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传感器的防护装置.pdf

上传人:g**** 文档编号:735928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1.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747083.5

申请日:

2015.11.06

公开号:

CN105620234A

公开日:

2016.06.01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0J 5/04申请日:20151106|||公开

IPC分类号:

B60J5/04; E05F15/00(2015.01)I

主分类号:

B60J5/04

申请人:

西川橡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平川雄三; 引地香野

地址:

日本广岛县广岛市

优先权:

2014.11.21 JP 2014-236610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再言智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2

代理人:

马少东;石萍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由于异物的抵接而发生破损等的情况的带有传感器的防护装置。该防护装置被安装在滑门(1)上,通过隔着空间部(53)而设置在中空部(12)中的导电部(34、35)相接触而检测到异物的存在,导电部(54、55)以如下形状加以配置:包括有在安装基部(11)侧设置的中空下部导电部(55)和在前端侧设置的中空上部导电部(54),空间部(53)的车内侧端部(53a)及车外侧端部(53b)与中空部12的内周面直接相接设置,该防护装置形成有覆盖层(100),该覆盖层至少将在内周面上直接相接设置空间部(53)的车内侧端部(53a)及车外侧端部(53b)的中空部(12)的外壳的外周面覆盖。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带有传感器的防护装置,具有:安装基部,其被安装在开闭车体
的开口部的开闭物的周边上或者所述开口部的周边上,其中所述开闭物包括
汽车的车门、天窗;管状的中空部,其被一体化于该安装基部上,并且隔着
空间部设置有两个导电部,该两个导电部分别埋入设置有芯线;并且,所述
中空部构成为:所述中空部的车内侧端部以及车外侧端部相互隔开间隔而与
所述安装基部相连结,当在所述开闭物关闭时所述中空部被在所述开闭物与
所述开口部之间夹入的异物按压而变形时,通过与此对应的电子信号的变化
而检测到所述异物的存在,在终端部分沿着长度方向引出的所述芯线与连接
于控制装置的导线相连接,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导电部以如下形状加以配置:所述两个导电部包括有在所述安
装基部侧设置的中空下部导电部和在前端侧设置的中空上部导电部,所述空
间部的车内侧端部以及车外侧端部与所述中空部的外壳的内周面分别直接相
接设置,
该防护装置形成有覆盖层,所述覆盖层至少将在内周面上直接相接设置
所述空间部的车内侧端部以及车外侧端部的所述中空部的外壳的外周面覆
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传感器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
层被形成为,从所述中空部的车内侧端部起至车外侧端部止,将中空部的外
壳表面无间隙的覆盖。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有传感器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着眼于
构成所述覆盖层的材料的硬度,使得该硬度为至少能够获得所述电子信号的
硬度以下。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有传感器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覆盖层的材料的硬度为邵氏D47以下。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有传感器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空下部导电部为凸形,并且所述中空上部导电部为凹形,而且所述空
间部以如下形状加以配置:所述空间部的截面呈大致倒“V”字形状且截面
呈大致相同宽度,所述“V”字形状的开口部朝向所述安装基部侧。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有传感器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覆盖层与所述中空部一体成型。
7.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有传感器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覆盖层通过对所述中空部进行涂敷而形成。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有传感器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基部、所述中空部、所述导电部以及所述芯线一体成型。

说明书

带有传感器的防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传感器的防护装置,其中该带有传感器的防护装置
组装有传感器,该传感器在如沿着旅行车、单厢式汽车等这样的车体的前后
移动的滑门或背门等车门或者天窗等那样的开闭车体的开口部的开闭物与开
口部之间夹入手指等异物时输出对应的信号而检测出异物的存在。

背景技术

在如图6所示的旅行车等这样利用滑门1(或者背门)来开闭车体的开
口部的汽车或者如图7所示那样的利用天窗2来开闭车体的开口部的汽车中,
安装有带有传感器的防护装置10、20。

