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岩性储层识别与水平井钻井跟踪技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薄层岩性储层识别与水平井钻井跟踪技术.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643945A43申请公布日20140319CN103643945A21申请号201310618364122申请日20131126E21B49/00200601E21B47/0020120171申请人辽河石油勘探局地址124010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石油大街98号72发明人杨士萍牟勇汤琦刘旭东邵建中安博毅王国成74专利代理机构盘锦辽河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21106代理人褚贵良54发明名称薄层岩性储层识别与水平井钻井跟踪技术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石油勘探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薄层岩性储层识别与水平井钻井跟踪技术。该技术步骤如下在应用新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结合新完钻井的。
2、录、测井及生产数据,开展综合地质研究,对油藏类型及分布规律进行研究,落实控藏因素,精细刻画地质体;利用高产井反射特征追踪有利砂体,高产井在地震剖面上具有“点线面体”的反射特征,即砂体上倾尖灭点和横向变化点组成砂体尖灭线特征明显,自成一体确定砂体分布范围。本发明实现了能够有效刻画小于5米的薄层岩性砂体,并将水平井部署的油层厚度下限由5米下降至16M,使薄层边际油藏储量得到有效动用。克服了现有技术不能开发薄层边际油藏储量的不足。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643945ACN103643945A。
3、1/1页21一种薄层岩性储层识别与水平井钻井跟踪技术,其特征在于该技术步骤如下在应用新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结合新完钻井的录、测井及生产数据,开展综合地质研究,对油藏类型及分布规律进行研究,落实控藏因素,精细刻画地质体;利用高产井反射特征追踪有利砂体,高产井在地震剖面上具有“点线面体”的反射特征,即砂体上倾尖灭点和横向变化点组成砂体尖灭线特征明显,自成一体确定砂体分布范围;区域内完钻井生产未见水,低部位不存在油水界面,但低部位储层物性差,试油为干层,存在一物性界面,从而确定有效储层分布范围;区域储层为砂岩,砂岩顶部、底部均为泥岩,存在明显岩性界面,确定了储层垂向厚度;超覆岩性油藏剥蚀面确定砂体上。
4、倾方向尖灭位置,尖灭线、物性边界及岩性边界围限成薄层岩性油藏的独立砂体,各砂体呈不规则状,分布范围局限,在上倾方向砂体厚度薄,向下倾方向砂体厚度厚;在落实构造和油层分布规律,重新认识油藏类型的基础上,针对薄层超覆油藏储层发育范围小、砂体含油幅度低的问题,为保证水平井一次入靶,导眼井需设计在构造低部位储层发育稳定区域,水平段入口设计在低部位,设计水平段与构造线斜交,使水平段方向倾角小于15;应用斯伦贝谢公司生产的LWD地质导向仪器提高导向精度,同时应用旋转导向拾取地层倾角,钻进过程中可实时判断井眼轨迹与地层夹角,上切地层,需要降斜保持井眼轨迹与地层平行,下切地层,需要增斜保持井眼轨迹与地层平行;。
5、LWD地质导向仪器距离钻头处距离为38M时就能够检测到此处的地层电阻率,当以与目的层呈12夹角钻穿目的层时,可调整井斜在1020M之内重新进入目的层;水平井开钻后每天钻井跟踪,了解钻井井深、层段钻遇岩屑显示情况、全烃数值、钻时,及时制定相应调整措施,降低钻穿目的层的风险。权利要求书CN103643945A1/2页3薄层岩性储层识别与水平井钻井跟踪技术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石油勘探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薄层岩性储层识别与水平井钻井跟踪技术。背景技术0002目前各大油田所辖油区大多已进入勘探中后期,优质规模储量发现难度越来越大;已开发的整装油田均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调整部署空间越来越。
