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水面溢油回收系统.pdf

上传人:r7 文档编号:726805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89.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297774.0

申请日:

2013.07.04

公开号:

CN103343528A

公开日:

2013.10.0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B 15/10申请日:20130704|||公开

IPC分类号:

E02B15/10

主分类号:

E02B15/10

申请人:

中国海洋大学

发明人:

樊玉清; 杨敬民; 王秀海

地址:

266100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23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水面溢油回收系统,包括自适应收油装置、自吸式排油泵和油水分离器,自适应收油装置通过排油固定管和排油管与自吸式排油泵连接,自吸式排油泵出口通过出液管与油水分离器进液管连接。本快速水面溢油回收系统适应性强、便携性高、收油效率高、应急反应快,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损失和减少环境污染。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快速水面溢油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自适应收油装置、自吸式排油泵和油水分离器,所述自适应收油装置通过排油固定管(1)和排油管(13)与自吸式排油泵连接,自吸式排油泵出口通过出液管(14)与油水分离器进液管(24)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水面溢油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收油装置包括自调节收油头(3)、轴(36)、排油固定管(1)、固定杆(12)、下固定器(10)、下横梁(71)、上固定器(11)、上横梁(72)、下横梁固定块(711)、上横梁固定块(721)、浮箱(8)、格栅板固定板(6)和格栅板(4)。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快速水面溢油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调节收油头(3)包括底板(31)、侧板(32)、背板(33)、上面板(341)、下面板(342)和端套(5),所述端套(5)与轴(36)相连接,所述轴(36)和排油固定管(1)、固定杆(12)连接,并有加强板(2)。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水面溢油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水分离器包括进液管(24)、导流罩(25)、下封头(301)、上封头(302)、曝气盘管(18)、支架(19)、自动排气阀(28)、排油管(29)和布水板(351、352、353、354、355)。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快速水面溢油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封头(301)包括排水管(15)、进气管(16)和支腿(17);所述上封头(302)包括安全阀接管(26)和集油包(27);所述进气管(16)与曝气盘管(18)连接,曝气盘管(18)通过支架(19)与下封头(301)连接;集油包(27)顶部安装自动排气阀(28),上部侧面安装排油管(29)。

