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蚁诱杀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白蚁诱杀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1201261.5 (22)申请日 2016.12.22 (71)申请人 重庆市黑土地白蚁防治有限公司 地址 401120 重庆市渝北区双凤桥街道桃 源大道247号附103号龙港红树林25 幢-1-商业25 (72)发明人 龚仲君 (74)专利代理机构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50217 代理人 晋小华 (51)Int.Cl. A01M 1/02(2006.01) A01M 1/06(2006.01) A01M 1/20(2006.01) (54)发明。
2、名称 一种白蚁诱杀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白蚁的诱杀装置, 包括 基座、 埋蚁机构和移动机构, 灭蚁机构包括固定 安装在传送带正上方的密封筒, 密封筒内设有喷 火机构和用于检测诱蚁台的检测机构, 密封筒顶 部还设有食物存储箱, 灭蚁机构包括第一气缸、 钻筒和锥形钻头, 第一气缸固定安装在基座上, 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上设有用于驱动控制件 的驱动块, 该驱动块的外表面呈球面, 所述钻筒 连接在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上, 钻筒靠近密封筒的 一侧设有负压口, 所述负压口处设有吸气泵, 移 动机构包括动力单元和设置在基座底部的数个 滚轮, 所述动力单元包括动力件, 当第一气缸处 于收缩状态时,。
3、 动力件的自由端低于滚轮下表 面。 通过实施本方案, 以达到对有害蚁类尸体进 行及时处理的效果。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1页 CN 106719516 A 2017.05.31 CN 106719516 A 1.白蚁诱杀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 准备一个诱杀装置, 该诱杀装置包括基座、 埋蚁机构和移动机构, 所述基座上水 平设有往复运动的传送带, 所述传送带上固定安装有两个诱蚁台, 所述传送带两端均设有 灭蚁机构; 所述灭蚁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传送带正上方的密封筒, 密封筒上竖直滑动连接 有用于封闭诱蚁台的隔离罩, 所述密封筒内设有喷火机构和用于检测诱蚁台的检测机。
4、构, 所述检测机构与喷火机构电连接, 所述密封筒顶部还设有食物存储箱, 所述食物存储箱下 端设有投食嘴, 投食嘴侧面上设有出料口, 所述出料口处铰接有闭合板, 该闭合板的一侧与 投食嘴之间连接有拉簧, 闭合板的另一侧设有控制件; 所述埋蚁机构包括第一气缸、 钻筒和 锥形钻头, 所述第一气缸固定安装在基座上, 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上设有用于驱动控制 件的驱动块, 该驱动块的外表面呈球面, 所述钻筒连接在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上, 所述钻筒靠 近密封筒的一侧设有负压口, 所述负压口处设有吸气泵, 所述锥形钻头由数块钢板组合而 成, 各钢板均铰接在钻筒上, 每个钢板中部均铰接有连接杆, 所述钻筒上设有第二。
5、气缸, 所 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各连接杆的自由端连接; 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动力单元和设置在基座 底部的数个滚轮, 所述动力单元包括呈” 7” 字型的动力件, 所述动力件一端铰接在第一气缸 活塞杆上, 且动力件中部铰接在基座上, 当第一气缸处于收缩状态时, 动力件的自由端低于 滚轮下表面; 步骤2: 驱动传送带, 使装有新鲜食物的诱蚁台移动到传送带中部, 以引诱白蚁; 步骤3: 当步骤2中诱蚁台上的白蚁成堆出现时, 将该诱蚁台推动到密封筒下方, 并将密 封罩滑动下来将该诱蚁台与外部隔离; 步骤4: 当检测机构检测到密封筒下方的诱蚁台时, 将信号传递到喷火机构, 喷火机构 启动开始喷火, 喷火时间1。
