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节形外立面超高层建筑结构附着式爬架及提升方法.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735107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16.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438804.4

申请日:

2015.07.24

公开号:

CN105525745A

公开日:

2016.04.27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G 3/28申请日:20150724|||公开

IPC分类号:

E04G3/28; E04G5/08; E04G5/04

主分类号:

E04G3/28

申请人:

中建四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攀; 李松晏; 孔庆永

地址:

563003 贵州省贵阳市大营坡松柏巷一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代理人:

刘楠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竹节形外立面超高层建筑结构附着式爬架及提升方法,该爬架是在爬架架体靠近建筑结构一侧通过水平附墙件与爬架架体上的导轨固定连接,水平附墙件通过预埋螺栓固定在建筑结构的楼板上,爬架架体内的龙骨板通过汽车合页与可折叠翻板一端活动连接,可折叠翻板另一端搭设在建筑结构的楼板上。本发明在建筑结构与爬架架体的之间设有可折叠式翻板,翻板的长度和节数随着建筑物外立面轮廓变化而改变,从而在建筑结构外轮廓发生变化时,同样能够保证建筑结构与爬架架体之间的间隙正常密封,有效防止高空坠物或者高空坠落,消除安全隐患,避免造成重大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竹节形外立面超高层建筑结构附着式爬架,包括导轨(1)、可在导轨(1)上滑动的爬架架体(1)以及设置在爬架架体(1)内的龙骨板(2),其特征在于:在爬架架体(1)靠近建筑结构(7)一侧通过水平附墙件(3)与爬架架体(1)上的导轨(10)固定连接,水平附墙件(3)通过预埋螺栓(5)固定在建筑结构(7)的楼板上,爬架架体(1)内的龙骨板(2)通过汽车合页(8.1)与可折叠翻板(8)一端活动连接,可折叠翻板(8)另一端搭设在建筑结构(7)的楼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节形外立面超高层建筑结构附着式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折叠翻板(8)由两块以上的短翻板(8.2)及汽车合页(8.1)组成,汽车合页(8.1)连接在两根短翻板(8.2)之间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竹节形外立面超高层建筑结构附着式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短翻板(8.2)靠近建筑结构(7)一端设置有第一耳板(8.3),所述的第一耳板(8.3)通过钢丝绳(4)与上一层龙骨板(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节形外立面超高层建筑结构附着式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平附墙件(3)靠近爬架架体(1)一端设置有第二耳板(3.1),所述第二耳板(3.1)通过钢丝绳(4)与设置在上一层建筑结构(7)上的吊环(9)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节形外立面超高层建筑结构附着式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爬架架体(1)底端内的龙骨板(2)通过汽车合页(8.1)与长翻板(6)一端活动连接,长翻板(6)另一端搭设在建筑结构(7)的楼板上,并通过钢丝绳(4)将设置在长翻板(6)另一端的第三耳板(6.1)与上一层龙骨板(2)连接。 6.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竹节形外立面超高层建筑结构附着式爬架的提升方法,包括现有的超高层建筑结构附着式爬架的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向上提拉与可折叠翻板(8)及长翻板(6)连接的钢丝绳(4),使可折叠翻板(8)及长翻板(6)自然向爬架架体(1)收拢,然后向上缓慢提升爬架架体(1),当爬架架体(1)的底端与上一层建筑结构(7)的楼板平齐时,停止爬架架体(1)的提升,此时拆除爬架架体(1)下方的水平附墙件(3),并将其移至爬架架体(1)上方与爬架架体(1)上方的导轨(10)固定连接,然后根据爬架架体(1)与建筑结构(7)之间的间隙距离,水平展开或收拢可折叠翻板(8)上的短翻板(8.2),使可折叠翻板(8)上的短翻板(8.2)搭设在建筑结构(7)的楼板上,最后水平展开爬架架体(1)底端上的长翻板(6),使长翻板(6)同样搭设在建筑结构(7)的楼板上,这样便可对爬架架体(1)与建筑结构(7)之间的间隙进行封闭,重复上述过程即可使爬架架体(1)随建筑建筑结构(7)的高度不断提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竹节形外立面超高层建筑结构附着式爬架的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爬架架体(1)与建筑结构(7)之间的间隙增大时,增加可折叠翻板(8)上的短翻板(8.2)的展开数量,使可折叠翻板(8)上的短翻板(8.2)水平搭设在建筑结构(7)的楼板上;当爬架架体(1)与建筑结构(7)之间的间隙缩小时,减少可折叠翻板(8)上的短翻板(8.2)的展开数量,使可折叠翻板(8)上的短翻板(8.2)水平搭设在建筑结构(7)的楼板上。

