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白粉虱的杀虫剂.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7359211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16.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1145145.6

申请日:

20161213

公开号:

CN106719884A

公开日:

20170531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N65/30,A01N43/40,A01N37/38,A01P7/04

主分类号:

A01N65/30,A01N43/40,A01N37/38,A01P7/04

申请人:

张世平

发明人:

张世平

地址:

247260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尧渡镇大碑村刘岗组30号

优先权:

CN201611145145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白粉虱的杀虫剂,其有效成份包括毒藜碱、大黄碱、敌虫菊酯,重量比为20‑30:15‑18:4‑7。本发明针对白粉虱的杀虫剂配制简单、杀虫效果好。本发明有效活性成份以毒藜碱、大黄碱植物源为主,敌虫菊酯为辅,残留少且不影响农作物或植物生长。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针对白粉虱的杀虫剂,其特征在于,其有效成份包括毒藜碱、大黄碱、敌虫菊酯,重量比为20-30:15-18:4-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白粉虱的杀虫剂,其特征在于,其有效成份包括毒藜碱、大黄碱、敌虫菊酯,重量比为22:17: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白粉虱的杀虫剂,其特征在于,其有效成份包括毒藜碱、大黄碱、敌虫菊酯,重量比为26:15: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白粉虱的杀虫剂,其特征在于,其有效成份包括毒藜碱、大黄碱、敌虫菊酯,重量比为28:16:7。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针对白粉虱的杀虫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效成份在杀虫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5-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针对白粉虱的杀虫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杀虫剂中还有以下重量百分比原料:淀粉1-2%、壬基酚聚氧乙烯醚3-6%、余量为乙醇。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对白粉虱的杀虫剂,属于农药领域。

背景技术

白粉虱又名小白蛾子。属半翅目粉虱科。 是一种世界性害虫,我国各地均有发生,是大棚内种植作物的重要害虫。 寄主范围广,蔬菜中的黄瓜、菜豆、茄子、番茄、辣椒、冬瓜、豆类、莴苣以及白菜、芹菜、大葱.牡丹花等都能受其为害,还能为害花卉、果树、药材、牧草、烟草等112个科653种植物。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不足,本发明目的一种针对白粉虱的杀虫剂,可有效杀除害虫白粉虱。

本发明的方案如下:一种针对白粉虱的杀虫剂,其有效成份包括毒藜碱、大黄碱、敌虫菊酯,重量比为20-30:15-18:4-7。

进一步,其有效成份包括毒藜碱、大黄碱、敌虫菊酯,重量比为22:17:5。

进一步,其有效成份包括毒藜碱、大黄碱、敌虫菊酯,重量比为26:15:6。

进一步,其有效成份包括毒藜碱、大黄碱、敌虫菊酯,重量比为28:16:7。

进一步,所述的有效成份在杀虫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5-12%。

进一步,所述的杀虫剂中还有以下重量百分比原料:淀粉1-2%、壬基酚聚氧乙烯醚3-6% 、余量为乙醇。

本发明针对白粉虱的杀虫剂配制简单、杀虫效果好。本发明有效活性成份以毒藜碱、大黄碱植物源为主,敌虫菊酯为辅,残留少且不影响农作物或植物生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针对白粉虱的杀虫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原料:有效成份5-12%、淀粉1-2%、壬基酚聚氧乙烯醚3-6% 、余量为乙醇。有效成份中毒藜碱、大黄碱、敌虫菊酯的重量比为22:17:5。

实施例2

一种针对白粉虱的杀虫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原料:有效成份5-12%、淀粉1-2%、壬基酚聚氧乙烯醚3-6% 、余量为乙醇。有效成份中毒藜碱、大黄碱、敌虫菊酯的重量比为26:15:6。

实施例3

一种针对白粉虱的杀虫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原料:有效成份5-12%、淀粉1-2%、壬基酚聚氧乙烯醚3-6% 、余量为乙醇。有效成份中毒藜碱、大黄碱、敌虫菊酯的重量比为28:16:7

