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批式池塘养殖系统及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序批式池塘养殖系统及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535728.8 (22)申请日 2017.07.04 (71)申请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 研究所 地址 200092 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街道赤峰 路63号 (72)发明人 刘兴国 顾兆俊 朱浩 田昌凤 曾宪磊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31227 代理人 李庆 (51)Int.Cl. A01K 63/00(2017.01) A01K 63/04(2006.01) (54)发明名称 序批式池塘养殖系统及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
2、提供一种序批式池塘养殖系统及方 法, 其中系统包括: 包括至少一分级养殖单元、 一 鱼种培育单元、 一进水系统和一排污系统, 分级 养殖单元包括依次相邻的一第一级养殖池、 一第 二级养殖池和一第三级养殖池, 第一级养殖池与 第二级养殖池之间的一第一分隔壁和第二级养 殖池与第三级养殖池之间的一第二分隔壁上分 别形成一过鱼通道, 过鱼通道内分别设置有一过 鱼闸门, 第一级养殖池、 第二级养殖池和第三级 养殖池的面积比为7 3.5 1; 第一级养殖池、 第二 级养殖池和第三级养殖池分别连接进水系统和 排污系统。 本发明的一种序批式池塘养殖系统及 方法, 可实现连续生产, 序批上市, 精准养殖, 增 。
3、加了水体养殖容量, 提高了养殖效果和效益。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2页 CN 107251864 A 2017.10.17 CN 107251864 A 1.一种序批式池塘养殖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至少一分级养殖单元、 一鱼种培育单 元、 一进水系统和一排污系统, 所述分级养殖单元包括依次相邻的一第一级养殖池、 一第二 级养殖池和一第三级养殖池, 所述第一级养殖池与所述第二级养殖池之间的一第一分隔壁 和所述第二级养殖池与所述第三级养殖池之间的一第二分隔壁上分别形成一过鱼通道, 所 述过鱼通道内分别设置有一过鱼闸门, 所述第一级养殖池、 所述第二级养殖池和所述第三 级养殖池的面积比。
4、为7 3.5 1; 所述第一级养殖池、 所述第二级养殖池和所述第三级养殖池 分别连接所述进水系统和所述排污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序批式池塘养殖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鱼闸门包括一框 架、 至少一闸板和一第一鱼筛, 所述框架固定于所述过鱼通道内, 且所述框架顶部开口且两 侧内部沿竖直方向分别形成一导向槽, 所述闸板两侧可沿所述导向槽长度方向往复运动并 可拆卸地插设于所述导向槽内; 所述第一鱼筛固定于所述过鱼通道内或所述框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序批式池塘养殖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级养殖池的底面 中部分别形成一排污口, 所述排污口连接所述排污系统, 所述第一级养殖池的。
