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钢板剪力墙.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734558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928.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086539.3

申请日:

2014.03.10

公开号:

CN103835400A

公开日:

2014.06.0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B 2/58申请日:20140310|||公开

IPC分类号:

E04B2/58

主分类号:

E04B2/58

申请人:

北京工业大学

发明人:

刘学春; 惠怡; 张爱林; 赵亮; 孙勇

地址:

100124 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代理人:

刘萍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预应力钢板剪力墙属于结构工程技术领域。预应力钢板剪力墙包括内嵌钢板、预应力杆件、连接耳板、托架、边缘构件、框架梁和框架柱。在上述预应力钢板剪力墙中,内嵌钢板与边缘构件螺栓连接;预应力杆件与连接耳板连接;预应力杆件、连接耳板在内嵌钢板两侧对称布置;垂直边缘构件和水平边缘构件通过焊接连接;连接耳板在框架梁翼缘部位对称布置,且与框架梁焊接;水平边缘构件与框架梁焊接或者螺栓连接;托架与垂直边缘构件和内嵌钢板焊接连接;框架梁与框架柱焊接或者螺栓连接或者栓焊混合连接。本发明的一种新型抗侧力构件,它具有抗震性能好、延性高、耗能滞回环饱满等特点,是一种优越的抗震耗能构件。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预应力钢板剪力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嵌钢板(1)、预应力杆件(2)、连接耳板(3)、托架(4)、边缘构件、框架梁(7)和框架柱(8);所述内嵌钢板(1)采用厚度为5-10mm的薄钢板;所述预应力杆件(2)采用预应力拉索或预应力拉杆;所述连接耳板(3)为固定预应力拉索或预应力拉杆的端部耳板;所述边缘构件为垂直边缘构件(5)和水平边缘构件(6),所述垂直边缘构件(5)为双肢T形钢,所述水平边缘构件(6)为平行放置的双角钢,且双角钢之间预留双肢T形钢双肢之间的距离;所述内嵌钢板(1)与垂直边缘构件(5)连接,内嵌钢板(1)和水平边缘构件(6)连接;所述预应力杆件(2)两端固定于所述连接耳板(3);所述的连接耳板(3)与垂直边缘构件(5)连接,连接耳板(3)与框架梁(7)连接;所述的托架(4)与内嵌钢板(1)和垂直边缘构件(5)连接;所述的垂直边缘构件(5)和水平边缘构件(6)连接;所述水平边缘构件(6)与所述框架梁(7)连接;所述框架梁(7)与所述框架柱(8)连接;所述预应力杆件(2)、所述连接耳板(3)、所述托架(4)在所述内嵌钢板(1)两侧对称布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钢板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嵌钢板(1)与所述托架(4)采用焊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钢板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嵌钢板(1)与所述垂直边缘构件(5)螺栓连接,内嵌钢板(1)与所述水平边缘构件(6)的螺栓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钢板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边缘构件(5)和所述水平边缘构件(6)焊接。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钢板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耳板(3)在所述框架梁(7)翼缘部位对称布置,且与框架梁(7)焊接。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钢板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边缘构件(6)与所述框架梁(7)焊接或者螺栓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钢板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梁(7)与所述框架柱(8)焊接或者螺栓连接或者栓焊混合连接。

