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泡茶机.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1180953.6 (22)申请日 2017.09.13 (73)专利权人 深圳市白狐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 道银宝山新厂房一栋3楼301 (办公场 所) (72)发明人 王志远 钟晶 于定管 (74)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44414 代理人 张全文 (51)Int.Cl. A47J 31/20(2006.01) A47J 31/46(2006.01) A47J 31/06(2006.01) (ESM)。
2、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泡茶机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泡茶机, 包括主机和 连接于主机外侧的泡茶机构, 主机的内部包括控 制机构、 加热机构以及水管组; 泡茶机构包括泡 茶壶, 盖封于泡茶壶的顶端开口的壶盖, 盖封于 泡茶壶的底端开口的茶壶底座, 接茶壶, 以及固 设于主机外壁上的托台, 托台的顶端与茶壶底座 连通, 托台的底端与接茶壶的开口连通; 壶盖的 顶壁上设置有具有多个注水孔的喷洒头, 且水管 组包括第一水管, 第一水管的一端与加热机构连 通, 第一水管的另一端与喷洒头连通。 本实用新 型采用了在壶盖的顶壁上设置喷洒头, 通过控制 机构控制温。
3、度为7080的水经过多个注水孔 自上而下喷洒在茶叶上, 从而解决了现有泡茶机 无法保证热水完全浸泡茶叶以使茶达到最佳口 感的技术问题。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7页 CN 208447257 U 2019.02.01 CN 208447257 U 1.泡茶机, 包括主机和连接于所述主机外侧的泡茶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机的内部 包括用于控制泡茶流程的控制机构, 与所述控制机构电连接的用于容置和加热水的加热机 构, 以及用于连接所述泡茶机构的水管组; 所述泡茶机构包括两端具有开口的泡茶壶, 盖封 于所述泡茶壶的顶端开口的壶盖, 盖封于所述泡茶壶的底端开口的茶壶底座, 顶端具有开 口的。
4、接茶壶, 以及固设于所述主机外壁上的托台, 所述托台的顶端与所述茶壶底座连通, 所 述托台的底端与所述接茶壶的开口连通; 所述壶盖的顶壁上设置有具有多个注水孔的喷洒 头, 且所述水管组包括用于输送热水的第一水管, 所述第一水管的一端与所述加热机构连 通, 所述第一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喷洒头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茶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洒头自所述壶盖的顶壁朝所述泡茶 壶的方向突起, 且所述多个注水孔呈放射状分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茶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泡茶机构还包括嵌设于所述托台内部 且与所述控制机构电连接的三向电磁阀, 所述水管组还包括用于输送水蒸汽的第二水管, 所述三。
5、向电磁阀的第一阀门与所述茶壶底座连通, 所述三向电磁阀的第二阀门与所述接茶 壶的开口连通, 所述三向电磁阀的第三阀门与所述第二水管的一端连通, 且所述第二水管 的另一端与所述加热机构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泡茶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泡茶壶的底端开口处设置有用于阻隔 茶叶的过滤网, 所述过滤网盖封于所述茶壶底座与所述三向电磁阀连通处的顶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泡茶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网上凸设有用于防止茶叶堵塞的 多个筋条。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泡茶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筋条呈同心环状, 且多个所述筋条自 所述过滤网的中心朝所述过滤网的外周等间隔分布。 7.如权利要求2至6。
6、任一项所述的泡茶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机的底座上设置有位于 所述接茶壶底侧的接水盘, 所述壶盖的顶壁上开设有位于所述喷洒头旁侧的透气孔, 且所 述水管组还包括用于输送水蒸汽的第三水管, 所述第三水管的一端与所述透气孔连通, 所 述第三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接水盘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泡茶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泡茶机还包括与所述控制机构电连接 的用于驱使所述壶盖升降的升降机构, 所述升降机构的一端与所述主机活动连接, 所述升 降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壶盖固定连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泡茶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台的底端开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接茶 壶的定位槽, 所述接茶壶的开口边缘可伸入所。