5、底面自外沿 向所述排污口方向下凹倾斜, 所述排污口分别固定有一第二鱼筛; 所述第一级养殖池的侧 壁设置有至少一溢水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序批式池塘养殖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级养殖池和所述 第三级养殖池的一侧侧壁设置有出水口, 所述第二级养殖池和所述第三级养殖池的底面向 所述出水口方向逐渐向下倾斜, 所述出水口连接所述排污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序批式池塘养殖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鱼种培育单元包括一 第一级鱼种培育区、 一第二级鱼种培育区和一第三级鱼种培育区, 所述第一级鱼种培育区、 所述第二级鱼种培育区和所述第三级鱼种培育区的面积比为: 5 3 2。 6.一种基于权。
6、利要求5所述序批式池塘养殖系统的序批式养殖方法, 包括步骤: S1: 3月上旬按照一预设投放标准, 分别在所述第一级养殖池、 所述第二级养殖池和所 述第三级养殖池投放对应规格的鱼种; S2: 6月上旬在所述鱼种培育单元投放鱼苗, 当所述鱼苗种类不同时, 按照所述鱼苗的 种类投放在不同的鱼种培育区; S3: 7月下旬, 捕捞达到一第一规格的所述第一级养殖池内的鱼类上市; 将达到一第二规格的所述第二级养殖池内的所述鱼种移入所述第一级养殖池; 将达到一第三规格的所述第三级养殖池内的所述鱼种移入所述第二级养殖池; S4: 9月下旬, 捕捞达到一第四规格的所述第一级养殖池的鱼类上市; 将达到一第五规格的。
7、所述第二级养殖池内的所述鱼种移入所述第一级养殖池; 完全打开所述过鱼闸门, 连通所述第二级养殖池和所述第三级养殖池; S5: 11月中旬, 将所述第一级养殖池、 所述第二级养殖池和所述第三级养殖池内的达到 一第六规格的鱼类全部捕捞上市; S6: 清理所述分级养殖单元; S7: 在下一年3月上旬或3月上旬之前捕捞所述鱼种培育单元内由所述鱼苗成长后获得 的所述鱼种并按照所述预设投放标准将所述鱼种分别投放入所述第一级养殖池、 所述第二 级养殖池和所述第三级养殖池; 返回步骤S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序批式养殖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设投放标准为: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
8、107251864 A 2 所述第一级养殖池内的所述鱼种的规格大于等于200g/尾, 养殖密度为每立方米40尾; 所述第二级养殖池内的所述鱼种的规格大于等于100g/尾, 养殖密度为每立方米45尾; 所述第三级养殖池内的所述鱼种的规格大于等于50g/尾, 养殖密度为每立方米50尾。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序批式养殖方法, 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鱼苗和所述鱼种的种 类选择不同的饲料, 当所述鱼苗或所述鱼种的种类为团头鲂时, 按照饲料系数1.82.0制 定一投饲计划; 当所述鱼苗或所述鱼种的种类为草鱼时, 按照饲料系数1.61.8制定所述 投饲计划; 投饲时间0.51.5小时, 并在投饲后0.5。
9、小时, 通过所述排污系统自动排污, 排污 持续0.51分钟。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序批式养殖方法,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一水质管理步骤: 分级 养殖单元的日换水量为100250; 所述分级养殖单元的水体溶解氧含量3.5mg/L; 所述 分级养殖单元的水体中的总悬浮物含量10mg/L。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序批式养殖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规格为500g/尾; 所 述第二规格为350g/尾; 所述第三规格为200g/尾; 所述第四规格为550g/尾; 所述第五规格 为400g/尾; 所述第六规格为700g/尾。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07251864 A 3。
