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仙茅风味松蘑酱油的酿制方法.pdf

上传人:三** 文档编号:7345908 上传时间:2019-10-0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30.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144073.7

申请日:

20160315

公开号:

CN105747186A

公开日:

20160713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23L27/50,A23L33/10

主分类号:

A23L27/50,A23L33/10

申请人:

徐爱华

发明人:

徐爱华,胡爱珍

地址:

241300 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烟墩镇格里村中心组23号

优先权:

CN201610144073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仙茅风味松蘑酱油的酿制方法,以仙茅、松蘑为原料,同时添加山茱萸、鹿蹄草,制作出一种仙茅风味松蘑酱油。其充分利用仙茅、松蘑的营养价值,与中药相互配伍,协同增效,具有强身健体、补肝益肾的功效。成品富有光泽,鲜美可口,风味独特,保健功能突出,符合市场发展需要,易保存,长期食用可明显改善腰膝酸痛、浑身无力人群的不适。其制作工艺简单,易于实现,符合市场发展需要,可以进行批量生产。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仙茅风味松蘑酱油的酿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步骤:A.原料预处理:仙茅预处理:将新鲜的仙茅根茎,洗净,切成0.5-1厘米的段状,制得仙茅段;松蘑预处理:挑选表皮完整新鲜的松蘑,去除表层黑皮,切成0.5-1厘米的丁状,放入沸水中焯30-40秒,再放入清水中冷却,沥干,制得松蘑丁;预混合:取适量仙茅段、松蘑丁,充分混合均匀,加入混合物重0.4-0.8%的纤维素酶、0.1-0.3%的果胶酶、0.2-0.5%的蛋白酶、0.002-0.005%的木聚糖酶,加热至38-42℃,保温60-90分钟,再放入装有60-100目网筛的打浆机进行打浆,制得仙茅松蘑混合泥;B.中药浆液制作:按一定比例取中药材山茱萸、鹿蹄草,加入原料中药材重5-10倍的水,浸泡2-3小时,再煎煮30-60分钟,后连同煎煮液一起,可用装有80-100目网筛的打浆机制成中药泥;C.蒸煮:取仙茅松蘑混合泥100-150重量份、中药泥5-10重量份,混合均匀后,放入蒸锅进行蒸煮,待熟透,取出冷却,制得熟仙茅松蘑混合泥;D.制曲:向熟仙茅松蘑混合泥中添加小麦粉15-30重量份、米曲霉菌种2-3重量份,充分掺拌均匀,再通过自动制曲机制曲;E.发酵:酱醅置于发酵室中,添加食盐7-10重量份,水50-100重量份,搅拌均匀,制得酱醪,发酵10-15天,温度控制在35-38℃之间;再添加酱醅重0.006-0.01%的谷氨酰胺酶,搅拌均匀后,继续发酵10-15天,温度控制在28-32℃之间,当酱醪pH值降至6时,可添加鲁氏酵母至10个/毫升酱醪以上,控制酱醪温度在28-32℃,发酵30-40天,制得熟酱醅;F.淋油:熟酱醅制好后,采用传统三次淋法,制得头油、二淋油、三淋油;G.勾兑:取头油与二淋油根据要求进行勾兑,制成生仙茅风味松蘑酱油;H.过滤、灭菌:仙茅风味松蘑酱油经硅藻土过滤机过滤,再入不锈钢容器,加热至85-90℃,保持35-45分钟灭菌,得成品仙茅风味松蘑酱油;I.检验、包装:将通过检验合格的仙茅风味松蘑酱油成品,在无菌环境中进行包装,入通风干燥的库房中贮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仙茅风味松蘑酱油的酿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仙茅、松蘑混合比例为1: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仙茅风味松蘑酱油的酿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一定比例的中药材配比为以下原料重量比:山茱萸50-60%、鹿蹄草40-5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以仙茅、松蘑为原料,加入具有保健功效的中 药材,制得的一种仙茅风味松蘑酱油。

背景技术

仙茅,又名地棕、独茅、山党参、仙茅参、海南参、茅爪子、婆罗门参,属仙茅科。根状 茎近圆柱状,粗厚,直生,直径约1厘米,长可达10厘米。叶线形、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大小 变化甚大,长10-45厘米,宽5-25毫米,顶端长渐尖,基部渐狭成短柄或近无柄,两面散生疏 柔毛或无毛。花茎甚短,长6-7厘米,大部分藏于鞘状叶柄基部之内,亦被毛;苞片披针形,长 2.5-5厘米,具缘毛;总状花序多少呈伞房状,通常具4-6朵花;花黄色;花梗长约2毫米;花被 裂片长圆状披针形,长8-12毫米,宽2.5-3毫米,外轮的背面有时散生长柔毛;雄蕊长约为花 被裂片的1/2,花丝长1.5-2.5毫米,花药长2-4毫米;柱头3裂,分裂部分较花柱为长;子房狭 长,顶端具长喙,连喙长达7.5毫米(喙约占l/3),被疏毛。浆果近纺锤状,长1.2-1.5厘米,宽 约6毫米,顶端有长喙。种子表面具纵凸纹。花果期4-9月。具有温肾壮阳、祛除寒湿的功效, 主治阳萎精冷、小便失禁、脘腹冷痛、腰膝酸痛、筋骨软弱、下肢拘挛、更年期综合征。

松菇是目前极少数不能人工培植的野生菌之一。松蘑除具备一般蘑菇生长条件 外,还必须与松树生长在一起、与松树根共生。其生长环境为海拔700到500米的阴坡或半阴 坡的松树林中。松蘑肉质肥厚,味道鲜美滑嫩。不但风味极佳、香味诱人,而且营养丰富的食 用菌。虽然也称为松菇,但它和有“食用菌之王”的美称的松茸不是同一种菌。松菇性味甘、 温,松蘑具有强身健体、益肠健胃、止痛理气、化痰、止痛、驱虫、抗癌和治疗糖尿病的功效, 主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络不舒、痰多气短、大便干燥。

山茱萸,别称山萸肉、山芋肉、山于肉等,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落叶乔木或灌木,高 4-10米;树皮灰褐色;小枝细圆柱形,无毛或稀被贴生短柔毛冬芽顶生及腋生,卵形至披针 形,被黄褐色短柔毛。叶对生,纸质,卵状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5-10厘米,宽2.5-4.5 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于圆形,全缘,上面绿色,无毛,下面浅绿色,稀被白色贴生 短柔毛,脉腋密生淡褐色丛毛,中脉在上面明显,下面凸起,近于无毛,侧脉6-7对,弓形内 弯;叶柄细圆柱形,长0.6-1.2厘米,上面有浅沟,下面圆形,稍被贴生疏柔毛。山茱萸味酸 涩,性微温,具有补益肝肾、收敛固脱的功效,主治头晕目眩、耳聋耳鸣、腰膝酸软、遗精滑 精、小便频数、虚汗不止、妇女崩漏、内热消渴等。