7、述定位槽内形成定位。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泡茶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茶壶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隔热和 防滑的防护层。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8447257 U 2 泡茶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泡茶设备技术领域, 更具体地说, 是涉及一种泡茶机。 背景技术 0002 饮茶是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 茶具有清肺, 醒目, 提神等功效;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 速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且中国人大多都有饮茶习惯, 致使人们对茶以及与茶相 关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泡茶机在饮茶过程中, 是不可或缺的产品之一, 同一种茶叶在泡 茶过程中, 受泡茶时间, 水量, 。
8、水温, 水质, 流程等因素影响; 故饮茶机的优劣直接饮茶过程 的品质, 甚至影响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认同。 0003 目前, 市面上常见的智能泡茶机, 其泡茶的方式基本为自下而上的向泡茶壶里注 入开水, 此种方式容易导致茶叶漂浮在水面, 得不到完全浸泡, 也容易造成一些茶叶的细小 碎末沉淀在水壶底部, 堵住茶水下流的管道, 因此, 该泡茶方式不仅影响了茶叶的原有品质 和茶水的口感, 还降低茶品尝的体验感。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泡茶机, 以解决现有技术中, 泡茶机无法保证热 水完全浸泡茶叶以使茶达到最佳口感的技术问题。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
9、技术方案是: 提供了一种泡茶机, 包括主机 和连接于所述主机外侧的泡茶机构, 所述主机的内部包括用于控制泡茶流程的控制机构, 与所述控制机构电连接的用于容置和加热水的加热机构, 以及用于连接所述泡茶机构的水 管组; 所述泡茶机构包括两端具有开口的泡茶壶, 盖封于所述泡茶壶的顶端开口的壶盖, 盖 封于所述泡茶壶的底端开口的茶壶底座, 顶端具有开口的接茶壶, 以及固设于所述主机外 壁上的托台, 所述托台的顶端与所述茶壶底座连通, 所述托台的底端与所述接茶壶的开口 连通; 所述壶盖的顶壁上设置有具有多个注水孔的喷洒头, 且所述水管组包括用于输送热 水的第一水管, 所述第一水管的一端与所述加热机构连通。
10、, 所述第一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 喷洒头连通。 0006 进一步地, 所述喷洒头自所述壶盖的顶壁朝所述泡茶壶的方向突起, 且所述多个 注水孔呈放射状分布。 0007 进一步地, 所述泡茶机构还包括嵌设于所述托台内部且与所述控制机构电连接的 三向电磁阀, 所述水管组还包括用于输送水蒸汽的第二水管, 所述三向电磁阀的第一阀门 与所述茶壶底座连通, 所述三向电磁阀的第二阀门与所述接茶壶的开口连通, 所述三向电 磁阀的第三阀门与所述第二水管的一端连通, 且所述第二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加热机构连 通。 0008 进一步地, 所述泡茶壶的底端开口处设置有用于阻隔茶叶的过滤网, 所述过滤网 盖封于所述茶壶底座与。
11、所述三向电磁阀连通处的顶侧。 0009 进一步地, 所述过滤网上凸设有用于防止茶叶堵塞的多个筋条。 说 明 书 1/5 页 3 CN 208447257 U 3 0010 进一步地, 所述筋条呈同心环状, 且多个所述筋条自所述过滤网的中心朝所述过 滤网的外周等间隔分布。 0011 进一步地, 所述主机的底座上设置有位于所述接茶壶底侧的接水盘, 所述壶盖的 顶壁上开设有位于所述喷洒头旁侧的透气孔, 且所述水管组还包括用于输送水蒸汽的第三 水管, 所述第三水管的一端与所述透气孔连通, 所述第三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接水盘连接。 0012 进一步地, 所述泡茶机还包括与所述控制机构电连接的用于驱使所述壶。
12、盖升降的 升降机构, 所述升降机构的一端与所述主机活动连接, 所述升降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壶盖 固定连接。 0013 进一步地, 所述托台的底端开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接茶壶的定位槽, 所述接茶壶的 开口边缘可伸入所述定位槽内形成定位。 0014 进一步地, 所述接茶壶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隔热和防滑的防护层。 0015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泡茶机的有益效果在于: 采用了在壶盖的顶壁上设置喷洒头, 通过控制机构控制温度为7080的水经过多个注水孔自上而下喷洒在茶叶上, 从而有效 地解决了现有泡茶机无法保证热水完全浸泡茶叶以使茶达到最佳口感的技术问题, 提升了 茶叶的浸泡效果, 保证了泡出来的茶达到最佳口感。 。
