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板印刷机.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759087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543.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85106621

申请日:

1985.09.02

公开号:

CN85106621A

公开日:

1987.03.11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申请人小森印刷机械株式会社小森株式会社|||授权|||审定|||公开|||

IPC分类号:

B41F9/02; B41F9/10

主分类号:

B41F9/02; B41F9/10

申请人:

小森印刷机械株式会社

发明人:

市川家康; 荒井繁治

地址:

日本东京都墨田区吾妻桥3丁目11-1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代理人:

卢宁;包冠乾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台凹板印刷机包括一个有铜版在上的铜版滚筒,一个有凸出部分的图案辊,与铜版表面滚动接触,和一个带墨斗辊的上墨装置,与带有凸出部分的图案辊滚动接触,墨斗辊的直径基本上与图案辊的直径相同。存放油墨的凹槽具有与铜版对应的不同深度。油墨存放凹槽沿着墨斗辊的周向和轴向形成在其外部表面上。

权利要求书

1: 一台凹版印刷机包括:有铜版装置在上的铜版滚筒,一个有凸出部分的图案辊,与所述铜版装置的表面滚动接触,和有一个墨斗辊的上墨装置,与所述图案辊在滚动中接触,其中所述墨斗辊与有所述凸出部分的所述图案辊基本上具有相同的直径。对应于所述铜版装置具有不同深度的油墨存放凹槽,沿着墨斗辊的周向和轴向,形成于其外部表面上。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印刷机,其中油墨存放凹槽还起了油墨量调节凹槽的作用。
3: 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印刷机,其中所述上墨装置还包括一个刚度很大的油墨刮板,和用以调整所述油墨刮板变形的调整变形螺钉。
4: 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印刷机,其中所述调整变形螺钉的数目减少到为油墨量调整螺钉数目的一半。
5: 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印刷机,其中所述墨斗辊与所述铜版滚筒沿周向和轴向对准,在所述油墨刮板和所述墨斗辊之间留出间隙,沿着所述油墨刮板的纵向为0.03~0.05米/米。
6: 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机器,其中所述铜版滚筒的直径是所述墨斗辊的三倍,而所述铜版装置包括三块铜版,以实行三色印制。

说明书


本项发明是关于一台凹版印刷机。

    一台通常的凹版印刷机包括:有一块铜版在上的铜版滚筒,一个与铜版外表面滚动接触的图案辊,和一个带有一个与图案辊子在滚动中接触的墨斗辊的上油墨装置。将用上油墨装置附着在图案辊子突出部分的油墨注入铜版上作为图案部分的凹槽内。除去附着在无图案部分的油墨,留在凹槽内的油墨在高压下被传送到送入铜版滚筒和印刷滚筒之间的纸上,从而完成凹版印刷。

    图1是一台普通凹版印刷机的侧视图,说明油墨的供给原理。图2是钞票1的平面图,作为印刷品的一个例子。参照图1和图2,对油墨的供给原理作详细说明。假设钞票1的三色图案中有一个深绿色图案1A表示的边框,一个深褐色图案1B表示的右边侧面人像和中央数字和一个深蓝色图案1C表示的左下标记,由三个独立地印刷表面构成。铜版滚筒2的直径为普通铜版滚筒直径的三倍,可以在其上安装三个铜版3。每块铜版3有18个凹槽3a,构成了一个6排×3行的方阵。凹槽3a表示钞票1的图案。凹槽由与钞票图案一致的深浅凹槽组成。具体在印一张钞票时,凹槽3a的深浅程度为40~180μ。三套各有一个上油墨装置4和一个图案辊子5的装置是按照图案的颜色制备的。图1所示凹版印刷机仅图示了一套图案颜色装置。图案辊子5的直径大约相当于铜版滚筒2的直径的1/3。图案辊子上有6个突出部分5a,每个突出部分与一排钞票对应。这些突出部分5a比铜版3的凹槽3a大。例如,当要印深棕色图案时,凹槽3a构成图案1B(图2)所表示的轮廓,突出部分5a盖住图2上点划线围绕着的面积。突出部分5a以外的无图案部分雕成平的,因而不与铜版3的表面和墨斗辊6相接触。

