌电机(12)通过主动皮带轮(13)和皮带连接并带动所述从动皮带轮(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菌床的自动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一侧固定设有电控箱(14),所述电控箱(14)的一端连接电源,所述电控箱(14)的另一端通过导线导通连接所述出料电机(6)和所述搅拌电机(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菌床的自动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开口端设有进料口(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菌床的自动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皮带轮(11)和所述主动皮带轮(13)的顶端固定设有防护罩(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菌床的自动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5)的外圆面设有防脱水波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菌床的自动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3)是圆形管或方形管,与之相对应的所述滑塞(4)是圆形块或矩形块。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灌装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食用菌菌床的自动灌装装置。

背景技术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世界上已被描述的真菌达12万余种,能形成大型子实体或菌核组织的达6000余种,可供食用的有2000余种,能大面积人工栽培的只有40~50种。食用菌在分类上属于菌物介真菌门,绝大多数属于担子菌亚门(如平菇、香菇),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如羊肚菌)。中国食用菌资源十分丰富,据卯晓岚(1988)统计,中国已知的食用菌约657种,它们分属于41个科、132个属,其中担子菌620种(占94.4%),子囊菌39种(占 5.6%)。2000年统计中国的食用菌达938种,人工栽培的50余种,八十年代初期以来,食用菌栽培做为一项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的致富好项目在中国得以迅猛发展,食用菌产品曾一度供不应求,卖价不菲。食用菌产业是一项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短平快农村经济发展项目,食用菌又是一类有机、营养、保健的绿色食品。发展食用菌产业符合人们消费增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农民快速致富的有效途径。有些国家还建成了年产鲜菇千吨以上的菇厂,还发展了既供观赏又供食品的家庭种菇和用菌丝体液体发酵生产食品添加剂的技术21世纪食用菌将发展成为人类主要的蛋白质食品之一2005年中国食用菌的总产量达1200万吨,居世界第一,据相关网站调查统计,2010年中国食用菌的总产量达2000万吨,占世界70%。由全禾菌业、九发集团等单位开发了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和工厂化栽培技术,大大提升了中国食用菌生产水平。食用菌产业已成为中国种植业中的一项重要产业。国内市场潜力巨大。因此,对国内市场要加大宣传力度及产业整合

