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活动坝支撑系统.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726355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555.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162939.3

申请日:

2013.05.07

公开号:

CN103225287A

公开日:

2013.07.3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E02B 7/20申请公布日:20130731|||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B 7/20申请日:20130507|||公开

IPC分类号:

E02B7/20

主分类号:

E02B7/20

申请人:

苏州正欣泰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发明人:

赵升琼

地址:

江苏省苏州市沧浪新城世茂运河城世佳苑1-607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液压活动坝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坝面,所述坝面背水面与水平基础间成锐角;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端活动连接在坝面背水面上,其下端滑动连接在水平基础上;支撑杆锁止装置,主要由设置于支撑杆下端的止回装置和液压缸组成,所述液压缸伸出杆伸进止回装置中,所述支撑杆下端抵在止回装置上;通过控制液压缸伸出杆完全伸进支撑杆锁止装置中的楔形块间,从而保证支撑杆下端的下连接头不接触楔形块上端面圆弧过渡曲面中的中间部分,而是直接与伸出杆接触,从而使得支撑杆顺利的话下,实现泄洪的功能,相反实现蓄水功能。该系统能够够满足辅助支撑功能,提高主液压缸系统的寿永年寿命,其结构设计简单,并且使用方便。

权利要求书

1.     液压活动坝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坝面,所述坝面背水面与水平基础间成锐角,且所述坝面底边铰接在水平基础上的支撑柱上;
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设置于坝面背水面一侧,其上端活动连接在坝面背水面上的支耳结构上,其下端滑动连接在水平基础上;
支撑杆锁止装置,所述支撑杆锁止装置主要由设置于支撑杆下端的止回装置和液压缸组成,所述支撑杆下端抵在止回装置上,所述液压缸伸出杆伸进止回装置中。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活动坝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坝面背水面对称设置有两组支撑杆和两组支撑杆锁止装置。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活动坝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两端焊接有垂直于杆体轴线的连接头,分别为上连接头和下连接头。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活动坝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耳结构主要为两垂直于坝面背水面设置的连接块,或者为一横截面近似C字型的连接块,所述支耳结构中间缺口宽度大于支撑杆直径,所述支耳结构上横向开有装配孔,所述支撑杆上连接头从中穿过。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压活动坝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耳结构设置于距离坝面侧边1/8坝面横向宽度位置处,且其距坝面顶边设置在2/5‑1/3坝面高度位置处。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活动坝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回装置主要由固定设置在水平基础上的定位板和定位板上方垂直于定位板对称设置的两楔形块组成,所述楔形块上端面为不规则的过渡圆弧曲面结构,所述过渡圆弧曲面结构中间低两端高,且所述过渡圆弧曲面远离坝面一侧的端部与中间部分间的过渡部分的曲率半径取相对较小值;所述两楔形块间的距离略大于支撑杆杆体直径,且所述支撑杆下连接头抵在远离坝面一侧的楔形块过渡圆弧曲面的过渡部分位置处。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液压活动坝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设置于坝面背水面与止回装置间的水平基础上,且所述液压缸伸出杆伸出方向远离坝面背水面,所述液压缸伸出杆正对两楔形块设置,所述液压缸伸出杆直径小于两楔形块间的距离,且所述液压缸伸出杆置于两楔形块间,所述液压缸伸出杆最高位置处的母线高于楔形块上端面。

8.
   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液压活动坝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垂直设置于止回装置正下方的水平基础上的预留槽中,所述液压缸伸出杆伸出方向指向水平基础表面,且所述液压缸伸出杆位于两楔形块中间,所述液压缸伸出杆端部设置有垂直于液压缸伸出杆轴线的连接头,连接头的轴向距离小于两楔形块间的距离,所述连接头抵在支撑杆下连接头上。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压活动坝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块远离坝面背水面的侧面为下坡面。

