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栀子茶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v**** 文档编号:7267215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656.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742419.X

申请日:

20131230

公开号:

CN103749817A

公开日:

20140430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23F3/34,A23L1/29

主分类号:

A23F3/34,A23L1/29

申请人:

南京博士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世柏,李旺盛,伍有福,姚涛涛,周林

地址:

211200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经济开发区溧星路6号

优先权:

CN201310742419A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顾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栀子茶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栀子茶包括栀子、植物香料、茶叶和植物矫味剂,所述的栀子茶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栀子23~50%,植物香料0~5%,茶叶20~27.5%,其余为植物矫味剂;所述的制备方法经过栀子鲜果处理→植物香料和茶叶混合处理→植物矫味剂处理→混合包装后得到产品;本发明提供的栀子茶,采用植物复配方法,改善了栀子性寒味苦的特点,具有良好的风味,具有降低餐后血糖、降血糖的功效,可以作为糖尿病者的辅助食品食用;同时本发明提供的栀子茶的制备方法也极为简单、易于实现。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栀子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栀子茶包括栀子、植物香料、茶叶和植物矫味剂,所述的栀子茶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栀子23~50%,植物香料0~5%,茶叶20~27.5%,其余为植物矫味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栀子茶,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香料为栀子花、菊花、桂花、茉莉花、玫瑰花、茶花、丁香花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栀子茶,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叶为绿茶、黄茶、乌龙茶、红茶、黑茶、白茶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栀子茶,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矫味剂为糙米、荞麦、胚芽米、大枣、马铃薯、枇杷叶、桑叶、红凤菜、甘草、凉粉草、黄精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5.一种栀子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栀子鲜果、植物香料鲜品、茶叶和植物矫味剂经过干燥和粉碎处理后按照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混合后得到栀子茶粉末,具体制备方法如下:1)栀子鲜果处理:将栀子鲜果切成厚度为1~5mm的薄片,经70~100℃热风干燥、微波提香,制成水分0%~8%的栀子干果片,备用;或者将栀子干果经粉碎,过8~60目筛,或者经超微粉碎,过600-800目筛后,备用;2)植物香料和茶叶混合处理:将植物香料鲜品与含水量0%~10%的茶叶混合均匀,密闭静置24~36h,待茶叶充分吸附花香后,筛分植物香料与茶叶,分别干燥至水分0%~10%,备用;或者将植物香料干品和茶叶分别经粉碎,过8~60目筛,或者经超微粉碎,过600-800目筛后,备用;3)植物矫味剂处理:选取植物矫味剂,干燥至水分0%~10%后,备用;经粉碎,过8~60目筛,或经超微粉碎,过600-800目筛后,备用;4)混合包装:将步骤1)、2)、3)中获得的备用原料按照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混合均匀,包装后得到栀子茶粉末成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植物矫味剂处理步骤中,若植物矫味剂选用糙米、荞麦或胚芽米中的一种或几种,则还需要对糙米、荞麦或胚芽米在100-300℃温度下进行炒制提香处理,再经粉碎,过8-60目筛,或者经超微粉碎,过600-800目筛后,备用。 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栀子茶,其特征在于,优选的栀子茶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栀子23.75%、菊花5%、黄茶23.75%、荞麦47.5%。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医药领域,涉及一种栀子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栀子为茜草科 (Rubiaceae)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栀子在我国分布广泛,植物来源复杂,需求量大。中国药典2010版规定栀子入药主要是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除此之外,各地均以栀子的变种小果栀子(G jasminoides Ellis. Var. radicans makino)或大花栀子(G jasminoides Ellis. Grandiflora Nakai)的果实入药。栀子为我国常用中药,本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中医认为栀子性苦寒,无毒,入心、肝、肺、胃经,能清热泻火、凉血。主治热病虚烦不眠、黄疽、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屺血、血痢、尿血、热毒疮疡、扭伤肿痛,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抗炎作用、利胆作用、促进胰腺分泌、降血压作用、治疗黄胆、抑制肿瘤等功效,临床用于急性黄疽型肝炎、止血、扭挫伤、胆囊炎、眼结膜炎、甲肝等流行传染病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作为常规中药材运用广泛。民间自古也有用栀子泡茶喝的饮用习惯。 

现代研究发现,栀子中含有许多的化学成分,主要有环烯醚贴类(栀子苷类)、萜类(西红花苷类),另外还含有黄酮类(栀子素类)、有机酸酯类(绿原酸等)、D一甘露醇、甾醇类、三萜皂苷类、长链烷烃、醇及色素等。在果实和茎、叶、花中还含有挥发油、多糖等成分。在Genipin inhibits UCP2-mediated proton leak and acutely reverses obesity- and high glucose-induced beta cell dysfunction in isolated pancreatic islets. Cell Metab. 2006 Jun;3(6):417-27.中,发现栀子有效成分可逆转由于肥胖和高血糖引发的胰岛功能紊乱为正常功能,因此栀子可以用来预防和治疗糖尿病。中国专利CN1823964 “栀子提取物通过特异性抑制UCP2提高胰岛素分泌的分法”,揭示了栀子治疗糖尿病的分子机制,为中医治疗Ⅱ型糖尿病提供了现代分子学的理论依据。 

目前,栀子主要当作中药材制备医药及医药原料,或提取色素用于食品添加剂,开发栀子系列的功能食品,确比较少见;而当前中国糖尿病病人已在九千多万以上,并还在不断增长的趋势,开发栀子降糖功能食品,以预防和降低这一风险,具有一定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种可适用于冲泡茶、袋泡茶、固体速溶茶、茶饮料、奶茶、茶含片等食品及医药保健产品制备的原料使用的栀子茶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栀子茶,所述的栀子茶包括栀子、植物香料、茶叶和植物矫味剂,所述的栀子茶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栀子23~50%,植物香料0~5%,茶叶20~27.5%,其余为植物矫味剂。 

本发明所述植物香料为栀子花、菊花、桂花、茉莉花、玫瑰花、茶花、丁香花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本发明所述的上述植物花卉: 

1)栀子花用作食料更是盛行已久,用栀子调以面粉,油煎为佳点,风味独特,栀子花含芳香油,可以用来熏茶; 果实可用来酿酒; 果仁可以做膳食,食用具有保健作用;栀子花还有清肺凉血,主治肺热咳嗽、鼻血不止的药用效果;

2)所述的菊花,具有平肝明目、散风清热、消咳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风热感冒、咳嗽等病症效果显著,将菊花用开水冲泡,代茶饮用,能治疗高血压;

3)所述的桂花,淡黄白色,芳香,具有散寒破结,化痰破结,用于养颜美容,舒缓喉咙,改善多痰、咳嗽症状,治十二指肠溃疡,荨麻疹,胃寒胃疼、口臭、视觉不明等作用;

4)所述的茉莉花,茉莉花茶在中国的花茶里,有“可闻春天的气味”之美誉。具有理气开郁、辟秽和中的功效,常饮茉莉花,有清肝明目、生津止渴、祛痰治痢、益气力、降血压、  防龋防辐射损伤、抗癌、抗衰老之功效,使人延年益寿、身心健康;

5)所述的玫瑰花,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B、C,还含有十多种氨基酸,可溶性糖、生物碱,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最丰富,有“维生素C之王”之称,具有柔肝醒脾,舒气活血,美容养颜,令人神爽的功效,《食物本草》记载:“玫瑰花食之芳香甘美,令人神爽;

6)所述的茶花,始载于《本草纲目》,性微辛、甘寒、凉血,治吐衄肠风下血等症, 邓雪,黄惠华等,茶花水溶性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体外吸附胆酸盐能力的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13,(1):63-67,研究证实,茶花中所提取分离得到的茶花水溶性蛋白具有一定降血脂功效;

