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证水稻生产安全的混播、混栽方法.pdf

上传人:a1 文档编号:72660 上传时间:2018-01-2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646.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514708.9

申请日:

2014.09.29

公开号:

CN104206220A

公开日:

2014.12.17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A01G 16/00申请公布日:20141217|||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G 16/00申请日:20140929|||公开

IPC分类号:

A01G16/00; A01C1/00

主分类号:

A01G16/00

申请人: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发明人:

余波; 林添资; 景德道; 龚红兵; 盛生兰; 钱华飞; 周义文; 李闯; 曾生元

地址:

212400 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华阳镇宁杭路11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代理人:

王云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证水稻生产安全的混播、混栽方法,具体说明了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株高、生育期及粒型均相近的优质、高产、抗病水稻品种混播、混栽。几种水稻品种之间从营养生长阶段到生殖生长阶段的各个生育期时间段吻合,适合田间统一的肥水管理,保证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顺利运用,提高水稻产量,降低和减轻病害的危害程度,保护品种资源,推迟发病时间,降低和减轻病害的危害程度,保护品种资源,提高稻田对突发病害的抗性,保证水稻生产安全的方法。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保证水稻生产安全的混播、混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用良种: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优质、高产、抗病的水稻品种进行混播、混栽;
(2)种子处理:用杀菌剂对所选种子杀菌;
(3)选择适当的播种、移栽时间: 根据水稻品种之间生育期的差异,通过分期播种进行调节,以保证几个混栽品种同时成熟收割;
(4)确定栽插的密度和规格;
(5)栽种方法:拉线条栽;
(6)田间管理;
(7)成熟收割。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证水稻生产安全的混播、混栽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选用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水稻品种在株高、生育期及粒型方面非常相近。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证水稻生产安全的混播、混栽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选用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水稻品种生育期相差不能超过5天。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证水稻生产安全的混播、混栽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杀菌剂为多菌灵。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保证水稻生产安全的混播、混栽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种子处理方法为用0.3%多菌灵溶液浸种24小时。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证水稻生产安全的混播、混栽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通过将生育期长的品种提前浸种来调节,保证几种水稻能同时成熟。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证水稻生产安全的混播、混栽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栽插密度为4寸×7.5寸,每亩2万丛,每丛4―5苗。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保证水稻生产安全的混播、混栽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丛苗不是单一水稻品种。