说明书

液压活动坝支撑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压活动坝支撑系统,尤其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系数高、易于维修安装的液压活动坝支撑系统。 
背景技术
水利系统应用中主要应用的有闸板坝、橡胶坝、水利自动翻转坝及液压升降坝,闸板坝由于为钢制结构,启动设备成本投入大,且后期维修费用高;橡胶坝作为美国的成熟的技术拥有生产成本低,后期维修保养方便的优点,但存在着易破损、升降效率低、寿命短的问题;水力自动翻板坝作为日本的先进技术同样拥有后期维修保养方便的优点,但应用于复杂河流系统时,容易被河道中的砂、石、树、竹等淤塞物卡住,从而使得坝面无法完全关闭,须人工清理,使用不方便;液压坝解决了上述缺点,使用方便,适用于任何复杂河道的水利建设用。但由于坝面较重,且加上河道内水流的压力,单纯利用设置在坝面背水面的主液压缸系统抱死抵住坝面,主液压缸系统持续受力,导致主液压缸系统使用寿命降低,同时存在安全风险。而现采用的支撑杆支撑结构,利用销轴、花兰螺丝和钢铰丝相结合实现相应的功能,存在着因螺母拉丝长时间使用而造成的滞后性及失效的问题,且同时存在在着结构复杂,后期调整维修不方便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液压活动坝支撑系统,利用水平基础上的支撑杆锁止装置和设置于坝面背水面与水平基础间的支撑杆共同作用,满足对坝面辅助支撑的需求,提高坝面主液压缸系统的使用寿命,从而实现安全蓄水和泄洪,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后期维护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液压活动坝支撑系统,其创新点在于包括: 
坝面,所述坝面背水面与水平基础间成锐角,且所述坝面底边铰接在水平基础上的支撑柱上;
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设置于坝面背水面一侧,其上端活动连接在坝面背水面上的支耳结构上,其下端滑动连接在水平基础上;
支撑杆锁止装置,所述支撑杆锁止装置主要由设置于支撑杆下端的止回装置和液压缸组成,所述支撑杆下端抵在止回装置上,所述液压缸伸出杆伸进止回装置中;
进一步的,所述坝面背水面对称设置有两组支撑杆和两组支撑杆锁止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两端焊接有垂直于杆体轴线的连接头,分别为上连接头和下连接头;
进一步的,所述支耳结构主要为两垂直于坝面背水面设置的连接块,或者为一横截面近似C字型的连接块,所述支耳结构中间缺口宽度大于支撑杆直径,所述支耳结构上横向开有装配孔,所述支撑杆上连接头从中穿过;
进一步的,所述支耳结构设置于距离坝面侧边1/8坝面横向宽度位置处,且其距坝面顶边设置在2/5‑1/3坝面高度位置处;
进一步的,所述止回装置主要由固定设置在水平基础上的定位板和定位板上方垂直于定位板对称设置的两楔形块组成,所述楔形块上端面为不规则的过渡圆弧曲面结构,所述过渡圆弧曲面结构中间低两端高,且所述过渡圆弧曲面远离坝面一侧的端部与中间部分间的过渡部分的曲率半径取相对较小值;所述两楔形块间的距离略大于支撑杆杆体直径,且所述支撑杆下连接头抵在远离坝面一侧的楔形块过渡圆弧曲面的过渡部分位置处;
进一步的,所述液压缸设置于坝面背水面与止回装置间的水平基础上,且所述液压缸伸出杆伸出方向远离坝面背水面,所述液压缸伸出杆正对两楔形块设置,所述液压缸伸出杆直径小于两楔形块间的距离,且所述液压缸伸出杆置于两楔形块间,所述液压缸伸出杆最高位置处的母线高于楔形块上端面;
