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宜沙漠荒漠气候条件的可生长的农村住宅户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农村住宅户型, 尤其涉及适宜在沙漠荒漠气候条件推广运用 的可随着家庭人口变迁、 经济状况发展而相应变化的农村住宅户型。
背景技术 目前全国范围的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 而新农村住宅建设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 部分。 随着国家政策在经济、 技术等方面对新农村建设的加大扶植, 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进 一步提高, 改善农村居住条件的要求也越发紧迫。 如能乘着这一时代发展的契机, 进一步完 善新农村的规划建设将对于农民生活条件与整体农村环境的改善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目 前政府激励引导下的政农合资建设是现阶段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最普遍形式, 然而其中新农 村住宅在户型设计方面仍具有以下若干不足 :
①规划户型相对单一, 农民可选择范围较小。 如遇到政府仅支持部分资金及技术, 主要由农民自建的情况, 一旦设计单位提供的户型超出部分农村家庭对于空间的实际需
要, 设计户型所需建材与资金超出其经济承受范围, 部分家庭可能选择放弃该农村户型另 行自建又或对设计户型进行擅自改动, 从而导致住宅内部空间布局不合理, 且农村整体风 貌不一的情况。
②未能考虑家庭人口构成变迁对于建筑户型的改扩建需要。 现有新规划设计的农 村住宅户型往往空间布局周到完善, 但由于缺乏前瞻性的指导, 往往使得农民面临改扩建 需求时无从下手, 最终可能导致新建部分破坏了原有户型空间内部的合理流线, 又或建筑 外观品质的下降。
③现存农村住宅缺乏现代建筑技术支持, 抗灾害性能较差。
④我国现有新农村住宅建设在户型方面缺乏统一的规划建设指导, 容易导致建筑 建材采购过程中难以准确预估而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 ; 有可能因建设方法的无序及复杂化 导致建设施工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拟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结合沙漠荒漠气候条件的新农村的实际建设条 件, 采用可渐进发展模式, 根据生活习惯、 家庭人口及经济条件等差异形成可满足不同需要 的农村住宅户型, 同时也将户型变化统一在模数体系内, 提供大规模标准化建设的技术基 础。本发明的目的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适宜沙漠荒漠气候条件的可生长的农村住宅户型, 其特征在于 :
以框架结构为基础, 在横向长 15.6 米, 竖向宽 11.7 米的区域内, 规划成横向 3 排, 竖向 4 列, 总共 12 个边长为 3.9 米的正方形户型单元 ;
设各单元的编号, 从第 1 排第 1 列开始, 横向依次为 11、 12、 13、 14, 第 2 排为 21、 22、 23、 24, 第 3 排为 31、 32、 33、 34 ;
其中并排的 22、 23 单元为半户外活动空间的生长核心 ;
围绕生长核心, 随家庭结构变化不断按下列模式扩展 :
①三口之家模式, 又称基本模式 : 选用 11、 12、 13、 21、 22、 23 六单元组成的住宅, 其 中 22、 23 单元为凉棚 ;
②两代小家庭模式 : 选用 11、 12、 13、 14、 21、 22、 23、 24 八单元组成的住宅, 其中 22、 23、 24 单元为凉棚 ;
③两代大家庭模式 : 选用 11、 12、 13、 14、 21、 22、 23、 24 八单元组成的住宅, 其中 22、 23 单元为凉棚 ;
④三代大家庭模式 : 选用 11、 12、 13、 14、 21、 22、 23、 24、 31、 32、 33、 34 十二单元组成 的住宅, 其中 22、 23、 33、 34 单元为凉棚 ;
