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菜立体化种养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鱼菜立体化种养系统.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387348.4 (22)申请日 2017.05.27 (71)申请人 卢鹏 地址 430015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天门墩 78-1号 (72)发明人 卢鹏 (51)Int.Cl. A01K 63/00(2017.01) A01G 31/02(2006.01) A01G 9/02(2006.01) C02F 3/34(2006.01) C02F 101/16(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鱼菜立体化种养系统 (57)摘要 本发明属于农业水产养殖技术领域, 公。
2、开了 一种鱼菜立体化种养系统, 包括硝化床、 鱼池和 蔬菜种植床, 其特征在于: 在鱼池的池底中设置 有水泵, 鱼池中通过培育培育有生物絮团来改善 养殖水质; 在鱼池中设置至少一层硝化床, 所述 硝化床底端位于池塘中部, 顶端低于池塘水面20 30cm; 在所述硝化床顶端由防水材料围成四边 形空腔, 向空腔内填充612cm腐殖土, 916cm砂 土, 形成蔬菜种植床, 用于种植蔬菜。 本发明系统 通过运用生态原理及科学监控手段,把水产养殖 业与无土栽培有机结合地结合起来, 具有节地省 水、 无公害、 物质投入转化率高、 综合经济效益高 等优点。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10。
3、7258649 A 2017.10.20 CN 107258649 A 1.一种鱼菜立体化种养系统, 包括硝化床、 鱼池和蔬菜种植床, 其特征在于: 在鱼池的 池底中设置有水泵, 鱼池中通过培育培育有生物絮团来改善养殖水质; 在鱼池中设置至少 一层硝化床, 所述硝化床底端位于池塘中部, 顶端低于池塘水面20 30cm; 在所述硝化床 顶端由防水材料围成四边形空腔, 向空腔内填充6 12cm腐殖土, 9 16cm砂土, 形成蔬菜 种植床, 用于种植蔬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菜立体化种养系统, 其特征在于, 在鱼池的两侧还设置 有蔬菜无土栽培区, 用于种植蔬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4、的一种鱼菜立体化种养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硝化床包括3层, 其底面积从下至上依次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菜立体化种养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系统中还包括抽 吸管道, 所述抽吸管道用于将池底的水抽入并喷洒于所述种植床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菜立体化种养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硝化床与所述种 植床为一体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菜立体化种养系统, 其特征在于, 相邻种植床的间距为 2 5m。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7258649 A 2 一种鱼菜立体化种养系统 0001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属于农业水产养殖领域, 尤其涉及到。
5、一种鱼菜立体化种养系统。 0003 背景技术 0004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水产养殖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水产品产量和出口量已连续 多年稳居世界第一, 水产养殖业已成为我国农业中的重要产业。 然而, 我国现有的养殖模式 大多数为传统的养殖模式。 随着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 这种传统养殖模式的弊端也日益表 现出来, 主要表现为: 技术落后,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主要依靠扩大养殖面积来提高养殖产 量, 具有资源利用率低、 污染大、 水产品品质低、 缺乏市场竞争力等缺点, 已逐渐不能适应渔 业经济的发展。 0005 传统的鱼菜立体化种养技术是将蔬菜通过人工浮床种植于养殖水体的表面, 这需 要合理布置养。
6、殖鱼类与水生蔬菜的种植比例, 因为蔬菜的种植过少不能完全净化水质, 种 植过多又会影响鱼类的生长。 鉴于此, 探索新的鱼菜立体化种养系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0006 因而, 本发明有针对性地设计出一种鱼菜立体化种养系统, 通过将水产养殖与水 耕栽培这两种农耕技术巧妙地运用地融合于生态设计, 以达到鱼菜科学的协同共生。 0007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鱼菜立体化种养技术的不足, 而有针对性地设计出 一种鱼菜立体化种养系统。 0009 为实现这一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鱼菜立体化种养系统, 包括硝化床、 鱼池和蔬菜种植床, 其特征在于: 在鱼池的池 底中设置。