进一步的,所述液压缸垂直设置于止回装置正下方的水平基础上的预留槽中,所述液压缸伸出杆伸出方向指向水平基础表面,且所述液压缸伸出杆位于两楔形块中间,所述液压缸伸出杆端部设置有垂直于液压缸伸出杆轴线的连接头,连接头的轴向距离小于两楔形块间的距离,所述连接头抵在支撑杆下连接头上; 
进一步的,所述楔形块远离坝面背水面的侧面为下坡面;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水平基础上的支撑杆锁止装置和设置于坝面背水面与水平基础间的支撑杆两者有机结合,采用液压缸伸出杆推或者顶的方式,控制液压缸伸出杆完全伸进支撑杆锁止装置中的楔形块间,从而保证支撑杆下端的下连接头不接触楔形块上端面圆弧过渡曲面中的中间部分,而是直接与液压缸伸出杆接触,从而使得支撑杆顺利的滑下,实现泄洪的功能,相反实现蓄水功能时,则缩回液压缸伸出杆,利用主液压缸实现蓄水功能,并使得支撑杆下连接头抵在止回装置中,从而满足辅助支撑功能,提高主液压缸系统的寿永年寿命,其结构设计简单,并且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液压活动坝支撑系统采用液压缸推动方式实现动作的左视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 
图3是本发明液压活动坝支撑系统采用液压缸推动方式实现动作的俯视图。 
图4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液压活动坝支撑系统采用液压缸向上顶起的方式实现动作的左视图。 
图7是图6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发明液压活动坝支撑系统蓄水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液压活动坝支撑系统泄洪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时方式
图示的液压活动坝支撑系统包括:坝面1、坝面背水面2、水平基础3、支撑杆4、支耳结构5、支撑杆锁止装置6、止回装置7、液压缸8、液压缸伸出杆9、上连接头10、下连接头11、装配孔12、定位板13、楔形块14、过渡圆弧曲面结构15、中间部分16、过渡部分17、楔形块上端面18、下坡面19、连接头20。
本发明的液压活动坝支撑系统主要由坝面1、支撑杆4和支撑杆锁止装置6三大部分组成。坝面1设置时保证坝面背水面2与水平基础3间成锐角,且坝面底边铰接在水平基础3上的支撑柱上。支撑杆4设置于坝面背水面2一侧,其上端活动连接在坝面背水面2上的支耳结构5上,其下端滑动连接在水平基础3上。支撑杆锁止装置6主要由设置于支撑杆4下端水平基础3上的止回装置7和液压缸8组成,液压缸伸出杆9根据需要可伸进止回装置7中,另外使得支撑杆4下端抵在止回装置7上。 
如图2或图7所示,止回装置7主要由固定设置在水平基础3上的定位板13和定位板上方垂直于定位板对称设置的两楔形块14组成。楔形块上端面18为不规则的过渡圆弧曲面结构15,其结构中间低两端高。该过渡圆弧曲面结构15远离坝面一侧的端部与中间部分16间的过渡部分17的曲率半径取相对较小值,从而支撑杆下连接头11抵在楔形块14上时的整体坝面受力支撑止回, 为便于支撑杆顺利的从楔形块尾端滑下,在楔形块14远离坝面背水面2的侧面为下坡面19。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如图1到图5所示,采用液压缸伸出杆9向前推动的方式,实现支撑杆4下端与止回装置7的止回和松开的功能,具体为:液压缸8设置于坝面背水面2与止回装置7间的水平基础3上,使得液压缸伸出杆9伸出方向远离坝面背水面2,液压缸伸出杆9正对两楔形块14设置,使得液压缸伸出杆9直径小于两楔形块14间的距离,保证液压缸伸出杆9置于两楔形块14间,且液压缸伸出杆9最高位置处的母线高于楔形块上端面18,从而泄洪时,液压缸伸出杆9向前推出,支撑杆下连接头11能够顺利的从液压伸出杆上9滑下。