实施例4

一种针对白粉虱的杀虫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原料:有效成份5-12%、淀粉1-2%、壬基酚聚氧乙烯醚3-6% 、余量为乙醇。有效成份包括毒藜碱、大黄碱、敌虫菊酯,重量比为24:17.5:6.2。

实施例5

一种针对白粉虱的杀虫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原料:有效成份5-12%、淀粉1-2%、壬基酚聚氧乙烯醚3-6% 、余量为乙醇。有效成份包括毒藜碱、大黄碱、敌虫菊酯,重量比为21:15.5:4.7。

上述实施例杀虫剂制备方法为:将各原料混合、充分搅拌,即可。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处在于不含有毒藜碱、大黄碱。

对比例2

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处在于不含有敌虫菊酯。

对比例3

常规白粉虱杀虫剂。

选取八亩黄瓜田,分别施用实施例1-5、对比例1-3的杀虫剂,用量为30g/亩。分别观察药后3天、6天、10天的防效,结果如下。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实施例5 对比例1 对比例2 对比例3 药后3天防效(%) 88.52 87.95 87.25 88.69 87.16 70.36 79.26 70.35 药后6天防效(%) 95.24 93.45 93.48 94.62 94.11 72.64 81.36 71.95 药后10天防效(%) 90.15 91.68 91.45 91.57 91.35 71.45 80.54 70.95

尽管上文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给予了详细描述和说明,但是应该指明的是,我们可以依据本发明的构想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各种等效改变和修改,其所产生的功能作用仍未超出说明书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针对白粉虱的杀虫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种针对白粉虱的杀虫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种针对白粉虱的杀虫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针对白粉虱的杀虫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针对白粉虱的杀虫剂.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1145145.6 (22)申请日 2016.12.13 (71)申请人 张世平 地址 247260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尧渡镇 大碑村刘岗组30号 (72)发明人 张世平 (51)Int.Cl. A01N 65/30(2009.01) A01N 43/40(2006.01) A01N 37/38(2006.01) A01P 7/04(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针对白粉虱的杀虫剂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白粉虱的杀虫剂, 其 有效成份包括毒藜碱、 。

2、大黄碱、 敌虫菊酯, 重量比 为20-30: 15-18: 4-7。 本发明针对白粉虱的杀虫 剂配制简单、 杀虫效果好。 本发明有效活性成份 以毒藜碱、 大黄碱植物源为主, 敌虫菊酯为辅, 残 留少且不影响农作物或植物生长。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CN 106719884 A 2017.05.31 CN 106719884 A 1.一种针对白粉虱的杀虫剂, 其特征在于, 其有效成份包括毒藜碱、 大黄碱、 敌虫菊酯, 重量比为20-30: 15-18: 4-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白粉虱的杀虫剂, 其特征在于, 其有效成份包括毒藜 碱、 大黄碱、 敌虫菊酯, 重量比为22: 。

3、17: 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白粉虱的杀虫剂, 其特征在于, 其有效成份包括毒藜 碱、 大黄碱、 敌虫菊酯, 重量比为26: 15: 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白粉虱的杀虫剂, 其特征在于, 其有效成份包括毒藜 碱、 大黄碱、 敌虫菊酯, 重量比为28: 16: 7。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针对白粉虱的杀虫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有效成份在 杀虫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5-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针对白粉虱的杀虫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杀虫剂中还有以下 重量百分比原料: 淀粉1-2%、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3-6% 、 余量为乙醇 。 权 利 要 求 。

4、书 1/1 页 2 CN 106719884 A 2 一种针对白粉虱的杀虫剂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对白粉虱的杀虫剂, 属于农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白粉虱又名小白蛾子。 属半翅目粉虱科。 是一种世界性害虫, 我国各地均有发生, 是大棚内种植作物的重要害虫。 寄主范围广, 蔬菜中的黄瓜、 菜豆、 茄子、 番茄、 辣椒、 冬瓜、 豆类、 莴苣以及白菜、 芹菜、 大葱.牡丹花等都能受其为害, 还能为害花卉、 果树、 药材、 牧草、 烟草等112个科653种植物。 发明内容 0003 为克服上述不足, 本发明目的一种针对白粉虱的杀虫剂, 可有效杀除害虫白粉虱。 0004 本发明的。

