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索式水土保持施工方法以及植生网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土保持施工方法,特别是指一种钢索式水土保持施工方
法及其植生网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无限延伸,使得道路工程也相对深入在各种自然
环境之间,而有鉴于维护生态环境资源以及景观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因此,
在进行道路施工时,相关的施工单位也正积极推动将道路工程构造物与道路周
边自然栖地环境相结合的植生工程,以期可以利用植生工程保护用路人安全,
并将道路对自然生态所产生的冲击减至最少。
如图1所示,一般施工在砾石/砂土/粘土层等边坡表土上的植生工程,是先
将坡面的危木、表土以及坡度进行处理之后,便于边坡上逐片拼接大量片状的
植生网毯1,复数植生网毯1可供植物附着生长,并利用植物的蒸散作用减少土
壤含水量、降低孔隙水压力,间接帮助边坡土壤的稳定,并且再利用植物根系
锚定、扶壁、网结以及固土作用所产生的加劲支持效果,来达到稳定砾石/砂土/
粘土层等边坡表土的目的。
而前述大量在边坡上逐片拼接的植生网毯1结构是包括一网体2,所述的网
体2内可供植入内含植物种籽的植土,并且,所述的植生网毯1还包括一用来
锚定支撑前述网体2的柔性骨架3,进以将网体2固定在边坡上。
虽然所述的植生网毯1具有稳定砾石/砂土/粘土层等边坡表土的效果,但是
所述的植生网毯1在施工上却存在不少问题有待克服,其中,最困难的就是由
于所述的植生网毯1在施工时必须同时大量且逐片拼接固定在待施工的边坡上,
其施工时的难度相当高且非常耗费工时。
再者,由于植物受植生需氧量的影响,所以,植物的植生根系大都集中在
距边坡表层1~1.5m处。因此,所述的植生网毯1在一般天候下,虽可以改善
砾石/砂土/粘土层等边坡表土的稳定性,但是当暴雨侵蚀或是地震发生时,植生
网毯1却无法有效达到护坡效果,使砾石/砂土/粘土层等边坡表土发生侵蚀滑动
的问题,并且,植生网毯1也容易遭暴雨与地震产生破坏的问题。
此外,也有人厂商为改善上述植生网毯1无法承受暴雨与地震破坏的问题,
而进一步使用置入式土钉施工方法在砾石/砂土/粘土层等边坡表土中增加设置
土钉,所述的置入式土钉施工方法是在边坡中打入定位组件,并且在定位组件
周围灌入水泥,待水泥硬化之后,搭配前述植生网毯1便可增加砾石/砂土/粘土
层等边坡表土对于暴雨与地震破坏的承受性。
但是,这种置入式土钉施工方法,需要增加等候水泥硬化的时间,同时,
也增加施工成本,既耗费工时又不符合经济效益,因此,研究出一种可以增加
砾石/砂土/粘土层等边坡表土对于暴雨与地震破坏的承受性,又容易施工、节省
工时、价格低廉的施工方法,一直是相关制造厂商亟欲突破的问题。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乃累积多年相关领域的研究以及实验,特发明出一种
钢索式水土保持施工方法以及植生网,可以达到改善现有植生网毯需大量逐片
拼接固定,不易施工且过在耗费工时的缺点,并且,可以改善现有植生网毯承
受地震或暴雨,无法有效减少坡地破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钢索式水土保持施工方法以及植生网,不仅可
以缩短道路护坡植生工程的施工时间,并且可以有效减缓暴雨与地震对于砾石/
砂土/粘土层等边坡表土的破坏,以达到环保、水分饱和涵养、水土保持、绿化、
不易产生土石流以及落石、增加坚土坡地安全性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钢索式水土保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施工方法包括下列步
骤:
第一步骤:将复数长条状植生网相邻交叠铺设在欲进行植生工程的边坡上,