说明书

一种竹节形外立面超高层建筑结构附着式爬架及提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竹节形外立面超高层建筑结构附着式爬架及提升方法,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建筑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建筑物文化特征的外立面,其形状结构相比于以往有了较大幅度的创新。传统爬架设计主要针对平面直线型外立面建筑结构,使用固定翻板对爬架和楼体间空隙进行封闭,然而现有的建筑外立面在高度方向上呈现出不规律的宽窄变化,传统固定长度翻板的爬架无法保证每一层的爬架和楼体间完全封闭,很容易造成高空坠物或者高空坠落,形成重大的安全隐患,造成重大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因此,现有的爬架无法满足施工作业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施工快捷、安全可靠,并可随建筑结构的高度不断提升的竹节形外立面超高层建筑结构附着式爬架及提升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竹节形外立面超高层建筑结构附着式爬架,包括导轨、可在导轨上滑动的爬架架体以及设置在爬架架体内的龙骨板,在爬架架体靠近建筑结构一侧通过水平附墙件与爬架架体上的导轨固定连接,水平附墙件通过预埋螺栓固定在建筑结构的楼板上,爬架架体内的龙骨板通过汽车合页与可折叠翻板一端活动连接,可折叠翻板另一端搭设在建筑结构的楼板上。

前述的可折叠翻板由两块以上的短翻板及汽车合页组成,汽车合页连接在两根短翻板之间的下方。

前述的短翻板靠近建筑结构一端设置有第一耳板,所述的第一耳板通过钢丝绳与上一层龙骨板连接。

前述的水平附墙件靠近爬架架体一端设置有第二耳板,所述第二耳板通过钢丝绳与设置在上一层建筑结构上的吊环连接。

前述的爬架架体底端内的龙骨板通过汽车合页与长翻板一端活动连接,长翻板另一端搭设在建筑结构的楼板上,并通过钢丝绳将设置在长翻板另一端的第三耳板与上一层龙骨板连接。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上述竹节形外立面超高层建筑结构附着式爬架的提升方法,该方法包括现有的超高层建筑结构附着式爬架的提升方法,首先向上提拉与可折叠翻板及长翻板连接的钢丝绳,使可折叠翻板及长翻板自然向爬架架体收拢,然后向上缓慢提升爬架架体,当爬架架体的底端与上一层建筑结构的楼板平齐时,停止爬架架体的提升,此时拆除爬架架体下方的水平附墙件,并将其移至爬架架体上方与爬架架体上方的导轨固定连接,然后根据爬架架体与建筑结构之间的间隙距离,水平展开或收拢可折叠翻板上的短翻板,使可折叠翻板上的短翻板搭设在建筑结构的楼板上,最后水平展开爬架架体底端上的长翻板,使长翻板同样搭设在建筑结构的楼板上,这样便可对爬架架体与建筑结构之间的间隙进行封闭,重复上述过程即可使爬架架体随建筑建筑结构的高度不断提升。

前述的方法中,当爬架架体与建筑结构之间的间隙增大时,增加可折叠翻板上的短翻板的展开数量,使可折叠翻板上的短翻板水平搭设在建筑结构的楼板上;当爬架架体与建筑结构之间的间隙缩小时,减少可折叠翻板上的短翻板的展开数量,使可折叠翻板上的短翻板水平搭设在建筑结构的楼板上。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在建筑结构与爬架架体的之间设有可折叠式翻板,翻板的长度和节数随着建筑物外立面轮廓变化而改变,从而在建筑结构外轮廓发生变化时,同样能够保证建筑结构与爬架架体之间的间隙正常密封,有效防止高空坠物或者高空坠落,消除安全隐患,避免造成重大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同时,本发明的爬架架体可随建筑结构的高度不断提升,在提升过程中只需将翻板向爬架架体收拢即可,无需拆除,能有效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并能重复使用,节约施工成本。因此,本发明不仅操作简单,施工快捷、使用安全可靠,可随建筑结构的高度不断提升,同时还能够保证建筑结构与爬架架体之间的间隙正常密封,密封效果好。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水平比较,只需在现有的爬架基础上做小幅度改动,具有较高的操作性和实用性,而且一次性施工好后,只需定时养护即可,后期维修也比较方便,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升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水平附墙件与导轨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可折叠式翻板与爬架架体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长翻板与爬架架体连接时的结构示意。

