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时分区域加热和食物自动转移功能的食物加工装置.pdf

上传人:le****a 文档编号:7437712 上传时间:2019-10-0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54.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111583.X

申请日:

20160203

公开号:

CN205493519U

公开日:

2016082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47J27/04,A47J36/24,A47J36/16,A47J36/00

主分类号:

A47J27/04,A47J36/24,A47J36/16,A47J36/00

申请人:

杭州厨云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唐如林,王虎,张勇,任中祥,朱晓明

地址:

311121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道龙泉路22号2幢303室

优先权:

CN201620111583U

专利代理机构:

宁波江东全方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肖华;詹晓东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时分区域加热和食物自动转移功能的食物加工装置,包括加热组件、加热容腔和设置于加热容腔下部的搅拌容腔,所述加热容腔内设置有若干隔间,所述隔间与加热组件相连,所述加热组件和隔间之间设置有用以控制加热时间的控制器。所述隔间之间通过隔板互相隔离,所述隔间底部设置为蒸盘,所述蒸盘上设置有漏食口,所述隔板底部抵触蒸盘表面设置,所述隔间在蒸盘上可移动设置,所述漏食口设置于隔间移动路径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效率更高,并且能够自动进行混合的食物加工装置。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分时分区域加热和食物自动转移功能的食物加工装置,包括加热组件、加热容腔和设置于加热容腔下部的搅拌容腔,其特征是:所述加热容腔内设置有若干隔间,所述隔间与加热组件相连,所述加热组件和隔间之间设置有用以控制加热时间的控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物加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隔间之间通过隔板互相隔离,所述隔间底部设置为蒸盘,所述蒸盘上设置有漏食口,所述隔板底部抵触蒸盘表面设置,所述隔间在蒸盘上可移动设置,所述漏食口设置于隔间移动路径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物加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加热容腔的顶部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隔板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食物加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隔板呈十字状设置,其十字中心与驱动电机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食物加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隔板的底部设置有滑槽,所述蒸盘的表面设置有环状的凸条,所述凸条和滑槽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食物加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加热组件设置为蒸汽产生器,所述盖板面向隔间一侧设置有蒸汽入口,所述蒸汽产生器通过输送管连接至蒸汽入口,所述盖板上还设置有蒸汽排放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食物加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加热容腔设置为空心圆柱体状,所述漏食口设置为扇形,其圆心角小于9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食物加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输送管设置有三条,所述三条输送管上任选两条设置控制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食物加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控制器为阀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物加工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分时分区域加热和食物自动转移功能的食物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食物加工装置是一种对生食物进行处理的装置,其主要目的是在于能够对生食物进行熟化,使其变成可被食用的菜肴。

