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以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zhu****_FC 文档编号:7309228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35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0622895.6

申请日:

20170727

公开号:

CN107536061A

公开日:

2018010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23L33/22,A23L33/21,A23L33/135

主分类号:

A23L33/22,A23L33/21,A23L33/135

申请人:

贵州源熙生物研发有限公司

发明人:

周礼红

地址:

550003 贵州省贵阳市贵安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

优先权:

CN201710622895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吴啸寰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食品制备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以及其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将荞麦、魔芋粉、刺梨、山楂、灰树花和灵芝按照质量比为3‑7:1‑5:1‑3:1‑3:1‑3:1的比例混合并粉碎后得到第一混合物,而后按照每克第一混合物与0.5‑1.2毫升水的比例进行混合后灭菌得到发酵基质。将植物乳杆菌进行至少三次培养,并将最后一次培养得到的种子液接入到发酵基质上进行发酵。其中,每1千克发酵基质中接入最后一次培养得到的种子液10‑15毫升。其利用多次发酵和不同结构类的膳食纤维的组合实现了益生元和益生菌的完美组合,有利于调整人体菌群构成。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制备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荞麦、魔芋粉、刺梨、山楂、灰树花和灵芝按照质量比为3-7:1-5:1-3:1-3:1-3:1的比例混合并粉碎后得到第一混合物,而后按照每克所述第一混合物与0.5-1.2毫升水的比例进行混合后灭菌得到发酵基质;将植物乳杆菌进行至少三次培养,并将最后一次培养得到的种子液接入到所述发酵基质上进行发酵,其中,每1千克所述发酵基质中接入最后一次培养得到的所述种子液10-15毫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混合物与所述水混合后进行灭菌的灭菌温度为115-121℃,灭菌时间为15-20分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植物乳杆菌进行至少三次培养是将所述植物乳杆菌进行斜面菌种培养后进行至少两次种子液培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乳杆菌进行斜面菌种培养是将所述植物乳杆菌斜面接种与斜面培养基上,并在36-38℃的环境下培养24-32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培养基的制备方法是将8-10g牛肉蛋白粉、3-7g酵母粉、15-25g葡萄糖、3-7g醋酸钠、1-3g柠檬酸铵、0.3-0.6g硫酸镁、0.1-0.3g硫酸锰和12-17g琼脂粉与800-1200mL水混合后再调节pH值至6.2-6.4,再在115-121℃环境下灭菌15-20min后冷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乳杆菌进行第一次种子液培养是将经过所述斜面培养基培养得到的植物乳杆菌斜面菌苔与无菌水混合制成浓度为1×10-1×10cfu/mL的菌悬液后按5-10%的接种量将所述菌悬液转接至一级种子培养基内进行培养。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乳杆菌进行最后一次种子液培养是将经过至少一次种子液培养得到的种子液按10-15%的接种量将所述种子液转接至最后一级种子培养基内进行培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经过至少一次种子液培养得到的所述种子液转接至所述最后一级种子培养基后利用无菌水调节所述最后一级种子培养基内所述植物乳杆菌的浓度,所述植物乳杆菌在所述最后一级种子培养基内的浓度为1×10-5×10cfu/mL。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最后一次培养得到的所述种子液接入到所述发酵基质上进行发酵后得到的发酵产物在35-45℃的环境下干燥至所述发酵产物的水分低于8%。 10.一种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其特征在于,其通过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的方法制备得到。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制备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人饮食习惯发生巨大变化,早餐不能正常食用,午餐食用简单,而晚餐则食用含有大量油脂的肉类,而晚间食用的油脂极不易消化,容易堆积到肠道内,脂肪在人体内堆积促使人体变胖。同时脂肪增加人体代谢所需的能量和物质,使得其不易被吸收,降低肠道蠕动,增加胃肠道疾病发生的风险和概率,同时容易引起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的方法,其利用多次发酵和不同结构类的膳食纤维的组合实现了益生元和益生菌的完美组合,有利于调整人体菌群构成。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该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含有完美配比的益生元和益生菌,能够调整肠道菌群构成,减少腹部脂肪的累积。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提出一种制备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将荞麦、魔芋粉、刺梨、山楂、灰树花和灵芝按照质量比为3-7:1-5:1-3:1-3:1-3:1的比例混合并粉碎后得到第一混合物,而后按照每克第一混合物与0.5-1.2毫升水的比例进行混合后灭菌得到发酵基质。将植物乳杆菌进行至少三次培养,并将最后一次培养得到的种子液接入到发酵基质上进行发酵。其中,每1千克发酵基质中接入最后一次培养得到的种子液10-15毫升。

本发明提出一种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其由上述的制备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的方法制备得到。

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备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的方法的有益效果是:其通过荞麦、魔芋粉、刺梨、山楂、灰树花和灵芝为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提供不同结构膳食纤维,完善膳食纤维的种类。同时,上述六种物质之间能够协同作用共同调节人体消化系统,降低消化系统疾病发生的概率同时能够预防肥胖。上述六种物质通过所记载的质量比能够将其协同作用发挥到最大。而通过将植物乳杆菌进行多次扩充增殖培养,提升植物乳杆菌的活性,更利于植物乳杆菌对发酵基质内营养的利用,更利于植物乳杆菌对发酵基质内的大分子的分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以及其制备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备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的方法:

S1、制备发酵基质;

将荞麦、魔芋粉、刺梨、山楂、灰树花和灵芝按照质量比为3-7:1-5:1-3:1-3:1-3:1的比例混合并粉碎后得到第一混合物。

上述物质能够为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提供不同结构膳食纤维,完善膳食纤维的种类。同时,上述六种物质之间能够协同作用共同调节人体消化系统,降低消化系统疾病发生的概率同时能够预防肥胖。上述六种物质通过所记载的质量比能够将其协同作用发挥到最大。若使用的比例高于或低于本发明实施例所记载的比例范围,其协同作用均会大大降低,进而降低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对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或者缓解功效。

荞麦(学名: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别名:甜荞、乌麦、三角麦等。荞麦性甘味凉,有开胃宽肠,下气消积。治绞肠痧,肠胃积滞,慢性泄泻的功效;同时荞麦还可以做面条、饸饹、凉粉等食品,且荞麦内含有的食物纤维是面和米的8倍。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荞麦的主要功能是清除肠胃垃圾,促进人体排便,减少食物在肠道内的滞留和吸收。

魔芋粉是将魔芋烘干并粉碎后得到的粉末,其实质仍为魔芋。魔芋(学名:Amorphophallus konjac)又作磨芋,天南星科磨芋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中国古代又称妖芋。自古以来魔芋就有“去肠砂”之称。魔芋生长在疏林下,是有益的碱性食品,对食用动物性酸性食品过多的人,搭配吃魔芋,可以达到食品酸、碱平衡。此外,魔芋还具有水平降血糖、降血脂、降压、散毒、养颜、通脉、减肥、通便、开胃等多功能。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魔芋能够发挥膳食纤维对营养不平衡的调节作用,能够有效防治便秘,同时能够吸附和稀释肠道内的有毒物质,能够预防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

刺梨为蔷薇科植物缫丝花的果实,又名茨梨或者木梨子,是滋补健身的营养珍果。刺梨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每百克鲜果的可含部分一般含维生素C二千毫克,因此被称之为“维C之王”。刺梨果实能健脾助消化,并且有阿托品样的解痛作用。刺梨根煎液具有防治胃病、保护胃粘膜的药用价值。本发明实施例中刺梨的作用是缓解胃部疼痛,促进胃肠道消化。

山楂(学名为Crataegus pinnatifida Bunge),又名山里果和山里红,山楂具有降血脂、血压、强心、抗心律不齐等作用,同时也是健脾开胃、消食化滞、活血化痰的良药,对胸膈脾满、疝气、血淤、闭经等症有很好的疗效。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山楂的主要功效是消除人体积食,缓解胃部胀气、缓解胃部疼痛。

灰树花俗称“舞菇”,是食药兼用的蕈菌,其有抑制高血压和肥胖症的功效,并且能够预防贫血、坏血病、白癜风,防止动脉硬化和脑血栓的发生。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灰树花的主要作用是能够抑制脂肪细胞堆积,减少脂肪在腹部堆积,加速脂肪的排泄。