6、小。为保证产量规模,勘探重点逐渐由整装大油田向难采储量方向倾斜。但是受到储层薄,范围小等因素限制。一是目前主要是通过测井资料结合三维地震资料进行预测,但其预测精度低,误差较大,平面上误差约为25M,纵向上误差约为5M,不能准确识别薄层,不能为水平井的实施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二是常规地质导向仪精度较低,钻井跟踪技术落后,导致5米以下储层无法有效动用。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薄层岩性储层识别与水平井钻井跟踪技术,该技术实现了能够有效刻画小于5米的薄层岩性砂体,并将水平井部署的油层厚度下限由5米下降至16M,使薄层边际油藏储量得到有效动用。克服了现有技术不能开发薄层边际油藏储量。
7、的不足。0004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薄层岩性储层识别与水平井钻井跟踪技术,该技术步骤如下在应用新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结合新完钻井的录、测井及生产数据,开展综合地质研究,对油藏类型及分布规律进行研究,落实控藏因素,精细刻画地质体;利用高产井反射特征追踪有利砂体,高产井在地震剖面上具有“点线面体”的反射特征,即砂体上倾尖灭点和横向变化点组成砂体尖灭线特征明显,自成一体确定砂体分布范围;区域内完钻井生产未见水,低部位不存在油水界面,但低部位储层物性差,试油为干层,存在一物性界面,从而确定有效储层分布范围;区域储层为砂岩,砂岩顶部、底部均为泥岩,存在明显岩性界面,确定了储层垂向厚度;超覆岩性油。
8、藏剥蚀面确定砂体上倾方向尖灭位置,尖灭线、物性边界及岩性边界围限成薄层岩性油藏的独立砂体,各砂体呈不规则状,分布范围局限,在上倾方向砂体厚度薄,向下倾方向砂体厚度厚;0005在落实构造和油层分布规律,重新认识油藏类型的基础上,针对薄层超覆油藏储层发育范围小、砂体含油幅度低的问题,为保证水平井一次入靶,导眼井需设计在构造低部位储层发育稳定区域,水平段入口设计在低部位,设计水平段与构造线斜交,使水平段方向倾角小于15;应用斯伦贝谢公司生产的LWD地质导向仪器提高导向精度,同时应用旋转导向拾取地层倾角,钻进过程中可实时判断井眼轨迹与地层夹角,上切地层,需要降斜保持井眼轨迹与地层平行,下切地层,需要增。
9、斜保持井眼轨迹与地层平行;LWD地质导向仪器距离钻头处距离为38M时就能够检测到此处的地层电阻率,当以与目的层呈12夹角钻穿目的层时,可调整井斜在1020M之内重新进入目的层;水平井开钻后每天钻井跟踪,了解说明书CN103643945A2/2页4钻井井深、层段钻遇岩屑显示情况、全烃数值、钻时,及时制定相应调整措施,降低钻穿目的层的风险。000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能够有效刻画小于5米的薄层岩性砂体,并将水平井部署的油层厚度下限由5米下降至16M,使薄层边际油藏储量得到有效动用。具体实施方式0007一种薄层岩性储层识别与水平井钻井跟踪技术,该技术步骤如下在应用新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结合新完钻。
10、井的录、测井及生产数据,开展综合地质研究,对油藏类型及分布规律进行研究,落实控藏因素,精细刻画地质体;利用高产井反射特征追踪有利砂体,高产井在地震剖面上具有“点线面体”的反射特征,即砂体上倾尖灭点和横向变化点组成砂体尖灭线特征明显,自成一体确定砂体分布范围;区域内完钻井生产未见水,低部位不存在油水界面,但低部位储层物性差,试油为干层,存在一物性界面,从而确定有效储层分布范围;区域储层为砂岩,砂岩顶部、底部均为泥岩,存在明显岩性界面,确定了储层垂向厚度;超覆岩性油藏剥蚀面确定砂体上倾方向尖灭位置,尖灭线、物性边界及岩性边界围限成薄层岩性油藏的独立砂体,各砂体呈不规则状,分布范围局限,在上倾方向砂。
11、体厚度薄,向下倾方向砂体厚度厚;0008在落实构造和油层分布规律,重新认识油藏类型的基础上,针对薄层超覆油藏储层发育范围小、砂体含油幅度低的问题,为保证水平井一次入靶,导眼井需设计在构造低部位储层发育稳定区域,水平段入口设计在低部位,设计水平段与构造线斜交,使水平段方向倾角小于15,既保证有效动用高部位储量,又减少施工难度;针对薄层油藏地层厚度仅有2M左右的薄层,钻井过程中容易钻穿目的层的问题,应用斯伦贝谢公司生产的LWD地质导向仪器提高导向精度,同时应用旋转导向拾取地层倾角,钻进过程中可实时判断井眼轨迹与地层夹角,上切地层,需要降斜保持井眼轨迹与地层平行,下切地层,需要增斜保持井眼轨迹与地层平行;LWD地质导向仪器距离钻头处距离为38M时就能够检测到此处的地层电阻率,当以与目的层呈12夹角钻穿目的层时,可调整井斜在1020M之内重新进入目的层;水平井开钻后每天钻井跟踪,了解钻井井深、层段钻遇岩屑显示情况、全烃数值、钻时,及时制定相应调整措施,降低钻穿目的层的风险。0009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发明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受限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说明书CN10364394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