说明书

一种预应力钢板剪力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的预应力钢板剪力墙,属于结构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世界上采用钢板剪力墙作为主要抗侧力构件的建筑共有二十多幢,主要分布在北美和日本等地震高烈度区。自从1970年日本钢铁公司将钢板剪力墙应用于建筑中以来,钢板剪力墙的发展已有40多年。钢板剪力墙结构体系由内嵌钢板和边缘构件组成,边缘构件包括边缘梁和边缘柱。内嵌钢板通常与边缘构件连接构成抗侧力结构体系,该结构体系可视为固定在地面上的悬臂梁。
按照内嵌钢板的厚薄,钢板剪力墙可分为厚钢板剪力墙和薄钢板剪力墙;按照钢板表面是否加肋,钢板剪力墙可分为加劲肋钢板剪力墙和非加劲肋钢板剪力墙;按照钢板表面是否开缝,钢板剪力墙可分为开缝钢板剪力墙和不开缝钢板剪力墙;按照钢板侧面是否布置混凝土板,钢板剪力墙可分为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和普通钢板剪力墙。薄钢板剪力墙尽管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但它较易屈曲。其他形式的钢板剪力墙大多以阻止钢板的平面外变形为目标,让钢板尽可能的保持在平面内工作来消耗更多的能量。
我国《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中附录四规定,为防止钢板剪力墙发生剪切屈曲,应以钢板的剪切屈曲承载力作为其极限承载力,或通过对钢板加劲使其屈服之前不发生屈曲。事实上,以上两种方式都偏于保守且造价比较高,不利于钢板剪力墙的发展和应用。随着国内外对钢板剪力墙研究的深入,钢板剪力墙的屈曲后性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钢板剪力墙在屈曲后仍具有较高的承载力、良好的延性以及稳定的耗能能力。充分利用钢板剪力墙的屈曲后强度不仅可以使结构获得良好的抗震性能,而且可以显著降低用钢量,降低造价,提高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预应力钢板剪力墙,其目的在于,克服薄钢板剪力墙因过早屈曲而不能充分发挥钢材的强度和延性的缺点,提高了钢板剪力墙的平面外稳定和极限承载能力,充分发挥了钢材的优势。
不设预应力杆件的薄钢板剪力墙,当荷载沿一个方向作用时,内嵌钢板发生屈曲并形成拉力带,伴随着较大的面外变形;当外荷载反向作用时,原来的拉力带将反向受压,不再提供刚度;同时,原先的受压区域将过渡成拉力带区,但由于在上级荷载下曾发生过较大压屈变形,故有变形被拉伸至“平展”的过程,直到反向拉力带的形成。在这一过程中,钢板无法承受荷载,结构仅靠梁柱承担外荷载,这样锚固在框架上的拉力场对边柱会产生较大的附加弯矩,增加了柱子的稳定负担。所以预应力杆件的设置,一方面限制了内嵌钢板屈曲后的较大的平面外变形,提供了侧向约束;两一方面,当荷载反向作用时,预应力杆件能够承受外荷载作用,避免增加柱子的负担。而且钢板墙仅与框架梁连接,避免了四边连接钢板墙不能开洞的缺陷,所以能很好的作为抗侧力构件应用于多高层钢结构中。
传统的钢板剪力墙是通过在钢板上设置加劲肋来控制钢板剪力墙的平面外稳定,属于被动的控制方法,本发明在钢板剪力墙上主动的施加预应力,来控制钢板剪力墙的平面外稳定,同时,预应力拉索或预应力拉杆可以在钢板剪力墙的拉力带方向承担一定的拉力,属于主动的控制方法。且钢板剪力墙只与结构梁相连,避免增加结构柱的负担。该发明的所有构件都可以在工厂加工,然后在实地装配,施工简单,降低造价,适用于装配式钢结构。