7、有水泵, 鱼池中通过培育培育有生物絮团来改善养殖水质; 在鱼池中设置至少一 层硝化床, 所述硝化床底端位于池塘中部, 顶端低于池塘水面20 30cm; 在所述硝化床顶 端由防水材料围成四边形空腔, 向空腔内填充6 12cm腐殖土, 9 16cm砂土, 形成蔬菜种 植床, 用于种植蔬菜。 0010 优选地, 在鱼池的两侧还设置有蔬菜无土栽培区, 用于种植蔬菜。 0011 优选地, 所述硝化床包括3层, 其底面积从下至上依次减小。 0012 优选地, 所述系统中还包括抽吸管道, 所述抽吸管道用于将池底的水抽入并喷洒 于所述种植床中。 0013 优选地, 所述硝化床与所述种植床为一体化。 0014 。
8、优选地, 相邻种植床的间距为2 5m。 0015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 1.本系统通过将水产养殖的水输送到水耕栽培系统供植物生长, 使微生物细菌等介质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07258649 A 3 将水中的氨氮分解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碱, 进而被植物作为营养吸收利用的过程实现动物、 植物、 微生物三者之间的生态平衡关系, 使能源与物质得以最集约化的利用。 0016 2.本系统通过运用生态原理及科学监控手段,把水产养殖业与无土栽培有机结合 地结合起来, 具有节地省水、 无公害、 物质投入转化率高、 综合经济效益高等优点。 0017 附图说明 0018 图 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9、, 其中, 各附图标记依次为: 1-鱼池, 2-水泵, 3-生物絮团, 4-蔬菜无土栽培区, 5-蔬菜种 植床。 0019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系统原理: 培养成熟的生物絮团经过一段时间 (15 天) 后, 会出现池塘底部生物絮 团大量沉积的现象, 积累过多会影响底部的水质, 通过池底的水泵将底部多余的生物絮团 抽提到无土栽培的水生蔬菜无土栽培区, 同时通过用抽吸管道将池底的生物絮团抽入并喷 洒于种植床中, 经蔬菜根系和基质的过滤后, 可实现固液分离。 其中, 生物絮团可以转化水 体中的氨氮为菌体蛋白, 实现水体的净化和饲料的重复利用。 生物絮团技术是通过添加碳 源控制水体C/N 比, 养。
10、殖池内的异养微生物在可控条件下形成生物絮团。 0021 实施例一 如附图1所示, 一种鱼菜立体化种养系统, 包括硝化床、 鱼池和蔬菜种植床, 其特征在 于: 在鱼池的池底中设置有水泵, 鱼池中通过培育培育有生物絮团来改善养殖水质; 在鱼池 中设置至少一层硝化床, 所述硝化床底端位于池塘中部, 顶端低于池塘水面20 30cm; 在 所述硝化床顶端由防水材料围成四边形空腔, 向空腔内填充6 12cm腐殖土, 9 16cm砂 土, 形成蔬菜种植床, 用于种植蔬菜。 在鱼池的两侧还设置有蔬菜无土栽培区, 用于种植蔬 菜。 所述硝化床包括3层, 其底面积从下至上依次减小。 所述系统中还包括抽吸管道, 所。
11、述抽 吸管道用于将池底的水抽入并喷洒于所述种植床中。 所述硝化床与所述种植床为一体化。 相邻种植床的间距为2 5m。 0022 本系统根据动植物之间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理特点, 运用生物絮团养殖系统来 养殖鱼类, 生物絮团系统中底部的沉积物经水泵的抽提到无土栽培蔬菜的根部和种植床蔬 菜的根部, 通过根系及基质的过滤实现固液分离, 多余的养殖水体经过无土栽培基质过滤 后形成清洁水源, 重新回到养殖水池供鱼池养鱼。 固体废物作为有机肥料供水生蔬菜生长 利用, 多余的养殖水体经过无土栽培基质过滤后形成清洁水源, 通过鱼池和蔬菜无土栽培 区之间的水管重新回到养殖水池供鱼池养鱼。 0023 硝化床不断将。
12、带有鱼类粪便的水从池塘底部向上吸收, 在吸收过程中将其中的营 养物质进行不断的分解, 而硝化床上紧接着的种植床为土质, 其不仅进一步增强了对池底 成分向池面的吸引, 强化了植物的主动吸收能力, 同时土质也使得可栽种的蔬菜类别增加, 种植效果更好, 蔬菜品质更佳。 0024 显然,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一种举例, 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107258649 A 4 定。 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 变化或变动。 但对于根据本发明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 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107258649 A 5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6 CN 107258649 A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