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流洞地下闸室的布置结构.pdf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731163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03.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360916.4

申请日:

2011.11.15

公开号:

CN102367662A

公开日:

2012.03.07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E02B 9/02申请公布日:20120307|||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B 9/02申请日:20111115|||公开

IPC分类号:

E02B9/02; E02B8/06

主分类号:

E02B9/02

申请人: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

发明人:

王仁坤; 郑家祥; 黎昀; 唐朝阳; 冯菊; 陈安荣; 穆建志

地址:

610072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浣花北路一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51124

代理人:

杨冬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闸室的布置结构,尤其是公开了一种导流洞地下闸室的布置结构,属于水工建筑物筑造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可以有效的避开建筑物交叉布置的导流洞地下闸室的布置结构。所述地下闸室的布置结构包括布置在山体或岩体内的导流洞、设置在该导流洞横截面上的下闸室,以及位于下闸室上方的布置启闭设备的上闸室,还包括坚井,上闸室和下闸室通过坚井连接;所述上闸室、坚井和下闸室构成的组合体位于山体或岩体内的导流洞的横截面上。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导流洞地下闸室的布置结构, 包括布置在山体或岩体 (5) 内的导流洞 (1)、 设置 在该导流洞 (1) 横截面上的下闸室 (4), 以及位于下闸室 (4) 上方的布置启闭设备的上闸室 (2), 其特征在于 : 还包括坚井 (3), 上闸室 (2) 和下闸室 (4) 通过坚井 (3) 连接 ; 所述上闸 室 (2)、 坚井 (3) 和下闸室 (4) 构成的组合体位于山体或岩体 (5) 内的导流洞 (1) 的横截面 上。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导流洞地下闸室的布置结构, 其特征在于 : 上闸室 (2) 位于下闸室 (4) 的正上方。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导流洞地下闸室的布置结构,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上闸室 (2)、 坚井 (3) 和下闸室 (4) 构成的组合体位于导流洞 (1) 进口或出口部位的山体或岩体 (5) 内。

