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与金属制造保温杯的外侧螺合的金属制造保温杯 用托架。
背景技术
对以往的杯托架而言,例如,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为 将杯从上部开口部收纳于由圆筒状的周壁和与该周壁成形为一体并对 杯的底部进行支承的底壁构成的托架的结构,不具备将杯牢固地保持于 托架的机构。因此,当在杯与托架之间产生间隙的情况下,存在杯产生 松动、在收纳有杯的状态下使托架翻倒时导致杯从托架脱落等难以使用 的问题。
与此相对,在下述专利文献2公开有向杯与托架的间隙加入水,利 用保冷用杯托架的温度使该部分水冻结,从而稳定地对杯进行保持的结 构。然而,在该方法中,仅能够作为保冷用的杯托架使用,而无法作为 保温用的杯托架使用。另外,由于使用水,所以导致杯、托架润湿、在 使用后必须排出水等,从而使用方法较繁琐。并且,存在当在收纳有杯 的状态下使托架翻转的情况下,无法防止杯从托架脱落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21501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488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金属制造保温杯牢固地保持于 托架,从而更加容易使用的金属制造保温杯用托架。
技术方案1的金属制造保温杯用托架在内部具备与设置于金属制造 保温杯的外侧的外螺纹螺合的内螺纹,并具有与设置于上述金属制造保 温杯的托架止推部抵接的上端部,上述金属制造保温杯用托架的特征在 于,通过上述内螺纹和上述上端部与上述金属制造保温杯的卡合来进行 保持。
技术方案2的金属制造保温杯用托架的特征在于,在底部中央具有 排水孔。
技术方案3的金属制造保温杯用托架的特征在于,在底部配置弹性 部件。
技术方案4的金属制造保温杯用托架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上端部与 设置于上述金属制造保温杯的托架止推部抵接时,所述金属制造保温杯 的托架的外表面与上述金属制造保温杯饮用口部共面。
技术方案5的金属制造保温杯用托架的特征在于,所述内螺纹与在 与放置所述金属制造保温杯时的载置面垂直的面设置的外螺纹螺合。
技术方案6的金属制造保温杯用托架的特征在于,在上述上端部具 有排水部。
根据技术方案1的发明,在内部具备内螺纹,使该内螺纹与设置于 金属制造保温杯的外侧的外螺纹螺合,并使上端部与设置于金属制造保 温杯的托架止推部抵接,由此金属制造保温杯与金属制造保温杯用托架 的嵌合变得牢固。
根据技术方案2的发明,在底部中央具有排水孔,从而即使保持附 带金属制造保温杯用托架状态地对金属制造保温杯进行清洗,水也难以 积存。
根据技术方案3的发明,在底部配置弹性部件,从而能够对载置于 桌子等时的冲击进行缓和。
根据技术方案4的发明,在上端部与设置于金属制造保温杯的托架 止推部抵接时,金属制造保温杯用托架的外表面与金属制造保温杯饮用 口部共面,从而不存在松动从而嵌合稳定,并且不存在阶梯差从而外观 良好。
根据技术方案5的发明,设置于金属制造保温杯的外螺纹设置于在 放置杯时垂直的面,由此容易制造所希望的形状的螺纹部,且尺寸稳定。
根据技术方案6的发明,在上端部具有排水部,从而即便在保持附 带金属制造保温杯用托架状态地对金属制造保温杯进行清洗并在倒置 状态下使其干燥时,也能够排出积存在金属制造保温杯用托架与金属制 造保温杯之间的水。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例1的金属制造保温杯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例2的金属制造保温杯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例3的金属制造保温杯的剖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金属制造保温杯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5是图3所示的金属制造保温杯的立体图以及主要部分放大图。