食用菌的种植需要菌床,因此人工种植食用菌的第一步就要制造菌床,菌床大多是灌装在圆筒形的塑料袋中,目前的菌床灌注过程中大多使用手工操作,灌注慢,因此一些工作人员希望有一种装置,可以自动的将食用菌的培养菌床灌注进塑料袋中以便于进一步的培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食用菌菌床的自动灌装装置,解决了现有的食用菌菌床在灌注过程中效率低下的问题,设置一个灌装机械自动的对食用菌培养基灌装进入塑料袋中形成菌床,节约了劳动力,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灌装的质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食用菌菌床的自动灌装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输送管和搅拌轴,所述装置主体是一个敞口的腔体,所述装置主体内腔的中部固定设有漏斗,所述漏斗的底端固定设有所述输送管,所述漏斗的底端导通连接所述输送管中部的开口,所述输送管的中部嵌合设有滑塞,所述输送管的一端贯穿所述装置主体的外壁构成出料口,所述输送管的另一端同轴连接设有出料电机,所述出料电机的转轴穿接固定设有第一锯齿连接器,所述滑塞相对所述出料电机的一端设有第二锯齿连接器,所述第一锯齿连接器和所述第二锯齿连接器相啮合并抵触连接,所述装置主体的开口端通过轴承支架固定设有所述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位于所述装置主体内腔的轴心,所述搅拌轴的中部垂直固定设有若干桨叶,所述搅拌轴的顶端穿接固定设有从动皮带轮,所述装置主体的边侧固定设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通过主动皮带轮和皮带连接并带动所述从动皮带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固定设有电控箱,所述电控箱的一端连接电源,所述电控箱的另一端通过导线导通连接所述出料电机和所述搅拌电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装置主体的开口端设有进料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从动皮带轮和所述主动皮带轮的顶端固定设有防护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出料口的外圆面设有防脱水波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输送管是圆形管或方形管,与之相对应的所述滑塞是圆形块或矩形块。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解决了现有的食用菌菌床在灌注过程中效率低下的问题,设置一个装置主体,装置主体的底端设置一个漏斗,漏斗底端导通连接输送管的中部,装置主体中的培养基料沿漏斗进入输送管中,输送管的一端内嵌滑塞,滑塞在出料电机的推动下沿输送管往复运动,将培养基料挤压输送,从出料口导出,进入塑料袋中塑料袋中形成菌床,与此同时,装置主体中设置搅拌电机带动搅拌轴和桨叶对培养基料进行搅拌,使其更加的均匀,从而节约了劳动力,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灌装的质量。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观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锯齿连接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装置主体;2、漏斗;3、输送管;4、滑塞;5、出料口;6、出料电机;7、第一锯齿连接器;8、第二锯齿连接器;9、搅拌轴;10、桨叶;11、从动皮带轮;12、搅拌电机;13、主动皮带轮;14、电控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食用菌菌床的自动灌装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输送管3和搅拌轴9,装置主体1是一个敞口的腔体,装置主体1内腔的中部固定设有漏斗2,漏斗2的底端固定设有输送管3,漏斗2的底端导通连接输送管3中部的开口,输送管3的中部嵌合设有滑塞4,输送管3的一端贯穿装置主体1的外壁构成出料口5,输送管3的另一端同轴连接设有出料电机6,出料电机6的转轴穿接固定设有第一锯齿连接器7,滑塞4相对出料电机6的一端设有第二锯齿连接器8,第一锯齿连接器7和第二锯齿连接器8互相啮合并抵触连接,装置主体1的开口端通过轴承支架固定设有搅拌轴9,搅拌轴9位于装置主体1内腔的轴心,搅拌轴9的中部垂直固定设有若干桨叶10,搅拌轴9的顶端穿接固定设有从动皮带轮11,装置主体1的边侧固定设有搅拌电机12,搅拌电机12通过主动皮带轮13和皮带连接并带动从动皮带轮11。

进一步,装置主体1的一侧固定设有电控箱14,电控箱14的一端连接电源,电控箱14的另一端通过导线导通连接出料电机6和搅拌电机12,电控箱14用于控制出料电机6和搅拌电机12的启动和停止。

进一步,装置主体1的开口端设有进料口15,进料口15方便投放培养基料。

进一步,从动皮带轮11和主动皮带轮13的顶端固定设有防护罩16,防护罩16用于隔离主动皮带轮13和从动皮带轮11,保护操作人员的安全。

进一步,出料口5的外圆面设有防脱水波纹,可以防止灌装培养基料过程中塑料袋松脱。

进一步,输送管3是圆形管或方形管,与之相对应的滑塞4是圆形块或矩形块。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设置一个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的底端设置一个漏斗2,漏斗2底端导通连接输送管3的中部,装置主体1中的培养基料沿漏斗2进入输送管3中,输送管3的一端内嵌滑塞4,滑塞4在出料电机6 的推动下沿输送管3往复运动,将培养基料挤压输送,从出料口5导出,进入塑料袋中塑料袋中形成菌床,与此同时,装置主体1中设置搅拌电机12带动搅拌轴9和桨叶10对培养基料进行搅拌,使其更加的均匀,从而节约了劳动力,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灌装的质量,解决了现有的食用菌菌床在灌注过程中效率低下的问题,因此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食用菌菌床的自动灌装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食用菌菌床的自动灌装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食用菌菌床的自动灌装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食用菌菌床的自动灌装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食用菌菌床的自动灌装装置.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882461.5 (22)申请日 2017.07.20 (73)专利权人 云南盐丰农业有限公司 地址 675402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 县石羊镇柳树塘村委会柳树塘村二组 97号 (72)发明人 马年侯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代理人 郑自群 (51)Int.Cl. A01G 18/22(2018.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食用菌菌床的自动灌装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食用菌菌床的自动 。