鹿蹄草,为鹿蹄草科鹿蹄草属常绿草本状小半灌木,常绿草本状小半灌木,高 (10-)15-30厘米;根茎细长,横生,斜升,有分枝。叶4-7,基生,革质;椭圆形或圆卵形,稀近 圆形,长(2.5-)3-5.2厘米,宽(1.7-)2.2-3.5厘米,先端钝头或圆钝头,基部阔楔形或近圆 形,边缘近全缘或有疏齿,上面绿色,下面常有白霜,有时带紫色;叶柄长2-5.5厘米,有时带 紫色。花葶有1-2(-4)枚鳞片状叶,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7.5-8毫米,宽4-4.5毫米,先端 渐尖或短渐尖,基部稍抱花葶。具有补虚、益肾、祛风除湿、活血调经的功效,主治虚弱咳嗽、 劳伤吐血、风湿关节痛、崩漏、白带、外伤出血。

酱油是中国传统的调味品。用豆、麦、麸皮酿造的液体调味品。色泽红褐色,有独特 酱香,滋味鲜美,有助于促进食欲。酱油俗称豉油,主要由大豆、小麦、食盐经过制油、发酵等 程序酿制而成的。酱油的成分比较复杂,除食盐的成分外,还有多种氨基酸、糖类、有机酸、 色素及香料等成分。以咸味为主,亦有鲜味、香味等。它能增加和改善菜肴的味道,还能增添 或改变菜肴的色泽。以仙茅、松蘑为主要原料,山茱萸、鹿蹄草为保健原料,生产出一种营养 保健型酱油,目前还未见报道和产品上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仙茅、松蘑为原料,同时添加山茱萸、鹿蹄草开发出一种仙茅风味松蘑酱 油。填补了国内使用这类原料制作酱油的一项空白。

一种仙茅风味松蘑酱油的酿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步骤:

A.原料预处理:

仙茅预处理:将新鲜的仙茅根茎,洗净,切成0.5-1厘米的段状,制得仙茅段;

松蘑预处理:挑选表皮完整新鲜的松蘑,去除表层黑皮,切成0.5-1厘米的丁状,放入沸 水中焯30-40秒,再放入清水中冷却,沥干,制得松蘑丁;

预混合:取适量仙茅段、松蘑丁,充分混合均匀,加入混合物重0.4-0.8%的纤维素酶、 0.1-0.3%的果胶酶、0.2-0.5%的蛋白酶、0.002-0.005%的木聚糖酶,加热至38-42℃,保温 60-90分钟,再放入装有60-100目网筛的打浆机进行打浆,制得仙茅松蘑混合泥;

B.中药浆液制作:按一定比例取中药材山茱萸、鹿蹄草,加入原料中药材重5-10倍的 水,浸泡2-3小时,再煎煮30-60分钟,后连同煎煮液一起,用装有80-100目网筛的打浆机制 成中药泥;

C.蒸煮:取仙茅松蘑混合泥100-150重量份、中药泥5-10重量份,混合均匀后,放入蒸锅 进行蒸煮,待熟透,取出冷却,制得熟仙茅松蘑混合泥;

D.制曲:向熟仙茅松蘑混合泥中添加小麦粉15-30重量份、米曲霉菌种2-3重量份,充分 掺拌均匀,再通过自动制曲机制曲;

E.发酵:酱醅置于发酵室中,添加食盐7-10重量份,水50-100重量份,搅拌均匀,制得酱 醪,发酵10-15天,温度控制在35-38℃之间;再添加酱醅重0.006-0.01%的谷氨酰胺酶,搅拌 均匀后,继续发酵10-15天,温度控制在28-32℃之间,当酱醪pH值降至6时,添加鲁氏酵母至 105个/毫升酱醪以上,控制酱醪温度在28-32℃,发酵30-40天,制得熟酱醅;

F.淋油:熟酱醅制好后,采用传统三次淋法,制得头油、二淋油、三淋油;

G.勾兑:取头油与二淋油根据要求进行勾兑,制成生仙茅风味松蘑酱油;

H.过滤、灭菌:仙茅风味松蘑酱油经硅藻土过滤机过滤,再入不锈钢容器,加热至85-90 ℃,保持35-45分钟灭菌,得成品仙茅风味松蘑酱油;

I.检验、包装:将通过检验合格的仙茅风味松蘑酱油成品,在无菌环境中进行包装,入 通风干燥的库房中贮存。

本发明步骤A中仙茅、松蘑混合比例为1:1-3。

本发明步骤B中一定比例的中药材配比为以下原料重量比:山茱萸50-60%、鹿蹄 草40-50%。

本发明的作用机理:

仙茅,温肾壮阳、祛除寒湿;松蘑,强身健体、益肠健胃;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脱;鹿 蹄草,润肺止咳、消炎止痛。利用以上四味中药相互配伍,协同生效,通过调节脾的健运,肺 的肃降,促进肝的升发,固达强身健体、补肝益肾的功效。

本发明以仙茅、松蘑为原料,同时添加山茱萸、鹿蹄草,制作出一种仙茅风味松蘑 酱油。其充分利用仙茅、松蘑的营养价值,与中药相互配伍,协同增效,具有强身健体、补肝 益肾的功效。成品富有光泽,鲜美可口,风味独特,保健功能突出,符合市场发展需要,易保 存,长期食用可明显改善腰膝酸痛、浑身无力人群的不适。其制作工艺简单,易于实现,符合 市场发展需要,可以进行批量生产。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较为详细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仙茅风味松蘑酱油的制作方法,采用以下步骤:

A.原料预处理:

仙茅预处理:将新鲜的仙茅根茎,洗净,切成0.5-1厘米的段状,制得仙茅段;

松蘑预处理:挑选表皮完整新鲜的松蘑,去除表层黑皮,切成0.5-1厘米的丁状,放入沸 水中焯30秒,再放入清水中冷却,沥干,制得松蘑丁;

预混合:取适量仙茅段、仙茅段重2倍的松蘑丁,充分混合均匀,加入混合物重0.6%的纤 维素酶、0.2%的果胶酶、0.3%的蛋白酶、0.003%的木聚糖酶,加热至38-42℃,保温60分钟,再 放入装有80目网筛的打浆机进行打浆,制得仙茅松蘑混合泥;

B.中药浆液制作:按重量比例取中药材山茱萸55%、鹿蹄草45%,加入原料中药材重7倍 的水,浸泡2小时,再煎煮30分钟,后连同煎煮液一起,用装有80目网筛的打浆机制成中药 泥;

C.蒸煮:取仙茅松蘑混合泥70kg、中药泥3.5kg,混合均匀后,放入蒸锅进行蒸煮,待熟 透,取出冷却,制得熟仙茅松蘑混合泥;

D.制曲:向熟仙茅松蘑混合泥中添加小麦粉14kg、米曲霉菌种1.5kg,充分掺拌均匀,再 通过自动制曲机制曲;

E.发酵:酱醅置于发酵室中,添加食盐5.5kg,水35kg,搅拌均匀,制得酱醪,发酵12天, 温度控制在35-38℃之间;再添加酱醅重0.008%的谷氨酰胺酶,搅拌均匀后,继续发酵12天, 温度控制在28-32℃之间,当酱醪pH值降至6时,添加鲁氏酵母至105个/毫升酱醪以上,控制 酱醪温度在28-32℃,发酵35天,制得熟酱醅;

F.淋油:熟酱醅制好后,采用传统三次淋法,制得头油、二淋油、三淋油;

