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箱养殖称鱼用捞网.pdf

上传人:r7 文档编号:7345895 上传时间:2019-10-0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16.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20015330.7

申请日:

20170106

公开号:

CN206390067U

公开日:

20170811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K77/00

主分类号:

A01K77/00

申请人:

深圳市东方海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深圳试验基地

发明人:

杨少森,黄小林,张栋国,林黑着,虞为,黄忠,李涛,杨育凯

地址:

518121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南澳镇畬吓村龙岗区水产研究所办公楼406-407房

优先权:

CN201720015330U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邓义华;陈卫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网箱养殖称鱼用捞网,捞网包括顶部为圆形开口的网袋,网袋开口的边缘设有网口框架,网口框架上设一手柄,网口框架上均匀分布有3根等长的拉绳,3根拉绳相互打结于一处,且3根拉绳打结处由3根拉绳向远离所述网袋方向共同形成一牵拉绳用以牵拉整个捞网。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捞网的网口框架上设置牵拉绳,捞鱼时,一人捞鱼,另一人拉牵拉绳,减轻了工作强度,且捞网不易受损,起捕后用杆秤勾住拉绳打结处即可称重;捞网网体为圆筒状,下端边缘设一束紧拉绳,捞鱼前将束紧拉绳缩紧打活结,称鱼后解开束紧拉绳,捞网中的鱼直接掉进下方的工作船储鱼舱或小型网箱。该装置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等诸多优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网箱养殖称鱼用捞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捞网包括顶部为圆形开口的网袋,所述网袋顶部开口的边缘围设有网口框架,所述网口框架上设有一手柄,所述网口框架上均匀分布有3根等长的拉绳,所述3根等长的拉绳相互打结于一处以便悬挂于杆秤上对所捕鱼类进行称重,且3根拉绳打结处由3根拉绳向远离所述网袋方向共同形成一牵拉绳用以牵拉整个捞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箱养殖称鱼用捞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与所述网口框架连接一端的两侧还设有形成“V”型的两固定杆,用以加固所述手柄与所述网口框架的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网箱养殖称鱼用捞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绳以及牵拉绳均为尼龙纤维材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网箱养殖称鱼用捞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牵拉绳长度为2-4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箱养殖称鱼用捞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网袋网目尺寸为6-8cm,网口直径为40-100cm。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网箱养殖称鱼用捞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网袋为尼龙纤维材料制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箱养殖称鱼用捞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长度为1.5-3.5m。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网箱养殖称鱼用捞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为木杆、竹竿、不锈钢管或铁管中的一种。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箱养殖称鱼用捞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网袋底部有一开口,且底部开口边缘设有束紧拉绳,用以打开或闭合所述网袋底部开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网箱养殖称鱼用捞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网袋底部开口直径为20-60cm。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鱼类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网箱养殖称鱼用捞网。

背景技术

网箱养殖作为海水增养殖的重要方式之一,以高密度、高产量和低成本等优势,在沿海地区得到迅速发展,为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近年发展起来的深水网箱养殖,更是具有集约化程度高、养殖容量大、产品质量优良、经济效益显著、技术含量高等特点,是现代耕海牧渔的重要发展方向。网箱养殖的鱼类在销售时需将鱼从网箱捞出并称重,由于网箱离陆地较远,且每次的销售量不定,需拉网后在网箱边称重以灵活掌握,以避免上岸后再称重时出现数量过多或过少的情况,海上称量由于海浪的上下波动,渔船和网箱都随着海浪飘动,陆地上常用的电子秤因无法归零称量不准,须用到传统杆秤。同时,由于网箱养殖的鱼数量多,拉网集中后用传统捞网费时费力,且捞网杆体容易折断损坏,目前常用的网箱称鱼操作是先用捞网将鱼少量多次捞出后放到桶里或网兜里,再用杆秤勾起进行称量,称量后放回工作船储鱼舱或小型网箱拖运至码头上岸。传统捞网作业费时费力,同时鱼类在不断的转移过程中,容易受伤死亡。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网箱养殖称鱼用捞网,旨在解决网箱养殖过程中鱼类称重时,费时费力且易受伤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网箱养殖称鱼用捞网,所述捞网包括顶部为圆形开口的网袋,所述网袋顶部开口的边缘围设有网口框架,所述网口框架上设有一手柄,所述网口框架上均匀分布有3根等长的拉绳,所述3根等长的拉绳相互打结于一处以便悬挂于杆秤上对所捕鱼类进行称重,且3根拉绳打结处由3根拉绳向远离所述网袋方向共同形成一牵拉绳用以牵拉整个捞网。