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二:如图6和图7所示,采用液压缸伸出杆9向上顶起的方式,实现支撑杆4下端与止回装置7的止回和松开的功能,具体为:液压缸8垂直设置于止回装置7正下方的水平基础3上的预留槽中,液压缸伸出杆9伸出方向指向水平基础3表面,且液压缸伸出杆9位于两楔形块14中间。液压缸伸出杆9端部设置有垂直于液压缸伸出杆轴线的连接头20,连接头20的轴向距离小于两楔形块14间的距离,支撑杆下连接头11抵在连接头20上。从而泄洪时,液压缸伸出杆9向上顶起,支撑杆下连接头11能够顺利的从连接头20上滑下。 
为保证整块坝面的受力情况合理,在坝面背水面2对称设置两组支撑杆4及两组支撑杆锁止装置6,从而分摊上游来水给坝面造成的压力。对应到每组支撑杆及支撑杆锁止装置,其中的支撑杆杆体均为一细长杆件,并将其两端焊接有垂直于杆体轴线的连接头,分别为上连接头10和下连接头11,上连接头10置于坝面背水面2的支耳结构5中,下连接头11置于止回装置7中的楔形块14上。 
支耳结构5主要为两垂直于坝面背水面设置的连接块,或者为一横截面近似C字型的连接块,设计时保证支耳结构中间缺口宽度大于支撑杆直径。另外,支耳结构5上横向开有装配孔12,从而使得支撑杆上连接头10从装配孔12中穿过,实现支撑杆4与坝面背水面2的活动连接。考虑到支撑杆的受力进一步的合理性,将与支撑杆上端活动连接的支耳结构5设置在距离坝面侧边1/8坝面横向宽度位置处,且其距坝面顶边设置在2/5‑1/3坝面高度位置处,经过受力分析及动态模拟表明,支撑杆上端的支耳结构5在坝面背水面2的布局,坝面受力性能达到最佳效果。 
楔形块14安装到定位块13上时保证其垂直于正平面,另外从泄洪时支撑杆下连接头更顺利的滑下和满足受理情况下的节约原材料的角度考虑,在楔形块14远离坝面背水面4的侧面设计为下坡面19和在水平基础3远离坝面背水面2位置处设计为下坡面20,且水平基础上的下坡面20设置于楔形块下坡面19下方。 
采用液压缸伸出杆9向前推动的方式,蓄水时,如图8所示,利用主液压缸系统将坝面1升高,在此过程过中保证设置在坝面背水面2和止回装置7间的液压缸伸出杆9远离止回装置7,从而利用主液压缸系统的作用,使得支撑杆下端的下连接头11置于止回装置楔形块上端面18的圆弧过渡曲面结构15中,利用其两端高中间低的特点,起到很好的止回作用,从而起到辅助支撑坝面的功能。 
采用液压缸伸出杆9向前推动的方式,泄洪时,如图9所示,利用主液压缸系统带动坝面1向前运动一个角度,此时控制设置在坝面背水面2和止回装置7间的液压缸伸出杆9逼近止回装置7,使得液压缸伸出杆9置于止回装置两楔形块14间,且液压缸伸出杆9端部超出楔形块上端面18圆弧过渡曲面结构15中的过渡部分17,从而松开主液压缸系统时,支撑杆下端的下连接头11顺着坝面背水面2和止回装置7间的液压缸伸出杆9及楔形块下坡面19和水平基础下坡面20滑下,实现泄洪。 
采用液压缸伸出杆9向上顶起的方式蓄水时,首先液压缸8垂直设置于止回装置7正下方的水平基础3上的预留槽中,使得液压缸伸出杆9伸出方向指向水平基础3表面,且液压缸伸出杆9位于两楔形块14中间,控制液压缸伸出杆9向回收缩,从而支撑杆下端抵在楔形块楔形块上端面18圆弧过渡曲面结构15中的过渡部分17位置处,实现蓄水。另外为了增大液压缸伸出杆和支撑杆下端接触面积,在液压缸伸出杆9端部设置有垂直于液压缸伸出杆轴线的连接头20,连接头20的轴向距离小于两楔形块14间的距离,从而支撑杆下连接头11抵在连接头20上。泄洪时,液压缸伸出杆9向上顶起,支撑杆下连接头11能够顺利的从连接头20上滑下。 