说明书

一种保证水稻生产安全的混播、混栽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稻栽培方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证水稻生产安全的混播、混栽方法。
背景技术
在植物病理学研究中,将植物的抗病性分为垂直抗病性和水平抗病性两类。垂直抗病性(vertical resistance)通常是由单个或少数几个主效基因控制,品种抗病性较高,因此,农业生产上广泛使用的抗病品种大多是垂直抗性品种。但是,生产上大面积单一地推广具有该类抗性的品种时,容易导致侵染它的生理小种上升为优势小种,以致垂直抗病性品种被感染和淘汰,抗病品种的抗病性不能稳定和持久。当病害爆发时,就会严重威胁到粮食生产。如2003年稻纵卷叶螟大爆发;2004、2005、2006、2007、2008年稻飞虱大发生,造成水稻条纹叶枯病大流行;水稻白叶枯病、稻瘟病每年在局部地区发生较重,对我省水稻高产稳产威胁严重。近几年,我省水稻抗病育种取得了较大进展,育成了一批又一批的抗性水稻品种,但这些抗性属于垂直抗病性,生产上大面积单一地推广会导致侵染它的生理小种上升为优势小种,以致垂直抗病性品种被感染和淘汰。如何保护品种资源,保持这些品种抗病性的稳定和持久,降低和减轻病害爆发时对水稻产量带来的影响,保障粮食的生产安全,这些都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播种、栽插模式,即通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株高、生育期及粒型均相近的优质、高产、抗病的水稻品种进行混播、混栽,推迟发病时间,降低和减轻病害的危害程度,保护品种资源,提高稻田对突发病害的抗性,保证水稻生产安全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申请人经过多年的反复试验,在诸多培育方案和选育方法中发现,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可以很好的达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保证水稻生产安全的混播、混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用良种: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优质、高产、抗病的水稻品种进行混播、混栽;
(2)种子处理:用杀菌剂对所选种子杀菌;
(3)选择适当的播种、移栽时间:根据水稻品种之间生育期的差异,通过分期播种进行调节,以保证几个混栽品种同时成熟收割;
(4)确定栽插的密度和规格;
(5)栽种方法:拉线条栽;
(6)田间管理;
(7)成熟收割。
所述步骤(1)中所选用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水稻品种在株高、生育期及粒型方面非常相近,水稻品种生育期相差不能超过5天。
所述步骤(2)中,所述种子处理方法为用0.3%多菌灵溶液浸种24小时。
所述步骤(3)中,通过将生育期长的品种提前浸种来调节,保证几种水稻能同时成熟。
所述步骤(4)中栽插密度为4寸×7.5寸,每亩2万丛,每丛4―5苗,每丛苗不是单一水稻品种。
有益效果:
1.水稻混合种植可以抑制稻瘟病等病害,提高产量,减少病虫害发生,产生良好的防治病虫害效果。
2.由于是通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株高、生育期及粒型相近的(优质、高产、抗病)水稻品种进行混播、混栽,几种水稻品种之间从营养生长阶段到生殖生长阶段的各个生育期时间段是吻合的,适合田间统一的肥水管理,保证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顺利运用,提高水稻产量。
3.由于通过几种水稻品种多本(苗)混栽,若其中有任何一种水稻发生病害死亡,同一穴(丛)的其他品种水稻苗也不受影响,能够迅速生长,不会发生缺棵(苗)现象,这保证了田地的充分使用,提高水稻产量。
4.由于同一田块栽插了几种水稻品种,当某种病害抵抗力差的水稻品种病害发生时,可以减缓其蔓延速度,延迟病发时间,农户来得及及时施药挽救。
5.通过在同一田块混栽插超高产品种与抗病品种,在无病害年份可以收获到高产水稻,在重发病年份也能收获抗病水稻,获得高产与稳产的双重保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具体实施方法通过下面的实施例详细阐述。
实施例1:
镇稻11号、镇稻18号的混播、混栽:
品种简介(数据参考2011年江苏省水稻新品种区试总结—2011年早熟晚粳区试农艺性状及产量汇总表,镇稻18号为早晚区02,镇稻11号为对照品种早晚区14):
镇稻11号:原名“镇稻413”,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于2004年选育成功的早熟晚粳新品种,全生育期162.67天,株高99.9cm,千粒重26.77g。经五年的中间试验和示范试种,表现出品质优,丰产、稳产性好,抗病力强(对条纹叶枯病和白叶枯病均表现出较好的抗性),熟期适宜,容易栽培,有一定的增产潜力等优点。
镇稻18号:是江苏丰源种业有限公司和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选择育成的常规粳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63天,株高97.70cm,千粒重26.45g。经试验试种表明,该品种丰产稳产性好,品质优良,综合农艺性状突出,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和一定的市场应用前景。
通过对镇稻11号、镇稻18号两个水稻品种的生育期、株高、千粒重性状进行对比(表1,数据为2011年江苏省水稻新品种区试总结),我们不难发现这两个水稻品种生育期、株高、千粒重性状高度吻合,适合田间同时播种,移栽,适合田间统一水肥管理。在产量方面镇稻18号亩产比镇稻11号要高36.36kg,但综合抗性方面镇稻11号明显优于镇稻18号。
表1 镇稻11号、镇稻18号生育期、株高、千粒重性状对比表

