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果贮藏保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鸭梨长期贮藏无褐变保鲜方法。
背景技术
鸭梨(PyrusbretschneideriRehd.cv.Yali)原产于我国,为白梨品系优良主栽品种之一,广泛栽培于河北、山东及辽宁等省份。据农业部最新统计数据,2010年全国梨果总产量1500万t,其中鸭梨产量接近255万t,占梨果总产量的16.9%。作为高效果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鸭梨生产已成为许多地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主要途径。同时,近些年来,我国梨果出口量持续增长,鸭梨以优良的品质和传统品种作为梨主要品种出口东南亚、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及港澳地区,在出口创汇中做出了突出贡献。鸭梨产业的健康发展可有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优质果品需求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鸭梨栽培历史悠久,适应性强,丰产性好,果实大而美观,皮薄肉细,甜嫩多汁并富含大量维生素及矿物质,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鸭梨果实较耐贮藏,采用传统冷藏方法可以贮藏到次年春节,但这与满足周年供应的市场需求还有较大距离,主要原因是由于鸭梨在贮藏过程中易受逆境伤害,即由于温度和气体等条件不适宜而造成的果实褐变,尤其是近果心部位组织的褐变。发生褐变的果实首先表现为果心局部变褐,然后逐步发展,导致整个果心、果肉都变褐而最终失去经济价值。加之近年来随着树龄老化,果农单纯追求产量、过量使用生产调节剂以及管理不当、采收过早、采后处理粗放、质量意识淡薄等原因的影响,造成了鸭梨果实综合贮藏品质下降的问题更加突出,严重影响了鸭梨在水果市场上的地位和竞争力。
近年来,尽管国内外学者在鸭梨贮藏加工技术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商品化处理能力和技术应用等有了长足的进步,但鸭梨采后商品化处理及贮藏保鲜技术等仍然是产业化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尤其是鸭梨贮藏中的果心褐变一直是困扰鸭梨贮运销产业中的瓶颈问题。生产者为了减轻鸭梨果实在贮藏中的褐变问题,常常采取提早采收的方法,但采收过早,造成鸭梨果实因没有达到生理成熟而出现果实质量差,品质欠佳的现象,同时过早采收的鸭梨果实对低温敏感,易发生早期黑心。
试验结果表明,在10~20℃温度条件下存放1天,鸭梨呼吸积累二氧化碳是0℃条件下贮藏一个月的2倍或更高。当前生产中果农为了防止早期黑心,多采用10~12℃入库,经30~50天缓慢降到0℃阶段降温贮藏的方法,贮藏后期又将库温降至零度以下。但缓慢降温过程因前期贮温较高且持续时间较长,果实呼吸旺盛,加快了果实进入衰老期,又造成晚期黑心。同时,前期的高温增加了鸭梨的腐烂率,后期的低温又造成低温伤害,鸭梨果实综合贮藏品质明显下降,最终造成目前鸭梨价格低下、市场滞销的现象,不仅失去了鸭梨在果品市场原有的竞争力,而且严重影响了广大果农的经济收入和生产积极性,不利于整个鸭梨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提高鸭梨整体贮藏保鲜水平,解决鸭梨贮藏中的果心褐变问题,提高果实贮藏品质,已经成为生产者和经营者亟待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鸭梨的长期贮藏无褐变保鲜方法,本方法是一种既能保持稳定的低温,利用恒定的果实温度,控制果品的呼吸强度,又能避免果心果肉褐变,延迟果实衰老进程,达到延长贮藏保鲜期,同时成本低廉、简便易行,适宜于广大果农、经营业主或加工企业推广应用的技术。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鸭梨长期贮藏无褐变保鲜方法,包含有如下步骤:
(1)采收:对达到采收标准的成熟鸭梨进行采收,采收完成后,剔除腐烂果、病虫果、有机械伤的果实;
(2)入库:根据鸭梨果实入库方式不同分为预冷入库和分批直接入库
a、预冷入库
事先在冷库里强制通风预冷3~4小时使库温度降至-1~3℃,然后将采收后的鸭梨入库预冷,待快速预冷至0-5℃后转移至入贮库温已降至0℃的冷库内贮存;
b、分批次直接入库
将冷库温稳定至范围在-1~3℃,将鸭梨分批次入库贮存,每次入库容量不超过冷库容积的1/5~1/10,入库过程中每一批果品入库时,库温升高不超过5℃,每批次果品入库后库温稍有升高后继续降温直至稳定在-2~2℃的时间不超过24小时;
(3)贮藏期管理:将整个贮藏期冷库内温度控制在-2~2℃,湿度控制在80%~90%,果实品温恒定在1~2℃,直至贮藏结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恒定的低温环境是贮藏保鲜果品的重要因素,影响库温波动的因素很多,冷风机结霜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特别是高温季节和果实入库时尤为严重,电热化霜和热冲化霜都会带来库温的波动,本发明可以通过库温和霜温检测联动控制冷风机和压缩机的工作,完成自动化霜过程,减少了化霜耗能,从而使整个库内温度保持恒定,测定本发明库温变化曲线和常规冷库库温变化曲线;
试验结果表明,及时入库和恒定低温果实品温可以有效的抑制鸭梨贮藏期的呼吸强度,减缓果实衰老,大幅延长贮藏时间;
恒定果实品温在适当抑制梨呼吸活动的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抑制各种氧化酶的活性,防止果实褐变,减少果心果肉褐变率;
恒定果实品温可以使果实的鲜活度和营养值保持良好,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变化不大,如图1所示,提高果品的商品果率,模拟20天降至0℃也能取得较好效果;
2、冷库管理简便,省工省时,只需日常检查设备正常运行,即可保证鸭梨贮藏6~8个月的高品质贮藏;
由于该方法只需在常规冷库的基础上增加库温和霜温控制系统,故投资少;运行期间仪器自动控制制冷压缩机和蒸发器的联动,完成化霜过程,不需电热和热冲霜耗能,同时不需人工巡检,减少开门关门次数,比常规冷库节能30%以上,节省人力90%。同时形成恒定的贮藏保鲜微环境使保鲜效果能大幅提高,如图2所示。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贮藏实验果实硬度变化图;
图2本发明节能实验耗电变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鸭梨长期贮藏无褐变保鲜方法,包含有如下步骤:
(1)采收:长期贮藏的鸭梨采收时期以在9月6日开始至9月26日前,果实种子颜色由白变浅褐色为最佳,采收完成后,剔除腐烂果、病虫果、有机械伤的果实;
(2)预冷鸭梨入库前,在冷库里强制通风预冷3~4小时使冷库温度降至-1~3℃,然后将挑选好的鸭梨放入冷库中快速预冷至0~5℃;
(3)入库将预冷后的鸭梨直接入贮库温已降至0℃冷库内;
(4)贮藏期管理:将整个贮藏期冷库内温度控制在-2~2℃,所述冷库内温度控制采用库温和霜温双向精准控制装置调控(详见专利200710015522),冷库温度设定区间-2~2℃,即设定上限为2℃,下限设定为-2℃,霜温设定为2~-12℃,即设定上限为2℃,下限设定为-12℃,保证鸭梨果品温度稳定在1~2℃,湿度控制在80%,果实品温恒定在1~2℃,直至贮藏结束;当库温超过库温设定上限时,冷库冷风机开始工作,若此时制冷机未工作,则冷风机对蒸发器化霜,若制冷机工作状态,则对冷库进行降温,当库温低于设定下限时,冷风机、制冷机组均停止工作,当霜温检测超过2℃时,制冷机组开始工作,当霜温到达-12℃时,制冷机停止工作。
实施例2
一种鸭梨长期贮藏无褐变保鲜方法,包含有如下步骤:
(1)对达到采收标准的梨果进行采收,长期贮藏的鸭梨采收时期以在9月6日开始至9月26日前,果实种子颜色由白变浅褐色为最佳。梨果选用套袋果实,带果袋采摘,包装可用纸箱或塑料周转箱,采收完成后,剔除腐烂果、病虫果、有机械伤的果实;
(2)挑选合格的果实及时入库,将冷库温度稳定至范围在-1~3℃,冷库预冷后将鸭梨分批次入库,每次入库容量不超过冷库容积的1/5,入库过程中每一批果品入库时,库温升高不超过5℃,每批次果品入库后库温稍有升高后继续降温直至稳定在-2~2℃的时间不超过24小时;