    用此装置,装在上墨装置4的油墨槽7里的油墨8,当墨斗辊6转动时,从墨斗辊6外表面和一个油墨刮板9末梢之间的间隙处流出。然后,油墨8(即油墨薄层8A)被涂在墨斗辊6的外表面。各个墨斗辊6旋转时(在此例中是深棕色油墨的墨斗辊6),油墨薄层8A作为油墨薄层8B传送到图案辊子5上的突出部分5a上面,并充满在铜版3的凹槽3a里。由于突出部分5a的尺寸比凹槽3a的尺寸大,油墨薄层8B就传送到围绕着凹槽3a的无图案部分的那一部分上。但是,在凹槽3a面对印刷滚筒之前,多余的油墨即已被与铜版滚筒2作同一方向旋转的一个擦拭辊10擦掉。因此,只有充满在凹槽3a中的油墨才印在纸上。数字11表示一个振动辊,其作用是沿墨斗辊的轴向将油墨层8A以均匀的厚度涂在上面。除了深棕色油墨外,其它颜色的油墨都可以用上述的相同方法涂在其上。

    有许多个调整螺钉12沿着油墨槽7的纵向排列着,就像在一台平版印刷机上的一样。通过前后拧动调整螺钉,油墨刮板9是弹性可变的,沿着油墨刮板的宽度方向一段一段地调整墨斗辊6和油墨刮板9之间的油墨流出间隙。结果,铜版3中各凹槽3a所需要的油墨量,即适量地注入在各个凹槽3a中的油墨量,是能够进行调节的。

    采用调整螺钉12的常用油墨量调整装置中,油墨刮板9不能精确地与调整螺钉12的前后拧动相对应,结果造成不精确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若注入凹槽3a中的油墨总量少于应注入的量,则造成某些凹槽的油墨不足,以致常常发生被称谓“模糊”的印刷错误。为了避免“模糊”,按最深凹槽所需要的油墨量将油墨加足凹槽3a里。多余的油墨用擦拭辊10擦净。擦去的油墨不能再用,而被扔掉,以致浪费了油墨。随着这一缺点,擦拭装置的性能衰退,使用寿命缩短了。按现有印刷技术水平来说,调整螺钉只能沿着油墨层8a的宽度方向进行调整。在这些条件下,图案辊子5的突出部分5a必须增加一个足够大的边距,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油墨的消耗。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台铜版表面适量地供给油墨的凹版印刷机。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台能减少油墨消耗和改善擦拭性能的凹版印刷机。

    为了达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提供一台凹版印刷机,包括有块铜版在上的铜版滚筒,一个在滚动中与铜版外表面接触的有突出部分的图案辊子,和含有一个墨斗辊的上油墨装置,墨斗辊和图案辊子滚动接触。墨斗辊直径与含有突出部分的图案辊子的直径大体相同,而具有与铜版对应的,不同深度的油墨保存槽,沿着周向和轴向形成于墨斗辊的外表面上。

    图1是一台普通凹版印刷机主要部分的测视图,用以说明油墨供给原理。

    图2是一张钞票的平面图,作为印刷品的一个例子。

    图3是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表示一台凹版印刷机的总结构侧视图。

    图4是说明图3上所示凹版印刷机主要部分的侧视图,用以说明油墨供给和擦拭原理。

    图5是图3所示凹版印刷机中墨斗辊的外表面透视图。

    图6是图3中所示凹版印刷机中一层油墨层转移到图案辊子的外表面的透视图。

    图7是用以说明墨斗辊上保存油墨凹槽,图案辊子上的凸出部分和铜版上图案部分之间关系示意图。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详尽说明

    图3~6表示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台凹版印刷机。图3为该机总结构侧视图。图4为该机主要部分的侧视图,用以说明油墨的供给和擦拭原理。图5是其墨斗辊外表面透视图。图6是传送到图案辊子外部表面的油墨层透视图。