G.勾兑:取头油与二淋油根据要求进行勾兑,制成生仙茅风味松蘑酱油;

H.过滤、灭菌:仙茅风味松蘑酱油经硅藻土过滤机过滤,再入不锈钢容器,加热至85-90 ℃,保持40分钟灭菌,得成品仙茅风味松蘑酱油;

I.检验、包装:将通过检验合格的仙茅风味松蘑酱油成品,在无菌环境中进行包装,入 通风干燥的库房中贮存。

本发明实施例1经49位腰膝酸痛、浑身无力的消费者,连续食用30天,每日20毫升, 症状明显缓解人数为31人,有效率为63.27%;连续食用60天,每日20毫升以上,症状明显缓 解人数为39人,有效率为79.59%。

实施例2,一种仙茅风味松蘑酱油的制作方法,采用以下步骤:

A.原料预处理:

仙茅预处理:将新鲜的仙茅根茎,洗净,切成0.5-1厘米的段状,制得仙茅段;

松蘑预处理:挑选表皮完整新鲜的松蘑,去除表层黑皮,切成0.5-1厘米的丁状,放入沸 水中焯35秒,再放入清水中冷却,沥干,制得松蘑丁;

预混合:取适量仙茅段、仙茅段重1.5倍的松蘑丁,充分混合均匀,加入混合物重0.6%的 纤维素酶、0.1%的果胶酶、0.4%的蛋白酶、0.004%的木聚糖酶,加热至38-42℃,保温60分钟, 再放入装有100目网筛的打浆机进行打浆,制得仙茅松蘑混合泥;

B.中药浆液制作:按重量比例取中药材山茱萸24%、鹿蹄草18%、狗脊15%、杜仲25%、五加 皮18%,加入原料中药材重8倍的水,浸泡2.5小时,再煎煮45分钟,后连同煎煮液一起,用装 有100目网筛的打浆机制成中药泥;

C.蒸煮:取仙茅松蘑混合泥70kg、中药泥3.5kg,混合均匀后,放入蒸锅进行蒸煮,待熟 透,取出冷却,制得熟仙茅松蘑混合泥;

D.制曲:向熟仙茅松蘑混合泥中添加小麦粉15kg、米曲霉菌种1.5kg,充分掺拌均匀,再 通过自动制曲机制曲;

E.发酵:酱醅置于发酵室中,添加食盐4.5kg,水45kg,搅拌均匀,制得酱醪,发酵12天, 温度控制在35-38℃之间;再添加酱醅重0.006%的谷氨酰胺酶,搅拌均匀后,继续发酵12天, 温度控制在28-32℃之间,当酱醪pH值降至6时,添加鲁氏酵母至105个/毫升酱醪以上,控制 酱醪温度在28-32℃,发酵35天,制得熟酱醅;

F.淋油:熟酱醅制好后,采用传统三次淋法,制得头油、二淋油、三淋油;

G.勾兑:取头油与二淋油根据要求进行勾兑,制成生仙茅风味松蘑酱油;

H.过滤、灭菌:仙茅风味松蘑酱油经硅藻土过滤机过滤,再入不锈钢容器,加热至85-90 ℃,保持45分钟灭菌,得成品仙茅风味松蘑酱油;

I.检验、包装:将通过检验合格的仙茅风味松蘑酱油成品,在无菌环境中进行包装,入 通风干燥的库房中贮存。

狗脊,呈不规则的长块状,表面深棕色,残留金黄色绒毛;上面有数个红棕色的木 质叶柄,下面残存黑色细根。质坚硬,不易折断。无臭,味淡、微涩。生狗脊片呈不规则长条形 或圆形,直径2-10cm,厚1.5-5mm;切面浅棕色,较平滑,近边缘1-4mm处有1条棕黄色隆起的 木质部环纹或条纹,边缘不整齐,偶有金黄色绒毛残留;质脆,易折断,有粉性。熟狗脊片呈 黑棕色,质坚硬。狗脊味苦、甘,性温,归肝、肾经,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的功效,常用 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下肢无力。

杜仲,又名胶木,为杜仲科植物。杜仲游离氨基酸极少,含有的少量蛋白质,是和绝 大多数食品类似的完全蛋白,即能够水解检出对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测定了杜仲所含的 15种矿物元素,其中有锌、铜、铁等微量元素,及钙、磷、钾、镁等宏量元素。药用杜仲,即为杜 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是中国名贵滋补药材。杜仲味甘,性温,具有补益肝肾、强筋壮 骨、调理冲任、固经安胎的功效,常用于肾阳虚引起的腰腿痛或酸软无力,肝气虚引起的胞 胎不固,阴囊湿痒等症。

五加皮,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的干燥根皮。夏、秋二季采挖根部,洗净,剥取根 皮,晒干。五加皮味辛、苦,性温,入肝、肾经,具有祛风湿、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利水消肿的 作用,常用于风湿痹病、筋骨痿软、小儿行迟、体虚乏力、水肿、脚气。

本发明实施例2的作用机理:

仙茅,温肾壮阳、祛除寒湿;松蘑,强身健体、益肠健胃;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脱;鹿 蹄草,润肺止咳、消炎止痛;狗脊,祛风化湿、补肝益肾;杜仲,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五加皮, 强筋壮骨、利水消肿。利用以上七味中药相互配伍,协同生效,通过调节脾的健运,肺的肃 降,促进肝的升发,固达强身健体、补肝益肾的功效。

本发明实施例2经57位腰膝酸痛、浑身无力的消费者,连续食用30天,每日20毫升, 症状明显缓解人数为44人,有效率为77.19%;连续食用60天,每日20毫升以上,症状明显缓 解人数为48人,有效率为84.21%。

实施例3,一种翻白草风味松蘑酱油的制作方法,采用以下步骤:

A.原料预处理:

翻白草预处理:将翻白草的块根,洗净,切成0.5-1厘米的段状,制得翻白草段;

松蘑预处理:挑选表皮完整新鲜的松蘑,去除表层黑皮,切成0.5-1厘米的丁状,放入沸 水中焯35秒,再放入清水中冷却,沥干,制得松蘑丁;

预混合:取适量翻白草段、翻白草段重2倍的松蘑丁,充分混合均匀,加入混合物重0.6% 的纤维素酶、0.2%的果胶酶、0.4%的蛋白酶、0.004%的木聚糖酶,加热至38-42℃,保温90分 钟,再放入装有80目网筛的打浆机进行打浆,制得翻白草松蘑混合泥;

B.中药浆液制作:按重量比例取中药材山茱萸24%、鹿蹄草18%、狗脊15%、杜仲25%、五加 皮18%,加入原料中药材重10倍的水,浸泡3小时,再煎煮60分钟,后连同煎煮液一起,用装有 80目网筛的打浆机制成中药泥;

C.蒸煮:取翻白草松蘑混合泥100kg、中药泥5kg,混合均匀后,放入蒸锅进行蒸煮,待熟 透,取出冷却,制得熟翻白草松蘑混合泥;

D.制曲:向熟翻白草松蘑混合泥中添加小麦粉16.5kg、米曲霉菌种2kg,充分掺拌均匀, 再通过自动制曲机制曲;