2、灌装装置, 包括装置主体, 装置主体内腔的中部 固定设有漏斗, 漏斗的底端导通连接输送管中部 的开口, 装置主体中的培养基料沿漏斗进入输送 管中, 输送管的中部嵌合设有滑塞, 输送管的一 端贯穿装置主体的外壁构成出料口, 输送管的另 一端同轴连接设有出料电机, 滑塞在出料电机的 推动下沿输送管往复运动, 将培养基料挤压输送 并从出料口导出, 进入塑料袋中形成培养基, 装 置主体的内部固定搅拌轴, 装置主体的边侧固定 设有搅拌电机, 搅拌电机通过主动皮带轮和皮带 连接并带动从动皮带轮和搅拌轴, 对培养基料进 行搅拌, 使其更加的均匀, 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和灌装的质量, 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权。

3、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07135715 U 2018.03.27 CN 207135715 U 1.一种食用菌菌床的自动灌装装置, 包括装置主体(1)、 输送管(3)和搅拌轴(9), 其特 征在于, 所述装置主体(1)是一个敞口的腔体, 所述装置主体(1)内腔的中部固定设有漏斗 (2), 所述漏斗(2)的底端固定设有所述输送管(3), 所述漏斗(2)的底端导通连接所述输送 管(3)中部的开口, 所述输送管(3)的中部嵌合设有滑塞(4), 所述输送管(3)的一端贯穿所 述装置主体(1)的外壁构成出料口(5), 所述输送管(3)的另一端同轴连接设有出料电机 (6), 所述出料。

4、电机(6)的转轴穿接固定设有第一锯齿连接器(7), 所述滑塞(4)相对所述出 料电机(6)的一端设有第二锯齿连接器(8), 所述第一锯齿连接器(7)和所述第二锯齿连接 器(8)互相啮合并抵触连接, 所述装置主体(1)的开口端通过轴承支架固定设有所述搅拌轴 (9), 所述搅拌轴(9)位于所述装置主体(1)内腔的轴心, 所述搅拌轴(9)的中部垂直固定设 有若干桨叶(10), 所述搅拌轴(9)的顶端穿接固定设有从动皮带轮(11), 所述装置主体(1) 的边侧固定设有搅拌电机(12), 所述搅拌电机(12)通过主动皮带轮(13)和皮带连接并带动 所述从动皮带轮(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

5、用菌菌床的自动灌装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主体 (1)的一侧固定设有电控箱(14), 所述电控箱(14)的一端连接电源, 所述电控箱(14)的另一 端通过导线导通连接所述出料电机(6)和所述搅拌电机(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菌床的自动灌装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主体 (1)的开口端设有进料口(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菌床的自动灌装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从动皮带 轮(11)和所述主动皮带轮(13)的顶端固定设有防护罩(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菌床的自动灌装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料口 (5)的外圆面设有防脱水波纹。 。

6、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菌床的自动灌装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管 (3)是圆形管或方形管, 与之相对应的所述滑塞(4)是圆形块或矩形块。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7135715 U 2 一种食用菌菌床的自动灌装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灌装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食用菌菌床的自动灌装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 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 通称为蘑菇。 中国已知的食 用菌有350多种, 其中多属担子菌亚世界上已被描述的真菌达12万余种, 能形成大型子实体 或菌核组织的达6000余种, 可供食用的有2000余种, 能大面。