    参照图3~6,印钞票的纸23垛在一台自动进纸器21的放纸台22上面。钞票印在纸23上。纸23用一个吸头装置(图上未示出)一张一张地送到送纸板24上。25表示用凸轮装置来摆动的一个摆动抓手装置25,它有许多沿轴向排列成行的抓爪,抓爪抓起每一张纸23,摆动进送。26表示一个直径是普通印刷滚筒直径三倍的印刷滚筒。一个传送辊27的直径为印刷滚筒26直径的三分之一,与印刷滚筒滚动接触。摆动抓手装置25的抓爪对着传动辊子27的外表面。三排抓手装置,每排都有多个抓爪28,分别沿着印刷滚筒26外表面的周围作等距分布。一排抓爪29布置在传送辊子27的外部表面上。当印刷滚筒26和传送辊子27转动时,这排抓爪29与每排抓手28对准。摆动抓手装置25抓起的纸23,由抓爪29和抓爪28顺序传送,并卷在印刷滚筒26的外表面上。一对左、右链轮30与一个送纸圆筒同轴安装在一起。运纸圆筒位于传送辊子27的对面,并面对着印刷滚筒26的外表面。一对左、右送纸链33在送纸装置31中的链轮30和一对链轮32之间连接成环状,等距离架在左右送纸链33上的每根抓手连杆都具有许多送纸抓爪34,在印刷滚筒26和铜版滚筒36(将在下面叙述)之间的印刷纸23从印刷滚筒26上的抓爪28送到送纸抓爪34。一个运送工作台35放在送纸链33的送入端下面,用来接受从送纸抓爪34传送过来的,松开了的纸23。

    36表示一个如同印刷滚筒26那样,其直径是平常印刷滚筒直径三倍的铜版滚筒。三块铜版37以相等角度的距离安装在铜版滚筒的外表面上。每块铜版37具有8排×4行的,上有32个凹槽的一个图案方阵,每块铜版表示要印刷的钞票的一个图案。根据钞票图案凹槽有深有浅。具体地讲,印钞票时凹槽深度为40~180μ之间,铜版37的表面和印刷滚筒26的外表面之间产生的接触压力,线压力为1,200公斤/厘米,即表面压力约为4.1公斤/平方毫米。

    三个图案辊子38,每个直径约相当于铜版滚筒36直径的三分之一,它们与铜版滚筒36上的铜版37的表面滚动接触。每个图案辊子38都有八个突出部分38a,与钞票的行数一致,以便印上相应的颜色图案。凸出部分38a比对应的铜版37的凹槽为大。例如,印深棕色图案时,凹槽构成图案1B的轮廓(见图2)。凸出部分38a的大小相当于被图2中点划线所围绕的区域,切去凸出部分38a的非图案部分,使它不与铜版37发生接触。

    墨斗辊39的周围长度基本上与突出部分38a的总长度相等,与每个图案辊子38的外表面滚动接触。每个油墨导槽42是由其末端与墨斗辊子39的外表面相接触的斜置油墨刮板40,对着油墨刮板40用来关闭开口的三角形挡墨板41,和图案辊子38所限定。三种不同颜色的油墨43分别存放在对应的油墨槽42里,许多调整螺钉44(图上只画了一个)用来调节油墨刮板40的变形,调整螺钉沿着滚筒轴排成一行,每个调整螺钉用螺丝拧在部分地图示出来的油墨导槽45上,并可前后拧动。

    在本实施例中的凹版印刷机里,存放油墨的凹槽39a形成在墨斗辊39的外表面上,沿着周向和轴向与图案辊子的突出部分38a对正。凹槽39a的形成将在下面叙述。将一张用凹版印刷机印刷的钞票大小样品或大的样品照相制成印版纸样,手触浅色,中间色和深色部分的墨汁要与凹槽的深度和密度一致,也即铜版37的所需要的油墨量,以显出层次。印版纸样或一张经过校对的照相铜版安置在一台电子照相制版(凸版)机的一个样版置位鼓轮上。墨斗辊39放置在一照相凹版滚筒装置中。实际图案的数目,图案之间的距离,沿四周约为0.2~2%的适当的放大系数,以及适当的网纹行数(40~70行/英寸)用键盘人工输入。铜版材料在不需要用途膜的情况下自动地,直接地按样版刻成。如图5所示放大透视图,存放油墨的凹槽39a是与铜版37的图案部分相一致的。深凹槽39a是为需要较多油墨的粗线构成的,而浅凹槽39a则是为称作发纹的细线构成的。照相铜版部分是按照样版的反差用一个扫描头读出的,读出数据由控制台上的计算机进行分析。凹槽39a的大小自动地快速被确定,并连续不断地按照不同反差程度形成不同深度的凹槽39a。所形成的墨斗辊39的表面反映出了铜版37的各种各样情况(即有图案与无图案部分之间的差别,有图案部分的颜色层次,和版面精度)且与铜版37具有完全一致的表面。照这样,墨斗辊39的外表面反映了全部信息和印刷条件。图6是图案辊子38的外表面放大透视图。43A表示从墨斗辊39中的凹槽39a传送到图案辊子38凸出部分38a的油墨部分。