(3)贮藏期管理:将整个贮藏期冷库内温度控制在-2~2℃,所述冷库内温度控制采用库温和霜温双向精准控制装置调控(详见专利200710015522),冷库温度设定区间-2~2℃,即设定上限为2℃,下限设定为-2℃,霜温设定为2~-12℃,即设定上限为2℃,下限设定为-12℃,保证鸭梨果品温度稳定在1~2℃,湿度控制在80%,果实品温恒定在1~2℃,直至贮藏结束;当库温超过库温设定上限时,冷库冷风机开始工作,若此时制冷机未工作,则冷风机对蒸发器化霜,若制冷机工作状态,则对冷库进行降温,当库温低于设定下限时,冷风机、制冷机组均停止工作,当霜温检测超过2℃时,制冷机组开始工作,当霜温到达-12℃时,制冷机停止工作。
实施例3
一种鸭梨长期贮藏无褐变保鲜方法,包含有如下步骤:
(1)对达到采收标准的梨果进行采收,长期贮藏的鸭梨采收时期以在9月6日开始至9月26日前,果实种子颜色由白变浅褐色为最佳。梨果选用套袋果实,带果袋采摘,包装可用纸箱或塑料周转箱,采收完成后,剔除腐烂果、病虫果、有机械伤的果实;
(2)挑选合格的果实及时入库,将冷库温度稳定至范围在-1~3℃,冷库预冷后将鸭梨分批次入库,每次入库容量不超过冷库容积的1/10(大型库),入库过程中每一批果品入库时,库温升高不超过5℃,每批次果品入库后库温稍有升高后继续降温直至稳定在-2~2℃的时间不超过18小时;
(3)贮藏期管理:将整个贮藏期冷库内温度控制在-2~2℃,所述冷库内温度控制采用库温和霜温双向精准控制装置调控(详见专利200710015522),冷库温度设定区间-2~2℃,即设定上限为2℃,下限设定为-2℃,霜温设定为2~-12℃,即设定上限为2℃,下限设定为-12℃,保证鸭梨果品温度稳定在1~2℃,湿度控制在80%,果实品温恒定在1~2℃,直至贮藏结束;当库温超过库温设定上限时,冷库冷风机开始工作,若此时制冷机未工作,则冷风机对蒸发器化霜,若制冷机工作状态,则对冷库进行降温,当库温低于设定下限时,冷风机、制冷机组均停止工作,当霜温检测超过2℃时,制冷机组开始工作,当霜温到达-12℃时,制冷机停止工作。
实施例4
一种鸭梨长期贮藏无褐变保鲜方法,包含有如下步骤:
(1)对达到采收标准的梨果进行采收,长期贮藏的鸭梨采收时期以在9月6日开始至9月26日前,果实种子颜色由白变浅褐色为最佳。梨果选用套袋果实,带果袋采摘,包装可用纸箱或塑料周转箱,采收完成后,剔除腐烂果、病虫果、有机械伤的果实;
(2)挑选合格的果实及时入库,将冷库温度稳定至范围在-1~3℃,冷库预冷后将鸭梨分批次入库,每次入库容量不超过冷库容积的1/8,入库过程中每一批果品入库时,库温升高不超过5℃,每批次果品入库后库温稍有升高后继续降温直至稳定在-2~2℃的时间不超过12小时;
(3)贮藏期管理:将整个贮藏期冷库内温度控制在-2~2℃,所述冷库内温度控制采用库温和霜温双向精准控制装置调控(详见专利200710015522),冷库温度设定区间-2~2℃,即设定上限为2℃,下限设定为-2℃,霜温设定为2~-12℃,即设定上限为2℃,下限设定为-12℃,保证鸭梨果品温度稳定在1~2℃,湿度控制在80%,果实品温恒定在1~2℃,直至贮藏结束;当库温超过库温设定上限时,冷库冷风机开始工作,若此时制冷机未工作,则冷风机对蒸发器化霜,若制冷机工作状态,则对冷库进行降温,当库温低于设定下限时,冷风机、制冷机组均停止工作,当霜温检测超过2℃时,制冷机组开始工作,当霜温到达-12℃时,制冷机停止工作。
将本发明自动冷库和贮藏方法与常规贮藏方法在各地冷库进行试验,示范库为本发明鸭梨贮藏保鲜方法,采用无霜自动冷库库温-2~2℃;其他为常规氨机冷库库温30-40天由12℃→0℃,得到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不同处理对鸭梨褐变率和腐烂率的影响
注:“-----”由于第一次调查时,果实褐变率已经很高,继续调查没有意义,为减少损失,将果实处理掉,没有调查。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鸭梨在贮藏到150-160天时,采用本发明贮藏方法贮藏的鸭梨,果心、果实无褐变,果实无腐烂,采用常规方法贮藏的鸭梨,果心褐变率较高;当到6月份鸭梨贮藏结束时,采用本发明贮藏方法贮藏的鸭梨,果心褐变率在25%以下,果肉无褐变,比常规方法贮藏的鸭梨,比其贮藏到150-160天时的果心褐变率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