灵芝又称林中灵、琼珍(学名:Ganoderma Lucidum Karst)是多孔菌科真菌灵芝的子实体。具有补气安神、止咳平喘、延年益寿的功效。用于眩晕不眠、心悸气短、神经衰弱、虚劳咳喘。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其可以整体上双向调节人体机能,全面的使人的免疫系统得到快速的提升和恢复,使得人体的内脏和细胞达到恢复到正常状态。

上述六种物质可以分别粉碎后再混合也可混合后在进行粉碎,最终粉碎的状态为粉末状。具体采用的粉碎方式为现有的机械粉碎。

而后将第一混合物与水进行混合,第一混合物和水混合得到的物质为第二混合物。而具体地混合方式为按每克第一混合物与0.5-1.2毫升水的比例进行混合。采用上述比例进行混合保证了后续制备得到的发酵基质内水与各个营养物质的比例相当,保证能够为植物乳杆菌的生长提供最有利的条件,继而得到产率高、生长状况良好的菌种和发酵产物。

将第一混合物与水混合后进行灭菌得到发酵基质即对第二混合物进行灭菌处理,以去除第二混合物中可能含有的各种细菌,保证后续植物乳杆菌接种到上述混合物中进行培养时,混合物中没有多余的细菌,保证了植物乳杆菌的生长,同时增加了植物乳杆菌发酵产物的纯度以及产率。

具体地,灭菌的温度为115-121℃,灭菌时间为15-20分钟。在该范围对第二混合物进行灭菌,能够保证第二混合物内的细菌完全的被杀灭,而第二混合物中的各个营养物质的结构未得到破坏,保证后续接种植入乳杆菌能够正常生长发育。

对第二混合物进行灭菌后进行冷却,防止发酵基质长时间处于加热状态,防止第二混合物内各营养物质的结构发生变化。具体的冷却方式为将灭菌后的第二混合物自然冷却至室温。

S2、植物乳杆菌发酵种子液的制备;

植物乳杆菌进行至少三次培养,对植物乳杆菌进行多次培养是为了得到生长状况良好的植物乳杆菌,同时,能够将植物乳杆菌进行增殖,便于大规模生产。

具体地是将植物乳杆菌进行斜面菌种培养后进行至少两次种子液培养。斜面菌种培养能够将植物乳杆菌进行初次增殖,并且使得植物乳杆菌使用所配置的培养基。而种子液培养则是利于植物乳杆菌进一步扩大繁殖,且得到生长情况更良好的植物乳杆菌。

斜面菌种培养是将植物乳杆菌斜面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并在36-38℃的环境下培养24-32小时。而其中斜面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则是将8-10g牛肉蛋白粉、3-7g酵母粉、15-25g葡萄糖、3-7g醋酸钠、1-3g柠檬酸铵、0.3-0.6g硫酸镁、0.1-0.3g硫酸锰和12-17g琼脂粉与800-1200mL水混合后再调节pH值至6.2-6.4,再在115-121℃环境下灭菌15-20min后冷却。牛肉蛋白粉、酵母粉、葡萄糖等物质能够为植物乳杆菌生长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保证植物乳杆菌能够正常生长。同时,pH也为植物乳杆菌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植物乳杆菌的生长,保证植物乳杆菌的状态良好,更利于后续分级是植物乳杆菌的生长,更利于其种子液的培养。

当植物乳杆菌进行完斜面菌种培养后,进行至少两次种子液培养。其中,第一次种子液培养是将斜面培养基培养得到的植物乳杆菌苔与无菌水混合制成浓度为1×105-1×106cfu/mL的菌悬液后按5-10%的接种量将菌悬液转接至一级种子培养基内进行培养。将植物乳杆菌苔与无菌水混合保证菌悬液中没有多余的细菌,进而保证了植物乳杆菌的正常生长。而将菌悬液的浓度控制在1×105-1×106cfu/mL之间,使得接种到种子培养基内的植物乳杆菌数量适宜,继而更利于植物乳杆菌在一级种子培养基内生长。同时,接入一级种子培养基的菌悬液是按照一级种子培养基的总量的5-10%进行接种,即将菌悬液中的植物乳杆菌接种到了一级种子培养基内。而接种量为5-10%时,能够保证一级种子培养基为接种的植物乳杆菌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同时,接种的植物乳杆菌有充足的空间进行生长。

而一级种子培养基主要是由8-10g牛肉膏、8-10g胰蛋白胨、3-7g酵母粉、15-25g葡萄糖、3-7g醋酸钠、1-3g柠檬酸铵、0.3-0.6g硫酸镁、0.1-0.3g硫酸锰和60-100ml吐温与800-1200ml蒸馏水混合后再将混合物的调pH6.2~6.4,最后在115-121℃高压灭菌15-20min后再冷却后制备得到。

进一步地,接种完成后,一级种子培养基在36-38℃的环境下振荡培养12-24小时,保证植物乳杆菌已充分生长,而后利用无菌水将发酵完成的一级种子培养基内的植物乳杆菌的含量调整至1×106-5×106cfu/mL,即为一级种子液,保证一级种子液内含有适量的植物乳杆菌,利于后续再对一级种子液内的植物乳杆菌进行扩充增殖。

一级种子培养基的营养成分与斜面培养基的营养成分有些许不同,是因为植物乳杆菌通过斜面菌种培养已经适应了所配置的培养基,而后再对植物乳杆菌进行增殖培养时,需要加大其对营养成分的利用,促进其快速繁殖。

而后将一级种子培养基培养得到的植物乳杆菌与无菌水混合制备新的菌悬液,并按照上述第一次种子液培养的方法对植物乳杆菌进行扩中增殖培养。具体培养的次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即可以在进行完第一次种子液培养后不再进行扩充,立刻进行最后一次种子液培养,培养完成后立刻与发酵基质作用。也可以在进行第一次种子液培养后再进行第二次种子液培养甚至第三次培养,进行多次增殖扩充,而后再与发酵基质作用。

具体地,植物乳杆菌进行最后一次种子液培养是将经过至少一次种子液培养得到的种子液按10-15%的接种量将种子液转接至最后一级种子培养基内进行培养。即将经过至少一次种子液培养的种子液按照最后一次种子培养基总质量的10-15%接入到最后一次种子培养基内。接种完成后在36-38℃的环境下振荡培养24-28小时,保证植物乳杆菌已充分生长。

进一步地,将经过至少一次种子液培养得到的种子液转接至最后一级种子培养基后利用无菌水调节最后一级种子培养基内植物乳杆菌的浓度,植物乳杆菌在最后一级种子培养基内的浓度为1×107-5×107cfu/mL。即将上述完成最后一次培养的最后一级种子培养基与无菌水混合最后一级种子培养基内的植物乳杆菌含量适宜,易于后续接种到发酵基质上进行发酵。

植物乳杆菌发酵过程中更换培养基可能导致植物乳杆菌不能适应新的培养基,继而导致植物乳杆菌不能正常生长,降低植物乳杆菌的发酵效率。因此,为了提升植物乳杆菌与发酵基质作用,在植物乳杆菌接种到发酵基质之前需要对种子液培养基进行更改。

进一步地,最后一级种子培养基的制备方法是将8-10g牛肉膏、8-10g胰蛋白胨、3-7g酵母粉、15-25g葡萄糖、3-7g醋酸钠、1-3g魔芋粉和1-3g荞麦粉与800-1200ml蒸馏水混合后再将混合物的调pH6.2~6.4,最后在115-121℃高压灭菌15-20min后再冷却后制备得到。最后一级种子培养基更改了培养基组分,添加了发酵基质内的魔芋粉和荞麦粉,刺激植物乳杆菌的生长,使得后续植物乳杆菌接种到发酵基质后其能够正常生长。而选用的荞麦粉和魔芋粉是因为二者在发酵基质内较难分解,若植物乳杆菌较早能分解荞麦粉和魔芋粉则更利于植物乳杆菌对发酵基质内的营养物质的利用。