⑤住宅户型生长的最终模式 : 选用 11、 12、 13、 14、 21、 22、 23、 24、 31、 32、 33、 34 十二 单元组成的住宅, 其中 22、 23 单元为凉棚 ;
根据需要各单元除凉棚以外可分别形成卧室、 客厅、 厨房、 厕所或门厅 ;
相邻单元之间可以单独使用, 也可打通形成统一大空间, 功能也可以在单元之间 进行转换拓展。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三口之家模式, 又称基本模式 : 11 为卧室、 12 为客厅、 13 为厨房和厕所、 21 为卧室。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两代小家庭模式 : 11 为卧室、 12 为客厅、 13 为厨房和厕 所、 14 为客厅或卧室、 21 为卧室。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两代大家庭模式 : 11 为卧室、 12 为卧室、 13 为厨房和厕 所、 14 为卧室、 21 为客厅、 24 为客厅。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三代大家庭模式 : 11 为卧室、 12 为卧室、 13 为厨房和厕 所、 14 为卧室、 21 为客厅、 24 为客厅、 31 为卧室、 34 为卧室。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住宅户型生长的最终模式 : 11 为卧室、 12 为卧室、 13 为 厨房和厕所、 14 为卧室、 21 为客厅、 24 为客厅、 31 为卧室、 32 为卧室、 33 为门厅、 34 为卧室。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住宅户型生长的最终模式 : 11 为卧室、 12 为卧室、 13 为 厨房、 14 为厕所、 21 为客厅、 24 为客厅、 31 为卧室、 32 为卧室、 33 为门厅、 34 为卧室。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住宅户型生长的最终模式 : 11 为卧室、 12 为卧室、 13 为 厨房和厕所、 14 为卧室、 21 为客厅、 24 为客厅、 31 为客厅、 32 为卧室、 33 为门厅、 34 为卧室。
本发明可生长的农村住宅户型具体特征在于 :
①如图 1 所示, 预设一个外围框架大小为 15.6 米 ×11.7 米的框架为该可生长农 村住宅的最终形态大小, 其中包括 12 个轴网间距为 3.9 米 ×3.9 米的单元作为户内房间的 基本构成。
②如附图中单斜线填充位置所示, 预设内部中间的两个单元为户型生长围绕的核 心, 为固定不变的单元, 做半户外活动空间处理, 可延展但不可缩减。
③如图 2 所示为可生长农村住宅的最初形态, 可满足最小单位 3 口之家的基本居 住需求。
④图 2 至图 5, 为可生长农村住宅在生长不同阶段所呈现的不同户型, 可满足家庭 人口增长以及经济条件改善带来的对于户型扩展的多样需求。
⑤如图 6, 为可生长农村住宅户型的最终基本形态, 其特征在于预留的中心半户外活动空间已经被生长后的建筑单元围合, 其中心空间可依据农村住宅所处的地域气候环境 进一步演化天井庭院形式或新疆 “阿以旺” 式客厅等。
⑥如图 7 图 8 所示, 为可生长住宅在完成最终形态后的户内的多种变形, 其特征在 于可以进一步满足户型的多样化需求, 并改善户内生活品质, 为农民提供了多元灵活的户 内空间选择。
本发明的优点和优越性在于 :
①在这一模数体系下可适应同一时期不同人口组成的农村家庭进行多样化选 择;
②在不同时期, 可以适应单一农村家庭人口变迁过程中对住宅空间的改扩建需 求, 是可生长的农村住宅户型 ;
③可适应不同经济条件的农村家庭对住宅舒适度 ( 房间数量、 相邻房间组合为大 空间 ) 的选择 ;