目前,市场上的食物加工装置,大多数结构简单,每次只能够对一种食材进行加热蒸煮,并且对食材的加热时间也无法进行调节。当食材加热完成后,需要人工手动的将高温的熟食进行转移,继续后续的搅拌等步骤,非常的不方便。在实际的使用操作中,往往需要对多种食材进行加工,并且由于食材的不同,每种食材所要加热的时间也不尽相同,如果碰到这样的情况,传统的一些食物加工装置就无法高效的完成这项工作。只能够一种一种食材分别加热,然后再将其取出、混合,显然这样做就非常的浪费时间,并且在给后边的食材进行加热的时候前面已加热蒸熟的食物就会变冷,在具体使用的时候非常的不方便,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效率更高,并且能够自动进行混合的食物加工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分时分区域加热 和食物自动转移功能的食物加工装置,包括加热组件、加热容腔和设置于加热容腔下部的搅拌容腔,所述加热容腔内设置有若干隔间,所述隔间与加热组件相连,所述加热组件和隔间之间设置有用以控制加热时间的控制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加热容腔内设置有若干隔间,这样不同的食材就能够放置于不同的隔间内,同时分别进行加热,并且通过控制器控制不同隔间内加热的时间,这样就保证了每种食材都能够充分的进行蒸熟。这样就大大的提高了食材的熟化效率,可以同时蒸多种食材,并且控制每种食材都可以进行很完美的加热,不会由于加热时间过短而导致食材较生,也不会由于加热时间过长,导致食材过熟,影响口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间之间通过隔板互相隔离,所述隔间底部设置为蒸盘,所述蒸盘上设置有漏食口,所述隔板底部抵触蒸盘表面设置,所述隔间在蒸盘上可移动设置,所述漏食口设置于隔间移动路径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间通过隔板隔离,隔板的底部与蒸盘表面抵触设置,这样就能够在隔间移动的时候,隔间内的食材能够跟随着一起移动,这样在隔间经过漏食口的上方时,由于重力的作用,食材就能够从漏食口掉落,进入搅拌容腔内进行后续步骤,这样就省去了使用者手动搬运高温食材的工作,减少了使用者转移高温食材时受到损伤的可能性。而漏食口设置的位置,设置在隔间移动的路径上,这就保证了隔间能够经过漏食口的上方,保证了高温食材自动掉落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热容腔的顶部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上 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隔板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板的设置能够保证在食材进行加热蒸熟的过程中,热蒸汽能够充分的在隔间内,保证了隔间的密封性,从而提高加热的效率,这个驱动电机的设置,带动了隔板的旋转,从而带动隔间旋转,这样就使得食材的自动下落存在可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板呈十字状设置,其十字中心与驱动电机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十字状设置的隔板,能够将隔间相对分隔成四个,可以使得食物加工装置可以同时对四个隔间进行加热,并且十字的中心和驱动电机相连,能够让这个十字状设置的隔板带动隔间,绕十字中心旋转,使隔间的移动路径成为一个圆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板的底部设置有滑槽,所述蒸盘的表面设置有环状的凸条,所述凸条和滑槽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板底部的滑槽和蒸盘表面的凸条配合,能够在隔板旋转的时候能够有一个限位,使其在快速旋转的时候整体的结构更加的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热组件设置为蒸汽产生器,所述盖板面向隔间一侧设置有蒸汽入口,所述蒸汽产生器通过输送管连接至蒸汽入口,所述盖板上还设置有蒸汽排放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输送管能够将蒸汽产生器所产生的热蒸汽通过蒸 汽入口输送至隔间内,对食材进行加热。而蒸汽排放口的设置又能够在隔间内气压过大的时候进行泄压,使得整个装置在使用的时候更加的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热容腔设置为空心圆柱体状,所述漏食口设置为扇形,其圆心角小于9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漏食口和加热容腔做了进行进一步的设置,保证了隔间在经过漏食口上方的时候食材能够充分的掉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送管设置有三条,所述三条输送管上任选两条设置控制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三条输送管,并且只设置两个控制器,这样就使得两个隔间内的加热时间能够得到控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器为阀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控制器选择为阀门,这个比较常见的开关元件,通过阀门的开关来控制热蒸汽的加热时间,简单方便,容易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食物加工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食物加工装置盖板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食物加工装置加热容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蒸汽产生器;2、输送管;3、控制器;4、蒸汽入口;5、蒸汽出口;6、加热容腔;7、蒸盘;8、驱动电机;9、隔板;91、滑槽;10盖板;11、搅拌容腔。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分时分区与加热和食物自动转移功能的食物加工装置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食物加工装置,大体包括加热组件、加热容腔6和设置在加热容腔6下部的搅拌容腔11。在本实施例中,加热组件所使用的是一个蒸汽产生器1,蒸汽产生器1通过输送管2连接至加热容腔6。在本实施例中,这里的加热容腔6大体为一个空心的圆柱形空间,在其顶部设置有盖板10,用于相对的密封。在盖板10面向加热容腔6一侧设置有蒸汽入口4,这个蒸汽入口4通过输送管2和蒸汽发生器连接,并将蒸汽导入加热容腔6内进行加热,从而实现蒸熟食物的效果。在盖板10的顶部,还设置有蒸汽出口5,这个蒸汽出口5处采用自重盖,在加热容腔6内部气压达到一定程度时,自动顶开,从而达到泄压的作用,防止加热容腔6内部气压过大而爆炸产生危险。

在本实施例中,加热容腔6的底部设置有一个蒸盘7,蒸盘7的直接和圆柱形加热容腔6的直径相同,并且蒸盘7的上方设置有隔板9。这里隔板9有四块,呈十字形设置,每块隔板9的底部均和蒸盘7表面抵触。这样十字形设置的隔板9就将加热容腔6内部相对分隔成四个隔间。并且隔板9在十字形的中心位置处,连接有驱动电机8,驱动电机8就能够驱动隔板9绕其十字形中心处旋转,隔板9的旋转即带动了隔间的旋转。在本实施例中,蒸盘7上开设有漏食口,这个漏食口设置为扇形,其圆心角的角度小于90°,在这里设置成45°,这样就能够在隔间旋转经过漏食口的时候,隔间内的食材能够从这个漏食口向下漏, 自动输送至搅拌容腔11内,这样的设置就达到了一个自动输送食材的效果,省去了使用者手动对高温食材进行搬运。