S3、植物乳杆菌接种到发酵基质;

将最后一次培养得到的种子液接入到发酵基质上进行发酵,其中,每1千克发酵基质中接入最后一次培养得到的种子液10-15毫升。

将多次培养得到的种子液内含有大量的植物乳杆菌,而将种子液接种到发酵基质上即是将植物乳杆菌接种到发酵基质上,继而植物乳杆菌可以利用发酵基质内的营养物质进行发酵,使得发酵基质内难于被人体吸收的大分子物质变为小分子物质,提升了人体对发酵产物的吸收效率。同时,植物乳杆菌发酵实现了益生元和益生菌的完美组合。

而每1千克发酵基质中接入最后一次培养得到的种子液10-15毫升。采用上述比例能够保证接入发酵基质的植物乳杆菌适量适宜,保证植物乳杆菌能够充分利用发酵基质内的营养物质进行生长,更利于植物乳杆菌的发酵。若接入的种子液过多即接入的植物乳杆菌数量过多可能会导致部分植物乳杆菌生长不良,降低发酵效果。同理,接入的种子液少,植物乳杆菌对发酵基质的利用程度以及分解程度降低,使得发酵基质内仍含有大分子物质,不利于发酵得到的产物的吸收。

具体地,将最后一次培养得到的培养液接种到发酵基质后在36-38℃的环境下,培养72-144小时,而后得到发酵产物。

S4、制备发酵产物;

将最后一次培养得到的种子液接入到发酵基质上进行发酵后得到的发酵产物在35-45℃的环境下干燥至发酵产物的水分低于8%。

由于发酵基质内也含有水分,植物乳杆菌在发酵基质内进行生长时也会产生水分,若直接利用发酵产物,存储时间短,且不利于人体服用。将发酵产物烘干去除水分,能够延长发酵产物储存时间,也利于人体服用。而采用的加热温度适宜,即能够将发酵产物内的水分去除又不会破坏发酵产物的结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其通过上述的制备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的方法制备得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制备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的方法利用荞麦、魔芋粉、刺梨、山楂、灰树花和灵芝为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提供结构种类完善的膳食纤维,利于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调节人体肠道。而通过将植物乳杆菌进行多次扩充增殖培养,提升植物乳杆菌的活性,更利于植物乳杆菌对发酵基质内营养的利用,更利于植物乳杆菌对发酵基质内的大分子的分解。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备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的方法:

S1、制备发酵基质:将荞麦、魔芋粉、刺梨、山楂、灰树花和灵芝按照质量比为3:1:2:3:2:1的比例混合后再粉碎得到第一混合物。而后按照每克第一混合物与0.7毫升水的比例进行混合后灭菌得到发酵基质。其中灭菌的温度为115℃,灭菌时间为20分钟。

S2、将植物乳杆菌斜面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并在36℃的环境下培养32小时。其中斜面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则是将9g牛肉蛋白粉、7g酵母粉、20g葡萄糖、3g醋酸钠、1g柠檬酸铵、0.4g硫酸镁、0.1g硫酸锰和15g琼脂粉与1200mL水混合后再调节pH值至6.2,再在121℃环境下灭菌20min后冷却。

斜面培养完成后进行第一次种子液培养,将斜面培养基培养得到的植物乳杆菌苔与无菌水混合制成浓度为1×105cfu/mL的菌悬液后按5%的接种量将菌悬液转接至一级种子培养基内进行培养。而第一种子液培养是将一级种子培养基在38℃的环境下振荡培养20小时,而后利用无菌水将发酵完成的一级种子培养基内的植物乳杆菌的含量调整至3×106cfu/mL即为一级种子液。

其中,而一级种子培养基主要是由9g牛肉膏、10g胰蛋白胨、3g酵母粉、25g葡萄糖、5g醋酸钠、3g柠檬酸铵、0.3g硫酸镁、0.1g硫酸锰和60ml吐温与1200ml蒸馏水混合后再将混合物的调pH6.2,最后在121℃高压灭菌15min后再冷却后制备得到。

进行第二次种子液培养,将一级种子液按13%的接种量将种子液转接至二级种子培养基内进行培养。此时,培养是在38℃的环境下振荡培养24小时。培养完成后二级种子培养基与无菌水混合即为二级种子液,使得二级种子液中植物乳杆菌的浓度为5×107cfu/mL。

其中,二级种子培养基的制备方法是将10g牛肉膏、8g胰蛋白胨、3g酵母粉、15g葡萄糖、5g醋酸钠、2g魔芋粉和3g荞麦粉与1000ml蒸馏水混合后再将混合物的调pH6.3,最后在119℃高压灭菌17min后再冷却后制备得到。

S3、植物乳杆菌接种到发酵基质:将二级种子液接种到发酵基质上并在37℃的环境下,培养72小时,而后得到发酵产物。其中,每1千克发酵基质中接入二级种子液12毫升。

S4、制备发酵产物:在40℃的环境下干燥至发酵产物的水分低于8%。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其通过上述制备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的方法制备得到。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备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的方法:

S1、制备发酵基质:将荞麦、魔芋粉、刺梨、山楂、灰树花和灵芝按照质量比为7:3:1:2:1:1的比例混合后再粉碎得到第一混合物。而后按照每克第一混合物与0.5毫升水的比例进行混合后灭菌得到发酵基质。其中灭菌的温度为121℃,灭菌时间为18分钟。

S2、将植物乳杆菌斜面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并在38℃的环境下培养28小时。其中斜面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则是将8g牛肉蛋白粉、5g酵母粉、25g葡萄糖、7g醋酸钠、2g柠檬酸铵、0.3g硫酸镁、0.3g硫酸锰和17g琼脂粉与800mL水混合后再调节pH值至6.3,再在115℃环境下灭菌17min后冷却。

斜面培养完成后进行第一次种子液培养,将斜面培养基培养得到的植物乳杆菌苔与无菌水混合制成浓度为5×105cfu/mL的菌悬液后按7%的接种量将菌悬液转接至一级种子培养基内进行培养。而第一种子液培养是将一级种子培养基在36℃的环境下振荡培养18小时,而后利用无菌水将发酵完成的一级种子培养基内的植物乳杆菌的含量调整至1×106cfu/mL即为一级种子液。

其中,而一级种子培养基主要是由10g牛肉膏、8g胰蛋白胨、5g酵母粉、20g葡萄糖、3g醋酸钠、2g柠檬酸铵、0.4g硫酸镁、0.3g硫酸锰和100ml吐温与1000ml蒸馏水混合后再将混合物的调pH6.4,最后在118℃高压灭菌20min后再冷却后制备得到。

进行第二次种子液培养,将一级种子液按7%的接种量接种到二级种子培养基内并进行培养。具体的培养操作以及相关的培养条件和二级种子培养基均与第一次种子液培养所用的培养操作以及相关的培养条件和一级种子培养基一样。

进行第三次种子液培养,将二级种子液按10%的接种量将种子液转接至三级种子培养基内进行培养。此时,培养是在36℃的环境下振荡培养26小时。培养完成后三级种子培养基与无菌水混合即为三级种子液,使得三级种子液中植物乳杆菌的浓度为3×107cfu/mL。

其中,三级种子培养基的制备方法是将9g牛肉膏、10g胰蛋白胨、5g酵母粉、20g葡萄糖、3g醋酸钠、1g魔芋粉和2g荞麦粉与1200ml蒸馏水混合后再将混合物的调pH6.4,最后在115℃高压灭菌15min后再冷却后制备得到。

S3、植物乳杆菌接种到发酵基质:将三级种子液接种到发酵基质上并在38℃的环境下,培养100小时,而后得到发酵产物。其中,每1千克发酵基质中接入三级种子液15毫升。

S4、制备发酵产物:在35℃的环境下干燥至发酵产物的水分低于8%。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其通过上述制备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的方法制备得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备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的方法:

S1、制备发酵基质:将荞麦、魔芋粉、刺梨、山楂、灰树花和灵芝按照质量比为6:5:3:1:3:1的比例混合后再粉碎得到第一混合物。而后按照每克第一混合物与1.2毫升水的比例进行混合后灭菌得到发酵基质。其中灭菌的温度为117℃,灭菌时间为15分钟。