13、附图说明 001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 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 型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 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泡茶机的主视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泡茶机中主机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泡茶机中泡茶机构的左视剖面示意图; 0020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泡茶机构中壶盖的内侧放大示意图; 0021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
14、例提供泡茶机构中托台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0022 图6为图5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3 图7为图3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4 其中, 图中各附图标记: 0025 1泡茶机、 11主机、 12泡茶机构、 13加热机构、 14水管组、 15升降机构、 110底座、 121泡茶壶、 122壶盖、 123茶壶底座、 124接茶壶、 125托台、 126三向 电磁阀、 130温度控制阀、 141第一水管、 142第二水管、 143第三水管、 1100接水 盘、 1210过滤网、 1221喷洒头、 1222透气孔、 1241接茶壶的开口、 1242防护层、 1251定位槽、 1252限位组件、。
15、 1261第一阀门、 1262第二阀门、 1263第三阀门、 12100筋条、 12210注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 以 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 说 明 书 2/5 页 4 CN 208447257 U 4 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 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7 需要说明的是, 当元件被称为 “固定于” 或 “设置于” 另一个元件, 它可直接在另一 个元件上或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 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 “连接于” 另一个元件, 它可直接 连接到。
16、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0028 需要理解的是, 术语 “长度” 、“宽度” 、“上” 、“下” 、“前” 、“后” 、“左” 、“右” 、“竖直” 、 “水平” 、“顶” 、“底”“内” 、“外”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 系, 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 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 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9 此外, 术语 “第一” 、“第二” 仅用于描述目的, 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由此, 限定有 “第一” 、“第。
17、二” 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 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 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 以上, 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0 请参阅图1至图4, 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泡茶机进行说明。 该泡茶机1包括主机11 和泡茶机构12, 其中, 主机11的内部包括控制机构(未标注)、 加热机构13以及水管组14, 此 处, 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泡茶的流程, 加热机构13与控制机构电连接, 用于容置和加热水, 水 管组14用于连接泡茶机构12; 泡茶机构12连接在主机11的外侧, 并且泡茶机构12包括泡茶 壶121、 壶盖122、 茶壶底座123、 接茶壶124、 以及托台125,。
18、 此处, 泡茶壶121的两端分别具有 开口, 壶盖122盖封泡茶壶121的顶端开口, 茶壶底座123盖封泡茶壶121的底端开口, 接茶壶 124的顶端具有开口1241, 托台125固定设置在主机11的外壁上, 具体地, 托台125的顶端与 茶壶底座123连通, 托台125的底端与接茶壶124的开口1241连通; 同时, 壶盖122的顶壁上设 置有具有多个注水孔12210的喷洒头1221, 水管组14包括用于输送热水的第一水管141, 此 处, 第一水管141的一端与加热机构13连通, 第一水管141的另一端与喷洒头1221连通。 0031 泡茶时, 先将茶叶放进泡茶壶121内, 并且盖上壶盖1。