本发明提出的预应力钢板剪力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嵌钢板1、预应力杆件2、连接耳板3、托架4、边缘构件、框架梁7和框架柱8。所述内嵌钢板1采用厚度为5-10mm的薄钢板;所述预应力杆件2采用预应力拉索或预应力拉杆;所述连接耳板3为固定预应力拉索或预应力拉杆的端部耳板;所述边缘构件为垂直边缘构件5和水平边缘构件6,所述垂直边缘构件5为双肢T形钢,所述水平边缘构件6为平行放置的双角钢,且双角钢之间预留双肢T形钢双肢之间的距离;所 述内嵌钢板1与垂直边缘构件5连接,内嵌钢板1和水平边缘构件6连接;所述预应力杆件2两端固定于所述连接耳板3;所述的连接耳板3与垂直边缘构件5连接,连接耳板3与框架梁7连接;所述的托架4与内嵌钢板1和垂直边缘构件5连接;所述的垂直边缘构件5和水平边缘构件6连接;所述水平边缘构件6与所述框架梁7连接;所述框架梁7与所述框架柱8连接;所述预应力杆件2、所述连接耳板3、所述托架4在所述内嵌钢板1两侧对称布置。
在上述预应力钢板剪力墙中,所述内嵌钢板1与所述托架4采用焊接。
在上述预应力钢板剪力墙中,所述内嵌钢板1与所述垂直边缘构件5螺栓连接,内嵌钢板1与所述水平边缘构件6的螺栓连接。
在上述预应力钢板剪力墙中,所述垂直边缘构件5和所述水平边缘构件6焊接。
在上述预应力钢板剪力墙中,述连接耳板3在所述框架梁7翼缘部位对称布置,且与框架梁7焊接。
在上述预应力钢板剪力墙中,所述水平边缘构件6与所述框架梁7焊接或者螺栓连接。
在上述预应力钢板剪力墙中,所述框架梁7与所述框架柱8焊接或者螺栓连接或者栓焊混合连接。
本发明对传统的薄钢板剪力墙通过四个角上设置预应力杆件,可以有效的限制钢板墙平面外变形,提高钢板墙的抗侧刚度、耗能及延性性能。传统的钢板剪力墙是通过在钢板上设置加劲肋来控制钢板剪力墙的平面外稳定,属于被动的控制方法,本发明在钢板剪力墙上主动的施加预应力,来控制钢板剪力墙的平面外稳定,同时,预应力拉索或预应力拉杆可以在钢板剪力墙的拉力带方向承担一定的拉力,属于主动的控制方法。且钢板剪力墙只与结构梁相连,避免增加结构柱的负担。该发明的所有构件都可以在工厂加工,然后在实地装配,施工简单,降低造价,适用于装配式钢结构。
本发明提供的预应力钢板剪力墙是高层建筑钢结构或其它结构的一种新型抗侧力构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预应力钢板剪力墙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预应力钢板剪力墙单元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1—内嵌钢板,2—预应力杆件,3—连接耳板,4—托架,5—垂直边缘构件,6—水平边缘构件,7—框架梁,8—框架柱。
所述带预应力杆件钢板剪力墙包括内嵌钢板1、预应力杆件2、连接耳板3、托架4、边缘构件、框架梁7和框架柱8。所述内嵌钢板1采用厚度为5-10mm的薄钢板;所述预应力杆件2采用预应力拉索或预应力拉杆;所述连接耳板3为固定预应力拉索或预应力拉杆的端部耳板;所述边缘构件为垂直边缘构件5和水平边缘构件6,所述垂直边缘构件5为双肢T形钢,所述水平边缘构件6为平行放置的双角钢,且双角钢之间预留双肢T形钢双肢之间的距离;所述内嵌钢板1与垂直边缘构件5连接,内嵌钢板1和水平边缘构件6连接;所述预应力杆件2两端固定于所述连接耳板3;所述的连接耳板3与垂直边缘构件5连接,连接耳板3与框架梁7连接;所述的托架4与内嵌钢板1和垂直边缘构件5连接;所述的垂直边缘构件5和水平边缘构件6通过连接;所述水平边缘构件6与所述框架梁7连接;所述框架梁7与所述框架柱8连接;所述预应力杆件2、所述连接耳板3、所述托架4在所述内嵌钢板1两侧对称布置。
在上述预应力钢板剪力墙中,所述内嵌钢板1与所述托架4采用焊接。所述内嵌钢板1与所述垂直边缘构件5螺栓连接,内嵌钢板1与所述水平边缘构件6的螺栓连接。所述垂直边缘构件5和所述水平边缘构件6焊接。述连接耳板3在所述框架梁7翼缘部位对称布置,且与框架梁7焊接。所述水平边缘构件6与所述框架梁7焊接或者螺栓连接。所述框架梁7与所述框架柱8焊接或者螺栓连接或者栓焊混合连接。
上述预应力钢板剪力墙的平面外刚度很大,能够有效控制运输、 安装以及使用工程中的平面外变形,保持钢板的稳固安全。
本发明提出的预应力钢板剪力墙是对传统的平钢板剪力墙的改进,将预应力结构应用其中,采用主动的控制方式来控制钢板的平面外稳定,改善了传统钢板剪力墙易屈曲的缺陷,提高了钢板剪力墙的抗侧能力。本发明的所有构件都可以在工厂进行加工和安装,然后运至工地进行装配,节省人力物力,降低造价。