(1)、选用两种:选用镇稻11号、镇稻18号,分装在3个纱袋中,其中镇稻11号种子1份,镇稻18号种子1份,镇稻11号、镇稻18号按照1:1比例混装种子1份。
(2)、种子处理:用0.3%多菌灵溶液浸种24小时。
(3)、选择适当的播种、移栽时间:根据这2种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可以定义为早熟晚粳新品种,可以于5月15日播种,6月15日移栽。镇稻11号、镇稻18号、镇稻11号与镇稻18号混种,每种类型分别在不同田块(田块1、田块2)移栽,以便后期的差异管理(即在田块1栽插一份镇稻11号、镇稻18号、镇稻11号与镇稻18号混种,在田块2栽插一份镇稻11号、镇稻18号、镇稻11号与镇稻18号混种)。
(4)、确定好栽插密度和规格:实行等行距条栽,株行距采用4×7.5,亩确保2万丛,每丛4―5苗,。
(5)、栽种方法:拉线条栽。
(6)、田块1进行正常的病虫害防治,田块2不防治病虫。
(7)、成熟时收割测产(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在病虫害轻发、不发时,镇稻11号与镇稻18号混种产量同高产品种镇稻18号产量相比减产0.38%,减产极不显著;同抗病品种镇稻11号产量相比,增产5.19%。在病虫害重发时,镇稻11号与镇稻18号混种产 量同高产品种镇稻18号产量相比,增产22.85%;同抗病品种镇稻11号产量相比,增产8.18%。
表2 镇稻11号、镇稻18号、镇稻11号与镇稻18号混种测产表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步骤(1)选用中熟中粳稻品种武运粳21号、镇稻88进行混播、混栽。考虑到水稻品种抗性降低的情况,实施例2中选用了1个感病高产品种武运粳21号作为混栽品种,考察感病高产品种与抗病品种的混栽效果):
武运粳21号(武运2330)属中熟中粳稻品种,由常州市武进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运9707/运9726杂交,于2003年育成。株高97厘米左右,全生育期151天左右,千粒重26克左右,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7.5公斤。接种鉴定中感白叶枯病,感穗颈瘟,高感纹枯病;条纹叶枯病2005-2006年田间种植鉴定最高穴发病率19.5%。
镇稻88由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以月光和2507-4杂交,于1993年育成的中熟中粳稻品种。株高98cm左右,千粒重27g左右,全生育期149天左右,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5.82公斤,抗白叶枯病性,抗稻瘟病,抗条纹叶枯病。
方法同实施例1,成熟时收割测产(表3)。
表3 武运粳21号、镇稻88、武运粳21号、镇稻88混种测产表


从表3可以看出,在病虫害轻发、不发时,武运粳21号与镇稻88混种产量同高产品种武运粳21号产量相比减产0.75%,减产极不显著;同抗病品种镇稻88产量相比,增产4.81%。在病虫害重发时,武运粳21号与镇稻88混种产量同高产品种武运粳21号产量相比,增产15.95%;同抗病品种镇稻11号产量相比,增产4.57%。

一种保证水稻生产安全的混播、混栽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保证水稻生产安全的混播、混栽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保证水稻生产安全的混播、混栽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保证水稻生产安全的混播、混栽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保证水稻生产安全的混播、混栽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206220A43申请公布日20141217CN104206220A21申请号201410514708922申请日20140929A01G16/00200601A01C1/0020060171申请人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地址212400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华阳镇宁杭路112号72发明人余波林添资景德道龚红兵盛生兰钱华飞周义文李闯曾生元74专利代理机构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04代理人王云54发明名称一种保证水稻生产安全的混播、混栽方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保证水稻生产安全的混播、混栽方法,具体说明了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株高、生育期及粒型均相近的优质、高产。

2、、抗病水稻品种混播、混栽。几种水稻品种之间从营养生长阶段到生殖生长阶段的各个生育期时间段吻合,适合田间统一的肥水管理,保证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顺利运用,提高水稻产量,降低和减轻病害的危害程度,保护品种资源,推迟发病时间,降低和减轻病害的危害程度,保护品种资源,提高稻田对突发病害的抗性,保证水稻生产安全的方法。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206220ACN104206220A1/1页21一种保证水稻生产安全的混播、混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选用良种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优质、高产、抗。

3、病的水稻品种进行混播、混栽;(2)种子处理用杀菌剂对所选种子杀菌;(3)选择适当的播种、移栽时间根据水稻品种之间生育期的差异,通过分期播种进行调节,以保证几个混栽品种同时成熟收割;(4)确定栽插的密度和规格;(5)栽种方法拉线条栽;(6)田间管理;(7)成熟收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证水稻生产安全的混播、混栽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选用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水稻品种在株高、生育期及粒型方面非常相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证水稻生产安全的混播、混栽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选用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水稻品种生育期相差不能超过5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证水稻生产安全的混。

4、播、混栽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杀菌剂为多菌灵。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保证水稻生产安全的混播、混栽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种子处理方法为用03多菌灵溶液浸种24小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证水稻生产安全的混播、混栽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通过将生育期长的品种提前浸种来调节,保证几种水稻能同时成熟。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证水稻生产安全的混播、混栽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栽插密度为4寸75寸,每亩2万丛,每丛45苗。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保证水稻生产安全的混播、混栽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丛苗不是单一水稻品种。权利要求书CN104206220A。