每一长条状植生网两侧设置有钢索,所述的钢索能够垂直拉张植生网;
第二步骤:在植生网与植生网的相邻交叠处设置复数定位组件;
第三步骤:将定位组件压入边坡中;
第四步骤:将每一片植生网上的钢索串接于一主固定钢索上;
第五步骤:将主固定钢索拉置于边坡的另一侧固定。
其中:定位组件进一步包括一固定元件以及一定位杆。
其中:固定元件为呈帽状的敲击块,定位杆为钢筋、棍状金属、木棍其中
之一。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上述水土保持施工方法的植生网外型呈长条状,可以配合砾石/砂土/
粘土层等边坡表土的各种地形、地貌调整长度,以完整披覆在各种不同形状的
砾石/砂土/粘土层等边坡表土上,因此,在偏远山区、或各种不同地形与坡度的
边坡上进行施工时,相较现有利用大量植生网毯逐片拼接固定的施工方法,本
发明具有容易施工的功效。
而且,由于所述的植生网可以预先模块化制作,因此,可以节省在砾石/砂
土/粘土层等边坡表土现场施工的时间,能更有弹性的调度作业时间,同时也减
少特制材料的数量,以达到降低施工成本的目的
此外,由于每一片植生网上的钢索串接于一主固定钢索上,并再将主固定
钢索拉置于边坡的另一侧固定,所以,可以增加植生网的固定效果,避免植生
网滑落,不易产生土石流以及落石,进以增加边坡固定的安全性。
并且,相邻的植生网以定位组件固定,还可进一步将定位组件压入在边坡
中,相较于现有仅在边坡表层设置植生网毯的护坡施工方法具有更好的耐震、
以及防止暴雨侵蚀的效果。
另外,前述定位组件进一步包括一固定元件以及一定位杆,实施时,所述
的固定元件可以为呈帽状的敲击块,所述的定位杆可以为钢筋、棍状金属、木
棍等,并且定位杆可以依据土壤滑动面的C值以及ψ值的特性来判定植钉锚定
的深度,以及最适当的长度与径宽,以达到更好的坚土坡地安全固定效果。
此外,定位杆如果是钢筋时还可以在钢筋上设置植筋剂,以方便施工与增
加钢筋压入边坡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
再者,本发明不需在定位杆侧边加灌水泥,因此,相较于现有的置入式土
钉施工方法加植生网毯的施工方式,具有节省水泥材料的功效,并且,不需再
额外增加等待水泥干燥的时间,可以有效达到节省施工成本以及时间的目的。
另外,前述植生网施工时,并不限定砾石/砂土/粘土层等边坡表土,所述的
植生网施工时,也可以当成用来临时护坡的结构网使用,以防止落石掉落;再
者一般住家或公路护坡种植草皮时,所述的植生网也可当作草皮的附着使用;
另外,在河床、公园、坡嵌、公路种植花木时,所述的植生网也可当作花木的
附着结构使用;并且,在偏远山区植林预防土石流时,所述的植生网也可当作
植林时的附着结构使用。
并且,所述的植生网施工时,也可以搭配水沟工程的施工进行施工以增加
土地涵养水分的能力,所述的水沟工程的施工方法以及结构为:先以钢筋植筋
设置出两侧高中间低呈水沟轮廓的植筋层,在植筋层上再依序设置植生网以及
喷涂PC(即RC混凝土)层,所述的植生网与PC(即RC混凝土)层的设置会形成
皱痕,所述的皱痕可以减缓水流的流动速度,并积聚水分,因此可以达到增加
涵养水分的功能。
由于本发明的各项元件材质轻巧容易搬运,并且容易施工,因此,可以改
善偏远山区,施工困难的缺点;而且,施工后的砾石/砂土/粘土层等边坡表土更
安全坚固,不易受地震以及暴雨侵蚀滑动,增加边坡的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一种植生网,其特征在于:植生网结构外型呈长条状,包括一格网、一设
置在格网底部的植生层,格网两侧边各设置一钢索,格网、植生层与钢索车缝
固定,且格网两侧弯曲反折形成弯折部包覆前述钢索外部。
其中:格网两侧弯折部侧边分别设置第一拉链部以及与第一拉链部外型相
配合链合的第二拉链部。
其中:弯折部连接水管,水管连接水源。
其中:弯折部外层设置一无接缝软材。
其中:钢索侧边延伸设置一与格网相互车缝固定的固定端。
其中:植生层材质为椰纤材、PE、尼龙其中之一。