S2、将植物乳杆菌斜面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并在37℃的环境下培养24小时。其中斜面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则是将10g牛肉蛋白粉、3g酵母粉、15g葡萄糖、5g醋酸钠、3g柠檬酸铵、0.6g硫酸镁、0.2g硫酸锰和12g琼脂粉与1000mL水混合后再调节pH值至6.4,再在118℃环境下灭菌15min后冷却。

斜面培养完成后进行第一次种子液培养,将斜面培养基培养得到的植物乳杆菌苔与无菌水混合制成浓度为1×106cfu/mL的菌悬液后按10%的接种量将菌悬液转接至一级种子培养基内进行培养。而第一种子液培养是将一级种子培养基在37℃的环境下振荡培养24小时,而后利用无菌水将发酵完成的一级种子培养基内的植物乳杆菌的含量调整至5×106cfu/mL即为一级种子液。

其中,而一级种子培养基主要是由8g牛肉膏、9g胰蛋白胨、7g酵母粉、15g葡萄糖、7g醋酸钠、1g柠檬酸铵、0.6g硫酸镁、0.2g硫酸锰和80ml吐温与800ml蒸馏水混合后再将混合物的调pH6.3,最后在115℃高压灭菌18min后再冷却后制备得到。

进行第二次种子液培养,将一级种子液按15%的接种量将种子液转接至二级种子培养基内进行培养。此时,培养是在37℃的环境下振荡培养28小时。培养完成后二级种子培养基与无菌水混合即为二级种子液,使得二级种子液中植物乳杆菌的浓度为1×107cfu/mL。

其中,二级种子培养基的制备方法是将8g牛肉膏、9g胰蛋白胨、7g酵母粉、25g葡萄糖、7g醋酸钠、3g魔芋粉和1g荞麦粉与800ml蒸馏水混合后再将混合物的调pH6.2,最后在121℃高压灭菌20min后再冷却后制备得到。

S3、植物乳杆菌接种到发酵基质:将二级种子液接种到发酵基质上并在36℃的环境下,培养144小时,而后得到发酵产物。其中,每1千克发酵基质中接入二级种子液10毫升。

S4、制备发酵产物:在45℃的环境下干燥至发酵产物的水分低于8%。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其通过上述制备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的方法制备得到。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备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的方法:

S1、制备发酵基质:将荞麦、魔芋粉、刺梨、山楂、灰树花和灵芝按照质量比为4:2:1:3:2:1的比例混合后再粉碎得到第一混合物。而后按照每克第一混合物与0.8毫升水的比例进行混合后灭菌得到发酵基质。其中灭菌的温度为119℃,灭菌时间为17分钟。

S2、将植物乳杆菌斜面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并在38℃的环境下培养30小时。其中斜面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则是将10g牛肉蛋白粉、4g酵母粉、22g葡萄糖、4g醋酸钠、2g柠檬酸铵、0.5g硫酸镁、0.2g硫酸锰和14g琼脂粉与900mL水混合后再调节pH值至6.2,再在117℃环境下灭菌18min后冷却。

斜面培养完成后进行第一次种子液培养,将斜面培养基培养得到的植物乳杆菌苔与无菌水混合制成浓度为7×105cfu/mL的菌悬液后按6%的接种量将菌悬液转接至一级种子培养基内进行培养。而第一种子液培养是将一级种子培养基在37℃的环境下振荡培养12小时,而后利用无菌水将发酵完成的一级种子培养基内的植物乳杆菌的含量调整至4×106cfu/mL即为一级种子液。

其中,而一级种子培养基主要是由10g牛肉膏、9g胰蛋白胨、4g酵母粉、21g葡萄糖、4g醋酸钠、1g柠檬酸铵、0.5g硫酸镁、0.1g硫酸锰和70ml吐温与900ml蒸馏水混合后再将混合物的调pH6.2,最后在117℃高压灭菌17min后再冷却后制备得到。

进行第二次种子液培养,将一级种子液按12%的接种量将种子液转接至二级种子培养基内进行培养。此时,培养是在36℃的环境下振荡培养27小时。培养完成后二级种子培养基与无菌水混合即为二级种子液,使得二级种子液中植物乳杆菌的浓度为2×107cfu/mL。

其中,二级种子培养基的制备方法是将8g牛肉膏、10g胰蛋白胨、4g酵母粉、18g葡萄糖、4g醋酸钠、2g魔芋粉和3g荞麦粉与900ml蒸馏水混合后再将混合物的调pH6.4,最后在117℃高压灭菌18min后再冷却后制备得到。

S3、植物乳杆菌接种到发酵基质:将二级种子液接种到发酵基质上并在36℃的环境下,培养120小时,而后得到发酵产物。其中,每1千克发酵基质中接入二级种子液13毫升。

S4、制备发酵产物:在43℃的环境下干燥至发酵产物的水分低于8%。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其通过上述制备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的方法制备得到。

实验例

选30-40岁,200例胃肠道疾病患者,均分为4组患者,每组在相同时间均服用相同量的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每日早晨9点以及晚上21点分别食用2次,每次服用2g。分别于28天、56天填写食用效果。

其中,将便秘、胃部疼痛、胃部胀气、积食等症状得到缓解判定为有效,将便秘、胃部疼痛、胃部胀气、积食等症状至少一项症状消失判定为显效。具体结果见表1。

表1胃肠道疾病患者改善情况

通过实验例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的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对于胃肠道疾病有良好的缓解作用,长期服用可以改善人体肠道菌群,利于肠道对食物的吸收和排泄,减少垃圾在人体内的堆积,减少脂肪在腹部的堆积。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1-4提供的制备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的方法利用荞麦、魔芋粉、刺梨、山楂、灰树花和灵芝为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提供结构种类完善的膳食纤维,利于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调节人体肠道。而通过将植物乳杆菌进行多次扩充增殖培养,提升植物乳杆菌的活性,更利于植物乳杆菌对发酵基质内营养的利用,更利于植物乳杆菌对发酵基质内的大分子的分解。

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以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以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以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以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以及其制备方法.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622895.6 (22)申请日 2017.07.27 (71)申请人 贵州源熙生物研发有限公司 地址 550003 贵州省贵阳市贵安新区电子 信息产业园 (72)发明人 周礼红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代理人 吴啸寰 (51)Int.Cl. A23L 33/22(2016.01) A23L 33/21(2016.01) A23L 33/135(2016.01) (54)发明名称 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以及其制备方法。

2、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食品制备领域, 且特别涉及一种 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以及其制备方法。 其包括以 下步骤: 将荞麦、 魔芋粉、 刺梨、 山楂、 灰树花和灵 芝按照质量比为3-7:1-5: 1-3:1-3:1-3:1的比例 混合并粉碎后得到第一混合物, 而后按照每克第 一混合物与0.5-1.2毫升水的比例进行混合后灭 菌得到发酵基质。 将植物乳杆菌进行至少三次培 养, 并将最后一次培养得到的种子液接入到发酵 基质上进行发酵。 其中, 每1千克发酵基质中接入 最后一次培养得到的种子液10-15毫升。 其利用 多次发酵和不同结构类的膳食纤维的组合实现 了益生元和益生菌的完美组合, 有利于调整人。

3、体 菌群构成。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9页 CN 107536061 A 2018.01.05 CN 107536061 A 1.一种制备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将荞麦、 魔芋粉、 刺梨、 山楂、 灰树花和灵芝按照质量比为3-7:1-5: 1-3:1-3:1-3:1的比例混合并粉碎后得到 第一混合物, 而后按照每克所述第一混合物与0.5-1.2毫升水的比例进行混合后灭菌得到 发酵基质; 将植物乳杆菌进行至少三次培养, 并将最后一次培养得到的种子液接入到所述 发酵基质上进行发酵, 其中, 每1千克所述发酵基质中接入最后一次培养得到的所述种子液 10-15毫升。 。