优选地,所述手柄与所述网口框架连接一端的两侧还设有形成“V”型的两固定杆,用以加固所述手柄与所述网口框架的连接。

优选地,所述拉绳以及牵拉绳均为尼龙纤维材质。

优选地,所述牵拉绳长度为2-4 m。

优选地,所述网袋网目尺寸为6-8 cm,网口直径为40-100 cm。

优选地,所述网袋为尼龙纤维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手柄长度为1.5-3.5 m。

优选地,所述手柄为木杆、竹竿、不锈钢管或铁管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网袋底部有一开口,且底部开口边缘设有束紧拉绳,用以打开或闭合所述网袋底部开口。

优选地,所述网袋底部开口直径为20-60 cm。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捞网的网口框架上设置牵拉绳,在捞鱼时,一人操作捞网捞鱼,另一人拉起牵拉绳,从而减轻捞网手柄的受力,大大减轻工人劳动强度,且捞网不易受损,鱼起捕后直接用杆秤勾住三根拉绳打结处即可称重,同时捞网的网体为圆筒状,下端边缘处设置一束紧拉绳,在捞鱼前将束紧拉绳缩紧打活结,在称鱼后解开束紧拉绳,捕捞的鱼直接掉进下方的工作船储鱼舱或小型网箱。该装置具有设计合理、减少所捕鱼类受伤、结构简单、效率高等诸多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网箱养殖称鱼用捞网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10 网袋 120 网口框架 130 手柄 140 拉伸 150 牵拉绳 160 固定杆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人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网箱养殖称鱼用捞网。

参照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网箱养殖称鱼用捞网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网箱养殖称鱼用捞网如图1所示,所述捞网包括顶部为圆形开口的网袋110,所述网袋110顶部开口的边缘围设有网口框架120,所述网口框架120上设有一手柄130,所述网口框架120上均匀分布有3根等长的拉绳140,所述3根等长的拉绳140相互打结于一处以便悬挂于杆秤上对所捕鱼类进行称重,且3根拉绳140打结处由3根拉绳向远离所述网袋方向共同形成一牵拉绳150用以牵拉整个捞网。

该实用新型通过在捞网的网口框架120上设置牵拉绳150,在捞鱼时,一人操作捞网捞鱼,另一人拉起牵拉绳150,从而减轻捞网手柄130的受力,大大减轻工人劳动强度,且捞网不易受损,鱼起捕后直接用杆秤勾住三根拉绳140打结处即可称重,同时捞网的网体为圆筒状,下端边缘处设置一束紧拉绳,在捞鱼前将束紧拉绳缩紧打活结,在称鱼后解开束紧拉绳,捕捞的鱼直接掉进下方的工作船储鱼舱或小型网箱。该装置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效率高等诸多优点。

具体地,所述拉绳140不仅限于3根,可为均匀分布的3根以上。

具体地,所述手柄130与所述网口框架120连接一端的两侧还设有形成“V”型的两固定杆160,用以加固所述手柄130与所述网口框架120的连接。

具体地,所述拉绳140以及牵拉绳150均为尼龙纤维材质。但不限于此。

具体地,所述3根拉绳140直径为0.5-1cm,所述牵拉绳150长度为2-4 m,直径为1-2cm。

具体地,所述网袋110网目尺寸为6-8 cm,网口直径为40-100 cm。

具体地,所述网袋110为尼龙纤维材料制成。但不限于此。

具体地,所述手柄130长度为1.5-3.5 m,直径为5-8cm。

具体地,所述手柄130为木杆、竹竿、不锈钢管或铁管中的一种。但不限于此。

具体地,所述网袋110底部有一开口(图未示),且底部开口边缘设有束紧拉绳(图未示),用以打开或闭合所述网袋110底部开口。在捞鱼前将束紧拉绳缩紧打活结,在称鱼后将束紧拉绳解开,使捞网中鱼直接掉进下方的工作船储鱼舱或小型网箱,可减少所捕鱼类受伤。