其中:植生网设置在两侧高中间低呈水沟轮廓的钢筋植筋层上,并在植生网
上喷涂混凝土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前述格网两侧弯折部侧边也可再分别设置第一拉链部以及第二拉链部,且
第一拉链部与第二拉链外型相配合,当植生网相邻交叠时,第一拉链部与第二
拉链部可相互对应链合,以令相邻交叠的植生网可以更紧密的贴齐链合,不会
因为地形的起伏而弯翘形成缺口无法相互贴和靠齐。
此外,本发明还可进一步在前述格网两侧的弯折部,分别连接设置水管,
所述的水管连接水源并设置有定时定量开关的控制阀,以令水流可以定时定量
的通过水管流入格网两侧的弯折部内,且前述格网、植生层与钢索车缝固定,
即,格网的弯折部、植生层与钢索车缝固定,因此,流入弯折部内的水流可由
格网、植生层与钢索之间的车缝空隙流向格网与植生层上,以达到对植生网定
时定量浇灌水的目的。
前述植生层实施时,可以是椰纤材、PE或尼龙等材料所制成,所述的植生
层可附着植物种子的带状构造物,铺植在坡面上,可达保温、保湿、水分饱和
涵养的效果,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以及成活率,达到快速植生的效果。
前述钢索实施时,外部包覆有一层塑料,为了方便与格网相互车缝,可以
进一步在其侧边延伸设置一固定端,所述的固定端与格网可相互车缝固定,以
增加钢索与格网之间的稳固性。
以下再针对本发明各元件的详细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本发明实施时,为进一步增加施工的便利性,也可以将种子、肥料、粘着
剂、沃土、纤维团粒与适当的水分充分搅拌后,利用强力压缩机预先喷植在植
生层上,以达到施工方便的功效。
此外,肥料、粘着剂、沃土、纤维团粒等比例可以为40~50%的土壤、25~
35%的有机膨化物、0.6%复合肥料、0.25%的保水剂、0.3%的团粒剂以及0.2
的微生物剂,以达到最佳的混合比例。
再者,前述种子也可采用冷冻种子,以改善种子的休眠期,并控制种子的
发芽成长时间,而种子的种类可以包括草、灌木、乔木等。
为了方便施工,还可以利用一具有转筒的植钉机,将预先模块化制作的条
状植生网卷收在植钉机的卷筒中,俟使用时,只要将卷收在植钉机卷筒中的植
生网转出即可使用,以达到方便施工的目的。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钢索式水土保持施工方法以及植生网可增加砾石/
砂土/粘土层等边坡表土的稳固性,使其遭受地震以及暴雨时不易破坏滑动、不
易产生土石流以及落石、增加边坡表土的安全性,并且,还可以达到节省施工
成本、时间的目的,并具有降低辐射、水分饱和涵养、改善气候、减少旱灾、
增进雨量、涵养水源、保湿、节能减碳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植生网毯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步骤示意图;
图3是植生网的剖视图,用来表示植生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长条状植生网相邻交叠铺设在欲进行植生工程的边坡上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剖视图用来表示定位组件将植生网固定在边坡的示意图;
图6是将每一片植生网上的钢索以树状结构的串接方式串接于一主固定钢
索的示意图;
图7是将定位组件压入边坡中,且将主固定钢索拉置于边坡另一侧固定的
示意图;
图8是植生网当作草皮、花木、植林时的附着结构的示意图;
图9是水沟工程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植生网结构的立体外观图,用来显示植生网交叠链合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植生网;20钢索;21主固定钢索;22固定端;30定位