7)所述的丁香花,为常用中药,是我国传统进口"南药"之一,始载于《药性论》。现代研究表明,丁香含挥发油,油中主要含丁香油酸、乙酰丁香油酸及丁香烯、甲基正戊酮、甲基正庚酮、香荚兰醛等成分。具抑菌及驱虫作用,用作芳香,镇痉驱风剂,治疗胃病,腹痛、呕吐、神经痛、牙痛等疾病。丁香不仅为主要药用植物,也是世界名贵的香料植物。

本发明所述的上述植物花卉,作为本发明配方中的香料成分,不仅绿色安全,有众多保健功效,且其本身具有良好的芳香气味,用于茶饮,改善了本发明茶的风味,增加了人们饮茶后的愉悦感和轻松感,从而更易于人们所接受。 

本发明所述茶叶为绿茶、黄茶、乌龙茶、红茶、黑茶、白茶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本发明所述的茶叶,作为本发明栀子茶配方中的一种原料,是使得本发明的栀子茶从产品结构上看,更具有茶的特性,作为含茶制品功能食品开发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更可喜的是,今天,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了茶叶的健康价值。茶,成为了和谐与温馨的象征。茶饮料成为现代饮料界的主旋律。同时,其功效上,中医认为,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分,茶叶也有寒、热、温、凉性味的差别,因此,根据茶叶这一特性,结合四季,本发明合理运用绿茶、乌龙茶、黄茶、红茶、白茶、黑茶,以及与各类植物花卉复配的花茶的特性,将其科学组合,制成不同类型的栀子茶,供人们四季分别饮用,具有运用的新颖性。同时现代研究发现,茶叶含有茶多酚、茶黄素、茶多糖、茶蛋白等众多保健成分,对本发明所适用的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本发明所述植物矫味剂为糙米、荞麦、胚芽米、大枣、马铃薯、枇杷叶、桑叶、红凤菜、甘草、凉粉草、黄精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本发明所述的植物矫味剂,所具有的营养和功效方面,与现代食品工业中所用的食品添加剂、食品精制加工品(如精制大米、精制面粉、淀粉等)相比,具有营养成分更丰富,营养结构更多元化的特性。近年来,由于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的改变,对动物性食物、糖类食物的摄入量增加,而植物性食物的相对减少,导致患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人群数量不断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综观当今食品,其富含大量的食品添加剂、糖、精油及高热量脂肪等,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隐形杀手,开发并制造出高膳食纤维和低热量食品,已成为现代食品主流; 

1)本发明所述的糙米,是指脱壳后仍保留着一些外层组织,如皮层、糊粉层和胚芽的米,现代营养学研究发现,糙米与普通精致白米相比,糙米更富有许多维他命、矿物质与膳食纤维,其米糠和胚芽部分的维生素B和维生素E,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促进血液循环,还能帮助人们消除沮丧烦躁的情绪,使人们充满活力。所含的膳食纤维能与胆汁中胆固醇结合,促进胆固醇的排出,从而帮助高血脂症患者降低血脂。吃糙米对于糖尿病患者和肥胖者特别有益,日本研究证明,糙米饭的血糖指数比白米饭低得多,在吃同样数量时具有更好的饱腹感,有利于控制食量,从而帮助肥胖者减肥;

2)所述的胚芽米,是保留米的胚芽部分,与糙米比,其营养价值达到峰值,其降低血脂、血糖,减少肥胖的作用甚于糙米;

3)所述的荞麦,有“百谷之王”的美称,是长寿食品的典型代表。具有健胃、消积、止汗之功效,能有效辅助治疗胃痛胃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肠胃积滞、慢性泄泻等病症。同时荞麦能帮助人体代谢葡萄糖,是防治糖尿病的天然食品,而且荞麦中含有荞麦黄酮、手性肌醇等成分,经常服用可预防高血压引起的脑溢血,所含的纤维素可使人大便恢复正常,并预防各种癌症;

4)所述的大枣,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P以及钙、磷、铁和环磷酸腺苷等营养成分。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果品中名列前茅,有维生素王之美称。是人体细胞能量代谢的必需成分,能够增强肌力、消除疲劳、扩张血管、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营养,对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有良好的作用;中医中药理论认为,大枣具有补虚益气、养血安神、健脾和胃等作用,红枣对慢性肝炎、肝硬化、贫血、过敏性紫癜等病症有较好疗效;大枣含有三萜类化合物及环磷酸腺苷,有较强的抗癌、抗过敏作用。大枣能润心肺、止咳、补五脏、治虚损、除肠胃癖气,还能安中养脾、平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等;

5)所述的马铃薯,是中国五大主食之一,其营养价值高、适应力强、产量大,是全球第三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和玉米。性平味甘无毒,能健脾和胃,益气调中,缓急止痛,通利大便。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肠胃不和、脘腹 作痛、大便不畅的患者效果显著”。现代研究证明,马铃薯对调解消化不良有特效,是胃病和心脏病患者的良药及优质保健品;马铃薯富有营养,是抗衰老的食物之一;

6)所述的枇杷叶,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等功效,现代研究发现,枇杷叶中的化合物2α,3α,19α-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和橙花叔醇-3-0-α-L-吡喃鼠李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具有显著的降低血糖作用;

7)所述的桑叶,疏散风热,解表清热,养阴生津,具有降血压、血脂、抗炎等作用;

8)所述的红凤菜,又称木耳菜,是中国传统的山野菜,含丰富的营养,具有清热、消肿、止血、生血功效,可用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辅助用食,是得天独厚的绿色食品和营养保健品,深受消费者青睐;

9)所述的甘草,是一种补益药食,味甜,所含的甘草黄酮治疗2型糖尿病,德美最新研究发现甘草能降血糖预防脂肪肝的功效;

10)所述的凉粉草,清暑,解渴,除热毒,是凉粉的主要配料之一;治中暑,消渴,高血压,肌肉、关节疼痛;

11)所述的黄精,具有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延缓衰老和抗菌等作用,黄精多糖具有免疫激活作用。用于阴虚肺燥,干咳少痰,及肺肾阴虚的劳嗽久咳等。用于脾胃虚弱。既补脾阴,又益脾气,用于肾虚精亏的头晕,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及消渴等。

本发明所述的植物矫味剂,作为本发明配方中的一部分,从材质及配比来看,大部分为日常生活中常食用的谷类等主食品,具有绿色安全,同时,吸收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将其应用于最新的研究领域——降糖、降压、降脂等三降功能食品,具有应用的创新性,更可喜的是,将这些植物矫味剂,通过本发明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后,再科学组合后,使本发明的栀子茶具有良好的风味,改善了口感,从而更易于人们所接受。 

本发明配方的另一有益点在于,因栀子性寒味苦,若单一加工的食品,缺乏色、香、味的风味优势而不易被消费者使用;本发明采用不同的植物进行复配,弥补了这一不足和缺陷。所选用进行复配的植物均属于食用或药用两用的植物,且都直接或间接地具有治疗和预防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功效,因而本发明提供的栀子茶可以作为“三高”人群的辅助食品食用。由于采用不同的植物进行复配,使本发明的栀子茶成为有色、香、味俱全的饮品,是一种不含任何防腐剂、食品添加剂的纯绿色食品。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栀子茶的制备方法,将栀子鲜果、植物香料鲜品、茶叶和植物矫味剂经过干燥和粉碎处理后按照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混合后得到栀子茶粉末,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1)栀子鲜果处理:将栀子鲜果切成厚度为1~5mm的薄片,经70~100℃热风干燥、微波提香,制成水分0%~8%的栀子干果片,备用;或者将栀子干果经粉碎,过8~60目筛,或者经超微粉碎,过600-800目筛后,备用;