10、 序批式池塘养殖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序批式池塘养殖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池塘养殖是中国水产养殖的主要形式和水产品供应的主要来源。 2015年全国有淡 水池塘270.1万公顷, 产量2195.69万吨, 占全国渔业总产量的32.8, 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 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有悠久的池塘养殖历史, 是世界上最早开展池塘养殖的国家, 中国的 “桑基渔业” 、“蔗基渔业” 等生态模式和 “八字精养法” 等健康养殖技术为世界水产养 殖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由于中国的多数养殖池塘建设于上世纪六、 七十年代, 目前普遍存 在着养殖环境恶化。
11、、 设施破败陈旧、 坍塌淤积严重、 污染严重、 水资源浪费大以及养殖方式 简单, 生态、 经效益不高等问题, 严重制约了池塘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内陆池塘养殖 的普遍性和粗放性, 多年一来人们未重视池塘养殖模式, 池塘养殖一直处于粗放状态。 据调 查, 我国目前池塘养殖每生产1kg鱼需要耗水313.4m3。 在大宗淡水鱼养殖池塘每年的氮、 磷投入量约为1550kg/hm2和580kg/hm2, 其中TSS、 CODMn、 TN、 TP的直接排放量每年约为 2280kg/hm2、 200kg/hm2、 100kg/hm2、 5.0kg/hm2。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 随着池塘养殖病害 。
12、的不断爆发, 人们开始研究海水池塘的环境修复与节水减排等问题, 养殖生态工程技术逐 步得到发展。 目前国内外池塘养殖模式发展迅速, 如对虾池封闭式综合养殖模式、 多池循环 水对虾养殖系统、 渔-稻共作、 复合人工湿地-池塘养殖生态系统、 池塘生态工程化循环水养 殖系统、 分隔池塘养殖系统、 跑道式池塘养殖系统等,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总的来看, 还存 在着许多问题: 0003 第一, 传统池塘养殖方式粗放, 水体环境难以调控, 易造成养殖环境恶化、 沉积污 染, 养殖生产效率不高。 0004 第二, 池塘混养、 轮捕轮放等养殖方式虽然可以提高生态效率, 但在高密度养殖情 况下鱼类应急影响大,。
13、 养殖风险高, 养殖效果不好。 0005 第三, 现行分隔池塘、 跑道式池塘等存在集污排污效果差, 饲料利用率低, 养殖生 产方式与传统池塘养殖方式一致等问题, 无法解决持续养殖供应水产品问题。 0006 第四、 目前养殖池塘或养殖场存在功能分级不清、 依赖经验生产、 生产管理粗放等 问题, 无法满足精准养殖需要。 发明内容 0007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发明提供一种序批式池塘养殖系统及方法, 改变 了传统草鱼、 鳊鱼池塘养殖方式, 可实现连续生产, 序批上市, 精准养殖, 增加了水体养殖容 量, 提高了养殖效果和效益。 0008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序批式池塘养殖系统。
14、, 包括至少一分级养殖 单元、 一鱼种培育单元、 一进水系统和一排污系统, 所述分级养殖单元包括依次相邻的一第 一级养殖池、 一第二级养殖池和一第三级养殖池, 所述第一级养殖池与所述第二级养殖池 说 明 书 1/5 页 4 CN 107251864 A 4 之间的一第一分隔壁和所述第二级养殖池与所述第三级养殖池之间的一第二分隔壁上分 别形成一过鱼通道, 所述过鱼通道内分别设置有一过鱼闸门, 所述第一级养殖池、 所述第二 级养殖池和所述第三级养殖池的面积比为7 3.5 1; 所述第一级养殖池、 所述第二级养殖池 和所述第三级养殖池分别连接所述进水系统和所述排污系统。 0009 优选地, 所述过鱼。