6、-2s, 将诱蚁台上的白蚁烧灭; 步骤5: 启动吸气泵, 在负压作用下将步骤4中被烧灭的白蚁尸体吸附到钻头内; 步骤6: 启动第一气缸, 第一气缸推动钻头向地里移动, 当钻头移动到泥土内时, 启动第 二气缸, 第二气缸推动连接杆运动, 使各连接杆处于水平状态, 各连接杆便推动各钢板向外 打开, 此时位于钻头内的白蚁尸体便被埋入到泥土里; 同时, 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向下移动的 过程中带动驱动块和动力件运动, 驱动块移动到控制件下方, 动力件的自由端绕动力件中 部的铰接点向上旋转; 步骤7: 启动第一气缸拉动其活塞杆, 将钻头从地里拔出, 同时驱动块和动力件随之运 动, 驱动块推动控制件转动, 控制。
7、件拉动闭合板打开出料口, 食物存储箱中的食物落入到诱 蚁台上, 随着驱动件的上移, 驱动件与控制件分离, 闭合板在拉簧作用下封闭出料口; 动力 件自由端向下并插入到地里, 随着活塞杆的持续上移, 动力件将拉动基座向前移动; 步骤8: 启动第二气缸将各钢板收拢; 步骤9: 驱动传送带, 使步骤7中装有食物的诱蚁台移动到传送带中部继续引诱白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蚁诱杀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1中的诱杀装置还包括第三 气缸, 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上固定连接有齿条, 所述传送带的传动轴上同轴安装有齿轮, 所述齿轮与齿条啮合传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白蚁诱杀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
8、进料口处设有闭合板, 该 闭合板的上端铰接在钻筒上, 闭合板的下端位于钻筒内。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6719516 A 2 一种白蚁诱杀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白蚁防治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白蚁诱杀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白蚁的种类有很多种, 其中我国危害较严重的有土木栖的家白蚁和散白蚁、 士栖 的黑翅大白蚁。 以前常用的防治方法如下: 喷粉法: 在白蚁分群时是使用药剂消灭的效果最佳时期。 土、 木白蚁具有相互接触吮舔 习性, 即白蚁在爬行时如遇到同一群体的个体便相互用口器或触角交接, 借以传递信息。 如 白蚁身上沾有杂质或异物时, 就彼此吮舔。 利用这。
9、个习性, 将灭蚁粉剂喷在部分白蚁身上, 就能使其互相传染中毒, 造成全巢覆灭。 此方法的缺点是对找不到活白蚁、 蚁巢、 蚁路的地 方不适用; 在找到白蚁的蚁巢和蚁路时, 对白蚁容易产生遗漏, 该方法对环境有一定的污 染。 0003 喷雾法: 主要用于房屋的门窗框、 墙壁、 地面和木房的屋架上。 用喷雾器进行喷雾, 在不便喷雾的部位用刷子进行涂刷, 目的是杀死白蚁并切断白蚁 “飞、 爬、 带” 三个传播途 径, 从外部预防白蚁的生存、 扩散和蔓延。 缺点是对找不到活白蚁的地方不适用, 对环境有 一定的污染。 0004 灌注法: 适用于遭受蚁害的门窗框、 柱底等靠下部位, 以及紧贴门框的地面, 如。
10、有 缝隙, 可用螺丝刀撬开, 如果没有缝隙, 可用电钻或电锤打孔, 用喷雾器将药物灌入, 再用腻 子将其密封。 缺点是施工复杂, 对蚁巢容易产生遗漏, 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0005 诱集法: 在遭受蚁害的房屋周围, 尤其是蚁害较严重的地方, 选几个点, 在每个点 位上挖一个长、 宽、 深分别为30厘米、 20厘米、 30厘米的坑, 埋入两个松木块, 其长、 宽、 高分 别为20厘米、 10厘米、 5厘米。 两木块中间放诱杀卷, 用以引诱周围环境中的白蚁来取食, 并 杀死建筑物周围的地下白蚁。 其缺点是投料的位置要求严格, 不易掌握, 需专业人员实施。 0006 中国专利文献CN962071。