符号说明
1...金属制造保温杯用托架;6...底部;7...外侧面(外表面);9...上 端部;12...金属制造保温杯;13...内螺纹;20...饮用口部;21...垂直面 部(垂直的面);24...外螺纹;27...托架止推部;46...排水孔;48...弹 性部件;49...排水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以下进行说 明的实施方式不限定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本发明的内容。另外,以下所说 明的结构的全部不限定为本发明的必要条件。
实施例1
以下,图1示出本实施例1的金属制造保温杯用托架1,该金属制 造保温杯用托架1由有底圆筒状的主体2与大致环状的把持部3构成。
主体2由上部的开口部4、朝向下方缓慢地缩径的圆筒部5、以及 圆形平板状的底部6构成,剖面具有底面为平面的U字形状。
把持部3在上下两处与圆筒部5的外侧面7连接,把持部3的上表 面8与作为圆筒部5的上端面的上端部9共面,把持部3的下部位于圆 筒部5的高度方向的中央略下方。另外,在金属制造保温杯用托架1的 把持部3的上端附近以及下端附近形成有向把持部3侧凹陷的上凹部10 以及下凹部11。
在圆筒部5的内表面形成有作为与金属制造保温杯12螺合的螺合 部分的内螺纹13。在本实施例中,内螺纹13形成于金属制造保温杯用 托架1的高度的距底部6约2/3处,但只要设置于比金属制造保温杯用 托架1的高度的一半更靠上侧即可。另外,作为圆筒部5的上端面的上 端部9朝向圆筒部5的内侧向下方倾斜。
把持部3、圆筒部5以及底部6由ABS树脂等合成树脂成型为一体, 圆筒部5以及底部6形成大致恒定的厚度(2~3mm左右)。然而,底部 6的外底面的中央部向上方形成凹陷。由此,即使金属制造保温杯用托 架1的底部6因热而向下方膨胀·变形,也能够稳定地载置金属制造保 温杯用托架1。
金属制造保温杯12是将外容器14与收纳于该外容器14的内部的 内容器15在各自的上部开口部分接合的双重构造,在外容器14与内容 器15的间隙形成真空隔热层16。而且,外容器14与内容器15均由不 锈钢(例如,SUS304)形成。此外,外容器14以及内容器15的板厚 为0.5mm左右。
外容器14呈上部广口地开口的有底筒形状,并具有由圆筒状的外 筒部17和与外筒部17的下部接合的浅底圆筒状的外底部18形成的两 部件构造。
外筒部17成为从上侧开始为第一接合部19、饮用口部20、垂直面 部21、外筒主体部22的四阶构造。各阶梯部的直径成为第一接合部19 >饮用口部20>垂直面部21>外筒主体部22的关系。
第一接合部19为与内容器15接合的接合部分。该第一接合部19 形成为在其内侧与内容器15密接。另外,第一接合部19形成为直径从 上方至下方相同。
饮用口部20为与第一接合部19一同在使用者饮用杯内的饮品时与 嘴部接触的部分,并具有供嘴部抵接的足够的宽度。另外,饮用口部20 朝向下方缓慢地缩径。
另外,作为饮用口部20的外侧的面的饮用口面23形成为在将金属 制造保温杯12与金属制造保温杯用托架1螺合的状态下与外侧面7共 面。因此,不存在使用时手指勾住金属制造保温杯用托架1与金属制造 保温杯12的阶梯差等的问题,从而使用性提高的同时,强调金属制造 保温杯用托架1与金属制造保温杯12的一体性,进而外观的设计性提 高。
此外,如图1所示,第一接合部19以及饮用口部20为不被金属制 造保温杯用托架1覆盖而在外观呈现的部分。
在垂直面部21形成有作为与金属制造保温杯用托架1螺合的螺合 部分的外螺纹24。该外螺纹24与形成于金属制造保温杯用托架1的内 螺纹13螺合,从而金属制造保温杯12被牢固地嵌合于金属制造保温杯 用托架1。
另外,垂直面部21形成为直径从上方至下方相同。换句话说,形 成在将金属制造保温杯12载置于桌子等时,相对于金属制造保温杯12 的底面25以及桌子等载置面(未图示)垂直的面。由此,在制造时, 外螺纹24的形状容易呈现且尺寸稳定,因此能够提高生产率。另外, 形成尺寸精度较高的外螺纹24,从而能够提高与金属制造保温杯用托架 1螺合的螺合精度。
在外筒主体部22的下端部形成有与外底部18抵接并通过焊接而接 合的第二接合部26。另外,外筒主体部22朝向下方缓慢地缩径,但从 第二接合部26的略上方部分缓慢地扩径。