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第一混 合物与所述水混合后进行灭菌的灭菌温度为115-121, 灭菌时间为15-20分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植物乳 杆菌进行至少三次培养是将所述植物乳杆菌进行斜面菌种培养后进行至少两次种子液培 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植物乳杆 菌进行斜面菌种培养是将所述植物乳杆菌斜面接种与斜面培养基上, 并在36-38的环境 下培养24-32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

5、述斜面培养 基的制备方法是将8-10g牛肉蛋白粉、 3-7g酵母粉、 15-25g葡萄糖、 3-7g醋酸钠、 1-3g柠檬酸 铵、 0.3-0.6g硫酸镁、 0.1-0.3g硫酸锰和12-17g琼脂粉与800-1200mL水混合后再调节pH值 至6.2-6.4, 再在115-121环境下灭菌15-20min后冷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植物乳杆 菌进行第一次种子液培养是将经过所述斜面培养基培养得到的植物乳杆菌斜面菌苔与无 菌水混合制成浓度为1105-1106cfu/mL的菌悬液后按5-10的接种量将所述菌悬液转 接至一级种子培养基内进行培养。

6、。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植物乳杆 菌进行最后一次种子液培养是将经过至少一次种子液培养得到的种子液按10-15的接种 量将所述种子液转接至最后一级种子培养基内进行培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将经过至少一 次种子液培养得到的所述种子液转接至所述最后一级种子培养基后利用无菌水调节所述 最后一级种子培养基内所述植物乳杆菌的浓度, 所述植物乳杆菌在所述最后一级种子培养 基内的浓度为1107-5107cfu/mL。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将最后一次培 养得。

7、到的所述种子液接入到所述发酵基质上进行发酵后得到的发酵产物在35-45的环境 下干燥至所述发酵产物的水分低于8。 10.一种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 其特征在于, 其通过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 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的方法制备得到。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7536061 A 2 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以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食品制备领域, 且特别涉及一种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以及其制备方 法。 背景技术 0002 现代人饮食习惯发生巨大变化, 早餐不能正常食用, 午餐食用简单, 而晚餐则食用 含有大量油脂的肉类, 而晚间食用的油脂极不易消化, 容易堆积到。

8、肠道内, 脂肪在人体内堆 积促使人体变胖。 同时脂肪增加人体代谢所需的能量和物质, 使得其不易被吸收, 降低肠道 蠕动, 增加胃肠道疾病发生的风险和概率, 同时容易引起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的方法, 其利用多次发酵和 不同结构类的膳食纤维的组合实现了益生元和益生菌的完美组合, 有利于调整人体菌群构 成。 0004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 该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含 有完美配比的益生元和益生菌, 能够调整肠道菌群构成, 减少腹部脂肪的累积。 0005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6。

9、 本发明提出一种制备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的方法, 其包括以下步骤: 将荞麦、 魔芋 粉、 刺梨、 山楂、 灰树花和灵芝按照质量比为3-7:1-5: 1-3:1-3:1-3:1的比例混合并粉碎后 得到第一混合物, 而后按照每克第一混合物与0.5-1.2毫升水的比例进行混合后灭菌得到 发酵基质。 将植物乳杆菌进行至少三次培养, 并将最后一次培养得到的种子液接入到发酵 基质上进行发酵。 其中, 每1千克发酵基质中接入最后一次培养得到的种子液10-15毫升。 0007 本发明提出一种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 其由上述的制备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的方 法制备得到。 0008 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备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的。

10、方法的有益效果是: 其通过荞麦、 魔 芋粉、 刺梨、 山楂、 灰树花和灵芝为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提供不同结构膳食纤维, 完善膳食 纤维的种类。 同时, 上述六种物质之间能够协同作用共同调节人体消化系统, 降低消化系统 疾病发生的概率同时能够预防肥胖。 上述六种物质通过所记载的质量比能够将其协同作用 发挥到最大。 而通过将植物乳杆菌进行多次扩充增殖培养, 提升植物乳杆菌的活性, 更利于 植物乳杆菌对发酵基质内营养的利用, 更利于植物乳杆菌对发酵基质内的大分子的分解。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 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11、。 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 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 议的条件进行。 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 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 品。 说 明 书 1/9 页 3 CN 107536061 A 3 0010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 需要说明的是, 术语 “第一” 、“第二” 等仅用于区分描述, 而不 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11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以及其制备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001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备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的方法: 0013 S1、 制备发酵基质; 0014 将荞麦、 魔芋粉、 刺梨、 山楂、 灰树花和灵芝按照质量比为3-7:1-5。

12、: 1-3:1-3:1-3:1 的比例混合并粉碎后得到第一混合物。 0015 上述物质能够为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提供不同结构膳食纤维, 完善膳食纤维的种 类。 同时, 上述六种物质之间能够协同作用共同调节人体消化系统, 降低消化系统疾病发生 的概率同时能够预防肥胖。 上述六种物质通过所记载的质量比能够将其协同作用发挥到最 大。 若使用的比例高于或低于本发明实施例所记载的比例范围, 其协同作用均会大大降低, 进而降低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对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或者缓解功效。 0016 荞麦(学名: 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 别名: 甜荞、 乌麦、 三角麦等。 荞麦 性。

13、甘味凉, 有开胃宽肠, 下气消积。 治绞肠痧, 肠胃积滞, 慢性泄泻的功效; 同时荞麦还可以 做面条、 饸饹、 凉粉等食品, 且荞麦内含有的食物纤维是面和米的8倍。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荞 麦的主要功能是清除肠胃垃圾, 促进人体排便, 减少食物在肠道内的滞留和吸收。 0017 魔芋粉是将魔芋烘干并粉碎后得到的粉末, 其实质仍为魔芋。 魔芋(学名: Amorphophallus konjac)又作磨芋, 天南星科磨芋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中国古代又称妖芋。 自古以来魔芋就有 “去肠砂” 之称。 魔芋生长在疏林下, 是有益的碱性食品, 对食用动物性酸 性食品过多的人, 搭配吃魔芋, 可以达到食品酸、 碱。

14、平衡。 此外, 魔芋还具有水平降血糖、 降 血脂、 降压、 散毒、 养颜、 通脉、 减肥、 通便、 开胃等多功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魔芋能够发挥 膳食纤维对营养不平衡的调节作用, 能够有效防治便秘, 同时能够吸附和稀释肠道内的有 毒物质, 能够预防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 0018 刺梨为蔷薇科植物缫丝花的果实, 又名茨梨或者木梨子, 是滋补健身的营养珍果。 刺梨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每百克鲜果的可含部分一般含维生素C二千毫克, 因此被称之 为 “维C之王” 。 刺梨果实能健脾助消化, 并且有阿托品样的解痛作用。 刺梨根煎液具有防治 胃病、 保护胃粘膜的药用价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刺梨的作用是缓解。

15、胃部疼痛, 促进胃肠道消 化。 0019 山楂(学名为Crataegus pinnatifida Bunge), 又名山里果和山里红, 山楂具有降 血脂、 血压、 强心、 抗心律不齐等作用, 同时也是健脾开胃、 消食化滞、 活血化痰的良药, 对胸 膈脾满、 疝气、 血淤、 闭经等症有很好的疗效。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山楂的主要功效是消除人 体积食, 缓解胃部胀气、 缓解胃部疼痛。 0020 灰树花俗称 “舞菇” , 是食药兼用的蕈菌, 其有抑制高血压和肥胖症的功效, 并且能 够预防贫血、 坏血病、 白癜风, 防止动脉硬化和脑血栓的发生。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灰树花的 主要作用是能够抑制脂肪细胞堆积, 。

16、减少脂肪在腹部堆积, 加速脂肪的排泄。 0021 灵芝又称林中灵、 琼珍(学名: Ganoderma Lucidum Karst)是多孔菌科真菌灵芝的 子实体。 具有补气安神、 止咳平喘、 延年益寿的功效。 用于眩晕不眠、 心悸气短、 神经衰弱、 虚 劳咳喘。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其可以整体上双向调节人体机能, 全面的使人的免疫系统得到 快速的提升和恢复, 使得人体的内脏和细胞达到恢复到正常状态。 说 明 书 2/9 页 4 CN 107536061 A 4 0022 上述六种物质可以分别粉碎后再混合也可混合后在进行粉碎, 最终粉碎的状态为 粉末状。 具体采用的粉碎方式为现有的机械粉碎。 0023。