2)植物香料和茶叶混合处理:将植物香料鲜品与含水量0%~10%的茶叶混合均匀,密闭静置24~36h,待茶叶充分吸附花香后,筛分植物香料与茶叶,分别干燥至水分0%~10%,备用;或者将植物香料干品和茶叶分别经粉碎,过8~60目筛,或者经超微粉碎,过600-800目筛后,备用;

3)植物矫味剂处理:选取植物矫味剂,干燥至水分0%~10%后,备用;经粉碎,过8~60目筛,或经超微粉碎,过600-800目筛后,备用;

4)混合包装:将步骤1)、2)、3)中获得的备用原料按照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混合均匀,包装后得到栀子茶粉末成品。

本发明在植物矫味剂处理步骤中,若植物矫味剂选用糙米、荞麦或胚芽米中的一种或几种,则还需要对糙米、荞麦或胚芽米在100-300℃温度下进行炒制提香处理,再经粉碎,过8-60目筛,或者经超微粉碎,过600-800目筛后,备用;植物矫味剂的其他基料,如大枣、桑叶、马铃薯等,因本身具有较好的味道和香气,不需要任何提香处理。 

本发明优选的栀子茶中各组分的质量配比为栀子23.75%、菊花5%、黄茶23.75%、荞麦47.5%;该组成配方不仅在味道上改善了栀子性寒味苦的特点,同具有良好的风味;同时对于人体具有明显的辅助降血糖作用。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提供的栀子茶,采用植物复配方法,改善了栀子性寒味苦的特点,具有良好的风味,具有降低餐后血糖、降血糖的功效,可以作为糖尿病者的辅助食品食用;同时本发明提供的栀子茶的制备方法也极为简单、易于实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1)将栀子鲜果切成厚度为1~5mm的薄片,经70~100℃热风干燥、微波提香,制成水分5%的栀子干果片,备用; 

2)将新鲜栀子花分瓣后,与绿茶(含水量8%)混合均匀,密闭静置24~36,待绿茶充分吸附花香后,筛分栀子花瓣与绿茶,分别干燥至水分5%,备用;

3)取糙米,于300℃温度下进行炒制提香处理后,备用;

4)将步骤1)、2)、3)中获得的原料,称取栀子23.75kg、栀子花5kg、绿茶23.75kg、糙米47.5kg,置混合机中混合均匀,经包装后,可制得散装冲泡茶。

实施例2:

1)将栀子鲜果切成厚度为1~5mm的薄片,经70~100℃热风干燥、微波提香,制成水分5%的栀子干果片,经粉碎,过8~60目筛后,备用;

2)将新鲜菊花与黄茶(含水量5%)混合均匀,密闭静置24~36,待黄茶充分吸附花香后,筛分菊花与黄茶,将菊花干品和黄茶,分别干燥至水分5%,再分别经粉碎,过8~60目筛后,备用;

3)取荞麦,于200℃温度下进行炒制提香处理后,经粉碎,过8~60目筛后,备用;

4)将步骤1)、2)、3)中获得的原料,称取栀子23.75kg、菊花5kg、黄茶23.75kg、荞麦47.5kg,置混合机中混合均匀,经包装后,可制得袋泡茶。

实施例3:

1)将栀子鲜果切成厚度为1~5mm的薄片,经70~100℃热风干燥、微波提香,制成水分3%的栀子干果片,经超微粉碎,过600-800目筛后,备用;

2)将新鲜桂花与乌龙茶(含水量5%)混合均匀,密闭静置24~36,待乌龙茶充分吸附花香后,筛分桂花与乌龙茶,分别干燥至水分3%;再将桂花干品和乌龙茶分别经超微粉碎,过600-800目筛后,备用;

3)取胚芽米,于150℃温度下进行炒制提香处理后,经超微粉碎,过600-800目筛后,备用;

4)将步骤1)、2)、3)中获得的原料,称取栀子23.75kg、桂花10kg、乌龙茶23.75kg、胚芽米42.5kg,置混合机中混合均匀,经包装后,可制得软塑包冲泡茶。

实施例4:

1)将栀子鲜果切成厚度为1~5mm的薄片,经70~100℃热风干燥、微波提香,制成水分8%的栀子干果片,备用; 

2)将黑茶干燥至水分5%,备用;

3)取大枣,清洗、干燥至水分5%,备用;

4)将步骤1)、2)、3)中获得的原料,称取栀子50kg、黑茶20kg、大枣30kg,置混合机中混合均匀,经包装后,可制得散装冲泡茶。

实施例5:

1)将栀子鲜果切成厚度为1~5mm的薄片,经70~100℃热风干燥、微波提香,制成水分8%的栀子干果片,经超微粉碎,过600-800目筛后,备用;

2)将新鲜茉莉花与白茶(含水量8%)混合均匀,密闭静置24~36,待白茶充分吸附花香后,筛分桂花与白茶,分别干燥至水分8%;再将茉莉花干品和白茶分别经超微粉碎,过600-800目筛后,备用;

3)取马铃薯、凉粉草、黄精干燥至水分8%后,经超微粉碎,过600-800目筛后,备用;

4)将步骤1)、2)、3)中获得的原料,称取栀子25kg、茉莉花5kg、白茶25kg、马铃薯35kg,凉粉草5kg,黄精5kg置混合机中混合均匀,经包装后,可制得软塑包冲泡茶。

实施例6:

1)将栀子鲜果切成厚度为1~5mm的薄片,经70~100℃热风干燥、微波提香,制成水分5%的栀子干果片,经粉碎,过8~60目筛后,备用;

2)将新鲜玫瑰花与红茶(含水量4%)混合均匀,密闭静置24~36,待红茶充分吸附花香后,筛分玫瑰花与红茶,将玫瑰花干品和红茶,分别干燥至水分4%,再分别经粉碎,过8~60目筛后,备用;

3)取枇杷叶、红凤菜干燥至水分8%后,分别经粉碎,过8~60目筛后,备用;

4)将步骤1)、2)、3)中获得的原料,称取栀子37.5kg、玫瑰花5kg、红茶27.5kg、枇杷叶20kg、红凤菜10kg,置混合机中混合均匀,经包装后,可制得袋泡茶。

实施例7:

1)将栀子鲜果切成厚度为1~5mm的薄片,经70~100℃热风干燥、微波提香,制成水分6%的栀子干果片,经粉碎,过8~60目筛后,备用;

2)将新鲜菊花与绿茶(含水量6%)混合均匀,密闭静置24~36,待黄茶充分吸附花香后,筛分菊花与绿茶,将菊花干品和绿茶,分别干燥至水分6%,再分别经粉碎,过8~60目筛后,备用;

3)取桑叶,甘草干燥至水分6%后,经粉碎,过8~60目筛后,备用;

4)将步骤1)、2)、3)中获得的原料,称取栀子25kg、菊花5kg、绿茶37.5kg、桑叶25kg、甘草7.5kg,置混合机中混合均匀,经包装后,可制得袋泡茶。

实施例8:

1)将栀子鲜果切成厚度为1~5mm的薄片,经70~100℃热风干燥、微波提香,制成水分7%的栀子干果片,经超微粉碎,过600-800目筛后,备用;

2)将新鲜茶花与黄茶(含水量7%)混合均匀,密闭静置24~36,待黄茶充分吸附花香后,筛分茶花与黄茶,分别干燥至水分7%;再将茶花干品和黄茶分别经超微粉碎,过600-800目筛后,备用;