15、闸门包括一框架、 至少一闸板和一第一鱼筛, 所述框架固定于所 述过鱼通道内, 且所述框架顶部开口且两侧内部沿竖直方向分别形成一导向槽, 所述闸板 两侧可沿所述导向槽长度方向往复运动并可拆卸地插设于所述导向槽内; 所述第一鱼筛固 定于所述过鱼通道内或所述框架上。 0010 优选地, 所述第一级养殖池的底面中部分别形成一排污口, 所述排污口连接所述 排污系统, 所述第一级养殖池的底面自外沿向所述排污口方向下凹倾斜, 所述排污口分别 固定有一第二鱼筛; 所述第一级养殖池的侧壁设置有至少一溢水口。 0011 优选地, 所述第二级养殖池和所述第三级养殖池的一侧侧壁设置有出水口, 所述 第二级养殖池和所述。
16、第三级养殖池的底面向所述出水口方向逐渐向下倾斜, 所述出水口连 接所述排污系统。 0012 优选地, 所述鱼种培育单元包括一第一级鱼种培育区、 一第二级鱼种培育区和一 第三级鱼种培育区, 所述第一级鱼种培育区、 所述第二级鱼种培育区和所述第三级鱼种培 育区的面积比为: 5 3 2。 0013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本发明所述序批式池塘养殖系统的序批式养殖方法, 包括步 骤: 0014 S1: 3月上旬按照一预设投放标准, 分别在所述第一级养殖池、 所述第二级养殖池 和所述第三级养殖池投放鱼种; 0015 S2: 6月上旬在所述鱼种培育单元投放鱼苗, 当所述鱼苗种类不同时, 按照所述鱼 苗的种类投放在。
17、不同的鱼种培育区; 0016 S3: 7月下旬, 捕捞达到一第一规格的所述第一级养殖池内的鱼类上市; 0017 将达到一第二规格的所述第二级养殖池内的所述鱼种移入所述第一级养殖池; 0018 将达到一第三规格的所述第三级养殖池内的所述鱼种移入所述第二级养殖池; 0019 S4: 9月下旬, 捕捞达到一第四规格的所述第一级养殖池的鱼类上市; 0020 将达到一第五规格的所述第二级养殖池内的所述鱼种移入所述第一级养殖池; 0021 完全打开所述过鱼闸门, 连通所述第二级养殖池和所述第三级养殖池; 0022 S5: 11月中旬, 将所述第一级养殖池、 所述第二级养殖池和所述第三级养殖池内的 达到一第。
18、六规格的鱼类全部捕捞上市; 0023 S6: 清理所述分级养殖单元; 0024 S7: 在下一年3月上旬或3月上旬之前捕捞所述鱼种培育单元内的由所述鱼苗成长 后获得的所述鱼种, 并按照所述预设投放标准将所述鱼种分别投放入所述第一级养殖池、 所述第二级养殖池和所述第三级养殖池; 返回步骤S2。 0025 优选地, 所述预设投放标准为: 0026 所述第一级养殖池内的所述鱼种的规格大于等于200g/尾, 养殖密度为每立方米 40尾; 0027 所述第二级养殖池内的所述鱼种的规格大于等于100g/尾, 养殖密度为每立方米 说 明 书 2/5 页 5 CN 107251864 A 5 45尾; 002。
19、8 所述第三级养殖池内的所述鱼种的规格大于等于50g/尾, 养殖密度为每立方米50 尾。 0029 优选地, 根据所述鱼苗和所述鱼种的种类选择不同的饲料, 当所述鱼苗或所述鱼 种的种类为团头鲂时, 按照饲料系数1.82.0制定一投饲计划; 当所述鱼苗或所述鱼种的 种类为草鱼时, 按照饲料系数1.61.8制定所述投饲计划; 投饲时间0.51.5小时, 并在投 饲后0.5小时, 通过所述排污系统自动排污, 排污持续0.51分钟。 0030 优选地, 还包括一水质管理步骤: 分级养殖单元的日换水量为100250; 所述分 级养殖单元的水体溶解氧含量3.5mg/L; 所述分级养殖单元的水体中的总悬浮物。
20、含量 10mg/L。 0031 优选地, 所述第一规格为500g/尾; 所述第二规格为350g/尾; 所述第三规格为 200g/尾; 所述第四规格为550g/尾; 所述第五规格为400g/尾; 所述第六规格为700g/尾。 0032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 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3 分级养殖单元的采用实现了鱼种的分级养殖和管理, 可在第一级养殖池、 第二级 养殖池和第三级养殖池内放养不同规格的鱼种, 并采取不同的水质管理、 病害防控、 投饲管 理等方法, 实现了可根据养殖计划, 序批捕捞, 递级筛分转池, 连续生产上市。 闸板用于控制 过鱼通道的导通程度, 第一鱼筛用于筛选鱼种。
