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鱼缸投料喂食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手持式鱼缸投料喂食装置.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509876.8 (22)申请日 2017.05.10 (73)专利权人 邱连福 地址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鸿山镇 东埔溪仔东21号 (72)发明人 邱连福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创阳光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责任公司 11003 代理人 尹振启 (51)Int.Cl. A01K 61/85(2017.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手持式鱼缸投料喂食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持式鱼缸投料喂 食装置, 包括储料斗, 所述储料斗的外侧壁上设。
2、 有进料口, 所述储料斗下方设有与之同轴线的投 料盖, 所述投料盖顶部中心设有导料管, 所述投 料盖内侧设有与之同轴线的封盖, 所述储料斗顶 端中部设有导向筒, 所述导向筒两侧均设有横 杆, 两个所述横杆上方设有压板, 所述压板的下 端面两端通过弹簧与两个横杆相连接, 所述压板 下端面中部设有竖直向下的导杆, 所述压板上端 中部设有挂钩, 所述挂钩底端与导杆上端固定连 接, 所述导杆中部侧壁上设有多个搅拌杆。 本实 用新型结构简单, 便于放置, 同时可以方便储存 鱼饲料, 避免手掌接触鱼饲料, 从而附着在手上, 操作简便, 实用性较强。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CN 207054。
3、510 U 2018.03.02 CN 207054510 U 1.一种手持式鱼缸投料喂食装置, 包括储料斗(1), 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料斗(1)的外侧 壁上设有进料口(10), 所述储料斗(1)下方设有与之同轴线的投料盖(2), 所述投料盖(2)顶 部中心设有导料管(3), 所述导料管(3)上端与储料斗(1)底端固定连接, 且导料管(3)通过 出料口(4)与储料斗(1)内部相连通, 所述投料盖(2)内侧设有与之同轴线的封盖(16), 所述 封盖(16)呈圆台形状, 且其侧壁与投料盖(2)内壁密封贴合, 所述储料斗(1)顶端中部设有 导向筒(7), 所述导向筒(7)两侧均设有横杆(8), 两。
4、个所述横杆上方设有压板(6), 所述压板 (6)的下端面两端通过弹簧(9)与两个横杆(8)相连接, 所述压板(6)下端面中部设有竖直向 下的导杆(5), 且导杆(5)与压板(6)转动连接, 所述导杆(5)下端通过导向筒(7)内部贯穿储 料斗(1)内部与封盖(16)上端面固定连接, 所述压板(6)上端中部设有挂钩(12), 所述挂钩 (12)底端与导杆(5)上端固定连接, 所述导杆(5)中部侧壁上设有多个搅拌杆(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鱼缸投料喂食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料斗(1)呈圆 锥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鱼缸投料喂食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板(6)上。
5、端面 和两个横杆(8)上分别设有第一护垫(13)和第二护垫(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鱼缸投料喂食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料斗(1)的外 侧壁上安装有喷头(17), 所述喷头(17)尾部安装有水管接头(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鱼缸投料喂食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投料盖(2)呈喇 叭口形状。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7054510 U 2 一种手持式鱼缸投料喂食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投料喂食装置, 具体是一种手持式鱼缸投料喂食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现在的人民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 人们经常在家中饲养多种多样的。
6、鱼类以便 人们观赏, 增加生活趣味性, 鱼缸, 是用于养鱼的器皿, 常见于人们的居室内, 当人们向鱼缸 内投放饲料时经常是手掌抓取饲料或将袋装的饲料倒入鱼缸内, 这样的投放饲料的方式, 投放人员的手掌不可避免的粘上鱼饲料, 需要对手掌进行清洗, 较为麻烦, 而打多余的袋装 饲料不易存放, 从而造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持式鱼缸投料喂食装置, 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 中提出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手持式鱼缸投料喂食装置, 包括储料斗, 所述储料斗的外侧壁上设有进料口, 所述储料斗下方设有与之同轴线的投料。
7、盖, 所述投料盖顶部中心设有导料管, 所述导料管 上端与储料斗底端固定连接, 且导料管通过出料口与储料斗内部相连通, 所述投料盖内侧 设有与之同轴线的封盖, 所述封盖呈圆台形状, 且其侧壁与投料盖内壁密封贴合, 所述储料 斗顶端中部设有导向筒, 所述导向筒两侧均设有横杆, 两个所述横杆上方设有压板, 所述压 板的下端面两端通过弹簧与两个横杆相连接, 所述压板下端面中部设有竖直向下的导杆, 且导杆与压板转动连接, 所述导杆下端通过导向筒内部贯穿储料斗内部与封盖上端面固定 连接, 所述压板上端中部设有挂钩, 所述挂钩底端与导杆上端固定连接, 所述导杆中部侧壁 上设有多个搅拌杆。 0006 作为本实。