3)取糙米,于200℃温度下进行炒制提香处理后,经超微粉碎,过600-800目筛后,备用;

4)将步骤1)、2)、3)中获得的原料,称取栀子25kg、茶花4kg、黄茶20kg、糙米51kg,置混合机中混合均匀,经包装后,可制得软塑包冲泡茶。

实施例9:

1)将栀子鲜果切成厚度为1~5mm的薄片,经70~100℃热风干燥、微波提香,制成水分8%的栀子干果片,经超微粉碎,过600-800目筛后,备用;

2)将丁香花干品和黄茶分别经超微粉碎,过600-800目筛后,备用;

3)取荞麦,于200℃温度下进行炒制提香处理后,经超微粉碎,过600-800目筛后,备用;

4)将步骤1)、2)、3)中获得的原料,称取栀子25kg、丁香花2.5kg、黄茶21.5kg、荞麦51kg,置混合机中混合均匀,经包装后,可制得软塑包冲泡茶。

实施例10:感官评价试验

感官评价试验是采用人员评审方式,评审人员为五人。对于每一个评审人员,将上述实施例1-9的栀子茶按各种茶的冲制方法,分别放入9个茶杯中,注入95℃的热水至150ml体积,加盖浸泡5分钟后,软塑包冲泡茶搅拌均匀,其他茶加盖浸泡5分钟后,供评审人员饮用;评审人员对各个样品冲泡后的色泽、香味、滋味、形态,分别使用0~5分进行评价,总分4-5分为○,2-3分为△,0-1分为×;对五个评审人员的评价结果取平均值,获得如表1所示的感官评价试验的评价结果。

表1:感官评价试验的评价结果表 

由表1感官评价结果,按综合评价比较可知,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7、实施例8、实施例9>实施例1、实施例4、实施例5>实施例6;除实施例6的味道浑浊、味苦涩外,实施例1-9的原料配比均改善了栀子性寒味苦的特点,具有良好的食品风味。

实施例11:降血糖功效试验

1)动物试验:

采用正常动物模型、高血糖动物模型,取实施例1-9的栀子茶加入10倍体积的水,在80-90℃加热60min,提取2次,合并提取液并浓缩到一定量,分别制成对应各个实施例的等九组,浓度为2.0g/kg,另设蒸馏水空白对照组和高血糖模型组。正常小鼠、高血糖小鼠分别用各栀子茶连续14d灌胃后,给予葡萄糖2.5g/kg·bw灌胃,于0、0.5h和2.0h分别测定血糖值。结果显示,栀子茶对正常小鼠血糖无影响,对高血糖小鼠有显著降血糖作用。实验结果见表2、表3。

表2:栀子茶对正常小鼠耐糖量的影响 

表3:栀子茶对高血糖小鼠耐糖量的影响

2)人体试验

由于实施例6制备的栀子茶,其风味如感官评价试验结果不理想,因此本次人体试验取实施例2栀子茶,进行人体功能试验。方法为:取栀子茶,加入10倍体积的水,在80-90℃加热60min,提取2次,合并提取液并浓缩到一定量,浓度为12g/60kg,一日三次饮用。临床上在5例非胰岛素依赖型(Ⅱ型)病人的临床试验中,未使用栀子茶前用5tid美吡达(mg)、10tid消渴丸(粒);使用栀子茶治疗后用5qd美吡达(mg)、5tid消渴丸(粒),测定病人血糖、尿糖,结果显示栀子茶辅助降血糖作用,其中m为美吡达,x为消渴丸。病人血糖、尿糖结果见表4。

表4:应用栀子茶配合治疗前后的疗效对比(n=5) 

由上述表2、表3发现,实施例1~实施例9栀子茶均对正常小鼠血糖无影响,对高血糖小鼠有显著降血糖作用。根据降血糖数据比较可知:实施例6>实施例2>实施例8>实施例7>实施例5>实施例3>实施例1>实施例9>实施例4。

根据上述实施例11结合感官评价试验实施例10,优选最佳的实施例2,其中栀子茶中各组分的质量配比为栀子23.75%、菊花5%、黄茶23.75%、荞麦47.5%;该组成配方不仅在味道上改善了栀子性寒味苦的特点,同具有良好的风味;同时对于人体具有明显的辅助降血糖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仅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作出的等同变换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栀子茶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种栀子茶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种栀子茶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栀子茶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栀子茶及其制备方法.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74981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4.30 CN 103749817 A (21)申请号 201310742419.X (22)申请日 2013.12.30 A23F 3/34(2006.01) A23L 1/29(2006.01) (71)申请人 南京博士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11200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经济开发 区溧星路 6 号 (72)发明人 刘世柏 李旺盛 伍有福 姚涛涛 周林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代理人 顾进 (54) 发明名称 一种栀子茶及其制备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栀子。

2、茶及其制备方法, 所 述的栀子茶包括栀子、 植物香料、 茶叶和植物矫味 剂, 所述的栀子茶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 : 栀 子 2350%, 植物香料 05%, 茶叶 2027.5%, 其余 为植物矫味剂 ; 所述的制备方法经过栀子鲜果处 理植物香料和茶叶混合处理植物矫味剂处理 混合包装后得到产品 ; 本发明提供的栀子茶, 采用植物复配方法, 改善了栀子性寒味苦的特点, 具有良好的风味, 具有降低餐后血糖、 降血糖的功 效, 可以作为糖尿病者的辅助食品食用 ; 同时本 发明提供的栀子茶的制备方法也极为简单、 易于 实现。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9 页 (19)中华人。

3、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9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749817 A CN 103749817 A 1/1 页 2 1. 一种栀子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栀子茶包括栀子、 植物香料、 茶叶和植物矫味剂, 所 述的栀子茶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 : 栀子 2350%, 植物香料 05%, 茶叶 2027.5%, 其余为 植物矫味剂。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栀子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植物香料为栀子花、 菊花、 桂花、 茉 莉花、 玫瑰花、 茶花、 丁香花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栀子茶, 其特征在于。

4、 : 所述茶叶为绿茶、 黄茶、 乌龙茶、 红茶、 黑茶、 白茶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栀子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植物矫味剂为糙米、 荞麦、 胚芽米、 大枣、 马铃薯、 枇杷叶、 桑叶、 红凤菜、 甘草、 凉粉草、 黄精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5. 一种栀子茶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将栀子鲜果、 植物香料鲜品、 茶叶和植物矫味 剂经过干燥和粉碎处理后按照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混合后得到栀子茶粉末, 具体制备方法 如下 : 1) 栀子鲜果处理 : 将栀子鲜果切成厚度为 15mm 的薄片, 经 70100热风干燥、 微波提 香, 制成水分0%8%的栀子干。

5、果片, 备用 ; 或者将栀子干果经粉碎, 过860目筛, 或者经超微 粉碎, 过 600-800 目筛后, 备用 ; 2) 植物香料和茶叶混合处理 : 将植物香料鲜品与含水量 0%10% 的茶叶混合均匀, 密 闭静置 2436h, 待茶叶充分吸附花香后, 筛分植物香料与茶叶, 分别干燥至水分 0%10%, 备 用 ; 或者将植物香料干品和茶叶分别经粉碎, 过 860 目筛, 或者经超微粉碎, 过 600-800 目 筛后, 备用 ; 3) 植物矫味剂处理 : 选取植物矫味剂, 干燥至水分 0%10% 后, 备用 ; 经粉碎, 过 860 目 筛, 或经超微粉碎, 过 600-800 目筛后, 。