21、。 排污口连接排污系统, 实现了排污系统对第 一级养殖池的排污管理, 第一级养殖池的底面自外沿向排污口方向下凹倾斜, 使得水体中 的污物能够聚集在排污口上方, 提高排污的效率和效果。 第二鱼筛用于防止第一级养殖池 内的鱼种自排污口游出, 溢水口用于控制第一级养殖池内的水面高度。 第二级养殖池和第 三级养殖池的底面向出水口方向逐渐向下倾斜, 使得第二级养殖池和第三级养殖池内的污 物自动向出水口聚集, 提高了排污的效果和效率。 附图说明 0034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序批式池塘养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5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序批式池塘养殖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下面根据附图1。
22、图2, 给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并予以详细描述, 使能更好地理 解本发明的功能、 特点。 0037 请参阅图1, 本发明实施的一种序批式池塘养殖系统, 包括三分级养殖单元1、 一鱼 种培育单元2、 一进水系统和一排污系统(图中未示), 分级养殖单元1包括依次相邻的一第 一级养殖池11、 一第二级养殖池12和一第三级养殖池13, 第一级养殖池11与第二级养殖池 12之间的一第一分隔壁31和第二级养殖池12与第三级养殖池13之间的一第二分隔壁32上 分别形成一过鱼通道33, 过鱼通道33内分别设置有一过鱼闸门, 第一级养殖池11、 第二级养 殖池12和第三级养殖池13的面积比为7 3.5 1; 。
23、第一级养殖池11、 第二级养殖池12和第三级 养殖池13分别连接进水系统和排污系统。 本实施例中, 分级养殖单元1和鱼种培育单元2设 置于同一池塘4内。 分级养殖单元1的个数可根据池塘4面积和水处理条件配置。 0038 分级养殖单元1的采用实现了鱼种的分级养殖和管理, 可在第一级养殖池11、 第二 说 明 书 3/5 页 6 CN 107251864 A 6 级养殖池12和第三级养殖池13内放养不同规格的鱼种, 并采取不同的水质管理、 病害防控、 投饲管理等方法, 实现了可根据养殖计划, 序批捕捞, 递级筛分转池, 连续生产上市。 0039 其中, 过鱼闸门包括一框架、 至少一闸板和一第一鱼筛。
24、(图中未示), 框架固定于过 鱼通道33内, 且框架顶部开口且两侧内部沿竖直方向分别形成一导向槽, 闸板两侧可沿导 向槽长度方向往复运动并可拆卸地插设于导向槽内; 第一鱼筛固定于过鱼通道33内或框架 上。 0040 过鱼闸门可根据需要安装不同规格的闸板和第一鱼筛; 闸板用于控制过鱼通道33 的导通程度, 第一鱼筛用于筛选鱼种。 0041 第一级养殖池11的底面中部分别形成一排污口111, 排污口111连接排污系统, 第 一级养殖池11的底面自外沿向排污口111方向下凹倾斜, 排污口111分别固定有一第二鱼 筛; 第一级养殖池11的侧壁设置有至少一溢水口112。 0042 排污口111连接排污系。
25、统, 实现了排污系统对第一级养殖池11的排污管理, 第一级 养殖池11的底面自外沿向排污口111方向下凹倾斜, 使得水体中的污物能够聚集在排污口 111上方, 提高排污的效率和效果。 第二鱼筛用于防止第一级养殖池11内的鱼种自排污口 111游出, 溢水口112用于控制第一级养殖池11内的水面高度。 0043 排污系统包括排污装置和排污管道, 排污口111连接于排污管道, 排污装置安装于 排污管道上, 各排污管连接至一排水渠或集污排污管, 对外排放到排水渠中或通过集污排 污管集中处理排放。 排污装置可采用气提泵等, 在此不做限制。 0044 进水系统包括多个进水装置, 进水装置安装于第一级养殖池。
26、11、 第二级养殖池12 和第三级养殖池13的入水口, 可采用气提、 水轮机或轴流泵。 0045 第二级养殖池12和第三级养殖池13的一侧侧壁设置有出水口14, 第二级养殖池12 和第三级养殖池13的底面向出水口14方向逐渐向下倾斜, 出水口14连接排污系统。 0046 第二级养殖池12和第三级养殖池13的底面向出水口14方向逐渐向下倾斜, 使得第 二级养殖池12和第三级养殖池13内的污物自动向出水口14聚集, 提高了排污的效果和效 率。 0047 鱼种培育单元2包括一第一级鱼种培育区21、 一第二级鱼种培育区22和一第三级 鱼种培育区23, 第一级鱼种培育区21、 第二级鱼种培育区22和第三。