5、1/5页3一种保证水稻生产安全的混播、混栽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水稻栽培方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证水稻生产安全的混播、混栽方法。背景技术0002在植物病理学研究中,将植物的抗病性分为垂直抗病性和水平抗病性两类。垂直抗病性VERTICALRESISTANCE通常是由单个或少数几个主效基因控制,品种抗病性较高,因此,农业生产上广泛使用的抗病品种大多是垂直抗性品种。但是,生产上大面积单一地推广具有该类抗性的品种时,容易导致侵染它的生理小种上升为优势小种,以致垂直抗病性品种被感染和淘汰,抗病品种的抗病性不能稳定和持久。当病害爆发时,就会严重威胁到粮食生产。如2003年稻纵卷叶螟大爆发;2004。

6、、2005、2006、2007、2008年稻飞虱大发生,造成水稻条纹叶枯病大流行;水稻白叶枯病、稻瘟病每年在局部地区发生较重,对我省水稻高产稳产威胁严重。近几年,我省水稻抗病育种取得了较大进展,育成了一批又一批的抗性水稻品种,但这些抗性属于垂直抗病性,生产上大面积单一地推广会导致侵染它的生理小种上升为优势小种,以致垂直抗病性品种被感染和淘汰。如何保护品种资源,保持这些品种抗病性的稳定和持久,降低和减轻病害爆发时对水稻产量带来的影响,保障粮食的生产安全,这些都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播种、栽插模式,即通过对两种或。

7、两种以上株高、生育期及粒型均相近的优质、高产、抗病的水稻品种进行混播、混栽,推迟发病时间,降低和减轻病害的危害程度,保护品种资源,提高稻田对突发病害的抗性,保证水稻生产安全的方法。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申请人经过多年的反复试验,在诸多培育方案和选育方法中发现,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可以很好的达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保证水稻生产安全的混播、混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00051选用良种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优质、高产、抗病的水稻品种进行混播、混栽;00062种子处理用杀菌剂对所选种子杀菌;00073选择适当的播种、移栽时间根据水稻品种之间生育期的差异,通过分期播种进。

8、行调节,以保证几个混栽品种同时成熟收割;00084确定栽插的密度和规格;00095栽种方法拉线条栽;00106田间管理;00117成熟收割。0012所述步骤1中所选用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水稻品种在株高、生育期及粒型方面说明书CN104206220A2/5页4非常相近,水稻品种生育期相差不能超过5天。0013所述步骤2中,所述种子处理方法为用03多菌灵溶液浸种24小时。0014所述步骤3中,通过将生育期长的品种提前浸种来调节,保证几种水稻能同时成熟。0015所述步骤4中栽插密度为4寸75寸,每亩2万丛,每丛45苗,每丛苗不是单一水稻品种。0016有益效果00171水稻混合种植可以抑制稻瘟病等病害,。

9、提高产量,减少病虫害发生,产生良好的防治病虫害效果。00182由于是通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株高、生育期及粒型相近的优质、高产、抗病水稻品种进行混播、混栽,几种水稻品种之间从营养生长阶段到生殖生长阶段的各个生育期时间段是吻合的,适合田间统一的肥水管理,保证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顺利运用,提高水稻产量。00193由于通过几种水稻品种多本苗混栽,若其中有任何一种水稻发生病害死亡,同一穴丛的其他品种水稻苗也不受影响,能够迅速生长,不会发生缺棵苗现象,这保证了田地的充分使用,提高水稻产量。00204由于同一田块栽插了几种水稻品种,当某种病害抵抗力差的水稻品种病害发生时,可以减缓其蔓延速度,延迟病发时间,农户来。

10、得及及时施药挽救。00215通过在同一田块混栽插超高产品种与抗病品种,在无病害年份可以收获到高产水稻,在重发病年份也能收获抗病水稻,获得高产与稳产的双重保障。具体实施方式0022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0023具体实施方法通过下面的实施例详细阐述。0024实施例10025镇稻11号、镇稻18号的混播、混栽0026品种简介数据参考2011年江苏省水稻新品种区试总结2011年早熟晚粳区试农艺性状及产量汇总表,镇稻18号为早晚区02,镇稻11号为对照品种早晚区。