E.发酵:酱醅置于发酵室中,添加食盐6kg,水65kg,搅拌均匀,制得酱醪,发酵15天,温 度控制在35-38℃之间;再添加酱醅重0.008%的谷氨酰胺酶,搅拌均匀后,继续发酵12天,温 度控制在28-32℃之间,当酱醪pH值降至6时,添加鲁氏酵母至105个/毫升酱醪以上,控制酱 醪温度在28-32℃,发酵35天,制得熟酱醅;

F.淋油:熟酱醅制好后,采用传统三次淋法,制得头油、二淋油、三淋油;

G.勾兑:取头油与二淋油根据要求进行勾兑,制成生翻白草风味松蘑酱油;

H.过滤、灭菌:翻白草风味松蘑酱油经硅藻土过滤机过滤,再入不锈钢容器,加热至85- 90℃,保持40分钟灭菌,得成品翻白草风味松蘑酱油;

I.检验、包装:将通过检验合格的翻白草风味松蘑酱油成品,在无菌环境中进行包装, 入通风干燥的库房中贮存。

翻白草,多年生草本。根粗壮,下部常肥厚呈纺锤形。花茎直立,上升或微铺散,高 10-45厘米,密被白色绵毛。基生叶有小叶2-4对,间隔0.8-1.5厘米,连叶柄长4-20厘米,叶 柄密被白色绵毛,有时并有长柔毛;小叶对生或互生,无柄,小叶片长圆形或长圆披针形,长 1-5厘米,宽0.5-0.8厘米,顶端圆钝,稀急尖,基部楔形、宽楔形或偏斜圆形,边缘具圆钝锯 齿,稀急尖,上面暗绿色,被稀疏白色绵毛或脱落几无毛,下面密被白色或灰白色绵毛,脉不 显或微显,茎生叶1-2,有掌状3-5小叶;基生叶托叶膜质,褐色,外面被白色长柔毛,茎生叶 托叶草质,绿色,卵形或宽卵形,边缘常有缺刻状牙齿,稀全缘,下面密被白色绵毛。聚伞花 序有花数朵至多朵,疏散,花梗长1-2.5厘米,外被绵毛;花直径1-2厘米;萼片三角状卵形, 副萼片披针形,比萼片短.,外面被白色绵毛;花瓣黄色,倒卵形,顶端微凹或圆钝,比萼片 长;花柱近顶生,基部具乳头状膨大,柱头稍微扩大。瘦果近肾形,宽约1毫米,光滑。花果期 5-9月。翻白草味甘、微苦、性平,无毒,具有清热解毒、止痢止血,可治疗痢疾、腹泻、白带、疟疾、吐血、便血、外伤出血,赤痢腹痛、久痢不止、痔疮出血、痈肿疮毒。

鹅绒藤,多年生缠绕草本,全株被短柔毛。根圆柱形,灰黄色。茎缠绕,多分枝,灰绿 色,被短柔毛。叶对生,宽三角状心形,长3-7厘米,宽3—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心形,全缘, 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两面均被短柔毛,具长2-5厘米的叶柄,被短柔毛。伞状聚伞花序腋 生,总花梗长3-5厘米,具多花;花萼5深裂,裂片披针形,花冠白色,辐状,具5深裂,裂片为 条状披针形,长4-5毫米;副花冠杯状,外轮5浅裂,裂片三角形,裂片间具5条丝状体,内轮 具5条较短的丝状体;花粉块每室1个,下垂;柱头近五角形。蓇葖果圆柱形,长8—12厘米;种 子矩圆形,长约5毫米,黄棕色,顶端具白绢状种毛。花期6-7月,果期8-9月。鹅绒藤味辛、 甘、苦,性平,具有祛风解毒、健胃止痛的功效,主治风湿痛、腰痛、胃痛、小儿食积。

棣棠花,灌木,高1-2米;小枝有棱,绿色,无毛。叶卵形或三角形,先端渐尖,基部截 形或近圆形,边缘有重锯齿,上面无毛或有稀疏短柔毛,下面微生短柔毛;叶柄无毛;有托 叶。花单生于侧枝顶端;无毛;花直么3-5厘米;萼筒扁平,裂片5,卵形,全缘,无毛;花瓣黄 色,宽椭圆形;雄蕊多数,离生,长约花瓣之半;心皮5-8,有柔毛,花柱约与雄蕊等到长。瘦查 黑色,无毛,萼裂片宿存。棣棠花具有消肿、止痛、止咳、助消化等作用,主治久咳、消化不良、 水肿、风湿痛、热毒疮。

本发明实施例3的作用机理:

翻白草,清热解毒、止痢止血;松蘑,强身健体、益肠健胃;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脱; 鹿蹄草,润肺止咳、消炎止痛;狗脊,祛风化湿、补肝益肾;杜仲,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五加 皮,强筋壮骨、利水消肿;鹅绒藤,祛风解毒、健胃止痛;棣棠花,消肿止痛、止咳消食。利用以 上九味中药相互配伍,协同生效,通过调节脾的健运,肺的肃降,促进肝的升发,固达强身健 体、补肝益肾的功效。

本发明实施例3经54位腰膝酸痛、浑身无力的消费者,连续食用30天,每日20毫升, 症状明显缓解人数为45人,有效率为83.33%;连续食用60天,每日20毫升以上,症状明显缓 解人数为48人,有效率为88.89%。

以上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 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 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一种仙茅风味松蘑酱油的酿制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仙茅风味松蘑酱油的酿制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仙茅风味松蘑酱油的酿制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仙茅风味松蘑酱油的酿制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仙茅风味松蘑酱油的酿制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144073.7 (22)申请日 2016.03.15 (71)申请人 徐爱华 地址 241300 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烟墩镇 格里村中心组23号 (72)发明人 徐爱华 胡爱珍 (51)Int.Cl. A23L 27/50(2016.01) A23L 33/10(201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仙茅风味松蘑酱油的酿制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仙茅风味松蘑酱油的酿 制方法, 以仙茅、 松蘑为原料, 同时添加山茱萸、 鹿蹄草, 制作出一种仙茅风味松蘑酱油。

2、。 其充分 利用仙茅、 松蘑的营养价值, 与中药相互配伍, 协 同增效, 具有强身健体、 补肝益肾的功效。 成品富 有光泽, 鲜美可口, 风味独特, 保健功能突出, 符 合市场发展需要, 易保存, 长期食用可明显改善 腰膝酸痛、 浑身无力人群的不适。 其制作工艺简 单, 易于实现, 符合市场发展需要, 可以进行批量 生产。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CN 105747186 A 2016.07.13 CN 105747186 A 1.一种仙茅风味松蘑酱油的酿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采用以下步骤: A 原料预处理: 仙茅预处理: 将新鲜的仙茅根茎, 洗净, 切成0.5-1厘米的段状, 制得仙茅。

3、段; 松蘑预处理: 挑选表皮完整新鲜的松蘑, 去除表层黑皮, 切成0.5-1厘米的丁状, 放入沸 水中焯30-40秒, 再放入清水中冷却, 沥干, 制得松蘑丁; 预混合: 取适量仙茅段、 松蘑丁, 充分混合均匀, 加入混合物重0.4-0.8%的纤维素酶、 0.1-0.3%的果胶酶、 0.2-0.5%的蛋白酶、 0.002-0.005%的木聚糖酶, 加热至38-42, 保温 60-90分钟, 再放入装有60-100目网筛的打浆机进行打浆, 制得仙茅松蘑混合泥; B 中药浆液制作: 按一定比例取中药材山茱萸、 鹿蹄草, 加入原料中药材重5-10倍的 水, 浸泡2-3小时, 再煎煮30-60分钟, 。