例如在滑门1的前端面上安装有带有传感器的防护装置10,该防护装置
10向着车体前侧突出设置,并且如图8所示那样沿着车辆上下延伸。

带有传感器的防护装置10,如图9以及图10所示,具有被安装在滑门1
的前端面上且包括有车内侧壁11a、车外侧壁11b以及连结壁11c的截面呈大
致U字形状的安装基部11和与该安装基部11一体成型的中空部12,在中空
部12安装有传感器(感压传感器)S,该传感器(感压传感器)S在滑门1
与车体侧开口部(也有前门(侧门)的情况)之间夹入人体的一部分(手指
或手足)等异物的情况下检测到该夹入而输出对应的电子信号(例如参照专
利文献1)。

另外,在带有传感器的防护装置10的下部,在安装基部11的车内侧壁
11a侧一体成型有截面呈C字形状的引导部13,保持着与感压传感器S连接
的线束W。另外,在安装基部11的内侧设置有多个保持唇14、14,另外在
安装基部11为了提高刚性而埋入设置有截面呈大致U字形状的芯材15。而
且,在安装基部11的车外侧壁11b上设置有装饰用唇16。

传感器(感压传感器)S是沿着车辆上下方向(长度方向)延伸的两根
芯线(电极线)31、32被埋入设置在隔着空间部33而设置的导电性的橡胶
状弹性体(导电部)34、35中,并固定在中空部12内,当滑门1关闭时在
滑门1与车体侧开口部之间夹入有异物时,中空部12被局部按压而变形,橡
胶状弹性体34、35接触而使得两根芯线31、32短路。而这种电子信号的变
化被传递到在带有传感器的防护装置10的下侧终端部分中与导线36、36连
接的控制装置40,从而检测到异物的存在,其中该导线36、36与两根芯线
31、32相连接。另外,导线36、36在被绝缘体覆盖的状态下被线束W包裹
着,但是前端成为从覆盖部37、37露出的裸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8-44590号公报。

但是,在中空部12的内周面,埋入设置有两个导电性的橡胶状弹性体(导
电部)34、35的部分,因此相应的壁厚变厚,所以在强度方面很强,但是在
没有导电部34、35的部分,即在中空部12的截面形状中,在空间部33的两
端33a、33b与中空部12的外壳的内周面相接设置的部分,壁厚薄而强度差,
因此,如图11所示,在人上下车时由于钥匙等突起物Z强力抵接,因此有可
能造成强度差的部分破损或者损坏。

另外,图11所示的结构,空间部33的截面形状为大致长方形形状(大
致矩形形状),但根据橡胶状弹性体34、35的形状以及配置,空间部的两端
33a、33b与中空部12的外壳内周面相接设置的部分,在中空部12的截面形
状中也有位于安装基部11侧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空间部33的两端33a、
33b与中空部12的外壳的内周面相接设置的部分的位置,为钥匙等突起物Z
特别容易挂住的位置,因此破损、损坏的危险性大。

当如此这般中空部12被损坏时,雨水或洗车水等浸入而使得传感器功能
丧失,其结果是,滑门1或天窗2的开闭发生误动作这样的问题有可能会出
现。

另外,专利文献1记载的发明,中空部与隔着连径部的保持部由热塑性
弹性体一体形成,在中空部的内面上部的内壁层和在内面下部设置的膨出部,
使用在热塑性弹性体中混合了10重量%以上的碳的混合合成树脂进行成型,
从而能够充分实现中空部在按压后的恢复力,但是并不是为防止钥匙等突起
物Z与中空部的薄壁部相抵接而使得中空部破损或者损坏,与此相关的构思
没有任何记载。

而且,因为中空部和保持部通过一根连径部而相连接,所以由于中空部
的倾倒而有可能造成不能在稳定的状态下发挥传感器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传感器的防护装置,能够防止由于异物
的抵接而造成破损等的情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带有传感器的防护装置,具有:安装基部(11),
其被安装在开闭车体的开口部的开闭物的周边上或者所述开口部的周边上,
其中所述开闭物包括汽车的车门(1)、天窗(2);管状的中空部(12),
其被一体化于该安装基部(11)上,并且隔着空间部(33、53)设置有两个
导电部(34、35、54、55),该两个导电部分别埋入设置有芯线(31、32);
并且,所述中空部(12)构成为:所述中空部(12)的车内侧端部(12a)以
及车外侧端部(12b)相互隔开间隔而与所述安装基部(11)相连结,当在所
述开闭物关闭时所述中空部(12)被在所述开闭物与所述开口部之间夹入的
异物按压而变形时,通过与此对应的电子信号的变化而检测到所述异物的存
在,在终端部分沿着长度方向引出的所述芯线(31、32)与连接于控制装置
(40)的导线(36、36)相连接,其特征是,