说明书


一种导流洞地下闸室的布置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闸室的布置结构, 尤其是涉及一种导流洞地下闸室的布置结 构, 属于水工建筑物筑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筑设中, 由于工程施工的需要、 节约工程投资和受当地地形地质 条件限制, 往往出现水工枢纽建筑物空间立体交叉布置的情况, 如导流洞进口上方布置有 电站进水口或泄洪洞进口, 或导流洞出口上方布置有其它水工建筑物, 从而使该处导流洞 前期施工干扰大, 影响整个工程施工进度, 并且对导流洞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 ; 或因地形地 质条件的限制在导流洞进口或者出口位置的结构布置困难等情况。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由于导流洞进口或出口位置建筑物立体交叉而不利于工程施工的难 题, 或者为了解决由于地形地质条件限制而增加建设投资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有 效的避开建筑物相互交叉布置的导流洞地下闸室的布置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导流洞地下闸室的布置结构, 包 括布置在山体或岩体内的导流洞、 设置在该导流洞横截面上的下闸室, 以及位于下闸室上 方的布置启闭设备的上闸室, 还包括坚井, 上闸室和下闸室通过坚井连接 ; 所述上闸室、 坚 井和下闸室构成的组合体位于山体或岩体内的导流洞的横截面上。
     进一步的是, 上闸室位于下闸室的正上方。
     进一步的是, 所述上闸室、 坚井和下闸室构成的组合体位于导流洞进口或出口部 位的山体或岩体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通过将原来布置在导流洞进口的闸室设置到山体或岩体内 的导流洞的横截面上, 从而使导流洞闸室筑建物与现有布置在导流洞进口的电站进水口或 泄洪洞进口, 或者导流洞出口上方的其它水工建筑物避开, 从而有效的解决了在导流洞进 口处的交叉施工难题, 布置十分灵活, 施工不会发生相互干扰的现象。 同时将导流洞闸室建 筑物设置到山体或岩体内的导流洞的横截面上以后, 也不需要考虑导流洞进口处的地形地 质情况, 可以有效的解决常规布置形式工程量大、 施工困难等问题, 从而能够最大限度的降 低工程建设的投资。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一种导流洞地下闸室布置结构的纵向剖视示意图 ;
     图 2 为图 1 的 A-A 剖视图。
     图中标记为 : 导流洞 1、 上闸室 2、 坚井 3、 下闸室 4、 山体或岩体 5。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 1、 图 2 所示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以有效的避开建筑物相互交叉布置的导 流洞地下闸室的布置结构。所述导流洞地下闸室的布置结构包括布置在山体或岩体 5 内的 导流洞 1、 设置在该导流洞 1 横截面上的下闸室 4, 以及位于下闸室 4 上方的布置启闭设备 的上闸室 2, 还包括坚井 3, 上闸室 2 和下闸室 4 通过坚井 3 连接 ; 所述上闸室 2、 坚井 3 和 下闸室 4 构成的组合体位于山体或岩体 5 内的导流洞 1 的横截面上。采用所述的布置结构 后, 使由上闸室 2、 坚井 3 和下闸室 4 构成导流洞闸室筑建物与现有布置在导流洞进口的电 站进水口或泄洪洞进口, 或者导流洞出口上方的其它水工建筑物避开, 从而有效的解决了 在导流洞 1 进口处的交叉施工难题, 布置十分灵活, 施工不会发生相互干扰的现象。同时将 导流洞闸室建筑物设置到山体或岩体 5 内的导流洞 1 的横截面上以后, 也不需要考虑导流 洞 1 进口处的地形地质情况, 可以有效的解决常规布置形式工程量大、 施工困难等问题, 从 而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建设的投资。
     为了方便本发明导流洞闸室建筑物的施工, 将上闸室 2 布置在下闸室 4 的正上方。 这样布置还可以方便安装在该闸室内的闸门体以及启闭闸门体的启闭设备的安装和布置。 进一步的, 为了减小闸室建造过程中的开挖量, 最大限度的降低投资成本, 所述上闸室 2、 坚 井 3 和下闸室 4 构成的组合体位于导流洞 1 进口或出口部位的山体或岩体 5 内。由于在导 流洞 1 进口或出口部位的山体或岩体 5 的厚度相对较小, 这样便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小开挖 量以及开挖完成后的混凝土浇筑量, 从而最大限的节约投资。

一种导流洞地下闸室的布置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导流洞地下闸室的布置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导流洞地下闸室的布置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导流洞地下闸室的布置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导流洞地下闸室的布置结构.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67662A43申请公布日20120307CN102367662ACN102367662A21申请号201110360916422申请日20111115E02B9/02200601E02B8/0620060171申请人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地址610072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浣花北路一号72发明人王仁坤郑家祥黎昀唐朝阳冯菊陈安荣穆建志74专利代理机构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51124代理人杨冬54发明名称一种导流洞地下闸室的布置结构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闸室的布置结构,尤其是公开了一种导流洞地下闸室的布置结构,属于水工建筑物筑造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可以有效的避。

2、开建筑物交叉布置的导流洞地下闸室的布置结构。所述地下闸室的布置结构包括布置在山体或岩体内的导流洞、设置在该导流洞横截面上的下闸室,以及位于下闸室上方的布置启闭设备的上闸室,还包括坚井,上闸室和下闸室通过坚井连接;所述上闸室、坚井和下闸室构成的组合体位于山体或岩体内的导流洞的横截面上。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2页CN102367670A1/1页21一种导流洞地下闸室的布置结构,包括布置在山体或岩体5内的导流洞1、设置在该导流洞1横截面上的下闸室4,以及位于下闸室4上方的布置启闭设备的上闸室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坚井3,上闸室2和下闸。

3、室4通过坚井3连接;所述上闸室2、坚井3和下闸室4构成的组合体位于山体或岩体5内的导流洞1的横截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流洞地下闸室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上闸室2位于下闸室4的正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流洞地下闸室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闸室2、坚井3和下闸室4构成的组合体位于导流洞1进口或出口部位的山体或岩体5内。权利要求书CN102367662ACN102367670A1/2页3一种导流洞地下闸室的布置结构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闸室的布置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导流洞地下闸室的布置结构,属于水工建筑物筑造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2在水利水电工程筑设中,由于工。