具体地,所述网袋110底部开口直径为20-60 cm。

本实用新型具体操作过程:通过在捞网的网口框架120上设置至少三根拉绳140,三根拉绳140在一定长度打结合并为一根牵拉绳150,在捞鱼时,一人操作捞网手柄130在网箱中捞鱼并向上举捞网,同时,另一人拉起牵拉绳150向上拉捞网,从而减轻捞网手柄130的受力,大大减轻操作捞网手柄130的工人劳动强度,使捞网不易损坏且能捞起更多鱼,在捞起鱼后直接用传统杆秤勾住三根拉绳140打结处即可对捞起的鱼进行称重,同时捞网的网体为圆筒状,上端固定在网口框架120上,下端边缘处设置一束紧拉绳,在捞鱼前将束紧拉绳缩紧打活结,在称鱼后将束紧拉绳解开,使捞网中鱼直接掉进下方的工作船储鱼舱或小型网箱。该装置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效率高等诸多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一种网箱养殖称鱼用捞网.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网箱养殖称鱼用捞网.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网箱养殖称鱼用捞网.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网箱养殖称鱼用捞网.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网箱养殖称鱼用捞网.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015330.7 (22)申请日 2017.01.06 (73)专利权人 深圳市东方海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518121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南澳镇 畬吓村龙岗区水产研究所办公楼406- 407房 专利权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 究所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 究所深圳试验基地 (72)发明人 杨少森 黄小林 张栋国 林黑着 虞为 黄忠 李涛 杨育凯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44102 代理人 邓义华 陈卫 (51)Int.Cl.。

2、 A01K 77/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网箱养殖称鱼用捞网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网箱养殖称鱼用捞网, 捞网包括顶部为圆形开口的网袋, 网袋开口的边 缘设有网口框架, 网口框架上设一手柄, 网口框 架上均匀分布有3根等长的拉绳, 3根拉绳相互打 结于一处, 且3根拉绳打结处由3根拉绳向远离所 述网袋方向共同形成一牵拉绳用以牵拉整个捞 网。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捞网的网口框架上设置牵 拉绳, 捞鱼时, 一人捞鱼, 另一人拉牵拉绳, 减轻 了工作强度, 且捞网不易受损, 起捕后用杆秤勾 住拉绳打结处即可称重; 捞网网体为圆筒状, 下 端边缘设一束紧拉绳, 捞鱼前将。

3、束紧拉绳缩紧打 活结, 称鱼后解开束紧拉绳, 捞网中的鱼直接掉 进下方的工作船储鱼舱或小型网箱。 该装置具有 设计合理、 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等诸多优点。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206390067 U 2017.08.11 CN 206390067 U 1.一种网箱养殖称鱼用捞网, 其特征在于, 所述捞网包括顶部为圆形开口的网袋, 所述 网袋顶部开口的边缘围设有网口框架, 所述网口框架上设有一手柄, 所述网口框架上均匀 分布有3根等长的拉绳, 所述3根等长的拉绳相互打结于一处以便悬挂于杆秤上对所捕鱼类 进行称重, 且3根拉绳打结处由3根拉绳向远离所述网袋方向共同形成一牵拉。

4、绳用以牵拉整 个捞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箱养殖称鱼用捞网,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与所述网口框架连 接一端的两侧还设有形成 “V” 型的两固定杆, 用以加固所述手柄与所述网口框架的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网箱养殖称鱼用捞网, 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绳以及牵拉绳均 为尼龙纤维材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网箱养殖称鱼用捞网, 其特征在于, 所述牵拉绳长度为2-4 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箱养殖称鱼用捞网, 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袋网目尺寸为6-8 cm, 网口直径为40-100 cm。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网箱养殖称鱼用捞网, 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袋为尼龙纤维材料制 成。 。

5、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箱养殖称鱼用捞网,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长度为1.5-3.5 m。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网箱养殖称鱼用捞网,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为木杆、 竹竿、 不锈 钢管或铁管中的一种。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箱养殖称鱼用捞网, 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袋底部有一开口, 且 底部开口边缘设有束紧拉绳, 用以打开或闭合所述网袋底部开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网箱养殖称鱼用捞网, 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袋底部开口直径为 20-60 cm。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390067 U 2 一种网箱养殖称鱼用捞网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鱼类养殖技术领。

