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锚索以及基坑支护预应力锚索施工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锚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应力锚索以及基坑支护预应力
锚索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锚索支护以其锚固半径大、锚固力强、加固范围广等特点在基坑开挖工程
的边坡支护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锚索支护是通过在围岩中安装锚索形成锚固
体来加固围岩,提高围岩承载能力。通常锚索的施工需要进行远距离及超远距
离支护打设较深的钻孔来安装锚索,但是在一些松散破碎围岩、极软岩层、高
应力破碎围岩及大埋深煤巷中进行锚索钻孔施工时,由于围岩松散、破碎、应
力大等原因,容易出现钻眼停机后塌孔的现象,致使锚索无法安装。针对此种
情况,目前较常用的是锚注支护技术,钻孔、锚固、注浆等工序分开进行。但
是现有锚索容易在基坑边坡和周围建筑物出现较大的位移和沉降。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预应力锚索存在的易出现较大的位移和沉降的问题,本发明提
出一种预应力锚索,该预应力锚索柔性大,有良好的抗震性和延性,可以深层
加固,同时控制岩土变形,调整岩土受力状态有利岩体稳定性,不易出现较大
的位移和沉降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预应力锚索,包括锚固段、自由段与锚尾部,所述自由段将锚固段与
锚尾部连接起来,所述自由段内埋设有第一钢绞线,所述第一钢绞线涂有防锈
漆并用塑料波纹管将所述第一钢绞线包裹,所述锚固段内埋设有第二钢绞线、
对中支架与隔离支架,所述对中支架位于所述锚固段内部两侧,所述隔离支架
位于所述对中支架之间,所述对中支架与所述隔离支架均用于将所述第二钢绞
线撑开,所述第二钢绞线的前端套设导向帽,距离所述导向帽后面450-550mm
处设置有注浆管,所述注浆管的前端开设两对注浆孔。
进一步,所述锚尾部用于连接腰梁,所述锚尾部包括张拉段、锚具与钢垫
板,所述钢垫板贴合于所述腰梁表面,所述张拉段依次穿过所述腰梁以及所述
钢垫板,然后与所述锚具连接。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基坑支护预应力锚索施工方法,包括以下
步骤:
1)边坡修整:边坡开挖必须按设计要求分层分级开挖,严格做到开挖一
级支护一级,上一级未支护完,不得开挖下一级;在开挖过程中要根据钻机特
点确定土方开挖深度和开挖工作面,一般挖土至预应力锚索标高以下500mm,
留出的工作面宽度不小于7m;
2)造孔:造孔的坐标、孔深、孔径均不得小于设计值,钻孔的倾角、方
位角应符合设计要求;
3)预应力锚索制作与安装:采用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预应力锚索,预
应力锚索在钻孔验收合格后立即进行安装,安装时采用人工通过架体送入孔中
完成,注浆管随锚索绑在一起同时放入孔内,放置时要求操作人员均匀用力并
按设计的倾角和方位角平顺推进,严禁抖动、扭转和串动防止中途散束和卡阻,
在锚索推进预定深度后,检查注浆管是否畅通;
4)灌浆:向步骤3)已经安装在孔中的预应力锚索进行灌浆,分为常压注
浆和高压注浆两个步骤,注浆体强度不低于25Mpa;
5)当步骤4)的预应力锚索中的水泥浆达到预定强度后对所述预应力锚索
进行张拉以及封锚。
进一步,所述灌浆步骤具体为:预应力锚索放入孔后半小时内应进行一次
常压注浆,从孔底向上直至孔口溢浆为止,待浆面下降至一定位置后进行补浆,
以保证注浆饱满;在一次常压注浆强度达到5.0Mpa后进行二次高压注浆,且二
次注浆浆液冒出孔口方可停止注浆,注浆压力控制在2.5—5.0Mpa,并在施工中
严格记录水泥用量。
进一步,所述步骤4)注浆完成后,自然养护不少于7天,在浆体硬化前,
不能承受外力或有外力引起的锚杆移动。
进一步,所述步骤2)造孔允许误差值如下:应按设计要求测定孔位,孔位
坐标误差不得100mm;终孔孔深宜大于设计孔深400mm,有效孔深的超深不得
大于200mm;机械式锚固段的超径不得大于孔径的3%,最大不得大于5mm;
孔斜误差不得大于3%,孔径不得小于设计孔径的10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锚固段位于稳定岩土体内起到提供锚固力的作用,自由段是连接锚固段
的部分,不但起到传递锚固力的作用,而且对锚索锁定提供必要的延伸量。锚
尾部是把拉力施加在腰梁或冠梁上,使他们形成一个稳定的复合体,并对拉力
进行锁定,提高周边岩土体的整体性和内在抗力,增加其强度,增大周围岩土
体的稳定性。
2、该预应力锚索支护结构经监测数据分析,基坑边坡和周围建筑物未出现
较大的位移和沉降,保证了基坑的安全稳定,消除了施工中最大的安全隐患,
满足了规范和设计要求,缩短了工期,为工程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并具有显
著的经济效益,也为单位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证明该施工方法可行,具有
推广应用价值。
3、预应力锚索自由段涂防锈漆两道并用塑料波纹管包裹,两端用胶带密封
防止时水泥浆液渗入自由段的塑料波纹管内,保证其在加工和安装过程中不致
损坏,具有抗水性和化学稳定性,且与水泥砂浆和防腐剂接触无不良反应,套
管与孔壁间应灌满水泥砂浆或水泥净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
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
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