17、 而后将第一混合物与水进行混合, 第一混合物和水混合得到的物质为第二混合 物。 而具体地混合方式为按每克第一混合物与0.5-1.2毫升水的比例进行混合。 采用上述比 例进行混合保证了后续制备得到的发酵基质内水与各个营养物质的比例相当, 保证能够为 植物乳杆菌的生长提供最有利的条件, 继而得到产率高、 生长状况良好的菌种和发酵产物。 0024 将第一混合物与水混合后进行灭菌得到发酵基质即对第二混合物进行灭菌处理, 以去除第二混合物中可能含有的各种细菌, 保证后续植物乳杆菌接种到上述混合物中进行 培养时, 混合物中没有多余的细菌, 保证了植物乳杆菌的生长, 同时增加了植物乳杆菌发酵 产物的纯度以及。

18、产率。 0025 具体地, 灭菌的温度为115-121, 灭菌时间为15-20分钟。 在该范围对第二混合物 进行灭菌, 能够保证第二混合物内的细菌完全的被杀灭, 而第二混合物中的各个营养物质 的结构未得到破坏, 保证后续接种植入乳杆菌能够正常生长发育。 0026 对第二混合物进行灭菌后进行冷却, 防止发酵基质长时间处于加热状态, 防止第 二混合物内各营养物质的结构发生变化。 具体的冷却方式为将灭菌后的第二混合物自然冷 却至室温。 0027 S2、 植物乳杆菌发酵种子液的制备; 0028 植物乳杆菌进行至少三次培养, 对植物乳杆菌进行多次培养是为了得到生长状况 良好的植物乳杆菌, 同时, 能够将。

19、植物乳杆菌进行增殖, 便于大规模生产。 0029 具体地是将植物乳杆菌进行斜面菌种培养后进行至少两次种子液培养。 斜面菌种 培养能够将植物乳杆菌进行初次增殖, 并且使得植物乳杆菌使用所配置的培养基。 而种子 液培养则是利于植物乳杆菌进一步扩大繁殖, 且得到生长情况更良好的植物乳杆菌。 0030 斜面菌种培养是将植物乳杆菌斜面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并在36-38的环境下培 养24-32小时。 而其中斜面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则是将8-10g牛肉蛋白粉、 3-7g酵母粉、 15-25g 葡萄糖、 3-7g醋酸钠、 1-3g柠檬酸铵、 0.3-0.6g硫酸镁、 0.1-0.3g硫酸锰和12-17g琼脂粉与 8。

20、00-1200mL水混合后再调节pH值至6.2-6.4, 再在115-121环境下灭菌15-20min后冷却。 牛肉蛋白粉、 酵母粉、 葡萄糖等物质能够为植物乳杆菌生长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 保证植物 乳杆菌能够正常生长。 同时, pH也为植物乳杆菌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促进植物乳杆菌的生 长, 保证植物乳杆菌的状态良好, 更利于后续分级是植物乳杆菌的生长, 更利于其种子液的 培养。 0031 当植物乳杆菌进行完斜面菌种培养后, 进行至少两次种子液培养。 其中, 第一次种 子液培养是将斜面培养基培养得到的植物乳杆菌苔与无菌水混合制成浓度为1105-1 106cfu/mL的菌悬液后按5-10的接种。

21、量将菌悬液转接至一级种子培养基内进行培养。 将 植物乳杆菌苔与无菌水混合保证菌悬液中没有多余的细菌, 进而保证了植物乳杆菌的正常 生长。 而将菌悬液的浓度控制在1105-1106cfu/mL之间, 使得接种到种子培养基内的植 物乳杆菌数量适宜, 继而更利于植物乳杆菌在一级种子培养基内生长。 同时, 接入一级种子 培养基的菌悬液是按照一级种子培养基的总量的5-10进行接种, 即将菌悬液中的植物乳 杆菌接种到了一级种子培养基内。 而接种量为5-10时, 能够保证一级种子培养基为接种 的植物乳杆菌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 同时, 接种的植物乳杆菌有充足的空间进行生长。 说 明 书 3/9 页 5 CN 。

22、107536061 A 5 0032 而一级种子培养基主要是由8-10g牛肉膏、 8-10g胰蛋白胨、 3-7g酵母粉、 15-25g葡 萄糖、 3-7g醋酸钠、 1-3g柠檬酸铵、 0.3-0.6g硫酸镁、 0.1-0.3g硫酸锰和60-100ml吐温与 800-1200ml蒸馏水混合后再将混合物的调pH6.26.4, 最后在115-121高压灭菌15- 20min后再冷却后制备得到。 0033 进一步地, 接种完成后, 一级种子培养基在36-38的环境下振荡培养12-24小时, 保证植物乳杆菌已充分生长, 而后利用无菌水将发酵完成的一级种子培养基内的植物乳杆 菌的含量调整至1106-510。

23、6cfu/mL, 即为一级种子液, 保证一级种子液内含有适量的植 物乳杆菌, 利于后续再对一级种子液内的植物乳杆菌进行扩充增殖。 0034 一级种子培养基的营养成分与斜面培养基的营养成分有些许不同, 是因为植物乳 杆菌通过斜面菌种培养已经适应了所配置的培养基, 而后再对植物乳杆菌进行增殖培养 时, 需要加大其对营养成分的利用, 促进其快速繁殖。 0035 而后将一级种子培养基培养得到的植物乳杆菌与无菌水混合制备新的菌悬液, 并 按照上述第一次种子液培养的方法对植物乳杆菌进行扩中增殖培养。 具体培养的次数可以 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即可以在进行完第一次种子液培养后不再进行扩充, 立刻进行最 后。

24、一次种子液培养, 培养完成后立刻与发酵基质作用。 也可以在进行第一次种子液培养后 再进行第二次种子液培养甚至第三次培养, 进行多次增殖扩充, 而后再与发酵基质作用。 0036 具体地, 植物乳杆菌进行最后一次种子液培养是将经过至少一次种子液培养得到 的种子液按10-15的接种量将种子液转接至最后一级种子培养基内进行培养。 即将经过 至少一次种子液培养的种子液按照最后一次种子培养基总质量的10-15接入到最后一次 种子培养基内。 接种完成后在36-38的环境下振荡培养24-28小时, 保证植物乳杆菌已充 分生长。 0037 进一步地, 将经过至少一次种子液培养得到的种子液转接至最后一级种子培养基。

25、 后利用无菌水调节最后一级种子培养基内植物乳杆菌的浓度, 植物乳杆菌在最后一级种子 培养基内的浓度为1107-5107cfu/mL。 即将上述完成最后一次培养的最后一级种子培养 基与无菌水混合最后一级种子培养基内的植物乳杆菌含量适宜, 易于后续接种到发酵基质 上进行发酵。 0038 植物乳杆菌发酵过程中更换培养基可能导致植物乳杆菌不能适应新的培养基, 继 而导致植物乳杆菌不能正常生长, 降低植物乳杆菌的发酵效率。 因此, 为了提升植物乳杆菌 与发酵基质作用, 在植物乳杆菌接种到发酵基质之前需要对种子液培养基进行更改。 0039 进一步地, 最后一级种子培养基的制备方法是将8-10g牛肉膏、 8。

26、-10g胰蛋白胨、 3- 7g酵母粉、 15-25g葡萄糖、 3-7g醋酸钠、 1-3g魔芋粉和1-3g荞麦粉与800-1200ml蒸馏水混合 后再将混合物的调pH6.26.4, 最后在115-121高压灭菌15-20min后再冷却后制备得到。 最后一级种子培养基更改了培养基组分, 添加了发酵基质内的魔芋粉和荞麦粉, 刺激植物 乳杆菌的生长, 使得后续植物乳杆菌接种到发酵基质后其能够正常生长。 而选用的荞麦粉 和魔芋粉是因为二者在发酵基质内较难分解, 若植物乳杆菌较早能分解荞麦粉和魔芋粉则 更利于植物乳杆菌对发酵基质内的营养物质的利用。 0040 S3、 植物乳杆菌接种到发酵基质; 0041 。