8、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 所述储料斗呈圆锥形状。 0007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 所述压板上端面和两个横杆上分别设有第一护 垫和第二护垫。 0008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 所述储料斗的外侧壁上安装有喷头, 所述喷头 尾部安装有水管接头。 0009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 所述投料盖呈喇叭口形状。 0010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储料斗的设置可以方便鱼饲料 的储存, 通过导杆和封盖的设置可以手动控制储料斗的封闭和出料, 方便鱼缸的投料, 通过 搅拌杆的设置可以对鱼饲料进行搅拌, 使得混合均匀, 通过挂钩的设置可以使得储料斗的 放置方便。 本实用新。
9、型结构简单, 便于放置, 同时可以方便储存鱼饲料, 避免手掌接触鱼饲 料, 从而附着在手上, 操作简便, 实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207054510 U 3 0011 图1为手持式鱼缸投料喂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2 其中: 储料斗1、 投料盖2、 导料管3、 出料口4、 导料杆5、 压板6、 导向筒7、 横杆8、 弹簧 9、 进料口10、 水管接口11、 挂钩12、 第一护垫13、 第二护垫14、 搅拌杆15、 封盖16、 喷头17。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
10、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4 请参阅图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一种手持式鱼缸投料喂食装置, 包括储料斗1, 所述储料斗1呈圆锥形状, 所述储料斗1底端侧边向中心倾斜向下设置, 所述储料斗1的外侧 壁上设有进料口10, 所述储料斗1下方设有与之同轴线的投料盖2, 所述投料盖2呈喇叭口形 状, 所述投料盖2顶部中心设有导料管3, 所述导料管3上端与储料斗1底端固定连接, 且导料 管3通过出料口4与储料斗1内部。
11、相连通, 所述投料盖2内侧设有与之同轴线的封盖16, 所述 封盖16呈圆台形状, 且其侧壁与投料盖2内壁密封贴合, 所述储料斗1顶端中部设有导向筒 7, 所述导向筒7两侧均设有横杆8, 两个所述横杆上方设有压 板6, 所述压板6的下端面两端 通过弹簧9与两个横杆8相连接, 所述压板6下端面中部设有竖直向下的导杆5, 且导杆5与压 板6转动连接, 所述导杆5下端通过导向筒7内部贯穿储料斗1内部与封盖16上端面固定连 接, 所述压板6上端面和两个横杆8上分别设有第一护垫13和第二护垫14, 第一护垫13和第 二护垫14的设置避免手掌握紧压板6和横杆8时, 手掌会被划伤, 所述压板6上端中部设有挂 。
12、钩12, 所述挂钩12底端与导杆5上端固定连接, 所述导杆5中部侧壁上设有多个搅拌杆15, 所 述储料斗1的外侧壁上安装有喷头17, 所述喷头17尾部安装有水管接头11, 喷头17的设置可 以方便储料斗1内部的清洗。 0015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首先将鱼饲料从进料口10内放入储料斗1内, 然后通过 扭动挂钩12带动导杆5转动, 从而带动搅拌杆15对储料斗1的鱼饲料进行搅拌, 然后手掌握 紧压板6和横杆8, 则压板6会压缩弹簧9而向下移动, 从而推动导杆5竖直向下移动, 导杆5下 端将封盖16从投料盖2内壁上顶开, 故而使得鱼饲料从封盖16的外壁边缘下落至鱼缸内, 然 后松开压板6和横杆。
13、8, 在弹簧9的作用下, 导杆5将封盖16向上拉动, 从而使得封盖16侧壁贴 合在投料盖2内壁上而将出料管3端口堵塞, 停止投料, 挂钩12的设置方便储料斗1的放置。 0016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 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 而 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 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 型。 因此, 无论从哪一点来看, 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 而且是非限制性的, 本实用新 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 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 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 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17 此外, 应当理解, 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 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 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 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 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 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 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 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207054510 U 4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5 CN 207054510 U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