27、级鱼种培育区23的面积 比为: 5 3 2。 0048 请参阅图1和图2,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本发明序批式池塘养殖系统的序批式池塘养 殖方法, 包括步骤: 0049 S1: 3月上旬按照一预设投放标准, 分别在第一级养殖池11、 第二级养殖池12和第 三级养殖池13投放鱼种; 0050 S2: 6月上旬在鱼种培育单元2投放鱼苗, 当鱼苗种类不同时, 按照鱼苗的种类投放 在不同的鱼种培育区; 本实施例中, 鱼苗采用12cm长的团头鲂或草鱼苗, 放养密度为每立 方米60尾; 0051 S3: 7月下旬, 捕捞达到一第一规格的第一级养殖池11内的鱼类上市; 0052 将达到一第二规格的第二级养殖池12。
28、内的鱼种移入第一级养殖池11; 0053 将达到一第三规格的第三级养殖池13内的鱼种移入第二级养殖池12; 0054 S4: 9月下旬, 捕捞达到一第四规格的第一级养殖池11的鱼类上市; 说 明 书 4/5 页 7 CN 107251864 A 7 0055 将达到一第五规格的第二级养殖池12内的鱼种移入第一级养殖池11; 0056 完全打开过鱼闸门, 连通第二级养殖池12和第三级养殖池13; 0057 S5: 11月中旬, 将第一级养殖池11、 第二级养殖池12和第三级养殖池13内的鱼类全 部捕捞上市; 0058 S6: 清理分级养殖单元1; 0059 S7: 在下一年3月上旬或3月上旬之前。
29、捕捞鱼种培育单元2内的鱼种, 并按照预设投 放标准将鱼种分别投放入第一级养殖池11、 第二级养殖池12和第三级养殖池13; 返回步骤 S2。 0060 本实施例中, 日常养殖过程中通过闸板分隔第一级养殖池11、 第二级养殖池12和 第三级养殖池13, 批次递级时去掉闸板, 安装相应网目的第一筛网, 在低一级鱼池分别投 料, 通过投料诱分鱼种。 0061 本实施例中, 预设投放标准为: 0062 第一级养殖池11内的鱼种规格大于等于200g/尾, 养殖密度为每立方米40尾; 0063 第二级养殖池12内的鱼种规格大于等于100g/尾, 养殖密度为每立方米45尾; 0064 第三级养殖池13内的鱼。
30、种规格大于等于50g/尾, 养殖密度为每立方米50尾。 0065 本实施例中, 根据鱼苗和鱼种的种类选择不同的饲料, 当鱼苗或鱼种的种类为团 头鲂时, 按照饲料系数1.82.0制定一投饲计划; 当鱼苗或鱼种的种类为草鱼时, 按照饲料 系数1.61.8制定投饲计划。 投饲时间0.51.5小时, 并在投饲后0.5小时, 通过排污系统 自动排污, 排污持续0.51分钟。 0066 本实施例中, 还包括一水质管理步骤: 分级养殖单元1的日换水量为100250; 分级养殖单元1的水体溶解氧含量3.5mg/L; 分级养殖单元1的水体中的总悬浮物含量 10mg/L; 水流速度0.50.9m/s; 排污量低于。
31、水体的5。 0067 本实施例中, 第一规格为500g/尾; 第二规格为350g/尾; 第三规格为200g/尾; 第四 规格为550g/尾; 第五规格为400g/尾; 第六规格为700g/尾。 0068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 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 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 因而, 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 本 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5/5 页 8 CN 107251864 A 8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9 CN 107251864 A 9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10 CN 107251864 A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