液压活动坝支撑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液压活动坝支撑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液压活动坝支撑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液压活动坝支撑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压活动坝支撑系统.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225287A43申请公布日20130731CN103225287ACN103225287A21申请号201310162939322申请日20130507E02B7/2020060171申请人苏州正欣泰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地址江苏省苏州市沧浪新城世茂运河城世佳苑160772发明人赵升琼54发明名称液压活动坝支撑系统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液压活动坝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坝面,所述坝面背水面与水平基础间成锐角;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端活动连接在坝面背水面上,其下端滑动连接在水平基础上;支撑杆锁止装置,主要由设置于支撑杆下端的止回装置和液压缸组成,所述液压缸伸出杆伸进止回装置中,。

2、所述支撑杆下端抵在止回装置上;通过控制液压缸伸出杆完全伸进支撑杆锁止装置中的楔形块间,从而保证支撑杆下端的下连接头不接触楔形块上端面圆弧过渡曲面中的中间部分,而是直接与伸出杆接触,从而使得支撑杆顺利的话下,实现泄洪的功能,相反实现蓄水功能。该系统能够够满足辅助支撑功能,提高主液压缸系统的寿永年寿命,其结构设计简单,并且使用方便。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5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5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225287ACN103225287A1/1页21液压活动坝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坝面,所述坝面背水面与水平基础间成锐。

3、角,且所述坝面底边铰接在水平基础上的支撑柱上;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设置于坝面背水面一侧,其上端活动连接在坝面背水面上的支耳结构上,其下端滑动连接在水平基础上;支撑杆锁止装置,所述支撑杆锁止装置主要由设置于支撑杆下端的止回装置和液压缸组成,所述支撑杆下端抵在止回装置上,所述液压缸伸出杆伸进止回装置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活动坝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坝面背水面对称设置有两组支撑杆和两组支撑杆锁止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活动坝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两端焊接有垂直于杆体轴线的连接头,分别为上连接头和下连接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活动坝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耳结构主要为两。

4、垂直于坝面背水面设置的连接块,或者为一横截面近似C字型的连接块,所述支耳结构中间缺口宽度大于支撑杆直径,所述支耳结构上横向开有装配孔,所述支撑杆上连接头从中穿过。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压活动坝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耳结构设置于距离坝面侧边1/8坝面横向宽度位置处,且其距坝面顶边设置在2/51/3坝面高度位置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活动坝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回装置主要由固定设置在水平基础上的定位板和定位板上方垂直于定位板对称设置的两楔形块组成,所述楔形块上端面为不规则的过渡圆弧曲面结构,所述过渡圆弧曲面结构中间低两端高,且所述过渡圆弧曲面远离坝面一侧的端部与中间部分间的过渡部分。

5、的曲率半径取相对较小值;所述两楔形块间的距离略大于支撑杆杆体直径,且所述支撑杆下连接头抵在远离坝面一侧的楔形块过渡圆弧曲面的过渡部分位置处。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液压活动坝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设置于坝面背水面与止回装置间的水平基础上,且所述液压缸伸出杆伸出方向远离坝面背水面,所述液压缸伸出杆正对两楔形块设置,所述液压缸伸出杆直径小于两楔形块间的距离,且所述液压缸伸出杆置于两楔形块间,所述液压缸伸出杆最高位置处的母线高于楔形块上端面。8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液压活动坝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垂直设置于止回装置正下方的水平基础上的预留槽中,所述液压缸伸出杆伸出方向指向水平基础。

6、表面,且所述液压缸伸出杆位于两楔形块中间,所述液压缸伸出杆端部设置有垂直于液压缸伸出杆轴线的连接头,连接头的轴向距离小于两楔形块间的距离,所述连接头抵在支撑杆下连接头上。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压活动坝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块远离坝面背水面的侧面为下坡面。权利要求书CN103225287A1/4页3液压活动坝支撑系统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液压活动坝支撑系统,尤其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系数高、易于维修安装的液压活动坝支撑系统。背景技术0002水利系统应用中主要应用的有闸板坝、橡胶坝、水利自动翻转坝及液压升降坝,闸板坝由于为钢制结构,启动设备成本投入大,且后期维修费用高;橡胶坝作为美。