19、22, 接着控制机构给加热机构 13发送烧水指令, 加热机构13对水进行加热, 同时, 与加热机构13连通的温度控制阀130对 加热机构13内的水温进行实时监测, 当水温加热至7080(摄氏度)时, 温度控制阀130打 开并且将温度为7080的水通过第一水管141输送进喷洒头1221, 接着温度为7080 的水经过多个注水孔12210自上而下喷洒在茶叶上, 直至泡茶壶121内的水量达到280 320ml(毫升)时, 温度控制阀130关闭, 停止输送热水, 以保证温度为7080的水对茶叶完 全浸泡。 可以理解的是: 控制机构包括若干传感器, 通过传感器检测水温并且得到水温数 据, 进而根据水温数。
20、据控制加热机构13启动或关闭, 并且控制温度控制阀130打开或关闭, 实现泡茶流程的自动控制。 0032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泡茶机1,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有益效果在于: 采用了在壶盖122的 顶壁上设置喷洒头1221, 通过控制机构控制温度为7080的水经过多个注水孔12210自 上而下喷洒在茶叶上, 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泡茶机无法保证热水完全浸泡茶叶以使茶达 到最佳口感的技术问题, 提升了茶叶的浸泡效果, 保证了泡出来的茶达到最佳口感。 0033 优选地, 请参阅图3和图4,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泡茶机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上 述喷洒头1221自壶盖122的顶壁朝泡茶壶121的方向突起, 并且。
21、多个注水孔12210呈放射状 分布。 具体地, 喷洒头1221自壶盖122的顶壁中央向外突起并且伸入泡茶壶121内, 喷洒头 1221呈球冠状, 多个注水孔12210呈放射状地排列在喷洒头1221上, 进而使得经过多个注水 说 明 书 3/5 页 5 CN 208447257 U 5 孔12210的热水从不同方向均匀地喷洒在茶叶上, 保证了茶叶得到完全浸泡。 此处, 喷洒头 1221上优选为开设有六个注水孔12210, 其中一个注水孔12210开设在喷洒头1221的中央, 其余五个注水孔12210呈发散状地围绕在位于喷洒头1221中央的注水孔12210的外周, 形成 朝向五个方向的五道放射线,。
22、 当然, 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 喷洒头1221上可开设少于六个或多于六个的注水孔12210, 同时, 喷洒头1221也可设置在壶 盖122顶壁的其它位置上, 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0034 进一步地, 请参阅图3和图5,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泡茶机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上述泡茶机构12还包括三向电磁阀126, 同时, 上述水管组14还包括第二水管142, 此处, 三 向电磁阀126嵌设在托台125的内部, 并且三向电磁阀126与控制机构电连接, 第二水管142 用于输送水蒸汽。 具体地, 三向电磁阀126包括第一阀门1261、 第二阀门1262和第三阀门 1263,。
23、 其中, 第一阀门1261与茶壶底座123连通, 第二阀门1262与接茶壶124的开口1241连 通, 第三阀门1263与第二水管142的一端连通, 并且第二水管142的另一端与加热机构13连 通。 泡茶过程中, 当温度为7080的水经过喷洒头1221喷洒进泡茶壶121内, 直至水量达 到280320ml时, 控制机构给加热机构13发送烧水指令, 加热机构13将水加热至沸腾, 接着 温度控制阀130、 第一阀门1261和第三阀门1263打开, 水蒸汽自加热机构13内输出, 接着水 蒸汽依次经过第二水管142、 第三阀门1263和第一阀门1261, 从茶壶底座123进入泡茶壶121 内, 对茶继。
24、续加热至最佳温度进而发挥茶的最佳口感, 接着第三阀门1263关闭, 第二阀门 1262打开, 泡好的茶经过第一阀门1261和第二阀门1262从开口1241流入接茶壶124内, 完成 泡茶流程。 此处, 茶的最佳温度范围为80100, 用户可根据茶叶的品种和类型进行选择, 并且预先通过控制机构设定好, 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0035 进一步地, 请参阅图3和图5,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泡茶机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在上述泡茶壶121的底端开口处设置有过滤网1210, 该过滤网1210盖封在茶壶底座123与三 向电磁阀126连通处的顶侧, 用于阻隔茶叶。 具体地, 过滤网1210盖封在泡茶壶121的底。
25、端开 口处, 防止茶叶经过茶壶底座123流入三向电磁阀126内堵塞三向电磁阀126, 保障了三向电 磁阀126的安全, 保证了泡茶机构12的正常运行。 0036 进一步地, 请参阅图6,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泡茶机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在上 述过滤网1210上凸设有多个筋条12100, 用于防止茶叶堵塞过滤网1210。 具体地, 多个筋条 12100可平行排列, 或交错排列, 其排列方式可为中央密外周疏, 或自中央朝外周逐步稀疏, 如此, 即使茶叶完全贴附在过滤网1210上, 茶叶与过滤网1210之间仍会留有足够空间, 供茶 水继续经过过滤网1210上的通孔流入三向电磁阀126内。 当然, 根。
