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热元件、烘烤装置和面包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发热元件、烘烤装置和面包机.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273767.6 (22)申请日 2016.04.01 (73)专利权人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 有限公司 地址 528311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 三乐东路19号 专利权人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陈维维 杜明辉 邢凤雷 吴金水 林平华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12 代理人 何佩英 (51)Int.Cl. A47J 37/08(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发热元件、 烘烤装置和面包机 (57。
2、)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热元件、 烘烤装置和 面包机, 所述发热元件包括发热元件本体及所述 发热元件本体上埋设的发热管; 所述发热元件本 体呈至少一端敞口的筒状结构, 其内侧面上设有 凹凸不平的纹路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发热元 件的内表面增加凹凸不平的纹路结构, 增加了发 热元件的有效散热面积, 提高了发热元件的加热 效率, 降低了整机的能耗。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6页 CN 205697328 U 2016.11.23 CN 205697328 U 1.一种发热元件, 其特征在于, 包括发热元件本体(1)及所述发热元件本体(1)上埋设 的发热管; 所述发热元件本体(1)呈至。
3、少一端敞口的筒状结构, 其内侧面上设有凹凸不平的 纹路结构(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发热元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纹路结构(11)呈波浪形或锯齿 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发热元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锯齿状的纹路结构(11)包括多 条凸棱(111)或多条凹槽, 多条所述凸棱(111)或多条所述凹槽均匀布置在所述发热元件本 体(1)的内侧面(1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发热元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棱(111)为所述发热元件本 体(1)的内侧面(12)向所述发热元件本体(1)中心轴线方向凸起形成的直线型或曲线型凸 棱; 所述凹槽为所述发热元件本体(1)的内侧面(1。
4、2)向远离中心轴线方向凹陷形成的直线 型或曲线型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发热元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棱(111)或凹槽的横截面呈 方形、 梯形、 三角形或弧形中的任意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一种发热元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棱(111)的凸起高 度与所述凹槽的凹陷深度均为1mm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发热元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元件本体(1)采用铸铝材 料制成, 其厚度为1.5mm1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发热元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元件本体(1)采用陶瓷材 料制成, 其厚度为5mm25mm。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一种发热。
5、元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管靠近所述发热元件 本体(1)的内侧面(12)的一侧与所述发热元件本体(1)的内侧面(12)之间的距离为1mm 5mm。 10.一种烘烤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烘烤桶(3)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发热 元件本体(1), 所述烘烤桶(3)插接在所述发热元件本体(1)的筒状结构内且不与之接触, 所 述发热元件本体(1)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烘烤桶(3)的中心轴线重合; 所述发热元件本体(1) 的内侧面(12)与所述烘烤桶(3)的侧壁外侧面(31)之间的径向距离为8mm30mm。 11.一种面包机,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烘烤装置; 还包括: 烤箱体(4。
6、), 所述烘烤装置设置在所述烤箱体(4)内, 所述发热元件本体(1)通过紧固件 与所述烤箱体(4)固定相连; 外壳(5), 所述烤箱体(4)固定设置在所述外壳(5)上; 上盖(9), 所述上盖(9)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外壳(5)开口端的一侧; 控制器(2), 所述控制器(2)固定设置在所述外壳(5)上且位于所述外壳(5)和所述烤箱 体(4)之间, 所述控制器(2)与所述发热管电连接; 电机(6), 所述电机(6)设置在所述外壳(5)上, 所述电机(6)与所述控制器(2)电连接; 传动机构(7), 所述传动机构(7)设置在所述外壳(5)上, 所述传动机构(7)包括传动轴, 所述传动轴穿过所述烘烤。