7、积人工栽培的只有4050种。 食 用菌在分类上属于菌物介真菌门, 绝大多数属于担子菌亚门(如平菇、 香菇), 少数属于子囊 菌亚门(如羊肚菌)。 中国食用菌资源十分丰富, 据卯晓岚(1988)统计, 中国已知的食用菌约 657种, 它们分属于41个科、 132个属, 其中担子菌620种(占94 .4), 子囊菌39种(占 5.6)。 2000年统计中国的食用菌达938种, 人工栽培的50余种, 八十年代初期以来, 食用菌 栽培做为一项投资小、 周期短、 见效快的致富好项目在中国得以迅猛发展, 食用菌产品曾一 度供不应求, 卖价不菲。 食用菌产业是一项集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短平。

8、 快农村经济发展项目, 食用菌又是一类有机、 营养、 保健的绿色食品。 发展食用菌产业符合 人们消费增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是农民快速致富的有效途径。 有些国家还建成了 年产鲜菇千吨以上的菇厂, 还发展了既供观赏又供食品的家庭种菇和用菌丝体液体发酵生 产食品添加剂的技术21世纪食用菌将发展成为人类主要的蛋白质食品之一2005年中国食 用菌的总产量达1200万吨, 居世界第一, 据相关网站调查统计, 2010年中国食用菌的总产量 达2000万吨, 占世界70。 由全禾菌业、 九发集团等单位开发了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和工厂 化栽培技术, 大大提升了中国食用菌生产水平。 食用菌产业已成为中国种植。

9、业中的一项重 要产业。 国内市场潜力巨大。 因此, 对国内市场要加大宣传力度及产业整合 0003 食用菌的种植需要菌床, 因此人工种植食用菌的第一步就要制造菌床, 菌床大多 是灌装在圆筒形的塑料袋中, 目前的菌床灌注过程中大多使用手工操作, 灌注慢, 因此一些 工作人员希望有一种装置, 可以自动的将食用菌的培养菌床灌注进塑料袋中以便于进一步 的培养。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食用菌菌床的自动灌装装置, 解决了现有的食用菌菌床在 灌注过程中效率低下的问题, 设置一个灌装机械自动的对食用菌培养基灌装进入塑料袋中 形成菌床, 节约了劳动力, 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灌装的质量。 0005。

10、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 本实用新型一种食用菌菌床的自动灌装装置, 包括装置主体、 输送管和搅拌轴, 所 述装置主体是一个敞口的腔体, 所述装置主体内腔的中部固定设有漏斗, 所述漏斗的底端 固定设有所述输送管, 所述漏斗的底端导通连接所述输送管中部的开口, 所述输送管的中 部嵌合设有滑塞, 所述输送管的一端贯穿所述装置主体的外壁构成出料口, 所述输送管的 另一端同轴连接设有出料电机, 所述出料电机的转轴穿接固定设有第一锯齿连接器, 所述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7135715 U 3 滑塞相对所述出料电机的一端设有第二锯齿连接器, 所述。

11、第一锯齿连接器和所述第二锯齿 连接器相啮合并抵触连接, 所述装置主体的开口端通过轴承支架固定设有所述搅拌轴, 所 述搅拌轴位于所述装置主体内腔的轴心, 所述搅拌轴的中部垂直固定设有若干桨叶, 所述 搅拌轴的顶端穿接固定设有从动皮带轮, 所述装置主体的边侧固定设有搅拌电机, 所述搅 拌电机通过主动皮带轮和皮带连接并带动所述从动皮带轮。 000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 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固定设有电控箱, 所 述电控箱的一端连接电源, 所述电控箱的另一端通过导线导通连接所述出料电机和所述搅 拌电机。 000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 所述装置主体的开口端设有进料口。 000。

12、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 所述从动皮带轮和所述主动皮带轮的顶端 固定设有防护罩。 001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 所述出料口的外圆面设有防脱水波纹。 001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 所述输送管是圆形管或方形管, 与之相对 应的所述滑塞是圆形块或矩形块。 0012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 解决了现有的 食用菌菌床在灌注过程中效率低下的问题, 设置一个装置主体, 装置主体的底端设置一个 漏斗, 漏斗底端导通连接输送管的中部, 装置主体中的培养基料沿漏斗进入输送管中, 输送 管的一端内嵌滑塞, 滑塞在出料电机的推动下。