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预应力锚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位移基坑内部的剖视图。
附图标示:1、锚固段,2、自由段,3、锚尾部,4、第一钢绞线,5、第二
钢绞线,6、对中支架,7、隔离支架,8、导向帽,9、注浆管,10、腰梁,11、
锚具,12、钢垫板,13、混凝土封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
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
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
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参照图1,一种预应力锚索,包括锚固段1、自由段2与锚尾部3,自由段
2将锚固段1与锚尾部3连接起来。自由段2内埋设有第一钢绞线4,第一钢绞
线4涂有防锈漆并用塑料波纹管将第一钢绞线4包裹。锚固段1内埋设有第二
钢绞线5、对中支架6与隔离支架7。对中支架6位于锚固段1内部两侧,隔离
支架7位于对中支架6之间。对中支架6与隔离支架7均用于将第二钢绞线5
撑开,第二钢绞线5的前端套设导向帽8。距离导向帽8后面500mm处设置有
注浆管9,注浆管9的前端开设两对注浆孔。锚尾部3用于连接腰梁10。锚尾
部3包括张拉段(图中未示出)、锚具11与钢垫板12,钢垫板12贴合于腰梁
10表面,张拉段依次穿过腰梁10以及钢垫板12,然后与锚具11连接。
实施例2
参见图1与图2,一种基坑支护预应力锚索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边坡修整:边坡开挖必须按设计要求分层分级开挖,严格做到开挖一
级支护一级,上一级未支护完,不得开挖下一级;在开挖过程中要根据钻机特
点确定土方开挖深度和开挖工作面,一般挖土至预应力锚索标高以下500mm,
留出的工作面宽度不小于7m。
2)造孔:造孔的坐标、孔深、孔径均不得小于设计值,钻孔的倾角、方
位角应符合设计要求;造孔允许误差值如下:应按设计要求测定孔位,孔位坐
标误差不得100mm;终孔孔深宜大于设计孔深400mm,有效孔深的超深不得大
于200mm;机械式锚固段的超径不得大于孔径的3%,最大不得大于5mm;孔
斜误差不得大于3%,孔径不得小于设计孔径的10mm。
3)预应力锚索制作与安装:采用实施例1的预应力锚索,预应力锚索在钻
孔验收合格后立即进行安装,安装时采用人工通过架体送入孔中完成,注浆管
随锚索绑在一起同时放入孔内,放置时要求操作人员均匀用力并按设计的倾角
和方位角平顺推进,严禁抖动、扭转和串动防止中途散束和卡阻,在锚索推进
预定深度后,检查注浆管是否畅通;
4)灌浆:向步骤3)已经安装在孔中的预应力锚索进行灌浆,分为常压注
浆和高压注浆两个步骤,注浆体强度不低于25Mpa;预应力锚索放入孔后半小
时内应进行一次常压注浆,从孔底向上直至孔口溢浆为止,待浆面下降至一定
位置后进行补浆,以保证注浆饱满;在一次常压注浆强度达到5.0Mpa后进行二
次高压注浆,且二次注浆浆液冒出孔口方可停止注浆,注浆压力控制在2.5—
5.0Mpa,并在施工中严格记录水泥用量。注浆完成后,自然养护不少于7天,
在浆体硬化前,不能承受外力或有外力引起的锚杆移动。
5)当步骤4)的预应力锚索中的水泥浆达到预定强度后对所述预应力锚索
进行张拉以及封锚,一般采用混凝土封住预应力锚索的尾部,称为混凝土封锚
13。
实施例3
应用实施例1
阜阳碧水云天安置房工程(二期)位于阜阳市颍州区贯清路南侧、庙东路
西侧,总建筑面积为139336m2,由3座商住楼、3座住宅楼和1座商业楼组成。
该工程是由阜阳市益民安置房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开发,安徽同济建设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施工。工程中采用预应力锚索施工方法,基坑边坡和周围建筑物
未出现较大的位移和沉降,保证了基坑的安全稳定,消除了施工中最大的安全
隐患,满足了规范和设计要求,缩短了工期,为工程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并
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也为单位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应用实施例2
南翔万商(岳阳)商贸物流城(一期)电子商务中心工程位于岳阳市经济
开发区连接线2.5公里处,地下2层,地上24层,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工程
建设单位是南翔万商(岳阳)物流产业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为安徽南巽建筑规
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由湖南已太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监理,安徽同济建设集团有
限责任公司施工。工程中采用预应力锚索施工方法,基坑边坡和周围建筑物未
出现较大的位移和沉降,保证了基坑的安全稳定,消除了施工中最大的安全隐
患,满足了规范和设计要求,缩短了工期,为工程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并具
有显著的经济效益,也为单位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
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
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