4、后连同煎煮液一起, 可用装有80-100目网筛的打浆机 制成中药泥; C 蒸煮: 取仙茅松蘑混合泥100-150重量份、 中药泥5-10重量份, 混合均匀后, 放入蒸锅 进行蒸煮, 待熟透, 取出冷却, 制得熟仙茅松蘑混合泥; D 制曲: 向熟仙茅松蘑混合泥中添加小麦粉15-30重量份、 米曲霉菌种2-3重量份, 充分 掺拌均匀, 再通过自动制曲机制曲; E.发酵:酱醅置于发酵室中, 添加食盐7-10重量份, 水50-100重量份, 搅拌均匀, 制得酱 醪, 发酵10-15天, 温度控制在35-38之间; 再添加酱醅重0.006-0.01%的谷氨酰胺酶, 搅拌 均匀后, 继续发酵10-15天,。

5、 温度控制在28-32之间, 当酱醪pH值降至6时, 可添加鲁氏酵母 至105个/毫升酱醪以上, 控制酱醪温度在28-32, 发酵30-40天, 制得熟酱醅; F 淋油: 熟酱醅制好后, 采用传统三次淋法, 制得头油、 二淋油、 三淋油; G 勾兑: 取头油与二淋油根据要求进行勾兑, 制成生仙茅风味松蘑酱油; H 过滤、 灭菌: 仙茅风味松蘑酱油经硅藻土过滤机过滤, 再入不锈钢容器, 加热至85-90 , 保持35-45分钟灭菌, 得成品仙茅风味松蘑酱油; I.检验、 包装: 将通过检验合格的仙茅风味松蘑酱油成品, 在无菌环境中进行包装, 入 通风干燥的库房中贮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6、种仙茅风味松蘑酱油的酿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A中仙 茅、 松蘑混合比例为1: 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仙茅风味松蘑酱油的酿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B 中一定比例的中药材配比为以下原料重量比: 山茱萸50-60%、 鹿蹄草40-50%。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5747186 A 2 一种仙茅风味松蘑酱油的酿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 特别涉及以仙茅、 松蘑为原料, 加入具有保健功效的中 药材, 制得的一种仙茅风味松蘑酱油。 背景技术 0002 仙茅, 又名地棕、 独茅、 山党参、 仙茅参、 海南参、 茅爪子、 婆罗门参。

7、, 属仙茅科。 根状 茎近圆柱状, 粗厚, 直生, 直径约1厘米, 长可达10厘米。 叶线形、 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 大小 变化甚大, 长10-45 厘米, 宽5-25毫米, 顶端长渐尖, 基部渐狭成短柄或近无柄, 两面散生疏 柔毛或无毛。 花茎甚短, 长6-7厘米, 大部分藏于鞘状叶柄基部之内, 亦被毛; 苞片披针形, 长 2.5-5厘米, 具缘毛; 总状花序多少呈伞房状, 通常具4-6朵花; 花黄色; 花梗长约2毫米; 花被 裂片长圆状披针形, 长8-12毫米, 宽2.5-3毫米, 外轮的背面有时散生长柔毛; 雄蕊长约为花 被裂片的1/2, 花丝长1.5-2.5毫米, 花药长2-4毫米; 。

8、柱头3裂, 分裂部分较花柱为长; 子房狭 长, 顶端具长喙, 连喙长达7.5毫米 (喙约占l/3) , 被疏毛。 浆果近纺锤状, 长1.2-1.5厘米, 宽 约6毫米, 顶端有长喙。 种子表面具纵凸纹。 花果期4-9月。 具有温肾壮阳、 祛除寒湿的功效, 主治阳萎精冷、 小便失禁、 脘腹冷痛、 腰膝酸痛、 筋骨软弱、 下肢拘挛、 更年期综合征。 0003 松菇是目前极少数不能人工培植的野生菌之一。 松蘑除具备一般蘑菇生长条件 外, 还必须与松树生长在一起、 与松树根共生。 其生长环境为海拔700到500米的阴坡或半阴 坡的松树林中。 松蘑肉质肥厚, 味道鲜美滑嫩。 不但风味极佳、 香味诱人, 。

9、而且营养丰富的食 用菌。 虽然也称为松菇, 但它和有 “食用菌之王” 的美称的松茸不是同一种菌。 松菇性味甘、 温, 松蘑具有强身健体、 益肠健胃、 止痛理气、 化痰、 止痛、 驱虫、 抗癌和治疗糖尿病的功效, 主治腰腿疼痛、 手足麻木、 筋络不舒、 痰多气短、 大便干燥。 0004 山茱萸, 别称山萸肉、 山芋肉、 山于肉等,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落叶乔木或灌木, 高 4-10米; 树皮灰褐色; 小枝细圆柱形, 无毛或稀被贴生短柔毛冬芽顶生及腋生, 卵形至披针 形, 被黄褐色短柔毛。 叶对生, 纸质, 卵状披针形或卵状椭圆 形, 长5.5-10厘米, 宽2.5-4.5 厘米, 先端渐尖, 基。

10、部宽楔形或近于圆形, 全缘, 上面绿色, 无毛, 下面浅绿色, 稀被白色贴生 短柔毛, 脉腋密生淡褐色丛毛, 中脉在上面明显, 下面凸起, 近于无毛, 侧脉6-7对, 弓形内 弯; 叶柄细圆柱形, 长0.6-1.2厘米, 上面有浅沟, 下面圆形, 稍被贴生疏柔毛。 山茱萸味酸 涩, 性微温, 具有补益肝肾、 收敛固脱的功效, 主治头晕目眩、 耳聋耳鸣、 腰膝酸软、 遗精滑 精、 小便频数、 虚汗不止、 妇女崩漏、 内热消渴等。 0005 鹿蹄草, 为鹿蹄草科鹿蹄草属常绿草本状小半灌木, 常绿草本状小半灌木, 高 (10-) 15-30厘米; 根茎细长, 横生, 斜升, 有分枝。 叶4-7, 基。

11、生, 革质; 椭圆形或圆卵形, 稀近 圆形, 长(2.5-)3-5.2厘米, 宽(1.7-)2.2-3.5厘米, 先端钝头或圆钝头, 基部阔楔形或近圆 形, 边缘近全缘或有疏齿, 上面绿色, 下面常有白霜, 有时带紫色; 叶柄长2-5.5厘米, 有时带 紫色。 花葶有1-2 (-4)枚鳞片状叶, 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 长7.5-8毫米, 宽4-4.5毫米, 先端 渐尖或短渐尖, 基部稍抱花葶。 具有补虚、 益肾、 祛风除湿、 活血调经的功效, 主治虚弱咳嗽、 劳伤吐血、 风湿关节痛、 崩漏、 白带、 外伤出血。 说 明 书 1/6 页 3 CN 105747186 A 3 0006 酱油是中国。