6、备用 ; 4) 混合包装 : 将步骤 1) 、 2) 、 3) 中获得的备用原料按照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混合均匀, 包装后得到栀子茶粉末成品。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在植物矫味剂处理步骤中, 若植物矫味剂 选用糙米、 荞麦或胚芽米中的一种或几种, 则还需要对糙米、 荞麦或胚芽米在 100-300温 度下进行炒制提香处理, 再经粉碎, 过 8-60 目筛, 或者经超微粉碎, 过 600-800 目筛后, 备 用。 7. 根据权利要求 1-4 所述的栀子茶, 其特征在于, 优选的栀子茶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 比为 : 栀子 23.75%、 菊花 5%、 黄茶 23.75%。

7、、 荞麦 47.5%。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749817 A 2 1/9 页 3 一种栀子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食品医药领域, 涉及一种栀子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栀子为茜草科 (Rubiaceae) 植物栀子 (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的干燥成 熟果实, 栀子在我国分布广泛, 植物来源复杂, 需求量大。中国药典 2010 版规定栀子入药 主要是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 除此之外, 各地均以栀子的变种小果栀子 (G jasminoides Ellis. Var. radicans makino) 或大花栀子 (G 。

8、jasminoides Ellis. Grandiflora Nakai) 的果实入药。栀子为我国常用中药, 本草始载于 神农本草经 。中医认为栀子性苦寒, 无 毒, 入心、 肝、 肺、 胃经, 能清热泻火、 凉血。 主治热病虚烦不眠、 黄疽、 淋病、 消渴、 目赤、 咽痛、 吐血、 屺血、 血痢、 尿血、 热毒疮疡、 扭伤肿痛, 具有抗菌、 抗病毒作用、 抗炎作用、 利胆作用、 促进胰腺分泌、 降血压作用、 治疗黄胆、 抑制肿瘤等功效, 临床用于急性黄疽型肝炎、 止血、 扭挫伤、 胆囊炎、 眼结膜炎、 甲肝等流行传染病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作为常规中药材 运用广泛。民间自古也有用栀子泡茶。

9、喝的饮用习惯。 0003 现代研究发现, 栀子中含有许多的化学成分, 主要有环烯醚贴类 (栀子苷类) 、 萜类 (西红花苷类) , 另外还含有黄酮类 (栀子素类) 、 有机酸酯类 (绿原酸等) 、 D一甘露醇、 甾醇类、 三萜皂苷类、 长链烷烃、 醇及色素等。在果实和茎、 叶、 花中还含有挥发油、 多糖等成分。在 Genipin inhibits UCP2-mediated proton leak and acutely reverses obesity- and high glucose-induced beta cell dysfunction in isolated pancreatic。

10、 islets. Cell Metab. 2006 Jun;3(6):417-27. 中, 发现栀子有效成分可逆转由于肥胖和高血糖引发的胰 岛功能紊乱为正常功能, 因此栀子可以用来预防和治疗糖尿病。 中国专利CN1823964 “栀子 提取物通过特异性抑制UCP2提高胰岛素分泌的分法” , 揭示了栀子治疗糖尿病的分子机制, 为中医治疗型糖尿病提供了现代分子学的理论依据。 0004 目前, 栀子主要当作中药材制备医药及医药原料, 或提取色素用于食品添加剂, 开 发栀子系列的功能食品, 确比较少见 ; 而当前中国糖尿病病人已在九千多万以上, 并还在不 断增长的趋势, 开发栀子降糖功能食品, 以预防。

11、和降低这一风险, 具有一定意义。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种可适用于冲泡茶、 袋泡茶、 固体速溶茶、 茶饮料、 奶茶、 茶含片等食品及医药保健产品制备的原料使用的栀子茶及其制备方法。 0006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 一种栀子茶, 所述的栀子茶 包括栀子、 植物香料、 茶叶和植物矫味剂, 所述的栀子茶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 : 栀子 2350%, 植物香料 05%, 茶叶 2027.5%, 其余为植物矫味剂。 0007 本发明所述植物香料为栀子花、 菊花、 桂花、 茉莉花、 玫瑰花、 茶花、 丁香花中的一 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000。

12、8 本发明所述的上述植物花卉 : 说 明 书 CN 103749817 A 3 2/9 页 4 1) 栀子花用作食料更是盛行已久, 用栀子调以面粉, 油煎为佳点, 风味独特, 栀子花含 芳香油, 可以用来熏茶 ; 果实可用来酿酒 ; 果仁可以做膳食, 食用具有保健作用 ; 栀子花 还有清肺凉血, 主治肺热咳嗽、 鼻血不止的药用效果 ; 2) 所述的菊花, 具有平肝明目、 散风清热、 消咳止痛的功效, 用于治疗头痛眩晕、 目赤肿 痛、 风热感冒、 咳嗽等病症效果显著, 将菊花用开水冲泡, 代茶饮用, 能治疗高血压 ; 3) 所述的桂花, 淡黄白色, 芳香, 具有散寒破结, 化痰破结, 用于养颜美。

13、容, 舒缓喉咙, 改 善多痰、 咳嗽症状, 治十二指肠溃疡, 荨麻疹, 胃寒胃疼、 口臭、 视觉不明等作用 ; 4) 所述的茉莉花, 茉莉花茶在中国的花茶里, 有 “可闻春天的气味” 之美誉。 具有理气开 郁、 辟秽和中的功效, 常饮茉莉花, 有清肝明目、 生津止渴、 祛痰治痢、 益气力、 降血压、 防 龋防辐射损伤、 抗癌、 抗衰老之功效, 使人延年益寿、 身心健康 ; 5) 所述的玫瑰花, 含有大量的维生素 A、 B、 C, 还含有十多种氨基酸, 可溶性糖、 生物碱, 其中维生素 C 的含量最丰富, 有 “维生素 C 之王” 之称, 具有柔肝醒脾, 舒气活血, 美容养颜, 令人神爽的功效,。

14、食物本草 记载 :“玫瑰花食之芳香甘美, 令人神爽 ; 6) 所述的茶花, 始载于 本草纲目 , 性微辛、 甘寒、 凉血, 治吐衄肠风下血等症, 邓雪, 黄惠华等, 茶花水溶性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体外吸附胆酸盐能力的研究 J, 现代食品科 技, 2013,(1) : 63-67, 研究证实, 茶花中所提取分离得到的茶花水溶性蛋白具有一定降血脂 功效 ; 7) 所述的丁香花, 为常用中药, 是我国传统进口 “ 南药 “ 之一, 始载于 药性论 。现代 研究表明, 丁香含挥发油, 油中主要含丁香油酸、 乙酰丁香油酸及丁香烯、 甲基正戊酮、 甲基 正庚酮、 香荚兰醛等成分。具抑菌及驱虫作用, 用作芳香。

15、, 镇痉驱风剂, 治疗胃病, 腹痛、 呕 吐、 神经痛、 牙痛等疾病。丁香不仅为主要药用植物, 也是世界名贵的香料植物。 0009 本发明所述的上述植物花卉, 作为本发明配方中的香料成分, 不仅绿色安全, 有众 多保健功效, 且其本身具有良好的芳香气味, 用于茶饮, 改善了本发明茶的风味, 增加了人 们饮茶后的愉悦感和轻松感, 从而更易于人们所接受。 0010 本发明所述茶叶为绿茶、 黄茶、 乌龙茶、 红茶、 黑茶、 白茶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 合物。 0011 本发明所述的茶叶, 作为本发明栀子茶配方中的一种原料, 是使得本发明的栀子 茶从产品结构上看, 更具有茶的特性, 作为含茶制品功能食。