7、国的成熟的技术拥有生产成本低,后期维修保养方便的优点,但存在着易破损、升降效率低、寿命短的问题;水力自动翻板坝作为日本的先进技术同样拥有后期维修保养方便的优点,但应用于复杂河流系统时,容易被河道中的砂、石、树、竹等淤塞物卡住,从而使得坝面无法完全关闭,须人工清理,使用不方便;液压坝解决了上述缺点,使用方便,适用于任何复杂河道的水利建设用。但由于坝面较重,且加上河道内水流的压力,单纯利用设置在坝面背水面的主液压缸系统抱死抵住坝面,主液压缸系统持续受力,导致主液压缸系统使用寿命降低,同时存在安全风险。而现采用的支撑杆支撑结构,利用销轴、花兰螺丝和钢铰丝相结合实现相应的功能,存在着因螺母拉丝长时间使。

8、用而造成的滞后性及失效的问题,且同时存在在着结构复杂,后期调整维修不方便的问题。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液压活动坝支撑系统,利用水平基础上的支撑杆锁止装置和设置于坝面背水面与水平基础间的支撑杆共同作用,满足对坝面辅助支撑的需求,提高坝面主液压缸系统的使用寿命,从而实现安全蓄水和泄洪,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后期维护方便。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液压活动坝支撑系统,其创新点在于包括坝面,所述坝面背水面与水平基础间成锐角,且所述坝面底边铰接在水平基础上的支撑柱上;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设置于坝面背水面一侧,其上端活动连接在坝面背水面上的支耳结构上,其下端滑动连。

9、接在水平基础上;支撑杆锁止装置,所述支撑杆锁止装置主要由设置于支撑杆下端的止回装置和液压缸组成,所述支撑杆下端抵在止回装置上,所述液压缸伸出杆伸进止回装置中;进一步的,所述坝面背水面对称设置有两组支撑杆和两组支撑杆锁止装置;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两端焊接有垂直于杆体轴线的连接头,分别为上连接头和下连接头;进一步的,所述支耳结构主要为两垂直于坝面背水面设置的连接块,或者为一横截面近似C字型的连接块,所述支耳结构中间缺口宽度大于支撑杆直径,所述支耳结构上横向开有装配孔,所述支撑杆上连接头从中穿过;说明书CN103225287A2/4页4进一步的,所述支耳结构设置于距离坝面侧边1/8坝面横向宽度位置处。

10、,且其距坝面顶边设置在2/51/3坝面高度位置处;进一步的,所述止回装置主要由固定设置在水平基础上的定位板和定位板上方垂直于定位板对称设置的两楔形块组成,所述楔形块上端面为不规则的过渡圆弧曲面结构,所述过渡圆弧曲面结构中间低两端高,且所述过渡圆弧曲面远离坝面一侧的端部与中间部分间的过渡部分的曲率半径取相对较小值;所述两楔形块间的距离略大于支撑杆杆体直径,且所述支撑杆下连接头抵在远离坝面一侧的楔形块过渡圆弧曲面的过渡部分位置处;进一步的,所述液压缸设置于坝面背水面与止回装置间的水平基础上,且所述液压缸伸出杆伸出方向远离坝面背水面,所述液压缸伸出杆正对两楔形块设置,所述液压缸伸出杆直径小于两楔形块。

11、间的距离,且所述液压缸伸出杆置于两楔形块间,所述液压缸伸出杆最高位置处的母线高于楔形块上端面;进一步的,所述液压缸垂直设置于止回装置正下方的水平基础上的预留槽中,所述液压缸伸出杆伸出方向指向水平基础表面,且所述液压缸伸出杆位于两楔形块中间,所述液压缸伸出杆端部设置有垂直于液压缸伸出杆轴线的连接头,连接头的轴向距离小于两楔形块间的距离,所述连接头抵在支撑杆下连接头上;进一步的,所述楔形块远离坝面背水面的侧面为下坡面;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水平基础上的支撑杆锁止装置和设置于坝面背水面与水平基础间的支撑杆两者有机结合,采用液压缸伸出杆推或者顶的方式,控制液压缸伸出杆完全伸进支撑杆锁止装置中的楔形块间,。