12、传统的调味品。 用豆、 麦、 麸皮酿造的液体调味品。 色泽红褐色, 有独特 酱香, 滋味鲜美, 有助于促进食欲。 酱油俗称豉油, 主要由大豆、 小麦、 食盐经过制油、 发酵等 程序酿制而成的。 酱油的成分比较复杂, 除食盐的成分外, 还有多种氨基酸、 糖类、 有机酸、 色素及香料等成分。 以咸味为主, 亦有鲜味、 香味等。 它能增加和改善菜肴的味道, 还能增添 或改变菜肴的色泽。 以仙茅、 松蘑为主要原料, 山茱萸、 鹿蹄草为保健原料, 生产出一种营养 保健型酱油, 目前还未见报道和产品上市。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以仙茅、 松蘑为原料, 同时添加山茱萸、 鹿蹄草开发出一种仙茅风味松蘑酱 。

13、油。 填补了国内使用这类原料制作酱油的一项空白。 0008 一种仙茅风味松蘑酱油的酿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采用以下步骤: A 原料预处理: 仙茅预处理: 将新鲜的仙茅根茎, 洗净, 切成0.5-1厘米的段状, 制得仙茅段; 松蘑预处理: 挑选表皮完整新鲜的松蘑, 去除表层黑皮, 切成0.5-1厘米的丁状, 放入沸 水中焯30-40秒, 再放入清水中冷却, 沥干, 制得松蘑丁; 预混合: 取适量仙茅段、 松蘑丁, 充分混合均匀, 加入混合物重0.4-0.8%的纤维素酶、 0.1-0.3%的果胶酶、 0.2-0.5%的蛋白酶、 0.002-0.005%的木聚糖酶, 加热至38-42, 保温 60。

14、-90分钟, 再放入装有60-100目网筛的打浆机进行打浆, 制得仙茅松蘑混合泥; B 中药浆液制作: 按一定比例取中药材山茱萸、 鹿蹄草, 加入原料中药材重5-10倍的 水, 浸泡2-3小时, 再煎煮30-60分钟, 后连同煎煮液一起, 用装有80-100目网筛的打浆机制 成中药泥; C 蒸煮: 取仙茅松蘑混合泥100-150重量份、 中药泥5-10重量份, 混合均匀后, 放入蒸锅 进行蒸煮, 待熟透, 取出冷却, 制得熟仙茅松蘑混合泥; D 制曲: 向熟仙茅松蘑混合泥中添加小麦粉15-30重量份、 米曲霉菌种2-3重量份, 充分 掺拌均匀, 再通过自动制曲机制曲; E.发酵:酱醅置于发酵室。

15、中, 添加食盐7-10重量份, 水50-100重量份, 搅拌均匀, 制得酱 醪, 发酵10-15天, 温度控制在35-38之间; 再添加酱醅重0.006-0.01%的谷氨酰胺酶, 搅拌 均匀后, 继续发酵10-15天, 温度控制在28-32之间, 当酱醪pH值降至6时, 添加鲁氏酵母至 105个/毫升酱醪以上, 控制酱醪温度在28-32, 发酵30-40天, 制得熟酱醅; F 淋油: 熟酱醅制好后, 采用传统三次淋法, 制得头油、 二淋油、 三淋油; G 勾兑: 取头油与二淋油根据要求进行勾兑, 制成生仙茅风味松蘑酱油; H 过滤、 灭菌: 仙茅风味松蘑酱油经硅藻土过滤机过滤, 再入不锈钢容器。

16、, 加热至85-90 , 保持35-45分钟灭菌, 得成品仙茅风味松蘑酱油; I.检验、 包装: 将通过检验合格的仙茅风味松蘑酱油成品, 在无菌环境中进行包装, 入 通风干燥的库房中贮存。 0009 本发明步骤A中仙茅、 松蘑混合比例为1: 1-3。 0010 本发明步骤B中一定比例的中药材配比为以下原料重量比: 山茱萸50-60%、 鹿蹄 草40-50%。 0011 本发明的作用机理: 说 明 书 2/6 页 4 CN 105747186 A 4 仙茅, 温肾壮阳、 祛除寒湿; 松蘑, 强身健体、 益肠健胃; 山茱萸, 补益肝肾、 收敛固脱; 鹿 蹄草, 润肺止咳、 消炎止痛。 利用以上四味。

17、中药相互配伍, 协同生效, 通过调节脾的健运, 肺 的肃降, 促进肝的升发, 固达强身健体、 补肝益肾的功效。 0012 本发明以仙茅、 松蘑为原料, 同时添加山茱萸、 鹿蹄草, 制作出一种仙茅风味松蘑 酱油。 其充分利用仙茅、 松蘑的营养价值, 与中药相互配伍, 协同增效, 具有强身健体、 补肝 益肾的功效。 成品富有光泽, 鲜美可口, 风味独特, 保健功能突出, 符合市场发展需要, 易保 存, 长期食用可明显改善腰膝酸痛、 浑身无力人群的不适。 其制作工艺简单, 易于实现, 符合 市场发展需要, 可以进行批量生产。 0013 以下结合实施例, 对本发明作较为详细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

18、14 实施例1, 一种仙茅风味松蘑酱油的制作方法, 采用以下步骤: A 原料预处理: 仙茅预处理: 将新鲜的仙茅根茎, 洗净, 切成0.5-1厘米的段状, 制得仙茅段; 松蘑预处理: 挑选表皮完整新鲜的松蘑, 去除表层黑皮, 切成0.5-1厘米的丁状, 放入沸 水中焯30秒, 再放入清水中冷却, 沥干, 制得松蘑丁; 预混合: 取适量仙茅段、 仙茅段重2倍的松蘑丁, 充分混合均匀, 加入混合物重0.6%的纤 维素酶、 0.2%的果胶酶、 0.3%的蛋白酶、 0.003%的木聚糖酶, 加热至38-42, 保温60分钟, 再 放入装有80目网筛的打浆机进行打浆, 制得仙茅松蘑混合泥; B 中药浆液。

19、制作: 按重量比例取中药材山茱萸55%、 鹿蹄草45%, 加入原料中药材重7倍 的水, 浸泡2小时, 再煎煮30分钟, 后连同煎煮液一起, 用装有80目网筛的打浆机制成中药 泥; C 蒸煮: 取仙茅松蘑混合泥70kg、 中药泥3.5kg, 混合均匀后, 放入蒸锅进行蒸煮, 待熟 透, 取出冷却, 制得熟仙茅松蘑混合泥; D 制曲: 向熟仙茅松蘑混合泥中添加小麦粉14kg、 米曲霉菌种1.5kg, 充分掺拌均匀, 再 通过自动制曲机制曲; E.发酵:酱醅置于发酵室中, 添加食盐5.5kg, 水35kg, 搅拌均匀, 制得酱醪, 发酵12天, 温度控制在35-38之间; 再添加酱醅重0.008%的。