在饮用口部20与垂直面部21的连接部分形成有与金属制造保温杯 用托架1的上端部9抵接的托架止推部27。该托架止推部27具有在将 金属制造保温杯12与金属制造保温杯用托架1螺合时与上端部9抵接 从而对金属制造保温杯12进行定位的功能。
托架止推部27朝向外容器14的内侧向下方倾斜,上端部9与托架 止推部27以在更多的面抵接的方式形成相互对应的倾斜角。通过上述 两倾斜面抵接,金属制造保温杯用托架1与金属制造保温杯12能够稳 定地卡合。
在垂直面部21与外筒主体部22的连接部分形成有朝向外容器14 的内侧向下方倾斜的主体倾斜部65,从而在使金属制造保温杯12与金 属制造保温杯用托架1嵌合时,内螺纹13的凸部67不与垂直面下部66 摩擦。
外底部18呈上部开口的浅底圆筒形状,侧面29形成上下二阶结构, 上侧的上阶梯部30形成为直径比下侧的下阶梯部31的直径小。上阶梯 部30嵌入外筒部17的内侧。在上阶梯部30与下阶梯部31之间形成有 承载作为外筒部17的下端部分的第二接合部26的承载部32。在将外底 部18嵌入外筒部17后,第二接合部26与承载部32通过焊接而被接合。 另外,作为从外底部18的侧面29向底面25连续的部分的底角部33成 为向外侧凸出的圆弧形状。
在外底部18的底面25上下三阶地形成有同心圆状的凹部。在底面 25的形成于中央部分的小径凹部34配置有真空密封材料36,在其中心 部分形成有小孔状的排气孔35。该排气孔35与外容器14和内容器15 的间隙连通,在经由排气孔35对该间隙进行排气后,通过真空密封材 料36对排气孔35进行密封,从而形成真空隔热层16。此外,真空密封 材料36例如使用Sn或由Sn与Ag、Cu、Ni、Bi或Zn的合金构成的 金属钎料或者玻璃钎料等。
在小径凹部34的外侧形成有直径比小径凹部34大的中径凹部37。 该中径凹部37具有提高外底部18的底面25的刚性并且防止真空密封 材36在真空处理时流出的功能。
另外,在中径凹部37的真空隔热层16侧的面配设有吸气器38,该 吸气器38吸收从真空隔热层16内产生的气体。此外,吸气器38只要 不位于堵塞排气孔35的位置,可以配设于真空隔热层16内的任意的位 置。
在中径凹部37的外侧形成有直径比中径凹部37大的大径凹部39。 大径凹部39提高外底部18的底面25的刚性,并且作为保护真空密封 材料36避免外部冲击等的保护板40的安装部分发挥功能。
保护板40形成为具有直径比中径凹部37大且比大径凹部39小的 圆板形状,且厚度比大径凹部39的深度薄。另外,保护板40由与外底 部18相同的材质形成,并以完全关闭小径凹部34以及中径凹部37的 方式通过具有耐热性的粘合剂与大径凹部39接合。由此,即使对金属 制造保温杯12进行水洗,真空密封材料36也不会与水接触,从而能够 防止真空密封材料36因水而引起的劣化。
内容器15具有上部广口地开口的有底筒状的一物品构造,并在其 上端部分形成有通过焊接与外容器14的第一接合部19接合的第三接合 部41。第三接合部41形成为与第一接合部19宽度大致相同,并在将内 容器15收纳于外容器14时与第一接合部19成为平行。另外,第一接 合部19的直径与第三接合部41的直径被调整为在将内容器15收纳于 外容器14时第一接合部19与第三接合部41抵接。
在第三接合部41的下侧形成有朝向下方缩径的倾斜部42,在倾斜 部42下侧形成有对饮品进行收容的剖面呈大致U字形状的收容部43。 倾斜部42的直径形成为比外容器14的饮用口部20的直径小,另外, 收容部43的直径形成为比外容器14的垂直面部21以及外筒主体部22 的直径小。另外,内容器15的纵向的长度比外筒部17的纵向的长度短。 因此,外容器14与内容器15除了第一接合部19与第三接合部41接合 的接合部分以外不接触。
在此,对金属制造保温杯12的制造方法进行详述。首先,从外筒 部17的上部开口部分收纳内容器15,使作为内容器15的上端面的口部 端面44与作为外筒部17的上端面的口部端面45对齐,通过焊接将第 一接合部19与第三接合部41接合。接下来,将已经通过焊接与吸气器 38接合了的外底部18嵌入外筒部17的下部开口部分,使第二接合部 26与承载部32抵接,通过焊接对它们进行接合。然后,经由排气孔35 对外容器14与内容器15的间隙进行排气,通过真空密封材料36对排 气孔35进行密封,从而形成真空隔热层16。最后,通过具有耐热性的 粘合剂将保护板40与大径凹部39接合,从而金属制造保温杯12完成。