所述两个导电部(34、35、54、55)以如下形状加以配置:所述两个导
电部包括有在所述安装基部(11)侧设置的中空下部导电部(35、55)和在
前端侧设置的中空上部导电部(34、54),所述空间部(33、53)的车内侧
端部(33a、53a)以及车外侧端部(33b、53b)与所述中空部(12)的外壳
的内周面分别直接相接设置,

该防护装置形成有覆盖层(100),所述覆盖层至少将在内周面上直接相
接设置所述空间部(33、53)的车内侧端部(33a、53a)以及车外侧端部(33b、
53b)的所述中空部(12)的外壳的外周面覆盖。

另外,在此“电子信号的变化”包括两根芯线短路造成的变化、电容量
的变化。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是,所述覆盖层(100)被形成为,从所述中空部(12)
的车内侧端部(12a)起至车外侧端部(12b)止,将中空部(12)的外壳表
面无间隙的覆盖。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是,着眼于构成所述覆盖层(100)的材料的硬度,
使得该硬度为至少能够获得所述电子信号的硬度以下。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是,构成所述覆盖层(100)的材料的硬度为邵氏
D47以下。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是,所述中空下部导电部(55)为凸形,并且所述
中空上部导电部(54)为凹形,而且所述空间部(53)以如下形状加以配置:
所述空间部的截面呈大致倒“V”字形状且截面呈大致相同宽度,所述“V”
字形状的开口部朝向所述安装基部(11)侧。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是,所述覆盖层(100)与所述中空部(12)一体成
型。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是,所述覆盖层(100)通过对所述中空部(12)进
行涂敷而形成。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是,所述安装基部(11)、所述中空部(12)、所
述导电部(34、35、54、55)以及所述芯线(31、32)一体成型。

另外,括号内的附图标记,表示附图以及后述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对应
要素或者对应事项。

根据本发明,由于形成有覆盖层,所述覆盖层至少将在内周面上直接相
接设置空间部的车内侧端部以及车外侧端部的中空部的外壳的外周面覆盖,
因此在人上下车时即使发生钥匙等突起物强力抵接的情况,也会减轻由于该
抵接而施加于中空部的冲击,有效防止对中空部的壁厚薄的部位的破损或损
坏的发生。

因此,由于从中空部浸入水而使得传感器功能丧失,使得滑门、天窗的
开闭发生误动作这样的问题,能够通过用覆盖层覆盖中空部这样简单的结构
加以回避。

在此将密封部用由聚酯等构成的被粘接构件覆盖的结构一般被公众所熟
知(例如JP实用新型注册第2587880号公报),但这些是覆盖在汽车的玻璃
滑槽或车门密封条上设置的密封唇部或中空密封部的表面的结构,如本申请
发明这样,在带有传感器的防护装置中将作为传感器发挥功能的中空部覆盖
的结构完全没有。

这是因为,在人上下车时由于钥匙等突起物强力抵接而在中空部发生破
损或损坏,从而导致传感器的感知功能降低的情况是刚刚为人所知,再加上,
用覆盖层覆盖中空部的外壳表面被认为反倒是与降低传感器的感知功能紧密
相关,用覆盖层覆盖带有传感器的防护装置的中空部这样的构思完全不会产
生。

而本申请人提供了在不破坏传感器的感知功能的范围内覆盖中空部的外
壳的确保强度的覆盖层。

另外,在本发明中着眼于构成覆盖层的材料的硬度,使得该硬度为至少
能够得到电子信号的硬度以下,优选为邵氏D47以下。

如此这般,有关记载有着眼于硬度而选定在中空部形成的覆盖层这一点
的以往例也根本不存在。

另外,针对中空部的外壳的外周面,空间部的车内侧端部以及车外侧端
部直接相接设置于内周面,对不存在两个导电部的薄壁的部分至少用覆盖层
覆盖,但是也可以用覆盖层将中空部的外壳的外周面全体覆盖。另外,覆盖
层的形成可以是与中空部一体同时挤出成型,也可以通过先形成除了覆盖层
之外的其它的部位,之后例如使用挤出机在中空部上进行覆盖,或者使用涂
装工具在中空部上进行涂覆来仅形成覆盖层。