一种预应力钢板剪力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预应力钢板剪力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预应力钢板剪力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预应力钢板剪力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预应力钢板剪力墙.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835400A43申请公布日20140604CN103835400A21申请号201410086539322申请日20140310E04B2/5820060171申请人北京工业大学地址100124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72发明人刘学春惠怡张爱林赵亮孙勇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03代理人刘萍54发明名称一种预应力钢板剪力墙57摘要一种预应力钢板剪力墙属于结构工程技术领域。预应力钢板剪力墙包括内嵌钢板、预应力杆件、连接耳板、托架、边缘构件、框架梁和框架柱。在上述预应力钢板剪力墙中,内嵌钢板与边缘构件螺栓连接;预应力杆件与连接耳板连接;预应力。

2、杆件、连接耳板在内嵌钢板两侧对称布置;垂直边缘构件和水平边缘构件通过焊接连接;连接耳板在框架梁翼缘部位对称布置,且与框架梁焊接;水平边缘构件与框架梁焊接或者螺栓连接;托架与垂直边缘构件和内嵌钢板焊接连接;框架梁与框架柱焊接或者螺栓连接或者栓焊混合连接。本发明的一种新型抗侧力构件,它具有抗震性能好、延性高、耗能滞回环饱满等特点,是一种优越的抗震耗能构件。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835400ACN103835400A1/1页21一种预应力钢板剪力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嵌钢板。

3、(1)、预应力杆件(2)、连接耳板(3)、托架(4)、边缘构件、框架梁(7)和框架柱(8);所述内嵌钢板(1)采用厚度为510MM的薄钢板;所述预应力杆件(2)采用预应力拉索或预应力拉杆;所述连接耳板(3)为固定预应力拉索或预应力拉杆的端部耳板;所述边缘构件为垂直边缘构件(5)和水平边缘构件(6),所述垂直边缘构件(5)为双肢T形钢,所述水平边缘构件(6)为平行放置的双角钢,且双角钢之间预留双肢T形钢双肢之间的距离;所述内嵌钢板(1)与垂直边缘构件(5)连接,内嵌钢板(1)和水平边缘构件(6)连接;所述预应力杆件(2)两端固定于所述连接耳板(3);所述的连接耳板(3)与垂直边缘构件(5)连接,。

4、连接耳板(3)与框架梁(7)连接;所述的托架(4)与内嵌钢板(1)和垂直边缘构件(5)连接;所述的垂直边缘构件(5)和水平边缘构件(6)连接;所述水平边缘构件(6)与所述框架梁(7)连接;所述框架梁(7)与所述框架柱(8)连接;所述预应力杆件(2)、所述连接耳板(3)、所述托架(4)在所述内嵌钢板(1)两侧对称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钢板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嵌钢板(1)与所述托架(4)采用焊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钢板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嵌钢板(1)与所述垂直边缘构件(5)螺栓连接,内嵌钢板(1)与所述水平边缘构件(6)的螺栓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钢板。

5、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边缘构件(5)和所述水平边缘构件(6)焊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钢板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耳板(3)在所述框架梁(7)翼缘部位对称布置,且与框架梁(7)焊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钢板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边缘构件(6)与所述框架梁(7)焊接或者螺栓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钢板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梁(7)与所述框架柱(8)焊接或者螺栓连接或者栓焊混合连接。权利要求书CN103835400A1/3页3一种预应力钢板剪力墙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的预应力钢板剪力墙,属于结构工程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2目前,世界上采。

6、用钢板剪力墙作为主要抗侧力构件的建筑共有二十多幢,主要分布在北美和日本等地震高烈度区。自从1970年日本钢铁公司将钢板剪力墙应用于建筑中以来,钢板剪力墙的发展已有40多年。钢板剪力墙结构体系由内嵌钢板和边缘构件组成,边缘构件包括边缘梁和边缘柱。内嵌钢板通常与边缘构件连接构成抗侧力结构体系,该结构体系可视为固定在地面上的悬臂梁。0003按照内嵌钢板的厚薄,钢板剪力墙可分为厚钢板剪力墙和薄钢板剪力墙;按照钢板表面是否加肋,钢板剪力墙可分为加劲肋钢板剪力墙和非加劲肋钢板剪力墙;按照钢板表面是否开缝,钢板剪力墙可分为开缝钢板剪力墙和不开缝钢板剪力墙;按照钢板侧面是否布置混凝土板,钢板剪力墙可分为钢板混。