11、99.4公开了一种白蚁控制诱集器, 其包括一控制诱集管, 其上设有昆虫出入孔, 控制诱集管内设有用于关闭昆虫出入孔和取出残余药料的穿孔开闭 管, 穿孔开闭管内设置有相连的药料载杆和落料盒, 白蚁通过昆虫出入孔进入到设备内部 啃噬涂有药物的食物后被毒杀。 该白蚁控制诱集器虽然环境污染较少, 可靠性较好, 但其缺 点在于, 在发现白蚁后再投放诱杀剂, 一方面需要定期监控, 费事费力, 另一方面, 投放诱杀 剂的过程仍可能影响白蚁的群体活动, 处理不当可能影响治理效果。 吃了药物的白蚁通常 会死在诱集器或地面上, 导致其他白蚁嗅到同类尸体后会逃离现场而导致不能及时杀灭白 蚁, 降低诱杀效果。 000。
12、7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白蚁诱杀方法, 以达到对有害蚁类尸体进行及时处理的效 果。 说 明 书 1/5 页 3 CN 106719516 A 3 0009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基础方案如下: 白蚁诱杀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 准备一个诱杀装置, 该诱杀装置包括基座、 埋蚁机构和移动机构, 所述基座上水 平设有往复运动的传送带, 所述传送带上固定安装有两个诱蚁台, 所述传送带两端均设有 灭蚁机构; 所述灭蚁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传送带正上方的密封筒, 密封筒上竖直滑动连接 有用于封闭诱蚁台的隔离罩, 所述密封筒内设有喷火机构和用于检测诱蚁台的检测机构, 所述检测机构与。
13、喷火机构电连接, 所述密封筒顶部还设有食物存储箱, 所述食物存储箱下 端设有投食嘴, 投食嘴侧面上设有出料口, 所述出料口处铰接有闭合板, 该闭合板的一侧与 投食嘴之间连接有拉簧, 闭合板的另一侧设有控制件; 所述埋蚁机构包括第一气缸、 钻筒和 锥形钻头, 所述第一气缸固定安装在基座上, 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上设有用于驱动控制 件的驱动块, 该驱动块的外表面呈球面, 所述钻筒连接在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上, 所述钻筒靠 近密封筒的一侧设有负压口, 所述负压口处设有吸气泵, 所述锥形钻头由数块钢板组合而 成, 各钢板均铰接在钻筒上, 每个钢板中部均铰接有连接杆, 所述钻筒上设有第二气缸, 所 述第二气。
14、缸的活塞杆与各连接杆的自由端连接; 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动力单元和设置在基座 底部的数个滚轮, 所述动力单元包括呈” 7” 字型的动力件, 所述动力件一端铰接在第一气缸 活塞杆上, 且动力件中部铰接在基座上, 当第一气缸处于收缩状态时, 动力件的自由端低于 滚轮下表面; 步骤2: 将步骤1中的诱杀装置放置在有白蚁出没的地方, 驱动传送带, 使装有新鲜食物 的诱蚁台移动到传送带中部, 以引诱白蚁; 步骤3: 当步骤2中诱蚁台上的白蚁成堆出现时, 驱动传送带复位使该诱蚁台传送到密 封筒下方, 并将密封罩滑动下来将该诱蚁台与外部隔离, 同时另一诱蚁台被驱动到传送带 中部继续引诱白蚁; 步骤4: 当检测机。
15、构检测到密封筒下方的诱蚁台时, 将信号传递到喷火机构, 喷火机构 启动开始喷火, 喷火时间1-2s, 将诱蚁台上的白蚁烧灭; 步骤5: 启动吸气泵, 在负压作用下将步骤4中被烧灭的白蚁尸体吸附到钻头内; 步骤6: 启动第一气缸, 第一气缸推动钻头向地里移动, 当钻头移动到泥土内时, 启动第 二气缸, 第二气缸推动连接杆运动, 使各连接杆处于水平状态, 各连接杆便推动各钢板向外 打开, 此时位于钻头内的白蚁尸体便被埋入到泥土里; 同时, 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向下移动的 过程中带动驱动块和动力件运动, 驱动块移动到控制件下方, 动力件的自由端绕动力件中 部的铰接点向上旋转; 步骤7: 启动第一气缸拉动。
16、其活塞杆, 将钻头从地里拔出, 同时驱动块和动力件随之运 动, 驱动块推动控制件转动, 控制件拉动闭合板打开出料口, 食物存储箱中的食物落入到诱 蚁台上, 随着驱动件的上移, 驱动件与控制件分离, 闭合板在拉簧作用下封闭出料口; 动力 件自由端向下并插入到地里, 随着活塞杆的持续上移, 动力件将拉动基座向前移动; 步骤8: 启动第二气缸将各钢板收拢; 步骤9: 驱动传送带, 使步骤7中装有食物的诱蚁台移动到传送带中部继续引诱白蚁。 0010 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在于: 在步骤3中, 当传送带驱动诱蚁台运动到密封筒下方 时, 将隔离罩滑动下来将该诱蚁台与外部隔离, 可避免外部蚁类嗅到同类尸体而逃离。