根据进行涂覆而形成覆盖层的结构,能够针对中空部而在需要的部分上
容易且瞬时的形成覆盖层,根据一体成型覆盖层的结构,与进行涂覆的情况
相比较,能够将无偏差的均匀厚度的覆盖层牢固的形成在中空部上。

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通过在中空部内设置凹形的中空上部导电部和
凸形的中空下部导电部,使得两导电部之间的空间部的截面形状为截面呈大
致倒“V”字形状且截面呈大致相同宽度,“V”字形状的开口部朝向安装基
部侧,因此,与空间部的形状为截面呈大致长方形形状(大致矩形形状)的
结构相比较,能够扩大中空部在检测异物之际可挠曲的可动范围,其结果是,
可针对车内侧和车外侧分别在更广范围内进行检测。

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安装基部、中空部、导电部以及芯线一体成型,
因此能够在稳定的状态下且在使得作业时间缩短的状态下制造带有传感器的
防护装置。

如此这般,在带有传感器的防护装置中,安装基部、中空部、导电部以
及芯线被一体成型的结构,以往以来是不存在的。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带有传感器的防护装置的图8的A-A放大剖
视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另一个带有传感器的防护装置的图8的A-A
放大剖视图。

图3A、图3B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另一个带有传感器的防护装置的图
8的A-A放大剖视图,图3A是将覆盖层的端部延伸设置的结构,图3B是局部设
置覆盖层的结构。

图4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针对构成在带有传感器的防护装置的中空
部形成的覆盖层的材料而示出邵氏D硬度、负载、破坏次数的关系的图表。

图5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针对构成在带有传感器的防护装置的中空
部形成的覆盖层的材料而示出邵氏D硬度与负载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6是利用滑门进行开闭的汽车的侧视图。

图7是设有天窗的汽车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图6所示的带有传感器的防护装置的侧视图。

图9是示出以往例的带有传感器的防护装置的图8的A-A放大剖视图。

图10是示出以往例的带有传感器的防护装置的图8的B-B放大剖视图。

图11是示出钥匙等突起物与图9所示的带有传感器的防护装置相抵接的
情况的放大剖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滑门

2天窗

10带有传感器的防护装置

11安装基部

11a车内侧壁

11b车外侧壁

11c连结壁

12中空部

12a中空部的车内侧端部

12b中空部的车外侧端部

13引导部

14保持唇

15芯材

16装饰用唇

31、32芯线

33空间部

33a空间部的车内侧端部

33b空间部的车外侧端部

34、35橡胶状弹性体

36导线

37覆盖部

40控制部

53空间部

53a空间部的车内侧端部

53b空间部的车外侧端部

54中空上部导电部

54a中空上部导电部的下部

55中空下部导电部

55a中空下部导电部的顶部

100覆盖层

100a覆盖层的车内侧端部

100b覆盖层的车外侧端部

S传感器(感压传感器)

W线束

Z钥匙等突起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针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带有传感器的防护装置进行说明。
在此,所谓前后表示车辆前后方向,所谓上下在车辆上的情况下表示车辆上
下方向,在带有传感器的防护装置10中,中空部12侧为上,安装基部11侧为
下。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带有传感器的防护装置10,被安装在利用图6中所示那
样的滑门1来开闭车体的开口部的汽车上的该滑门1的前端面上,并且向着车
体前侧突出,防护装置10安装有传感器(感压传感器)S,该传感器(感压传
感器)S在滑门1与车体侧开口部(也有前门(侧门)的情况)之间夹入了人
体的一部分(手指或手足)等异物的情况下检测到该夹入而输出对应的电子
信号,在图8所示的部分中,虽然是与以往例中所示的部分相同的结构,但是
作为图8的A-A放大截面而示出安装有传感器(感压传感器)S的部分的图1,
与以往例中示出的图9的结构相比,将中空部12的外壳覆盖这一点是不同的。
与以往例相同的部分赋予了相同的附图标记。