7、桶(3)的底壁且与之密封接触, 其位于所述烘烤桶(3)外的一端与 所述电机(6)相连; 搅拌叶片(8), 所述搅拌叶片(8)固定在所述传动轴位于所述烘烤桶(3)内的一端。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697328 U 2 一种发热元件、 烘烤装置和面包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发热元件、 烘烤装置和面包机。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技术中, 使用环形发热元件的烤箱或面包机等烘焙装置中, 发热元件的向面 包桶辐射热量的侧面为光滑的平面结构, 具体如图4图6和图9所示, 其暴露在烤箱内的用 于向外辐射热量的面积有限, 会造成烘焙装置加热。
8、效率低, 影响食品的烘烤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发热元件、 烘 烤装置和面包机。 0004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发热元件, 包括发热元件本 体及所述发热元件本体上埋设的发热管; 所述发热元件本体呈至少一端敞口的筒状结构, 其内侧面上设有凹凸不平的纹路结构。 000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发热元件本体的内表面增加凹凸不 平的纹路结构, 增加了发热元件的有效散热面积, 提高了发热元件的加热效率, 降低了整机 的能耗。 0006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9、 0007 进一步, 所述纹路结构呈波浪形或锯齿状。 0008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将纹路结构设置呈波浪形或锯齿状, 美 观大方且易于发热元件本体的铸造成型。 0009 进一步, 所述锯齿状的纹路结构包括多条凸棱或多条凹槽, 多条所述凸棱或多条 所述凹槽均匀布置在所述发热元件本体的内侧面上。 0010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将纹路结构设置成多个等间距的直线型 凸棱或凹槽结构, 可使发热元件本体的整体散热均匀。 0011 进一步, 所述凸棱为所述发热元件本体的内侧面向所述发热元件本体中心轴线方 向凸起形成的直线型或曲线型凸棱, 所述凹槽为所述发热元件本体的内侧面。
10、向远离中心轴 线方向凹陷形成的直线型或曲线型凹槽。 0012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凸棱或凹槽为发热元件本体内侧面凸起或凹 陷形成, 整个发热元件本体一体成型, 成型工艺简单, 散热效果好。 0013 进一步, 所述凸棱和凹槽的横截面呈方形、 梯形、 三角形或弧形中的任意一种。 0014 进一步, 所述凸棱的凸起高度与所述凹槽的凹陷深度均为1mm5mm。 0015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合适的凸棱凸起高度或凹槽的凹陷 深度, 可避免凸起高度或凹陷深度过小, 散热效果不好; 凸起高度或凹陷深度过大, 相邻两 个凸棱之间的缝隙或凹槽内容易被堵塞, 不易清理。 001。
11、6 进一步, 所述发热元件本体采用铸铝材料制成, 其厚度为1.5mm10mm。 说 明 书 1/5 页 3 CN 205697328 U 3 0017 进一步, 所述发热元件本体采用陶瓷材料制成, 其厚度为5mm25mm。 0018 进一步, 所述发热管靠近所述发热元件本体的内侧面的一侧与所述发热元件本体 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为1mm5mm。 0019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对发热管与发热片内侧面的距离进行限定, 避免发热管从发热片的内侧面露出, 造成加热不均。 0020 一种烘烤装置, 包括烘烤桶和如上所述的发热元件本体, 所述烘烤桶插接在所述 发热元件本体的筒状结构内且不与之接触。
12、, 所述发热元件本体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烘烤桶的 中心轴线重合; 所述发热元件本体的内侧面与所述烘烤桶的侧壁外侧面之间的径向距离为 8mm30mm。 002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烘烤装置, 通过将发热元件套接在烘烤 桶的侧壁上, 可对烘烤桶形成包围效果, 使烘烤桶内的物料进行均匀加热, 加热效率高, 整 机能耗小。 0022 一种面包机, 包括如上所述的烘烤装置; 还包括: 0023 烤箱体, 所述烘烤装置设置在所述烤箱体内, 所述发热元件本体通过紧固件与所 述烤箱体固定相连; 0024 外壳, 所述烤箱体固定设置在所述外壳上; 0025 上盖, 所述上盖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外。
13、壳开口端的一侧; 0026 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固定设置在所述外壳上且位于所述外壳和所述烤箱体之间,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发热管电连接; 0027 电机, 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外壳上, 所述电机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0028 传动机构, 所述传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外壳上,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轴, 所述传动 轴穿过所述烘烤桶的底壁且与之密封接触, 其位于所述烘烤桶外的一端与所述电机相连; 0029 搅拌叶片, 所述搅拌叶片固定在所述传动轴位于所述烘烤桶内的一端。 003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面包机, 通过将发热元件套接在烘烤桶 外, 对烘烤桶形成包围效果, 使烘烤桶内的面团在烘烤过程。