7、凝土组合剪力墙和普通钢板剪力墙。薄钢板剪力墙尽管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但它较易屈曲。其他形式的钢板剪力墙大多以阻止钢板的平面外变形为目标,让钢板尽可能的保持在平面内工作来消耗更多的能量。0004我国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中附录四规定,为防止钢板剪力墙发生剪切屈曲,应以钢板的剪切屈曲承载力作为其极限承载力,或通过对钢板加劲使其屈服之前不发生屈曲。事实上,以上两种方式都偏于保守且造价比较高,不利于钢板剪力墙的发展和应用。随着国内外对钢板剪力墙研究的深入,钢板剪力墙的屈曲后性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钢板剪力墙在屈曲后仍具有较高的承载力、良好的延性以及稳定的耗能能力。充分利用钢板剪力墙的屈。

8、曲后强度不仅可以使结构获得良好的抗震性能,而且可以显著降低用钢量,降低造价,提高经济效益。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预应力钢板剪力墙,其目的在于,克服薄钢板剪力墙因过早屈曲而不能充分发挥钢材的强度和延性的缺点,提高了钢板剪力墙的平面外稳定和极限承载能力,充分发挥了钢材的优势。0006不设预应力杆件的薄钢板剪力墙,当荷载沿一个方向作用时,内嵌钢板发生屈曲并形成拉力带,伴随着较大的面外变形;当外荷载反向作用时,原来的拉力带将反向受压,不再提供刚度;同时,原先的受压区域将过渡成拉力带区,但由于在上级荷载下曾发生过较大压屈变形,故有变形被拉伸至“平展”的过程,直到反向拉力带的形成。在这一过。

9、程中,钢板无法承受荷载,结构仅靠梁柱承担外荷载,这样锚固在框架上的拉力场对边柱会产生较大的附加弯矩,增加了柱子的稳定负担。所以预应力杆件的设置,一方面限制了内嵌钢板屈曲后的较大的平面外变形,提供了侧向约束;两一方面,当荷载反向作用时,预应力杆件能够承受外荷载作用,避免增加柱子的负担。而且钢板墙仅与框架梁连接,避免了四边连接钢板墙不能开洞的缺陷,所以能很好的作为抗侧力构件应用于多高层钢结构中。说明书CN103835400A2/3页40007传统的钢板剪力墙是通过在钢板上设置加劲肋来控制钢板剪力墙的平面外稳定,属于被动的控制方法,本发明在钢板剪力墙上主动的施加预应力,来控制钢板剪力墙的平面外稳定,。

10、同时,预应力拉索或预应力拉杆可以在钢板剪力墙的拉力带方向承担一定的拉力,属于主动的控制方法。且钢板剪力墙只与结构梁相连,避免增加结构柱的负担。该发明的所有构件都可以在工厂加工,然后在实地装配,施工简单,降低造价,适用于装配式钢结构。0008本发明提出的预应力钢板剪力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嵌钢板1、预应力杆件2、连接耳板3、托架4、边缘构件、框架梁7和框架柱8。所述内嵌钢板1采用厚度为510MM的薄钢板;所述预应力杆件2采用预应力拉索或预应力拉杆;所述连接耳板3为固定预应力拉索或预应力拉杆的端部耳板;所述边缘构件为垂直边缘构件5和水平边缘构件6,所述垂直边缘构件5为双肢T形钢,所述水平边缘构件6。

11、为平行放置的双角钢,且双角钢之间预留双肢T形钢双肢之间的距离;所述内嵌钢板1与垂直边缘构件5连接,内嵌钢板1和水平边缘构件6连接;所述预应力杆件2两端固定于所述连接耳板3;所述的连接耳板3与垂直边缘构件5连接,连接耳板3与框架梁7连接;所述的托架4与内嵌钢板1和垂直边缘构件5连接;所述的垂直边缘构件5和水平边缘构件6连接;所述水平边缘构件6与所述框架梁7连接;所述框架梁7与所述框架柱8连接;所述预应力杆件2、所述连接耳板3、所述托架4在所述内嵌钢板1两侧对称布置。0009在上述预应力钢板剪力墙中,所述内嵌钢板1与所述托架4采用焊接。0010在上述预应力钢板剪力墙中,所述内嵌钢板1与所述垂直边缘。