组件;31固定元件;32定位杆;40格网;41弯折部;42无接缝软材;43第一
拉链部;44第二拉链部;50水沟工程;51植筋层;52PC层;60植生层;70水
管;71水源;72控制阀;90边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依据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列举出适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配合图式
说明如后:
如图2至图5所示,本发明钢索式水土保持施工方法以及植生网,其中,
钢索式水土保持施工方法是包括下列步骤:
第一步骤101:将复数长条状植生网10相邻交叠铺设在欲进行植生工程的
边坡90上。每一长条状植生网10两侧设置有钢索20,所述的钢索20可垂直拉
张该植生网10。
第二步骤102:在植生网10与植生网10的相邻交叠处设置复数定位组件
30以固定植生网10。
第三步骤103:将定位组件30压入边坡90。
第四步骤104:如图6所示,将每一片植生网10上的钢索20串接于一主固
定钢索21上。
第五步骤105:如图7所示,将主固定钢索21拉置于边坡90的另一侧固定。
如图3至图5所示,由于上述水土保持施工方法的植生网10外型呈长条状,
可以配合砾石/砂土/粘土层等边坡90表土的各种地形、地貌调整长度,以完整
披覆在各种不同形状的砾石/砂土/粘土层等边坡90表土上,因此,在偏远山区、
或各种不同地形与坡度的砾石/砂土/粘土层等边坡90表土上进行施工时,相较
现有利用大量植生网毯逐片拼接固定的施工方法,本发明具有容易施工的功效。
而且,由于所述的植生网10可以预先模块化制作,因此,可以节省在边坡
90现场施工的时间,能更有弹性的调度作业时间,同时也减少特制材料的数量,
以达到降低施工成本的目的。
如图3、图6、图7所示,此外,由于每一片植生网10上的钢索20串接于
一主固定钢索21上,并再将主固定钢索21拉置于边坡90的另一侧固定,所以,
可以增加植生网10的固定效果,避免植生网10滑落,不易产生土石流以及落
石,进以增加砾石/砂土/粘土层等边坡90表土的安全性。
并且,相邻的植生网10以定位组件30固定,还可进一步将定位组件30压
入在边坡90中,相较于现有仅在边坡表层设置植生网毯的护坡施工方法具有更
好的耐震、以及防止暴雨侵蚀的效果。
如图4、图5所示,另外,前述定位组件30进一步包括一固定元件31以及
一定位杆32,实施时,所述的固定元件31可以为呈帽状的敲击块,所述的定位
杆32可以为钢筋、棍状金属、木棍等,并且定位杆32可以依据土壤滑动面的
应力的特性来判定植钉锚定的深度,以及最适当的长度与径宽,以达到更好的
坚土坡地安全固定效果,此外,定位杆32如果是钢筋时还可以在钢筋上设置植
筋剂,以方便施工与增加钢筋压入边坡90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
再者,本发明不需在定位杆32侧边加灌水泥,因此,相较于现有的置入式
土钉施工方法加植生网毯的施工方式,具有节省水泥材料的功效,并且,不需
再额外增加等待水泥干燥的时间,可以有效达到节省施工成本以及时间的目的。
另外,前述植生网10施工时,并不限定于砾石/砂土/粘土层等边坡90表土
施工,如图8所示,所述的植生网10施工时,也可以当成用来临时护坡的结构
网使用,以防止落石掉落;再者一般住家或公路护坡种植草皮时,所述的植生
网10也可当作草皮的附着结构使用;另外,在河床、公园、坡嵌、公路种植花
木时,所述的植生网10也可当作花木的附着结构使用;并且,在偏远山区植林
预防土石流时,所述的植生网10也可当作植林时的附着结构使用。
如图9所示,并且,所述的植生网施工时,也可以搭配水沟工程50的施工
进行施工以增加土地涵养水分的能力,所述的水沟工程50的施工方法以及结构
为:先以钢筋植筋设置出两侧高中间低呈水沟轮廓的植筋层51,在植筋层51上