11、140027镇稻11号原名“镇稻413”,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于2004年选育成功的早熟晚粳新品种,全生育期16267天,株高999CM,千粒重2677G。经五年的中间试验和示范试种,表现出品质优,丰产、稳产性好,抗病力强对条纹叶枯病和白叶枯病均表现出较好的抗性,熟期适宜,容易栽培,有一定的增产潜力等优点。0028镇稻18号是江苏丰源种业有限公司和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选择育成的常规粳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63天,株高9770CM,千粒重2645G。经试验试种表明,该品种丰产稳产性好,品质优良,综合农艺性状突出,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和一定的市场应用前景。0029通过对镇稻11号、镇稻18号两个。

12、水稻品种的生育期、株高、千粒重性状进行对比表1,数据为2011年江苏省水稻新品种区试总结,我们不难发现这两个水稻品种生育期、说明书CN104206220A3/5页5株高、千粒重性状高度吻合,适合田间同时播种,移栽,适合田间统一水肥管理。在产量方面镇稻18号亩产比镇稻11号要高3636KG,但综合抗性方面镇稻11号明显优于镇稻18号。0030表1镇稻11号、镇稻18号生育期、株高、千粒重性状对比表003100321、选用两种选用镇稻11号、镇稻18号,分装在3个纱袋中,其中镇稻11号种子1份,镇稻18号种子1份,镇稻11号、镇稻18号按照11比例混装种子1份。00332、种子处理用03多菌灵溶液。

13、浸种24小时。00343、选择适当的播种、移栽时间根据这2种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可以定义为早熟晚粳新品种,可以于5月15日播种,6月15日移栽。镇稻11号、镇稻18号、镇稻11号与镇稻18号混种,每种类型分别在不同田块田块1、田块2移栽,以便后期的差异管理即在田块1栽插一份镇稻11号、镇稻18号、镇稻11号与镇稻18号混种,在田块2栽插一份镇稻11号、镇稻18号、镇稻11号与镇稻18号混种。00354、确定好栽插密度和规格实行等行距条栽,株行距采用475,亩确保2万丛,每丛45苗,。00365、栽种方法拉线条栽。00376、田块1进行正常的病虫害防治,田块2不防治病虫。00387、成熟时收割测产。

14、见表2。0039从表2可以看出,在病虫害轻发、不发时,镇稻11号与镇稻18号混种产量同高产品种镇稻18号产量相比减产038,减产极不显著;同抗病品种镇稻11号产量相比,增产519。在病虫害重发时,镇稻11号与镇稻18号混种产量同高产品种镇稻18号产量相比,增产2285;同抗病品种镇稻11号产量相比,增产818。0040表2镇稻11号、镇稻18号、镇稻11号与镇稻18号混种测产表0041说明书CN104206220A4/5页60042实施例20043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步骤1选用中熟中粳稻品种武运粳21号、镇稻88进行混播、混栽。考虑到水稻品种抗性降低的情况,实施例2中选用了1个感病。

15、高产品种武运粳21号作为混栽品种,考察感病高产品种与抗病品种的混栽效果0044武运粳21号武运2330属中熟中粳稻品种,由常州市武进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运9707/运9726杂交,于2003年育成。株高97厘米左右,全生育期151天左右,千粒重26克左右,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75公斤。接种鉴定中感白叶枯病,感穗颈瘟,高感纹枯病;条纹叶枯病20052006年田间种植鉴定最高穴发病率195。0045镇稻88由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以月光和25074杂交,于1993年育成的中熟中粳稻品种。株高98CM左右,千粒重27G左右,全生育期149天左右,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582公斤,抗白叶枯病性,抗稻瘟病,抗条纹叶枯病。0046方法同实施例1,成熟时收割测产表3。0047表3武运粳21号、镇稻88、武运粳21号、镇稻88混种测产表004800490050从表3可以看出,在病虫害轻发、不发时,武运粳21号与镇稻88混种产量同高产品种武运粳21号产量相比减产075,减产极不显著;同抗病品种镇稻88产量相比,增产说明书CN104206220A5/5页7481。在病虫害重发时,武运粳21号与镇稻88混种产量同高产品种武运粳21号产量相比,增产1595;同抗病品种镇稻11号产量相比,增产457。说明书CN104206220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