说明书

一种快速水面溢油回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面溢油回收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快速水面溢油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石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石油的开采、储运活动也越来越频繁。随之,每年产生的溢油事故如油轮泄漏、船舶破损、船舶沉没等造成的燃油泄漏、管线穿孔、破裂等也越来越多。溢油事故造成大量的油类泄漏对海洋、江河、湖泊等产生严重的污染,造成巨大经济和环境损失。只要人类对原油有需求,溢油事故就不可避免。对溢出的油类回收速度越快,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就越小,同样抢险时间越短,抢险成本就越低,经济损失也越小。因此,对发生的溢油事故的快速反应和抢险是减轻溢油污染的必要手段。
目前常用的收油设备有收油机、收油船等,基本为转盘式、带式、绳式、堰式等。转盘式、带式、绳式等收油机的优点是回收的油含水量较低,缺点是回收速率很慢,出现大量溢油事故时回收能力不够;收油船和堰式收油机优点是回收速率较高,缺点是收油船价格高昂;而堰式收油机回收的油含水率高,还需要配备液压动力站,所以整机的价格较高,并且液压系统还有出现故障的可能性。
溢油回收设备属于应急设备,在没有发生溢油事故时,大部分时间都存放在仓库中。而收油机的液压系统、转动部位、滑动部位会因为长时间的存放而出现故障,结果会导致在需要应急抢险时出现运转失灵或不正常的现象,造成延误宝贵的抢险时机以及环境及经济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应性强、便携性高、收油效率高、应急反应快的水面溢油回收系统,它能克服现有油回收装置的上述缺点,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损失和减少环境污染。
一种快速水面溢油回收系统,由自适应收油装置、自吸式排油泵和油水分离器组成。
自适应收油装置中有一个自调节收油头,由底板、侧板、背板、上面板、下面板和端套组成。上面板与顶部平面有15-45度角,下面板与地板有45-75度角。端套固定在侧板上,位于上面板和下面板连接点水平线、底板中心线交点;端套和轴连接。轴和排油固定管、固定杆连接,并有加强板,排油固定管、固定杆通过下固定器和下横梁连接、上固定器和上横梁连接。下横梁与下横梁固定块连接,上横梁与上横梁固定块连接,下横梁固定块位于浮箱中下部,上横梁固定块位于浮箱中上部。浮箱底部有格栅板固定板,格栅板与格栅板固定板连接,浮箱为中空发泡箱体,顶部有吊环。
排油固定管通过排油管与自吸式排油泵连接,自吸式排油泵出口通过出液管与油水分离器进液管连接。
油水分离器的进液管位于其筒体上部,内部端口位于筒体中心,弯向上,上有导流罩。筒体下端有下封头,上端有上封头。下封头上有排水管、进气管和支腿,进气管与曝气盘管连接,曝气盘管通过支架与下封头连接。上封头上有安全阀接管、集油包,集油包顶部有自动排气阀、上部侧面有排油管。油水分离器筒体内部有布水板,布水板351和布水板352之间有弹性树脂,布水板352和布水板353之间是粗粒化床,布水板353和布水板354之间有50-200mm间隙,布水板354和布水板355之间是稳流床。
本发明的优点是重量轻,收油能力大,自适应,没有动力站和驱动装置,几乎没有故障产生,油水分离器可将收回的油水进行处理,回收含水率很低的油,排出的水含油量≤10mg·L-1,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排放标准(石油类排放为10mg·L-1)。应用时可多台连接,连接形式可以是直线连接,也可以是环状连接,也可以一个浮箱,周围一圈收油头,组合成收油能力不同的收油组,组合移动方便,适合复杂的应用场合。
说明书附图
图1:自适应收油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自吸式排油泵结构示意图。
图3:油水分离器结构示意图。
图4:自调节收油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案
本发明由自适应收油装置(图1)、自吸式排油泵(图2)和油水分离器(图3)组成。
在自适应收油装置(图1)中有一个自调节收油头3(图4),由底板31、侧板32、背板33、上面板341、下面板342和端套5组成。上面板341与顶部平面有15-45度角,下面板342与地板有45-75度角;端套5固定在侧板32上,位于上面板341和下面板342连接点水平线与底板31中心线交点。
在自适应收油装置(图1)中端套5和轴36连接,轴36和排油固定管1、固定杆12连接,并有加强板2。排油固定管1、固定杆12通过下固定器10和下横梁71连接,通过上固定器11和上横梁72连接;下横梁71与下横梁固定块711连接,上横梁72与上横梁固定块721连接;下横梁固定块711位于浮箱8中下部,上横梁固定块721位于浮箱8中上部。浮箱8底部有格栅板固定板6,格栅板4与格栅板固定板6连接。浮箱8为中空发泡箱体,顶部有吊环9。
排油固定管1通过排油管13与自吸式排油泵(图2)连接,自吸式排油泵(图2)出口通过出液管14与油水分离器(图3)进液管24连接。
在油水分离器(图3)中进液管24位于其筒体22上部,内部端口位于筒体中心,弯向上,上有导流罩25。筒体22下端有下封头301,上端有上封头302。下封头301上有排水管15、进气管16和支腿17,进气管16与曝气盘管18连接,曝气盘管18通过支架19与下封头301连接。上封头302上有安全阀接管26、集油包27,集油包27顶部有自动排气阀28、上部侧面有排油管29。筒体22内部有布水板351、352、353、354、355,布水板351和布水板352之间有弹性树脂20,布水板352和布水板353之间是粗粒化床21,布水板353和布水板354之间有50-200mm间隙,布水板354和布水板355之间是稳流床23。
使用本发明时,将自调节收油头3、轴36、排油固定管1、固定杆12、下固定器10、下横梁71、上固定器11、上横梁72、下横梁固定块711、上横梁固定块721、浮箱8、格栅板固定板6、格栅板4组成的自适应收油装置(图1)放入溢油水面,通过排油固定管1和排油管13与自吸排油泵(图2)连接,并将自吸排油泵的出液管14与油水分离器(图3)的进液管24连接,油水分离器(图3)的排油管29通入储油箱或罐,油水分离器(图3)排水管15直接排放。启动自吸排油泵(图2)即开始收油。自调节收油头(图4)可根据泵的流量自动调节收集液面的高度,适应不同的流量。水面溢油和部分水进入自调节收油头(图4),通过排油管13、自吸排油泵(图2)、出液管14进入油水分离器(图3),油水分离器(图3)将收集的油水混合物进行分离,回收含水率很低的油,分离出的水含油量≤10mg·L-1,可直接排放。
本发明收油效率高,收油能力每小时可从几十吨到几千吨,取决于泵的流量,并可无限扩大,具有极高的适应性和便携性,应急反应快,能够节约宝贵的抢险时间,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损失和减少环境污染。