16、品开发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更可 喜的是, 今天,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了茶叶的健康价值。茶, 成为了和谐与温馨的象征。茶 饮料成为现代饮料界的主旋律。同时, 其功效上, 中医认为, 一年有春、 夏、 秋、 冬四季之分, 茶叶也有寒、 热、 温、 凉性味的差别, 因此, 根据茶叶这一特性, 结合四季, 本发明合理运用绿 茶、 乌龙茶、 黄茶、 红茶、 白茶、 黑茶, 以及与各类植物花卉复配的花茶的特性, 将其科学组 合, 制成不同类型的栀子茶, 供人们四季分别饮用, 具有运用的新颖性。 同时现代研究发现, 茶叶含有茶多酚、 茶黄素、 茶多糖、 茶蛋白等众多保健成分, 对本发明所适用的肥胖、 高血 。

17、压、 高血脂和高血糖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0012 本发明所述植物矫味剂为糙米、 荞麦、 胚芽米、 大枣、 马铃薯、 枇杷叶、 桑叶、 红凤 菜、 甘草、 凉粉草、 黄精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0013 本发明所述的植物矫味剂, 所具有的营养和功效方面, 与现代食品工业中所用的 食品添加剂、 食品精制加工品 (如精制大米、 精制面粉、 淀粉等) 相比, 具有营养成分更丰富, 说 明 书 CN 103749817 A 4 3/9 页 5 营养结构更多元化的特性。近年来, 由于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的改变, 对动物性食物、 糖类食 物的摄入量增加, 而植物性食物的相对减少, 导致患高血压、 高。

18、血脂、 高血糖人群数量不断 上升, 且呈年轻化趋势。综观当今食品, 其富含大量的食品添加剂、 糖、 精油及高热量脂肪 等, 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隐形杀手, 开发并制造出高膳食纤维和低热量食品, 已成为现代 食品主流 ; 1) 本发明所述的糙米, 是指脱壳后仍保留着一些外层组织, 如皮层、 糊粉层和胚芽的 米, 现代营养学研究发现, 糙米与普通精致白米相比, 糙米更富有许多维他命、 矿物质与膳 食纤维, 其米糠和胚芽部分的维生素 B 和维生素 E, 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促进血液循环, 还 能帮助人们消除沮丧烦躁的情绪, 使人们充满活力。所含的膳食纤维能与胆汁中胆固醇结 合, 促进胆固醇的排出,。

19、 从而帮助高血脂症患者降低血脂。 吃糙米对于糖尿病患者和肥胖者 特别有益, 日本研究证明, 糙米饭的血糖指数比白米饭低得多, 在吃同样数量时具有更好的 饱腹感, 有利于控制食量, 从而帮助肥胖者减肥 ; 2) 所述的胚芽米, 是保留米的胚芽部分, 与糙米比, 其营养价值达到峰值, 其降低血脂、 血糖, 减少肥胖的作用甚于糙米 ; 3) 所述的荞麦, 有 “百谷之王” 的美称, 是长寿食品的典型代表。具有健胃、 消积、 止汗 之功效, 能有效辅助治疗胃痛胃胀、 消化不良、 食欲不振、 肠胃积滞、 慢性泄泻等病症。同时 荞麦能帮助人体代谢葡萄糖, 是防治糖尿病的天然食品, 而且荞麦中含有荞麦黄酮、。

20、 手性肌 醇等成分, 经常服用可预防高血压引起的脑溢血, 所含的纤维素可使人大便恢复正常, 并预 防各种癌症 ; 4) 所述的大枣, 富含蛋白质、 脂肪、 糖类、 胡萝卜素、 B 族维生素、 维生素 C、 维生素 P 以 及钙、 磷、 铁和环磷酸腺苷等营养成分。其中维生素 C 的含量在果品中名列前茅, 有维生素 王之美称。 是人体细胞能量代谢的必需成分, 能够增强肌力、 消除疲劳、 扩张血管、 增加心肌 收缩力、 改善心肌营养, 对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有良好的作用 ; 中医中药理论认为, 大枣具 有补虚益气、 养血安神、 健脾和胃等作用, 红枣对慢性肝炎、 肝硬化、 贫血、 过敏性紫癜等病 症有。

21、较好疗效 ; 大枣含有三萜类化合物及环磷酸腺苷, 有较强的抗癌、 抗过敏作用。大枣能 润心肺、 止咳、 补五脏、 治虚损、 除肠胃癖气, 还能安中养脾、 平胃气、 通九窍、 助十二经等 ; 5) 所述的马铃薯, 是中国五大主食之一, 其营养价值高、 适应力强、 产量大, 是全球第三 大重要的粮食作物, 仅次于小麦和玉米。性平味甘无毒, 能健脾和胃, 益气调中, 缓急止痛, 通利大便。对脾胃虚弱、 消化不良、 肠胃不和、 脘腹 作痛、 大便不畅的患者效果显著” 。现代 研究证明, 马铃薯对调解消化不良有特效, 是胃病和心脏病患者的良药及优质保健品 ; 马铃 薯富有营养, 是抗衰老的食物之一 ; 。

22、6)所述的枇杷叶, 清热、 润肺、 止咳化痰等功效, 现代研究发现, 枇杷叶中的化合 物 2,3,19- 三羟基 -12- 烯 -28 乌苏酸和橙花叔醇 -3-0-L- 吡喃鼠李糖基 (1 4) -L- 吡喃鼠李糖基 (1 2) -L- 吡喃鼠李糖基 (1 6) -D- 吡喃葡萄糖 苷具有显著的降低血糖作用 ; 7) 所述的桑叶, 疏散风热, 解表清热, 养阴生津, 具有降血压、 血脂、 抗炎等作用 ; 8) 所述的红凤菜, 又称木耳菜, 是中国传统的山野菜, 含丰富的营养, 具有清热、 消肿、 止血、 生血功效, 可用于高血压、 高血脂、 高血糖的辅助用食, 是得天独厚的绿色食品和营养 保健。

23、品, 深受消费者青睐 ; 说 明 书 CN 103749817 A 5 4/9 页 6 9) 所述的甘草, 是一种补益药食, 味甜, 所含的甘草黄酮治疗 2 型糖尿病, 德美最新研 究发现甘草能降血糖预防脂肪肝的功效 ; 10) 所述的凉粉草, 清暑, 解渴, 除热毒, 是凉粉的主要配料之一 ; 治中暑, 消渴, 高血压, 肌肉、 关节疼痛 ; 11) 所述的黄精, 具有降血压、 降血糖, 降血脂, 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延缓衰老和抗菌等 作用, 黄精多糖具有免疫激活作用。 用于阴虚肺燥, 干咳少痰, 及肺肾阴虚的劳嗽久咳等。 用 于脾胃虚弱。既补脾阴, 又益脾气, 用于肾虚精亏的头晕, 腰膝酸。

24、软, 须发早白及消渴等。 0014 本发明所述的植物矫味剂, 作为本发明配方中的一部分, 从材质及配比来看, 大部 分为日常生活中常食用的谷类等主食品, 具有绿色安全, 同时, 吸收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 果, 将其应用于最新的研究领域降糖、 降压、 降脂等三降功能食品, 具有应用的创新性, 更可喜的是, 将这些植物矫味剂, 通过本发明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后, 再科学组合后, 使本发 明的栀子茶具有良好的风味, 改善了口感, 从而更易于人们所接受。 0015 本发明配方的另一有益点在于, 因栀子性寒味苦, 若单一加工的食品, 缺乏色、 香、 味的风味优势而不易被消费者使用 ; 本发明采用不同的植物进行。