如图1所示,该带有传感器的防护装置10具有:截面呈大致U字形状的安
装基部11,其直接安装在形成于滑门1上的凸缘(未图示)上,并且包括有车
内侧壁11a、车外侧壁11b以及连结壁11c;管状的中空部12,其与该安装基部
11一体成型,且在滑门1关闭时在滑门1的前端面和与该前端面相对的车体侧
开口部之间存在手指等异物时与该异物弹性接触;传感器(感压传感器)S,
其被组装在该中空部12内,检测到异物而输出对应的电子信号;传感器(感
压传感器)S如下这样构成:沿着车辆上下方向(长度方向)延伸的两根芯线
(电极线)31、32被埋入设置在隔着空间部53而设置的导电性的橡胶状弹性
体54、55中,并被固定在中空部12内。该导电性的橡胶状弹性体54、55由以
EPDM等合成橡胶作为主体的导电橡胶构成,传感器S与非导电性的中空部12
一体成型。

在安装基部11的内侧设置有多个保持唇14、14,另外在安装基部11为了
提高刚性而埋入设置有截面呈大致U字形状的芯材15。而且,在安装基部11
的车外侧壁11b上设置有装饰用唇16。

中空部12一体成型于安装基部11的连结壁11c,前端侧向着车辆前方突
出。

中空部12的与连结壁11c相连结的两端部(车内侧端部)12a、(车外侧
端部)12b在车内外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而与安装基部11相连结。

导电性的橡胶状弹性体54、55为导电部,包括有在中空部12内设置在安
装基部11侧的中空下部导电部55和同样在中空部12内而设置在前端侧的中空
上部导电部54,在中空上部导电部54的中央埋入设置芯线31,在中空下部导
电部55的中央埋入设置芯线32。

根据中空上部导电部54及中空下部导电部55的形状、以及中空部12内的
中空上部导电部54及中空下部导电部55的配置来决定在两导电部54、55之间
设置的空间部53的截面形状,在此,以如下形状被配置:截面形状是截面呈
大致倒“V”字形状且截面呈大致相同宽度,所述“V”字形状的开口部朝向
安装基部11侧。另外,空间部53的车内侧端部53a以及车外侧端部53b,与中
空部12的内周面(中空部12的外壳的内周面)分别直接相接设置。另外,车
内侧端部53a以及车外侧端部53b的一部分与安装基部11也分别直接相接设置
也是可以的。

中空下部导电部55的截面形状是呈大致山形且底边与安装基部11的连结
壁11c相接,另外,中空上部导电部54的截面形状是呈大致月牙形状且两端部
以逐渐靠近安装基部11的连结壁11c侧的方式从中空部12的前端下降。

另外,中空上部导电部54的下部54a的位置,相比于中空下部导电部55
的顶部55a的位置更靠近安装基部11侧,即使是略微的挠曲,两导电部54、55
也容易的接触,防止接触点错开。而且,有关中空部12、在中空部12设置的
两个导电部54、55以及空间部53的截面形状,是相对于将车内侧方向与车外
侧方向左右平分的对称轴呈大致左右对称,芯线31、32位于该对称轴上。一
般而言导电性的橡胶状弹性体54、55使用内部没有气泡的固态材料。

另外,如图2所示,空间部33的截面形状也可以形成为与以往例(图11)
中所示的结构相同的大致长方形形状(大致矩形形状),但是由于使得空间
部53的截面形状为截面呈大致倒“V”字形状的结构(图1),能够使得中空
部12的外壳检测到异物的范围更广,因此具有能够针对车内侧和车外侧在广
阔范围内进行检测这样的优点。

另外,带有传感器的防护装置10的安装基部11和中空部12,构成由非导
电性的橡胶状弹性体挤出成型的挤出成型部,而该非导电性的橡胶状弹性体
例如由EPDM等合成橡胶或者TPO、TPS这样的热塑性弹性体构成,在车辆的
上下终端部分被进行模具成型,且外形被修整齐整。另外,带有传感器的防
护装置10的中空部12,由于需要具有柔软性,因此也有使用发泡的海绵材料
的情况。另外,安装基部11也同样有使用发泡的海绵材料的情况。