12、从而保证支撑杆下端的下连接头不接触楔形块上端面圆弧过渡曲面中的中间部分,而是直接与液压缸伸出杆接触,从而使得支撑杆顺利的滑下,实现泄洪的功能,相反实现蓄水功能时,则缩回液压缸伸出杆,利用主液压缸实现蓄水功能,并使得支撑杆下连接头抵在止回装置中,从而满足辅助支撑功能,提高主液压缸系统的寿永年寿命,其结构设计简单,并且使用方便。附图说明000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0006图1是本发明液压活动坝支撑系统采用液压缸推动方式实现动作的左视图。0007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0008图3是本发明液压活动坝支撑系统采用液压缸推动方式实现动作的俯视图。0009图4是图2的局部。

13、放大图。0010图5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0011图6是液压活动坝支撑系统采用液压缸向上顶起的方式实现动作的左视图。0012图7是图6的局部放大图。0013图8是本发明液压活动坝支撑系统蓄水时的结构示意图。0014图9是本发明液压活动坝支撑系统泄洪时的结构示意图。说明书CN103225287A3/4页50015具体实时方式图示的液压活动坝支撑系统包括坝面1、坝面背水面2、水平基础3、支撑杆4、支耳结构5、支撑杆锁止装置6、止回装置7、液压缸8、液压缸伸出杆9、上连接头10、下连接头11、装配孔12、定位板13、楔形块14、过渡圆弧曲面结构15、中间部分16、过渡部分17、楔形块上端面18、下坡面。

14、19、连接头20。0016本发明的液压活动坝支撑系统主要由坝面1、支撑杆4和支撑杆锁止装置6三大部分组成。坝面1设置时保证坝面背水面2与水平基础3间成锐角,且坝面底边铰接在水平基础3上的支撑柱上。支撑杆4设置于坝面背水面2一侧,其上端活动连接在坝面背水面2上的支耳结构5上,其下端滑动连接在水平基础3上。支撑杆锁止装置6主要由设置于支撑杆4下端水平基础3上的止回装置7和液压缸8组成,液压缸伸出杆9根据需要可伸进止回装置7中,另外使得支撑杆4下端抵在止回装置7上。0017如图2或图7所示,止回装置7主要由固定设置在水平基础3上的定位板13和定位板上方垂直于定位板对称设置的两楔形块14组成。楔形块上。

15、端面18为不规则的过渡圆弧曲面结构15,其结构中间低两端高。该过渡圆弧曲面结构15远离坝面一侧的端部与中间部分16间的过渡部分17的曲率半径取相对较小值,从而支撑杆下连接头11抵在楔形块14上时的整体坝面受力支撑止回,为便于支撑杆顺利的从楔形块尾端滑下,在楔形块14远离坝面背水面2的侧面为下坡面19。0018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如图1到图5所示,采用液压缸伸出杆9向前推动的方式,实现支撑杆4下端与止回装置7的止回和松开的功能,具体为液压缸8设置于坝面背水面2与止回装置7间的水平基础3上,使得液压缸伸出杆9伸出方向远离坝面背水面2,液压缸伸出杆9正对两楔形块14设置,使得液压缸伸出杆9直径小于两楔。

16、形块14间的距离,保证液压缸伸出杆9置于两楔形块14间,且液压缸伸出杆9最高位置处的母线高于楔形块上端面18,从而泄洪时,液压缸伸出杆9向前推出,支撑杆下连接头11能够顺利的从液压伸出杆上9滑下。0019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二如图6和图7所示,采用液压缸伸出杆9向上顶起的方式,实现支撑杆4下端与止回装置7的止回和松开的功能,具体为液压缸8垂直设置于止回装置7正下方的水平基础3上的预留槽中,液压缸伸出杆9伸出方向指向水平基础3表面,且液压缸伸出杆9位于两楔形块14中间。液压缸伸出杆9端部设置有垂直于液压缸伸出杆轴线的连接头20,连接头20的轴向距离小于两楔形块14间的距离,支撑杆下连接头11抵在连接。