12、构件5螺栓连接,内嵌钢板1与所述水平边缘构件6的螺栓连接。0011在上述预应力钢板剪力墙中,所述垂直边缘构件5和所述水平边缘构件6焊接。0012在上述预应力钢板剪力墙中,述连接耳板3在所述框架梁7翼缘部位对称布置,且与框架梁7焊接。0013在上述预应力钢板剪力墙中,所述水平边缘构件6与所述框架梁7焊接或者螺栓连接。0014在上述预应力钢板剪力墙中,所述框架梁7与所述框架柱8焊接或者螺栓连接或者栓焊混合连接。0015本发明对传统的薄钢板剪力墙通过四个角上设置预应力杆件,可以有效的限制钢板墙平面外变形,提高钢板墙的抗侧刚度、耗能及延性性能。传统的钢板剪力墙是通过在钢板上设置加劲肋来控制钢板剪力墙的。

13、平面外稳定,属于被动的控制方法,本发明在钢板剪力墙上主动的施加预应力,来控制钢板剪力墙的平面外稳定,同时,预应力拉索或预应力拉杆可以在钢板剪力墙的拉力带方向承担一定的拉力,属于主动的控制方法。且钢板剪力墙只与结构梁相连,避免增加结构柱的负担。该发明的所有构件都可以在工厂加工,然后在实地装配,施工简单,降低造价,适用于装配式钢结构。0016本发明提供的预应力钢板剪力墙是高层建筑钢结构或其它结构的一种新型抗侧力构件。附图说明0017图1为本发明的预应力钢板剪力墙结构示意图。说明书CN103835400A3/3页50018图2为本发明的预应力钢板剪力墙单元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

14、发明进行详细说明0020如图1、2所示,1内嵌钢板,2预应力杆件,3连接耳板,4托架,5垂直边缘构件,6水平边缘构件,7框架梁,8框架柱。0021所述带预应力杆件钢板剪力墙包括内嵌钢板1、预应力杆件2、连接耳板3、托架4、边缘构件、框架梁7和框架柱8。所述内嵌钢板1采用厚度为510MM的薄钢板;所述预应力杆件2采用预应力拉索或预应力拉杆;所述连接耳板3为固定预应力拉索或预应力拉杆的端部耳板;所述边缘构件为垂直边缘构件5和水平边缘构件6,所述垂直边缘构件5为双肢T形钢,所述水平边缘构件6为平行放置的双角钢,且双角钢之间预留双肢T形钢双肢之间的距离;所述内嵌钢板1与垂直边缘构件5连接,内嵌钢板1和。

15、水平边缘构件6连接;所述预应力杆件2两端固定于所述连接耳板3;所述的连接耳板3与垂直边缘构件5连接,连接耳板3与框架梁7连接;所述的托架4与内嵌钢板1和垂直边缘构件5连接;所述的垂直边缘构件5和水平边缘构件6通过连接;所述水平边缘构件6与所述框架梁7连接;所述框架梁7与所述框架柱8连接;所述预应力杆件2、所述连接耳板3、所述托架4在所述内嵌钢板1两侧对称布置。0022在上述预应力钢板剪力墙中,所述内嵌钢板1与所述托架4采用焊接。所述内嵌钢板1与所述垂直边缘构件5螺栓连接,内嵌钢板1与所述水平边缘构件6的螺栓连接。所述垂直边缘构件5和所述水平边缘构件6焊接。述连接耳板3在所述框架梁7翼缘部位对称。

16、布置,且与框架梁7焊接。所述水平边缘构件6与所述框架梁7焊接或者螺栓连接。所述框架梁7与所述框架柱8焊接或者螺栓连接或者栓焊混合连接。0023上述预应力钢板剪力墙的平面外刚度很大,能够有效控制运输、安装以及使用工程中的平面外变形,保持钢板的稳固安全。0024本发明提出的预应力钢板剪力墙是对传统的平钢板剪力墙的改进,将预应力结构应用其中,采用主动的控制方式来控制钢板的平面外稳定,改善了传统钢板剪力墙易屈曲的缺陷,提高了钢板剪力墙的抗侧能力。本发明的所有构件都可以在工厂进行加工和安装,然后运至工地进行装配,节省人力物力,降低造价。说明书CN103835400A1/1页6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3835400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