14、中上下烤色均匀, 且发热元件内 侧面纹路结构的设置, 增加了发热元件的散热面积, 使面包熟制时间短。 附图说明 0031 图1为本实施例的发热元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 图2为本实施例的发热元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3 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4 图4为现有技术中发热元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5 图5为现有技术中发热元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6 图6为图5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7 图7为本实施例的烘烤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8 图8为本实施例的面包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9 图9为现有技术的面包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40 附图中, 各。
15、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41 1、 发热元件; 11、 纹路结构; 111、 凸棱; 12、 内侧面; 2、 控制器; 3、 烘烤桶; 31、 外侧 说 明 书 2/5 页 4 CN 205697328 U 4 面; 4、 烤箱体; 5、 外壳; 6、 电机; 7、 传动机构; 8、 搅拌叶片; 9、 上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 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 新型, 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43 实施例1 0044 如图1图3所示,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发热元件, 包括发热元件本体1及所述发热元 件本体1上埋设的发热管; 发热元件。
16、本体1呈至少一端敞口的筒状结构; 本实施例的筒状结 构可以是上下大小均匀的结构,也可以是从上到下,发热元件本体横截面面积逐渐减小或 变大的结构; 该筒状结构的发热元件本体1的内侧面12上设有凹凸不平的纹路结构11。 0045 本实施例的纹路结构11可以是多个均布的单个不同形状的凸起或凹槽, 也可以是 多条连续的凸起或凹槽; 纹路结构11优选采用波浪形或锯齿状(波浪形纹路结构, 即发热元 件的内侧面为凹凸不平的连续弧面, 优选的, 波浪形纹路结构均布在发热元件的内侧面上, 波浪形纹路结构中, 每相邻两个弧面的半径相等); 波浪形或锯齿状的纹路结构可以竖直布 置, 也可以横向布置, 也可以斜向布置。
17、。 本实施例通过在发热元件的内表面增加凹凸不平的 纹路结构, 增加了发热元件的有效散热面积, 提高了发热元件的加热效率, 降低了整机的能 耗, 也易于铸造成型。 本实施例发热元件的横截面优选为方形或圆形, 其横截面呈方形时, 方形各边的连接处为弧形。 0046 本实施例的锯齿状纹路结构具体为发热元件本体1的内侧面12向发热元件本体1 中心轴线方向凸起形成的多条直线型或曲线型的凸棱111, 或者是发热元件本体1内侧面12 凹陷形成的多条直线型或曲线型的凹槽; 本实施例附图以凸棱为例进行说明。 多条凸棱111 或多条凹槽等间距且竖直布置在发热元件本体1的内侧面12上, 凸棱111的长度小于等于所 。
18、述发热元件本体1的侧壁的高度, 当凸棱111的长度等于发热元件本体1侧壁的高度时, 凸棱 111的两端与筒状结构的发热元件本体1的两端平齐, 当凹槽的长度等于发热元件本体1侧 壁的高度时, 凹槽的两端与筒状结构的发热元件本体1的两端平齐, 即凹槽为两端敞口的通 槽(凹槽的长度是指凹槽沿与发热元件本体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的长度)。 为了实现发热元 件本体1的均匀散热, 每两条凸棱111或凹槽之间的距离与凸棱111或凹槽的宽度相等。 本实 施例的凸棱111和凸棱111之间的发热元件本体1内侧面12交错形成本实施例的纹路结构 11, 或者凹槽和凹槽之间的发热元件本体1内侧面12交错形成本实施例的纹路结。
19、构11。 为了 方便一体成型, 本实施例的凸棱111或凹槽的横截面呈方形或梯形或三角形, 或凸棱111的 凸起面与凹槽的凹陷面的横截面均呈弧形。 0047 本实施例的凸棱111的凸起高度或凹槽的凹陷深度为1mm5mm, 通过设置合适的 凸棱凸起高度或凹槽的凹陷深度, 可避免凸起高度或凹陷深度过小, 散热效果不好, 凸起高 度或凹陷深度过大, 相邻两个凸棱之间的缝隙或凹槽内容易被堵塞, 不易清理。 0048 本实施例的发热元件本体1采用铸铝材料或陶瓷材料, 当发热元件本体1采用铸铝 材料时, 发热元件本体1的厚度为1.5mm10mm; 当发热元件本体1采用陶瓷材料时, 发热元 件本体1的厚度为5。
20、mm25mm。 本实施例所说的发热元件本体1的厚度为发热元件本体自身 材料的厚度, 或者是发热元件本体自身材料的厚度与发热管的管径之和; 图1中, 发热管埋 设在发热元件本体1外壁上凸起的部分中, 因此, 该部分的发热元件本体的厚度为发热元件 说 明 书 3/5 页 5 CN 205697328 U 5 本体自身材料的厚度和发热管的管径之和。 本实施例的发热管靠近发热元件本体1的内侧 面12的一侧与发热元件本体1的内侧面12之间的距离为1mm5mm。 0049 实施例2 0050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烘烤装置, 如图7所示, 包括烘烤桶3和如实施例1所述的发热元 件本体1, 发热元件本体1套接在烘。
21、烤桶3的侧壁外且不与之接触, 发热元件本体1与烘烤桶3 侧壁的形状相适配, 即发热元件本体1的中心轴线与烘烤桶3的中心轴线重合, 本实施例发 热元件横截面的形状优选采用圆形或方向; 发热元件本体1内侧面12与烘烤桶3侧壁的外侧 面31之间的径向距离为8mm30mm。 本实施例的烘烤装置可以为烤箱、 面包机、 馒头机等电 动电热器具。 本实施例的烘烤装置, 通过将发热元件套接在烘烤桶的侧壁上, 可对烘烤桶形 成包围效果, 使烘烤桶内的物料进行均匀加热, 加热效率高, 整机能耗小。 0051 实施例3 0052 如图1图3、 图7图8所示,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面包机, 包括如实施例2所述的烘 烤装置。
