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砌体温度裂缝的建筑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控制砌体温度裂缝的建筑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182316A43申请公布日20110914CN102182316ACN102182316A21申请号201110089084722申请日20110411E04G21/00200601E04G21/14200601E04G21/1220060171申请人山东送变电工程公司地址250001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德兴东街29号72发明人张晓华王洪英陈明浩房泽铎吕念74专利代理机构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37218代理人张贵宾54发明名称控制砌体温度裂缝的建筑方法57摘要本发明的控制砌体温度裂缝的建筑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A砌筑前将砖浇水浸透,保证粉煤灰砖的含水率812,粉煤灰砖截面。
2、四周吸水深度为1520MM;B定位放线、摆砖;C砖砌体施工在砖砌体上设置控制缝和钢筋砼板带以控制温度变化和材料的干缩变形而造成的对砌体的损害;D墙体砌筑完成后进行沉降、养护。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变电站建筑物的砖砌体施工过程中大大减少了由于温度及材料收缩而产生的裂缝。通过在变电站施工中的应用情况来看,效果明显,较好地控制了砌体的温度裂缝。在经济效益方面,提高了质保金回收率。同时工程质量的提高保证了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性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CN102182320A1/1页21一种控制砌体温度裂缝的建筑。
3、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组成A砌筑前将砖浇水浸透,保证粉煤灰砖的含水率812,粉煤灰砖截面四周吸水深度为1520MM;B定位放线、摆砖;C砖砌体施工在砖砌体上设置控制缝和钢筋砼板带以控制温度变化和材料的干缩变形而造成的对砌体的损害;D墙体砌筑完成后进行沉降和养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砌体温度裂缝的建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钢筋砼板带的设置在山墙处、墙体的顶部、窗台的下部均设置配筋带,配筋带的间距为8002400MM,配筋带的钢筋直径1025MM,配筋带钢筋通长设置;配筋带在控制缝处断开;控制缝的间距小于或等于30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砌体温度裂缝的建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步。
4、骤C中,控制缝的设置A在墙的高度突然变化处设置竖向控制缝;B屋面上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C在屋面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不大于30M;D浇混凝土挑檐设置分隔缝,分隔缝的宽度2030MM,缝内用弹性油膏嵌缝;E在墙的厚度突然变化处设置竖向控制缝;F门、窗口两侧采用现浇混凝土,同过梁整体浇筑混凝土;G竖向控制缝,应沿房屋墙体的全高设置;H控制缝在楼、屋面处可不贯通,但在该部位作成假缝;I控制缝作成隐蔽式,与墙体的灰缝相一致,控制缝的宽度612MM,控制缝内应用弹性密封材料填缝。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砌体温度裂缝的建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在建筑物主体砌筑基本完成时,将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
5、板底时预留出斜砌砖的空隙,待砌筑完的填充墙在自然状态下沉降1416天后,再将预留的空隙补砌挤紧,补砌时双侧竖缝用高标号水泥砂浆嵌填密实;砖砌体完成后,让其在自然温度下充分达到养护2931天后再抹灰。权利要求书CN102182316ACN102182320A1/3页3控制砌体温度裂缝的建筑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建筑领域,涉及一种控制砌体温度裂缝的建筑方法。背景技术0002近几年来我公司所建变电站工程时常发生建筑物砌体裂缝的事情,尤其是门、窗洞口或填充墙与框架柱之间,常出现裂纹并导致墙体渗水。使变电站的最终质量大打折扣。目前的施工方法取不到较好的控制效果。0003由于近年来变电站建设中建筑。
6、物砌体温度裂缝的存在降低了墙体的质量,对整个工程的投产达标影响颇大,同时也将对我公司今后参与市场竞争产生负面影响。温度裂缝温度的变化会引起材料的热胀、冷缩,当约束条件下温度变形引起的温度应力足够大时,墙体就会产生温度裂缝。最常见的为在门窗洞边的正八字斜裂缝,屋顶下或圈梁下沿砖灰缝的水平裂缝,以及水平包角包括女儿墙裂缝。温度裂缝是造成墙体早期裂缝的主要原因。这些裂缝一般经过一个冬夏之后才逐渐稳定,不再继续发展,裂缝的宽度随着温度变化而略有变化。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控制砌体温度裂缝的建筑方法,使地质条件较差地区的建筑物减少和缩小墙体裂缝,地质条件较好地区的建筑物。