在本实施例中,四个隔间任选三个隔间,在其对应的盖板10处设置有蒸汽入口4,这样蒸汽产生器1就连接有三根输送管2,三根输送管2的另一端对应分别连接至三个蒸汽入口4处。并且在这三根输送管2中,任选两条,在上面设置控制器3,用于控制蒸汽的通入时间,通入大小,从而达到控制加热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这个控制器3,选用的是阀门。

在本实施例中,蒸盘7的表面设置有近似于环状的凸条,这个凸条能够和设置在隔板9底部的滑槽91配合,这样在驱动电机8带动隔板9高速旋转的时候,整个隔板9能够相对的更加稳定。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分时分区域加热和食物自动转移功能的食物加工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分时分区域加热和食物自动转移功能的食物加工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分时分区域加热和食物自动转移功能的食物加工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分时分区域加热和食物自动转移功能的食物加工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分时分区域加热和食物自动转移功能的食物加工装置.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111583.X (22)申请日 2016.02.03 (73)专利权人 杭州厨云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311121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 道龙泉路22号2幢303室 (72)发明人 唐如林 王虎 张勇 任中祥 朱晓明 (74)专利代理机构 宁波江东全方专利商标事务 所(普通合伙) 33242 代理人 肖华 詹晓东 (51)Int.Cl. A47J 27/04(2006.01) A47J 36/24(2006.01) A47J 36/16(2006.01) A47J。

2、 36/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分时分区域加热和食物自动转移功能 的食物加工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时分区域加热和 食物自动转移功能的食物加工装置, 包括加热组 件、 加热容腔和设置于加热容腔下部的搅拌容 腔, 所述加热容腔内设置有若干隔间, 所述隔间 与加热组件相连, 所述加热组件和隔间之间设置 有用以控制加热时间的控制器。 所述隔间之间通 过隔板互相隔离, 所述隔间底部设置为蒸盘, 所 述蒸盘上设置有漏食口, 所述隔板底部抵触蒸盘 表面设置, 所述隔间在蒸盘上可移动设置, 所述 漏食口设置于隔间移动路径上。 本实用新型的目 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效率。

3、更高, 并且能够自动进 行混合的食物加工装置。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CN 205493519 U 2016.08.24 CN 205493519 U 1.一种分时分区域加热和食物自动转移功能的食物加工装置, 包括加热组件、 加热容 腔和设置于加热容腔下部的搅拌容腔, 其特征是: 所述加热容腔内设置有若干隔间, 所述隔 间与加热组件相连, 所述加热组件和隔间之间设置有用以控制加热时间的控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物加工装置, 其特征是: 所述隔间之间通过隔板互相隔离, 所述隔间底部设置为蒸盘, 所述蒸盘上设置有漏食口, 所述隔板底部抵触蒸盘表面设置, 所 述隔间在蒸盘上。

4、可移动设置, 所述漏食口设置于隔间移动路径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物加工装置, 其特征是: 所述加热容腔的顶部设置有盖板, 所述盖板上设置有驱动电机, 所述驱动电机与隔板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食物加工装置, 其特征是: 所述隔板呈十字状设置, 其十字中 心与驱动电机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食物加工装置, 其特征是: 所述隔板的底部设置有滑槽, 所述 蒸盘的表面设置有环状的凸条, 所述凸条和滑槽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食物加工装置, 其特征是: 所述加热组件设置为蒸汽产生器, 所述盖板面向隔间一侧设置有蒸汽入口, 所述蒸汽产生器通过输送管连接至蒸汽入口, 所 述。

5、盖板上还设置有蒸汽排放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食物加工装置, 其特征是: 所述加热容腔设置为空心圆柱体 状, 所述漏食口设置为扇形, 其圆心角小于90 。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食物加工装置, 其特征是: 所述输送管设置有三条, 所述三条 输送管上任选两条设置控制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食物加工装置, 其特征是: 所述控制器为阀门。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493519 U 2 一种分时分区域加热和食物自动转移功能的食物加工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物加工装置, 更具体地说, 它涉及一种分时分区域加热和 食物自动转移功能的食物加工装置。。