17、头20上。从而泄洪时,液压缸伸出杆9向上顶起,支撑杆下连接头11能够顺利的从连接头20上滑下。0020为保证整块坝面的受力情况合理,在坝面背水面2对称设置两组支撑杆4及两组支撑杆锁止装置6,从而分摊上游来水给坝面造成的压力。对应到每组支撑杆及支撑杆锁止装置,其中的支撑杆杆体均为一细长杆件,并将其两端焊接有垂直于杆体轴线的连接头,分别为上连接头10和下连接头11,上连接头10置于坝面背水面2的支耳结构5中,下连接头11置于止回装置7中的楔形块14上。0021支耳结构5主要为两垂直于坝面背水面设置的连接块,或者为一横截面近似C字型的连接块,设计时保证支耳结构中间缺口宽度大于支撑杆直径。另外,支耳结。

18、构5上横向开有装配孔12,从而使得支撑杆上连接头10从装配孔12中穿过,实现支撑杆4与坝面背水说明书CN103225287A4/4页6面2的活动连接。考虑到支撑杆的受力进一步的合理性,将与支撑杆上端活动连接的支耳结构5设置在距离坝面侧边1/8坝面横向宽度位置处,且其距坝面顶边设置在2/51/3坝面高度位置处,经过受力分析及动态模拟表明,支撑杆上端的支耳结构5在坝面背水面2的布局,坝面受力性能达到最佳效果。0022楔形块14安装到定位块13上时保证其垂直于正平面,另外从泄洪时支撑杆下连接头更顺利的滑下和满足受理情况下的节约原材料的角度考虑,在楔形块14远离坝面背水面4的侧面设计为下坡面19和在水。

19、平基础3远离坝面背水面2位置处设计为下坡面20,且水平基础上的下坡面20设置于楔形块下坡面19下方。0023采用液压缸伸出杆9向前推动的方式,蓄水时,如图8所示,利用主液压缸系统将坝面1升高,在此过程过中保证设置在坝面背水面2和止回装置7间的液压缸伸出杆9远离止回装置7,从而利用主液压缸系统的作用,使得支撑杆下端的下连接头11置于止回装置楔形块上端面18的圆弧过渡曲面结构15中,利用其两端高中间低的特点,起到很好的止回作用,从而起到辅助支撑坝面的功能。0024采用液压缸伸出杆9向前推动的方式,泄洪时,如图9所示,利用主液压缸系统带动坝面1向前运动一个角度,此时控制设置在坝面背水面2和止回装置7。

20、间的液压缸伸出杆9逼近止回装置7,使得液压缸伸出杆9置于止回装置两楔形块14间,且液压缸伸出杆9端部超出楔形块上端面18圆弧过渡曲面结构15中的过渡部分17,从而松开主液压缸系统时,支撑杆下端的下连接头11顺着坝面背水面2和止回装置7间的液压缸伸出杆9及楔形块下坡面19和水平基础下坡面20滑下,实现泄洪。0025采用液压缸伸出杆9向上顶起的方式蓄水时,首先液压缸8垂直设置于止回装置7正下方的水平基础3上的预留槽中,使得液压缸伸出杆9伸出方向指向水平基础3表面,且液压缸伸出杆9位于两楔形块14中间,控制液压缸伸出杆9向回收缩,从而支撑杆下端抵在楔形块楔形块上端面18圆弧过渡曲面结构15中的过渡部分17位置处,实现蓄水。另外为了增大液压缸伸出杆和支撑杆下端接触面积,在液压缸伸出杆9端部设置有垂直于液压缸伸出杆轴线的连接头20,连接头20的轴向距离小于两楔形块14间的距离,从而支撑杆下连接头11抵在连接头20上。泄洪时,液压缸伸出杆9向上顶起,支撑杆下连接头11能够顺利的从连接头20上滑下。说明书CN103225287A1/5页7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3225287A2/5页8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3225287A3/5页9图5图6说明书附图CN103225287A4/5页10图7图8说明书附图CN103225287A105/5页11图9说明书附图CN103225287A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