20、谷氨酰胺酶, 搅拌均匀后, 继续发酵12天, 温度控制在28-32之间, 当酱醪pH值降至6时, 添加鲁氏酵母至105个/毫升酱醪以上, 控制 酱醪温度在28-32, 发酵35天, 制得熟酱醅; F 淋油: 熟酱醅制好后, 采用传统三次淋法, 制得头油、 二淋油、 三淋油; G 勾兑: 取头油与二淋油根据要求进行勾兑, 制成生仙茅风味松蘑酱油; H 过滤、 灭菌: 仙茅风味松蘑酱油经硅藻土过滤机过滤, 再入不锈钢容器, 加热至85-90 , 保持40分钟灭菌, 得成品仙茅风味松蘑酱油; I.检验、 包装: 将通过检验合格的仙茅风味松蘑酱油成品, 在无菌环境中进行包装, 入 通风干燥的库房中贮存。

21、。 0015 本发明实施例1经49位腰膝酸痛、 浑身无力的消费者, 连续食用30天, 每日20毫升, 症状明显缓解人数为31人, 有效率为63.27%; 连续食用60天, 每日20毫升以上, 症状明显缓 解人数为39人, 有效率为79.59%。 说 明 书 3/6 页 5 CN 105747186 A 5 0016 实施例2, 一种仙茅风味松蘑酱油的制作方法, 采用以下步骤: A 原料预处理: 仙茅预处理: 将新鲜的仙茅根茎, 洗净, 切成0.5-1厘米的段状, 制得仙茅段; 松蘑预处理: 挑选表皮完整新鲜的松蘑, 去除表层黑皮, 切成0.5-1厘米的丁状, 放入沸 水中焯35秒, 再放入清水。

22、中冷却, 沥干, 制得松蘑丁; 预混合: 取适量仙茅段、 仙茅段重1.5倍的松蘑丁, 充分混合均匀, 加入混合物重0.6%的 纤维素酶、 0.1%的果胶酶、 0.4%的蛋白酶、 0.004%的木聚糖酶, 加热至38-42, 保温60分钟, 再放入装有100目网筛的打浆机进行打浆, 制得仙茅松蘑混合泥; B 中药浆液制作: 按重量比例取中药材山茱萸24%、 鹿蹄草18%、 狗脊15%、 杜仲25%、 五加 皮18%, 加入原料中药材重8倍的水, 浸泡2.5小时, 再煎煮45分钟, 后连同煎煮液一起, 用装 有100目网筛的打浆机制成中药泥; C 蒸煮: 取仙茅松蘑混合泥70kg、 中药泥3.5k。

23、g, 混合均匀后, 放入蒸锅进行蒸煮, 待熟 透, 取出冷却, 制得熟仙茅松蘑混合泥; D 制曲: 向熟仙茅松蘑混合泥中添加小麦粉15kg、 米曲霉菌种1.5kg, 充分掺拌均匀, 再 通过自动制曲机制曲; E.发酵:酱醅置于发酵室中, 添加食盐4.5kg, 水45kg, 搅拌均匀, 制得酱醪, 发酵12天, 温度控制在35-38之间; 再添加酱醅重0.006%的谷氨酰胺酶, 搅拌均匀后, 继续发酵12天, 温度控制在28-32之间, 当酱醪pH值降至6时, 添加鲁氏酵母至105个/毫升酱醪以上, 控制 酱醪温度在28-32, 发酵35天, 制得熟酱醅; F 淋油: 熟酱醅制好后, 采用传统三。

24、次淋法, 制得头油、 二淋油、 三淋油; G 勾兑: 取头油与二淋油根据要求进行勾兑, 制成生仙茅风味松蘑酱油; H 过滤、 灭菌: 仙茅风味松蘑酱油经硅藻土过滤机过滤, 再入不锈钢容器, 加热至85-90 , 保持45分钟灭菌, 得成品仙茅风味松蘑酱油; I.检验、 包装: 将通过检验合格的仙茅风味松蘑酱油成品, 在无菌环境中进行包装, 入 通风干燥的库房中贮存。 0017 狗脊, 呈不规则的长块状, 表面深棕色, 残留金黄色绒毛; 上面有数个红棕色的木 质叶柄, 下面残存黑色细根。 质坚硬, 不易折断。 无臭, 味淡、 微涩。 生狗脊片呈不规则长条形 或圆形, 直径2-10cm, 厚1.5。

25、-5mm; 切面浅棕色, 较平滑, 近边缘1-4mm处有1条棕黄色隆起的 木质部环纹或条纹, 边缘不整齐, 偶有金黄色绒毛残留; 质脆, 易折断, 有粉性。 熟狗脊片呈 黑棕色, 质坚硬。 狗脊味苦、 甘, 性温, 归肝、 肾经, 具有祛风湿、 补肝肾、 强腰膝的功效, 常用 于风湿痹痛、 腰膝酸软、 下肢无力。 0018 杜仲, 又名胶木, 为杜仲科植物。 杜仲游离氨基酸极少, 含有的少量蛋白质, 是和绝 大多数食品类似的完全蛋白, 即能够水解检出对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 测定了杜仲所含的 15种矿物元素, 其中有锌、 铜、 铁等微量元素, 及钙、 磷、 钾、 镁等宏量元素。 药用杜仲, 即。

26、为杜 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 是中国名贵滋补药材。 杜仲味甘, 性温, 具有补益肝肾、 强筋壮 骨、 调理冲任、 固经安胎的功效, 常用于肾阳虚引起的腰腿痛或酸软无力, 肝气虚引起的胞 胎不固, 阴囊湿痒等症。 0019 五加皮, 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的干燥根皮。 夏、 秋二季采挖根部, 洗净, 剥取根 皮, 晒干。 五加皮味辛、 苦, 性温, 入肝、 肾经, 具有祛风湿、 补益肝肾、 强筋壮骨、 利水消肿的 说 明 书 4/6 页 6 CN 105747186 A 6 作用, 常用于风湿痹病、 筋骨痿软、 小儿行迟、 体虚乏力、 水肿、 脚气。 0020 本发明实施例2的作用机理: 仙茅,。

27、 温肾壮阳、 祛除寒湿; 松蘑, 强身健体、 益肠健胃; 山茱萸, 补益肝肾、 收敛固脱; 鹿 蹄草, 润肺止咳、 消炎止痛; 狗脊, 祛风化湿、 补肝益肾; 杜仲, 补益肝肾、 强筋壮骨; 五加皮, 强筋壮骨、 利水消肿。 利用以上七味中药相互配伍, 协同生效, 通过调节脾的健运, 肺的肃 降, 促进肝的升发, 固达强身健体、 补肝益肾的功效。 0021 本发明实施例2经57位腰膝酸痛、 浑身无力的消费者, 连续食用30天, 每日20毫升, 症状明显缓解人数为44人, 有效率为77.19%; 连续食用60天, 每日20毫升以上, 症状明显缓 解人数为48人, 有效率为84.21%。 0022。

28、 实施例3, 一种翻白草风味松蘑酱油的制作方法, 采用以下步骤: A 原料预处理: 翻白草预处理: 将翻白草的块根, 洗净, 切成0.5-1厘米的段状, 制得翻白草段; 松蘑预处理: 挑选表皮完整新鲜的松蘑, 去除表层黑皮, 切成0.5-1厘米的丁状, 放入沸 水中焯35秒, 再放入清水中冷却, 沥干, 制得松蘑丁; 预混合: 取适量翻白草段、 翻白草段重2倍的松蘑丁, 充分混合均匀, 加入混合物重0.6% 的纤维素酶、 0.2%的果胶酶、 0.4%的蛋白酶、 0.004%的木聚糖酶, 加热至38-42, 保温90分 钟, 再放入装有80目网筛的打浆机进行打浆, 制得翻白草松蘑混合泥; B 中。