接下来,对金属制造保温杯用托架1的使用方法进行详述。首先, 在金属制造保温杯用托架1收纳金属制造保温杯12,若保持金属制造保 温杯用托架1固定地将金属制造保温杯12边向金属制造保温杯用托架1 内压入边转动,则金属制造保温杯用托架1的内螺纹13与金属制造保 温杯12的外螺纹24螺合。而且,若使金属制造保温杯12的托架止推 部27与金属制造保温杯用托架1的上端部9抵接,则金属制造保温杯 12嵌合于金属制造保温杯用托架1内。此外,在该状态下,金属制造保 温杯12仅在外螺纹24以及托架止推部27与金属制造保温杯用托架1 抵接,外筒部17的其他的部分、外底部18不与金属制造保温杯用托架 1抵接。
使用者在该状态下能够向金属制造保温杯12注入任意的饮品并饮 用。由于金属制造保温杯12具有隔热性,所以在加入冷的饮品的情况 下,将饮品维持为低温,在加入热的饮品的情况下,将饮品维持为高温。 另外,由于在金属制造保温杯用托架1形成有把持部3,所以使用者能 够把持该把持部3来饮用饮品。另外,通过金属制造保温杯用托架1, 能够缓和载置于桌子等载置面时的对金属制造保温杯12的冲击。
在使用后,能够容易地将金属制造保温杯12从金属制造保温杯用 托架1卸下,分别单独地进行清洗·干燥。此外,在将金属制造保温杯 12从金属制造保温杯用托架1卸下的情况下,只要在固定了金属制造保 温杯用托架1的状态下将金属制造保温杯12边与螺合的情况相反地转 动边拉拔即可。
如上,在本实施例中,金属制造保温杯用托架1在内部具备与设置 于金属制造保温杯12的外侧的外螺纹24螺合的内螺纹13,并具有与设 置于上述金属制造保温杯12的托架止推部27抵接的上端部9,通过上 述内螺纹13和上述上端部9与上述金属制造保温杯12的卡合来进行保 持,因此金属制造保温杯用托架1与金属制造保温杯12的嵌合变得牢 固。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上端部9与设置于上述金属制造保温杯12 的托架止推部27抵接时,外表面(外侧面7)与上述金属制造保温杯 12饮用口部20共面,因此不存在松动从而嵌合稳定,并且不存在阶梯 差从而外观优美。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外螺纹24设置于在放置上述金属制造 保温杯12时垂直的面(垂直面部21),从而外螺纹24的形状容易呈现 且尺寸稳定。
此外,金属制造保温杯12只要能够与金属制造保温杯用托架1螺 合,也可以具有其他的形状。另外,金属制造保温杯12能够不与金属 制造保温杯用托架1螺合,而单独地作为保温杯使用。
实施例2
图2示出实施例2的金属制造保温杯用托架1,对与上述实施例1 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以省略其详细的说明的方式进行详 述。本实施例在金属制造保温杯用托架1的底部6形成有排水孔46。
排水孔46在金属制造保温杯用托架1的底部6的中央部分形成为 圆形,并将金属制造保温杯用托架1的内外贯通。另外,在本实施例中, 排水孔46的直径为底部6的直径的一半左右,但直径的大小能够适当 地改变,另外,排水孔46的形状也能够适当地改变。
形成有排水孔46的底部6的端部47成为剖面呈大致倒U字形状。
如本实施例那样,在底部6设置排水孔46,从而即使水等液体进入 中空部28,也能够容易地将其从排水孔46排出。因此,即使保持使金 属制造保温杯用托架1嵌合于金属制造保温杯12的状态对金属制造保 温杯12进行清洗,水也难以积存于中空部28。另外,空气也能够从排 水孔46出入,因此也能够通过空气使中空部28快速地干燥。
如上,在本实施例中,在底部6中央具有排水孔46,因此即使保持 附带金属制造保温杯用托架1状态地对金属制造保温杯进行清洗,水也 难以积存于中空部28。
实施例3
图3~图5示出实施例3的金属制造保温杯用托架1,对与上述实施 例1以及实施例2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以省略其详细的 说明的方式进行详述。本实施例在底部6嵌合弹性部件48,并在上端部 9形成排水部49。