6、域, 特别涉及一种网箱养殖称鱼用捞网。 背景技术 0002 网箱养殖作为海水增养殖的重要方式之一, 以高密度、 高产量和低成本等优势, 在 沿海地区得到迅速发展, 为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近年发展起来的深水网 箱养殖, 更是具有集约化程度高、 养殖容量大、 产品质量优良、 经济效益显著、 技术含量高等 特点, 是现代耕海牧渔的重要发展方向。 网箱养殖的鱼类在销售时需将鱼从网箱捞出并称 重, 由于网箱离陆地较远, 且每次的销售量不定, 需拉网后在网箱边称重以灵活掌握, 以避 免上岸后再称重时出现数量过多或过少的情况, 海上称量由于海浪的上下波动, 渔船和网 箱都随着海浪飘动, 陆地。

7、上常用的电子秤因无法归零称量不准, 须用到传统杆秤。 同时, 由 于网箱养殖的鱼数量多, 拉网集中后用传统捞网费时费力, 且捞网杆体容易折断损坏, 目前 常用的网箱称鱼操作是先用捞网将鱼少量多次捞出后放到桶里或网兜里, 再用杆秤勾起进 行称量, 称量后放回工作船储鱼舱或小型网箱拖运至码头上岸。 传统捞网作业费时费力, 同 时鱼类在不断的转移过程中, 容易受伤死亡。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网箱养殖称鱼用捞网, 旨在 解决网箱养殖过程中鱼类称重时, 费时费力且易受伤的问题。 0004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5。

8、 一种网箱养殖称鱼用捞网, 所述捞网包括顶部为圆形开口的网袋, 所述网袋顶部 开口的边缘围设有网口框架, 所述网口框架上设有一手柄, 所述网口框架上均匀分布有3根 等长的拉绳, 所述3根等长的拉绳相互打结于一处以便悬挂于杆秤上对所捕鱼类进行称重, 且3根拉绳打结处由3根拉绳向远离所述网袋方向共同形成一牵拉绳用以牵拉整个捞网。 0006 优选地, 所述手柄与所述网口框架连接一端的两侧还设有形成 “V” 型的两固定杆, 用以加固所述手柄与所述网口框架的连接。 0007 优选地, 所述拉绳以及牵拉绳均为尼龙纤维材质。 0008 优选地, 所述牵拉绳长度为2-4 m。 0009 优选地, 所述网袋网目。

9、尺寸为6-8 cm, 网口直径为40-100 cm。 0010 优选地, 所述网袋为尼龙纤维材料制成。 0011 优选地, 所述手柄长度为1.5-3.5 m。 0012 优选地, 所述手柄为木杆、 竹竿、 不锈钢管或铁管中的一种。 0013 优选地, 所述网袋底部有一开口, 且底部开口边缘设有束紧拉绳, 用以打开或闭合 所述网袋底部开口。 0014 优选地, 所述网袋底部开口直径为20-60 cm。 0015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捞网的网口框架上设置牵拉绳, 在捞鱼时,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6390067 U 3 一人操作捞网捞鱼, 另一人拉起牵拉绳, 从而减。

10、轻捞网手柄的受力, 大大减轻工人劳动强 度, 且捞网不易受损, 鱼起捕后直接用杆秤勾住三根拉绳打结处即可称重, 同时捞网的网体 为圆筒状, 下端边缘处设置一束紧拉绳, 在捞鱼前将束紧拉绳缩紧打活结, 在称鱼后解开束 紧拉绳, 捕捞的鱼直接掉进下方的工作船储鱼舱或小型网箱。 该装置具有设计合理、 减少所 捕鱼类受伤、 结构简单、 效率高等诸多优点。 附图说明 001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

11、劳动的前提 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网箱养殖称鱼用捞网的结构示意图; 0018 附图标号说明: 0019 标号名称标号名称 110网袋120网口框架 130手柄140拉伸 150牵拉绳160固定杆 0020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 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 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 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