6、 背景技术 0002 食物加工装置是一种对生食物进行处理的装置, 其主要目的是在于能够对生食物 进行熟化, 使其变成可被食用的菜肴。 0003 目前, 市场上的食物加工装置, 大多数结构简单, 每次只能够对一种食材进行加热 蒸煮, 并且对食材的加热时间也无法进行调节。 当食材加热完成后, 需要人工手动的将高温 的熟食进行转移, 继续后续的搅拌等步骤, 非常的不方便。 在实际的使用操作中, 往往需要 对多种食材进行加工, 并且由于食材的不同, 每种食材所要加热的时间也不尽相同, 如果碰 到这样的情况, 传统的一些食物加工装置就无法高效的完成这项工作。 只能够一种一种食 材分别加热, 然后再将其取。

7、出、 混合, 显然这样做就非常的浪费时间, 并且在给后边的食材 进行加热的时候前面已加热蒸熟的食物就会变冷, 在具体使用的时候非常的不方便, 效率 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效率更高, 并且 能够自动进行混合的食物加工装置。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分时分区域加热和食物 自动转移功能的食物加工装置, 包括加热组件、 加热容腔和设置于加热容腔下部的搅拌容 腔, 所述加热容腔内设置有若干隔间, 所述隔间与加热组件相连, 所述加热组件和隔间之间 设置有用以控制加热时间的控制器。 0006 通过采用。

8、上述技术方案, 将加热容腔内设置有若干隔间, 这样不同的食材就能够 放置于不同的隔间内, 同时分别进行加热, 并且通过控制器控制不同隔间内加热的时间, 这 样就保证了每种食材都能够充分的进行蒸熟。 这样就大大的提高了食材的熟化效率, 可以 同时蒸多种食材, 并且控制每种食材都可以进行很完美的加热, 不会由于加热时间过短而 导致食材较生, 也不会由于加热时间过长, 导致食材过熟, 影响口感。 0007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 所述隔间之间通过隔板互相隔离, 所述隔间底部设置 为蒸盘, 所述蒸盘上设置有漏食口, 所述隔板底部抵触蒸盘表面设置, 所述隔间在蒸盘上可 移动设置, 所述漏食口设置于隔间。

9、移动路径上。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隔间通过隔板隔离, 隔板的底部与蒸盘表面抵触设置, 这 样就能够在隔间移动的时候, 隔间内的食材能够跟随着一起移动, 这样在隔间经过漏食口 的上方时, 由于重力的作用, 食材就能够从漏食口掉落, 进入搅拌容腔内进行后续步骤, 这 样就省去了使用者手动搬运高温食材的工作, 减少了使用者转移高温食材时受到损伤的可 能性。 而漏食口设置的位置, 设置在隔间移动的路径上, 这就保证了隔间能够经过漏食口的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5493519 U 3 上方, 保证了高温食材自动掉落的功能。 0009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 所述加热容腔的。

10、顶部设置有盖板, 所述盖板上设置有 驱动电机, 所述驱动电机与隔板相连。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盖板的设置能够保证在食材进行加热蒸熟的过程中, 热 蒸汽能够充分的在隔间内, 保证了隔间的密封性, 从而提高加热的效率, 这个驱动电机的设 置, 带动了隔板的旋转, 从而带动隔间旋转, 这样就使得食材的自动下落存在可能。 0011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 所述隔板呈十字状设置, 其十字中心与驱动电机相连。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十字状设置的隔板, 能够将隔间相对分隔成四个, 可以使 得食物加工装置可以同时对四个隔间进行加热, 并且十字的中心和驱动电机相连, 能够让 这个十字。

11、状设置的隔板带动隔间, 绕十字中心旋转, 使隔间的移动路径成为一个圆形。 0013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 所述隔板的底部设置有滑槽, 所述蒸盘的表面设置有 环状的凸条, 所述凸条和滑槽配合。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隔板底部的滑槽和蒸盘表面的凸条配合, 能够在隔板旋 转的时候能够有一个限位, 使其在快速旋转的时候整体的结构更加的稳定。 0015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 所述加热组件设置为蒸汽产生器, 所述盖板面向隔间 一侧设置有蒸汽入口, 所述蒸汽产生器通过输送管连接至蒸汽入口, 所述盖板上还设置有 蒸汽排放口。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输送管能够将蒸汽产生器所产生的。