26、据具体情况和需求, 在本 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 多个筋条12100还可通过其它方式排列, 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0037 优选地, 请参阅图6,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泡茶机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上述筋 条12100呈同心环状, 并且多个筋条12100自过滤网1210的中心朝过滤网1210的外周等间隔 分布。 如此, 既增加了筋条12100与茶叶的接触机会, 提高了过滤网1210的防堵效率, 又有利 于筋条12100的生产加工。 0038 进一步地, 请参阅图3和图4,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泡茶机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在上述主机11的底座上设置有接水盘1100, 接水盘1100位于接茶壶124。
27、的底侧, 同时, 上述 壶盖122的顶壁上开设有透气孔1222, 透气孔1222位于喷洒头1221的旁侧, 并且上述水管组 14还包括第三水管143, 第三水管143的一端与透气孔1222连通, 第三水管143的另一端与接 说 明 书 4/5 页 6 CN 208447257 U 6 水盘1100连接, 用于输送水蒸汽。 具体地, 当喷洒头1221设置在壶盖122的顶壁中央时, 透气 孔1222优选为三个, 并且三个透气孔1222围绕在喷洒头1221的外周等间隔分布。 泡茶过程 中, 茶被水蒸汽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汽会通过透气孔1222经过第三水管143流入接水盘 1100中, 进而保证泡茶壶。
28、121内的空气流通, 防止了茶溢出泡茶壶121外。 0039 进一步地, 请参阅图1、 图3和图4,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泡茶机的一种具体实施 方式, 上述泡茶机1还包括升降机构15, 此处, 升降机构15与控制机构电连接, 用于驱使壶盖 122升降, 其中, 升降机构15的一端与主机11活动连接, 升降机构15的另一端与壶盖122固定 连接。 当需要朝泡茶壶121内放入茶叶或将茶叶渣清理出泡茶壶121时, 升降机构15驱使壶 盖122向上升起, 进而使泡茶壶121的顶端开口敞开; 当完成茶叶放入后, 升降机构15驱使壶 盖122向下降落, 并且封盖在泡茶壶121的顶端开口上。 0040 进一。
29、步地, 请参阅图1、 图3和图5,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泡茶机的一种具体实施 方式, 在上述托台125的底端开设有定位槽1251, 该定位槽1251用于固定接茶壶124, 安装接 茶壶时, 接茶壶124的开口1241边缘伸入定位槽1251内与托台125形成定位。 具体地, 定位槽 1251的槽口背向托台125与主机11的外壁接合处, 该槽口宽度大于接茶壶124的开口1241的 直径, 并且定位槽1251自托台125的前侧朝托台125的后侧延伸, 同时, 第二阀门1262与定位 槽1251相连通, 进而使接茶壶124的开口1241边缘滑入定位槽1251后, 开口1241与第二阀门 1262连通。。
30、 此处, 定位槽1251内设置有限位组件1252, 当接茶壶124的开口1241边缘滑入定 位槽1251后, 限位组件1252抵顶在开口1241的边缘上, 进而使接茶壶124固定在托台125的 底端, 提高了接茶壶124与托台125接合的可靠性。 0041 进一步地, 请参阅图1和图3,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泡茶机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在上述接茶壶124的外壁上设置有防护层1242, 该防护层1242用于隔热和防滑。 具体地, 在 接茶壶124的外壁上开设有安装槽(未标注), 该安装槽沿接茶壶124的外壁周向延伸, 防护 层1242嵌设在该安装槽内, 进而使防护层1242安装更加牢固, 接茶壶。
31、124的外感更具美感, 并且防护层1242优选由防滑和隔热的材料制成, 有效地防止用户的手在抓取接茶壶124的 过程中打滑或烫伤。 004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凡在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和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5/5 页 7 CN 208447257 U 7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7 页 8 CN 208447257 U 8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7 页 9 CN 208447257 U 9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7 页 10 CN 208447257 U 10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4/7 页 11 CN 208447257 U 11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5/7 页 12 CN 208447257 U 12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6/7 页 13 CN 208447257 U 13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 7/7 页 14 CN 208447257 U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