附图标记说明:1-爬架架体,2-龙骨板,3-水平附墙件,3.1-第二耳板,4-钢丝绳,5-预埋螺栓,6-长翻板,6.1-第三耳板,7-建筑结构,8-可折叠翻板,8.1-汽车合页,8.2-短翻板,8.3-第一耳板,9-吊环,10-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见图1,本发明的一种竹节形外立面超高层建筑结构附着式爬架,包括导轨1、可在导轨1上滑动的爬架架体1以及设置在爬架架体1内的龙骨板2,在爬架架体1靠近建筑结构7一侧通过水平附墙件3与爬架架体1上的导轨10固定连接,参见图3,水平附墙件3通过预埋螺栓5固定在建筑结构7的楼板上,同时在水平附墙件3靠近爬架架体1一端设置有第二耳板3.1,所述第二耳板3.1通过钢丝绳4与设置在上一层建筑结构7上的吊环9连接。所述的爬架架体1内的龙骨板2通过汽车合页8.1与可折叠翻板8一端活动连接,可折叠翻板8另一端搭设在建筑结构7的楼板上。参见图4,所述的可折叠翻板8由3块短翻板8.2及汽车合页8.1组成,汽车合页8.1连接在两根短翻板8.2之间的下方,在短翻板8.2靠近建筑结构7一端设置有第一耳板8.3,所述的第一耳板8.3通过钢丝绳4与上一层龙骨板2连接。为了进一步提高爬架架体1与建筑结构7之间间隙的密封性,参见图5,爬架架体1底端内的龙骨板2通过汽车合页8.1与长翻板6一端活动连接,长翻板6另一端搭设在建筑结构7的楼板上,并通过钢丝绳4将设置在长翻板6另一端的第三耳板6.1与上一层龙骨板2连接,这样便可通过可折叠翻板8和长翻板6实现爬架架体1与建筑结构7之间间隙的双重密封。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上述竹节形外立面超高层建筑结构附着式爬架的提升方法,该方法包括现有的超高层建筑结构附着式爬架的提升方法,参见图2,首先向上提拉与可折叠翻板8及长翻板6连接的钢丝绳4,使可折叠翻板8及长翻板6自然向爬架架体1收拢,然后向上缓慢提升爬架架体1,当爬架架体1的底端与上一层建筑结构7的楼板平齐时,停止爬架架体1的提升,此时拆除爬架架体1下方的水平附墙件3,并将其移至爬架架体1上方与爬架架体1上方的导轨10固定连接。此时便可根据爬架架体1与建筑结构7之间的间隙距离,水平展开或收拢可折叠翻板8上的短翻板8.2,参见图1,当爬架架体1与建筑结构7之间的间隙增大时,增加可折叠翻板8上的短翻板8.2的展开数量,使可折叠翻板8上的短翻板8.2水平搭设在建筑结构7的楼板上;当爬架架体1与建筑结构7之间的间隙缩小时,减少可折叠翻板8上的短翻板8.2的展开数量,使可折叠翻板8上的短翻板8.2同样能够水平搭设在建筑结构7的楼板上。最后水平展开爬架架体1底端上的长翻板6,使长翻板6同样搭设在建筑结构7的楼板上,这样便可对爬架架体1与建筑结构7之间的间隙进行封闭,重复上述过程即可使爬架架体1随建筑建筑结构7的高度不断提升。

一种竹节形外立面超高层建筑结构附着式爬架及提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竹节形外立面超高层建筑结构附着式爬架及提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竹节形外立面超高层建筑结构附着式爬架及提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竹节形外立面超高层建筑结构附着式爬架及提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竹节形外立面超高层建筑结构附着式爬架及提升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竹节形外立面超高层建筑结构附着式爬架及提升方法,该爬架是在爬架架体靠近建筑结构一侧通过水平附墙件与爬架架体上的导轨固定连接,水平附墙件通过预埋螺栓固定在建筑结构的楼板上,爬架架体内的龙骨板通过汽车合页与可折叠翻板一端活动连接,可折叠翻板另一端搭设在建筑结构的楼板上。本发明在建筑结构与爬架架体的之间设有可折叠式翻板,翻板的长度和节数随着建筑物外立面轮廓变化而改变,从而在建筑结构外轮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