    一个擦拭辊46斜放在铜版滚筒36的下面,与铜版滚筒作同一方向转动,它们的表面在转动中接触,而运动方向相反。储存洗涤液47的一个擦拭槽48设置在擦拭辊子46的下面。许多刷子49与擦拭辊子46一道浸在洗涤液47里。用擦拭辊子46的铜版37表面擦掉多余的油墨,在洗涤液47里洗干净。刮板50与擦拭辊子46的表面紧贴着,以便把辊子上的洗涤液擦掉。

    上述结物构的凹版印刷机的运转过程将用印刷钞票作为例子说明。放在自动进纸器21的放纸台22上的纸23用一个吸头一张一张地送入。将每张纸23送到送纸板24上。纸23被摆动抓手装置25的抓爪抓起,用摆动动作将纸送入。然后纸23通过传送辊子27的抓爪29传送给印刷滚筒26的抓爪28。传送过来的纸23在印刷滚筒26转动时,卷缠在滚筒上,并在高压条件下,从印刷滚筒26和铜版滚筒36之间通过。储存在油墨导槽42里的油墨43,在墨斗辊39转动时,从墨斗辊39的外表面和油墨刮板40之间的间隙处硫出。油墨存放在墨斗辊39的凹槽39a内。当辊38和39转动时,将所存油墨43传送到图案辊38的对应凸出部分38a上。如图6中43A所示,形成了与铜版37的图案部分对应的不同深浅程度的油墨图案。

    图7以汉字“一”字作为举例说明凹槽39a和铜版的图案部分之间的关系。实线51表示铜版的图案部分。墨斗辊39上的凹槽39a覆盖着比实线51更大的面积,而其深度基本上与铜版的凹槽深度相同。点划线52表示图案辊子38外表面上的图案。传送到图案辊子38突出部分38a上的油墨图案43A注入铜版37上的图案部分。多余的油墨附着在围绕图案部分的那一部分上。如图7中点划线52所示。多余的油墨被转动着的且在铜版滚筒36的外表面上滑动的擦拭辊46擦掉。当铜版37经过擦拭辊46时,只有凹槽里的油墨被留了下来。在高压下,纸23从印刷滚筒26和铜版滚筒36之间经过,油墨就被印在了纸上。印成的纸23由印刷滚筒26的抓爪28传送给运送抓爪34。送入的纸23与运送链33一起移动,将纸放开,落入运送终端。落下的纸23堆放在运送台35上。按照此实施例,凹版印刷机中所需油墨量不必分段调整油墨刮板40。与普通油墨刮板不同,刮板40具有较高的机械刚度。调整螺钉44不是为了调节油墨量,而只是为了调整刮板40的变形,因而所需螺钉数目减少了一半以上。

    在上述凹版印刷机中,使用了一个位置调整装置,使墨斗辊39与铜版滚筒36沿着用向和轴向相对定位。另外,当油墨刮板40和墨斗辊39之间的间隙调整到0.03~0.05米/米容差范围内之后,则印刷时,用不着调整螺钉44,即可为铜版37的图案部分供给适当的油墨量,而且,用擦拭辊擦掉的油墨数量也大为减少了。

    从上面的叙述能清楚地看到,按照本项发明的凹版印刷机中,墨斗辊的外径与图案辊的较大直径基本相同,存放油墨凹槽深度与沿铜版周向和轴向形成的凹槽深度相同。铜版的每个凹槽所需精确油墨量可以得到供给,而必须处理掉的多余油墨量大为减少,从而降低了油墨消耗。与此同时,擦拭辊可减轻负荷,也就减少了磨损,从而提高耐用性。此外,还减少了清洁剂的污染可延长给周期。再者,用以调节油墨量的常用调节螺钉可以省掉。其结果,不熟练的操作者即能实现高质量的凹版印刷,劳力费用降低,而与此同时产品的质量则有所提高。

凹板印刷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凹板印刷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凹板印刷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凹板印刷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凹板印刷机.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台凹板印刷机包括一个有铜版在上的铜版滚筒,一个有凸出部分的图案辊,与铜版表面滚动接触,和一个带墨斗辊的上墨装置,与带有凸出部分的图案辊滚动接触,墨斗辊的直径基本上与图案辊的直径相同。存放油墨的凹槽具有与铜版对应的不同深度。油墨存放凹槽沿着墨斗辊的周向和轴向形成在其外部表面上。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印刷;排版机;打字机;模印机〔4〕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