再依序设置植生网10以及喷涂PC(即Polymer Concrete聚合物混凝土)层52,
所述的植生网10与PC(即Polymer Concrete聚合物混凝土)层52的设置会形成
皱痕,所述的皱痕可以减缓水流的流动速度,并积聚水分,因此可以达到增加
涵养水分的功能。
由于本发明的各项元件材质轻巧容易搬运,并且容易施工,因此,可以改
善偏远山区,施工困难的缺点;而且,施工后的砾石/砂土/粘土层等边坡表土更
安全坚固,不易受地震以及暴雨侵蚀滑动,增加边坡的安全性。
上述步骤中,所述的植生网10结构如下:
如图3所示,一种植生网10呈长条状,是包括一格网40、一设置在格网
40底部的植生层60,所述的格网40两侧边各设置一钢索20,并且所述的格网
40、植生层60与钢索20车缝固定,其中:
所述的格网40两侧弯曲反折形成弯折部41,所述的弯折部41可包覆前述
钢索20外部,并且,格网40两侧弯折部41外层可以进一步再设置一无接缝软
材42,进以包覆格网40以及钢索20,以达到施工方便的目的。
如图3、图10所示,再者,前述格网40两侧弯折部41侧边也可再分别设
置第一拉链部43以及第二拉链部44,且第一拉链部43与第二拉链部44外型相
互对应,当植生网10相邻交叠时,第一拉链部43与第二拉链部44可相互对应
链合,以令相邻交叠的植生网10可以更紧密的贴齐链合,不会因为地形的起伏
而弯翘形成缺口无法相互贴和靠齐。
此外,本发明还可进一步在前述格网40两侧的弯折部41,分别连接设置水
管70,所述的水管70连接水源71并设置有定时开关的控制阀72,以令水流可
以定时定量的通过水管70流入格网40两侧的弯折部41内,且前述格网40、植
生层60与钢索20车缝固定,即,格网40的弯折部41、植生层60与钢索20车
缝固定,因此,流入弯折部41内的水流可由格网40、植生层60与钢索20之间
的车缝空隙流向格网40与植生层60上,以达到对植生网10定时定量浇灌水的
目的。
如图3所示,前述植生层60实施时,可以是椰纤材、PE或尼龙等材料所
制成,所述的植生层60可附着植物种子的带状构造物,铺植在坡面上,可达保
温、保湿、水分饱和涵养的效果,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以及成活率,达到快速
植生的效果。
前述钢索20实施时,外部包覆有一层塑料,为了方便与格网40相互车缝,
可以进一步在其侧边延伸设置一固定端22,所述的固定端22与格网40可相互
车缝固定,以增加钢索20与格网40之间的稳固性。
以下再针对本发明各元件的详细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本发明实施时,为进一步增加施工的便利性,也可以将种子、肥料、粘着
剂、沃土、纤维团粒与适当的水分充分搅拌后,利用强力压缩机预先喷植在植
生层上,以达到施工方便的功效。
此外,肥料、粘着剂、沃土、纤维团粒等重量比例可以为40~75%的土壤、
25~60%的有机膨化物、0.6%复合肥料、0.25%的保水剂、0.3%的团粒剂以及
0.2的微生物剂,以达到最佳的混合比例。
再者,前述种子也可采用冷冻种子,以改善种子的休眠期,并控制种子的
发芽成长时间,而种子的种类可以包括草、灌木、乔木等。
为了方便施工,还可以进一步再设置一植钉机,所述的植钉机中设置有卷
筒,将前述预先模块化制作的条状植生网卷收在植钉机的卷筒中,在使用时,
只要将卷收在植钉机卷筒中的植生网转出即可使用,以达到方便施工的目的。
上述各名称是方便描述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定,而非用来限制本案的权利
范围;以上说明对本发明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
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
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