29、药浆液制作: 按重量比例取中药材山茱萸24%、 鹿蹄草18%、 狗脊15%、 杜仲25%、 五加 皮18%, 加入原料中药材重10倍的水, 浸泡3小时, 再煎煮60分钟, 后连同煎煮液一起, 用装有 80目网筛的打浆机制成中药泥; C 蒸煮: 取翻白草松蘑混合泥100kg、 中药泥5kg, 混合均匀后, 放入蒸锅进行蒸煮, 待熟 透, 取出冷却, 制得熟翻白草松蘑混合泥; D 制曲: 向熟翻白草松蘑混合泥中添加小麦粉16.5kg、 米曲霉菌种2kg, 充分掺拌均匀, 再通过自动制曲机制曲; E.发酵:酱醅置于发酵室中, 添加食盐6kg, 水65kg, 搅拌均匀, 制得酱醪, 发酵15天, 温 。

30、度控制在35-38之间; 再添加酱醅重0.008%的谷氨酰胺酶, 搅拌均匀后, 继续发酵12天, 温 度控制在28-32之间, 当酱醪pH值降至6时, 添加鲁氏酵母至105个/毫升酱醪以上, 控制酱 醪温度在28-32, 发酵35天, 制得熟酱醅; F 淋油: 熟酱醅制好后, 采用传统三次淋法, 制得头油、 二淋油、 三淋油; G 勾兑: 取头油与二淋油根据要求进行勾兑, 制成生翻白草风味松蘑酱油; H 过滤、 灭菌: 翻白草风味松蘑酱油经硅藻土过滤机过滤, 再入不锈钢容器, 加热至85- 90, 保持40分钟灭菌, 得成品翻白草风味松蘑酱油; I.检验、 包装: 将通过检验合格的翻白草风味松。

31、蘑酱油成品, 在无菌环境中进行包装, 入通风干燥的库房中贮存。 0023 翻白草, 多年生草本。 根粗壮, 下部常肥厚呈纺锤形。 花茎直立, 上升或微铺散, 高 10-45厘米, 密被白色绵毛。 基生叶有小叶2-4对, 间隔0.8-1.5厘米, 连叶柄长4-20厘米, 叶 柄密被白色绵毛, 有时并有长柔毛; 小叶对生或互生, 无柄, 小叶片长圆形或长圆披针形, 长 1-5厘米, 宽0.5-0.8厘米, 顶端圆钝, 稀急尖, 基部楔形、 宽楔形或偏斜圆形, 边缘具圆钝锯 齿, 稀急尖, 上面暗绿色, 被稀疏白色绵毛或脱落几无毛, 下面密被白色或灰白色绵毛, 脉不 说 明 书 5/6 页 7 CN。

32、 105747186 A 7 显或微显, 茎生叶1-2, 有掌状3-5小叶; 基生叶托叶膜质, 褐色, 外面被白色长柔毛, 茎生叶 托叶草质, 绿色, 卵形或宽卵形, 边缘常有缺刻状牙齿, 稀全缘, 下面密被白色绵毛。 聚伞花 序有花数朵至多朵, 疏散, 花梗长1-2.5厘米, 外被绵毛; 花直径1-2厘米; 萼片三角状卵形, 副萼片披针形, 比萼片短., 外面被白色绵毛; 花瓣黄色, 倒卵形, 顶端微凹或圆钝, 比萼片 长; 花柱近顶生, 基部具乳头状膨大, 柱头稍微扩大。 瘦果近肾形, 宽约1毫米, 光滑。 花果期 5-9月。 翻白草味甘、 微苦、 性平, 无毒, 具有清热解毒、 止痢止血。

33、, 可治疗痢疾、 腹泻、 白带、 疟 疾、 吐血、 便血、 外伤出血, 赤痢腹痛、 久痢不止、 痔疮出血、 痈肿疮毒。 0024 鹅绒藤, 多年生缠绕草本, 全株被短柔毛。 根圆柱形, 灰黄色。 茎缠绕, 多分枝, 灰绿 色, 被短柔毛。 叶对生, 宽三角状心形, 长37厘米, 宽36厘米, 先端渐尖, 基部心形, 全缘, 上面绿色, 下面灰绿色, 两面均被短柔毛, 具长25厘米的叶柄, 被短柔毛。 伞状聚伞花序腋 生, 总花梗长35 厘米, 具多花; 花萼5深裂, 裂片披针形, 花冠白色, 辐状, 具5深裂, 裂片为 条状披针形, 长45毫米; 副花冠杯状, 外轮5浅裂, 裂片三角形, 裂片。

34、间具5条丝状体, 内轮 具5条较短的丝状体; 花粉块每室1个, 下垂; 柱头近五角形。 蓇葖果圆柱形, 长812厘米; 种 子矩圆形, 长约5毫米, 黄棕色, 顶端具白绢状种毛。 花期67月, 果期89月。 鹅绒藤味辛、 甘、 苦, 性平, 具有祛风解毒、 健胃止痛的功效, 主治风湿痛、 腰痛、 胃痛、 小儿食积。 0025 棣棠花, 灌木, 高1-2米; 小枝有棱, 绿色, 无毛。 叶卵形或三角形, 先端渐尖, 基部截 形或近圆形, 边缘有重锯齿, 上面无毛或有稀疏短柔毛, 下面微生短柔毛; 叶柄无毛; 有托 叶。 花单生于侧枝顶端; 无毛; 花直么3-5厘米; 萼筒扁平, 裂片5, 卵形,。

35、 全缘, 无毛; 花瓣黄 色, 宽椭圆形; 雄蕊多数, 离生, 长约花瓣之半; 心皮5-8, 有柔毛, 花柱约与雄蕊等到长。 瘦查 黑色, 无毛, 萼裂片宿存。 棣棠花具有消肿、 止痛、 止咳、 助消化等作用, 主治久咳、 消化不良、 水肿、 风湿痛、 热毒疮。 0026 本发明实施例3的作用机理: 翻白草, 清热解毒、 止痢止血; 松蘑, 强身健体、 益肠健胃; 山茱萸, 补益肝肾、 收敛固脱; 鹿蹄草, 润肺止咳、 消炎止痛; 狗脊, 祛风化湿、 补肝益肾; 杜仲, 补益肝肾、 强筋壮骨; 五加 皮, 强筋壮骨、 利水消肿; 鹅绒藤, 祛风解毒、 健胃止痛; 棣棠花, 消肿止痛、 止咳消食。

36、。 利用以 上九味中药相互配伍, 协同生效, 通过调节脾的健运, 肺的肃降, 促进肝的升发, 固达强身健 体、 补肝益肾的功效。 0027 本发明实施例3经54位腰膝酸痛、 浑身无力的消费者, 连续食用30天, 每日20毫升, 症状明显缓解人数为45人, 有效率为83.33%; 连续食用60天, 每日20毫升以上, 症状明显缓 解人数为48人, 有效率为88.89%。 0028 以上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 行限定, 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 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 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 均应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0029 本发明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说 明 书 6/6 页 8 CN 105747186 A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