27、将最后一次培养得到的种子液接入到发酵基质上进行发酵, 其中, 每1千克发酵基 质中接入最后一次培养得到的种子液10-15毫升。 说 明 书 4/9 页 6 CN 107536061 A 6 0042 将多次培养得到的种子液内含有大量的植物乳杆菌, 而将种子液接种到发酵基质 上即是将植物乳杆菌接种到发酵基质上, 继而植物乳杆菌可以利用发酵基质内的营养物质 进行发酵, 使得发酵基质内难于被人体吸收的大分子物质变为小分子物质, 提升了人体对 发酵产物的吸收效率。 同时, 植物乳杆菌发酵实现了益生元和益生菌的完美组合。 0043 而每1千克发酵基质中接入最后一次培养得到的种子液10-15毫升。 采用上。

28、述比例 能够保证接入发酵基质的植物乳杆菌适量适宜, 保证植物乳杆菌能够充分利用发酵基质内 的营养物质进行生长, 更利于植物乳杆菌的发酵。 若接入的种子液过多即接入的植物乳杆 菌数量过多可能会导致部分植物乳杆菌生长不良, 降低发酵效果。 同理, 接入的种子液少, 植物乳杆菌对发酵基质的利用程度以及分解程度降低, 使得发酵基质内仍含有大分子物 质, 不利于发酵得到的产物的吸收。 0044 具体地, 将最后一次培养得到的培养液接种到发酵基质后在36-38的环境下, 培 养72-144小时, 而后得到发酵产物。 0045 S4、 制备发酵产物; 0046 将最后一次培养得到的种子液接入到发酵基质上进行。

29、发酵后得到的发酵产物在 35-45的环境下干燥至发酵产物的水分低于8。 0047 由于发酵基质内也含有水分, 植物乳杆菌在发酵基质内进行生长时也会产生水 分, 若直接利用发酵产物, 存储时间短, 且不利于人体服用。 将发酵产物烘干去除水分, 能够 延长发酵产物储存时间, 也利于人体服用。 而采用的加热温度适宜, 即能够将发酵产物内的 水分去除又不会破坏发酵产物的结构。 0048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 其通过上述的制备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 的方法制备得到。 0049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制备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的方法利用荞麦、 魔芋粉、 刺梨、 山 楂、 灰树花和灵芝为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

30、提供结构种类完善的膳食纤维, 利于复合益生菌 膳食纤维调节人体肠道。 而通过将植物乳杆菌进行多次扩充增殖培养, 提升植物乳杆菌的 活性, 更利于植物乳杆菌对发酵基质内营养的利用, 更利于植物乳杆菌对发酵基质内的大 分子的分解。 0050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51 实施例1 005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备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的方法: 0053 S1、 制备发酵基质: 将荞麦、 魔芋粉、 刺梨、 山楂、 灰树花和灵芝按照质量比为3:1: 2:3:2:1的比例混合后再粉碎得到第一混合物。 而后按照每克第一混合物与0.7毫升水的比 例进行混合后灭菌得到发酵基质。 。

31、其中灭菌的温度为115, 灭菌时间为20分钟。 0054 S2、 将植物乳杆菌斜面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并在36的环境下培养32小时。 其中 斜面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则是将9g牛肉蛋白粉、 7g酵母粉、 20g葡萄糖、 3g醋酸钠、 1g柠檬酸 铵、 0.4g硫酸镁、 0.1g硫酸锰和15g琼脂粉与1200mL水混合后再调节pH值至6.2, 再在121 环境下灭菌20min后冷却。 0055 斜面培养完成后进行第一次种子液培养, 将斜面培养基培养得到的植物乳杆菌苔 与无菌水混合制成浓度为1105cfu/mL的菌悬液后按5的接种量将菌悬液转接至一级种 子培养基内进行培养。 而第一种子液培养是将一级种子培。

32、养基在38的环境下振荡培养20 说 明 书 5/9 页 7 CN 107536061 A 7 小时, 而后利用无菌水将发酵完成的一级种子培养基内的植物乳杆菌的含量调整至3 106cfu/mL即为一级种子液。 0056 其中, 而一级种子培养基主要是由9g牛肉膏、 10g胰蛋白胨、 3g酵母粉、 25g葡萄糖、 5g醋酸钠、 3g柠檬酸铵、 0.3g硫酸镁、 0.1g硫酸锰和60ml吐温与1200ml蒸馏水混合后再将混 合物的调pH6.2, 最后在121高压灭菌15min后再冷却后制备得到。 0057 进行第二次种子液培养, 将一级种子液按13的接种量将种子液转接至二级种子 培养基内进行培养。 。

33、此时, 培养是在38的环境下振荡培养24小时。 培养完成后二级种子培 养基与无菌水混合即为二级种子液, 使得二级种子液中植物乳杆菌的浓度为5107cfu/ mL。 0058 其中, 二级种子培养基的制备方法是将10g牛肉膏、 8g胰蛋白胨、 3g酵母粉、 15g葡 萄糖、 5g醋酸钠、 2g魔芋粉和3g荞麦粉与1000ml蒸馏水混合后再将混合物的调pH6.3, 最后 在119高压灭菌17min后再冷却后制备得到。 0059 S3、 植物乳杆菌接种到发酵基质: 将二级种子液接种到发酵基质上并在37的环 境下, 培养72小时, 而后得到发酵产物。 其中, 每1千克发酵基质中接入二级种子液12毫升。。

34、 0060 S4、 制备发酵产物: 在40的环境下干燥至发酵产物的水分低于8。 0061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 其通过上述制备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 的方法制备得到。 0062 实施例2 006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备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的方法: 0064 S1、 制备发酵基质: 将荞麦、 魔芋粉、 刺梨、 山楂、 灰树花和灵芝按照质量比为7:3: 1:2:1:1的比例混合后再粉碎得到第一混合物。 而后按照每克第一混合物与0.5毫升水的比 例进行混合后灭菌得到发酵基质。 其中灭菌的温度为121, 灭菌时间为18分钟。 0065 S2、 将植物乳杆菌斜面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并在38的环。

35、境下培养28小时。 其中 斜面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则是将8g牛肉蛋白粉、 5g酵母粉、 25g葡萄糖、 7g醋酸钠、 2g柠檬酸 铵、 0.3g硫酸镁、 0.3g硫酸锰和17g琼脂粉与800mL水混合后再调节pH值至6.3, 再在115环 境下灭菌17min后冷却。 0066 斜面培养完成后进行第一次种子液培养, 将斜面培养基培养得到的植物乳杆菌苔 与无菌水混合制成浓度为5105cfu/mL的菌悬液后按7的接种量将菌悬液转接至一级种 子培养基内进行培养。 而第一种子液培养是将一级种子培养基在36的环境下振荡培养18 小时, 而后利用无菌水将发酵完成的一级种子培养基内的植物乳杆菌的含量调整至1 10。

36、6cfu/mL即为一级种子液。 0067 其中, 而一级种子培养基主要是由10g牛肉膏、 8g胰蛋白胨、 5g酵母粉、 20g葡萄糖、 3g醋酸钠、 2g柠檬酸铵、 0.4g硫酸镁、 0.3g硫酸锰和100ml吐温与1000ml蒸馏水混合后再将 混合物的调pH6.4, 最后在118高压灭菌20min后再冷却后制备得到。 0068 进行第二次种子液培养, 将一级种子液按7的接种量接种到二级种子培养基内 并进行培养。 具体的培养操作以及相关的培养条件和二级种子培养基均与第一次种子液培 养所用的培养操作以及相关的培养条件和一级种子培养基一样。 0069 进行第三次种子液培养, 将二级种子液按10的接。