④每个户型中包含一个可做半户外活动用途的凉棚做为生长的核心, 在沙漠荒漠 气候下的新农村地区, 凉棚可用于攀缘植物的栽植, 有利于庭院的环境营造 ; 凉棚下的半户 外活动空间促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交往, 并为开展部分劳作活动提供了舒适空间 ; 此外始 终处于户型南向的凉棚可以有效阻挡阳光的直射, 有利于室内保持适宜的温度 ; 而凉棚及 其上的攀缘植物也将大大阻隔沙漠荒漠地区的风沙对室内环境的侵害。 ⑤该户型在生长过程中围绕生长核心不断演进, 使得核心的凉棚下空间的居住舒 适度不断改善。 至生长最终态, 凉棚所属的两个单元被完全包围, 一旦对凉棚进行加顶开侧 窗的改造方式, 可使得该空间形成户型内环境最为适宜的空间。这是因为在沙漠荒漠气候 条件, 其周围的房间在冬季土炕采暖时形成了天然的保温层, 因而可最少程度的阻隔室内 热量的流失, 而在夏季其接受日照面最少, 最终形成了冬暖夏凉的室内环境。 此外该户型还 将有利于核心室内空间拔风的形成, 通过自然的热压差改善核心房间内的空气流通。
⑥本发明所采用的框架体系结构与原砌筑墙相比, 能够有效加强荒漠沙漠地区的 住宅的抗震性能。此外框架体系结构也是该可生长户型灵活可变的基础, 该户型的每个生 长单元并不是封闭不可变的, 相邻单元之间可以打通, 形成统一的大空间 ; 而功能也可以在 单元之间进行转换与拓展 ;
⑦模数化的户型体系在建筑外观形式上具有共同性, 能够有利于形成和谐统一的 农村整体风貌 ;
⑧模数化的户型在建设过程中, 具有便于计算建材数量, 形成成熟的建设工序模 式等优势, 可以降低造价, 提高建设效率, 因而具有极大的经济优势。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一种适宜沙漠荒漠气候条件的可生长的农村住宅户型在模数体系 结构下的全部单元组成结构示意图 ;
图 2 为本发明三口之家模式的户型示意图 ;
图 3 为本发明两代小家庭模式的户型示意图 ;
图 4 为本发明两代大家庭模式的户型示意图 ;
图 5 为本发明三代大家庭模式的户型示意图 ;
图 6 为本发明住宅户型生长的最终模式的户型示意图 ; 图 7 为本发明图 6 住宅户型生长的最终模式一内部变形结构示意图 ; 图 8 为本发明图 6 住宅户型生长的最终模式另一内部变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结构。
以下将以一个三口之家为例的农村住宅户型为其最初住房户型形式, 阐述其在今 后的不同需求下对该住房户型的可生长式改造过程与方法。
①按照 3.9 米 ×3.9 米为模数设置柱网系统, 建立基本的住宅结构框架。
②在框架内砌墙开窗, 安装屋顶, 完成如图 2 所示的三口之家模式的户型, 可满足 三口之家对生活的基本需求。该 L 型户型将可生长户型的核心——户外凉棚半围合。本技 术方案的优点在于将厕所与厨房等可能制造噪音与异味的房间列于户型一侧, 减少其对起 居空间的干扰 ; 将客厅公共活动空间布置在户型中间, 便于其联系各个房间方便人群交往 ; 两个卧室相邻, 方便父母对小孩的管理, 且其通过客厅与厨卫相连, 既方便到达又避免噪音 与异味影响。 ③当家庭经济条件得到改善或新添孩子, 可选择在原建筑的基础上于建筑东面, 厨房与厕所单元一侧新建一生长单元, 做为补充用房, 形成三卧一厅的两代小家庭模式建 筑户型, 如图 3 所示。新增房间的功能可做卧室或客厅, 即也可形成两卧两厅的建筑户型, 室外凉棚也相应得到延伸。 本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新增户内单元可按照具体使用要求布置 卧室或客厅功能, 前者适用于两代家庭内孩子较多的情况, 后者适用于对生活品质要求较 高, 要求区分家庭内公共活动和对外接待功能所需的两个客厅的两代小家庭 ; 客厅与厨卫 布置于户型中心, 便于联系。
④当孩子成人或成家, 在不进行分户的需求下, 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加建。 即拆除之 前加建的凉棚部分, 在如图 3 新建卧室的南面继续加建 3.9 米 ×3.9 米为模数的房间, 即形 成如图 4 所示的三卧两厅的两代大家庭模式户型。本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有两套较为完型 的 “一卧一厅” 套间, 方便两代人分别使用以招待不同的对象 ; 卧室紧邻厨房两侧, 方便其在 冬季低温期依靠厨房土炕采暖 ; 卧室位于北侧减少风沙侵害营造最佳居住品质。