一种快速水面溢油回收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快速水面溢油回收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快速水面溢油回收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快速水面溢油回收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快速水面溢油回收系统.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343528A43申请公布日20131009CN103343528ACN103343528A21申请号201310297774022申请日20130704E02B15/1020060171申请人中国海洋大学地址266100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238号72发明人樊玉清杨敬民王秀海54发明名称一种快速水面溢油回收系统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水面溢油回收系统,包括自适应收油装置、自吸式排油泵和油水分离器,自适应收油装置通过排油固定管和排油管与自吸式排油泵连接,自吸式排油泵出口通过出液管与油水分离器进液管连接。本快速水面溢油回收系统适应性强、便携性高、收油效率高、应急反应。

2、快,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损失和减少环境污染。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343528ACN103343528A1/1页21一种快速水面溢油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自适应收油装置、自吸式排油泵和油水分离器,所述自适应收油装置通过排油固定管1和排油管13与自吸式排油泵连接,自吸式排油泵出口通过出液管14与油水分离器进液管24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水面溢油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收油装置包括自调节收油头3、轴36、排油固定管1、固定杆12、下固定器10、。

3、下横梁71、上固定器11、上横梁72、下横梁固定块711、上横梁固定块721、浮箱8、格栅板固定板6和格栅板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快速水面溢油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调节收油头3包括底板31、侧板32、背板33、上面板341、下面板342和端套5,所述端套5与轴36相连接,所述轴36和排油固定管1、固定杆12连接,并有加强板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水面溢油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水分离器包括进液管24、导流罩25、下封头301、上封头302、曝气盘管18、支架19、自动排气阀28、排油管29和布水板351、352、353、354、35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快速。

4、水面溢油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封头301包括排水管15、进气管16和支腿17;所述上封头302包括安全阀接管26和集油包27;所述进气管16与曝气盘管18连接,曝气盘管18通过支架19与下封头301连接;集油包27顶部安装自动排气阀28,上部侧面安装排油管29。权利要求书CN103343528A1/3页3一种快速水面溢油回收系统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水面溢油回收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快速水面溢油回收系统。背景技术0002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石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石油的开采、储运活动也越来越频繁。随之,每年产生的溢油事故如油轮泄漏、船舶破损、船舶沉没等造成的燃油泄漏、管线穿孔、破裂等。

5、也越来越多。溢油事故造成大量的油类泄漏对海洋、江河、湖泊等产生严重的污染,造成巨大经济和环境损失。只要人类对原油有需求,溢油事故就不可避免。对溢出的油类回收速度越快,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就越小,同样抢险时间越短,抢险成本就越低,经济损失也越小。因此,对发生的溢油事故的快速反应和抢险是减轻溢油污染的必要手段。0003目前常用的收油设备有收油机、收油船等,基本为转盘式、带式、绳式、堰式等。转盘式、带式、绳式等收油机的优点是回收的油含水量较低,缺点是回收速率很慢,出现大量溢油事故时回收能力不够;收油船和堰式收油机优点是回收速率较高,缺点是收油船价格高昂;而堰式收油机回收的油含水率高,还需要配备液压动力站。

6、,所以整机的价格较高,并且液压系统还有出现故障的可能性。0004溢油回收设备属于应急设备,在没有发生溢油事故时,大部分时间都存放在仓库中。而收油机的液压系统、转动部位、滑动部位会因为长时间的存放而出现故障,结果会导致在需要应急抢险时出现运转失灵或不正常的现象,造成延误宝贵的抢险时机以及环境及经济的损失。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应性强、便携性高、收油效率高、应急反应快的水面溢油回收系统,它能克服现有油回收装置的上述缺点,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损失和减少环境污染。0006一种快速水面溢油回收系统,由自适应收油装置、自吸式排油泵和油水分离器组成。0007自适应收油装置中有一个自调节收油头。

7、,由底板、侧板、背板、上面板、下面板和端套组成。上面板与顶部平面有1545度角,下面板与地板有4575度角。端套固定在侧板上,位于上面板和下面板连接点水平线、底板中心线交点;端套和轴连接。轴和排油固定管、固定杆连接,并有加强板,排油固定管、固定杆通过下固定器和下横梁连接、上固定器和上横梁连接。下横梁与下横梁固定块连接,上横梁与上横梁固定块连接,下横梁固定块位于浮箱中下部,上横梁固定块位于浮箱中上部。浮箱底部有格栅板固定板,格栅板与格栅板固定板连接,浮箱为中空发泡箱体,顶部有吊环。0008排油固定管通过排油管与自吸式排油泵连接,自吸式排油泵出口通过出液管与油水分离器进液管连接。0009油水分离器。