22、; 还包括: 0053 烤箱体4, 烘烤装置设置在烤箱体4内, 发热元件本体1通过紧固件与烤箱体4的侧 壁固定相连, 发热元件本体1位于烘烤桶3的中下侧, 发热元件本体1侧壁的宽度根据烘烤桶 3的高度而定; 0054 外壳5, 烤箱体4固定设置在外壳5的内壁上; 0055 上盖9, 上盖9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外壳5开口端的一侧; 0056 控制器2, 控制器2固定设置在外壳5的内壁上且位于外壳5和烤箱体4之间, 控制器 2与发热管电连接; 0057 电机6, 电机6设置在外壳5的底壁内侧面上, 电机6与控制器2电连接; 0058 传动机构7, 传动机构7设置在外壳5的底壁内侧面上, 传动机构7包括。
23、传动轴, 传动 轴穿过烘烤桶3的底壁且与之密封接触, 其位于烘烤桶3外的一端与电机6相连; 传动轴可在 电机6的带动下转动; 0059 搅拌叶片8, 所述搅拌叶片8固定在所述传动轴位于所述烘烤桶3内的一端。 0060 本实施例的面包机的工作过程为: 控制器内预存有面包制作程序, 首先打开控制 开关, 控制器驱动电机开始工作, 电机通过传动机构的传动轴带动烘烤桶内的搅拌叶片转 动, 实现搅面功能, 面团成型后, 控制器控制发热元件开始工作, 对烘烤桶内的面团进行烘 烤加热, 由于发热元件内侧面上的均匀纹路结构, 有效增加了发热元件的散热面积, 使烘烤 得到的面包上下烤色均匀, 面包熟制时间短。 。
24、0061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 需要理解的是, 术语 “中心” 、“纵向” 、“横向” 、“长度” 、“宽 度” 、“厚度” 、“上” 、“下” 、“前” 、“后” 、“左” 、“右” 、“竖直” 、“水平” 、“顶” 、“底”“内” 、“外” 、“顺 时针” 、“逆时针” 、“轴向” 、“径向” 、“周向”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 或位置关系, 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 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 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 制。 0062 在本实用新型中,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术语 “安装。
25、” 、“相连” 、“连接” 、“固 定” 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 例如, 可以是固定连接, 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或成一体; 可以是 机械连接, 也可以是电连接; 可以是直接相连, 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可以是两个 说 明 书 4/5 页 6 CN 205697328 U 6 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 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而言,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63 在本实用新型中,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 “上” 或 “下” 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 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
26、触。 而且, 第一特 征在第二特征 “之上” 、“上方” 和 “上面” 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 或仅仅 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 “之下” 、“下方” 和 “下面” 可以 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 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64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 参考术语 “一个实施例” 、“一些实施例” 、“示例” 、“具体示 例” 、 或 “一些示例” 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 结构、 材料或者特 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 在本说明书中, 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 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
27、实施例或示例。 而且, 描述的具体特征、 结构、 材料或者特点可以 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此外, 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 本领域 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 行结合和组合。 0065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可以理解的是, 上述实施例是 示例性的, 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 修改、 替换和变型。 说 明 书 5/5 页 7 CN 205697328 U 7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6 页 8 CN 205697328 U 8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6 页 9 CN 205697328 U 9 图5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3/6 页 10 CN 205697328 U 10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 4/6 页 11 CN 205697328 U 11 图8 说 明 书 附 图 5/6 页 12 CN 205697328 U 12 图9 说 明 书 附 图 6/6 页 13 CN 205697328 U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