13、沿输送管往复运动, 将培养基料挤压输送, 从 出料口导出, 进入塑料袋中塑料袋中形成菌床, 与此同时, 装置主体中设置搅拌电机带动搅 拌轴和桨叶对培养基料进行搅拌, 使其更加的均匀, 从而节约了劳动力, 提高了生产效率和 灌装的质量。 附图说明 0013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 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 与本实用 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 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0014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观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 图3是本实用新型锯齿连接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 图中: 1、 装置主体; 2、 。

14、漏斗; 3、 输送管; 4、 滑塞; 5、 出料口; 6、 出料电机; 7、 第一锯齿 连接器; 8、 第二锯齿连接器; 9、 搅拌轴; 10、 桨叶; 11、 从动皮带轮; 12、 搅拌电机; 13、 主动皮 带轮; 14、 电控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 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优 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 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9 实施例1 0020 如图1-3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食用菌菌床的自动灌装装置, 包括装置主体1、 输送管3和搅拌轴9, 装置主体1是一个敞口的腔体, 装置主体1内腔的中部固定设有漏斗2。

15、, 漏斗2的底端固定设有输送管3, 漏斗2的底端导通连接输送管3中部的开口, 输送管3的中部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7135715 U 4 嵌合设有滑塞4, 输送管3的一端贯穿装置主体1的外壁构成出料口5, 输送管3的另一端同轴 连接设有出料电机6, 出料电机6的转轴穿接固定设有第一锯齿连接器7, 滑塞4相对出料电 机6的一端设有第二锯齿连接器8, 第一锯齿连接器7和第二锯齿连接器8互相啮合并抵触连 接, 装置主体1的开口端通过轴承支架固定设有搅拌轴9, 搅拌轴9位于装置主体1内腔的轴 心, 搅拌轴9的中部垂直固定设有若干桨叶10, 搅拌轴9的顶端穿接固定设有从动皮带轮11, 。

16、装置主体1的边侧固定设有搅拌电机12, 搅拌电机12通过主动皮带轮13和皮带连接并带动 从动皮带轮11。 0021 进一步, 装置主体1的一侧固定设有电控箱14, 电控箱14的一端连接电源, 电控箱 14的另一端通过导线导通连接出料电机6和搅拌电机12, 电控箱14用于控制出料电机6和搅 拌电机12的启动和停止。 0022 进一步, 装置主体1的开口端设有进料口15, 进料口15方便投放培养基料。 0023 进一步, 从动皮带轮11和主动皮带轮13的顶端固定设有防护罩16, 防护罩16用于 隔离主动皮带轮13和从动皮带轮11, 保护操作人员的安全。 0024 进一步, 出料口5的外圆面设有防脱。

17、水波纹, 可以防止灌装培养基料过程中塑料袋 松脱。 0025 进一步, 输送管3是圆形管或方形管, 与之相对应的滑塞4是圆形块或矩形块。 0026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 设置一个装置主体1, 装置主体1的底端设置一个 漏斗2, 漏斗2底端导通连接输送管3的中部, 装置主体1中的培养基料沿漏斗2进入输送管3 中, 输送管3的一端内嵌滑塞4, 滑塞4在出料电机6 的推动下沿输送管3往复运动, 将培养基 料挤压输送, 从出料口5导出, 进入塑料袋中塑料袋中形成菌床, 与此同时, 装置主体1中设 置搅拌电机12带动搅拌轴9和桨叶10对培养基料进行搅拌, 使其更加的均匀, 从而节约了劳 动力。

18、, 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灌装的质量, 解决了现有的食用菌菌床在灌注过程中效率低下的 问题, 因此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0027 最后应说明的是: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 新型,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 同替换。 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 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7135715 U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6 CN 207135715 U 6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7 CN 207135715 U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