25、复配, 弥补了这一不足和 缺陷。所选用进行复配的植物均属于食用或药用两用的植物, 且都直接或间接地具有治疗 和预防糖尿病、 高血脂、 高血压等功效, 因而本发明提供的栀子茶可以作为 “三高” 人群的辅 助食品食用。由于采用不同的植物进行复配, 使本发明的栀子茶成为有色、 香、 味俱全的饮 品, 是一种不含任何防腐剂、 食品添加剂的纯绿色食品。 0016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栀子茶的制备方法, 将栀子鲜果、 植物香料鲜品、 茶叶和植物矫 味剂经过干燥和粉碎处理后按照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混合后得到栀子茶粉末, 具体制备方 法如下 : 1) 栀子鲜果处理 : 将栀子鲜果切成厚度为 15mm 的薄片, 经 。

26、70100热风干燥、 微波提 香, 制成水分0%8%的栀子干果片, 备用 ; 或者将栀子干果经粉碎, 过860目筛, 或者经超微 粉碎, 过 600-800 目筛后, 备用 ; 2) 植物香料和茶叶混合处理 : 将植物香料鲜品与含水量 0%10% 的茶叶混合均匀, 密 闭静置 2436h, 待茶叶充分吸附花香后, 筛分植物香料与茶叶, 分别干燥至水分 0%10%, 备 用 ; 或者将植物香料干品和茶叶分别经粉碎, 过 860 目筛, 或者经超微粉碎, 过 600-800 目 筛后, 备用 ; 3) 植物矫味剂处理 : 选取植物矫味剂, 干燥至水分 0%10% 后, 备用 ; 经粉碎, 过 86。

27、0 目 筛, 或经超微粉碎, 过 600-800 目筛后, 备用 ; 4) 混合包装 : 将步骤 1) 、 2) 、 3) 中获得的备用原料按照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混合均匀, 包装后得到栀子茶粉末成品。 0017 本发明在植物矫味剂处理步骤中, 若植物矫味剂选用糙米、 荞麦或胚芽米中的一 种或几种, 则还需要对糙米、 荞麦或胚芽米在 100-300温度下进行炒制提香处理, 再经粉 碎, 过 8-60 目筛, 或者经超微粉碎, 过 600-800 目筛后, 备用 ; 植物矫味剂的其他基料, 如大 枣、 桑叶、 马铃薯等, 因本身具有较好的味道和香气, 不需要任何提香处理。 0018 本发明优选的栀。

28、子茶中各组分的质量配比为栀子 23.75%、 菊花 5%、 黄茶 23.75%、 荞麦 47.5% ; 该组成配方不仅在味道上改善了栀子性寒味苦的特点, 同具有良好的风味 ; 同 时对于人体具有明显的辅助降血糖作用。 说 明 书 CN 103749817 A 6 5/9 页 7 0019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 本发明提供的栀子茶, 采用植物复配方法, 改善了栀子性寒味 苦的特点, 具有良好的风味, 具有降低餐后血糖、 降血糖的功效, 可以作为糖尿病者的辅助 食品食用 ; 同时本发明提供的栀子茶的制备方法也极为简单、 易于实现。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

29、描述。 0021 实施例 1 : 1) 将栀子鲜果切成厚度为15mm的薄片, 经70100热风干燥、 微波提香, 制成水分5% 的栀子干果片, 备用 ; 2) 将新鲜栀子花分瓣后, 与绿茶 (含水量 8%) 混合均匀, 密闭静置 2436, 待绿茶充分吸 附花香后, 筛分栀子花瓣与绿茶, 分别干燥至水分 5%, 备用 ; 3) 取糙米, 于 300温度下进行炒制提香处理后, 备用 ; 4) 将步骤 1) 、 2) 、 3) 中获得的原料, 称取栀子 23.75kg、 栀子花 5kg、 绿茶 23.75kg、 糙米 47.5kg, 置混合机中混合均匀, 经包装后, 可制得散装冲泡茶。 0022 。

30、实施例 2 : 1) 将栀子鲜果切成厚度为15mm的薄片, 经70100热风干燥、 微波提香, 制成水分5% 的栀子干果片, 经粉碎, 过 860 目筛后, 备用 ; 2) 将新鲜菊花与黄茶 (含水量 5%) 混合均匀, 密闭静置 2436, 待黄茶充分吸附花香后, 筛分菊花与黄茶, 将菊花干品和黄茶, 分别干燥至水分 5%, 再分别经粉碎, 过 860 目筛后, 备用 ; 3) 取荞麦, 于 200温度下进行炒制提香处理后, 经粉碎, 过 860 目筛后, 备用 ; 4) 将步骤 1) 、 2) 、 3) 中获得的原料, 称取栀子 23.75kg、 菊花 5kg、 黄茶 23.75kg、 荞。

31、麦 47.5kg, 置混合机中混合均匀, 经包装后, 可制得袋泡茶。 0023 实施例 3 : 1) 将栀子鲜果切成厚度为15mm的薄片, 经70100热风干燥、 微波提香, 制成水分3% 的栀子干果片, 经超微粉碎, 过 600-800 目筛后, 备用 ; 2) 将新鲜桂花与乌龙茶 (含水量 5%) 混合均匀, 密闭静置 2436, 待乌龙茶充分吸附花 香后, 筛分桂花与乌龙茶, 分别干燥至水分 3% ; 再将桂花干品和乌龙茶分别经超微粉碎, 过 600-800 目筛后, 备用 ; 3) 取胚芽米, 于 150温度下进行炒制提香处理后, 经超微粉碎, 过 600-800 目筛后, 备 用 ;。

32、 4) 将步骤 1) 、 2) 、 3) 中获得的原料, 称取栀子 23.75kg、 桂花 10kg、 乌龙茶 23.75kg、 胚 芽米 42.5kg, 置混合机中混合均匀, 经包装后, 可制得软塑包冲泡茶。 0024 实施例 4 : 1) 将栀子鲜果切成厚度为15mm的薄片, 经70100热风干燥、 微波提香, 制成水分8% 的栀子干果片, 备用 ; 2) 将黑茶干燥至水分 5%, 备用 ; 3) 取大枣, 清洗、 干燥至水分 5%, 备用 ; 4) 将步骤 1) 、 2) 、 3) 中获得的原料, 称取栀子 50kg、 黑茶 20kg、 大枣 30kg, 置混合机中 说 明 书 CN 1。

33、03749817 A 7 6/9 页 8 混合均匀, 经包装后, 可制得散装冲泡茶。 0025 实施例 5 : 1) 将栀子鲜果切成厚度为15mm的薄片, 经70100热风干燥、 微波提香, 制成水分8% 的栀子干果片, 经超微粉碎, 过 600-800 目筛后, 备用 ; 2) 将新鲜茉莉花与白茶 (含水量 8%) 混合均匀, 密闭静置 2436, 待白茶充分吸附花 香后, 筛分桂花与白茶, 分别干燥至水分 8% ; 再将茉莉花干品和白茶分别经超微粉碎, 过 600-800 目筛后, 备用 ; 3) 取马铃薯、 凉粉草、 黄精干燥至水分 8% 后, 经超微粉碎, 过 600-800 目筛后,。

34、 备用 ; 4) 将步骤1) 、 2) 、 3) 中获得的原料, 称取栀子25kg、 茉莉花5kg、 白茶25kg、 马铃薯35kg, 凉粉草 5kg, 黄精 5kg 置混合机中混合均匀, 经包装后, 可制得软塑包冲泡茶。 0026 实施例 6 : 1) 将栀子鲜果切成厚度为15mm的薄片, 经70100热风干燥、 微波提香, 制成水分5% 的栀子干果片, 经粉碎, 过 860 目筛后, 备用 ; 2) 将新鲜玫瑰花与红茶 (含水量 4%) 混合均匀, 密闭静置 2436, 待红茶充分吸附花香 后, 筛分玫瑰花与红茶, 将玫瑰花干品和红茶, 分别干燥至水分 4%, 再分别经粉碎, 过 860 。