12、性劳动前提 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2 需要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 (诸如上、 下、 左、 右、 前、 后)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 (如附图所示) 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运动情况等, 如 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 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3 另外, 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 “第一” 、“第二” 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 而不能理解 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由此, 限定有 “第一” 、 “第二” 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另外, 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 案可。

13、以相互结合, 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 当技术方案的结合 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人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 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 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4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网箱养殖称鱼用捞网。 0025 参照图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网箱养殖称鱼用捞网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该网箱养殖称鱼用捞网如图1所示, 所述捞网包括顶部为 圆形开口的网袋110, 所述网袋110顶部开口的边缘围设有网口框架120, 所述网口框架120 上设有一手柄130, 所述网口框架120上均匀分布有3根等长的拉绳140, 所述3根等长的拉绳 说 明 书 2/。

14、3 页 4 CN 206390067 U 4 140相互打结于一处以便悬挂于杆秤上对所捕鱼类进行称重, 且3根拉绳140打结处由3根拉 绳向远离所述网袋方向共同形成一牵拉绳150用以牵拉整个捞网。 0027 该实用新型通过在捞网的网口框架120上设置牵拉绳150, 在捞鱼时, 一人操作捞 网捞鱼, 另一人拉起牵拉绳150, 从而减轻捞网手柄130的受力, 大大减轻工人劳动强度, 且 捞网不易受损, 鱼起捕后直接用杆秤勾住三根拉绳140打结处即可称重, 同时捞网的网体为 圆筒状, 下端边缘处设置一束紧拉绳, 在捞鱼前将束紧拉绳缩紧打活结, 在称鱼后解开束紧 拉绳, 捕捞的鱼直接掉进下方的工作船储。

15、鱼舱或小型网箱。 该装置具有设计合理、 结构简 单、 操作方便、 效率高等诸多优点。 0028 具体地, 所述拉绳140不仅限于3根, 可为均匀分布的3根以上。 0029 具体地, 所述手柄130与所述网口框架120连接一端的两侧还设有形成 “V” 型的两 固定杆160, 用以加固所述手柄130与所述网口框架120的连接。 0030 具体地, 所述拉绳140以及牵拉绳150均为尼龙纤维材质。 但不限于此。 0031 具体地, 所述3根拉绳140直径为0.5-1cm, 所述牵拉绳150长度为2-4 m, 直径为1- 2cm。 0032 具体地, 所述网袋110网目尺寸为6-8 cm, 网口直径为。

16、40-100 cm。 0033 具体地, 所述网袋110为尼龙纤维材料制成。 但不限于此。 0034 具体地, 所述手柄130长度为1.5-3.5 m, 直径为5-8cm。 0035 具体地, 所述手柄130为木杆、 竹竿、 不锈钢管或铁管中的一种。 但不限于此。 0036 具体地, 所述网袋110底部有一开口 (图未示) , 且底部开口边缘设有束紧拉绳 (图 未示) , 用以打开或闭合所述网袋110底部开口。 在捞鱼前将束紧拉绳缩紧打活结, 在称鱼后 将束紧拉绳解开, 使捞网中鱼直接掉进下方的工作船储鱼舱或小型网箱, 可减少所捕鱼类 受伤。 0037 具体地, 所述网袋110底部开口直径为2。

17、0-60 cm。 0038 本实用新型具体操作过程: 通过在捞网的网口框架120上设置至少三根拉绳140, 三根拉绳140在一定长度打结合并为一根牵拉绳150, 在捞鱼时, 一人操作捞网手柄130在网 箱中捞鱼并向上举捞网, 同时, 另一人拉起牵拉绳150向上拉捞网, 从而减轻捞网手柄130的 受力, 大大减轻操作捞网手柄130的工人劳动强度, 使捞网不易损坏且能捞起更多鱼, 在捞 起鱼后直接用传统杆秤勾住三根拉绳140打结处即可对捞起的鱼进行称重, 同时捞网的网 体为圆筒状, 上端固定在网口框架120上, 下端边缘处设置一束紧拉绳, 在捞鱼前将束紧拉 绳缩紧打活结, 在称鱼后将束紧拉绳解开, 使捞网中鱼直接掉进下方的工作船储鱼舱或小 型网箱。 该装置具有设计合理、 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 效率高等诸多优点。 0039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 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 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 换, 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6390067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6 CN 206390067 U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