12、热蒸汽通过蒸汽入口 输送至隔间内, 对食材进行加热。 而蒸汽排放口的设置又能够在隔间内气压过大的时候进 行泄压, 使得整个装置在使用的时候更加的安全可靠。 0017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 所述加热容腔设置为空心圆柱体状, 所述漏食口设置 为扇形, 其圆心角小于90 。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对漏食口和加热容腔做了进行进一步的设置, 保证了隔 间在经过漏食口上方的时候食材能够充分的掉落。 0019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 所述输送管设置有三条, 所述三条输送管上任选两条 设置控制器。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设置三条输送管, 并且只设置两个控制器, 这样就使得两 个隔。

13、间内的加热时间能够得到控制。 0021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 所述控制器为阀门。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将控制器选择为阀门, 这个比较常见的开关元件, 通过阀 门的开关来控制热蒸汽的加热时间, 简单方便, 容易操作。 附图说明 0023 图1为本实用新型食物加工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2为本实用新型食物加工装置盖板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3为本实用新型食物加工装置加热容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中: 1、 蒸汽产生器; 2、 输送管; 3、 控制器; 4、 蒸汽入口; 5、 蒸汽出口; 6、 加热容腔; 7、 蒸盘; 8、 驱动电机; 9、 隔。

14、板; 91、 滑槽; 10盖板; 11、 搅拌容腔。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5493519 U 4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分时分区与加热和食物自动转移功能的食物加 工装置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0028 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食物加工装置, 大体包括加热组件、 加热容腔6和设置在加 热容腔6下部的搅拌容腔11。 在本实施例中, 加热组件所使用的是一个蒸汽产生器1, 蒸汽产 生器1通过输送管2连接至加热容腔6。 在本实施例中, 这里的加热容腔6大体为一个空心的 圆柱形空间, 在其顶部设置有盖板10, 用于相对的密封。 在盖板10面向加热容腔6一侧设置。

15、 有蒸汽入口4, 这个蒸汽入口4通过输送管2和蒸汽发生器连接, 并将蒸汽导入加热容腔6内 进行加热, 从而实现蒸熟食物的效果。 在盖板10的顶部, 还设置有蒸汽出口5, 这个蒸汽出口 5处采用自重盖, 在加热容腔6内部气压达到一定程度时, 自动顶开, 从而达到泄压的作用, 防止加热容腔6内部气压过大而爆炸产生危险。 0029 在本实施例中, 加热容腔6的底部设置有一个蒸盘7, 蒸盘7的直接和圆柱形加热容 腔6的直径相同, 并且蒸盘7的上方设置有隔板9。 这里隔板9有四块, 呈十字形设置, 每块隔 板9的底部均和蒸盘7表面抵触。 这样十字形设置的隔板9就将加热容腔6内部相对分隔成四 个隔间。 并。

16、且隔板9在十字形的中心位置处, 连接有驱动电机8, 驱动电机8就能够驱动隔板9 绕其十字形中心处旋转, 隔板9的旋转即带动了隔间的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 蒸盘7上开设有 漏食口, 这个漏食口设置为扇形, 其圆心角的角度小于90 , 在这里设置成45 , 这样就能够 在隔间旋转经过漏食口的时候, 隔间内的食材能够从这个漏食口向下漏, 自动输送至搅拌 容腔11内, 这样的设置就达到了一个自动输送食材的效果, 省去了使用者手动对高温食材 进行搬运。 0030 在本实施例中, 四个隔间任选三个隔间, 在其对应的盖板10处设置有蒸汽入口4, 这样蒸汽产生器1就连接有三根输送管2, 三根输送管2的另一端对。

17、应分别连接至三个蒸汽 入口4处。 并且在这三根输送管2中, 任选两条, 在上面设置控制器3, 用于控制蒸汽的通入时 间, 通入大小, 从而达到控制加热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 这个控制器3, 选用的是阀门。 0031 在本实施例中, 蒸盘7的表面设置有近似于环状的凸条, 这个凸条能够和设置在隔 板9底部的滑槽91配合, 这样在驱动电机8带动隔板9高速旋转的时候, 整个隔板9能够相对 的更加稳定。 0032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脱离本 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 这些也应视为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5493519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6 CN 205493519 U 6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7 CN 205493519 U 7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8 CN 205493519 U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