37、种量将种子液转接至三级种子 培养基内进行培养。 此时, 培养是在36的环境下振荡培养26小时。 培养完成后三级种子培 说 明 书 6/9 页 8 CN 107536061 A 8 养基与无菌水混合即为三级种子液, 使得三级种子液中植物乳杆菌的浓度为3107cfu/ mL。 0070 其中, 三级种子培养基的制备方法是将9g牛肉膏、 10g胰蛋白胨、 5g酵母粉、 20g葡 萄糖、 3g醋酸钠、 1g魔芋粉和2g荞麦粉与1200ml蒸馏水混合后再将混合物的调pH6.4, 最后 在115高压灭菌15min后再冷却后制备得到。 0071 S3、 植物乳杆菌接种到发酵基质: 将三级种子液接种到发酵基质。

38、上并在38的环 境下, 培养100小时, 而后得到发酵产物。 其中, 每1千克发酵基质中接入三级种子液15毫升。 0072 S4、 制备发酵产物: 在35的环境下干燥至发酵产物的水分低于8。 0073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 其通过上述制备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 的方法制备得到。 0074 实施例3 007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备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的方法: 0076 S1、 制备发酵基质: 将荞麦、 魔芋粉、 刺梨、 山楂、 灰树花和灵芝按照质量比为6:5: 3:1:3:1的比例混合后再粉碎得到第一混合物。 而后按照每克第一混合物与1.2毫升水的比 例进行混合后灭菌得到发酵基质。 。

39、其中灭菌的温度为117, 灭菌时间为15分钟。 0077 S2、 将植物乳杆菌斜面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并在37的环境下培养24小时。 其中 斜面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则是将10g牛肉蛋白粉、 3g酵母粉、 15g葡萄糖、 5g醋酸钠、 3g柠檬酸 铵、 0.6g硫酸镁、 0.2g硫酸锰和12g琼脂粉与1000mL水混合后再调节pH值至6.4, 再在118 环境下灭菌15min后冷却。 0078 斜面培养完成后进行第一次种子液培养, 将斜面培养基培养得到的植物乳杆菌苔 与无菌水混合制成浓度为1106cfu/mL的菌悬液后按10的接种量将菌悬液转接至一级 种子培养基内进行培养。 而第一种子液培养是将一级种。

40、子培养基在37的环境下振荡培养 24小时, 而后利用无菌水将发酵完成的一级种子培养基内的植物乳杆菌的含量调整至5 106cfu/mL即为一级种子液。 0079 其中, 而一级种子培养基主要是由8g牛肉膏、 9g胰蛋白胨、 7g酵母粉、 15g葡萄糖、 7g醋酸钠、 1g柠檬酸铵、 0.6g硫酸镁、 0.2g硫酸锰和80ml吐温与800ml蒸馏水混合后再将混 合物的调pH6.3, 最后在115高压灭菌18min后再冷却后制备得到。 0080 进行第二次种子液培养, 将一级种子液按15的接种量将种子液转接至二级种子 培养基内进行培养。 此时, 培养是在37的环境下振荡培养28小时。 培养完成后二级。

41、种子培 养基与无菌水混合即为二级种子液, 使得二级种子液中植物乳杆菌的浓度为1107cfu/ mL。 0081 其中, 二级种子培养基的制备方法是将8g牛肉膏、 9g胰蛋白胨、 7g酵母粉、 25g葡萄 糖、 7g醋酸钠、 3g魔芋粉和1g荞麦粉与800ml蒸馏水混合后再将混合物的调pH6.2, 最后在 121高压灭菌20min后再冷却后制备得到。 0082 S3、 植物乳杆菌接种到发酵基质: 将二级种子液接种到发酵基质上并在36的环 境下, 培养144小时, 而后得到发酵产物。 其中, 每1千克发酵基质中接入二级种子液10毫升。 0083 S4、 制备发酵产物: 在45的环境下干燥至发酵产物。

42、的水分低于8。 0084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 其通过上述制备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 的方法制备得到。 说 明 书 7/9 页 9 CN 107536061 A 9 0085 实施例4 008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备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的方法: 0087 S1、 制备发酵基质: 将荞麦、 魔芋粉、 刺梨、 山楂、 灰树花和灵芝按照质量比为4:2: 1:3:2:1的比例混合后再粉碎得到第一混合物。 而后按照每克第一混合物与0.8毫升水的比 例进行混合后灭菌得到发酵基质。 其中灭菌的温度为119, 灭菌时间为17分钟。 0088 S2、 将植物乳杆菌斜面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并在38的环境。

43、下培养30小时。 其中 斜面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则是将10g牛肉蛋白粉、 4g酵母粉、 22g葡萄糖、 4g醋酸钠、 2g柠檬酸 铵、 0.5g硫酸镁、 0.2g硫酸锰和14g琼脂粉与900mL水混合后再调节pH值至6.2, 再在117环 境下灭菌18min后冷却。 0089 斜面培养完成后进行第一次种子液培养, 将斜面培养基培养得到的植物乳杆菌苔 与无菌水混合制成浓度为7105cfu/mL的菌悬液后按6的接种量将菌悬液转接至一级种 子培养基内进行培养。 而第一种子液培养是将一级种子培养基在37的环境下振荡培养12 小时, 而后利用无菌水将发酵完成的一级种子培养基内的植物乳杆菌的含量调整至4 10。

44、6cfu/mL即为一级种子液。 0090 其中, 而一级种子培养基主要是由10g牛肉膏、 9g胰蛋白胨、 4g酵母粉、 21g葡萄糖、 4g醋酸钠、 1g柠檬酸铵、 0.5g硫酸镁、 0.1g硫酸锰和70ml吐温与900ml蒸馏水混合后再将混 合物的调pH6.2, 最后在117高压灭菌17min后再冷却后制备得到。 0091 进行第二次种子液培养, 将一级种子液按12的接种量将种子液转接至二级种子 培养基内进行培养。 此时, 培养是在36的环境下振荡培养27小时。 培养完成后二级种子培 养基与无菌水混合即为二级种子液, 使得二级种子液中植物乳杆菌的浓度为2107cfu/ mL。 0092 其中。

45、, 二级种子培养基的制备方法是将8g牛肉膏、 10g胰蛋白胨、 4g酵母粉、 18g葡 萄糖、 4g醋酸钠、 2g魔芋粉和3g荞麦粉与900ml蒸馏水混合后再将混合物的调pH6.4, 最后在 117高压灭菌18min后再冷却后制备得到。 0093 S3、 植物乳杆菌接种到发酵基质: 将二级种子液接种到发酵基质上并在36的环 境下, 培养120小时, 而后得到发酵产物。 其中, 每1千克发酵基质中接入二级种子液13毫升。 0094 S4、 制备发酵产物: 在43的环境下干燥至发酵产物的水分低于8。 0095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 其通过上述制备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 的方法制备得到。

46、。 0096 实验例 0097 选30-40岁, 200例胃肠道疾病患者, 均分为4组患者, 每组在相同时间均服用相同 量的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 每日早晨9点以及晚上21点分别食用2次, 每次服用2g。 分别于28 天、 56天填写食用效果。 0098 其中, 将便秘、 胃部疼痛、 胃部胀气、 积食等症状得到缓解判定为有效, 将便秘、 胃 部疼痛、 胃部胀气、 积食等症状至少一项症状消失判定为显效。 具体结果见表1。 0099 表1胃肠道疾病患者改善情况 说 明 书 8/9 页 10 CN 107536061 A 10 0100 0101 通过实验例可知, 本发明实施例的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对于。

47、胃肠道疾病有良好的 缓解作用, 长期服用可以改善人体肠道菌群, 利于肠道对食物的吸收和排泄, 减少垃圾在人 体内的堆积, 减少脂肪在腹部的堆积。 0102 综上, 本发明实施例1-4提供的制备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的方法利用荞麦、 魔芋 粉、 刺梨、 山楂、 灰树花和灵芝为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提供结构种类完善的膳食纤维, 利于 复合益生菌膳食纤维调节人体肠道。 而通过将植物乳杆菌进行多次扩充增殖培养, 提升植 物乳杆菌的活性, 更利于植物乳杆菌对发酵基质内营养的利用, 更利于植物乳杆菌对发酵 基质内的大分子的分解。 0103 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 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 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 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 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说 明 书 9/9 页 11 CN 107536061 A 1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