4、程施工的需要、节约工程投资和受当地地形地质条件限制,往往出现水工枢纽建筑物空间立体交叉布置的情况,如导流洞进口上方布置有电站进水口或泄洪洞进口,或导流洞出口上方布置有其它水工建筑物,从而使该处导流洞前期施工干扰大,影响整个工程施工进度,并且对导流洞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或因地形地质条件的限制在导流洞进口或者出口位置的结构布置困难等情况。发明内容0003为解决上述由于导流洞进口或出口位置建筑物立体交叉而不利于工程施工的难题,或者为了解决由于地形地质条件限制而增加建设投资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有效的避开建筑物相互交叉布置的导流洞地下闸室的布置结构。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

5、导流洞地下闸室的布置结构,包括布置在山体或岩体内的导流洞、设置在该导流洞横截面上的下闸室,以及位于下闸室上方的布置启闭设备的上闸室,还包括坚井,上闸室和下闸室通过坚井连接;所述上闸室、坚井和下闸室构成的组合体位于山体或岩体内的导流洞的横截面上。0005进一步的是,上闸室位于下闸室的正上方。0006进一步的是,所述上闸室、坚井和下闸室构成的组合体位于导流洞进口或出口部位的山体或岩体内。000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原来布置在导流洞进口的闸室设置到山体或岩体内的导流洞的横截面上,从而使导流洞闸室筑建物与现有布置在导流洞进口的电站进水口或泄洪洞进口,或者导流洞出口上方的其它水工建筑物避开,从而有效。

6、的解决了在导流洞进口处的交叉施工难题,布置十分灵活,施工不会发生相互干扰的现象。同时将导流洞闸室建筑物设置到山体或岩体内的导流洞的横截面上以后,也不需要考虑导流洞进口处的地形地质情况,可以有效的解决常规布置形式工程量大、施工困难等问题,从而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建设的投资。附图说明0008图1为本发明一种导流洞地下闸室布置结构的纵向剖视示意图;0009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0010图中标记为导流洞1、上闸室2、坚井3、下闸室4、山体或岩体5。具体实施方式说明书CN102367662ACN102367670A2/2页40011如图1、图2所示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以有效的避开建筑物相互交叉布置的。

7、导流洞地下闸室的布置结构。所述导流洞地下闸室的布置结构包括布置在山体或岩体5内的导流洞1、设置在该导流洞1横截面上的下闸室4,以及位于下闸室4上方的布置启闭设备的上闸室2,还包括坚井3,上闸室2和下闸室4通过坚井3连接;所述上闸室2、坚井3和下闸室4构成的组合体位于山体或岩体5内的导流洞1的横截面上。采用所述的布置结构后,使由上闸室2、坚井3和下闸室4构成导流洞闸室筑建物与现有布置在导流洞进口的电站进水口或泄洪洞进口,或者导流洞出口上方的其它水工建筑物避开,从而有效的解决了在导流洞1进口处的交叉施工难题,布置十分灵活,施工不会发生相互干扰的现象。同时将导流洞闸室建筑物设置到山体或岩体5内的导流。

8、洞1的横截面上以后,也不需要考虑导流洞1进口处的地形地质情况,可以有效的解决常规布置形式工程量大、施工困难等问题,从而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建设的投资。0012为了方便本发明导流洞闸室建筑物的施工,将上闸室2布置在下闸室4的正上方。这样布置还可以方便安装在该闸室内的闸门体以及启闭闸门体的启闭设备的安装和布置。进一步的,为了减小闸室建造过程中的开挖量,最大限度的降低投资成本,所述上闸室2、坚井3和下闸室4构成的组合体位于导流洞1进口或出口部位的山体或岩体5内。由于在导流洞1进口或出口部位的山体或岩体5的厚度相对较小,这样便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小开挖量以及开挖完成后的混凝土浇筑量,从而最大限的节约投资。说明书CN102367662ACN102367670A1/2页5图1说明书附图CN102367662ACN102367670A2/2页6图2说明书附图CN102367662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