而在中空部12的外壳(中空壁)上,形成有将该外壳的外周面从外侧覆
盖的覆盖层100。

覆盖层100与中空部12一体成型,该覆盖层100以将中空部12的外壳表面
从中空部12的车内侧端部12a起至车外侧端部12b止而无间隙的覆盖的方式连
续形成。

在此,覆盖层100的车内侧端部100a和车外侧端部100b的位置是直至将中
空部12的车内侧端部12a和车外侧端部12b从外侧分别覆盖的位置为止,但是
如图3A所示,也可以使得覆盖层100的车内侧端部100a和车外侧端部100b的位
置,一直延伸设置到覆盖安装基部11的车内侧角部和车外侧角部的位置为止,
追随着弯曲而更加难以剥离开。另外,覆盖层100是在中空部12的外壳的外周
面上设置在其整个面上,但是也可以如图3B所示设置在需要的部分,即,至
少覆盖空间部53的车内侧端部53a以及车外侧端部53b直接相接设置于内周面
的中空部12的外壳的外周面的部分。

而作为构成覆盖层100的材料,要求具有即使锐利的物品顶住也不会损坏
的强度,但是若过硬则不能确保作为传感器的感知性能,因此要求不能破坏
作为传感器的感知功能。

因此特别着眼于硬度,针对构成覆盖层100的材料,准备了各种样品进行
破坏试验。如图1所示,该试验是假想在人上下车时钥匙等突起物Z从车内侧
与中空部12中不存在中空上部导电部54以及中空下部导电部55的薄壁部强力
抵接,通过使用一字改锥(未图示)作为突起物Z来对中空部12的薄壁部进行
强力刮擦,评价相对于损坏的耐久性。一字改锥是使用其前端的宽度为4mm
(毫米)而厚度为0.6mm(毫米)的一字改锥。没有覆盖的样品,当进行损
坏试验时一次就损坏。因此,若破坏次数超过一次,则判断为有覆盖的效果。

另外,作为各种样品,是以将所选择的树脂材料与感压传感器S的外壳的
外周面同时一起挤出而将感压传感器S的外壳的外周面从外侧覆盖的方式加
以成型的。都是选定了能够追随着弯曲而在传感器的使用范围内的高温以及
低温的条件下难以被剥离开,牢固的粘贴于被挤出成型的安装基部11上的材
料,且该材料在覆盖之际,在数秒钟之间,在高温(200℃以上)的氛围下曝
晒也能够承受得住。而且,有关覆盖层100的膜厚,为中空部12的外壳的壁厚
的1/10以下,减少了对作为传感器的感知功能造成的影响。

其结果如图4所示。

在该试验中,针对没有覆盖的样品(覆盖“无”),当用一字改锥刮擦
时中空部12一次就被损坏。另外,硬度为邵氏D(ShoreD)7以上的样品(覆
盖树脂“A”、“B”、“C”、“D”)中,用一字改锥刮擦两次,中空部
12也没有损坏。覆盖的覆盖层的厚度在大约200~700μm之间调整。

另外,硬度是基于JISK6253来测定的。

另外,有关各个样品(覆盖树脂“A”~“D”),针对负载(N)也进
行测定。所谓负载(N)是指,感压传感器S通过从外部按压传感器S而使得
位于内部的两个导电部相互接触来检测到物体的被夹入,特指该检测必要的
载荷。若在中空部12形成覆盖层100,则与未覆盖的传感器S相比较,丧失了
传感器S的柔软性,为了使得两个导电部接触,需要更大的按压载荷。但是若
需要太大的载荷,则作为感压传感器的性能就会被破坏,需要控制为适当的
载荷。即,感压传感器S,在开闭物(滑门1)关闭时在滑门1与开口部之间夹
入异物时,中空部12被按压而变形,产生与此对应的电子信号,根据该电子
信号的变化而检测到异物的存在,而能够得到至少可检测到异物的存在的电
子信号的覆盖材料的硬度被规定为上限。以往的触控式传感器在20N以下的
载荷下发挥传感器的功能,使得进行反转移动以打开滑门1,因此需要选定在
20N以下的负载下使传感器动作的硬度(邵氏D硬度)。