17、本装 置, 导致失去诱杀的效果。 步骤4中将喷火时间设置成1-2s, 其目的在于, 如果喷火时间小于 1s不易将蚁类烧灭, 如果喷火时间大于2s则会将蚁类烧焦, 将其埋入到土壤后, 不利于后期 说 明 书 2/5 页 4 CN 106719516 A 4 蚁类尸体的有效分解, 而降低土壤养分含量。 步骤7中, 通过将动力件和投食嘴上的闭合板 与第一气缸配合联动设置, 实现了当诱蚁台上白蚁尸体被吸走后自动向诱蚁台上投料的工 作, 同时带动动力件来回摆动从而拉动本设备向前移动。 避免了人为投料的繁琐性及投料 过程中惊扰白蚁而影响诱杀效果的问题, 安装在第一气缸上的驱动块驱动。 在步骤8和步骤 9中。
18、, 应先启动第一气缸再启动第二气缸, 如果先启动第二气缸收缩, 则钻头中会带出大量 的泥土和白蚁尸体, 因此必须先启动第一气缸将钻头从地里拔出后, 再启动第二气缸将各 钢板收拢。 0011 综上所述: 1、 采用火烧的方式对有害白蚁进行烧灭, 避免传统中采用药剂药杀对 环境及土壤的污染的问题。 2、 同时将白蚁尸体埋入泥土中, 一方面避免白蚁嗅到同类尸体 后逃离本装置, 而导致失去诱杀的效果; 另一方面将白蚁尸体埋入到地里, 待尸体分解后可 增加土质养分, 有利于植物生长。 3、 通过将动力件设置在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上实现联动作 用, 即当第一气缸带动钻头上下移动进行埋蚁工作的过程中, 带动动力。
19、件来回摆动从而拉 动本设备向前移动, 从而实现了将白蚁尸体埋入到不同的地方, 避免钻头在同一个地方埋 入白蚁尸体过多, 造成局部土壤养分过剩的问题。 4、 通过实施本方法, 实现了自动向诱蚁台 上投料的工作, 避免了人为投料的繁琐性及投料过程中惊扰白蚁而影响诱杀效果。 0012 优选方案1: 作为基础方案的改进, 还包括第三气缸, 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上固 定连接有齿条, 所述传送带的传动轴上同轴安装有齿轮, 所述齿轮与齿条啮合传动。 通过上 述设置, 第三气缸带动齿条往复运动, 齿条通过与齿轮的啮合带动传送带往复运动。 0013 优选方案2: 作为优选方案1的改进, 在所述进料口处设有闭合板。
20、, 该闭合板的上端 铰接在钻筒上, 闭合板的下端位于钻筒内, 通过上述设置, 一方面有效避免活体白蚁从进料 口处进入到钻筒中, 另一方面闭合板在吸气泵吸附白蚁尸体的同时, 在吸气泵负压的作用 下自动打开进料口。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发明中诱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为本发明中投食嘴的打开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基座1、 传送带2、 传动轴3、 诱蚁台4、 密封筒5、 隔离罩6、 喷火机构7、 食物存储箱8、 投食嘴9、 闭合板10、 控制件11、 第一气缸12、 钻筒13、 锥形钻头。
21、14、 驱动块15、 吸气泵16、 负压口17、 钢板18、 连接杆19、 动力件20、 第二气缸21。 0017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 诱杀装置包括基座1、 埋蚁机构和移动机构, 基座1上水 平安装有往复运动的传送带2, 该传送带2的传动轴3上同轴安装有齿轮, 齿轮上啮合传动有 齿条, 该齿条的一端连接有第三气缸, 当第三气缸带动齿条往复运动时, 齿条通过与齿轮的 啮合带动传送带2往复运动。 传送带2上固定安装有两个诱蚁台4, 传送带2左右两端均设有 灭蚁机构。 0018 如图2所示, 密封筒5上竖直滑动连接有用于封闭诱蚁台4的隔离罩6, 隔离罩6只有 三个面, 靠近钻筒13的一面为开放。
22、状态。 密封筒5内设有喷火机构7和用于检测诱蚁台4的检 说 明 书 3/5 页 5 CN 106719516 A 5 测机构, 检测机构包括安装在密封筒5上的红外线接收器和安装在闭环轨道上的红外发射 器, 红外线接收器的输出端与喷火机构7的开关电连接。 喷火机构7的喷火头朝向诱蚁台4方 向。 密封筒5顶部还安装有食物存储箱8, 食物存储箱8下端设有投食嘴9, 投食嘴9呈锥型, 投 食嘴9的锥面上设有出料口, 出料口处铰接有闭合板10, 该闭合板10的左侧与投食嘴9内壁 之间连接有拉簧, 保证闭合板10在常态下始终封闭出料口。 闭合板10的右侧安装有控制件 11; 埋蚁机构位于密封筒5一侧, 灭。