8、的进液管位于其筒体上部,内部端口位于筒体中心,弯向上,上有导流说明书CN103343528A2/3页4罩。筒体下端有下封头,上端有上封头。下封头上有排水管、进气管和支腿,进气管与曝气盘管连接,曝气盘管通过支架与下封头连接。上封头上有安全阀接管、集油包,集油包顶部有自动排气阀、上部侧面有排油管。油水分离器筒体内部有布水板,布水板351和布水板352之间有弹性树脂,布水板352和布水板353之间是粗粒化床,布水板353和布水板354之间有50200MM间隙,布水板354和布水板355之间是稳流床。0010本发明的优点是重量轻,收油能力大,自适应,没有动力站和驱动装置,几乎没有故障产生,油水分离器可。

9、将收回的油水进行处理,回收含水率很低的油,排出的水含油量10MGL1,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排放标准石油类排放为10MGL1。应用时可多台连接,连接形式可以是直线连接,也可以是环状连接,也可以一个浮箱,周围一圈收油头,组合成收油能力不同的收油组,组合移动方便,适合复杂的应用场合。0011说明书附图0012图1自适应收油装置结构示意图。0013图2自吸式排油泵结构示意图。0014图3油水分离器结构示意图。0015图4自调节收油头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案0016本发明由自适应收油装置图1、自吸式排油泵图2和油水分离器图3组成。0017在自适应收油装置图1中有一个自调节收。

10、油头3图4,由底板31、侧板32、背板33、上面板341、下面板342和端套5组成。上面板341与顶部平面有1545度角,下面板342与地板有4575度角;端套5固定在侧板32上,位于上面板341和下面板342连接点水平线与底板31中心线交点。0018在自适应收油装置图1中端套5和轴36连接,轴36和排油固定管1、固定杆12连接,并有加强板2。排油固定管1、固定杆12通过下固定器10和下横梁71连接,通过上固定器11和上横梁72连接;下横梁71与下横梁固定块711连接,上横梁72与上横梁固定块721连接;下横梁固定块711位于浮箱8中下部,上横梁固定块721位于浮箱8中上部。浮箱8底部有格栅板。

11、固定板6,格栅板4与格栅板固定板6连接。浮箱8为中空发泡箱体,顶部有吊环9。0019排油固定管1通过排油管13与自吸式排油泵图2连接,自吸式排油泵图2出口通过出液管14与油水分离器图3进液管24连接。0020在油水分离器图3中进液管24位于其筒体22上部,内部端口位于筒体中心,弯向上,上有导流罩25。筒体22下端有下封头301,上端有上封头302。下封头301上有排水管15、进气管16和支腿17,进气管16与曝气盘管18连接,曝气盘管18通过支架19与下封头301连接。上封头302上有安全阀接管26、集油包27,集油包27顶部有自动排气阀28、上部侧面有排油管29。筒体22内部有布水板351、。

12、352、353、354、355,布水板351和布水板352之间有弹性树脂20,布水板352和布水板353之间是粗粒化床21,布水板353和布水板354之间有50200MM间隙,布水板354和布水板355之间是稳流床23。说明书CN103343528A3/3页50021使用本发明时,将自调节收油头3、轴36、排油固定管1、固定杆12、下固定器10、下横梁71、上固定器11、上横梁72、下横梁固定块711、上横梁固定块721、浮箱8、格栅板固定板6、格栅板4组成的自适应收油装置图1放入溢油水面,通过排油固定管1和排油管13与自吸排油泵图2连接,并将自吸排油泵的出液管14与油水分离器图3的进液管24。

13、连接,油水分离器图3的排油管29通入储油箱或罐,油水分离器图3排水管15直接排放。启动自吸排油泵图2即开始收油。自调节收油头图4可根据泵的流量自动调节收集液面的高度,适应不同的流量。水面溢油和部分水进入自调节收油头图4,通过排油管13、自吸排油泵图2、出液管14进入油水分离器图3,油水分离器图3将收集的油水混合物进行分离,回收含水率很低的油,分离出的水含油量10MGL1,可直接排放。0022本发明收油效率高,收油能力每小时可从几十吨到几千吨,取决于泵的流量,并可无限扩大,具有极高的适应性和便携性,应急反应快,能够节约宝贵的抢险时间,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损失和减少环境污染。说明书CN103343528A1/2页6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3343528A2/2页7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3343528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