在此,硬度(邵氏D硬度)与负载(N)的关系如图5所示。其标示出硬
度(邵氏D硬度)与负载(N)的关系,使用一刻赛欧(Excel)进行多元回归
分析并用近似曲线表示。

根据该结果,判断出为了在20N以下的负载(N)下使传感器动作而要求
材料的硬度为邵氏D47以下。

根据图4以及图5所示的结果,也根据覆盖层的厚度,预想到若厚的话就
增强刮擦,若薄的话则将负载抑制得较低是可能的,因此综合这些因素,则
认为为了使得针对触控式传感器的中空部12的损坏具有效果且不损坏传感器
性能(负载)而要求的树脂材料的硬度(邵氏D硬度)为7以上~47以下。

因此,作为构成在中空部12的外壳的外周面形成的覆盖层100的材料,优
选使用邵氏D硬度为7以上~47以下的材料。另外,特别是如图1、图2、图3A、
图3B那样对中空部12进行覆盖在技术层面上是困难的,覆盖层的厚度易产生
偏差。由于厚度对刮擦和负载产生影响,因此树脂材料的硬度进一步优选为
邵氏D10~40,更加优选为邵氏D20~30。若使用这样的材质,则即使覆盖层的
偏差大,也保持刮擦强度,并且能够稳定的制造满足负载的产品。

根据这样的带有传感器的防护装置10,由于是形成至少覆盖中空部12的
外壳的外周面的覆盖层100而构成的,而在中空部12内形成的空间部53的车内
侧端部53a以及车外侧端部53b直接连接设置于中空部12的内周面上,因此在
人上下车时即使是钥匙等突起物Z强力抵接,也能够承受由于该抵接而施加于
中空部12的冲击,有效防止在中空部12的壁厚薄的部位发生破损或损坏的情
况。

因此,由于从中空部12浸入水使得传感器功能丧失而使得滑门1或天窗2
的开闭发生误动作这样的问题,通过用覆盖层100覆盖中空部12这样简单结构
就能够避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覆盖层100,是在中空部12挤出成型时与中空
部12一体挤出成型的,但也可以通过对中空部12进行涂敷来形成覆盖层100。
由此,针对中空部12,可在需要的部分容易且瞬时的形成覆盖层100。另外,
也可以考虑使用粘接剂等粘合剂在之后将覆盖层100粘贴在中空部12上,但由
于成本大幅提高,所以并不优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安装基部11、中空部12以及传感器S被一体成形
的,但也可以是如下结构:安装基部11、中空部12以及传感器S分别单独成型,
例如通过安装基部11和中空部12使用粘接剂或粘接胶带被固定,将传感器S
插入到中空部12中来实现一体化。另外,安装基部11、中空部12以及传感器S
之中的任意两个被一体成型而剩余的一个单独成型的结构也是可以的。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基部11在其内侧设置有多个保持唇14、14,
并且埋入设置有截面呈大致U字形状的芯材15,但即使是这样类型的安装基
部11,也可以设置一个保持唇14,也可以不埋入设置芯材15。另外,也并不
限定于这样的类型,只要有固定中空部12以及传感器S用的部位,就可以作为
安装基部11,也包含除了本实施方式这样的截面呈大致U字形状的结构之外
的结构。所以,并不仅是保持或嵌合,也有利用粘接胶带来固定的情况,其
形式可选择各种各样的结构。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是在滑门1沿前后方向移动的汽车中,在
滑门1侧安装带有传感器的防护装置10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在车体侧开
口部安装带有传感器的防护装置10,检测与滑门1之间的异物也是可以的。

另外,带有传感器的防护装置10也能够适用于背门或天窗2(图7)。

带有传感器的防护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带有传感器的防护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带有传感器的防护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带有传感器的防护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带有传感器的防护装置.pdf(2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由于异物的抵接而发生破损等的情况的带有传感器的防护装置。该防护装置被安装在滑门(1)上,通过隔着空间部(53)而设置在中空部(12)中的导电部(34、35)相接触而检测到异物的存在,导电部(54、55)以如下形状加以配置:包括有在安装基部(11)侧设置的中空下部导电部(55)和在前端侧设置的中空上部导电部(54),空间部(53)的车内侧端部(53a)及车外侧端部(53b)与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