5、方案如下: 一种针对白粉虱的杀虫剂, 其有效成份包括毒藜碱、 大黄碱、 敌虫菊酯, 重量比为20-30: 15-18: 4-7。 0005 进一步, 其有效成份包括毒藜碱、 大黄碱、 敌虫菊酯, 重量比为22: 17: 5。 0006 进一步, 其有效成份包括毒藜碱、 大黄碱、 敌虫菊酯, 重量比为26: 15: 6。 0007 进一步, 其有效成份包括毒藜碱、 大黄碱、 敌虫菊酯, 重量比为28: 16: 7。 0008 进一步, 所述的有效成份在杀虫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5-12%。 0009 进一步, 所述的杀虫剂中还有以下重量百分比原料: 淀粉1-2%、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3-6% 、 余。

6、量为乙醇。 0010 本发明针对白粉虱的杀虫剂配制简单、 杀虫效果好。 本发明有效活性成份以毒藜 碱、 大黄碱植物源为主, 敌虫菊酯为辅, 残留少且不影响农作物或植物生长。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12 实施例1 一种针对白粉虱的杀虫剂, 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原料: 有效成份5-12%、 淀粉1-2%、 壬基 酚聚氧乙烯醚3-6% 、 余量为乙醇。 有效成份中毒藜碱、 大黄碱、 敌虫菊酯的重量比为22: 17: 5。 0013 实施例2 一种针对白粉虱的杀虫剂, 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原料: 有效成份5-12%、 淀粉1-2%、 壬基 酚聚氧乙烯醚3-6% 。

7、、 余量为乙醇。 有效成份中毒藜碱、 大黄碱、 敌虫菊酯的重量比为26: 15: 6。 0014 实施例3 一种针对白粉虱的杀虫剂, 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原料: 有效成份5-12%、 淀粉1-2%、 壬基 酚聚氧乙烯醚3-6% 、 余量为乙醇。 有效成份中毒藜碱、 大黄碱、 敌虫菊酯的重量比为28: 16: 7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106719884 A 3 实施例4 一种针对白粉虱的杀虫剂, 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原料: 有效成份5-12%、 淀粉1-2%、 壬基 酚聚氧乙烯醚3-6% 、 余量为乙醇。 有效成份包括毒藜碱、 大黄碱、 敌虫菊酯, 重量比为24: 17.5: 6.2。。

8、 0015 实施例5 一种针对白粉虱的杀虫剂, 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原料: 有效成份5-12%、 淀粉1-2%、 壬基 酚聚氧乙烯醚3-6% 、 余量为乙醇。 有效成份包括毒藜碱、 大黄碱、 敌虫菊酯, 重量比为21: 15.5: 4.7。 0016 上述实施例杀虫剂制备方法为: 将各原料混合、 充分搅拌, 即可。 0017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相比, 区别处在于不含有毒藜碱、 大黄碱。 0018 对比例2 与实施例1相比, 区别处在于不含有敌虫菊酯。 0019 对比例3 常规白粉虱杀虫剂。 0020 选取八亩黄瓜田, 分别施用实施例1-5、 对比例1-3的杀虫剂, 用量为30g/亩。 分别 观。

9、察药后3天、 6天、 10天的防效, 结果如下。 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 药后3天防效 (%)88.5287.9587.2588.6987.1670.3679.2670.35 药后6天防效 (%)95.2493.4593.4894.6294.1172.6481.3671.95 药后10天防效 (%)90.1591.6891.4591.5791.3571.4580.5470.95 0021 尽管上文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给予了详细描述和说明, 但是应该指明的是, 我们可以依据本发明的构想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各种等效改变和修改, 其所产生的功能作 用仍未超出说明书所涵盖的精神时, 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106719884 A 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