7、消除墙体裂缝的现象。0005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的控制砌体温度裂缝的建筑方法,其特殊之处在于由以下步骤组成A砌筑前将砖浇水浸透,保证粉煤灰砖的含水率812,粉煤灰砖截面四周吸水深度为1520MM;B定位放线、摆砖;C砖砌体施工在砖砌体上设置控制缝和钢筋砼板带以控制温度变化和材料的干缩变形而造成的对砌体的损害;D墙体砌筑完成后进行沉降和养护。0006本发明的控制砌体温度裂缝的建筑方法,步骤C中,钢筋砼板带的设置在山墙处、墙体的顶部、窗台的下部均设置配筋带,配筋带的间距大于800MM,小于2400MM,配筋带的钢筋直径1025MM,配筋带钢筋通长设置;配筋带在控制缝处断开,控制缝的。
8、间距小于或等于30M。配筋带钢筋通长设置表示钢筋中间不能断开。配筋带的钢筋使用2或3根。0007本发明的控制砌体温度裂缝的建筑方法,步骤C中,控制缝的设置A在墙的高度突然变化处设置竖向控制缝;B屋面上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C在屋面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不大于30M;D浇混凝土挑檐设置分隔缝,分隔缝的宽度2030MM,缝内用弹性油膏嵌缝;说明书CN102182316ACN102182320A2/3页4E在墙的厚度突然变化处设置竖向控制缝;F门、窗口两侧采用现浇混凝土,同过梁整体浇筑混凝土;G竖向控制缝,应沿房屋墙体的全高设置;H控制缝在楼、屋面处可不贯通,但在该部位宜作成假缝;I控制缝作成隐蔽式。
9、,与墙体的灰缝相一致,控制缝的宽度612MM,控制缝内应用弹性密封材料填缝。0008本发明的控制砌体温度裂缝的建筑方法,步骤D中,在建筑物主体砌筑基本完成时,将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时预留出斜砌砖的空隙,待砌筑完的填充墙在自然状态下沉降1416天后,再将预留的空隙补砌挤紧,补砌时双侧竖缝用高标号水泥砂浆嵌填密实;砖砌体完成后,让其在自然温度下充分达到养护2931天后再抹灰。000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变电站建筑物的砖砌体施工过程中大大减少了由于温度及材料收缩而产生的裂缝,特别是由于温度变化而产生的裂缝。通过在变电站施工中的应用情况来看,效果明显。在经济效益方面,提高了质保金回收率。同时工程。
10、质量的提高保证了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性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附图说明0010图1为本发明的施工流程示意图。图2为控制缝示意图。图3为配筋带示意图,图4为门、窗口两侧现浇混凝土。0011图中,1钢丝网,2钢筋。具体实施方式0012附图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例。0013本发明的控制砌体温度裂缝的建筑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A砌筑前将砖浇水浸透,保证粉煤灰砖的含水率812,或粉煤灰砖截面四周吸水深度为1520MM;B定位放线、摆砖;C砖砌体施工在砖砌体上设置控制缝和钢筋砼板带以控制温度变化和材料的干缩变形而造成的对砌体的损害;D墙体砌筑完成后进行沉降和养护。0014本发明的控制砌体温度裂缝的建筑方法,具。
11、体如下1针对砌筑前浸砖不充分的问题在建筑物砌主体前监督施工人员将所有砖浇水浸透,使砖的含水率812达到要求。以免在自然温度条件下失水过快。00152针对温度变化的问题砖砌体施工过程中,采用增加钢筋砼板带和控制缝的办法以避免裂缝的出现。具体方法控制缝的设置1)在墙的高度突然变化处设置竖向控制缝;2)屋面上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说明书CN102182316ACN102182320A3/3页53)在屋面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不大于30M;4)浇混凝土挑檐设置分隔缝,分隔缝的宽度2030MM,缝内用弹性油膏嵌缝;5)在墙的厚度突然变化处设置竖向控制缝;6)门、窗口两侧采用现浇混凝土,同过梁整。
12、体浇筑混凝土;7)竖向控制缝,应沿房屋墙体的全高设置;8)控制缝在楼、屋面处可不贯通,但在该部位宜作成假缝,以控制可预料的裂缝;9)控制缝作成隐蔽式,与墙体的灰缝相一致,控制缝的宽度612MM,控制缝内应用弹性密封材料,如聚硫化物、聚氨脂或硅树脂等填缝。0016设置钢筋砼板带在山墙处、墙体的顶部、窗台的下部均设置配筋带;配筋带的间距8002400MM;配筋带宜在控制缝处断开;配筋带的钢筋直径1025MM,钢筋2用2或3条并排设置;配筋带钢筋宜通长设置;设置配筋带的房屋的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配筋带的钢筋外侧覆盖钢丝网1;3针对墙体砌筑完后没到养护期便抹灰的问题在建筑物主体砌筑基本完成时,安排施工人员将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时预留出斜砌砖的空隙,待砌筑完的填充墙在自然状态下,沉降1416天(以15天为宜)后,再将预留的空隙补砌挤紧,补砌时双侧竖缝用高标号水泥砂浆嵌填密实。砖砌体完成后,让其在自然温度下养护2931天(宜30天)后再抹灰。说明书CN102182316ACN102182320A1/1页6图1图2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218231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