35、目筛后, 备用 ; 3) 取枇杷叶、 红凤菜干燥至水分 8% 后, 分别经粉碎, 过 860 目筛后, 备用 ; 4) 将步骤 1) 、 2) 、 3) 中获得的原料, 称取栀子 37.5kg、 玫瑰花 5kg、 红茶 27.5kg、 枇杷叶 20kg、 红凤菜 10kg, 置混合机中混合均匀, 经包装后, 可制得袋泡茶。 0027 实施例 7 : 1) 将栀子鲜果切成厚度为15mm的薄片, 经70100热风干燥、 微波提香, 制成水分6% 的栀子干果片, 经粉碎, 过 860 目筛后, 备用 ; 2) 将新鲜菊花与绿茶 (含水量 6%) 混合均匀, 密闭静置 2436, 待黄茶充分吸附花香后。

36、, 筛分菊花与绿茶, 将菊花干品和绿茶, 分别干燥至水分 6%, 再分别经粉碎, 过 860 目筛后, 备用 ; 3) 取桑叶, 甘草干燥至水分 6% 后, 经粉碎, 过 860 目筛后, 备用 ; 4) 将步骤 1) 、 2) 、 3) 中获得的原料, 称取栀子 25kg、 菊花 5kg、 绿茶 37.5kg、 桑叶 25kg、 甘草 7.5kg, 置混合机中混合均匀, 经包装后, 可制得袋泡茶。 0028 实施例 8 : 1) 将栀子鲜果切成厚度为15mm的薄片, 经70100热风干燥、 微波提香, 制成水分7% 的栀子干果片, 经超微粉碎, 过 600-800 目筛后, 备用 ; 2) 。

37、将新鲜茶花与黄茶 (含水量 7%) 混合均匀, 密闭静置 2436, 待黄茶充分吸附花香后, 筛分茶花与黄茶, 分别干燥至水分 7% ; 再将茶花干品和黄茶分别经超微粉碎, 过 600-800 目 筛后, 备用 ; 3) 取糙米, 于 200温度下进行炒制提香处理后, 经超微粉碎, 过 600-800 目筛后, 备 用 ; 4) 将步骤 1) 、 2) 、 3) 中获得的原料, 称取栀子 25kg、 茶花 4kg、 黄茶 20kg、 糙米 51kg, 置 混合机中混合均匀, 经包装后, 可制得软塑包冲泡茶。 0029 实施例 9 : 说 明 书 CN 103749817 A 8 7/9 页 9。

38、 1) 将栀子鲜果切成厚度为15mm的薄片, 经70100热风干燥、 微波提香, 制成水分8% 的栀子干果片, 经超微粉碎, 过 600-800 目筛后, 备用 ; 2) 将丁香花干品和黄茶分别经超微粉碎, 过 600-800 目筛后, 备用 ; 3) 取荞麦, 于 200温度下进行炒制提香处理后, 经超微粉碎, 过 600-800 目筛后, 备 用 ; 4) 将步骤 1) 、 2) 、 3) 中获得的原料, 称取栀子 25kg、 丁香花 2.5kg、 黄茶 21.5kg、 荞麦 51kg, 置混合机中混合均匀, 经包装后, 可制得软塑包冲泡茶。 0030 实施例 10 : 感官评价试验 感官。

39、评价试验是采用人员评审方式, 评审人员为五人。对于每一个评审人员, 将上述 实施例 1-9 的栀子茶按各种茶的冲制方法, 分别放入 9 个茶杯中, 注入 95的热水至 150ml 体积, 加盖浸泡5分钟后, 软塑包冲泡茶搅拌均匀, 其他茶加盖浸泡5分钟后, 供评审人员饮 用 ; 评审人员对各个样品冲泡后的色泽、 香味、 滋味、 形态, 分别使用 05 分进行评价, 总分 4-5 分为, 2-3 分为, 0-1 分为 ; 对五个评审人员的评价结果取平均值, 获得如表 1 所 示的感官评价试验的评价结果。 0031 表 1 : 感官评价试验的评价结果表 由表 1 感官评价结果, 按综合评价比较可知。

40、, 实施例 2、 实施例 3、 实施例 7、 实施例 8、 实 施例 9 实施例 1、 实施例 4、 实施例 5 实施例 6 ; 除实施例 6 的味道浑浊、 味苦涩外, 实施 例 1-9 的原料配比均改善了栀子性寒味苦的特点, 具有良好的食品风味。 0032 实施例 11 : 降血糖功效试验 1) 动物试验 : 说 明 书 CN 103749817 A 9 8/9 页 10 采用正常动物模型、 高血糖动物模型, 取实施例 1-9 的栀子茶加入 10 倍体积的水, 在 80-90加热 60min, 提取 2 次, 合并提取液并浓缩到一定量, 分别制成对应各个实施例的等 九组, 浓度为2.0g/k。

41、g, 另设蒸馏水空白对照组和高血糖模型组。 正常小鼠、 高血糖小鼠分别 用各栀子茶连续 14d 灌胃后, 给予葡萄糖 2.5g/kg bw 灌胃, 于 0、 0.5h 和 2.0h 分别测定血 糖值。结果显示, 栀子茶对正常小鼠血糖无影响, 对高血糖小鼠有显著降血糖作用。实验结 果见表 2、 表 3。 0033 表 2 : 栀子茶对正常小鼠耐糖量的影响 表 3 : 栀子茶对高血糖小鼠耐糖量的影响 2) 人体试验 由于实施例 6 制备的栀子茶, 其风味如感官评价试验结果不理想, 因此本次人体试验 说 明 书 CN 103749817 A 10 9/9 页 11 取实施例2栀子茶, 进行人体功能试。

42、验。 方法为 : 取栀子茶, 加入10倍体积的水, 在80-90 加热 60min, 提取 2 次, 合并提取液并浓缩到一定量, 浓度为 12g/60kg, 一日三次饮用。临床 上在 5 例非胰岛素依赖型 (型) 病人的临床试验中, 未使用栀子茶前用 5tid 美吡达 (mg) 、 10tid 消渴丸 (粒) ; 使用栀子茶治疗后用 5qd 美吡达 (mg) 、 5tid 消渴丸 (粒) , 测定病人血糖、 尿糖, 结果显示栀子茶辅助降血糖作用, 其中 m 为美吡达, x 为消渴丸。病人血糖、 尿糖结果 见表 4。 0034 表 4 : 应用栀子茶配合治疗前后的疗效对比 (n=5) 由上述表 。

43、2、 表 3 发现, 实施例 1 实施例 9 栀子茶均对正常小鼠血糖无影响, 对高血糖 小鼠有显著降血糖作用。根据降血糖数据比较可知 : 实施例 6 实施例 2 实施例 8 实 施例 7 实施例 5 实施例 3 实施例 1 实施例 9 实施例 4。 0035 根据上述实施例 11 结合感官评价试验实施例 10, 优选最佳的实施例 2, 其中栀子 茶中各组分的质量配比为栀子 23.75%、 菊花 5%、 黄茶 23.75%、 荞麦 47.5% ; 该组成配方不仅 在味道上改善了栀子性寒味苦的特点, 同具有良好的风味 ; 同时对于人体具有明显的辅助 降血糖作用。 0036 需要说明的是, 上述仅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作出的等同变换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CN 103749817 A 1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