⑤当家庭结构出现三代时, 可根据具体需求进一步加建, 即在已经形成 C 字形态 的住宅户型的基础上, 在其南侧两端各加建一个 3.9 米 ×3.9 米为模数的单元房间, 形成如 图 5 所示的三代大家庭模式的新农村住宅户型, 即五卧两厅的户型。同时室外凉棚可选择 进一步加建。 同时可考虑将其中一厅与其相邻卧室打通, 即形成四卧一大厅一小厅的户型。 同时户外凉棚依次延展。本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形成了两套较为完整的 “两卧一厅” 的居 住套间, 方便两个完整的 3 口之家核心家庭的各自使用 ; 客厅位于整个户型的中轴, 方便家 庭成员之间的交往 ; 凉棚进深深, 较大程度的阻挡阳光与风沙。
⑥在家庭经济条件进一步改善, 家庭成员增加或有客房需求的情况下, 可拆除上 一步新加建的户外凉棚部分, 改建成为新的单元房间, 使之围合成庭院式的新农村住宅, 即 住宅户型生长的最终模式, 如图 6 所示。新增房间其一可设置为门厅, 另一设置为卧室。本 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为户型内提供了门厅空间 ; 客厅位于整个户型的中轴, 方便家庭成员 之间的交往。形成了 “四卧一厅” 与 “两卧一厅” 的两个套间, 方便不同需求的家庭内小家
庭使用。 ⑦在形成可生长户型的最终基本形态, 如图 6 所示户型时, 可在户型内进行整合 完善, 根据不同的需求还提供了以下两种可变方案。可变方案一即如图 7 所示, 将原有厨房 和厕所之间的隔墙打通, 扩大厨房面积, 并将其右侧房间的功能置换为厕所。 本技术方案的 优点在于为户型内提供了门厅空间 ; 客厅位于整个户型的中轴, 方便家庭成员之间的交往 ; 厨卫空间拓展能够充分满足三代大家庭的需求。
⑧可变方案二如图 8 所示, 在图 6 户型基础上, 打通整体户型西侧相邻的两个客 厅, 形成开敞的大客厅, 使得整个客厅中有一大一小两个客厅, 以满足不同家庭的需要。本 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将两个户内单元打通形成大空间, 所以形成了一大客厅与一小客厅的 户型, 可满足不同功能的待客需求 ; 为户型内提供了门厅空间 ; 客厅位于整个户型的中轴, 方便家庭成员之间的交往。
本发明可变户型的核心即半户外活动空间, 在形成如图 6 所示的最终模式的户型 之前, 皆以凉棚的形式加以保留与强调。 此后可选择拆除凉棚, 并加盖高于周围房间的屋顶 并开侧天窗, 形成适合沙漠荒漠气候条件的内室, 如我国新疆地区常见的阿以旺式的户内 核心空间, 可调节室内空气质量并兼具保温效果。
所谓 “阿以旺” 是维吾尔语, 意为 “明亮的处所” , 它是新疆维吾尔族民居享有盛名 的建筑型式, 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 阿以旺完全是室内部分, 是民居内共有 的起居室 ; 但从功能分析, 它却是室外活动场地, 是待客、 聚会, 歌舞活动的场所。阿以旺比 其它户外活动场所如外廊、 天井更加适应对风沙、 寒冷、 酷暑等气候特点, 这是一种根植于 当地地理、 文化环境中的本土建筑。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建设条件, 采用模数化设计的 可生长户型, 满足因生活习惯、 家庭人口及经济条件等差异形成的不同住房需求 ; 同时也将 户型变化统一在模数体系内, 提供大规模标准化建设的技术基础。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模数化原理设计的农村住宅户型。 在保证与室内紧密联系 的半户外空间为前提的基础上, 提供了以之为中心的可生长住宅户型组合。随着户型生长 最终围合了该半户外空间, 使得这一空间可改造成为 “阿以旺” 式的户内客厅。这种可生长 的农村住宅户型能够适应沙漠荒漠气候条件的居住要求, 又合了不同结构与经济条件的农 村家庭对住房的多样化需求, 又提供在统一宅基地内户型生长与完善的可能。此外采用本 模数化户型体系建设的建筑还具有内部空间灵活多变、 生产造价低、 施工进度快、 整体风貌 和谐统一等多个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