弹性部件48由与金属制造保温杯用托架1的外侧面7嵌合的侧壁 部50以及与金属制造保温杯用托架1的底部6嵌合的底壁部51构成, 具有上下开口的浅底圆筒形状。另外,侧壁部50与底壁部51的连接部 分具有向外侧凸出的圆弧形状。在本实施例中,底壁部51成为与桌子 等载置面(未图示)接触的接地面,金属制造保温杯用托架1不与桌子 等接触。此外,弹性部件48由弹性体等软质材料一体成形。
在侧壁部50的上端内侧面形成有与金属制造保温杯用托架1的外 侧面7卡合的第一肋52。第一肋52的剖面大致呈矩形形状,并在上侧 的角部分形成有倒角部53。
另外,在侧壁部50的内侧面亦即第一肋52的略下方相同地形成有 与金属制造保温杯用托架1的外侧面7卡合的第二肋54。第二肋54的 剖面具有大致矩形形状。
另外,在底壁部51的内表面中央部分形成有与金属制造保温杯用 托架1的底部6卡合的第三肋55。第三肋55的剖面具有大致矩形形状。
在底壁部51的端部下侧的角部分形成有二阶结构的阶梯部57。另 一方面,底壁部51的端部上侧的角部分具有剖面呈直角形状的直角部 63。
在本实施例中,在金属制造保温杯用托架1的外侧面7的下侧部分 形成有用于供弹性部件48嵌合的嵌合部58。嵌合部58形成为直径比外 侧面7小,从而即使在嵌合了弹性部件48的状态下,侧壁部50的外径 也比外侧面7的外径小。
嵌合部58形成有分别与弹性部件48的第一肋52、第二肋54以及 第三肋55卡合的第一凹部59、第二凹部60以及第三凹部61。另外, 形成有承载弹性部件48的直角部63的直角承载部64。通过上述三处卡 合凹部59、60、61与直角承载部64,弹性部件48能够牢固地嵌合于金 属制造保温杯用托架1的嵌合部58。
接下来,对形成于金属制造保温杯用托架1的上端部9的排水部49 进行详述。排水部49为将上端部9的一部分较小地切成横向矩形形状 的结构,在使金属制造保温杯用托架1与金属制造保温杯12螺合的状 态下,将外部与中空部28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排水部49形成于与把持部3对置的部分(错开180 °的相反侧),但能够在上端部9的圆周上的任意的位置适当地改变。 另外,针对排水部49的形状、大小也能够适当地改变,也可以设置多 个。
如上所述,排水部49将外部与中空部28连通,因此在使金属制造 保温杯用托架1与金属制造保温杯12螺合的状态下对它们进行清洗的 情况下,通过以倒置状态载置能够使存积于中空部28的水向外部排出。 另外,通过空气从排水孔46以及排水部49出入能够快速地使中空部28 内干燥。
另外,若对与上述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2不同的地方进行说明,则 在本实施例中,以金属制造保温杯12的外底部18不与金属制造保温杯 用托架1抵接的方式使外底部18的底角部33具有向内侧凸出的形状。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把持部3的上表面8未与上端部9共面,上 表面8位于比上端部9略靠下方。并且,在把持部3的安装部分未形成 有上凹部10以及下凹部11,金属制造保温杯用托架1的内侧侧面的除 了内螺纹13以外的部分形成为平面状。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作为端部47的下侧部分的端部下表面62 形成有倾斜,端部47的厚度趋向前端而变薄。
如上,在本实施例中,在底部6配置弹性部件48,从而在放置于桌 子等时冲击减少。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上端部9具有排水部49, 从而即使保持附带金属制造保温杯用托架1状态地对金属制造保温杯进 行清洗并在倒置状态下使其干燥时,也能够放掉积存于金属制造保温杯 用托架1与金属制造保温杯12之间的水。
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能够在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 进行各种变形实施。例如,能够以改变金属制造保温杯用托架与金属制 造保温杯的高度、直径的方式适当地改变容器的容量。另外,也可以设 置多个排水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