23、蚁机构包括第一气缸12、 钻筒13和锥形钻头14, 第一气 缸12固定安装在基座1上, 第一气缸12的活塞杆上设有用于驱动控制件11的驱动块15, 该驱 动块15的外表面呈球面, 且控制件11的自由端位于驱动块15的正上方或正下方。 钻筒13连 接在第一气缸12的活塞杆上, 钻筒13靠近密封筒5的一侧设有负压口17, 负压口17处设有吸 气泵16, 锥形钻头14由数块钢板18组合而成, 各钢板18均铰接在钻筒13上, 每个钢板18中部 均铰接有连接杆19, 钻筒13上设有第二气缸21, 第二气缸21的活塞杆与各连接杆19的自由 端连接; 移动机构包括动力单元和均匀分布在基座1底部的4个滚轮, 。
24、动力单元包括动力件20, 该动力件20呈” 7” 字型, 动力件20的右端铰接在第一气缸12活塞杆上, 且动力件20的弯折处 铰接在基座1上, 当第一气缸12处于收缩状态时, 动力件20的自由端低于滚轮下表面。 0019 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步骤1: 将诱杀装置放置在有白蚁出没的地方, 驱动传送带2, 使装有新鲜食物的诱蚁台 4移动到传送带2中部, 以引诱白蚁; 步骤2: 当步骤1中诱蚁台4上的白蚁成堆出现时, 驱动传送带2复位使该诱蚁台4传送到 密封筒5下方, 并将密封罩滑动下来将该诱蚁台4与外部隔离, 同时另一诱蚁台4被驱动到传 送带2中部继续引诱白蚁; 步骤3: 当检测机构检测到密封筒5。
25、下方的诱蚁台4时, 将信号传递到喷火机构7, 喷火机 构7启动开始喷火, 喷火时间1-2s, 将诱蚁台4上的白蚁烧灭; 步骤4: 启动吸气泵16, 在负压作用下将步骤3中被烧灭的白蚁尸体吸附到钻头内; 步骤5: 启动第一气缸12, 第一气缸12推动钻头向地里移动, 当钻头移动到泥土内时, 启 动第二气缸21, 第二气缸21推动连接杆19运动, 使各连接杆19处于水平状态, 各连接杆19便 推动各钢板18向外打开, 此时位于钻头内的白蚁尸体便被埋入到泥土里; 同时, 第一气缸12 的活塞杆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带动驱动块15和动力件20运动, 驱动块15移动到控制件11下 方, 动力件20的自由端绕动。
26、力件20中部的铰接点向上旋转; 步骤6: 启动第一气缸12拉动其活塞杆, 将钻头从地里拔出, 同时驱动块15和动力件20 随之运动, 驱动块15推动控制件11转动, 控制件11拉动闭合板10打开出料口, 食物存储箱8 中的食物落入到诱蚁台4上, 随着驱动件的上移, 驱动件与控制件11分离, 闭合板10在拉簧 作用下封闭出料口; 动力件20自由端向下并插入到地里, 随着活塞杆的持续上移, 动力件20 将拉动基座1向前移动; 步骤7: 启动第二气缸21将各钢板18收拢; 步骤8: 驱动传送带2, 使步骤6中装有食物的诱蚁台4移 动到传送带2中部继续引诱白 蚁。 0020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 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 说 明 书 4/5 页 6 CN 106719516 A 6 未作过多描述。 应当指出,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 还 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 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 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 说明书 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说 明 书 5/5 页 7 CN 106719516 A 7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8 CN 106719516 A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